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單元基本信息單元主題 熱傳遞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能量的轉化和能量守恒,工程的設計與物化 二、學習內容 4.1能的形式、轉移與轉化 ③舉例說出生活中常見的熱傳遞現象,知道熱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從物體溫度高的部分傳向溫度低的部分。 ④舉例說明影響熱傳遞的主要因素,列舉它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應用。 13.3工程是設計方案物化的結果 ④利用工具制作簡單的實物模型,根據實際反饋結果進行改進并展示。 三、學業要求 1.能舉例說明常見的熱傳遞現象和影響熱傳遞的主要因素,列舉它們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能對熱傳遞的方式進行分析和推理; 3.會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熱傳遞方式作出推測,設計實驗,尋找證據,得出結論; 4.能制作實物模型,并基于證據改進實物模型的設計和制作。單元課時設計 4課時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主題名稱 熱傳遞單元設計意圖 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 自然界中熱傳遞無處不在,研究由溫差引起的熱傳遞現象是認識自然界的重要內容。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科技領域內,熱傳遞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人們冬天曬太陽取暖,夏天開空調降溫,研究食品冷藏保鮮技術等,都與熱傳遞現象有關。當我們了解熱傳遞的發生條件、熱傳遞的方式以及材料的傳熱性能后,就能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是防止熱傳遞的發生,還是利用熱傳遞方便生活。 本單元設計大量實驗為學生提供直觀現象,幫助學生分析影響熱傳遞的主要因素,概括熱傳遞的基本規律,理解熱傳遞的實質是能量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轉移的過程,進而解釋生活中的熱傳遞現象。 本主題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有大量的生活事例作為學習素材。這不僅為學生在基于事實的基礎上分析傳熱現象、抽象傳熱特點、概括傳熱規律提供充分機會,還為學生培養邏輯思維和逆向思維提供有效載體。同時,運用熱傳遞知識編排多種制作活動,為學生知識遷移、設計思維、動手能力的發展提供契機。 2.本單元對《課程標準》的落實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觀察、實驗、分析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高年段的課程目標。 (2)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能量的轉化和能量守恒”的高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內容,明確該單元在整套教材中與其他單元關系和作用。 4.本單元次級主題的構成及邏輯關系 本單元共設計四節課,分別是《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物體的傳熱本領》。第一課,通過實驗觀察測量,知道熱在不同物體間和同一物體內的傳遞過程和方向,認識熱傳導。第二課,通過實驗觀察熱在液體和氣體中的傳遞特點,認識熱對流。第三課,通過對常見生活現象的分析,知道熱還可以以波的形式進行傳遞,認識熱輻射。第四課,通過實驗了解不同材料傳熱的快慢,知道影響熱傳遞的主要因素,并能對生活中保溫和散熱的做法進行解釋。 本單元四節課屬于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其中,前三課分別認識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這三課之間是并列關系;第四課是從整體上認識影響熱傳遞的因素以及三種傳熱方式在生產生活中的綜合應用。主題學情分析 對于熱傳遞學生有很多切身的感受,如盛有熱水的玻璃杯燙手,但這只是生活經驗,學生不知道熱傳遞有三種方式,以及三種傳熱方式的異同。對于本主題,學生不僅有生活經驗,還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在四年級學習了《冷和熱》知識,強調運用實驗觀察的方法,掌握溫度的概念,知道溫度變化可以使物體產生體積和形態的變化,并了解一般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熱的三種傳遞方式及其特點。 科學思維:能運用熱傳遞知識對生活、生產中傳熱現象進行說明和解釋探究實踐: (1)經歷觀察熱傳遞過程和方向的系列實驗過程,歸納概括熱傳遞規律。 (2)運用圖畫等方法表達利用熱傳遞原理制作相關作品的設計思路,并在實踐中完善想法,完成作品。 態度責任: (1)通過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探索“熱傳導”現象的興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探究、求實、創新的科學品質。 (2)培養學生利用熱傳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交流經驗,談話導入 出示炒菜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電磁爐的熱是如何傳遞到飯菜中的?。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前概念出發,讓學生意識到兩個物體之間可以發生熱量的傳遞,從而聚集本課要研究的內容,引發學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任務2 名稱:生活中的熱傳遞 通過“他們是怎樣讓身體暖和起來的?”“熱是怎樣傳到衣物、板栗上的”兩組圖片,引導學生具體交流熱來自什么地方,傳遞到了哪里。 設計意圖:雖然熱傳導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但是學生并沒有特別關注。所以需要通過回憶生活經驗來幫助學生認識熱是如何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上的。任務3 名稱:研究熱在金屬中的傳遞 用酒精燈分別給兩塊金屬片加熱,一個是給金屬片一端加熱,一個是給金屬片中間加熱,引導學生觀察凡士林熔化的過程,小組討論并填寫實驗報告。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活動,親自動手,發現熱在固體中是從溫度高的地 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傳遞方向是四面八方。任務4 名稱:觀察熱水和冷水的溫度變化 思考教材提供的實驗,分析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做與教材相反的實驗,分析并記錄自己的發現。結合學生活動手冊,總結出熱是可以傳遞的,而且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發現熱可以在不同物體、不同物態之間進行傳 遞,而且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任務5 名稱:熱傳導應用 分組交流生活事例中熱傳遞的過程。組織匯報交流活動,強調兩個物體需要直接接觸,并且一個溫度高一個溫度低,也就是有溫差出現,才會發生熱傳導。 設計意圖:強化對熱傳導概念的理解,意識到熱傳導現象在生活中有 廣泛的應用。將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鞏固所學內容。第2課時 任務6 名稱:觀察現象,導入主題 觀察把一小瓶熱水放入冷水中的現象,引入熱在液體中傳遞概念。 設計意圖:創設學習情境,了解學生原有認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任務7 名稱:熱在水中的傳遞 采取借助法,讓學生動手實驗。在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重點觀察水中物體的運動軌跡,從而推想水由冷變熱的過程,以此理解對流現象。 設計意圖:觀察熱在水中傳遞的過程,發現液體受熱會上升,遇冷會下降,循環流動。任務8 名稱:熱在空氣中的傳遞 借助線香做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線香冒出的煙的運動軌跡,從而認識氣體的傳熱方式與液體相同,都是對流。 設計意圖:觀察熱在空氣中的傳遞過程,發現氣體受熱會上升,遇冷會下降,循環流動。任務9 名稱:制作走馬燈 課前要收集走馬燈的資料,了解走馬燈的基本結構。制作之前小組應根據提供的材料思考怎樣制作走馬燈,并進行簡單的設計。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制作。展示作品時,讓學生解釋走馬燈轉動的原因。評價作品時要注重從工程技術角度出發,按照STEM的要素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熱對流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強化學生對熱對流的理 解,這也是對學生技術制作能力的訓練。第3課時 任務10 名稱:復習回顧,導入主題 復習熱傳導和熱對流知識,提出熱輻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引入新知識,旨在激發學生求知欲,創設濃厚的探究氛圍。任務11 名稱:感受生活熱輻射現象 借助圖片、視頻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太陽的熱量如何在宇宙中傳遞,依靠什么作為傳遞媒介,感受生活中輻射現象。 設計意圖:提供生活圖片,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意識到熱輻 射的存在。