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2.1《運動與位置》單元整體設計+課件+教案+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大單元整體教學】2.1《運動與位置》單元整體設計+課件+教案+素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
單元基本信息
單元主題 物體的運動
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 二、學習內容 3.1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①知道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②知道測量距離和時間的常用方法。 ③知道用速度的大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知道自行車、火車、飛機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④描述生活中常見物體的直線運動、曲線運動等運動方式,比較不同的運動,舉例說明各種運動的形式和特征。 三、學業要求 1.能說明常見物體運動方式和特點,知道速度可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2.能對常見的物體運動形式進行分類,概括不同運動的特點; 3.能用科學詞匯、圖示符號等表達物體運動的方式。 4.會用簡單工具測量距離、時間等。
單元課時設計 3課時
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
主題名稱 物體的運動
單元設計意圖 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大到宇宙天體,小到分子原子,每時每刻都處于運動當中,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基本特征。運動也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命活動,我們常用生命在于運動來形容運動對于人類生命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各種各樣的運動,典型的如動物的肢體動作、機器運轉、天體運行等,可以說運動無處不在。運動是科學家研究物質科學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大科學家牛頓提出的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人們用運動來解釋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用速度來比較各類競速類體育比賽的成績,嘗試制造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根據不同運動形式的特征制造不同的機器幫助人們進行生產等,運動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本單元主題的提出就是在低年段靜態描述物體位置的基礎上,觀察并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運動的形式與特征,并用速度比較運動的快慢,同時將運動與能量建立聯系,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本單元是對低年段學習運動內容的延續與深入,同時為初中進一步學習利用參照物描述物體的運動,辯證地認識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打下基礎。 本單元用物體的運動這個主題涵蓋了物體運動的位置與狀態、運動的形式、運動的快慢這三個主要概念,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測量、排序等活動,關注學生比較、歸納、分析等科學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建立“物質是運動的”這個樸素的世界觀。
主題學情分析 對于中年段學生來說,運動并不陌生,只是他們關注比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物體的運動狀態,而很少將運動置于兩個物體的相對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上進行判別,也不能很好地區分運動形式,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并描述運動,幫助學生糾正頭腦中關于運動的一些錯誤或片面認識,如片面認為乘電梯的人或汽車上的乘客是靜止的。
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
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
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能夠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物體的運動。 科學思維:通過觀察、描述、測量、排序等活動,運用比較、歸納、分析等科學思維,建立“物質是運動的”樸素的世界觀。 探究實踐:能夠簡單測量并計算物體的運動速度,了解不同物體具有不同的運動速度;嘗試用圖示、文字描述運動特征,列舉生活中常見的運動形式。 態度責任:認識到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初步建立世間萬物都在運動的觀念。
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
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故事導入,揭示主題 首先講述“刻舟求劍”故事,引出“運動與位置”的話題,進而讓學生選擇某一具體的情境(如公園、火車站、操場等),說一說哪些物體在運動。聚焦本課的研究主題,同時調動學生頭腦中關于物體運動的前概念。 設計意圖:選擇四組典型物體的運動,基本涵蓋了小學階段認識的運動領域,同時提供這樣的范例也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
任務2 名稱:判斷物體是否運動 可以先出示第一幅圖片,讓學生說說哪些物體在運動。這里描述物體是否在運動時就會發現一些問題,如汽車是靜止的還是在運動,湖里的鴛鴦是靜止的還是在運動。再出示第二幅圖片,學生就很容易根據它們所處位置的不同去判斷。 設計意圖:利用一個綜合的情境,創設多個物體在不同位置的對比圖片,有利于學生認識到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要借助參照物。
