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一教 材 解 析第一單元 走進科學第一單元《走進科學》一、單元設計第一單元《走進科學》1.主題單元的提出2.對《課程標準》的落實3.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4.本單元次級主題的主要內容及邏輯關系5.模塊內容與活動概述6.單元教學目標7.課 時 建 議單元設計單元設計●整個小學階段科學課程的起始單元,其目的在于將學生領進科學之門。“走進科學”既有走進科學課堂的意思,也有走進科學學科的意思,更有走進這個引起學生無限遐想與探究興趣的科學領域的意思。科學課堂,包含了科學和工程這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領域。從“科學家、工程師做什么”這樣的具體問題出發,來幫助學生獲得對科學、工程的體驗性認識,讓學生感覺到自己也能做科學、做工程,同時激勵學生從上好科學課開始,努力成為小小科學家、小小工程師。●科學課程不僅要教給學生具體的各領域的科學概念,還要教給學生關于科學的概念。科學研究的對象、方法和程序;科學與技術、與生活、與社會的關系等方面的認知。它們是完整科學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制作小物件等來感性地體驗什么是科學、什么是工程技術。科學課因為經常會有動手做的活動和實驗器材的使用,課堂紀律問題更顯得重要,因此教材將其也納入科學課程起始課的內容。1.本單元主題的提出單元設計2.對《課程標準》的落實單元設計3.本單元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單元設計4.講好課程故事好奇心人皆有之,兒童更甚。他們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什么時候出現彩虹,為什么會電閃雷鳴?植物如何過冬?大雁為什么南飛……科學家也是如此,他們對周邊充滿了好奇。科學家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從事不同的研究,揭開了許多自然界的奧秘。科學并不神秘,當你的學生在幼兒園時,就做過許多科學活動,觀察蝸牛、開花植物、星空等等。科學課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因為了解自然界是如何運轉的而感到充實,還可以學習像科學家一樣地思考問題。孩子們通過科學課學到科學家揭秘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用這些程序及方法獲得的科學知識。科學家做什么單元設計4.講好課程故事和科學家相比,工程師更關心人的需求。看看人類的生產、生活,哪一處沒有他們的杰作:從住的房子到生產糧食的農業機械;從穿的衣服,到飛馳的交通工具;從GPS到空間站……工程師從事著不同的行業,航空航天、鋪路建橋、網絡通訊、機械制造,工程師讓人類的生產生活更輕松、更便捷、更舒適。課上和你的學生一起,發揮聰明才智,利用身邊的材料做一個鉛筆加長器,此時他們也可以成為小小工程師。工程師做什么單元設計4.講好課程故事科學課和語文課數學課可不一樣,科學課上有很多有意思的觀察、實驗、種植、制作活動,動手又動腦才能學好科學課。為了上好科學課,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和你的學生一起制定你們班級的科學規則。創設一個活動,讓你的學生經歷動手學科學的過程,看看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遵守規則呦。怎樣上好科學課單元設計5.模塊內容與活動概述課題 模塊內容 活動概述小小科學家 模塊1:科學是什么 幼小銜接,回憶小時候做過的科學活動。讀圖文,知道科學家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們是尋找問題答案的人模塊2:學做科學家 閱讀科學家做過的滾小球實驗,我們也來做滾小球實驗模塊3:不同類型的科學家 讀圖文,了解不同類型的科學家從事不同的研究小小工程師 模塊1:工程師是做什么的 幼小銜接,回憶小時候做過的事。讀圖文,知道工程師是設計制造物品的人模塊2:學做工程師 利用身邊簡單材料做一個鉛筆加長器,說明我們也可以像工程師一樣制造物品模塊3:不同類型的工程師 讀圖文,了解不同類型的工程師從事不同的工作上好科學課 模塊1:科學課有獨特之處 比較科學課與語文課、數學課的不同,科學課需要動手又動腦模塊2:科學課上有規則 通過辨析科學課上的表現誰對誰錯,知道科學課上需要有規則,并親自制訂班級科學課規則模塊3:檢驗規則的遵守情況 做比較水的多少的實驗,在實踐中檢驗規則的遵守情況單元設計6.單元教學目標單元設計7.課時建議序號 課題 課時1 小小科學家 12 小小工程師 13 上好科學課 14 單元小結 0.5-1總課時 3.5-4二、教材解析與教學流程課的解析修訂教材與現行教材內容比較修訂教材更注重幼小銜接,增加了學生小時候做過的相關的科學活動,與科學家的活動進行比較。調整了部分學習內容的先后順序,將科學家的工作調整到了最后一個模塊進行學習。課的解析課的結構:遞進關系模塊1:科學是什么模塊2:學做科學家模塊3:不同類型的科學家幼小銜接做滾小球實驗科學家做什么從寬泛到具體從學生到科學家重點與難點:重點:舉例說出科學家的工作,知道科學家通過觀察、實驗尋找問題的答案。難點:通過滾小球實驗,認識到我們也能做科學。教學目標:● 回憶做過的科學活動,類比科學家的研究,知道科學家通過觀察、實驗尋找問題的答案。● 能夠舉例說明科學家從事不同領域的研究。● 做滾小球實驗,并能有所發現。● 通過像科學家那樣提出問題,初步意識到好奇心很重要。模塊1:科學是什么教學建議:科學家對一切產生好奇并想辦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部分內容可以借助視頻幫學生理解。多舉一些科學家從小到大對周圍事物保持好奇心的例子,如富蘭克林利用風箏捕捉雷電的科學故事。設計意圖:做好幼小銜接,知道科學并不神秘,保持對周邊世界的好奇心很重要。模塊2:學做科學家教學建議:建議教師要多做演示,教師用自己的直觀行動去讓學生學著做,避免空洞的語言說教,學生難以理解。實驗時可以讓每個學生都來做一做,這樣重復實驗取得的數據更科學。提醒學生別忘了在活動手冊上做好記錄。