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作業設計一、設計內容為落實中央“雙減”政策和教育部作業“五項管理”的要求,切實改變目前中學生作業機械、重復的現狀。基于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研究,我們選擇中和反應第二課時這一重要內容,對作業進行了優化設計,摒棄了以往重復低效的練習突出了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有效的作業設計既要鞏固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開拓學生的學科視野,構建學生的化學基本觀念,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輔導,同時也要注重學科內容在生活中的應用,促進不同學科間的深度融合。我們將作業內容設計為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實踐性作業、綜合性作業四個板塊,將作業設計流程總結為以下4個步驟:希望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二、設計類型課后練習,其中基礎性作業8個題必做、拓展性作業個題選做、實踐性作業2個題選做一個、綜合性作業1小題選做。三、目標(1)基礎性目標:a.知道溶液的酸堿度與 pH 的關系。b.學會應用 pH 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c.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生產生活中的意義,體會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拓展性目標:a.能從微粒觀的角度解釋中和反應的實質。b.能從定量計算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3)實踐性目標:a.知道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力。(4)綜合性目標:a.加強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四、設計方案第一部分 基礎性作業(必做)(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1.(原創)2022年2月3日,為迎接冬奧會的到來,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利用不同溶液“變出”了奧運五環,同學們,如果請你用兩種無色液體來設計-個紅色的環,你可以選擇的藥品是( )A.稀鹽酸、酚酞溶液B.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C.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D.氫氧化鈉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第1題圖學科素養要求:化學觀念,科學態度與責任【設計意圖】鞏固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同時引導學生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點燃學生的科學夢想和強國夢想。2.(改編)體育中考即將到來,班級為大家準備了以下飲品:①蘇打水 ②食鹽水 ③檸檬水 ④白糖水 ⑤白開水,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判斷,其中 pH﹤7 的是_____(填序號,下同),pH﹥7的是___。要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可選擇下列試劑中的( )A. 石蕊試液 B. 酚酞試液 C. pH 試紙學科素養要求:化學觀念【設計意圖】從學生最熟悉的飲料入手,認識它們的酸堿性,建立pH與酸堿性之間的關系。3.(改編)下列數據是生活中常見物質的pH,其中呈堿性的是( ),酸性最強的是( )A.飲用水(4.0~4.4) B.番茄汁(2.0~3.0)C.牙膏(8.0~9.0) D.草木灰水(11.0~12.0)學科素養要求:化學觀念【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物質入手,比較它們的酸堿性強弱,建立pH與酸堿性強弱的關系。4.(改編)焦作六中有一片實驗田,經測定土壤呈酸性,下表是部分農作物生長對土壤 pH 的要求,則該實驗田最不適合種植的農作物是( )農作物 大豆 油菜 玉米 馬鈴薯pH 6.0~7.0 5.8~6.7 7.0~8.1 4.8~5.5A.大豆 B.茶 C.玉米 D.馬鈴薯學科素養要求:化學觀念【設計意圖】了解土壤酸堿性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5.(改編)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人體中血漿的pH為7.35~7.45,則身體健康B.正常雨水的 pH=5.6C.廁所清潔劑的 pH小于7D.常喝碳酸飲料可以治療胃酸過多學科素養要求:科學態度與責任【設計意圖】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化學與人類生命活動息息相關。6.(選編)下列有關測定氫氧化鈉溶液 pH 的實驗操作或描述,你認為正確的是( )A.用鑷子夾取 pH 試紙直接伸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測量B.先用蒸餾水將 pH 試紙潤濕,再用滴管吸取氫氧化鈉溶液滴到pH試紙上測量C.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氫氧化鈉溶液滴到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D.用pH試紙測得該氫氧化鈉溶液的 pH=12.6學科素養要求:化學觀念,科學探究與實踐【設計意圖】讓學生掌握 pH 試紙的使用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養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7.(選編)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加液體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Cl和NaOHB.由A點到 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C.向圖中C點所示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D.該實驗是將鹽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學科素養要求:科學思維【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溶液的 pH 隨著中和反應的進行而變化,建構學生的模型認知,從數形結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應。8.(改編)小亮在做“硫酸中和氡氧化鈉溶液”的實驗時,滴加硫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劑,導致無法判斷該中和反應進行的程度。于是他對所得溶液的酸堿性進行探究。【查閱資料】Na2SO4 溶液呈中性。