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第2課時 認識工程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一、我們已經了解了住房和它的建造過程,港珠澳大橋工程的建設過程又是怎樣的呢?在建設過程中工程師遇到了哪些限制和挑戰,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1. 建設港珠澳大橋的主要目的是( B )。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B. 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C. 彰顯我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2. 根據工程建設過程,對港珠澳大橋建造過程中的重要事件進行排序。( )中國國務院批準建設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 )港珠澳大橋前期協調小組成立,全面啟動大橋各項建設前期工作。次年,港珠澳大橋確定采用 Y 型線路,大橋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 )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報告通過專家評審。( )中國國務院正式批準伶仃洋跨海大橋工程項目。后來,伶仃洋大橋項目被港珠澳大橋項目取代。④②③①3.在大橋建造過程中,工程師和建設者遇到了很多限制和挑戰,請將相應的解決辦法填寫在對應的表格中。限制和挑戰 解決辦法水陸空立體交通線互不干擾 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橋梁和隧道缺少島嶼連接 修建人工島海底淤泥問題與環境保護 用圓鋼筒圍島4. 工程設計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進行,請在屬于工程設計的限制條件前的( )中畫“√”。( )時間 ( )費用 ( )可用材料( )人員分工( )環境 ( )抵抗自然界的破壞能力√√√√√5. 工程建設中有很多相似的步驟,下列對這些步驟的排序正確的是( )。①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②制作一個模型③實施建設④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⑤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改進A. ④①②⑤③ B. ④①③②⑤C. ①④③②⑤ D. ①④②⑤③A6. 對比房屋建造和港珠澳大橋工程,我們發現這兩個工程的相同點不包括( )。都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完成B. 都需要考慮供水、采光等結構問題C. 都需要經歷設計和施工建造D. 都需要經歷測試改進階段B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港珠澳大橋,全長( )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A. 54 B. 45C. 55 D. 65C2. 下列對工程的認識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完成港珠澳大橋這類宏大的工程,依賴的核心是技術B. 工程是一項復雜、整體、協調的工作,施工比設計更為重要C. 工程建設需要運用相關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撐來完成D. 合理的工程建設可以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帶來很大益處B三、資料閱讀題。青藏鐵路(如右圖),全長高達 1956 千米,總共設有 85 個車站,它不僅是我國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這條高原鐵路的背后隱藏著令人難以想象的建設難度。整段線路在格爾木之后,便是人們常說的神山——昆侖山。昆侖山,這是一座海拔均值在 4000米以上的高山,這使得整條鐵路線的建設面臨兩個問題——凍土和高原反應。為了解決凍土問題,工程科研團隊一方面將石塊鋪設在鐵路地基上,以此保證其下凍土層的散熱;另一方面,將金屬管深插在了鐵路兩旁,金屬管中含液態氨和散熱片,它會吸收凍土層中的溫度,然后從棒頂排出,確保凍土層的低溫狀態。對于部分結構相當脆弱的凍土層,采用“將金屬管深插在鐵路兩旁”的方式來完成鐵路建設,能保證鐵路絕不下陷。針對高原問題,工程科研團隊研發出了新一代的高原工程設備,該設備擁有很強的耐低溫性和較大的供氧量;另外還建起了大量的制氧站,確保所有施工人員都能按時吸氧。1. 在青藏鐵路的建設過程中,工程師和建設者遇到哪些問題?他們又采取了怎樣的解決辦法?請將相應的內容填在對應的表格中。問題 解決辦法凍土①將石塊鋪設在鐵路地基上;②將含有液態氮和散熱片的金屬管深插在鐵路兩旁高原反應①新一代的高原工程設備;②建立大量的制氧站2. 