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張PPT)第1課時 種子發芽實驗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一、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1.我們選擇綠豆種子進行探究,通過討論,我們推測綠豆種子發芽可能與 、 、 、 等因素有關。光照水分溫度土壤(答案不唯一)2. 取兩組相同的綠豆種子,一組放在常溫下,另一組放在冰箱內保持低溫,兩組都加適量的水。這個實驗探究的是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 ( )。BA.光照 B.適宜的溫度C.水分 D.土壤3.在探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實驗中,我們看到什么現象能證明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土壤呢?( )A.兩個玻璃血中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B.兩個玻璃皿中的綠豆種子都沒發芽C.有土壤的玻璃皿中的綠豆種子發芽了,無土壤的玻璃皿中的綠豆種子沒發芽D.無法判斷A4.在實驗中,我們在每一個玻璃皿中放3粒綠豆種子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減少實驗的偶然性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常溫下,小科取兩組相同的種子,一組放在陽光下,加適量的水,另一組放在柜子里,不加水。小科這樣做是( )A.科學的,他在探究種子發芽是否需要光照B.科學的,他在探究種子發芽是否需要水C.不科學的 D.無法判斷C2.在探究種子發芽是否需要光照時,把兩組種子都放在陽光下,一組蓋黑布,另一組不蓋黑布,這樣做的好處是( )。A.保證兩組種子都受到光照B.既保證了溫度相同,也保證了光照不同C.可以同時研究光照和溫度兩個條件D.無法判斷B(共20張PPT)第5課時 當環境改變了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一、春去秋來,生物生活的環境發生了改變,生物會做出怎樣的反應?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1.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環境發生改變的是( )。A.四季變化 B.晝夜交替C.忽冷忽熱 D.艷陽高照D2.青蛙在春天( ),在夏天( ),在秋天( ),在冬天( )。A.挖洞 B.冬眠C.由卵孵化成蝌蚪 D.捕食害蟲CDAB3.四季變化,蝴蝶的行為也會變化。下列蝴蝶的行為隨季節變化的排序正確的是( )。①卵孵化成幼蟲 ②產卵死亡 ③以卵的形式過冬 ④幼蟲變成蛹再變成蝴蝶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B4.氣候變化,草木也會隨之改變。夏天,草木的狀態是( );秋天,草木的狀態是( )。A.枝繁葉茂 B.發芽C.葉片變黃 D.枯萎AC5.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動物會有一些特殊的行為,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洄游等。遷徙冬眠換毛6.發現遷徙途中“掉隊”的鳥時,我們應該( )。A.帶回家飼養B.主動告訴有關部門,不能私自干預C.查詢資料,送它到目的地D.無動于衷,什么都不做B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北雁南歸”描述了鳥類遷徙的行為,下圖動物的行為與該行為不同的是( )。A.生活在一起的麻雀 B.返鄉報春的燕子C.結伴遠行的大雁 D.成群而行的白鸛A2.下列措施不能很好地保護動物的是( )。A.為大熊貓建立自然保護區B.冬天多給野生動物投食,防止它們餓死C.不濫用農藥和殺蟲劑,保護水源和空氣D.不買、不用由野生動物身體部位制成的產品B3.兔子每年春季和秋季會換毛,這是為了( )。A.準備冬眠B.好看C.適應氣候的變化D.吸引別的動物C4.有些動物會進行“夏眠”,當干旱季節到來時,非洲肺魚會鉆入泥中,不吃不喝,一直睡到雨季到來。引起非洲肺魚“夏眠”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A.溫度 B.陽光C.水分 D.食物C5.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于極低的狀態,到了來年春天,氣溫升高后,才會恢復正常的生命狀態。下列哪種生物有這樣的行為?( )A.企鵝 B.蛇 C.蚊子 D.貓B6.下列動物特征中,不是為了適應環境的是( )。A.企鵝有兩只短翼B.北極狐冬天會換毛C.魚的身體呈流線型D.雄孔雀展開彩色尾屏D三、材料閱讀題。每年春季,丹頂鶴會離開越冬的地方遷往東北的繁殖地。