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二節 離子反應[模塊導航] 模塊一 知識網絡構建 模塊二 基礎知識梳理 模塊三 核心考點剖析(5個典例) 模塊四 基礎過關練(15題) 模塊五 能力提升練(15題) [學習目標] 1.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2.能用電離方程式表示某些酸、堿、鹽的電離。 3.會書寫常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能判斷給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誤。 4.理解離子反應的本質,掌握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5.能根據常見離子的性質,判斷離子能否大量共存,推斷離子的存在。[知識網絡構建][基礎知識梳理]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1.電解質的概念(1)電解質:在 或 狀態下能夠導電的 。如: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2)非電解質:在 和 狀態下均不能導電的 。如:蔗糖、乙醇、部分非金屬氧化物等。【易錯提醒】(1)單質或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如①Fe、Cu等金屬在熔融狀態下也能導電,但它們是單質,既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②稀鹽酸能導電,但稀鹽酸不是電解質,因為稀鹽酸是混合物;(2)電解質不一定導電,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只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才能導電,其他條件下不導電。如:CaCO3固態時不導電;(3)電解質一定是指自身電離生成離子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導電,但溶液中的離子不是它自身電離產生的,不屬于電解質。如CO2、SO2、NH3、SO3等是非電解質,它們與水反應生成的產物H2CO3、H2SO3、NH3·H2O、H2SO4自身能電離,是電解質。(4)電解質不一定易溶于水(如:硫酸鋇等),易溶于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電解質 (如:酒精等);(5)電解質溶于水能導電,但熔融狀態下不一定能導電 (如:氯化氫等)。2.導電條件及原因(1)固體電解質 導電,只有在水溶液里或受熱熔化時才能導電。因為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受熱熔化時發生了 ,電離出了能 的陰陽離子,陰陽離子在電場作用下發生 移動。(2)金屬能夠導電是因為金屬中存在 的電子,電子在外電場的作用下, 形成電流而導電。(3)溶液的導電能力與自由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有關: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與離子濃度成正比。自由離子濃度 ,溶液的導電能力 。自由離子所帶的電荷 ,溶液的導電能力 。【易錯提醒】強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不一定強,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弱,如極稀的NaCl溶液的導電能力不如濃氨水的導電能力。【歸納總結】判斷物質是否為電解質的方法二、電解質的電離1.電解質的電離:電解質 或 時,形成 的 的過程叫做電離。2.電離方程式及其書寫(1)表示酸、堿、鹽等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電離成 的離子的式子叫做電離方程式。(2)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左邊為電解質的化學式,右邊為電離生成的離子(離子數目寫在離子符號之前),中間用“=”(弱電解質用“ ”)連接。實例:HCl===H++Cl-;NaCl===Na++Cl-;Ba(OH)2===Ba2++2OH-;CH3COOH(弱酸) CH3COO-+H+;【易錯提醒】電離方程式書寫時注意:①質量與電荷要守恒。②原子團不能拆開,如HCO、SO、OH-等,但HSO在水溶液中拆開,在熔融狀態下不拆開。③正確標注離子所帶的電荷及其數目。3.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堿、鹽:(1)酸:水溶液中電離出的 的化合物。(2)堿:水溶液中電離出的 的化合物。(3)鹽:由 組成的化合物。三、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1. 實驗探究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1)實驗探究: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BaCl2溶液現象: ,其原因是溶液中 結合生成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微觀分析:混合前溶液中微粒 Ba2+、Cl-Na+、SO混合后溶液中微粒 BaSO4、Na+、Cl-實驗結論 Ba2+、SO濃度減小2.離子反應(1)概念: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化學反應稱為離子反應。(2)本質:離子反應總是向著某種離子濃度減小的方向進行。3. 