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歷史知識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后,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囂任南海郡郡尉。根據秦朝制度的規定,與任囂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職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襲?????? ?? B. 和諸侯一樣擁有封地C.無權任免轄區內的縣令??????? D.是南海郡地方官員 答案B2、許多學者認為,秦朝的建立標志著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根據所學知識判斷,“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點應該是( )A、頒布《秦律》,以法治國B、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C、 丞相掌握大權D、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統 答案 B3、秦始皇為破解“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春秋時猶宴會賦詩,而七國則不聞矣;春秋時猶有赴告策書,而七國則無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舉措是( )A.獎勵耕戰,實現統一? B.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推行郡縣,建立集權制答案 D4、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認為“郡縣之弊在遷轉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下列對這一思想家對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確的是( )A.郡縣制不利于地方發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據C.二者均有弊無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權專制 答案 B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殿警衛,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應,宗正管皇帝家族和親戚等。這反映了中國古代政體的本質是( )A.職分細化,各負其責? ??????? B.化國為家,君權至上C.選賢舉能,唯才是用? ??????? D.官員眾多,政務繁雜 答案 B6、《全球通史》中說:“在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發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這三次社會變革的共同影響是( )A.都改變了社會的性質???? B.舊的思想基礎得以徹底摧毀 C.變革帶來了國家政權的變化???????? D.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 答案 D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社會的發展變革。依據所學,A、B不符合第二次革命,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性質,封建思想文化依然根深蒂固,故排除;D符合題意;C說法過于籠統。依據所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中央集權國家;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封建專制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愿望。所以應選C7、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至秦漢時期,……一切貴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個家,此刻變作了國家。”秦漢時期得以“化家為國”,主要是由于當時A.世官制轉為科舉制????????????????? B.分封制轉為郡縣制C.刀耕火種轉為鐵犁牛耕????????????? D.百家爭鳴轉為獨尊儒術答案 B郡縣制。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一切貴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個家,此刻變作了國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從此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所以本題答案選B項。A、C、D不符合題意。8、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中有一段關于秦朝的評論說:“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功臣為諸侯者,使后無戰攻之患。”下列對題目材料信息的本質理解,最準確的是( )A.肯定了秦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體制建設的功效C.敏銳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與郡縣制最主要的不同點答案 B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一方面創設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制,借鑒分封制的經驗教訓在地方推廣郡縣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固中央集權的措施。郡縣制的實施鞏固了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故選B9、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為秦以后的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B.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了權利的高度集中?? D.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封建統治答案 B分封制;郡縣制。本題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中“秦以前封建政治”的理解。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和郡縣制的比較。分封制和郡縣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但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因此A項錯誤;分封制是貴族政治,郡縣制是官僚政治,因此B項正確;分封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而郡縣制不是,因此C項錯誤;郡縣制維護了封建統治而分封制維護的是奴隸制度,因此D項也錯誤。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10、“秦漢以后中國的皇權政體在其建立之初,是一項偉大的創制,因為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種狹蹙的制度模式”以下能夠證明此觀點的是( )①結束封建政體,統一國家產生②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③打破了宗法束縛,給各階層民眾提供發展契機④三公制度確立,權力制衡機制形成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答案A秦朝政治體制。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因為它所取代和超越的,是以往那種狹蹙的制度模式”可知我們要選擇的制度應該是秦漢之前朝代所實行的制度。④中的三公制度是秦漢時期,所以排除含有④的選項B、C、D,故本題答案選A項。11、清代學者顧棟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諸侯未必皆賢, 即使因其不賢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盡出于王朝,其民之視聽不能盡屬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強。其易而縣邑也,則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時期( )A.分封制完全被縣邑制取代??????????? ????????????? B.中央集權雛形開始出現C.各級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天子不再直接統治臣民 答案B考查郡縣制。依據所學,春秋時期,縣制才剛剛出現,故A、C說法錯誤,排除;材料“其易而縣邑也,則不然”說明這時中央集權雛形開始出現,故B符合題意;D項說法錯誤,分封制下,天子也不直接統治臣民。所以應選B。 12、秦朝的中央官制(???? )①最高官職是百官之首的丞相?? ②習慣上被概括為“三公九卿” ③服務于皇帝掌握大權???????? ④在地位、職責和權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 C13、秦始皇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秦始皇為“求其寧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C、攻打匈奴 D、修筑長城 答案 B14、《秦律》規定: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醬駟(四)分升一,采(菜)羹,給之韭蔥。……使者之從者,食(糲)米半斗;仆,少半斗。這說明秦律( )A.細密嚴苛??? B.注重規范??? C.強調等級?????????D.輕罪重刑 答案 C15、“郡縣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長也;而為天下計,則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嗚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罷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測,有如是夫!”下列說法與材料觀點一致的是( )A.郡縣制不利于中央集權??????????? B.秦行郡縣的目的是為了“行其大公”C.郡縣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D.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為害滋多” 答案 C【解析】郡縣制。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從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實行郡縣制,對天子并不利,所以國家的壽命是不長久的;王夫之認為實行郡縣制是秦朝沒有長久的原因。