任務12 名稱:制作簡易太陽灶 在不限制制作材料的條件下,指導學生創新設計,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的方式進行比較。通過測量試管內水溫的變化對太陽灶的效果進行評價,并對太陽灶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見。 設計意圖:過制作簡易太陽灶并進行實驗對比,進一步理解熱輻射效果 受哪些條件影響。任務13 名稱:分析常見物品的熱傳遞方式 出示工具產品圖片,引導學生研究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即通過哪種熱傳遞形式使被加熱物體升高溫度。 設計意圖:本活動是對本單元三種熱傳遞方式的回顧與總結,并理解熱傳遞往往是多種形式并存的。任務14 名稱:分析一個場景中的熱傳遞方式 利用圖片場景,引導學生分析描述三種熱傳遞形式。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對三種熱傳遞方式的理解和區分,認識到在很多情況下,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同時存在。第4課時 任務15 名稱:情境導入,揭示主題 通過設疑“我們可以怎樣給飯菜保溫,讓爸媽回來時還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呢?”引出保溫盒,再引導學生思考“保溫盒為什么可以保溫呢?”從而引出制作保溫盒的材料的傳熱本領。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引出學習主題。任務16 名稱:研究不同材料傳熱的快慢 設置對比實驗,引導學生比較不同物體的傳熱本領的不同,進而給物體分類。讓學生聯系生活,回憶還知道哪些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實驗幫助學生建立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的科學概念。任務17 名稱:不同導熱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熟悉的廚具,分析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并思考選擇這種材料的原因,將材料的導熱性能與生活應用聯系起來。 設計意圖:能將材料的傳熱性能與它的用途相聯系,合理解釋生活中物體的導熱現象。在此基礎上理解人們根據需要選擇適宜的材料以解決實際問題。任務18 名稱:制作保溫盒 通過視頻、講解指導等途徑,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一個保溫盒,并測試其功能。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能考察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既要考慮熱傳遞的知識,又要兼顧材料的導熱性能,只有綜合運用本單元的知識,才能做出好的產品。此外,這個活動也為學生提供設計和制作機會,能培養學生的設計和制作技能。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評價內容 第1課時:熱傳導 1.交流讓身體和物體熱起來的方法,知道需要直接接觸溫度高的物體。 2.做熱在金屬和液體中的傳遞實驗,知道什么是熱傳導。 3.舉例說明熱傳導在生活中的應用,強化對熱傳導概念的理解。 第2課時:熱對流 1.做熱在水和空氣中的傳遞實驗,知道什么是熱對流。 2.制作走馬燈,進一步體會熱對流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3課時:熱輻射 1.分析太陽傳熱的特點,知道什么是熱輻射。 2.制作簡易太陽灶,知道太陽灶的工作原理。 3.分析生活中一些常見產品的傳熱方式,強化對三種熱傳遞方式理解。 第4課時:物體的傳熱本領 1.做不同材料的傳熱快慢實驗,認識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 2.體驗不同材料的導熱差異,了解材料導熱性能在生活中的應用。 3.制作保溫盒,掌握達到保溫效果的做法。評價指標 第1課時:熱傳導 1.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從同一個物體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熱總是從溫度高處傳向溫度低處。(科學觀念) 2.通過觀察熱在金屬片和液體中的傳遞過程,歸納熱傳導的概念。(科學思維) 3.討論生活中常見的熱傳導現象,總結出固體、液體、氣體之間通過接觸都可以有熱傳導現象的發生。(探究實踐) 4.體會設計實驗方案時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體現了嚴謹的科學態度,也能幫助別人理解自己的想法。(態度責任) 第2課時:熱對流 1.知道熱在氣體和液體中傳遞的主要方式是熱對流。(科學觀念) 2.在觀察液體和氣體受熱流動軌跡的過程中,歸納熱對流的概念。(科學思維) 3.