假如你是我國高鐵建設工程的設計師,你會在工程設計中考慮哪些影響因素?設計高鐵需要考慮的有速度提升的問題、安全問題、遇到緊急情況如何處理的問題、怎樣增加乘客舒適度的問題等。(合理即可)(共17張PPT)第6課時 測試塔臺模型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一、塔臺模型制作好了,讓我們一起來測試塔臺模型吧!1.測試塔臺模型的各項功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請在需要的工具前畫“√”。(√)米尺 (√)規格一致的書本或鉤碼( )放大鏡(√)電風扇 (√)地震模擬儀 ( )彈簧測力計2. 下圖所示是測試過程,請寫出各個場景所對應的測試項目。測試 測試______ __測試_________ 測試_ _______高度頂端承重 抗風能力抗震能力3. 在測試塔臺模型的頂端承重能力時,書本要( )。A. 每次放 5 本B. 每次放 3 本C. 每次放 1 本D. 每次放的數量可以不同C4. 在測試塔臺模型的抗風能力時,在 2 級風力下,塔臺模型開始搖晃,此項測試的評價結果應計( )分。1B. 2C. 3D. 0A5. 在測試塔臺模型的抗風能力時,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各小組的塔臺模型與電風扇之間的距離要保持不變;風力要從1級開始逐漸往上增加。(合理即可)6. 如果塔臺模型有點傾斜,那么塔高指的是從桌面到塔臺模型頂部平面的( )的高度。最高點B. 最低點C. 最高點和最低點的中間位置 D. 最低點以下的平面C7. 根據如下所示的測試記錄表,我們可以推測第____組建造的塔臺模型最好。三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測試塔臺模型的承重能力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 第一小組用書本測試,第二小組用文具盒測試B. 測試時盡量將書本放在塔臺頂部中間的位置上C. 每組測試一次就可以了D. 如果測試的結果不理想,就可以直接丟棄作品,重新制作B2.測量塔臺的頂端承重時,放置一定重物后,有一根立柱變形導致塔臺傾斜,但其余立柱正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A.塔臺的承重結構不多,承重能力差B.塔臺的立柱高度差別較大,造成立柱受力不均勻C.底部過輕,導致結構不穩定D.重物一次性放得太多,造成塔臺傾斜B3. 小科同學發現塔臺比較穩固的主要原因是( )。上小、輕,下大、重B. 上大、輕,下小、重C. 上大、重,下小、輕D. 上小、重,下大、輕A4. 關于測試評估的研討環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虛心聽取其他小組提出的建議B.堅持自己小組的觀點,無視他人意見C.學習其他小組的經驗,改進自己小組的缺點D.根據存在的問題,找出其中的原因B三、資料閱讀題。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如圖),塔身主體高454米,天線桅桿高146米,總高度600米,是中國第一高塔。廣州塔由鋼筋混凝土內核心筒、鋼結構外框筒以及連接兩者之間的組合樓層組成。內部鋼筋混凝土結構既抗拉,又抗壓,使塔身穩固;外部鋼結構體系由24根立柱、斜撐和圓環交叉構成的三角形結構組成,支撐塔身。廣州塔可抵御7.8級地震12級臺風,設計使用年限超過100年。1.( )為廣州塔中非必需的系統。供電系統給水排水系統C. 地暖系統D. 采光系統C2. 測試塔臺模型時,可以不用測試的是( )。抗風能力B. 承重能力C. 材料成本D. 占地面積D3. 廣州塔的哪些設計是它可以抵御7.8級地震、12級臺風并穩固不傾倒的原因?(1) ;(2) 。內部鋼筋混凝土結構既抗拉,又抗壓,使塔身更加穩固外部鋼結構由三角形結構組成,支撐塔身(共19張PPT)第4課時 設計塔臺模型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一、我們已經知道建立模型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讓我們像工程師一樣從設計開始,建造一個塔臺模型吧!1.我們要依據“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設計塔臺模型,評價表中的評價指標有很多,請在屬于評價指標的選項前畫“√”。( √ )設計圖及文字說明 ( √ )分工合作 ( √ )塔高( √ )頂端承重 ( √ )防風能力( √ )防震能力( √ )美觀 ( √ )材料成本統計2. 設計塔臺模型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底座越大越好B. 高度要達標C. 要考慮材料成本D. 要注意外形美觀3. 在設計塔臺模型的過程中,要進行材料的分配,為了塔臺的穩固性,吸管用量最少的部分應該是塔臺的( A )。頂部B. 中上部C. 底部D. 中下部4. 依據“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上的設計圖及文字說明部分,設計方案最好( C )。