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鐵鹽和亞鐵鹽》教學設計教材來源:高中化學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教學內容來源: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三章《鐵 金屬材料》第一節《鐵及其化合物》第二課時教學主題:元素及其化合物目標確定的依據:1.教材分析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鐵 金屬材料》第一節《鐵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課時。鐵是課程標準要求學習的典型金屬之一,第一課時學習鐵的單質、氧化物、氫氧化物,第二課時學習鐵的兩種鹽。教材引導學生在復習鞏固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從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的視角,通過研究物質性質的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證據推理的核心素養,加深對鐵的化合物的理解,強調不同價態鐵元素間的轉化關系,發展宏觀辨識與微觀辨析的核心素養,也為下一節《金屬材料》的學習打下基礎。2.學情分析學生已學習過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方法與程序,物質的分類方法,氧化還原反應及離子反應相關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學生對實驗存在著濃厚的興趣,實驗的直觀性生動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物質,逐步建立由形象到抽象、由實驗到理論的認知。教學目標:1.學習亞鐵鹽、鐵鹽的性質。2.掌握亞鐵離子、鐵離子的相互轉化及檢驗方法。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能依據物質類別、物質所含核心元素的化合價,列舉、描述、辨識含鐵元素典型物質的性質性質,學會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并能應用在實際研究中。重點:亞鐵鹽、鐵鹽的性質;學習從物質類別和元素化合價兩個角度來認識物質性質的方法。難點:Fe2+與Fe3+的檢驗與相互轉化。評價任務:1.能夠從物質類別和元素化合價的角度,研究物質的性質。2.能夠寫出Fe2+與Fe3+相互轉化的方程式。3.掌握Fe2+與Fe3+的檢驗方法。教學活動過程:1.新課導入展示富含鐵的食物的圖片,提出問題。鐵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對人體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人體所需要的鐵主要從食物中獲取。如果缺鐵,易造成缺鐵性貧血。那么,何種價態的鐵能夠為人體所吸收呢?展示補鐵劑——復方硫酸亞鐵顆粒,學生閱讀藥品成分,得知能夠被人體吸收的是Fe2+,引出亞鐵鹽與VC。為什么補鐵的同時還要攝入VC呢?引導學生認識亞鐵鹽及鐵鹽的性質。2.復習回顧物質氧化性、還原性與元素價態的關系;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觀察物質外觀—預測物質性質—實驗與觀察—解釋與結論)。3.新課講授①探究亞鐵鹽與鐵鹽的性質觀察物質外觀展示FeSO4·7H2O、FeCl3·6H2O、FeSO4溶液、FeCl3溶液的圖片與實物,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并回答。亞鐵鹽 鐵鹽組成 含有Fe2+的鹽 含有Fe3+的鹽常見物質 FeSO4·7H2O、FeCl2等 FeCl3、Fe2(SO4)3等教師總結:溶液中,Fe2+為淺綠色,Fe3+為黃色。預測物質性質提問:亞鐵鹽和鐵鹽有哪些性質呢?請大家從物質類別和元素化合價兩個角度進行預測,繪制價類二維圖。學生預測:預測一:從物質類別角度,亞鐵鹽(如硫酸亞鐵)和鐵鹽(如氯化鐵)屬于鹽類,能與堿溶液反應生成相應的氫氧化物。預測二:從化合價角度看亞鐵鹽中鐵為+2價,處于中間價態,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鐵鹽中鐵為+3價,處于高價態,具有氧化性。提問:如何證明亞鐵鹽和鐵鹽的性質呢?(提示:元素化合價不變的,利用水溶液中的復分解反應進行驗證;不同價態鐵元素之間的轉化,選擇合適的氧化劑、還原劑,利用氧化還原反應進行驗證)展示實驗圖片(這部分內容學生上節課學習過,簡單回顧)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的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然后各滴入NaOH溶液,觀察并描述現象。FeCl3溶液中產生了紅褐色沉淀。方程式:Fe3++3OH-===Fe(OH)3↓FeSO4溶液生成的白色絮狀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過一段時間變為紅褐色。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這是因為白色的氫氧化亞鐵被氧氣氧化成了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方程式:Fe2++ 2 OH- === Fe(OH)2 ↓4 Fe(OH)2 + O2 + 2 H2O === 4 Fe(OH)3實驗與觀察實驗1 Fe3+的檢驗依據Fe3+與SCN-反應使溶液顯紅色的性質,可用KSCN溶液檢驗Fe3+的存在。實驗2 鐵鹽與亞鐵鹽的轉化實驗藥品:FeSO4溶液、FeCl3溶液、KSCN溶液、Fe粉、KI溶液、淀粉溶液、H2O2溶液、新制氯水、酸性KMnO4溶液。學生分組討論,選出合適的氧化劑、還原劑,嘗試設計實驗方案。(實驗視頻展示)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加少量鐵粉振蕩后,黃色溶液變成淺綠色,再加KSCN溶液,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 向上層清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變成紅色離子方程式 2Fe3++Fe===3Fe2+ 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演示實驗 酸性KMnO4和FeSO4溶液 現象:溶液紫紅色褪去,變為黃色。反應原理:5Fe2++MnO4-+8H+===5Fe3++Mn2++4H2O思考:該實驗中,是否需要加入KSCN來驗證Fe3+是否生成 由于KMnO4溶液為紫紅色,通過顏色變化,可以證明Fe2+發生了反應,無需再加KSCN來檢驗生成的Fe3+。得出結論鐵鹽遇到Fe等還原劑會被還原成亞鐵鹽,亞鐵鹽遇到Cl2、酸性KMnO4等氧化劑作用下會被氧化成鐵鹽,即Fe2+和Fe3+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拓展:哪些物質也可以實現Fe2+與Fe3+的轉化?學生回答,寫出對應的離子方程式。(學生在黑板上展示)思考討論,鞏固新知:配制FeCl2溶液時,為什么要加入少量鐵屑?如何通過實驗證明鐵銹中含有Fe3+?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入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成紅色,能否說明溶液中含有Fe2+?②Fe2+、Fe3+的檢驗引導學生運用亞鐵鹽及鐵鹽的性質,說出Fe2+、Fe3+的檢驗方法。教師總結:(1)直接觀察顏色(2)利用氫氧化物沉淀的顏色(加堿法)(3)利用顯色反應(加KSCN法)(4)利用Fe2+的還原性4.課堂練習(1)證明某溶液中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方法是(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顯紅色B.只需滴加KSCN溶液C.先滴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滴加氯水后顯紅色D.滴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后,溶液褪色(2)下列試劑中,能使Fe2+轉化為Fe3+的是( )①氯氣 ②NaCl溶液 ③KMnO4溶液 ④次氯酸 ⑤鹽酸 ⑥NaNO3溶液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④⑤ D.②⑤⑥5.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播放制作印刷電路板的科普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從“腐蝕液”中回收Cu,設置實驗方案,下節課討論。課后作業1.結合課本70頁實驗探究“利用覆銅板制作圖案”,查閱資料,完成【思考與討論】。2.回顧本節課內容,列好知識提綱,認真完成第2課時的課時作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