入秋后,因為氣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變化,丹頂鶴又要從東北的繁殖地遷飛到溫暖的南方越冬。1. 丹頂鶴在冬天來臨前遷離東北的行為叫作 。遷徙2.丹頂鶴在冬天來臨前遷離東北,這體現了( )。A.生物對環境的影響B.生物對環境改變的適應C.生物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D.無法判斷B3.不同動物應對冬天有不同的方法。冬天到了,青蛙藏于洞中,使生命活動處于極低的狀態,主要是為了適應冬季( )的環境。A.大風 B.缺少食物C.氣溫低 D.缺水C四、綜合題。動物環保局要招募志愿者,請根據招募要求判斷哪些動物會在初選階段被淘汰?為什么?招募要求:凡是需要上夜班,冬眠,冬天舉家去南方旅行的動物,均不能當選。初選名單:蛇、貓頭鷹、狐貍、大雁、獅子、青蛙、狼、老鼠。蛇、貓頭鷹、大雁、青蛙、老鼠在初選階段會被淘汰。因為蛇、青蛙在冬天時要冬眠,貓頭鷹、老鼠夜間活動,白天休息,大雁冬天要飛去南方越冬。(共15張PPT)第3課時 綠豆苗的生長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一、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1.課堂上,小科提出了“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這個問題,接下來最合理的步驟是( )。A.設計“實驗方法”B.作出“預測”C.確定“研究問題”D.收集“實驗數據”B2.把兩盆綠豆苗放在陽光下,其中一盆扣上紙盒,另一盆不扣紙盒。給兩盆綠豆苗經常澆水,保持盆內土壤濕潤,澆水后仍然把紙盒扣上。這個實驗探究的是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 )。A.陽光 B.水C.空氣 D.土壤A實驗結論: 1。實驗分組 綠豆苗的數量(棵) 莖、葉的顏色 莖的粗細陽光下的綠豆苗 10 莖呈綠色,葉呈翠綠色 粗壯黑暗處的綠豆苗 10 莖呈白色或黃綠色,葉呈黃色 細長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3. 實驗記錄(如下表):(第 10 天觀察到的現象)4.如圖所示,紙盒左右各開了一個大小相同的小孔,用黑色蓋子封住左邊小孔,用透明薄膜封住右邊小孔,小科將一棵綠豆苗用這個紙盒罩起來,過了幾天發現這棵綠豆苗( )。A.朝黑色蓋子生長B.朝透明薄膜生長C.筆直向上生長D.歪七扭八地生長B5.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的最好證據是( )。A.河邊的草比路邊的草長得更茂盛B.林蔭下有很多蕨類植物C.向陽處的馬尾松枝繁葉茂,陰暗處的馬尾松生長緩慢D.熱帶雨林地區的香蕉樹葉子寬大C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菜市場上賣的綠豆芽大多發黃,主要原因是( )。A.發芽過程中缺少空氣B.發芽過程中的溫度太高C.發芽過程中缺少光照D.品種特殊C2.陽光下的綠豆苗莖呈綠色且比較粗壯,主要原因是( )。A.陽光為綠豆苗直接提供了養料B.綠豆苗在陽光下進行了光合作用,轉化為自身所需的養料C.陽光為綠豆苗提供了合適的溫度D.陽光殺滅了綠豆苗上的細菌B3.桃樹通常在每年的三四月開花,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空氣C.溫度D.土壤C4.黃山松有一種無堅不摧、自強不息的精神,一般生長在海拔 800 米以上的地方。即使種子被風送到花崗巖的縫隙中去,也能在那里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松的葉子呈針形是為了適應( )。寒冷的高山氣候干旱的沙漠氣候潮濕的熱帶雨林氣候嚴寒的極地氣候A5.下列植物中,適合生長在沙漠地區的是( ),適合生長在水中的是( ),適合生長在熱帶雨林中的是( ),適合生長在河岸邊的是( )。A.可可樹 B.仙人掌C.金魚藻 D.蘆葦CBAD三、綜合題。根據圖示回答問題。二氧化碳水氧氣養料有光水分較多4.植物生存所需的養料最終來自( )。A.施肥 B.澆水C.光照 D.土壤C(共18張PPT)第4課時 蚯蚓的選擇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一、對于蚯蚓來說,適宜的生活環境是什么樣的?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1.我們需要一些蚯蚓進行實驗,在( )容易找到蚯蚓。A.樹林里濕潤的枯葉下B.運動場上的沙地里C.有碎石子的小路上D.池塘里A2.要探究蚯蚓對光照的選擇,改變的條件是 ,其他條件保持不變。 光照情況 3. 為了提升實驗的準確度,應該選擇活躍度高的蚯蚓進行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用前幾天挖的蚯蚓進行實驗B.用剛挖的蚯蚓進行實驗C.準備數量較多的蚯蚓進行實驗D.選擇仍在爬行的蚯蚓進行實驗A4.