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學習目標課堂講授課堂練習課堂小結學習導入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1.2 測量長度和時間第2課時 誤差、時間的測量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重點)2.知道測量有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難點)學習目標 我們是如何測量時間的?學習導入1.定義:測量的數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的差異就叫誤差。2.誤差的來源 (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2)儀器本身不準確 。(3)環境溫度、濕度變化。(1)測量時,要用眼睛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字,是估讀就不可能非常準確。一、誤差課程講授注意:(1)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誤差不可能消除,只能盡量的減小。(2)減小誤差的辦法: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B、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C、改進測量方法。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錯誤是不應該發生的,是可以避免的。(3)誤差不是錯誤: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下列哪些是誤差,哪些是錯誤?A. 刻度尺沒有跟課本的長邊平行;B. 刻度尺沒有緊貼課本;C. 讀數時,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數值估計不準確;D. 觀察刻度尺時,視線沒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想一想注: (1)算平均值一定要四舍五入,保留相同的分度值某同學先后4次測量一木塊的長度,記錄數據分別為:1.41cm、1.41cm、1.42cm、1.43cm,該木塊的長度應記為 cm。練一練1.42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cm。注:(2)求平均值時,需要先刪去錯誤數據12.35練一練(1)時間的國際單位是秒,符號:s.(2)其它常見的時間單位及符號。時 分 毫秒 微秒 納秒h min ms μs ns1h=60min 1min=60s1s=103ms=106 μs =109ns2.換算關系1.時間的單位二、測量時間3. 測量時間的工具 測量時間的常用工具秒表4.用秒表測量時間031233435637839411043121445164718492051225324265557285901267891011345121314如果分針未超過半分鐘時,秒鐘按0~30s讀數。若分鐘數已過半刻度線,秒鐘按30~60s讀數讀數:小盤分鐘數+大盤秒鐘數(整數) (不估讀)3×60s+37.5s=217.5s分鐘數秒數一走二停三歸零(2)使用方法5×60s+37.5s=337.5s練一練誤差 時間的測量誤差時間單位s、min 、 h等用停表測量時間誤差與錯誤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測量時間課堂小結1.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 cm;機械停表讀數是 min s。2.00338.3課堂練習2.如圖所示是某種機械停表的實物圖,長針轉一圈度量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短針轉一圈度量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圖中顯示的時間是 。30s0.1s15min30s(或0.5min)9min38.4s0312334356378394110431214451647184920512253242655572859012678910113451213143.測量1枚硬幣厚度,為了減小誤差,下列方法中能減小估讀誤差最佳的是( )A.用刻度仔細地測量硬幣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測量10枚硬幣疊加起來總厚度,再除以10,求出1枚厚度D.刻度尺分別測量10枚硬幣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4.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B.誤差就是測量中產生的錯誤C.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D.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