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1.2 科學測量長度的測量(二)第一章探索自然的科學找一找、練一練根據給出的數據,說出他們的準確值、估計值和分度值連數據 準確值 估計值 分度值1.01cm2.15m0.125m1.0cm0.01cmmm2.1cm0.05mdm0.12m0.005mcm小結:準確值:去掉最末一個數字估計值:最末一個數字分度值:倒數第二位數字對應的單位悟溫故而知新01234(cm)01234(cm)用兩把不同分度值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該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準確值為____________,估計值為________1.66cm1.6cm0.06cm該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準確值為____________,估計值為________1.6cm1cm0.6cm為什么同一個物體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呢?儀器的精度不同會造成誤差!像科學家一樣思考01234(cm)如果將鋼尺在太陽下暴曬一段時間后,再進行測量,測量結果會有變化嗎?誤差可能有儀器、環境、測量者等因素引起,所以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你覺得這個結果是怎么形成的呢?如果讓不同的學生用同一個刻度尺進行測量,測量結果會完全一樣嗎?你覺得這個結果是怎么形成的呢?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小明測量長方體的寬度時,操作如圖,結果測量值與真實值差異較大,那么這個差異屬于誤差嗎?這個差異不屬于誤差,那么什么是誤差和錯誤呢?誤差VS錯誤什么是誤差?1誤差是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存在的差異就叫誤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減小。什么是錯誤?2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小結:方法不正確導致)錯誤是不允許出現的。如何減小誤差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1人的估計導致:測量工具的精度導致:測量的方法導致減小誤差的方法:2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挑選精度更高的儀器選用更加科學的測量方法探究與實踐------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小明在測量長方體的寬度時,為了減小誤差連續測量了三次,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那么長方體的寬度為_______序號 2 3 4測量結果 12.13cm 12.14cm 12.15cm12.14cm探究與實踐------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小明在測量長方體的寬度時,為了減小誤差連續測量了三次,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那么長方體的寬度為_______序號 2 3 4測量結果 12.13cm 12.24cm 12.15cm12.14cm注意:在利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時,首先去除錯誤數據,然后在進行求平均值。探究與實踐------測量方法的選擇你能準確測量下列物體的長度嗎?練012345678910cm壹元難點在哪?難點在哪?012345678910cm組合法探究與實踐------測量方法的選擇中國的高鐵里程全世界第一,你知道如何在地圖上測里程嗎?練化曲為直方法:使一根不可伸長的細棉線與待測的曲線重合,在棉線上標出起點和終點,然后把棉線拉直,測出軟線上起點和終點間的距離即可。悟探究與實踐------測量方法的選擇如果要測量你家離學校的距離你有哪些方法?練替代法1在地圖上確定兩點,根據路徑利用化曲為直進行測量議2滾輪法,先測出車輪的周長,然后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S=nL(L表示車輪的周長)議探究與實踐------測量方法的選擇如何測量微小量呢?例如一張紙的厚度、銅絲的直徑練累積法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什么是誤差和錯誤 1減小誤差的方法2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組合法化曲為直法替代法累積法1、關于測量的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誤差就是測量中的錯誤B、選用精密工具或改進測量方法就可以避免誤差C、測量中的誤差是可以避免的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D車熱打鐵2.用直尺和三角板測圓柱體直徑,下圖中方法正確的是( ) D3.如圖所示,測得圓筒外徑是_ ___ 厘米。 1.704.下列說法中正確是 [ ]A.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因測量工具不精確而產生的誤差B.測量時選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C.學生用鋼尺的最大測量長度為15cm,因此,無法用它來測量長為50cm的課桌的寬度D.測量長度時,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線磨損的尺子D5.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測得文具盒的寬度分別為9.20cm、9.21cm、9.20cm,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測量結果最后應記作9.20cm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C.9.21cm這個記錄結果是錯誤的D.9.20中最末一位數字“0”是有意義的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