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24.2 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原卷+解析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24.2 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原卷+解析卷)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學講練測講義
第二十四章 圓
專題24.2 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課節學習目標
1. 掌握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2. 理解三角形的外接圓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3. 會判定一條直線是否是圓的切線并會過圓上一點作圓的切線.
4. 理解并掌握圓的切線的判定定理及性質定理.能運用圓的切線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解決問題.
5. 了解三角形內切圓、內心的概念,會作三角形內切圓;掌握切線長定理,并會用其解決有關問題.
課節知識點解讀
知識點1. 點和圓的文字關系
1.點和圓的位置關系幾何圖
設已知圓的半徑為r,點p到圓心的距離為d.則
(1)d(2)d=r 點p在⊙O上;
(3)d>r 點p在⊙O外.
判斷點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將該點的圓心距與半徑作比較即可.解決這類問題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2.定理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 有且只有一個圓.
3.三角形的外接圓及外心
(1)三角形的外接圓
⊙O叫做△ABC的外接圓, △ABC叫做⊙O的內接三角形.
(2)三角形的外心
定義: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作圖:三角形三邊中垂線的交點.
性質:到三角形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
歸納總結:經過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圓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圓;外接圓的圓心叫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
4.反證法的定義
先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然后由此經過推理得出矛盾(常與公理、定理、定義或已知條件相矛盾),由矛盾判定假設不正確,從而得到原命題成立,這種方法叫做反證法.
反證法的一般步驟驟
(1)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
(2)從這個假設出發,經過推理,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設不正確,從而肯定命題的結論正確
知識點2.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1.用定義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1) 相離、相切、相交
(2)圓的切線
直線和圓有唯一的公共點(即直線和圓相切)時,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切線(如圖直線l),這個唯一的公共點叫做切點(如圖點A).
2.用數量關系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用圓心O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的關系來區分)
(1)直線和圓相交,d< r
(2)直線和圓相切,d= r
(3)直線和圓相離,d> r
體現了數形結合思想。
3.歸納: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位置關系 相離 相切 相交
圖形
公共點個數 0個 1個 2個
數量關系 d>r d=r d由于圓是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所以關于圓的位置或計算題中常常出現分類討論多解的情況.
知識點3. 圓的切線
1.切線的判定定理:經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OA為⊙O的半徑,BC ⊥ OA于A。則BC為⊙O的切線。
注意:在此定理中,“經過半徑的外端”和“垂直于這條半徑”,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是圓的切線。
2.判斷一條直線是一個圓的切線有三個方法:
(1)定義法:直線和圓只有一個公共點時,我們說這條直線是圓的切線;
(2)數量關系法:圓心到這條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即d=r)時,直線與圓相切;
(3)判定定理:經過半徑的外端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3.證切線時輔助線的添加方法
(1) 有交點,連半徑,證垂直;
(2) 無交點,作垂直,證半徑.
4.有切線時常用輔助線添加方法
見切點,連半徑,得垂直.
5.切線的其他重要結論
(1)經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2)經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6.切線的性質定理:圓的切線垂直于經過切點的半徑.
直線l是⊙O 的切線,A是切點, 直線l ⊥OA.
說明:利用切線的性質解題時,常需連接輔助線,一般連接圓心與切點,構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相關性質解題.
知識點4. 切線長(拓展)
1.切線長的定義:切線上一點到切點之間的線段的長叫作這點到圓的切線長.
2.切線長與切線的區別
①切線是直線,不能度量.
②切線長是線段的長,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分別是圓外一點和切點,可以度量.
3切線長定理: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兩條切線,兩條切線長相等.圓心與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幾何語言:PA、PB分別切☉O于A、B,則PA = PB, ∠OPA=∠OPB
注意:切線長定理為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了新的方法.
知識點5. 三角形的內心
1.三角形的內切圓及作法
已知:△ABC.
求作:和△ABC的各邊都相切的圓.
作法:1.作∠B和∠C的平分線BM和CN,交點為O.
2.過點O作OD⊥BC.垂足為D.
3.以O為圓心,OD為半徑作圓O.
☉O就是所求的圓.
(1)與三角形三邊都相切的圓叫作三角形的內切圓.