任務3 名稱: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以及運動物體的位置 可緊接著前面的教學直接出示圖片,讓學生描述乘電梯的人和汽車里的乘客是否在運動。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場景,做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綜合練習,辯證地認識物體的運動。知道對于同一個物體,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也可能不同。
任務4 名稱: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 可以直接拋出問題讓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此環節幫助學生打破對于物體運動認識的定式,初步建立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的觀念。
第2課時 任務1 名稱:畫圖導入,揭示主題 讀懂圖片,說說這些圖片上虛線所表示的意思。將物體的運動路徑用線連起來,說說連線是直線還是曲線,告知學生運動路徑是直線的叫直線運動,運動路徑是曲線的叫曲線運動。 設計意圖:將物體的運動路徑用線連起來,能更好地看出物體的運動軌跡,從而區分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
任務2 名稱:不同運動形式 按教材出示的三組圖片進行運動形式與特征的比較,用簡單的圖示將物體的運動特征表示出來。 設計意圖:觀察物體前進、后退、轉彎、旋轉、滾動、振動、繞圈等各種不同的運動形式,描述其特點,用圖示、文字等方式描述物體運動的狀態與過程。
任務3 名稱:做不同形式運動 采用小組實驗的形式,利用學生身邊常見易得的物品做出不同形式的運動。 設計意圖:利用身邊常見易得的材料,做出指定形式的運動,獲得不同運動形式的真切體驗,是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同時此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
任務4 名稱:觀察生活中運動現象 可逐一出示圖片,交流這些運動中包含哪些運動形式。 設計意圖:物體的運動形式往往不是單一的。此環節的設計有利于學生整體認識物體的運動形式,將前面所學的直線運動、曲線運動以及前進、后退、旋轉、繞圈等運動形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拓寬學生視野,理解復雜運動。
第3課時 任務1 名稱:視頻導入,揭示主題 從一段賽跑錄像開始,與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從賽跑話題聊起,貼近學生的生活,比較賽跑成績時也能夠引入路程和時間這兩個概念,利于學生理解速度概念。
任務2 名稱:測量速度 在操場跑道上測量走路速度,也可在空曠地方設置直行道進行測量。 設計意圖:步行是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對自己的步行速度沒有概念,從身邊的事物進行科學學習是關注學習資源的一個重要方面,選擇測量走路速度簡單易行,便于操作。
任務3 名稱:給運動速度排序 選擇一些典型的交通工具、人、動物、自然現象的運動速度,給運動速度排序。 設計意圖:排序也是科學探究中的一項重要的過程技能,給速度排序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物體的運動速度。
任務4 名稱: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討論樓梯奔跑、高空拋物這樣的現實話題,從科學的角度解釋這樣做的危害。 設計意圖:交流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認識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任務5 名稱:資料閱讀 提供閱讀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了解運動速度極快的物體和運動速度極慢的物體,最后提出如何判斷運動速度慢的物體在運動的問題,回應本單元第一課的內容。
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
評價內容 第1課時:運動與位置 1.看圖交流物體的運動,認識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各種各樣的運動。 2.識別物體是否在運動,知道判斷物體是否在動的依據。 3.描述具體情境中物體的運動狀態與位置,知道如何描述運動物體位置。 4.拓展交流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初步建立世界是運動的觀點。 第2課時:不同的運動 1.連線物體的運動路徑,區分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 2.比較不同的運動形式,描述不同運動形式的特征。 3.選擇合適物品做指定形式的運動,更好地認識不同的運動特征。 4.觀察生活中的運動現象,認識到一些運動包含多種運動形式。 第3課時:運動的快慢 1.交流運動員賽跑的話題,知道可以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2.測自己和同伴走路的速度,更好地理解速度概念。 3.給各種運動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物體具有不同的運動速度。 4.交流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認識到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 5.閱讀資料,認識物體的運動速度有的極快, 有的極慢。
評價指標 第1課時:運動與位置 1.知道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準是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科學觀念) 2.運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探究物體的運動與位置關系。(科學思維) 3.能夠借助某一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能夠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探究實踐) 4.意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靜止是相對的。(責任態度) 第2課時:不同的運動 1.知道把物體運動的路徑連成線就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物體運動的軌跡有的是直線,有的是曲線。(科學觀念) 2.運用觀察、分析、比較和歸納的方法了解物體運動的不同形式。(科學思維) 3.選擇合適的物品做一做擺動、滾動、旋轉等運動方式;通過繪制運動軌跡,知道直線運動、曲線運動是兩種常見的運動形式。