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 復習課件 (7份打包)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教科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 復習課件 (7份打包)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教科版

資源簡介

(共15張PPT)
第2課時 認識工程
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
一、我們已經了解了住房和它的建造過程,港珠澳大橋工程的建設過程又是怎樣的呢?在建設過程中工程師遇到了哪些限制和挑戰,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1. 建設港珠澳大橋的主要目的是( B )。
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
B. 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
C. 彰顯我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
2. 根據工程建設過程,對港珠澳大橋建造過程中的重要事件進行排序。
( )中國國務院批準建設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
( )港珠澳大橋前期協調小組成立,全面啟動大橋各項建設前期工作。次年,港珠澳大橋確定采用 Y 型線路,大橋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
( )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報告通過專家評審。
( )中國國務院正式批準伶仃洋跨海大橋工程項目。后來,伶仃洋大橋項目被港珠澳大橋項目取代。




3.在大橋建造過程中,工程師和建設者遇到了很多限制和挑戰,請將相應的解決辦法填寫在對應的表格中。
限制和挑戰 解決辦法
水陸空立體交通線互不干擾 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
橋梁和隧道缺少島嶼連接 修建人工島
海底淤泥問題與環境保護 用圓鋼筒圍島
4. 工程設計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進行,請在屬于工程設計的限制條件前的(  )中畫“√”。
( )時間  ( )費用   ( )可用材料( )人員分工
( )環境 
( )抵抗自然界的破壞能力





5. 工程建設中有很多相似的步驟,下列對這些步驟的排序正確的是( )。
①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
②制作一個模型
③實施建設
④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⑤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改進
A. ④①②⑤③ B. ④①③②⑤
C. ①④③②⑤ D. ①④②⑤③
A
6. 對比房屋建造和港珠澳大橋工程,我們發現這兩個工程的相同點不包括( )。
都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完成
B. 都需要考慮供水、采光等結
構問題
C. 都需要經歷設計和施工建造
D. 都需要經歷測試改進階段
B
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 港珠澳大橋,全長( )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A. 54 B. 45
C. 55 D. 65
C
2. 下列對工程的認識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完成港珠澳大橋這類宏大的工程,依賴的核心是技術
B. 工程是一項復雜、整體、協調的工作,施工比設計更為重要
C. 工程建設需要運用相關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撐來完成
D. 合理的工程建設可以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帶來很大益處
B
三、資料閱讀題。
青藏鐵路(如右圖),
全長高達 1956 千米,總
共設有 85 個車站,它不
僅是我國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這條高原鐵路的背后隱藏著令人難以想象的建設難度。整段線路在格爾木之后,便是人們常說的神山——昆侖山。昆侖山,
這是一座海拔均值在 4000米以上的高山,這使得整條鐵路線的建設面臨兩個問題——凍土和高原反應。
為了解決凍土問題,工程科研團隊一方面將石塊鋪設在鐵路地基上,以此保證其下凍土層的散熱;另一方面,將金屬管深插在了鐵路兩旁,金屬管中含液態氨和散熱片,它會吸收凍土層中的溫度,然后從棒頂排出,確保凍土層的低溫狀態。對于部分結
構相當脆弱的凍土層,采用“將金屬管深插在鐵路兩旁”的方式來完成鐵路建設,能保證鐵路絕不下陷。
針對高原問題,工程科研團隊研發出了新一代的高原工程設備,該設備擁有很強的耐低溫性和較大的供氧量;另外還建起了大量的制氧站,確保所有施工人員都能按時吸氧。
1. 在青藏鐵路的建設過程中,工程師和建設者遇到哪些問題?他們又采取了怎樣的解決辦法?請將相應的內容填在對應的表格中。
問題 解決辦法
凍土
①將石塊鋪設在鐵路地基上;②將含有液態氮和散熱片的金屬管深插在鐵路兩旁
高原反應
①新一代的高原工程設備;
②建立大量的制氧站
2. 假如你是我國高鐵建設工程的設計師,你會在工程設計中考慮哪些影響因素?
