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敦煌莫高窟人民美術出版社七年級上冊岫巖滿族自治縣第一初級中學李春艷石窟藝術的寶庫—自主學習一組:敦煌的地理位置,并說明絲路與敦煌的關系。二組:什么是石窟藝術?源于哪兒?莫高窟的起源。三組:莫高窟不同時期的彩塑藝術有什么藝術特征?四組:莫高窟的壁畫藝術都包括哪些內容?五組:簡述藏經洞的發現與被盜經過并思考藏經洞被盜的根源。位于甘肅,距離敦煌市區25公里,位置敦化市區東南的鳴沙山的崖壁上什么是石窟藝術石窟藝術是一種包括建筑、雕塑、壁畫等的佛教藝術。它源于印度,本是佛教徒作為佛殿、僧房而在山巖間開鑿的。印度的石窟藝術隨佛教由西域傳入我國。莫高窟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始建于東晉太和元年(公元366年)。據說有位名叫樂僔的和尚西游來到鳴沙山下,時近黃昏,樂僔遠遠望去,只見金光中似有千佛顯現,樂僔由此堅信這里定是塊佛教圣地,遂四處化緣,請人在這里開鑿了第一個佛窟,后來又有位法良禪師請人鑿了第二個洞窟。此后這里漸漸出了名,洞窟也越鑿越多,成為我國最著名的佛教圣地。因為這里的石質不宜雕刻,古代的匠師便采用壁畫和雕塑彩繪的手段進行創作。莫高窟現存我國從十六國至元代開鑿的石窟735個,內有彩塑3000余身,壁畫45000多平方米。敦煌莫高窟是我國規模最大、研究價值最高的石窟,其中的精華是彩塑和壁畫。壁畫彩塑敦煌莫高窟—建筑敦煌莫高窟—建筑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非常壯觀。莫高窟主要洞窟制式:1、禪窟2、中心柱窟3、殿堂窟阿旃陀石窟敦煌彩塑早、中、晚三個時期的不同藝術風格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歷史從發展到鼎盛,再到衰落的過程。早期彩塑的稚嫩和樸實,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開始;隋朝彩塑的朝氣蓬勃,表示一個時代的發展;唐代彩塑的形、質、色具備,圓潤飽滿、富麗華貴,象征著一個時代達到鼎盛;唐以后的彩塑,盛極而衰,缺乏生氣,正如一個時代的衰落。可見,即使是服務于宗教的藝術,也無不反映社會的起伏與盛衰。北涼 西魏 隋 唐 宋 西夏敦煌莫高窟—彩塑第248窟的北魏坐佛,高92厘米,這種造像面容清秀、頸部細長、外穿通肩袈裟。菩提形象是上身半裸,腰系長裙。(中外因素的融合)。十六國時期的交腳彌勒菩薩,高3.35米,外來特征較多,面相豐圓,深目高鼻,著外來服飾,薄衣貼體,衣褶稠密,平行的線紋具有濃厚的裝飾意味,身軀健壯,但有些硬直、欠自然,可見印度及西域佛教藝術的影響。直到隋代為止,敦煌彩塑大多具有高浮雕的特點,背面與墻壁連在一起,最佳觀察點只是在正面。而入唐以后,彩塑逐漸發展為圓塑,即從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看到完美的塑像。這一點是敦煌彩塑成熟的重要標志。比例協調,姿勢自然,體魄健美。不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那樣完美,特別是上身肌體的表現,似乎可以感覺到富有彈性的肌膚,以及流動的血液。藝術家不再借助于夸張變形和象征的手法,而是以寫實主義的手法表現出人(神)的精神世界。大佛 莫高窟第130窟 盛唐,高26米體現著唐人雄強自信的精神,成熟的雕塑技法和足夠的經濟力量。敦煌石窟的壁畫富麗多彩,其內容包括佛傳故事、本生故事、經變、尊像、供養人像和裝飾圖案等。45000多平方米的壁畫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的光輝篇章。