找一個長方形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將盒蓋的一端剪掉一塊,在盒子底部鋪上吸水紙,在盒子中部放入蚯蚓,一段時間后觀察不同環境中蚯蚓的數量。這里的“一段時間”指的是( )。A.5秒 B.2~3分鐘C.5分鐘 D.20分鐘C5.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 )的蚯蚓數量多,( )的蚯蚓數量少。A.明亮一端 B.黑暗一端C.中間 D.無法判斷BA6.小科在探究“蚯蚓對干燥或潮濕環境的選擇”時,發現蚯蚓沒有爬到濕潤的土壤里,反而爬到了干燥的土壤里。其中的原因不可能是( )。A.濕潤的土壤放得離蚯蚓太遠了,擾亂了蚯蚓的正確判斷B.土壤放得比較少,而且平鋪在盒底,這樣不能模擬蚯蚓生活的真實環境,導致蚯蚓判斷錯誤C.蚯蚓喜歡干燥的土壤D.無法判斷C7.實驗結束后,要將蚯蚓( )。A.放回大自然B.扔到垃圾桶中C.喂食給小雞D.帶回家養著A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秧?!边@句話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是( )。A.生物影響環境B.生物依賴環境C.生物改變環境D.無法判斷B2.雷雨過后,蚯蚓往往會鉆出地面,這是因為( )。A.蚯蚓要尋找食物B.蚯蚓要鉆出地面進行呼吸C.蚯蚓要鉆出地面松土,讓水滲透到地下D.蚯蚓要鉆出地面尋找同伴B3. 不同動物對環境有不同的需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北極熊適合生活在寒冷的環境中 B.天鵝適合生活在有水的環境中C.老虎適合生活在山林中D.青蛙適合生活在干燥的草叢中D4. 鴨子長有腳蹼主要是為了適應( )。A.陸地行走B.空中飛翔C.水中游泳D.無法判斷C三、綜合題。某同學在抓鼠婦(俗稱西瓜蟲)的過程中發現,只有在黑暗、潮濕處才可以找到鼠婦,而在明亮、干燥的地面上找不到鼠婦。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響鼠婦的分布呢?光亮程度還是潮濕程度?為此,他進行了探究。他在一個長方形的鐵盤上,布置了 A、B、C 三個環境區域(如下圖)。然后在鐵盤的中間區域放入 15 只鼠婦,鼠婦可在三個區域之間自由移動,每隔兩分鐘統計一次各區域中鼠婦的數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同學在探究什么因素對鼠婦分布的影響? 。光亮程度A 明亮 區域 B 中間 區域 C 黑暗區域2. 該同學用了15只鼠婦做實驗的原因是( )。A.順手隨便拿的B.為了減少偶然性,使實驗更具有科學性C.跟老師學的,沒有什么原因D.鼠婦的數量多,看起來更壯觀B3.10分鐘后,該同學發現鼠婦全部集中在C區域,說明( )。A.鼠婦會選擇合適的環境生活B.生活環境對動物沒有什么影響C.生活環境決定動物的外形特征D.動物不能適應新的生活環境A4.如果該同學想繼續探究另一個因素對鼠婦分布的影響,那么 A、B、C 區域應該設置怎樣的環境呢?潮濕(干燥)區域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中間區域干燥(潮濕)區域(共17張PPT)第6課時 食物鏈和食物網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一、在自然環境中,綠豆苗與周圍的生物會有什么聯系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1.田野里的綠豆苗長大了,經過觀察,我們發現它的葉片有被咬過的痕跡。在它的周邊,我們發現了“蚜蟲”“七星瓢蟲”和“蜘蛛”等動物,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呢?(1) 綠豆苗葉片上的小洞,可能是被 咬的 。(2)“七星瓢蟲”“蚜蟲”和“蜘蛛”的食物關系錯誤的是( )。A.蚜蟲被七星瓢蟲吃B.蜘蛛被七星瓢蟲吃C.七星瓢蟲被蜘蛛吃D.無法判斷蚜蟲B(3)食物鏈的箭頭規律是____→ _______________。(均填“食物”或“吃食物的動物”)(4)食物鏈通常從_________開始,到兇猛的____________終止。食物吃食物的動物綠色植物肉食動物(5)下列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 )。A.綠豆苗→七星瓢蟲→蚜蟲→蜘蛛B.綠豆苗→蚜蟲→七星瓢蟲→蜘蛛C.七星瓢蟲→綠豆苗→蚜蟲→蜘蛛D.蜘蛛→七星瓢蟲→綠豆苗→蚜蟲B2.生物之間因為食物關系,構成很多“鏈條”狀的聯系,像這樣的食物關系叫作 。3.食物是動物的必要需求,動物消耗食物而獲得_________。食物鏈能量4.食物鏈之間交錯相連,構成更復雜的( )。A.食物鏈 B.食物網C.食物結 D.食物鎖B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下列選項中,不會在食物鏈中出現的是( )。A.猴子 B.桃子C.果園 D.老鷹C2.在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是生產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其他生物制造的食物的是消費者。