(科學探究)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分類能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責任態度) 第3課時:運動的快慢 1.知道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就是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 過的路程;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科學觀念) 2.運用觀察、分析、比較和歸納的方法了解運動快慢可以用速度來衡量。(科學思維) 3.能夠測量并計算物體的運動速度;能夠給不同物體的運動速度排序;了解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圍。(科學探究) 4.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科學探究的興趣。(責任態度)
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
五、單元作業設計
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生活中,我們一般認為房屋是靜止不動的,這是因為我們選擇了( )作參照物。 A. 地球 B.太陽 C.月亮 2.相對于行駛中的公共汽車,位置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和( )。 A.車上的乘客;人行道上的行人 B.車上的乘客;公共汽車司機 C.公共汽車司機;路旁的樹 3.蘭蘭在后面追萱萱,她們之間的距離由開始的8米變成了停止時的10米,運動比較快的是( ) A. 蘭蘭 B. 萱萱 C.無法判斷 4.小明下了樓,看到樓下有小朋友們在玩耍,他們有的在蕩秋千,有的在玩風車,有的在拍皮球……根據它們的運動軌跡判斷,運動方式是直線運動的是( ) 5.汽車開到B地用了8小時,火車開到B地用了6小時,所以( ) A.汽車比火車快 B.火車比汽車快 C.不能確定誰開得快 6.機場周圍不允許有鳥類飛行,以免撞毀飛機,這是因為( ) A.以地面為參照物,鳥的速度很大。 B.以場內步行的人為參照物,鳥的速度很大。 C.以飛行的飛機為參照物,鳥的速度很大。 7.“復興號”動車、 海豚、馬拉松運動員和臺風中心移動的速度分別為350千米時、55000米時、 12000米/時和30千米時,下列關于運動速度判斷正確的是( ) A.“復興號”速度<海豚速度 B.海豚速度馬拉松運動員速度 C.馬拉松運動員速度<臺風中心移動速度 8.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許多成語蘊含著科學道理。下列能體現運動與位置變化的關系的成語是( ) A.刻舟求劍 B.坐井觀天 C.曹沖稱象 9.小朋友們正站在操場上參加升旗儀式,能準確地描述此時小芳的位置的是( ) A.小芳在離主席臺5米的地方 B.小芳在主席臺的西邊 C.小芳在主席臺西邊5米處 10.運動是有能量的,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下樓梯跑的速度越快越好 B.不可高空拋物,以免傷人 C.百米沖刺不能立即停止 【參考答案】 ABBC CCCA CA 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學校教學樓矗立在操場上,無論和誰比,都屬于不能運動的物體。( ) 2.放學后我們要快速跑下樓梯,早點回家。( ) 3.物體從后向前運動叫前進。( ) 4.繞圈和旋轉是同一種運動形式。( ) 5.電梯上人以電梯為參照物是運動的。( ) 6.百米賽跑運動用時短的同學速度比較快。( ) 7.袋鼠和海豚的運動方式不同。( ) 8.拋出去的鉛球運動軌跡是直線運動。( ) 9.一個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用速度來描述。( ) 10.汽車沿直線開動時,它的運動形式不止一種。( ) 【參考答案】 √ √√ √ 三、連一連,請把下列物體的運動方式與名稱連線: 繞圈 滾動 旋轉 擺動 【參考答案】 四、簡答題 1.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2.為什么不能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 【參考答案】 1.以路邊樹木為參照物乘客是運動的,以汽車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2.樓梯上快速跑下來,產生了巨大的動能,一旦發生碰撞或者跌倒,撞擊力會很大,跌倒時會摔得很重。 五、實驗題 實驗名稱:和同伴相互測一測走路的速度。 實驗材料:秒表、米尺等。 實驗步驟: (1)A同學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測量所用的時間 (2)B同學用正常的步伐走5秒,測量所走的路程 (3)用路程除以時間,得到速度 (4)比較A同學和B同學走路的速度 實驗記錄: 同學路程時間速度A5米5.4秒0.93米秒B5.6米5秒1.12米秒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B同學走路的速度比A同學走路的速度快一些。
六、單元教學結構圖
位置改變→運動 運動與位置 運動位置:方向+距離 物體的運動 運動形式:直線運動 曲線運動 相同時間比距離 運動的快慢 相同距離比時間 比速度
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
實施后填寫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1張PPT)
第1課時
運動與位置
(蘇教版)四年級

01
教學目標
內容總覽
02
新知導入
03
探究新知
04
課堂練習
05
課堂總結
06
作業布置
教學目標
知道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準是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
01
02
運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探究物體的運動與位置關系。
03
能夠借助某一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能夠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
科學觀念
04
意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靜止是相對的。
科學思維
探究實踐
態度責任
新知導入
你讀過寓言故事《刻舟求劍》嗎?楚人為什么找不到寶劍?
船向前運動的,寶劍掉到水里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新知導入
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運動。圖片中哪些物體在運動?