設計高鐵需要考慮的有速度提升的問題、安全問題、遇到緊急情況如何處理的問題、怎樣增加乘客舒適度的問題等。(合理即可)(共17張PPT)
第6課時 測試塔臺模型
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
一、塔臺模型制作好了,讓我們一起來測試塔臺模型吧!
1.測試塔臺模型的各項功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請在需要的工具前畫“√”。
(√)米尺 (√)規格一致的書本或鉤碼
( )放大鏡
(√)電風扇 (√)地震模擬儀 ( )彈簧測力計
2. 下圖所示是測試過程,請寫出各個場景所對應的測試項目。
測試 測試______ __
測試_________ 測試_ _______
高度
頂端承重  
抗風能力
抗震能力
3. 在測試塔臺模型的頂端承重能力時,書本要( )。
A. 每次放 5 本
B. 每次放 3 本
C. 每次放 1 本
D. 每次放的數量可以不同
C
4. 在測試塔臺模型的抗風能力時,在 2 級風力下,塔臺模型開始搖晃,此項測試的評價結
果應計( )分。
1
B. 2
C. 3
D. 0
A
5. 在測試塔臺模型的抗風能力時,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各小組的塔臺模型與電風扇之間的距離要保持不變;風力要從1級開始逐漸往上增加。(合理即可)
6. 如果塔臺模型有點傾斜,那么塔高指的是從桌面到塔臺模型頂部平面的( )的高度。
最高點
B. 最低點
C. 最高點和最低點的中間位置 D. 最低點以下的平面
C
7. 根據如下所示的測試記錄表,我們可以推測第____組建造的塔臺模型最好。

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 測試塔臺模型的承重能力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 第一小組用書本測試,第二小組用文具盒測試
B. 測試時盡量將書本放在塔臺頂部中間的位置上
C. 每組測試一次就可以了
D. 如果測試的結果不理想,就可以直接丟棄作品,重新制作
B
2.測量塔臺的頂端承重時,放置一定重物后,有一根立柱變形導致塔臺傾斜,但其余立柱正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塔臺的承重結構不多,承重能力差
B.塔臺的立柱高度差別較大,造成立柱受力不均勻
C.底部過輕,導致結構不穩定
D.重物一次性放得太多,造成塔臺傾斜
B
3. 小科同學發現塔臺比較穩固的主要原因是( )。
上小、輕,下大、重
B. 上大、輕,下小、重
C. 上大、重,下小、輕
D. 上小、重,下大、輕
A
4. 關于測試評估的研討環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虛心聽取其他小組提出的建議
B.堅持自己小組的觀點,無視他人意見
C.學習其他小組的經驗,改進自己小組的缺點
D.根據存在的問題,找出其中的原因
B
三、資料閱讀題。
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
(如圖),塔身主體高
454米,天線桅桿高146米,
總高度600米,是中國第
一高塔。廣州塔由鋼筋混
凝土內核心筒、鋼結構外
框筒以及連接兩者之間的組合樓層組成。內部鋼筋混凝土結構既抗拉,又抗壓,使塔身穩固;外部鋼結構體系由24根立柱、斜撐和圓環交叉構成的三角形結構組成,支撐塔身。
廣州塔可抵御7.8級地震12級臺風,設計使用年限超過100年。
1.( )為廣州塔中非必需的系統。
供電系統
給水排水系統
C. 地暖系統
D. 采光系統
C
2. 測試塔臺模型時,可以不用測試的是( )。
抗風能力
B. 承重能力
C. 材料成本
D. 占地面積
D
3. 廣州塔的哪些設計是它可以抵御7.8級地震、12級臺風并穩固不傾倒的原因?
(1) ;
(2) 。
內部鋼筋混凝土結構既抗拉,又抗壓,使塔身更加穩固
外部鋼結構由三角形結構組成,支撐塔身(共19張PPT)
第4課時 設計塔臺模型
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
一、我們已經知道建立模型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讓我們像工程師一樣從設計開始,建造一個塔臺模型吧!