如圖所示,奶牛能擠出牛奶,奶牛是( )。A.生產者B.消費者C.分解者D.無法判斷B3.在草→蝗蟲→食蟲鳥→鷹這條食物鏈中,若食蟲鳥急劇減少,短時間內會導致( )。A.草地面積增加C.鷹增多BB.蝗蟲增多D.無法判斷4.“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中描述的食物鏈是( )。A.螳螂→蟬→黃雀B.黃雀→蟬→螳螂C.土壤→樹→螳螂→蟬→黃雀D.樹→蟬→螳螂→黃雀D5. 觀察右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清除農田中的害蟲,我們應該多噴灑農藥B.田鼠減少會導致蛇和貓頭鷹減少C.我們應該把對人類有害的動物全部殺死D.無法判斷B三、綜合題。生物興趣小組對池塘中主要的5種生物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生物 種類 消化道內的食物組織 每千克體重中污染物的含量(mg) 某殺蟲劑 汞大魚 小魚 83 105河蚌 水蚤、小球藻 26 55小魚 水蚤 14 36水蚤 小球藻 8 18小球藻 / 2 81.根據表中信息,寫出其中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表中信息,該池塘中的生產者是( )。A.河蚌 B.水蚤 C.小球藻 D.大魚小球藻→水蚤→河蚌(答案不唯一)C3.小球藻的天敵有( ),水蚤的天敵有( ),小魚的天敵有( )。(可多選)A.水蚤 B.河蚌C.小魚 D.大魚ABBCD4.聯系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思考大魚體內的殺蟲劑含量為什么最高 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魚是該池塘中的最高級消費者,污染物會隨著食物鏈逐級累積。啟示:我們要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少使用殺蟲劑等(共15張PPT)第7課時 設計和制作生態瓶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一、植物和它周圍的各種生物除了食物關系外,還有什么關系?讓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吧!1.綠豆苗和它周圍的各種生物形成了一個_______。群落2.關于群落和生態系統的關系,下列圖示正確的是( )。AA.B.C.D.3.制作生態瓶。(1)生態瓶中的生物可以選( ),非生物可以選( )。(可多選)A.水草 B.自然水域中的水C.浮萍 D.淘洗干凈的沙E.小蝦 F.小魚G.田螺ACEFGBD(2)如圖所示,生態瓶正確的制作步驟是( )。A.去蓋→鋪沙裝水→放小魚、小蝦、田螺→種水草、放浮萍B.去蓋→種水草、放浮萍→鋪沙裝水→放小魚、小蝦、田螺C.去蓋→鋪沙裝水→種水草、放浮萍→放小魚、小蝦、田螺D.鋪沙裝水→去蓋→種水草、放浮萍→放小魚、小蝦、田螺C(3) 生態瓶中的植物為動物提供( ),動物為植物提供( )。A.食物和氧氣 B.肥料AB(4)我們用透明的瓶子來制作生態瓶,主要是因為( )。A.生態瓶中的小魚需要陽光B.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C.水的蒸發需要陽光D.透明的瓶子好看B(5)在一個生態瓶中,泥土、沙子等__________和魚、水草等_______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叫作___________。非生物 生物生態系統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小科整理了幾條制作和維護生態瓶應該遵循的原則,其中不合理的是( )。A.不能放大型的水生動物B.瓶內各種生物的數量搭配應合理C.應該定時向瓶內通氣,保證生物的呼吸D.應該讓生態瓶有一定的光照時間C2.下列可以稱為“群落”的是( )。A.一大群螞蟻 B.草原上的所有生物C.森林里的植物 D.池塘中所有的魚B3. 下列可以構成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池塘中所有的魚B.山上的全部大山雀C.整個原始森林D.一只老虎C三、綜合題。生態瓶(其他條件一樣) 第一次觀察 (次) 第二次觀察(次) 第三次觀察(次)甲瓶:水草減少一半 3 3 3乙瓶:水草數量適中 0 0 1丙瓶:小魚增加一倍 3 3 4丁瓶:小魚數量適中 1 0 0一分鐘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記錄表1.甲瓶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比乙瓶 ,原因:甲瓶中的水草太 ,水草產生的氧氣不夠小魚呼吸。(均填“多”或“少”)多少2. 丙瓶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比丁瓶 ,原因:丙瓶中的小魚太 ,水草產生的氧氣不夠瓶中的小魚呼吸。