實驗過后收拾好材料,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從第一節課開始。注意事項:這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做的第一次對比實驗,實驗時教師要做好示范,變量的控制由教師掌握,學生按要求實驗即可。設計意圖:像科學家那樣做實驗,知道我們就是小小科學家。模塊3:不同類型的科學家教學建議:此部分內容要結合電子教材中的相關視頻資料進行,避免過多的看圖說話。這里可以適當滲透科學家精神的教育,如他們不怕吃苦、長期堅持、嚴謹認真等等。注意事項:這里只是認識科學家從事什么研究,不要求對科學家進行分類,可以簡單了解一下從事不同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如植物學家、動物學家、地質學家等。設計意圖:知道科學家涉及到的研究領域很廣泛,激發學生學科學,做小小科學家的興趣。課的解析修訂教材與現行教材內容比較修訂教材更注重幼小銜接,增加了學生小時候做過的與工程師類似的活動。調整了部分學習內容的先后順序,將了解工程師從事不同的工作放在了做鉛筆加長器的實踐活動之后。課的結構:遞進關系模塊1:工程師是做什么的模塊2:學做工程師模塊3:不同類型的工程師幼小銜接做個鉛筆加長器工程師做什么從寬泛到具體從學生到工程師重點與難點:重點:知道工程師是做什么的,經歷制作一件產品的過程。難點:認識工程師的工作與科學家的工作是有區別的。教學目標:● 回憶幼時做過的類似工程的事情,說明工程就在我們身邊。● 能夠利用簡易材料自制一個鉛筆加長器,并對設計制作的產品不斷改進,力爭做得更好。● 能夠說出工程師涉及不同的行業,列舉工程師設計制作的產品,意識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程師的發明制造。模塊1:工程師是做什么的教學建議:將自己做過的事情與工程師所做的事情進行類比,比如搭積木和工程師造房子類似、挖水溝和工程師造江河類似。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如折紙飛機、做小船等。設計意圖:幼小銜接,回憶小時候做過的類似工程師做的事情,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知道工程師就是設計和制造各種物品的人。教學建議: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個性化的鉛筆加長器,不要求全班統一。就地取材,可以是紙制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注意事項:學生自備的鉛筆要足夠短,這樣在設計使用鉛筆加長器時才能真正體會到產品的功用。在比較鉛筆加長器時,買來的鉛筆加長器美觀、結實、實用,但是自己做的環保、簡單、省錢。比較時不能一味地說買來的好,那樣就失去動手制作的意義了。制作時如若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模塊2:學做工程師設計意圖:創設一個真實情境,經歷工程設計、制作、評估的簡單過程,解決身邊的真實問題。模塊3:不同類型的工程師教學建議:工程師制造的產品不僅包括高端的空間站、超級計算機、跨海大橋、高鐵、大飛機等,也包括中低端的洗衣機、電飯鍋等,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展開聯想。注意事項:對于不同行業的工程師,如土木工程師、航空航天工程師等,學生了解即可,不要上升到考試的要求。設計意圖:知道工程師涉及到的設計和制造領域很廣泛,激發學生學做小小工程師的興趣。課的解析修訂教材與現行教材內容比較修訂教材將原來科學教室與一般教室的比較變成了科學課與語文課數學課的比較。調整了內容先后的順序,先來制訂科學課規則然后通過實驗檢驗規則的遵守情況,這樣更能強調學生的規則意識。課的結構:總分+遞進模塊1:科學課有獨特之處模塊2:科學課上有規則模塊3:檢驗無則的遵守情況重點與難點:重點:制訂科學課的規則并在活動中遵守規則。難點:在活動中有規則意識并主動遵守。教學目標:● 能夠說出科學課與語文課、數學課的不同。● 通過比較水的多少的活動,認識到科學課上要遵守規則。● 參與制訂上好科學課的規則,并愿意遵守這些規則。模塊1:科學課有獨特之處教學建議:教學此課時,一定要在實驗室進行,切實讓學生感受科學課與其它課的不同。比較科學教室與普通教室的不同時,要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驗室進行,并且將實驗室環境的布置與學生的科學學習結合在一起。觀察比較科學教室的另外一個隱性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熟悉實驗室的一些基本情況,如實驗器材擺放在哪里、哪里可以取水等,這也是為了后續的科學學習。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突出科學課的獨特性:科學課需要動手又動腦。模塊2:科學課上有規則教學建議:在制訂規則時,除了教材提示上的普適要求,教師可以制訂自己個性化的規則,比如學生在什么時候可以動手做實驗,學生在聽到什么掌聲(或敲擊聲或鈴聲)時停止實驗等。注意事項:在以后的科學學習活動中,督促學生自覺主動地去遵守大家制訂下來的規則。設計意圖:要上好科學課,首先必須制訂科學課規則,避免科學課的雜亂無序。模塊3:檢驗規則的遵守情況教學建議:比較水的多少的方法可以多樣,教師要盡可能地預想方法并準備好相應的器材。帶刻度的杯子可以是燒杯,也可以是量筒或是量杯。注意事項:比較出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終目的,關鍵是要看在活動中有沒有規則意識。這里對量筒(或量杯)的使用不作技術上的要求。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意識到遵守規則很重要,可以提高實驗效率和學。單元小結綜合科學家與工程師所做的工作,強化科學家與工程師是有區別的。對教材當中的音量提示卡的變式應用,強化規則意識。整理時,還可以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工作是科學家做的,哪些工作是工程師做的。可以在做“比較水的多少”的實驗后,先反思制訂的規則有沒有遵守,然后再反思音量控制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