故選C。16、竺可楨先生曾經把中國五千年的氣候波動畫了一個曲線圖,而文化的變化也隨著這個曲線而變化。一個一個地方突然變得很冷的時候,饑荒、干旱、水災等就會頻繁發生,這里也就往往容易發生改朝換代。據此推斷,下列分析哪個比較不合理( )A.氣候對人類歷史發展有重要的影響B.研究歷史時要注意考慮當時的地理環境因素C.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當時氣溫太低,凍死了很多人D.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現,當時的氣溫可能比較適中 答案 C材料說明氣候對人類歷史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故 A、B 說法正確。根據材 料中觀點:“一個一個地方突然變得很冷的時候,饑荒、干旱、水災等就會頻繁發生,這里也就往往容易?發生改朝換代”,反向分析D 項說法正確。C項說法錯誤,秦朝的滅亡是因為秦朝的暴政。故選C。17、清代學者顧棟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諸侯未必皆賢, 即使因其不賢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盡出于王朝,其民之視聽不能盡屬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強。其易而縣邑也,則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時期A.分封制完全被縣邑制取代????????????? B.中央集權雛形開始出現C.各級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 ????????????? D.天子不再直接統治臣民 答案B考查郡縣制。依據所學,春秋時期,縣制才剛剛出現,故A、C說法錯誤,排除;材料“其易而縣邑也,則不然”說明這時中央集權雛形開始出現,故B符合題意;D項說法錯誤,分封制下,天子也不直接統治臣民。所以應選B。18、《史記?商君傳》:“筑冀闕、宮庭于咸陽,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這則材料不能反映( )A.秦設縣制是針對擴大的疆域而實行有效管轄??? B.中央集權制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存在了C.秦王統一中國定都咸陽?? ?????????????????? D.建都咸陽體現了秦國的強大答案 C19、從九卿到六部的變化表明( )A.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進 ? ????????????? B.從地方分權向中央集權轉變C.國家政務與皇家事務的分離????????????? ??? D.世卿世祿向科舉取仕的轉變 答案 C20、“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有利于防止專制和腐敗,但其能否實現與制度設計、社會環境密切相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古代監察制以專制王權為中樞;監察制以服膺皇權為最高原則;監察官為維護皇權而監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不。——方乾 《論中國古代監察制的不獨立性》?????????????????????????? (1)秦朝在中央設置的“監察官”是什么?據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監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分)材料二: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公民大會擁有全部的最高政權。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決定國家大事。……五百人議事會的議員用抽簽方法從公民中選出,五百人分成10個議員團,每年分為十個時段,每個議員團輪流執行五百人議事會的職務。——摘自《歷史研究與資源叢書》(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說明古希臘伯里克利時代是如何防止濫用權力的。(4分)材料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樹立了“國民全體”作為“國家主權”擁有者的崇高地位,……廢除了絕對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權力,……是革命黨人將權力關進牢籠的一次勇敢的、大膽的嘗試。、——楊天石《帝制的終結》 (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革命黨人是如何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嘗試“將權力關進牢籠”的?(6分) ?綜合上述材料,你對“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有什么建議?(2分)? 答案(1)監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維護皇權。(每點1分,共2分)(2)A、設立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陪審法庭等民主機構;B、實行抽簽選舉、輪流執政的參政方式(每點2分,共4分)(3)嘗試:明確主權在民;確立三權分立;實行責任內閣制。(每點2分,共6分) 建議:保持監察制度(司法)獨立;實行分權制衡;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等。(任意一點即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給分)21、防止官吏專制、獨裁、腐朽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制度化、法治化。秦漢時期具有監察職能的官職有( )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刺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22、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史實歷經時間的考驗,具有恒久的意義,并成為指引歷史發展方向的標志。以下最能夠體現上述含義的是( )A.秦統一六國? B.秦北擊匈奴??? C.修筑萬里長城?? D.管轄西南夷 答案 A 秦統一六國。秦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具有深遠的意義,故A項最符合題意。23、秦《嶧山刻石》中說:“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攻戰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針對上述問題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長城?? B.實行分封制C.實行郡縣制??????? D.實行行省制? 答案 C24、右圖反映的歷史信息正確的有( )①展現了2000多年前秦軍的磅礴氣勢②表現了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全國的恢弘氣勢③體現秦朝高超的制陶雕塑水平?? 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25、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備的中央政權組織,其中地位最高的三個官職是( )A.丞相、奉常、衛尉????????????? ????????????? B.御史大夫、郎中令、太尉 ??? 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 ????? D.衛尉、御史大夫、廷尉 答案 C考查秦代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依據所學,秦代的時候,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設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監察和軍權,最后集權于皇帝手中。故應選C。26、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歷史影響,這一制度形成于( )A.西周?? B.西漢? C.秦朝 D.元朝 答案 C考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依據所學,秦統一后,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縣制。所以應選C。27、柳宗元說:“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兩個制分別是指( )A.分封制和郡縣制???? B.分封制和行省制?????? C.宗法制和郡縣制???? D.宗法制和行省制 答案A依據所學,“周之失,在于制”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是周代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這種制度容易導致地方勢力做大,出現分裂割據,春秋戰國的政治形勢說明了這一點,是周衰落的重要的政治原因;“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的“制”指的是郡縣制。依據所學可知,秦朝的滅亡主要原因是暴政,而不是制度。分析選項,A項符合題意。28、有學者在對中國古代政治總結時說,在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設中,古人為我們留下了諸多的治國智慧和法則,但也留下了許多的無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個統治性政權,不是一個發展性政權,更不是一個為國民共享的服務性政權。可見中國古代所有制度設計都圍繞的一個核心是A.維護統一多民族國家主 B.維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C.維護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D.維護以“家天下”為核心的王權 答案 D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中說明我國古代政治主要是為了君主的統治,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規律是“統治性政權” ,即根本目的是維護專制統治,故應選D。29、一位西方學者評論秦始皇:“建立了絕對的專制制度,這一制度以個人親信為基礎,而不考慮世系和教育。”從文明發展的角度看,這一轉變的積極意義主要在于(??? )A.從血緣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 B.從井田制向小農經濟轉變C.從分權政治向專制政治轉變???????????? D.從軍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轉變 答案 A30、秦漢時期負責社會基層征稅和調解糾紛的是( ? )A.縣令? B.三老? C.嗇夫? D.里長 答案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