離子反應方程式(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 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2)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寫、拆、刪、查(以BaCl2和Na2SO4在溶液中反應為例):①寫: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必須根據實驗事實)②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如強酸、強堿、可溶性鹽)寫成離子的形式③刪:并將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等量刪去,并將化學計量數化成最簡整數比④查: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相等、反應條件、沉淀符號、氣體符號等。(3)意義①表示某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例如:Zn與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②表示同一類型的反應例如: 可以表示強酸和強堿生成可溶性鹽和水的反應。【易錯提醒】書寫離子方程式的關鍵是“拆”,要“拆”得合理:(1)強酸、強酸、可溶性鹽,要拆成離子的形式。常見的物質有:①強酸:HNO3、H2SO4、HClO4、HCl、HBr、HI。②強堿:NaOH、KOH、Ca(OH)2、Ba(OH)2。③可溶性鹽:NaCl、K2SO4、NaNO3等。(2)微溶物作為反應物,若是澄清溶液寫離子符號,若是懸濁液寫化學式。微溶物作為生成物,一般寫化學式(標“↓”號)。如澄清石灰水中加鹽酸的離子方程式為OH-+H+===H2O,石灰乳制漂白粉的離子方程式為Ca(OH)2+Cl2===Ca2++Cl-+ClO-+H2O。(3)酸式鹽①強酸的酸式酸根離子(如HSO)在水溶液中寫成拆分形式,如NaHSO4應寫成Na+、H+和SO;而在熔融狀態下HSO不能拆開,應寫成Na+和HSO;②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不能拆開,如HCO、HS-、HSO等。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1)看反應產物是否符合事實,如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2Fe+3Cu2+=2Fe3++3Cu,Fe參加反應實際上生成的是Fe2+。(2)看物質拆寫是否正確,如醋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H++OH-=H2O,CH3COOH不能拆為H+。(3)看是否符合原子守恒和電荷守恒,如鋁與氯化銅溶液反應:Al+Cu2+=Al3++Cu,電荷不守恒。(4)看是否漏寫離子反應,如硫酸鐵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SO42-+Ba2+=BaSO4↓,漏寫了Fe3+與OH-的反應。(5)看方程式整體的陰、陽離子配比是否正確,如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H++SO42-+Ba2++OH-=BaSO4↓+H2O,實際上H+與SO42-是按2∶1參加反應,Ba2+與OH-是按1∶2參加反應。5.離子反應類型(1) 復分解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有難溶物(沉淀)、揮發性物質(氣體)、難電離的的物質(弱酸、弱堿、水)生成,三者具備其一即可。①生成 ,如生成BaSO4、AgCl、CaCO3、Fe(OH)3、Cu(OH)2等沉淀。②生成 ,如生成CO2、SO2、H2S等氣體。③生成 的物質,如生成H2O等。(2)氧化還原反應類型強氧化性物質+強還原性物質=弱氧化性物質+弱還原性物質。如FeCl3溶液與Cu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四、離子反應的應用(一)離子共存的判斷1.離子共存:發生復分解反應的離子 大量共存。(1)生成 :例如Ag+與Cl-,Ba2+與SO42-不能共存。(2)生成 :例如CO32-、HCO3-、SO32-、HSO3-等一揮發的弱酸酸根不能與H+大量共存。(3)生成 :如H+和OH-生成H2O,CH3COO-和H+生成CH3COOH等。2. 審題技巧(1)注意判斷離子共存的情況,“能、不能”,“一定、可能、一定不能”。(2)注意題干中提示的溶液酸堿性,酸性溶液應考慮H+的存在,堿性溶液應考慮OH-的存在。(3)注意題干中提示的溶液顏色,溶液無色時,有色離子不能存在。3. 隱含條件(1)無色透明--不存在有色離子,如Cu2+(藍色) 、Fe3+(棕黃色)、Fe2+(淺綠色)、MnO4-(紫紅色)。(2)酸性溶液--①酸性溶液;②pH<7的溶液;③使石蕊溶液變紅的溶液。(3)堿性溶液--①堿性溶液;②pH>7的溶液;③使石蕊溶液變藍的溶液。(4)透明溶液--"透明"與溶液有無顏色無關,不能認為"有色"就不透明。只要溶液不形成混濁或沉淀,即為透明溶液。如:NaCl溶液、KOH溶液為無色透明溶液,CuSO4溶液、FeCl3溶液是有色透明溶液。(二)離子的檢驗與鑒別1.常見溶液中的離子檢驗如下:(1)SO42-:先加 酸化,再加 溶液,現象為有 生成。(2)Cl-:先加HNO3酸化,再加 溶液,現象為有 生成。(3)CO32-:先加CaCl2溶液,再加HCl,現象為先產生 ,后 。2.治理污水如一種污水中含有KCl,另一種污水中含有AgNO3,若將這兩種污水按適當比例混合,則發生離子反應: ,混合后的污水過濾后再排放,不但消除了水污染,還能回收 。(三)離子推斷1.離子推斷的解題思路根據實驗現象判斷 的離子→根據離子共存判斷 的離子→ 的離子。2.離子推斷的“四項原則”(1)肯定性原則:據現象推斷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離子。(2)互斥性原則:如溶液中含有Ba2+,則不存在大量的CO、SO。(3)進出性原則:要注意所加試劑引入什么離子,是否造成干擾。(4)守恒原則(電中性原則):陽離子和陰離子同時存在于溶液中且正負電荷總量相等。[核心考點剖析]考點一: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及判斷[典例1](23-24高一上·天津·期中)下列關于電解質的說法正確的是A.Cu導電,所以Cu是電解質B.電解質發生電離,需要通電后才能進行C.液態氯化氫不能導電,但氯化氫是電解質D.