【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堿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堿性,pH 7(填“﹥”“﹤”“=”,下同),也可能呈酸性,pH 7,還可能顯 性,pH=7。【實驗驗證】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用試管取該溶液 1~2 mL,滴入 1~2 滴無色酚酞試液,振蕩 無色酚酞試液變 色 溶液呈堿性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溶液呈 性【分析與思考】(1)溶液呈堿性,則溶液中使其呈堿性的離子是 (填寫微粒符號)。為避免堿性溶液污染環境,小亮對所得溶液進行了如下處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產生藍色沉淀為止。然后過濾,把濾液倒入蒸發皿中加熱,得到硫酸鈉晶體,該過程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2)若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為了進一步確定溶液的酸堿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樣,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若觀察到 ,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若不變色,則呈中性。方案二:取樣,加入 ,若觀察有氣泡產生,則所取溶液呈酸性,若無明顯現象,則呈中性。學科素養要求: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設計意圖】圍繞中和反應的實質以及反應中pH的變化情況,開展對反應后溶液酸堿性和溶液成分的探究,要求學生能從“宏微符”的三重表征方式認識中和反應。第二部分 拓展性作業(選做)(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9.(選編)在Ca(OH)2的飽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質,冷卻至室溫,溶液的pH沒有改變的是( )A.CO B.CaO C.Cu(NO3)2 D. HCl學科素養要求:化學觀念,科學思維【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聯系前后知識,從微粒觀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從而得出該溶液pH沒有改變的原因是溶液中氫氧根離子的濃度不變。10.(選編)某種消化藥片的有效成分氫氧化鎂,能減緩因胃酸過多引起的疾痛。在氫氧化鎂與胃酸作用的過程中,胃液pH變化的情況是( )學科素養要求:化學觀念,科學思維【設計意圖】明確酸與堿反應的實質,能夠建立起反應過程中pH的變化關系,認識到物質是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遵循一定規律,同時能運用化學反應原理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11.(選編)質量分數為15%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等質量的質量分數也為15%的鹽酸混合后,向反應后所得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 )(Ar:H-1 0-16 Na-23 C1-35.5)A.顯紫色 B.顯紅色 C.顯藍色 D.顯無色學科素養要求:化學觀念,科學思維【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定量的角度去認識化學反應,加深對中和反應的理解。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三部分 實踐性作業(選做一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12.(原創)使用pH試紙測定家中常見溶液(自來水、果汁、食鹽水、肥皂水等)的pH,并在網上查閱資料溶液顯酸性、堿性或中性的原因是什么 (原創)同學們,你家中的燒水壺內部是否覆蓋一層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設計一個家庭實驗除去水壺中的水垢 簡要描述操作和現象 用化學觀點解釋原因學科素養要求: 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設計意圖】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其創新實踐能力,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好化學,提升生活幸福指數。第四部分 綜合性作業(選做)(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14.(改編)為了探究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是否發生了反應,興趣小組的同學用無色酚酞溶液作指示劑,在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漸滴加稀鹽酸,用 pH 試紙測溶液的pH,有關實驗數據記錄如下:稀鹽酸體積/mL 0 10 19.5 20 20.5 30 40pH 13 12 11 7 3 2 1(1)在坐標圖中畫出溶液的pH隨鹽酸體積變化的曲線(也可借助計算機輔助繪圖)。(2)當稀鹽酸為25 mL時,溶液的 pH 7(填“﹥”“﹤”或“=”),酚酞顯 色。因此,可以依據化學反應過程中的 的消耗證明反應的發生。學科素養要求: 科學探究與實踐【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繪制滴定曲線,不僅加深了化學與數學、計算機等學科的聯系,同時引導學生對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探究,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作業指導與評價在發布作業單后,我們通過面對面、網絡等方式對學生進行了指導,加強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同時鼓勵學生在家中完成實驗,嘗試更高梯度的綜合性作業,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我們采用評語和評等級的方式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促進學生在自我了解和自我反思中發展。同時書寫評語有利于持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打破教與學的隔閡,體現教育的人性化。(學生作業反饋見附件1)總結“雙減”政策,對于學生的課業負擔來說,是在做減法;但對于一線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在做加法。因此,我們要基于課程標準,圍繞以學生為本的發展理念,設計更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實踐性、趣味性的作業,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減輕作業負擔,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化學的魅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