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三節 摩擦力 目錄 CONTENTS 01 學習目標 02 情景導入 03 新課講解 04 小試牛刀 05 課堂小結 學習目標 01 學習目標 1.通過分析摩擦現象,理解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區分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 2.會根據相對運動方向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并根據 Ff = μFN 計算其大小 3.會根據相對運動趨勢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并能根據物體的受力和運動情況,分析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通過實例,理解最大靜摩擦力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情境導入 02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新課講解 03 在干燥的巖棉上可以徒手攀爬 而在冰面攀爬上則需要借助登山鎬 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物理知識?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 ? ???? ? ???? ? 如圖所示,在下面三個過程中,物塊是否受到摩擦力?施力物體是誰?方向如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塊運動方向、物塊相對于施力物體的運動方向各有什么關系? 注意桌面及木板上的標記線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 ? ???? ? ???????? ? ???????? ? v物塊相對桌子 v物塊相對紙張 ????物 ? ???????? ? v物塊相對木板 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 摩擦力跟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可以阻礙物體運動,也可以是物體的動力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一 認識滑動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的定義 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并擠壓,當它們沿接觸面發生相對滑動時,每個物體的接觸面上都會受到對方施加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滑動摩擦力。 ???? ? 無摩擦力 有摩擦力 2 產生滑動摩擦力的條件 產生滑動摩擦力必備的三個條件: (1)兩個接觸面都不光滑; (2)接觸面間有彈力作用; (3)兩物體發生了相對滑動。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3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1)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沿著接觸面,并且跟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2)滑動摩擦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①確定研究對象(受滑動摩擦力作用的物體) ②選擇跟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為參考系 ③找出研究對象相對參考系的運動方向 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施加同樣大小的力F 石塊在冰面上移動的更快 石塊在冰面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小 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與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施加同樣大小的力F 小石塊移動的更快 小石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小 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壓力有關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1 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壓力大小有關 二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Ff 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無關系? Ff 與物體對接觸面的正壓力有無關系? Ff 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有無關系? → 有關 → 有關 → 無關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接觸面 砝碼 皮帶速度 測力計示數 正面(光滑) 無 慢 0.8 N 反面(粗糙) 無 慢 0.9 N 反面(粗糙) 1個 慢 1.4 N 反面(粗糙) 1個 快 1.4 N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2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 ? 說明:(1)公式中的 N 是指兩個物體間的壓力,稱為正壓力(垂直于接觸面的壓力),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彈力,它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斜面上物體所受彈力小于物體的重力)。 (2)公式中的 μ 叫作動摩擦因數,沒有單位。它的數值與相互接觸的兩個接觸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關,與物體的受力情況、運動狀態、接觸面積的大小均無關。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材料 動摩擦因數 鋼 — 鋼 0.25 木 — 木 0.30 木 — 金屬 0.20 皮革 — 鑄鐵 0.28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材料 動摩擦因數 鋼 — 冰 0.02 木頭 — 冰 0.03 橡膠輪胎 — 路面(干) 0.71 3.動摩擦因數 μ: 接觸面粗糙程度以及材料不同,μ 均不相同。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請按照如圖所示的方法,對箱子施加水平推力。在推箱子的過程中,要逐漸增加推力大小,直到將箱子推動為止。重復幾次,體會每次箱子發生移動前和剛好移動時推力的情況。 想一想,是什么力阻礙了箱子的移動? 三 認識靜摩擦力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1 靜摩擦力的特點 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只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沒有相對運動。 2 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1)兩物體間有彈力; (2)接觸面不光滑; (3)兩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 注意:①只有以上三個條件同時滿足,才能確定靜摩擦力的存在; ②物體間有彈力時不一定有靜摩擦力,如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時,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就沒有靜摩擦力,但是物體間有靜摩擦力時一定有彈力。 ???????? ? ???? ? ???????? ? ???????? ?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3 靜摩擦力的方向 (1)靜摩擦力的方向 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并且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說明:不管靜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相同還是相反,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總是相反的。