1.我們要依據“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設計塔臺模型,評價表中的評價指標有很多,請在屬于評價指標的選項前畫“√”。
( √ )設計圖及文字說明 ( √ )分工合作 ( √ )塔高
( √ )頂端承重 ( √ )防風能力
( √ )防震能力
( √ )美觀 ( √ )材料成本統計
2. 設計塔臺模型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
底座越大越好
B. 高度要達標
C. 要考慮材料成本
D. 要注意外形美觀
3. 在設計塔臺模型的過程中,要進行材料的分配,為了塔臺的穩固性,吸管用量最少的部分應該是塔臺的( A )。
頂部
B. 中上部
C. 底部
D. 中下部
4. 依據“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上的設計圖及文字說明部分,設計方案最好( C )。
①有設計圖  ②有文字說明   ③邏輯清晰  ④對用材和用量有詳細介紹
僅①②③ B. 僅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僅②③④
5.設計塔臺模型時,將塔臺底座設計成如下圖所示的樣式,其主要目的是( A )。
A.抗震 B.抗風
C.節省材料 D. 美觀
二、為了使塔臺更穩固,我們來探究兩種形狀的特點。
為了探究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的特點,小科同學用食指分別在兩種形狀的物體的上部中點往下壓,現象如下圖所示。
1. 從圖中現象可以看出,三角形框架結構具有________,四邊形框架結構________。
穩定性
易變形
2. 下列框架中使用的材料都一樣,在頂部放重物時,最不易傾斜的是( )。
B
三、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
1.為了節約材料,在建造塔臺模型時應該盡可能多用四邊形,少用三角形。 ( × )
2.在生活中人們大量使用框架結構是因為框架結構省材又牢固。
( √ )
四、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 電扇(如圖)不容易倒,主要是因為該電扇的( )。
上部大下部小
B. 上部小下部大
C. 上部輕下部重
D. 上部重下部輕
C
2. 電動伸縮門(如圖)利用了四邊形框架( )的特點。
穩固
B. 易變形
C. 承重能力強
D. 美觀
B
3. 為了增加塔臺的抗震能力,下列方法最合適的是( )。
增加高度
B. 增加底座質量
C. 使側面鏤空
D. 增加底座厚度
B
五、實驗探究題。
學校課外實踐小組在學習完本課后,各自在家中自己設計了一座蘿卜塔。下圖所示是某些小組的設計作品。
材料:蘿卜一根、小刀、牙簽若干。
要求:蘿卜塔能穩定站立,高度達到 60 厘米,整體美觀。
1. 搭建蘿卜塔是一項簡單的_______,在實施之前必須先進行_______ ,充分考慮搭建時會遇到的挑戰和限制,再克服這些挑戰和限制。
工程
設計
2. 圖 1 的蘿卜塔底部的蘿卜特別大,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底座加重,上輕下重,立得更穩
3. 圖 2 的蘿卜塔的每層只用了 3 塊蘿卜,形成了______,可以使結構更加______ 。
4. 搭建完成后,我們要對這些蘿卜塔進行_____。從設計圖中可以看出,圖_____的蘿卜
塔可能會有更好的穩定性。
三角形
穩定
測試
3(共16張PPT)
第3課時 建造塔臺
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
一、我們已經了解了工程,讓我們根據實際需求做一名小小工程師吧!