新知導入
圖片中哪些物體在運動?
飛機
高鐵
輪船
新知導入
圖片中哪些物體在運動?


月亮
新知導入
這些運動的物體屬于哪一類?
非生命體的自然物運動
動物(包括人)的運動
交通工具的運動
新知導入
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各部分之間相對位置隨時間變化的運動是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
地球的自轉
彈簧的拉伸
新知導入
你還能說出哪些物體在運動?
竹筍破土而出、荷花綻放、種子萌發。
植物生長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緩慢的運動。
探究新知
判斷物體的運動
運用下面的句式,判斷圖中哪些物體在運動?
_______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_______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探究新知
判斷物體的運動
①______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     
______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②______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     
______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③______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     
______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④______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     
______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⑤______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     
______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汽車
公路
自行車
公路
鴛鴦
湖面

天空
烏龜
小路
探究新知
判斷物體的運動
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準是什么?
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
探究新知
描述物體運動狀態及運動物體位置
運動是物體的一種狀態。我們觀察物體在運動和靜止的時候,需要選取另一個物體作為參照,觀察位置是否發生變化。
電梯上有三個人,他們運動了嗎?
探究新知
描述物體運動狀態及運動物體位置
乘電梯的人,相對于電梯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沒有運動。
乘電梯的人,相對于電梯外的人或物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是運動的。
探究新知
描述物體運動狀態及運動物體位置
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運動了嗎?為什么你這樣認為?
乘客相對于汽車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沒有運動。
乘客相對于窗外的樹,位置發生變化,所以在運動。
探究新知
描述物體運動狀態及運動物體位置
對于同一個物體,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也可能不同。
動手做做:在桌面拖動文具盒,文具盒有沒有運動?文具盒里的文具有沒有運動?
文具盒相對于桌面上東西位置發生變化,它運動了。
文具盒里的文具相對于文具盒的位置沒發生變化,它沒運動;相對于文具盒外的物體位置發生變化,它是運動的。
探究新知
描述物體運動狀態及運動物體位置
以教室里的同學為例,怎么描述某個同學的具體位置?
用排和列的組合描述位置
探究新知
描述物體運動狀態及運動物體位置
當運動的物體運動到某個位置的時候,我們怎樣描述其具體位置?
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探究新知
描述物體運動狀態及運動物體位置
請利用方向和距離描述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
分析:
(1)以乘客為中心,畫出橫向和縱向方向標,按照上北下南、左東右西,確定小汽車的方向為東北方向。
(2)小汽車與乘客的距離0.2千米。
描述:
小汽車在乘客的東北方向,距離乘客0.2 千米,2分鐘車程,正從玄武門由北向南駛來。
探究新知
描述物體運動狀態及運動物體位置
要把自己的位置告訴同學怎么說?(距離估計一下)
我在操場東南50米處,體育館南面100米處,……
探究新知
描述物體運動狀態及運動物體位置
有一輛車,從車站向東開出,卻在1500米處拋錨了,你能用圓點標出它的位置嗎
探究新知
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
我們周圍到處都是運動的物體,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
探究新知
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
以什么為參照物,樹木、房屋是不動的?如果以太陽或月亮為參照物,它們還是靜止的嗎?
相對于地面來說,樹木、房屋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是靜止的;以太陽為參照物,樹木、房屋的位置發生變化,是運動的。另外,我們知道地球本身就在不停地自轉,樹木、房屋隨著地球轉,是運動的。
探究新知
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
“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只有相對靜止 ”怎么理解?