不管靜摩擦力是動力還是阻力,一定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2)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步驟 若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不易判斷,可利用“假設法”來判斷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利用這種方法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假設法”的步驟是: ①選研究對象(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 ②選跟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為參考系; ③假設接觸面光滑,找出研究對象相對參考系的運動方向(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 ④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自行車為研究對象 地面為參考系 車輪順時針運動 Ff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4 易混淆的“三個方向”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運動方向 物體的運動方向一般指物體相對地面(以地面為參考系)的運動方向 相對運動方向 以物體A為參考系,物體B相對物體A的運動方向即為物體B的相對運動方向 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 由于物體間靜摩擦力的作用而沒有發生相對運動,可用假設法判定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1 實驗探究 (1)如圖所示,把木塊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在拉力F增大到一定值之前,木塊不動。 (2)繼續用力,當拉力達到某一值時木塊開始移動,此時拉力會突然變小。 四 靜摩擦力的大小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2 最大靜摩擦力 最大靜摩擦力F靜max是物體剛要發生相對滑動時所受的靜摩擦力。與物體之間的正壓力N成正比,還與接觸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關。在實際情況中,最大靜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稍大些,如圖所示沒有特別說明時,通常認為二者相等。 3 靜摩擦力F靜的大小 物體所受靜摩擦力 F 和最大靜摩擦力Fmax的關系為:0 < F靜 ≤ F靜max,求靜摩擦力時,通常由二力平衡法分析。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小試牛刀 04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1.下列關于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所受的正壓力成正比 C.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滑動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C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答案:C 解析:A.摩擦力的方向總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與物體運動方向沒有必然聯系,A錯誤; B.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所受的正壓力成正比,靜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所受的正壓力沒有必然聯系,B錯誤; C.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C正確; D.滑動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D錯誤。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2.關于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物體受到的拉力是由于彈簧的形變產生的 B.雜技演員雙手握住豎直固定的竹竿勻速上攀時,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C.在空中用手握住豎直的酒瓶使其靜止,增大手的握力,酒瓶受到的摩擦力變大 D.在地球表面的物體都受到重力,其所受重力與它的運動狀態有關,也與是否存在其他力有關 A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答案:A 解析:A.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物體受到的拉力是由于彈簧的形變產生的。故A正確; B.雜技演員雙手握住豎直竹竿勻速上攀時,由平衡條件可知,雙手受到的摩擦力與重力等大反向,方向豎直向上。故B錯誤; C.手握住酒瓶,增大手的握力,會增大手與酒瓶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但酒瓶受到的靜摩擦力不變,始終與重力等大反向。故C錯誤; D.物體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與它的運動狀態無關,與其他力無關。故D錯誤。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3.(多選)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和質量為M的木板疊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塊在拉力F作用下在木板上向右勻速滑行,木板始終處于靜止狀態,物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為 ,木板與地面間動摩擦因數為 ,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和拉力F大小相等 B.物塊對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 C.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是水平向左的靜摩擦力 D.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 ABC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答案:ABC 解析:A.物塊在拉力F作用下在木板上向右滑行,木板始終處于靜止狀態,物塊運動的情況不清楚,當物塊勻速運動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F,故A正確; B.物塊相對木板向右運動,則木板相對物塊向左運動,木板受到物塊的滑動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等于 故B正確; C.木板受到物塊的滑動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木板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則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是水平向左的靜摩擦力,故C正確; D.木板受到物塊的滑動摩擦力為 ,木板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則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 ,故D錯誤。 課堂小結 05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① 滑動摩擦力 (1)產生條件: ①接觸并擠壓(即兩物體間存在彈力); ②兩物體有相對運動; ③接觸面粗糙. (2)方向:總是跟接觸面相切,并且跟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3)大小: 1 阻礙相對運動 有摩擦力一定有彈力,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運動方向 ≠ 相對運動方向 ≠ 相對運動趨勢方向 正壓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新課講解 小試牛刀 課堂小結 ① 靜摩擦力 (1)產生條件: ①接觸并擠壓(即兩物體間存在彈力); ②兩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 ③接觸面粗糙. (2)方向:總是跟接觸面相切,并且跟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3)大小: (4)靜摩擦力的有無及方向的判定:①假設法;②狀態法等. 2 阻礙相對運動趨勢 運動方向 ≠ 相對運動方向 ≠ 相對運動趨勢方向 最大靜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等有關 感謝觀看 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