1. 工程師在設計塔臺時,會考慮的因素有( )。
①實用性 ②安全性 ③成本
④人員分工 ⑤設計對環境的影響 ⑥抗風和抗震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
C
2. 建造塔臺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塔高、承重、抗風和抗震能力都是這個工程項目需要考慮的因素
B.美觀和承重是這個工程項目首先要考慮的因素
C.各因素之間相互牽制、難以取舍,所以我們要明確各項因素的側重
D.建造塔臺時還要考慮當地的環境、氣候、地形等因素
B
3. 搭建塔臺模型時,一般按照( )的順序搭建更合適。
從上往下  
B.從下往上
C.從中間往兩邊   
D.隨意一處開始
B
4. 下列關于標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標書項目寫得越細致、越完整,中標的概率就越大
B.標書要表現出小組對這項工程的詳細計劃
C.制訂標書時不需要考慮時間分配
D.標書中要體現出預計的項目成本
C
5.制定標書時,競標要點是
 項目成本 和 項目安全性 。
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 埃菲爾鐵塔(如右圖)由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至今已有 130 多年的歷史,是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它牢固的原因是( )。
A.上小下大,上輕下重,多采用三角形結構
B.采用框架結構,風阻小
C.底部采用拱形結構,承重能力更強
D.以上都是
D
2. 觀察桌上的四個礦泉水瓶,瓶中水量如圖所示。一陣風吹過,最不容易倒的是( )。
C
3. 建造塔臺需要考慮的因素不包括( )。
塔臺的高度
B. 塔臺的材料
C. 塔臺的位置
D. 塔臺的質量
D
4. 右圖是沿海以及島嶼附近的海上風力發電廠,這種風力裝置在設計、安裝時,最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
A.上大下小
B.上小下大
C.上輕下重
D.上圓下方
C
5. 各種塔臺的共同點是( )。
A. 高度一樣
B. 材料相同
C. 形狀和結構一樣
D. 可以使視野更廣闊
D
6. 在慢跑中使用便攜式飲水瓶(如圖)喝水,會遇到的困難是( )。
A. 水會容易漏
B. 瓶子太重
C. 有提繩,方便攜帶
D. 水流大
A
三、實驗探究題。
圖書館登高梯
發布任務:某大學圖書館陸續對社會公眾開放,圖書管理員急需一批登高梯,用來整理高處的書籍。登高梯必須保證站立,結實穩固,且能承受一定的質量,同時還具有美觀、節省材料的特點。
1. 根據任務要求,登高梯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是( ),限制條件是( )。(多選)
保證站立
B. 節省材料
C. 美觀
D. 承受一定的質量
AD
BC
2. 某小組做好模型后,對模型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如下表:
該小組所做模型的優點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缺點是______________。
梯子高度和頂端承重均已達到要求,并且分工明確
材料成本較高
3. 在解決一個工程問題時,我們經歷了相似的過程,請將下圖的過程補充完整。
改進
測試(共14張PPT)
第5課時 制作塔臺模型
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
一、設計好塔臺模型后,讓我們一起來制作塔臺模型吧!
1. 下列選項中,正確的塔臺搭建順序為( C )。
A.側面搭建、底座搭建、整體搭建
B.整體搭建、側面搭建、底座搭建
C.底座搭建、側面搭建、整體搭建
D.整體搭建、底座搭建、側面搭建
2. 下列措施能夠增加塔臺模型的抗風能力的是( )。
①塔臺做成框架結構,側面鏤空 ②增加塔臺的高度
③在塔臺底部增加鉤碼
④做成上大下小的結構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A
3. 在制作塔臺模型時,如果我們不小心將一根吸管折彎了,那么在將吸管恢復成直的以后,
它的承重能力會( B )。
變大
B. 變小
C. 不變
D. 無法確定
4. 對于不小心折彎的吸管,下列處理方法不合適的是( )。
A. 用膠帶在折彎處纏繞一圈,用來制作塔臺的立柱
B. 用膠帶在折彎處纏繞一圈,用來制作塔臺的底座
