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中國山水畫藝術 什么是中國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山水畫,先有設色,后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后來才有淡彩。它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 水 墨 山水 淺 絳 山 水 沒骨山水 金碧山水 小青綠山水 青綠山水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是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 年繪制完成,后幾經易手,并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2011 年 6 月,前后兩段在臺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圖》采用了中國傳統的長卷散點式構圖,由平面向縱深展寬,使人感到真實和親切,畫面用墨淡雅,干濕并用,極富于變化,并用“淺絳法”以淡淡的赭色作賦彩。筆墨技法包容前賢董源、巨然之長,用披麻皴法兼用解索皴法,運筆時快時慢,線條有長有短且不平行排列,所以有巧妙的交錯組合。筆法以中鋒為主兼用側鋒,筆墨濃淡干濕交錯,勾皴及點染交替。整幅畫簡潔明快,虛實相生, 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妙,集中顯示出黃公望的藝術特色和心靈境界。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展示山水畫筆墨意蘊的佳作,被后人譽為“畫中之蘭亭”。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 《千里江山圖》為大青綠設色絹本,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氣勢遼闊超凡。全卷畫面上層峰巒疊嶂、逶迤連綿,圖中繁復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梁、樓臺殿閣、各種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畫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綠重彩,用石青石綠烘染山巒頂部,顯示青山疊翠。江河勾出水紋,與沒骨色彩形成反差對比。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18歲時作品,也是唯一傳世的作品。 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畫中遠近山水,氣勢開闊,村舍集市、漁船客舟、橋梁水車和林木飛禽,筆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綠重設色,表現了山河秀麗。 匡 廬 圖 匡 廬 圖 局 部 匡 廬 圖 局 部 名家作品賞析 名家作品賞析 名家作品賞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