利用常見材料合作完成走馬燈的制作,并確保走馬燈能正常使用。(探究實踐) 4.培養學生利用熱對流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社會需求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態度責任) 第3課時:熱的輻射 1.了解什么是熱輻射,知道太陽灶是利用熱輻射原理制作的。(科學觀念) 2.能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歸納概括三種傳熱方式的異同。(科學思維) 3.會按照工程的步驟和方法,完成簡易太陽灶的制作任務。(探究實踐) 4.體會到仔細觀察和分析問題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學制作中的樂趣。(態度責任) 第4課時:物體的傳熱本領 1.知道容易傳熱的物體叫作熱的良導體,不容易傳熱的物體叫作熱的不良導體。(科學觀念) 2.能將材料的導熱性能與它的用途相聯系,解釋導熱性能不同的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科學思維) 3.能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保溫盒的制作。(探究實踐) 4.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態度責任)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五、單元作業設計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熱輻射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夏季烈日當空非常曬人,產生了熱輻射 B.太陽能熱水器應用了熱輻射行 C.暖氣片取暖應用熱輻射 2.下面主要運用熱輻射傳熱方式的是( )。 A.篝火旁取暖 B.電磁爐上炒菜的鍋 C.壺里燒開的水 3.小明家想使用地熱取暖,選擇( )材料鋪在地熱管上傳熱效果會更好。 A.瓷磚 B.木板 C.毛毯 4.在一條M型銅條的不同位置(如圖)用凡士林并粘上牙簽,在H點用酒精燈加熱,牙簽掉落的先后順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5.鐵鍋的手柄外面包裹著塑料,這樣做的目的是( )。 A.用塑料更美觀 B.塑料不能傳遞熱 C.塑料是熱的不良導體 6.羽絨服保暖是因為( )。 A.羽絨比較輕 B.羽絨里有保暖材料 C.羽絨里有空氣 7.如下圖,甲乙兩個燒杯相同,倒入等量等溫的熱水。把甲放入更大的燒杯中。3分鐘后水溫較高的燒杯是 ( ) A.甲 B.乙 C.相同 8.下圖是一個走馬燈,下列說法錯誤的 ( ) A.上方紙杯的直角扇葉窗只是為了美觀 B.下方紙杯里的蠟燭是為了加熱空氣 C.熱空氣上升推動扇葉,走馬燈就轉動 9.天氣涼了,小義煊為了能喝到溫熱的牛奶,他將涼牛奶放入熱水中,并畫下熱傳遞過程,符合該原理的是( ) 10.小明上體育跑步時,不慎扭傷腳,體育老師觀察傷情不嚴重,并讓學生在學校醫務室取來冰塊,對腳受傷處進行冷敷。問題:冷敷過程中熱的主要傳遞方式屬于( ). A.熱傳導 B.熱對流 C.熱輻射 【參考答案】 1.C 2.A 3. A 4.C 5.C 6.C 7.A 8.A 9.B 10.A二、辨一辨,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由于冬天較冷,所以冬天的衣服的布料我選用熱的良導體材料較好。( ) 2.熨斗熨衣服和糖炒板栗都是相同的傳熱方式。( ) 3.為避免新栽的小樹受凍,用草繩和棉被給小樹做“衣服”。( ) 4.冬天走到暖氣室內穿短袖,是因為開的暖氣具有熱輻射的原因。( ) 5.傳熱都需要依靠物質。( ) 6.冬天的室外,坐到鐵椅子上感覺要比坐到木頭椅子上冷的多,這是因為不同材料傳熱的快慢不同。( ) 7.冬天,打開門窗屋子里冷,關上門窗屋子暖和,這是因為打開門窗后屋內的熱容易輻射到室外去。( ) 8.生活中用電磁爐燒水就是熱輻射的作用。( ) 9.用鍋燒水時,鍋會把熱傳給整鍋水,直至水全部變熱。( ) 10.物體間發生熱的傳遞必須兩者產生接觸。( ) 【參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連一連,將不同的物體對應連起來。 熱的良導體 熱的不良導體的 塑料 木頭 鋁 鐵 泡沫 空氣 錫紙 瓷磚 陶瓷 銅 巖棉板 【參考答案】 四、簡答題 1.如圖所示,糧食倉庫都裝有天窗和地窗,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么 2. 為什么光腳站在瓷磚地板上比站在木質上感覺涼一些 【參考答案】 1.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倉庫內的熱空氣上升后從天窗排出去,外面的冷空氣從地窗進來,這種冷熱空氣的對流,周而復始,循環不息,所以倉庫內能保持恒溫,以免糧食受熱生蟲或者發霉變質。 2.瓷磚比木頭的導熱性能好,瓷磚傳遞熱的能力好,能夠快速的傳遞身體熱量,所以站在瓷磚地板上感覺比木質地板上涼。 五、實驗題 熱的傳遞。 1.用蠟燭給金屬片加熱,圖A是在金屬片的邊緣加熱,圖B是在金屬片的中央加熱,請用箭頭的形式畫出熱在金屬片A和B中的傳遞情況。 