C. 將這個吸管剪成多段,用來制作塔臺的護欄(丟棄折彎處那一小段)
D. 在材料充足的情況下,暫不使用該吸管
A
5. 甲組在制作塔臺模型的過程中,發現吸管數量不足,于是向乙組借用了3根吸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3根吸管可以忽略,不用計入材料的成本
B.需要在甲組的設計圖上,增加3根吸管的材料成本
C.需要在乙組的設計圖上,增加3根吸管的材料成本
D.需要在乙組和甲組的設計圖上,都增加 3 根吸管的材料成本
B
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 塔臺制作完成后,在測量塔臺高度時,是( )。
底部到頂部的垂直距離
B. 側面棱長
C. 底部到護欄的直線距離
D. 最長的立柱的長度
A
2. 小組內在交流評估塔臺模型時,發現制作的塔臺模型的承重能力較弱,他們應該( )。
A. 增加底部的牢固程度
B. 減少不必要的吸管結構,讓外形更加美觀
C. 頂部增加質量,使塔臺模型更加穩定
D. 在塔臺側面多制作三角形框架,使立柱更牢固
D
3. 在搭建塔臺模型的過程中,某小組發現他們小組原來設計的方案中有一個環節不是很科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修改原設計方案,根據修改后的方案搭建
B.重新設計方案,放棄原來的設計方案
C.將錯就錯,繼續按原設計方案搭建
D.既然設計方案出現了問題,就停止搭建工作
A
4. 控制好塔臺立柱的高度,盡量( ),可以防止塔臺傾斜。
筆直
B. 粗壯
C. 堅硬
D. 等高
D
三、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
1. 在不增加膠帶的前提下,設法把接口處固定牢固,是塔臺穩固性的重要保障。
( )
2. 在制作塔臺模型的過程中,可以對原設計方案進一步完善。
( )


四、實驗探究題。
某科學小組的同學準備用下圖所示的材料模擬建造一座不容易倒的“塔臺”,請你幫忙一起完成。
1. 實驗操作:在建造“塔臺”時,為了增加“塔臺”的_______,可以在____號塑料瓶中放一些沙子。結合“塔臺”在建造時具有上輕下重、上____下____的特點,應該將①號塑料瓶放在____面,將②號塑料瓶放在____面,連接處用膠帶粘連。
穩定性





2. 實驗思考:如果要增加“塔臺”的抗風能力,那么我們應該( )。
將塑料瓶鏤空,做成框架結構
B. 將瓶口朝下擺放
C. 將①號塑料瓶裝滿沙子
D. 將瓶底用膠帶固定
A(共18張PPT)
第7課時 評估改進塔臺模型
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
一、我們制作的塔臺模型滿足測試標準了嗎?還可以繼續改進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評估改進塔臺模型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不同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各有優缺點
B. 自己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存在的問題可以忽略
C. 認識到自己小組建造的塔臺模型存在的問題后,應該對塔臺模型再進行改進
D. 在評估其他小組的塔臺模型時應該客觀公正
B
2. 評估改進塔臺模型的過程中,評估是為了_______,改進是為了_______。正確的是( )。
修改設計 發現問題
B. 發現問題 修改設計
C. 發現問題 降低成本
D. 修改設計 降低成本
B
3. 下列設計不屬于為了穩固塔臺模型的是( )。
使用五顏六色的吸管
B. 增加塔臺底部的質量
C. 多使用三角形結構
D. 將塔臺底部做大
A
4. 右圖是某科學小組制作塔臺模型的修改設計稿,其修改的目的是( )。
增加塔臺的承重能力
B. 使得塔臺外形更加美觀
C. 節省材料
D. 增加塔臺的高度
A
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 要使模型更加穩固,下列建議中可以采納的是( )。
A.質量要分布均勻,上下一樣重
B.多纏一些膠帶,盡量加固
C.多使用三角形結構,更穩定
D.等量材料,用實心棒比用空心管的效果好
C
2. 下列 4 種結構的物體中,最容易倒的是( )。
B
3. 下列 4 種結構的塔中,抗風能力最強的是( )。
實心塔
B. 框架結構塔
C. 長方體塔
D. 正方體塔
B
4. 同學們在交流評估塔臺模型時,發現制作的塔臺模型的抗震能力較弱,他們應該( )。
A.增加膠帶的數量,使連接處更牢固
B.減少不必要的吸管結構,讓外形更加美觀