難溶于水,所以不是電解質考點二:電離方程式[典例2](23-24高一上·重慶永川·期中)下列電離方程式正確的是A.Ca(OH)2=Ca2++OH2- B.NaHCO3=Na++H++COC.AlCl3=Al3++3Cl- D.Cu(NO3)2=Cu2++2(NO3)2-考點三:電解質導電性的判斷及應用[典例3](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向一定體積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反應混合液的導電能力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b處溶液呈酸性,d處溶液呈堿性B.ac段發生的離子反應為C.c處溶液的導電能力約為零,說明溶液中恰好沉淀完全,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D.ce段溶液的導電能力不斷增大,主要是由于過量的氫氧化鋇電離出的離子導電考點四: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及正誤判斷[典例4](23-24高一上·云南昭通·期中)下表中對離子方程式的評價合理的是選項 化學反應及其離子方程式 評價A 溶液與溶液反應: 正確B 向碳酸鎂濁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錯誤,碳酸鎂不應寫成離子形式C 鐵與稀鹽酸反應: 正確D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正確A.A B.B C.C D.D考點五:離子共存[典例5](23-24高一上·福建廈門·期中)下列各組離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無色溶液中: Na+、MnO、Cl-、SOB.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Na+、K+、NO、OH-C.在強堿性溶液中: Na+、K+、NO、COD.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顯紅色的溶液中: K+、Na+、Cl-、CO[基礎過關練]1.(23-24高一上·浙江紹興·期中)下列物質可以導電且屬于電解質的是A.KNO3溶液 B.CH4C.熔融NaCl D.Cu2.(23-24高一上·廣東茂名·期中)下列實驗能發生離子反應的是A.氫氣還原氧化銅 B.鹽酸與溶液混合C.溶液與溶液混合 D.降低飽和溶液的溫度3.(23-24高一上·山東煙臺·期中)下列試劑中,能一次性鑒別、、三種溶液的是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鹽酸4.(23-24高一上·北京·期中)在某無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A.Cu2+、Mg2+、、Cl- B.Na+、、I-、ClO-C.Na+、K+、、Cl D.Na+、K+、、5.(23-24高一上·廣東深圳·期中)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溶液和溶液反應:B.Cu與溶液反應:C.與鹽酸反應:D.醋酸和氫氧化銅反應:6.某同學在實驗室中進行如下實驗:編號 Ⅰ Ⅱ Ⅲ實驗 現象 沒有明顯變化,溶液仍為無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為藍色 有無色氣體放出以下結論正確的是A.Ⅰ中無明顯變化,說明兩溶液不反應B.Ⅱ中的白色沉淀為CuCl2C.Ⅲ中的離子方程式為2H++Zn=Zn2++H2↑D.Ⅲ中發生的反應不是離子反應7.(23-24高一上·廣東廣州·期中)在溶液中能與反應產生氣泡的離子是A.K+ B.Ca2+ C.H+ D.Na+8.(23-24高一上·北京順義·期中)下列電離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A. B.C. D.9.(23-24高一上·江西·期中)下列各組溶液中的兩個反應,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NaHCO3溶液與KHSO4溶液;KHCO3溶液與HCl溶液B.BaCl2溶液和稀硫酸;Ba(OH)2溶液和稀硫酸C.稀硝酸和K2CO3溶液;稀鹽酸和NaHCO3溶液D.氫氧化鈉與鹽酸;氫氧化鉀與醋酸10.(23-24高一上·山東泰安·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固態AgCl不導電,AgCl不是電解質B.SO3的水溶液能導電,所以SO3是電解質C.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D.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堿性氧化物11.(23-24高一上·廣西柳州·期中)不同狀態下的NaCl導電性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干燥的NaCl不是電解質,NaCl溶液是電解質B.NaCl在通電的情況下電離出可自由移動的離子C.NaCl在水溶液中電離出了可以自由移動的離子D.電解質在電流的作用下才能發生電離12.(23-24高一上·廣東深圳·期中)下列關于電解質的說法正確的是A.SO2水溶液能導電,但SO2屬于非電解質B.電解質均由離子構成,故可電離出陰陽離子C.NaCl溶液能導電,是因為NaCl在電流作用下電離產生Na+和Cl D.已知醋酸為弱酸,鹽酸導電性強于醋酸溶液13.(23-24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反應能用H++OH =H2O表示的是A.2NaOH+CO2=Na2CO3+H2O B.NaOH+HCl=NaCl+H2OC.Cu(OH)2+2HCl=CuCl2+2H2O D.Ba(OH)2+H2SO4=BaSO4↓+2H2O14.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則溶液中A.一定含有、Ag+中的一種或幾種B.一定含有或Ag+,不含C.一定含有或或Ag+D.一定含、、Ag+中的一種或幾種15.