(2)三角形內切圓的圓心叫做這個三角形的內心.
(3)這個三角形叫做這個圓的外切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內心的性質
(1)三角形的內心在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上.
(2)三角形的內心到三角形的三邊距離相等.
注意:解決本專題問題輔助線連接技巧
(1)分別連接圓心和切點;
(2)連接兩切點;
(3)連接圓心和圓外一點.
注意:運用切線長定理,將相等線段轉化集中到某條邊上,從而建立方程.
課節知識點例題講析
【例題1】已知⊙O的半徑是5,點A到圓心O的距離是7,則點A與⊙O的位置關系是( )
A.點A在⊙O上 B.點A在⊙O內 C.點A在⊙O外 D.點A與圓心O重合
【例題2】如圖,已知 Rt△ABC 中 ,∠C=90°。若 AC=12cm,BC=5cm,求的外接圓半徑.
【例題3】已知⊙O的半徑是5,點A到圓心O的距離是7,則點A與⊙O的位置關系是( )
A.點A在⊙O上 B.點A在⊙O內 C.點A在⊙O外 D.點A與圓心O重合
【例題4】如圖,AB是⊙O的直徑,BC是⊙O的切線,若∠BAC=35°,則∠ACB的大小為(  )
A.35° B.45° C.55° D.65°
【例題5】如圖,是的直徑,點P在的延長線上,與相切于點A,連接,若,則的度數為( )
A. B. C. D.
深化對課節知識點理解的試題專煉
1. 點O是△ABC的外心,若∠BOC=110°,則∠BAC為    .
2. 已知⊙O的半徑為2,直線l上有一點P滿足PO=2,則直線l與⊙O的位置關系是( )
A.相切 B.相離 C.相離或相切 D.相切或相交
3.如圖,PA是⊙O的切線,切點為A,PO的延長線交⊙O于點B,若∠P=40°,則∠B的度數為 ( )
A.20° B.25° C.40° D.50°
4.如圖,AB是⊙O的直徑,AC是⊙O的切線,連接OC交⊙O于點D,連接BD,∠C=40°.則∠ABD的度數是( )
A.30° B.25° C.20° D.15°
5.如圖,PA、PB分別與⊙O相切于A、B,∠P=70°,C為⊙O上一點,則∠ACB的度數為( ?。?br/>A.110° B.120° C.125° D.130°
6. 如圖,已知矩形ABCD的邊AB=3,AD=4.
(1)以A為圓心,4為半徑作⊙A,則點B、C、D與⊙A的位置關系如何?
(2)若以A點為圓心作⊙A,使B、C、D三點中至少有一點在圓內,且至少有一點在圓外,求⊙A的半徑r的取值范圍?(直接寫出答案)
7. 已知: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A、B、C.
求作: ⊙O,使它經過點A、B、C.
8. 如圖,將△AOB置于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原點,∠ABO=60°,若△AOB的外接圓與y軸交于點D(0,3).
(1)求∠DAO的度數;
(2)求點A的坐標和△AOB外接圓的面積.
9. 求證:在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一個內角小于或等于60°.
10. 如圖,是的直徑,點P在的延長線上,與相切于點A,連接,若,則的度數為( )
A. B. C. D.
11.如圖,△ABC中,AB=AC,以AB為直徑的⊙O交邊BC于P, PE⊥AC于E.
求證:PE是⊙O的切線.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學講練測講義
第二十四章 圓
專題24.2 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課節學習目標
1. 掌握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
2. 理解三角形的外接圓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3. 會判定一條直線是否是圓的切線并會過圓上一點作圓的切線.
4. 理解并掌握圓的切線的判定定理及性質定理.能運用圓的切線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解決問題.
5. 了解三角形內切圓、內心的概念,會作三角形內切圓;掌握切線長定理,并會用其解決有關問題.
課節知識點解讀
知識點1. 點和圓的文字關系
1.點和圓的位置關系幾何圖
設已知圓的半徑為r,點p到圓心的距離為d.則
(1)d(2)d=r 點p在⊙O上;
(3)d>r 點p在⊙O外.
判斷點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將該點的圓心距與半徑作比較即可.解決這類問題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2.定理
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 有且只有一個圓.