C.增加底部質量,使塔臺模型更穩固
D.增加頂端的牢固程度
C
5. 小科制作了一個塔臺模型(如圖),檢測時發現材料的成本太高,為了不影響承重能力,
可以減少( )的吸管數量。
底部和側面
B. 頂部和側面
C. 頂部
D. 底部
C
6. 下列關于評估改進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改進工程設計時,積極學習和應用他人的長處即可,不必取舍
B.工程設計的改進是一個自我反思、相互取長補短的過程
C.工程的評估和改進,需要集合多人的智慧共同協作完成
D.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到最終的工程要求
A
三、實驗探究題。
經過對塔臺建造過程的學習,小科決定和同伴共同建造一座“橋”。要求能跨越 20 厘米的
峽谷,橋面寬度大于 10 厘米,至少能承重 200 克。
1. 小組合作設計制作橋梁,有五個環節:①明確任務;②共同設計方案;③改進設計方案;
④交流初步想法;⑤制作橋梁。順序依次是( )。
A. ①②⑤④③
B. ①⑤②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 ①④⑤③②
C
2. 小科發現當初在設計時,橋面的寬度剛好設計為10厘米,而實際上寬度還有很大的空間,因此,小科提出了他的問題為( ),并進行了對比實驗。
A.橋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橋面跨度有關
B.橋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橋面寬度有關
C.橋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橋面長度有關
D.橋面的承重能力是否和橋面材料有關
B
3. 上述對比實驗中改變的條件為 _________,不變的條件為________、________等。
橋面寬度
橋面長度
橋面材料
4. 下圖為小科組第一次設計的“橋”的結構圖,將質量為 200克的小車放置橋面上,這個過程叫作______。結果發現,該橋并不能承載 200 克的小車,因此小組需要對其進行_____,直到能達到實驗要求。
測試
改進
5. 小科將橋面寬度加寬后,該橋能夠承載 200 克的小車,因此得出結論: 。
橋的承重能力與橋面寬度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寬度越寬,承重能力越好(共7張PPT)
第1課時 了解我們的住房
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
一、住房是我們生活的一大要素,我們一起來了解它吧!
小科家準備建造一幢住房,請你運用所學知識給予幫助。
1.下面是建造房屋的主要過程,正確的排序是 。(填序號)
①設計 ②建造 ③選址
④評估 ⑤改進
③①②④⑤
2.房屋裝修好后,小科發現住房由多個系統組成,在下圖合適的位置填寫對應系統的序號。
①承重系統 ②供水系統 ③排水系統 ④供電系統 ⑤采光系統 ⑥燃氣系統






二、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住房建造過程中,哪個工作階段是核心階段?( A )
設計 B. 建造
C. 評估 D. 改進
2. 住房結構分為客廳、廚房、臥室等,這是按照( B )分類。
材料
B. 功能
C. 高度
D. 構件組成
3. 關于住房系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我們的住房是由多個不同的系統組合而成的,它們都通過各自的管道到達相應的位置
B. 水、電屬于簡單住房系統
C. 有些住房系統之間有一定的關聯,可以相互替代
D. 設計住房時還需考慮采光和通風
C
4. 右圖所示的是( )。
住房供水系統
B. 住房電力系統
C. 住房通風系統
D. 住房采光系統
A
lmhn
d


四型
0
不密流瓜
O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互助| 古丈县| 枣庄市| 措美县| 华阴市| 镇雄县| 封开县| 万年县| 灵石县| 肃南| 武穴市| 西畴县| 东光县| 错那县| 阜新| 甘南县| 芜湖市| 开化县| 新民市| 靖宇县| 嘉义县| 稻城县| 紫阳县| 治县。| 乐陵市| 元朗区| 息烽县| 沙坪坝区| 梁平县| 庆安县| 陵水| 洞头县| 沅江市| 临夏市| 宜川县| 临海市| 和龙市| 浦北县| 泗水县|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