①有設計圖 ②有文字說明 ③邏輯清晰 ④對用材和用量有詳細介紹僅①②③ B. 僅①③④C. ①②③④ D. 僅②③④5.設計塔臺模型時,將塔臺底座設計成如下圖所示的樣式,其主要目的是( A )。A.抗震 B.抗風C.節省材料 D. 美觀二、為了使塔臺更穩固,我們來探究兩種形狀的特點。為了探究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的特點,小科同學用食指分別在兩種形狀的物體的上部中點往下壓,現象如下圖所示。1. 從圖中現象可以看出,三角形框架結構具有________,四邊形框架結構________。穩定性易變形2. 下列框架中使用的材料都一樣,在頂部放重物時,最不易傾斜的是( )。B三、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1.為了節約材料,在建造塔臺模型時應該盡可能多用四邊形,少用三角形。 ( × )2.在生活中人們大量使用框架結構是因為框架結構省材又牢固。( √ )四、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電扇(如圖)不容易倒,主要是因為該電扇的( )。上部大下部小B. 上部小下部大C. 上部輕下部重D. 上部重下部輕C2. 電動伸縮門(如圖)利用了四邊形框架( )的特點。穩固B. 易變形C. 承重能力強D. 美觀B3. 為了增加塔臺的抗震能力,下列方法最合適的是( )。增加高度B. 增加底座質量C. 使側面鏤空D. 增加底座厚度B五、實驗探究題。學校課外實踐小組在學習完本課后,各自在家中自己設計了一座蘿卜塔。下圖所示是某些小組的設計作品。材料:蘿卜一根、小刀、牙簽若干。要求:蘿卜塔能穩定站立,高度達到 60 厘米,整體美觀。1. 搭建蘿卜塔是一項簡單的_______,在實施之前必須先進行_______ ,充分考慮搭建時會遇到的挑戰和限制,再克服這些挑戰和限制。工程設計2. 圖 1 的蘿卜塔底部的蘿卜特別大,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底座加重,上輕下重,立得更穩3. 圖 2 的蘿卜塔的每層只用了 3 塊蘿卜,形成了______,可以使結構更加______ 。4. 搭建完成后,我們要對這些蘿卜塔進行_____。從設計圖中可以看出,圖_____的蘿卜塔可能會有更好的穩定性。三角形穩定測試3(共16張PPT)第3課時 建造塔臺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一、我們已經了解了工程,讓我們根據實際需求做一名小小工程師吧!1. 工程師在設計塔臺時,會考慮的因素有( )。①實用性 ②安全性 ③成本④人員分工 ⑤設計對環境的影響 ⑥抗風和抗震能力A.①②③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C2. 建造塔臺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塔高、承重、抗風和抗震能力都是這個工程項目需要考慮的因素B.美觀和承重是這個工程項目首先要考慮的因素C.各因素之間相互牽制、難以取舍,所以我們要明確各項因素的側重D.建造塔臺時還要考慮當地的環境、氣候、地形等因素B3. 搭建塔臺模型時,一般按照( )的順序搭建更合適。從上往下 B.從下往上C.從中間往兩邊 D.隨意一處開始B4. 下列關于標書的說法錯誤的是( )。A.標書項目寫得越細致、越完整,中標的概率就越大B.標書要表現出小組對這項工程的詳細計劃C.制訂標書時不需要考慮時間分配D.標書中要體現出預計的項目成本C5.制定標書時,競標要點是 項目成本 和 項目安全性 。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埃菲爾鐵塔(如右圖)由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至今已有 130 多年的歷史,是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它牢固的原因是( )。A.上小下大,上輕下重,多采用三角形結構B.采用框架結構,風阻小C.底部采用拱形結構,承重能力更強D.以上都是D2. 觀察桌上的四個礦泉水瓶,瓶中水量如圖所示。一陣風吹過,最不容易倒的是( )。C3. 建造塔臺需要考慮的因素不包括( )。塔臺的高度B. 塔臺的材料C. 塔臺的位置D. 塔臺的質量D4. 右圖是沿海以及島嶼附近的海上風力發電廠,這種風力裝置在設計、安裝時,最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A.上大下小B.上小下大C.上輕下重D.上圓下方C5. 各種塔臺的共同點是( )。A. 高度一樣B. 材料相同C. 形狀和結構一樣D. 可以使視野更廣闊D6. 在慢跑中使用便攜式飲水瓶(如圖)喝水,會遇到的困難是( )。A. 水會容易漏B. 瓶子太重C. 有提繩,方便攜帶D. 水流大A三、實驗探究題。圖書館登高梯發布任務:某大學圖書館陸續對社會公眾開放,圖書管理員急需一批登高梯,用來整理高處的書籍。登高梯必須保證站立,結實穩固,且能承受一定的質量,同時還具有美觀、節省材料的特點。1. 根據任務要求,登高梯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 ),限制條件是( )。