2.此實驗說明熱是可以傳遞的,而且是從溫度________的地方傳向溫度_______的地方。 【參考答案】 1. 2.高 低六、單元教學結構圖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實施后填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科學學科第2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熱對流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 《熱對流》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熱傳遞》的第二課時,是屬于核心概念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恒中4.1能的形式、轉移與轉化。 本課著重探究液體和氣體的熱傳遞方式——對流。液體或氣體中較熱部分和較冷部分之間通過循環流動使溫度趨于均勻的過程叫對流,即流體(氣體或液體)通過自身各部分的宏觀流動實現熱量傳遞的過程。對流產生的原因在于物質的熱脹冷縮,流體受熱后體積變大,質量不變,密度變小,在浮力作用下向上浮起,溫度低的流體密度較大,向下流動。 教學內容包括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復習導入,讓學生用上節課熱傳導的原理來分析熱在水中是如何傳遞的,引發學生思維沖突,聚焦對流現象。 第二部分是探究熱在水中是怎樣傳遞的。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熱,水升溫后觀察木屑在水中的運動方式,借助木屑的運動方向推測液體的流動方向,經過分析初步建立熱對流的概念。 第三部分是探究熱在空氣中是怎樣傳遞的,在空氣中點燃一支香,用玻璃罩倒扣住,觀察香冒出的煙是怎樣流動的,進一步完善流體通過熱對流傳遞熱量。 第四部分是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熱對流現象和拓展活動,制作一個走馬燈并嘗試解釋原理。學習者分析 通過熱傳導學習,學生明白了熱總是從高溫處傳向低溫處,熱量在物體內部或兩個物體之間會以傳導的形式傳遞。此時學生會覺得液體和氣體也會是通過傳導的方式傳遞熱量。這是學習熱對流這種熱傳遞方式的一個障礙。另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流體大多是均質的,發生熱對流時流體流動的速度較慢,學生較難觀察到其流動情況。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知道熱在氣體和液體中傳遞的主要方式是熱對流。 科學思維:在觀察液體和氣體受熱流動軌跡的過程中,歸納熱對流的概念。 探究實踐:利用常見材料合作完成走馬燈制作,并確保走馬燈能正常使用。 態度責任:培養學生利用熱對流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社會需求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熱在氣體和液體中傳遞的主要方式是熱對流。 難點:做熱在水中和空氣中傳遞的實驗,從而理解對流現象。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做熱在水和空氣中的傳遞實驗,知道什么是熱對流能認識液體和氣體的熱傳遞方式主要是對流能基本能不能制作走馬燈,進一步體會熱對流在生活中的應用能運用熱對流知識解釋走馬燈轉動的原因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觀察現象,導入主題教師活動1 提問:煮湯時,熱在水中是如何傳遞的? 1.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將一小瓶紅色熱水放到冷水里,會出現什么現象? 2.水槽里的冷水溫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3.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會發生熱傳導。熱傳導的示意圖應該是這樣: 熱的傳遞方向:四面八方 4.觀看實驗,我們發現,紅熱水和冷水之間的熱傳遞卻是這樣的: 這種熱傳遞方式叫做熱對流。學生活動1 回答:紅色熱水會上升,到達冷水頂部會向四周流動,然后沿著水槽壁向下流動。 回答:紅熱水會把熱傳遞給冷水,冷水溫度升高,直到與紅熱水溫度一樣為止。活動意圖說明:創設學習情境,了解學生原有認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環節二:熱在水中的傳遞教師活動2 1.給冷水加熱,冷水溫度為什么會上升? 熱在水中傳遞的軌跡是怎樣的?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借助什么方法讓我們看到水受熱后的運動? 小結:染色法(色素)、借助法(利用其他物體,如茶葉、木屑等) 3.引導學生做熱在水中的傳遞實驗 (1)出示實驗材料 細木屑、燒杯、冷水、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火柴。 (2)講解實驗設計 ①把木屑放入水中 ②用酒精燈給水加熱 ③觀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樣運動的 (3)播放演示實驗視頻,引導學生觀察交流實驗現象。用藍色箭頭表示冷水的傳遞方向,用紅色箭頭表示熱水的傳遞方向。 4. 生活中熱水壺里的水是怎么傳遞的?畫出示意圖并解釋。 學生活動2 回答:酒精燈的熱傳遞給水杯底部,底部的水先熱起來,然后再把熱傳遞給上面的水,最后整個杯子里的水都熱起來了。 回答問題 交流: 交流回答 水壺中間的水受熱上升,到達水面處會向四周擴散,然后沿著壺壁附近下降,到達壺底附近會再次聚向中間并上升,如此循環流動。活動意圖說明:觀察熱在水中傳遞過程,發現液體受熱會上升,遇冷會下降,循環流動。 環節三: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教師活動3 引導學生做以下實驗: 1. 實驗1:點燃一支蠟燭,把手放在蠟燭四周和上方,哪里能感受到熱空氣? 實驗說明什么? 2. 實驗2:點燃支蠟燭,在蠟燭上方懸掛一條紙蛇,你發現了什么?教師表演。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3. 實驗3:點燃線香,觀察煙是怎么運動的?引導學生觀看實驗視頻。 4. 煙是向上運動,上方的冷空氣會怎么運動?引導學生做實驗。 (1)講解實驗步驟 ①固定一支線香,點燃 ②用玻璃罩倒扣住線香 ③觀察線香冒出的煙是怎樣飄動的 (2)引導學生觀看視頻,交流實驗現象。 (3)在下圖中畫出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情況。(用藍色箭頭表示冷空氣的傳遞方向,用紅色箭頭表示熱空氣的傳遞方向) (4)冬天我們會利用暖氣取暖,為什么暖氣一般會掛在墻壁的下部呢?冬天屋子里的暖氣片是怎么傳遞熱的?畫出示意圖并解釋。 5. 通過木屑與煙的運動軌跡觀察,我們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小結:熱總是由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學生活動3 實驗操作并交流:蠟燭上方能感受到來自蠟燭的熱空氣。 回答:熱空氣是向上運動的。 觀看并回答:紙蛇旋轉起來。 回答:蠟燭加熱了底部的空氣,熱空氣上升,使紙蛇旋轉起來。 回答:煙是向上運動的。 回答:線香的煙會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線香燃燒處時,又向上流動。 交流: 回答: 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冷空氣受熱后再上升,循環往復。 回答:無論是熱水還是熱空氣都會向上流動,冷水或冷空氣則會向下流動 ,這樣循環流動使得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從而使全部液體或氣體的溫度趨于均勻。這種傳熱方式叫熱對流。活動意圖說明:觀察熱在空氣中傳遞過程,發現氣體受熱會上升遇冷下降,循環流動。環節四:制作走馬燈教師活動4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中華文化是源遠流長的。從古至今,中國出現了很多傳統的工藝品。走馬燈就是其中的一個,走馬燈也被稱為馬騎燈。它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走馬燈是漢族的一個特色的工藝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傳統節日的時候拿出來幫助烘托氣氛。 1.通過示例指導學生制作走馬燈。 (1)在一個紙杯的側面開兩個口,將蠟燭固定在杯底。 (2)在另一個紙杯側面開多個直角扇葉窗。 (3)在杯底穿一根細繩,用牙簽固定。 (4) 將兩個紙杯口對口用雙面膠黏合。 (5)點燃蠟燭,手提細繩,走馬燈就轉起來了。 2. 請用本課學習的知識解釋走馬燈能轉動的原因。學生活動4 學生利用紙杯在老師指導下制作走馬燈。 解釋:下面紙杯里的空氣被蠟燭加熱,熱空氣上升,推動扇葉,走馬燈就轉動。活動意圖說明:通過熱對流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強化學生對熱對流的理解,這也是對學生技術制作能力的訓練。7.板書設計 熱傳導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堂練習: 一、填空題 (1)液體或氣體_______上升,________下降。 (2)在用爐子燒水的過程中,爐子與水壺之間的傳熱方式是_______,水壺內部的水的傳熱方式是_________。 (3)隨著水的流動,熱由______處傳到______處,這種熱的傳遞方式稱為_________。 二、判斷題 (1)燃燒的香冒出的煙會向下飄。( ) (2)走馬燈里的燈不加熱也能旋轉。( ) (3)熱在氣體和液體中的主要傳遞方式是熱對流。( ) (4)冬天暖氣片安放在房間低處是因為低處容易安放。( ) (5)熱粥時,用勺子不斷地攪動,是為了加快粥內的熱對流。( ) 三、選擇題 (1)1.小明簡要畫出冷水和冰水的熱傳遞過程,正確的是( )。 (2)在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實驗中,我們觀察到( )。 