(23-24高一上·安徽滁州·期中)某溶液只含有、、、四種離子,已知前三種離子的個數比為3∶2∶1,則溶液中和的離子個數比為A.1∶1 B.2∶3 C.3∶4 D.5∶2[能力提升練]1.(23-24高一上·四川資陽·期中)下列物質:①氨水,②SO3,③純堿粉末,④銅,⑤熔融氯化鈉。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A.屬于純凈物的有4種 B.上述狀態下能導電的有2種C.屬于非電解質的有1種 D.屬于電解質的有2種2.(23-24高一上·山東淄博·期中)某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是A.、、、 B.、、、C.、、、 D.、、、3.(23-24高一上·內蒙古呼和浩特·期中)下列電離方程式不正確的是A.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B.在熔融狀態下的電離方程式為C.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D.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4.(23-24高一上·四川內江·期中)下列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少量 NaHSO4溶液與 Ba(OH) 2溶液反應:2H ++Ba2++2OH =BaSO4↓+2H2OB.向碳酸鋇中加入足量稀鹽酸:+2H =CO2↑+H2OC.向氫氧化銅中滴加稀硫酸:Cu(OH)2+2H =Cu2++2H2OD.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反應:OH +CO2=5.要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鈉和氯化鋇雜質,需依次加入哪一組物質A.AgNO3、稀H2SO4 B.稀H2SO4、AgNO3C.K2SO4、AgNO3 D.Na2SO4、AgNO36.(23-24高一上·北京房山·期中)下列化學方程式中,不能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B.C.D.7.(23-24高一上·山東淄博·期中)電導率是衡量物質導電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將NaOH稀溶液滴加到稀鹽酸過程中電導率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b點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OH-=H2OB.把NaOH稀溶液換成NaOH濃溶液,電導率曲線不變C.溶液的酸性:a>b>c>dD.c點溶液呈中性8.為了除去粗鹽中的及泥沙,可將粗鹽溶于水,然后進行下列五項操作,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①過濾②加過量的NaOH溶液③加適量的HCl④加過量的Na2CO3溶液⑤加過量的BaCl2溶液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9.(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下列各項中兩組物質之間的反應可以用同一個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溶液和NaOH溶液:溶液和溶液B.溶液和溶液:溶液和溶液C.氨水和稀鹽酸:KOH溶液和HF溶液D.溶液和NaOH溶液:溶液和10.某工業廢水中存在大量的Na+、Cl-、Cu2+、SO,欲除去其中的Cu2+、SO(為使離子完全沉淀,沉淀劑需要過量),設計工藝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 B.試劑a為Na2CO3,試劑b為BaCl2C.流程圖中,操作x為過濾 D.試劑c為鹽酸11.(23-24高一上·四川南充·期中)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下列實驗,按照下圖連接好線路發現圖1、圖2燈泡不亮,圖3燈泡亮,由此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A.蒸餾水不是電解質 B.NaCl固體中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C.NaCl溶液是電解質 D.NaCl在通電后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12.甲和乙兩個相鄰的化工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以下八種離子中各不相同的四種,Ag+、 Ba2+、 Fe2+、Na+、Cl-、、、OH-,若單獨排放會污染環境,如果將甲乙兩廠的污水按適當比例充分混合,經沉淀后排放出的污水轉變為無色且澄清的硝酸鈉溶液,污染程度大為降低。關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認為正確的是A.和可能來自同一工廠 B.Cl-和一定來自不同的工廠C.Ag+和Na+可能來自同一工廠 D.Na+和來自同一工廠13.有一包固體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種物質組成,取樣品進行如圖實驗,從實驗可以判斷A.該固體粉末中一定不含有BaCl2B.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KNO3C.它的組成可能是CaCO3、BaCl2、Na2SO4D.它的組成一定是CaCO3、Na2SO4、KNO314.按要求寫出方程式。(1)氫氧化鋇溶液和稀硫酸(寫出離子方程式) 。(2)Fe2(SO4)3(寫出電離方程式) 。(3)H+ + OH- = H2O(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4) +2H+=CO2↑+H2O(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5)溶于水時的電離方程式 。15.