(多選)保證站立B. 節省材料C. 美觀D. 承受一定的質量ADBC2. 某小組做好模型后,對模型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如下表:該小組所做模型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點是______________。梯子高度和頂端承重均已達到要求,并且分工明確材料成本較高3. 在解決一個工程問題時,我們經歷了相似的過程,請將下圖的過程補充完整。改進測試(共14張PPT)第5課時 制作塔臺模型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一、設計好塔臺模型后,讓我們一起來制作塔臺模型吧!1. 下列選項中,正確的塔臺搭建順序為( C )。A.側面搭建、底座搭建、整體搭建B.整體搭建、側面搭建、底座搭建C.底座搭建、側面搭建、整體搭建D.整體搭建、底座搭建、側面搭建2. 下列措施能夠增加塔臺模型的抗風能力的是( )。①塔臺做成框架結構,側面鏤空 ②增加塔臺的高度③在塔臺底部增加鉤碼④做成上大下小的結構①③ B. ①②③C. ①③④ D. ③④A3. 在制作塔臺模型時,如果我們不小心將一根吸管折彎了,那么在將吸管恢復成直的以后,它的承重能力會( B )。變大B. 變小C. 不變D. 無法確定4. 對于不小心折彎的吸管,下列處理方法不合適的是( )。A. 用膠帶在折彎處纏繞一圈,用來制作塔臺的立柱B. 用膠帶在折彎處纏繞一圈,用來制作塔臺的底座C. 將這個吸管剪成多段,用來制作塔臺的護欄(丟棄折彎處那一小段)D. 在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暫不使用該吸管A5. 甲組在制作塔臺模型的過程中,發現吸管數量不足,于是向乙組借用了3根吸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3根吸管可以忽略,不用計入材料的成本B.需要在甲組的設計圖上,增加3根吸管的材料成本C.需要在乙組的設計圖上,增加3根吸管的材料成本D.需要在乙組和甲組的設計圖上,都增加 3 根吸管的材料成本B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塔臺制作完成后,在測量塔臺高度時,是( )。底部到頂部的垂直距離B. 側面棱長C. 底部到護欄的直線距離D. 最長的立柱的長度A2. 小組內在交流評估塔臺模型時,發現制作的塔臺模型的承重能力較弱,他們應該( )。A. 增加底部的牢固程度B. 減少不必要的吸管結構,讓外形更加美觀C. 頂部增加質量,使塔臺模型更加穩定D. 在塔臺側面多制作三角形框架,使立柱更牢固D3. 在搭建塔臺模型的過程中,某小組發現他們小組原來設計的方案中有一個環節不是很科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修改原設計方案,根據修改后的方案搭建B.重新設計方案,放棄原來的設計方案C.將錯就錯,繼續按原設計方案搭建D.既然設計方案出現了問題,就停止搭建工作A4. 控制好塔臺立柱的高度,盡量( ),可以防止塔臺傾斜。筆直B. 粗壯C. 堅硬D. 等高D三、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1. 在不增加膠帶的前提下,設法把接口處固定牢固,是塔臺穩固性的重要保障。( )2. 在制作塔臺模型的過程中,可以對原設計方案進一步完善。( )√√四、實驗探究題。某科學小組的同學準備用下圖所示的材料模擬建造一座不容易倒的“塔臺”,請你幫忙一起完成。1. 實驗操作:在建造“塔臺”時,為了增加“塔臺”的_______,可以在____號塑料瓶中放一些沙子。結合“塔臺”在建造時具有上輕下重、上____下____的特點,應該將①號塑料瓶放在____面,將②號塑料瓶放在____面,連接處用膠帶粘連。穩定性②小大上下2. 實驗思考:如果要增加“塔臺”的抗風能力,那么我們應該( )。將塑料瓶鏤空,做成框架結構B. 將瓶口朝下擺放C. 將①號塑料瓶裝滿沙子D. 將瓶底用膠帶固定A(共18張PPT)第7課時 評估改進塔臺模型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一、我們制作的塔臺模型滿足測試標準了嗎?還可以繼續改進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 評估改進塔臺模型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不同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各有優缺點B. 自己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存在的問題可以忽略C. 認識到自己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存在的問題后,應該對塔臺模型再進行改進D. 在評估其他小組的塔臺模型時應該客觀公正B2. 評估改進塔臺模型的過程中,評估是為了_______,改進是為了_______。正確的是( )。修改設計 發現問題B. 發現問題 修改設計C. 