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藍色的星球,它孕育著無數的生命,這就是我們的家園——地球。那么,地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它在宇宙中處于怎樣的位置?讓我們一起開啟認識地球的奇妙之旅。第三章 廣袤浩瀚的宇宙第一節 認識地球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船隊從西班牙南海岸港口出發,環繞地球航行一周,歷時1082天,成功返回出發地。出發時船隊由5艘船和260多名水手組成,回來時只剩下艘船和18名水手。環球航行極其艱難。那么,船隊的環球航行具有什么意義 人們對地球環球航行形狀的認識又經歷了哪些過程 一、 地球的形狀1、古代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由于人們活動范圍很小,認知能為非常有限,對地球形狀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認識。那他們是怎么判斷地球的形狀?經驗和直覺古代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繞著地球轉動,而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地是平的,整個大地也是平的。為什么我們總是在地面上走?為什么遠去船只的船身比梔桿先消失?2、關于地球名人有說法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首先提出了地球是球體的猜想。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過多次對月食的觀察,發現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總是弧形的,由此,他推測地球是個球體。有沒有同學知道為什么通過月食可以判斷地球形狀?3、確認地球是球體航海家麥哲倫的環球旅行歷行三年完成繞地球一周,用實踐證明地球是球體人類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器,從太空中拍到地球的照片,確證地球是一個球體同學們還可以想到什么方法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登高望遠不同地方的星空差異地平線的變化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你得到什么啟發?要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注重實踐,并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斷追求真理。二、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赤道半徑約為6357km,僅差0.33%,赤道周長約為4×104km。因此地球是圓的。科學閱讀 測量地球的大小科學閱讀古希臘學者埃拉托色尼,假定地球是一個球體,同一時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太陽光與地面的夾角是不同的。那么,只要測出兩地的太陽光與地面的夾角的差和兩地之間的距離,就可以算出地球的周長他聽人說在埃及的賽尼城(今為阿斯旺)夏至這天正午的陽光可以直射到井底,表明太陽光正好直射在該處的地面。他又測出夏至日正午亞歷山大一根垂直桿的桿長和影長,可算出太陽光與桿之間的夾角,再測出塞尼城到亞歷山大的距離,這樣他就算出了地球的周長。仔細閱讀書上的閱讀材料關于科學技術法你學到了哪些?什么時候才用到科學技術法?思考 假如初中學生的平均臂展長為1.5m,讓大家沿著赤道手拉手合抱地球,大約需要多少名初中生 26716667名很大或很小的數10001×1031/10004×1042.2×10-5小牛試刀1×10-31m= mm= mm1mm= m= m40000km= km0.000022m=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新浙教版七上科學3.1.1認識地球.pptx media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