A.煙首先向下,碰到頂部后聚集在上方 B.煙首先向下,碰到桌面后聚集在下方 C.煙首先向上,碰到頂部后沿玻璃罩壁下降 (3)將水壺加熱,變熱的水會在水壺里( )。 A.上升 B.下降 C.不動 【參考答案】 一、(1) 受熱 遇冷 (2)熱傳導 熱對流 (3)高溫 低溫 熱對流 二、(1) (2) (3)√ (4) (5)√ 三、(1)A (2)C (3)A 作業布置:你發現了嗎?大家做的走馬燈轉動速度不一樣,有的方向也不一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請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9.教學反思與改進 開課伊始讓學生用熱傳導的原理來分析熱在水中是如何傳遞的,引發學生思維沖突,聚焦對流現象。然后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借助木屑觀察熱在水中是怎樣傳遞的。在得出結論后,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探究熱在空氣中又是怎樣傳遞的,繼而認識到流動的氣體和液體熱傳遞的主要方式都是對流。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發現生活中的熱對流現象并且能夠作出解釋,培養了學生遷移運用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4張PPT)第2課時熱對流(蘇教版)五年級上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作業布置教學目標知道熱在氣體和液體中傳遞的主要方式是熱對流。0102在觀察液體和氣體受熱流動軌跡的過程中,歸納熱對流的概念。03利用常見材料合作完成走馬燈制作,并確保走馬燈能正常使用。科學觀念04培養學生利用熱對流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社會需求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新知導入煮湯時,熱在水中是如何傳遞的?將一小瓶紅色熱水放到冷水里,會出現什么現象?紅色的熱水會上升,到達冷水頂部會向四周流動,然后沿著水槽壁向下流動。新知導入水槽里的冷水溫度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小瓶紅熱水會把熱傳遞給冷水,冷水的溫度開始升高,直到與紅熱水溫度一樣為止。新知導入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會發生熱傳導。熱傳導的示意圖應該是這樣:熱的傳遞方向:四面八方新知導入觀看實驗,我們發現,紅熱水和冷水之間的熱傳遞卻是這樣的:這種熱傳遞方式叫做熱對流。新知導入活動1:熱在水中的傳遞給冷水加熱,冷水的溫度為什么會上升?酒精燈的熱傳遞給水杯底部,底部的水先熱起來,然后再把熱傳遞給上面的水,最后整個杯子里的水都熱起來了。熱在水中傳遞的軌跡是怎樣的?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探究新知活動1: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我們可以借助什么方法讓我們看到水受熱后的運動?常用的方法有染色法(色素)、借助法(利用其他物體,如茶葉、木屑等)。探究新知活動1: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實驗材料細木屑、燒杯、冷水、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火柴探究新知活動1: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實驗設計①把木屑放入水中②用酒精燈給水加熱③觀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樣運動的探究新知活動1: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觀察實驗現象探究新知活動1: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熱在水中是怎么傳遞的?用藍色箭頭表示冷水的傳遞方向,用紅色箭頭表示熱水的傳遞方向。探究新知活動1: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生活中熱水壺里的水是怎么傳遞的?畫出示意圖并解釋。水壺中間的水受熱上升,到達水面處會向四周擴散,然后沿著壺壁附近下降,到達壺底附近會再次聚向中間并上升,如此循環流動。探究新知活動2:熱在空氣中的傳遞實驗1:點燃一支蠟燭,把手放在蠟燭四周和上方,哪里能感受到熱空氣?蠟燭上方能感受到來自蠟燭的熱空氣。實驗說明:熱空氣是向上運動的。探究新知活動2: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實驗2:點燃支蠟燭,在蠟燭上方懸掛一條紙蛇,你發現了什么?紙蛇旋轉起來實驗現象分析:蠟燭加熱了底部的空氣,熱空氣上升,使紙蛇旋轉起來。探究新知活動2: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實驗3:點燃線香,觀察煙是怎么運動的?