發現問題 降低成本D. 修改設計 降低成本B3. 下列設計不屬于為了穩固塔臺模型的是( )。使用五顏六色的吸管B. 增加塔臺底部的質量C. 多使用三角形結構D. 將塔臺底部做大A4. 右圖是某科學小組制作塔臺模型的修改設計稿,其修改的目的是( )。增加塔臺的承重能力B. 使得塔臺外形更加美觀C. 節省材料D. 增加塔臺的高度A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 要使模型更加穩固,下列建議中可以采納的是( )。A.質量要分布均勻,上下一樣重B.多纏一些膠帶,盡量加固C.多使用三角形結構,更穩定D.等量材料,用實心棒比用空心管的效果好C2. 下列 4 種結構的物體中,最容易倒的是( )。B3. 下列 4 種結構的塔中,抗風能力最強的是( )。實心塔B. 框架結構塔C. 長方體塔D. 正方體塔B4. 同學們在交流評估塔臺模型時,發現制作的塔臺模型的抗震能力較弱,他們應該( )。A.增加膠帶的數量,使連接處更牢固B.減少不必要的吸管結構,讓外形更加美觀C.增加底部質量,使塔臺模型更穩固D.增加頂端的牢固程度C5. 小科制作了一個塔臺模型(如圖),檢測時發現材料的成本太高,為了不影響承重能力,可以減少( )的吸管數量。底部和側面B. 頂部和側面C. 頂部D. 底部C6. 下列關于評估改進的說法錯誤的是( )。A.改進工程設計時,積極學習和應用他人的長處即可,不必取舍B.工程設計的改進是一個自我反思、相互取長補短的過程C.工程的評估和改進,需要集合多人的智慧共同協作完成D.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到最終的工程要求A三、實驗探究題。經過對塔臺建造過程的學習,小科決定和同伴共同建造一座“橋”。要求能跨越 20 厘米的峽谷,橋面寬度大于 10 厘米,至少能承重 200 克。1. 小組合作設計制作橋梁,有五個環節:①明確任務;②共同設計方案;③改進設計方案;④交流初步想法;⑤制作橋梁。順序依次是( )。A. ①②⑤④③B. ①⑤②④③C. ①④②⑤③D. ①④⑤③②C2. 小科發現當初在設計時,橋面的寬度剛好設計為10厘米,而實際上寬度還有很大的空間,因此,小科提出了他的問題為( ),并進行了對比實驗。A.橋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橋面跨度有關B.橋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橋面寬度有關C.橋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橋面長度有關D.橋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橋面材料有關B3. 上述對比實驗中改變的條件為 _________,不變的條件為________、________等。橋面寬度橋面長度橋面材料4. 下圖為小科組第一次設計的“橋”的結構圖,將質量為 200克的小車放置橋面上,這個過程叫作______。結果發現,該橋并不能承載 200 克的小車,因此小組需要對其進行_____,直到能達到實驗要求。測試改進5. 小科將橋面寬度加寬后,該橋能夠承載 200 克的小車,因此得出結論: 。橋的承重能力與橋面寬度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寬度越寬,承重能力越好(共7張PPT)第1課時 了解我們的住房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一、住房是我們生活的一大要素,我們一起來了解它吧!小科家準備建造一幢住房,請你運用所學知識給予幫助。1.下面是建造房屋的主要過程,正確的排序是 。(填序號)①設計 ②建造 ③選址④評估 ⑤改進③①②④⑤2.房屋裝修好后,小科發現住房由多個系統組成,在下圖合適的位置填寫對應系統的序號。①承重系統 ②供水系統 ③排水系統 ④供電系統 ⑤采光系統 ⑥燃氣系統②③⑤④①⑥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1.住房建造過程中,哪個工作階段是核心階段?( A )設計 B. 建造C. 評估 D. 改進2. 住房結構分為客廳、廚房、臥室等,這是按照( B )分類。材料B. 功能C. 高度D. 構件組成3. 關于住房系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我們的住房是由多個不同的系統組合而成的,它們都通過各自的管道到達相應的位置B. 水、電屬于簡單住房系統C. 有些住房系統之間有一定的關聯,可以相互替代D. 設計住房時還需考慮采光和通風C4. 右圖所示的是( )。住房供水系統B. 住房電力系統C. 住房通風系統D. 住房采光系統Almhnd吃置四型0不密流瓜Oo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了解我們的住房.pptx 第2課時 認識工程.pptx 第3課時 建造塔臺.pptx 第4課時 設計塔臺模型.pptx 第5課時 制作塔臺模型.pptx 第6課時 測試塔臺模型.pptx 第7課時 評估改進塔臺模型.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