(均填“多”或“少”)多多3.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生態瓶中,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會使水中的氧氣不足,小魚浮到水面呼吸的次數就會增加。生物過多水草太少(共16張PPT)第2課時 比較種子發芽實驗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一、探究綠豆種子發芽的需要的條件后,讓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吧!1.在探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空氣的實驗中,主要采用了____ 實驗的方法。2.在探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空氣的實驗中,改變的條件是______。對比空氣3.小科做如圖 1、圖 2 所示的對比實驗時,發現( ),說明綠豆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水分。A.兩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B.干燥環境中的綠豆種子沒有發芽,濕潤環境中的綠豆種子發芽了C.干燥環境中的綠豆種子發芽了,濕潤環境中的綠豆種子沒有發芽D.兩組綠豆種子都沒有發芽B4.在探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適宜的溫度的實驗中,實驗操作如圖1、圖2所示,一組種子放在冰箱里,一組種子放在常溫下。改變的條件是溫度,不變的條件有( )。A.水分 B.空氣C.光照 D.以上都是D5.通過對實驗現象進行綜合分析,我們發現綠豆種子發芽不需要( )。A.光照和空氣B.光照和土壤C.土壤和水分D.水分和空氣B6.通過交流和討論,我們發現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有___________、、。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小科播種綠豆時澆了很多水,幾天后發現綠豆種子沒發芽腐爛了??赡艿脑蚴? )。A.土壤的溫度太低B.土壤中的養分被水沖走了C.種子沒曬到陽光D.土壤中的水分太多,缺少空氣D2. 糧倉里儲存的種子一般不會發芽,主要原因是缺少 ( )。A.土壤B.空氣C.水分D.適宜的溫度C3.小科詢問爺爺后得知,在( )時播種,種子更容易發芽。A.天氣溫暖、土壤潮濕B.天氣寒冷、土壤干燥C.天氣炎熱、土壤潮濕D.天氣溫暖、土壤干燥A4.在早春播種時,人們往往會用塑料薄膜覆蓋播種后的土地,促進種子提早出苗。這樣做主要是為了( )。A.提供水分 B.提供氧氣C.保持適宜的溫度 D.隔絕污染C5.甲、乙、丙、丁四個小組在研究“種子發芽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任選一個小組的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結論B.綜合分析四個小組的實驗數據得出結論C.選擇甲組的有水組的數據和乙組的無水組的數據對比得出結論D.選擇最先匯報的小組的實驗數據得出結論B三、綜合題。為了探究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小科設計了一個探究方案(如下表)。請根據方案中的信息回答問題。玻璃皿編號 種子的數量(粒) 種子所在的環境甲 1 玻璃皿底部墊有浸濕的紙巾,有干燥土壤,有光照乙 1 玻璃皿底部墊有干的紙巾,有干燥土壤,有光照丙 1 玻璃皿底部墊有浸濕的紙巾,無土壤,有光照丁 1 玻璃皿底部墊有浸濕的紙巾,有干燥土壤,黑暗1.這個方案中有一處明顯的不足,改進的建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進方案后,要探究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土壤,應選擇____、____兩組進行對比實驗。每個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甲丙3.用甲、乙兩組進行對比實驗,要探究的問題是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 )。A.水分 B.空氣C.光照 D.土壤A4.用甲、丁兩組進行對比實驗,要探究的問題是綠豆種子發芽是否需要( )。A.水分 B.空氣C.光照 D.土壤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種子發芽實驗.pptx 第2課時 比較種子發芽實驗.pptx 第3課時 綠豆苗的生長.pptx 第4課時 蚯蚓的選擇.pptx 第5課時 當環境改變了.pptx 第6課時 食物鏈和食物網.pptx 第7課時 設計和制作生態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