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我們通常認為靜止的物體,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改變,對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也可能改變,所以說靜止是相對的。
1.坐在教室里,相對于課桌,自己處于_____狀態; 坐在緩慢行駛的汽車上,看到路兩旁的樹向后退,判斷汽車應在向____運動。
2.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_____和_____來描述。
3.《刻舟求劍》這則故事中,刻舟人沒有找到劍,是因為船相對于寶劍落下的______是運動的。
課堂練習
填空題
靜止

位置
方向
位置
1.大家上車后,小明判斷汽車是否在向前運動的正確依據是( )
A.他和司機的相對位置
B.他和道路旁樹木的相對位置
C.他和座椅的相對位置
2. 參加升旗儀式時能準確地描述此時小芳的位置的是( )
A.小芳在離主席臺5米的地方
B.小芳在主席臺的西邊
C.小芳在主席臺西邊5米處
課堂練習
選擇題
B
C
1.教學樓無論和誰比都屬于不能運動的物體。( )
2.坐在前進的小汽車內的人一定是運動的。( )
3.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因為把“云朵”作為參照物。( )
4.判斷一個物體有沒有運動,主要是看這個物體是否在動。( )
5.相對于行駛的汽車來說,路邊的樹是運動的。( )
課堂練習
判斷題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準是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知道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
作業布置
觀察家里的植物是否在運動,你有什么依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讓備課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
第1課時教學設計
課題 運動與位置
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認識物體的運動的第一課,主要是認識運動與位置之間的關系:一是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來判斷某物體是否在運動,二是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本課教學內容包括四個活動:活動一,觀察教材呈現的四組圖片,交流各種各樣的運動,這是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歸納,有生命的物體與無生命的物體都可以運動,自然物可以運動,人造物也可以運動。活動二,區分圖片中哪些物體在運動,然后歸納出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要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提升,給出了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準。活動三,通過一系列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認識到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人們對于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描述可能不一樣;通過網約車的生活實踐,認識到如何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活動四,這是一個拓展活動,交流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初步建立靜止是相對的觀念。
學習者分析 學生對運動與靜止已有一定的感性認知和相關的生活積累,認為物體位移了其就運動了。對于相對固定的房屋、樹木、大地判斷其為靜止狀態。這些前概念與本課所介紹的運動與靜止存在一定的認知沖突。
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知道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準是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 科學思維:運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探究物體的運動與位置關系。 探究實踐:能夠借助某一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能夠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的位置。 態度責任:意識到自然界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靜止是相對的。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根據某一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 難點: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對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也可能不同。
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識看圖交流物體的運動能認識各種各樣的運動。能基本能不能識別物體是否在運動。能知道判斷物體是否在動的依據能基本能不能描述具體情境中物體的運動狀態與位置能描述運動物體位置 能基本能不能拓展交流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能初步建立世界是運動的觀點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
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名稱:故事導入,揭示主題教師活動1 1.你讀過寓言故事《刻舟求劍》嗎?楚人為什么找不到寶劍? 教師講解:船向前運動的,寶劍掉到水里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2.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著各種各樣的運動。圖片中哪些物體在運動? (1)出示教材第一組圖片 (2)出示教材第二組圖片 (3)出示教材第三組圖片 3.這些運動的物體屬于哪一類? 4.小結 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各部分之間相對位置隨時間變化的運動是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如地球的自轉、彈簧的拉伸。 5. 你還能說出哪些物體在運動? 教師講解:植物生長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緩慢的運動。學生活動1 自由回答 人、馬、魚 飛機、高鐵、輪船 水、云、月亮 第一組:動物(包括人)的運動 第二組:交通工具的運動 第三組:非生命體的自然物運動 竹筍破土而出、荷花綻放、種子萌發活動意圖說明:選擇四組典型物體的運動,基本涵蓋了小學階段認識的運動領域,同時提供這樣的范例也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環節二:判斷物體是否運動教師活動2 1.運用下面的句式,判斷圖中哪些物體在運動? _______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_______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出示教材圖片。 2.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標準是什么? 