3.三角形的外接圓及外心
(1)三角形的外接圓
⊙O叫做△ABC的外接圓, △ABC叫做⊙O的內接三角形.
(2)三角形的外心
定義: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作圖:三角形三邊中垂線的交點.
性質:到三角形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
歸納總結:經過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圓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圓;外接圓的圓心叫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
4.反證法的定義
先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然后由此經過推理得出矛盾(常與公理、定理、定義或已知條件相矛盾),由矛盾判定假設不正確,從而得到原命題成立,這種方法叫做反證法.
反證法的一般步驟驟
(1)假設命題的結論不成立
(2)從這個假設出發,經過推理,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設不正確,從而肯定命題的結論正確
知識點2.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1.用定義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1) 相離、相切、相交
(2)圓的切線
直線和圓有唯一的公共點(即直線和圓相切)時,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切線(如圖直線l),這個唯一的公共點叫做切點(如圖點A).
2.用數量關系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用圓心O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的關系來區分)
(1)直線和圓相交,d< r
(2)直線和圓相切,d= r
(3)直線和圓相離,d> r
體現了數形結合思想。
3.歸納: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
位置關系 相離 相切 相交
圖形
公共點個數 0個 1個 2個
數量關系 d>r d=r d由于圓是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所以關于圓的位置或計算題中常常出現分類討論多解的情況.
知識點3. 圓的切線
1.切線的判定定理:經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OA為⊙O的半徑,BC ⊥ OA于A。則BC為⊙O的切線。
注意:在此定理中,“經過半徑的外端”和“垂直于這條半徑”,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是圓的切線。
2.判斷一條直線是一個圓的切線有三個方法:
(1)定義法:直線和圓只有一個公共點時,我們說這條直線是圓的切線;
(2)數量關系法:圓心到這條直線的距離等于半徑(即d=r)時,直線與圓相切;
(3)判定定理:經過半徑的外端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3.證切線時輔助線的添加方法
(1) 有交點,連半徑,證垂直;
(2) 無交點,作垂直,證半徑.
4.有切線時常用輔助線添加方法
見切點,連半徑,得垂直.
5.切線的其他重要結論
(1)經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2)經過切點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6.切線的性質定理:圓的切線垂直于經過切點的半徑.
直線l是⊙O 的切線,A是切點, 直線l ⊥OA.
說明:利用切線的性質解題時,常需連接輔助線,一般連接圓心與切點,構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相關性質解題.
知識點4. 切線長(拓展)
1.切線長的定義:切線上一點到切點之間的線段的長叫作這點到圓的切線長.
2.切線長與切線的區別
①切線是直線,不能度量.
②切線長是線段的長,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分別是圓外一點和切點,可以度量.
3切線長定理: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兩條切線,兩條切線長相等.圓心與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幾何語言:PA、PB分別切☉O于A、B,則PA = PB, ∠OPA=∠OPB
注意:切線長定理為證明線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了新的方法.
知識點5. 三角形的內心
1.三角形的內切圓及作法
已知:△ABC.
求作:和△ABC的各邊都相切的圓.
作法:1.作∠B和∠C的平分線BM和CN,交點為O.
2.過點O作OD⊥BC.垂足為D.
3.以O為圓心,OD為半徑作圓O.
☉O就是所求的圓.
(1)與三角形三邊都相切的圓叫作三角形的內切圓.
(2)三角形內切圓的圓心叫做這個三角形的內心.
(3)這個三角形叫做這個圓的外切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內心的性質
(1)三角形的內心在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上.
(2)三角形的內心到三角形的三邊距離相等.
注意:解決本專題問題輔助線連接技巧
(1)分別連接圓心和切點;
(2)連接兩切點;
(3)連接圓心和圓外一點.
注意:運用切線長定理,將相等線段轉化集中到某條邊上,從而建立方程.
課節知識點例題講析
【例題1】已知⊙O的半徑是5,點A到圓心O的距離是7,則點A與⊙O的位置關系是( )
A.點A在⊙O上 B.點A在⊙O內 C.點A在⊙O外 D.點A與圓心O重合
【答案】C
【解析】直接根據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判定方法進行判斷.
∵O的半徑是5,點A到圓心O的距離是7,
即點A到圓心O的距離大于圓的半徑,∴點A在⊙O外.