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規模之大令人驚嘆。佛傳故事經變本生故事因緣故事供養人像裝飾圖案敦煌莫高窟—壁畫朱砂之華美,赭石之厚重,石青之清雅,藤黃之明艷,那些看似簡單、隨意的幾種顏色,因深淺、明暗、疏密的細微差別,即生出萬千變化。而壁畫上那些古樸典雅的色彩變化,相互映襯,各自生輝,五彩繽紛,堪稱大美。第254窟繪制的故事壁畫《尸毗王本生圖》北魏 1400年前土紅色打底色彩厚重、濃烈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時期的壁畫 《鹿王本生》北魏時期的壁畫內容,大多是宣揚苦行和犧牲,充滿了悲慘痛苦的氣氛,沒有幸福和歡樂,反映出那個戰亂動蕩的時代,人民遭受的苦難和絕望。窟第172窟的壁畫《西方凈土經變》石青和朱紅對比色的大量使用,更使得壁畫的色調鮮明,逾加華麗。曹氏家族的女供養人其繁復的衣飾雜以朱砂、石青、赭石、藤黃等各種顏色,加之以中間色分染,極富于層次;濃淡之變化,卻又渾然和諧,更顯一時期壁畫技藝之精絕。虢國夫人游春圖籫花仕女圖搗練圖(局部)第217窟 觀無量壽經變——建筑 盛唐唐代社會和宮廷建筑的寫照。第61窟的五代時期繪制之壁畫《五臺山圖之大福圣之寺》兩宋以后,敦煌莫高窟逐漸從興盛走向衰落。用色亦較為簡單,多為淺淡的藍、綠、白等色。與隋唐時的大興佛教不同,兩宋時期似乎更加注現世時的生活。主流的審美傾向,亦由鮮妍華麗轉變為清新淡雅。百年蒙羞藏經洞光緒26年(1900),看管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帶人清理16窟的積沙時,意外地發現了藏經洞。洞內藏有五萬余件文書、數百件繪畫作品。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與王道士的無知貪財,使藏經洞在劫難逃,也使敦煌蒙羞百年。百年蒙羞藏經洞光緒26年,道士王圓箓率人清除16號洞窟甬道的積沙和石塊時,意外地發現了藏經洞。3米見方的室內堆滿了寫本、經卷、文書、織繡、繪畫和佛像絹幡、拓本等稀世古物。其中包括從十六國至北宋年間記載的各種宗教、歷史、文學、藝術、地志、民俗等方面的重要文物資料5萬多件。敦煌遺書各類大致分為佛教卷子、古典文學作品、文體曲藝、世俗文學、算命、祭文、醫藥文獻等十四個大類,堪稱大百科全書。其書寫文字除漢文外,還有吐蕃文、回鶻文、突厥文、于闐文等十幾種久已失傳的民族古文字。百年蒙羞藏經洞藏經洞的驚世發現使國外的“考察家”和文物間諜將魔爪伸向了莫高窟。從1905年到1924年間,先后有俄、英、法、日、美等國的“考察家”來到敦煌,盜走了三、四萬卷經書及許多珍貴的壁畫、雕塑,給莫高窟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災難。這場中國文化史上空前浩劫,令人不堪回首!莫高窟文物主要掠奪者1907、1914年1908年1911年1923年英 · 斯坦因盜走織繡150方繪畫500余件經書6500余卷法 · 伯希和盜走6000余卷寫本38幅大型繪畫日 · 大谷光瑞盜走500卷寫經美 · 華爾納盜走26方壁畫2尊唐代塑像我國石窟藝術寶庫博大精深,敦煌石窟只是我國石窟藝術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彩繪泥塑造像和色彩絢麗、生動自然的精美壁畫,我們可以感受到敦煌石窟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臨摹 線描飛天臨摹重點:1、線條流暢2、人物軀體動勢3、體現輕盈飄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