教師講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學生活動2 汽車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公路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自行車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公路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鴛鴦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湖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鷹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天空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烏龜在運動,因為它相對于小路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活動意圖說明:利用一個綜合的情境,創設多個物體在不同位置的對比圖片,有利于學生認識到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要借助參照物。環節三: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以及運動物體的位置教師活動3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狀態。我們觀察物體在運動和靜止的時候,需要選取另一個物體作為參照,觀察位置是否發生變化。 2.電梯上有三個人,他們運動了嗎? 學生討論后,播放視頻,矯正自己的看法。 教師講解:乘電梯的人,相對于電梯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沒有運動。乘電梯的人,相對于電梯外的人或物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是運動的。 3.繼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行駛的汽車里,乘客運動了嗎?為什么你這樣認為? 4.對于同一個物體,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也可能不同。動手做做:在桌面拖動文具盒,文具盒有沒有運動?文具盒里的文具有沒有運動? 5.以教室里的同學為例,怎么描述某個同學的具體位置? 播放視頻,引導學生用排和列的組合回答。 6.當運動的物體運動到某個位置的時候,我們怎樣描述其具體位置? 教師講解: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 請利用方向和距離描述小汽車相對于乘客的位置。出示教材圖片,幫助學生分析: (1)以乘客為中心,畫出橫向和縱向方向標,按照上北下南、左東右西,確定小汽車的方向為東北方向。 (2)小汽車與乘客的距離0.2千米。 7.要把自己的位置告訴同學怎么說?(距離估計一下) 8. 有一輛車,從車站向東開出,卻在1500米處拋錨了,你能用圓點標出它的位置嗎 學生活動3 討論交流 乘客相對于汽車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沒有運動。乘客相對于窗外的樹,位置發生變化,所以在運動。 邊操作邊交流:文具盒相對于桌面上東西位置發生變化,它運動了。文具盒里的文具相對于文具盒的位置沒發生變化,它沒運動;相對于文具盒外的物體位置發生變化,它是運動的。 自由回答 學生描述:小汽車在乘客的東北方向,距離乘客0.2 千米,2分鐘車程,正從玄武門由北向南駛來。 我在操場東南50米處,體育館南面100米處,……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場景,做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的綜合練習,辯證地認識物體的運動。知道對于同一個物體,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也可能不同。環節四: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 教師活動4 1.我們周圍到處都是運動的物體,有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呢? 2. 以什么為參照物,樹木、房屋是不動的?如果以太陽或月亮為參照物,它們還是靜止的嗎? 3.“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只有相對靜止 ”怎么理解?學生活動4 自由回答 相對于地面來說,樹木、房屋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是靜止的;以太陽為參照物,樹木、房屋的位置發生變化,是運動的。另外,我們知道地球本身就在不停地自轉,樹木、房屋隨著地球轉,是運動的。 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我們通常認為靜止的物體,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改變,對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也可能改變,所以說靜止是相對的。活動意圖說明:此環節幫助學生打破對于物體運動認識的定式,初步建立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的觀念。
7.板書設計 運動與位置 改變 位置 運動 位置:方向+距離
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堂練習 一、填空題 1.坐在教室里,相對于課桌,自己處于_____狀態; 坐在緩慢行駛的汽車上,看到路兩旁的樹向后退,判斷汽車應在向____運動。 2.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_____和_____來描述。 3.《刻舟求劍》這則故事中,刻舟人沒有找到劍,是因為船相對于寶劍落下的______是運動的。 二、選擇題 1.大家上車后,小明判斷汽車是否在向前運動的正確依據是( ) A.他和司機的相對位置 B.他和道路旁樹木的相對位置 C.他和座椅的相對位置 2. 參加升旗儀式時能準確地描述此時小芳的位置的是( ) A.小芳在離主席臺5米的地方 B.小芳在主席臺的西邊 C.小芳在主席臺西邊5米處 三、判斷題 1.教學樓無論和誰比都屬于不能運動的物體。( ) 2.坐在前進的小汽車內的人一定是運動的。( ) 3.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因為把“云朵”作為參照物。( ) 4.判斷一個物體有沒有運動,主要是看這個物體是否在動。( ) 5.相對于行駛的汽車來說,路邊的樹是運動的。( ) 【參考答案】 一、靜止 前 位置 方向 位置 二、BC 三、 √ √ 作業布置:觀察家里的植物是否在運動,你有什么依據
9.教學反思與改進 通過各種各樣的運動,調動學生頭腦中關于對物體運動的已有認知 并通過“為什么在運動”,調動學生的前概念--位置,從而引導進一步研究運動與位置的關系 并通過兩幅圖片的對比,讓學生初步了解如何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同時用固定格式來說一說,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學會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 再通過兩幅圖片的對比,讓學生初步了解如何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同時用固定格式來說一說,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學會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 更換場景引導學生思考和描述,從而熟練掌握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 并進一步認識到選擇的參照物體不相同時,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昌县| 锦州市| 常熟市| 定安县| 沿河| 正镶白旗| 荃湾区| 宁安市| 卢龙县| 垫江县| 福建省| 思南县| 江西省| 志丹县| 安陆市| 宁城县| 祁连县| 获嘉县| 高清| 二连浩特市| 涞水县| 沁水县| 哈尔滨市| 永定县| 南召县| 芜湖市| 嵊州市| 循化| 济源市| 商南县| 宜丰县| 康平县| 永善县| 海南省| 天津市| 旌德县| 平邑县| 漳浦县| 莱西市| 遂溪县|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