【例題2】如圖,已知 Rt△ABC 中 ,∠C=90°。若 AC=12cm,BC=5cm,求的外接圓半徑.
【答案】6.5cm.
【解析】設Rt△ABC 的外接圓的外心為O,連接OC,則OA=OB=OC.
∴O是斜邊AB 的中點.
∵∠C=900,AC=12cm,BC=5cm.
∴AB=13cm,OA=6.5cm.
故Rt△ABC 的外接圓半徑為6.5cm.
【例題3】已知⊙O的半徑是5,點A到圓心O的距離是7,則點A與⊙O的位置關系是( )
A.點A在⊙O上 B.點A在⊙O內 C.點A在⊙O外 D.點A與圓心O重合
【答案】C
【解析】直接根據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判定方法進行判斷.
∵O的半徑是5,點A到圓心O的距離是7,
即點A到圓心O的距離大于圓的半徑,
∴點A在⊙O外.
【例題4】如圖,AB是⊙O的直徑,BC是⊙O的切線,若∠BAC=35°,則∠ACB的大小為( ?。?br/>A.35° B.45° C.55° D.65°
【答案】C
【解析】先根據切線的性質得到∠ABC=90°,然后利用互余計算出∠ACB的度數.
∵BC是⊙O的切線,AB是⊙O的直徑,
∴AB⊥BC,
∴∠ABC=90°,
∴∠ACB=90°﹣∠BAC=90°﹣35°=55°.
【例題5】如圖,是的直徑,點P在的延長線上,與相切于點A,連接,若,則的度數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切線性質得出,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對頂角相等求出,即可得出答案;
PA與⊙O相切于點A,AD是⊙O的直徑,
,


,
,
,
,

【點睛】本題考查圓內求角的度數,涉及知識點:切線的性質、對頂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是,解題關鍵根據切線性質推出.
深化對課節知識點理解的試題專煉
1. 點O是△ABC的外心,若∠BOC=110°,則∠BAC為    .
【答案】55°或125°.
【解析】由題意可知,需要分兩種情況:①△ABC是銳角三角形;②△ABC是鈍角三角形,再分別求解即可.
解:①△ABC是銳角三角形,如圖,
∵∠BOC=110°,
∴∠BAC=55°;
②△A′BC是鈍角三角形,如圖,
∵∠BAC+∠BA′C=180°,
∴∠BA′C=125°.
2. 已知⊙O的半徑為2,直線l上有一點P滿足PO=2,則直線l與⊙O的位置關系是( )
A.相切 B.相離 C.相離或相切 D.相切或相交
【答案】D
【解析】根據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來判定:①相交:d<r;②相切:d=r;③相離:d>r(d為直線與圓的距離,r為圓的半徑).因此,分OP垂直于直線l,OP不垂直直線l兩種情況討論:
當OP垂直于直線l時,即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d=2=r,⊙O與l相切;
當OP不垂直于直線l時,即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d=2<r,⊙O與直線l相交.
故直線l與⊙O的位置關系是相切或相交.
3.如圖,PA是⊙O的切線,切點為A,PO的延長線交⊙O于點B,若∠P=40°,則∠B的度數為 ( )
A.20° B.25° C.40° D.50°
【答案】B
【解析】連接OA,由切線的性質可得∠OAP=90°,繼而根據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可得∠AOP=50°,再根據圓周角定理即可求得答案.
連接OA,如圖:
∵PA是⊙O的切線,切點為A,
∴OA⊥AP,
∴∠OAP=90°,
∵∠P=40°,
∴∠AOP=90°-40°=50°,
∴∠B=1/2∠AOB=25°
4.如圖,AB是⊙O的直徑,AC是⊙O的切線,連接OC交⊙O于點D,連接BD,∠C=40°.則∠ABD的度數是( )
A.30° B.25° C.20° D.15°
【答案】B
【解析】∵AC為切線 ∴∠OAC=90° ∵∠C=40° ∴∠AOC=50°
∵OB=OD ∴∠ABD=∠ODB ∵∠ABD+∠ODB=∠AOC=50°
∴∠ABD=∠ODB=25°.
