資源簡介 (共25張PPT)認識簡易計時器有哪些工具可以幫助你知道時間?請觀察下方太陽升落的變化圖,并且想一想,當沒有計時工具時,如何知道過了一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請觀察下方月相盈虧的變化圖,并且想一想,當沒有計時工具時,如何知道過了一個月?請觀察下方四季景色的變化圖,并且想一想,當沒有計時工具時,如何知道過了一年?在計時工具發明之前,一柱香、一頓飯、一盞茶都是古人的計時方法。你還知道古人用過哪些計時工具?計時器的計時原理是什么?古代還有哪些計時器呢?青銅漏壺銅壺滴漏沙漏寫出簡易計時器的名稱、計時原理和使用特點。水漏是如何計時的?水漏有哪幾部分組成?制造于公元前27年制造于1316年古代的計時器:青銅漏壺古代的計時器:銅壺滴漏右圖中的刻漏,主要由幾個銅水壺組成,所以又叫“漏壺”。除了最底下的那個,每個壺的底部都有一個小眼。水從最高的壺里,經過下面的各個壺滴到最低的壺里,滴得又細又均勻。最低的壺里有一個銅人,手里捧著一支能夠浮動的木箭,壺里水多了,木箭浮起來,根據它上面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時間了。銅壺滴漏水漏也叫水鐘,水鐘是根據滴水的等時性原理來計時的。滴水記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我國的水鐘,最先是泄水型的,后來發展成泄水型與受水型同時并用。宋朝的蘇頌、韓公廉等人設計制造的水運儀象臺,集天文與報時為一體,其中的報時裝置是用水來測量時間的。整座儀器相當于一個四層樓高的木質建筑。這臺儀器的制造水平堪稱一絕,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富于創造的精神。水漏是利用水均衡滴漏的原理制成的計時工具。水漏有容器(漏壺)、標尺(浮箭)等基本結構。水漏計時的準確度取決于水流的均勻程度,但容器中水量的多少影響著水滴漏的速度。因此,為了讓水以均勻的速度流動,古人通過增加漏壺的數量來保持容器中的水量,以提高計時的精確度。寫出簡易計時器的名稱、計時原理和使用特點。沙漏計時與什么有關?沙漏是利用沙的流動性制成的計時工具。沙漏一般由兩個玻璃球、一個連接管道和支架等組成。沙漏計時的時間長短與沙漏連接管道孔徑的大小、沙粒的粗細、沙量的多少等因素有關。流沙池細孔(連接管道)沙子沙漏是測量時間的工具,也叫沙鐘。寫出簡易計時器的名稱、計時原理和使用特點。晷針晷盤日晷是利用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時,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來計時的。日晷是由晷盤、晷針和底座三部分組成的。底座赤道日晷:即日晷的晷盤與赤道面平行,貫穿晷盤的指針與地軸平行且指向者正北。赤道式日晷是世界中最重要和最常見的,也是中國古代最經典和傳統的天文觀測儀器。晷針垂直地穿過晷盤中心,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等于當地的地理緯度。晷盤兩面的晷面上都有刻度,且刻度是均勻的。日晷坐南朝北擺放(南高北低)。通過觀察晷面上晷針影子的位置來判斷時間。由于一年中陽光照射到地球上同一點的角度不斷發生變化,春分以后到秋分以前,上晷針會產生影子投射到晷面上;秋分以后到第二年的春分以前,下晷針會產生影子投射到晷面上。所以,春分以后看上晷面來計時,秋分以后看下晷面來計時。立式日晷:安置在墻上。刻度不均勻。地平日晷:晷面必須嚴格水平,晷針指向北極,晷針與晷面間夾角是當地的地理緯度,刻度不均勻。寫出簡易計時器的名稱、計時原理和使用特點。晷盤的正反兩面各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2小時(古代的一個時辰)。用手電筒和日晷模型模擬計時。在下表中記錄三次計時結果,先在晷面上畫出晷針影子的位置,再寫出晷針影子所指的時辰和對應的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