探究新知煙是向上運動的。活動2: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煙是向上運動,上方的冷空氣會怎么運動?(3)觀察線香冒出的煙是怎樣飄動的實驗4(1)固定一支線香,點燃(2)用玻璃罩倒扣住線香探究新知線香的煙會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線香燃燒處時,又向上流動。觀察實驗現象活動2: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探究新知在下圖中畫出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情況。(用藍色箭頭表示冷空氣的傳遞方向,用紅色箭頭表示熱空氣的傳遞方向)活動2: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探究新知冬天我們會利用暖氣取暖,為什么暖氣一般會掛在墻壁的下部呢?冬天屋子里的暖氣片是怎么傳遞熱的?畫出示意圖并解釋。活動2: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冷空氣受熱后再上升,循環往復。探究新知無論是熱水還是熱空氣都會向上流動,冷水或冷空氣則會向下流動 ,這樣循環流動使得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從而使全部液體或氣體的溫度趨于均勻。這種傳熱方式叫熱對流。活動2: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通過木屑與煙的運動軌跡觀察,我們能得出怎樣的結論?熱總是由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探究新知活動3:制作走馬燈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中華文化是源遠流長的。從古至今,中國出現了很多傳統的工藝品。走馬燈就是其中的一個,走馬燈也被稱為馬騎燈。它出現的時間比較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走馬燈是漢族的一個特色的工藝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傳統節日的時候拿出來幫助烘托氣氛。探究新知活動3:制作走馬燈制作示例(1)在一個紙杯的側面開兩個口,將蠟燭固定在杯底。探究新知(2)在另一個紙杯的側面開多個直角扇葉窗。活動3:制作走馬燈制作示例(5)點燃蠟燭,手提細繩,走馬燈就轉起來了。探究新知(3)在杯底穿一根細繩,用牙簽固定。(4) 將兩個紙杯口對口用雙面膠黏合。活動3:制作走馬燈請用本課學習的知識解釋走馬燈能轉動的原因。下面紙杯里的空氣被蠟燭加熱,熱空氣上升,推動扇葉,走馬燈就轉動。探究新知一、填空題(1)液體或氣體_______上升,________下降。(2)在用爐子燒水的過程中,爐子與水壺之間的傳熱方式是_______,水壺內部的水的傳熱方式是_________。(3)隨著水的流動,熱由______處傳到______處,這種熱的傳遞方式稱為_________。受熱遇冷熱傳導熱對流高溫低溫熱對流課堂練習二、判斷題(1)燃燒的香冒出的煙會向下飄。( )(2)走馬燈里的燈不加熱也能旋轉。( )(3)熱在氣體和液體中的主要傳遞方式是熱對流。( )(4)冬天暖氣片安放在房間低處是因為低處容易安放。( )(5)熱粥時,用勺子不斷地攪動,是為了加快粥內的熱對流。( ) √ √課堂練習三、選擇題(1)1.小明簡要畫出冷水和冰水的熱傳遞過程,正確的是( )。(2)在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實驗中,我們觀察到( )。A.煙首先向下,碰到頂部后聚集在上方B.煙首先向下,碰到桌面后聚集在下方C.煙首先向上,碰到頂部后沿玻璃罩壁下降(3)將水壺加熱,變熱的水會在水壺里( )。A.上升 B.下降 C.不動ACA課堂練習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知道熱在氣體和液體中傳遞的主要方式是熱對流,能運用熱對流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課堂總結熱對流熱水(空氣)冷水(空氣)熱對流板書設計作業布置你發現了嗎?大家做的走馬燈轉動速度不一樣,有的方向也不一樣,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請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2.6《熱對流》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2.6《熱對流》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第二單元 單元《熱傳遞》整體設計.docx 點燃線香.mp4 熱在水中的傳遞.mp4 熱在空氣中的傳遞實驗.mp4 熱水放到冷水里實驗現象.mp4 用一次性紙杯制作一個走馬燈.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