5.如圖,PA、PB分別與⊙O相切于A、B,∠P=70°,C為⊙O上一點,則∠ACB的度數為( ?。?br/>A.110° B.120° C.125° D.130°
【答案】C
【解析】由切線的性質得出∠OAP=∠OBP=90°,利用四邊形內角和可求∠AOB=110°,再利用圓周角定理可求∠ADB=55°,再根據圓內接四邊形對角互補可求∠ACB.
如圖所示,連接OA,OB,在優弧AB上取點D,連接AD,BD,
∵AP、BP是⊙O切線,
∴∠OAP=∠OBP=90°,
∴∠AOB=360°﹣90°﹣90°﹣70°=110°,
∴∠ADB=AOB=55°,
又∵圓內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
∴∠ACB=180°﹣∠ADB=180°﹣55°=125°.
6. 如圖,已知矩形ABCD的邊AB=3,AD=4.
(1)以A為圓心,4為半徑作⊙A,則點B、C、D與⊙A的位置關系如何?
(2)若以A點為圓心作⊙A,使B、C、D三點中至少有一點在圓內,且至少有一點在圓外,求⊙A的半徑r的取值范圍?(直接寫出答案)
【答案】見解析。
【解析】(1)AD=4=r,故D點在⊙A上
AB=3AC=5>r,故C點在⊙A外
(2)37. 已知: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A、B、C.
求作: ⊙O,使它經過點A、B、C.
【答案】見解析。
【解析】作法:
1.連結AB,作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MN;
2.連接AC,作線段AC的垂直平分線EF,交MN于點O;
3.以O為圓心,OB為半徑作圓。
所以⊙O就是所求作的圓.
8. 如圖,將△AOB置于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為原點,∠ABO=60°,若△AOB的外接圓與y軸交于點D(0,3).
(1)求∠DAO的度數;
(2)求點A的坐標和△AOB外接圓的面積.
【答案】見解析。
【解析】(1)∵∠ADO=∠ABO=60°,
∠DOA=90°,
∴∠DAO=30°;
(2)∵點D的坐標是(0,3),∴OD=3.
在直角△AOD中,
OA=OD·tan∠ADO= ,
AD=2OD=6,
∴點A的坐標是( ,0).
∵∠AOD=90°,∴AD是圓的直徑,
∴△AOB外接圓的面積是9π.
9. 求證:在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一個內角小于或等于60°.
已知:△ABC
求證:△ABC中至少有一個內角小于或等于60°.
證明:假設△ABC中沒有一個內角小于或等于60° ,
則∠A>60°,∠B>60°,∠C>60°。
∴∠A+∠B+∠C>60°+60°+60°=180°,
即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 .
這與∠A+∠B+∠C>180°矛盾.假設不成立.
∴△ABC中至少有一個內角小于或等于60°.
10. 如圖,是的直徑,點P在的延長線上,與相切于點A,連接,若,則的度數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切線性質得出,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對頂角相等求出,即可得出答案;
PA與⊙O相切于點A,AD是⊙O的直徑,
,
,
,

,

,

【點睛】本題考查圓內求角的度數,涉及知識點:切線的性質、對頂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是,解題關鍵根據切線性質推出.
11.如圖,△ABC中,AB=AC,以AB為直徑的⊙O交邊BC于P, PE⊥AC于E.
求證:PE是⊙O的切線.
證明:連接OP.
∵AB=AC,∴∠B=∠C.
∵OB=OP,∴∠B=∠OPB,
∴∠OBP=∠C.
∴OP∥AC.
∵PE⊥AC,
∴PE⊥OP.
∴PE為⊙O的切線.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宕昌县| 电白县| 阿合奇县| 若羌县| 天全县| 霍邱县| 永顺县| 通渭县| 西藏| 乡宁县| 屏山县| 法库县| 巴林左旗| 太谷县| 航空| 铜梁县| 扬州市| 盈江县| 建宁县| 色达县| 泰州市| 合水县| 永安市| 岳阳县| 阿拉善左旗| 青海省| 桑植县| 鲜城| 高邑县| 武安市| 南京市| 土默特左旗| 平邑县| 磴口县| 台中县| 浦城县| 南丹县| 洛浦县| 应用必备| 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