現有下列10種物質:①鋁 ②純醋酸 ③ ④ ⑤ ⑥紅褐色的氫氧化鐵膠體 ⑦稀鹽酸 ⑧ ⑨碳酸鈣 ⑩乙醇(1)上述物質中能導電的是 ,屬于電解質的有 (填序號)。(2)向⑥中逐漸滴加④的溶液,看到的現象是 。(3)上述物質中有兩種物質在水溶液中發生反應,其離子方程式為,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⑨和⑦混合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5)在一定溫度下,向不同電解質溶液中加入新物質時溶液電導率()隨新物質加入體積(V)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分別與圖A、圖B曲線變化趨勢對應一致的是 (填序號)。①向氨水中通入HCl氣體至恰好完全反應②向飽和石灰水中不斷通入③向硝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濃度的氫氧化鉀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第二節 離子反應[模塊導航] 模塊一 知識網絡構建 模塊二 基礎知識梳理 模塊三 核心考點剖析(5個典例) 模塊四 基礎過關練(15題) 模塊五 能力提升練(15題) [學習目標] 1.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2.能用電離方程式表示某些酸、堿、鹽的電離。 3.會書寫常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能判斷給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誤。 4.理解離子反應的本質,掌握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5.能根據常見離子的性質,判斷離子能否大量共存,推斷離子的存在。[知識網絡構建][基礎知識梳理]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1.電解質的概念(1)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金屬氧化物、水。(2)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下均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乙醇、部分非金屬氧化物等。【易錯提醒】(1)單質或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如①Fe、Cu等金屬在熔融狀態下也能導電,但它們是單質,既不屬于電解質,也不屬于非電解質;②稀鹽酸能導電,但稀鹽酸不是電解質,因為稀鹽酸是混合物;(2)電解質不一定導電,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只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電離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才能導電,其他條件下不導電。如:CaCO3固態時不導電;(3)電解質一定是指自身電離生成離子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導電,但溶液中的離子不是它自身電離產生的,不屬于電解質。如CO2、SO2、NH3、SO3等是非電解質,它們與水反應生成的產物H2CO3、H2SO3、NH3·H2O、H2SO4自身能電離,是電解質。(4)電解質不一定易溶于水(如:硫酸鋇等),易溶于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電解質 (如:酒精等);(5)電解質溶于水能導電,但熔融狀態下不一定能導電 (如:氯化氫等)。2.導電條件及原因(1)固體電解質不導電,只有在水溶液里或受熱熔化時才能導電。因為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受熱熔化時發生了電離,電離出了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陰陽離子在電場作用下發生定向移動。(2)金屬能夠導電是因為金屬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電子,電子在外電場的作用下,定向移動形成電流而導電。(3)溶液的導電能力與自由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有關: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與離子濃度成正比。自由離子濃度越大,溶液的導電能力越強。自由離子所帶的電荷越多,溶液的導電能力越強。【易錯提醒】強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不一定強,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弱,如極稀的NaCl溶液的導電能力不如濃氨水的導電能力。【歸納總結】判斷物質是否為電解質的方法二、電解質的電離1.電解質的電離:電解質溶于水或受熱熔化時,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叫做電離。2.電離方程式及其書寫(1)表示酸、堿、鹽等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電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式子叫做電離方程式。(2)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左邊為電解質的化學式,右邊為電離生成的離子(離子數目寫在離子符號之前),中間用“=”(弱電解質用“ ”)連接。實例:HCl===H++Cl-;NaCl===Na++Cl-;Ba(OH)2===Ba2++2OH-;CH3COOH(弱酸) CH3COO-+H+;【易錯提醒】電離方程式書寫時注意:①質量與電荷要守恒。②原子團不能拆開,如HCO、SO、OH-等,但HSO在水溶液中拆開,在熔融狀態下不拆開。③正確標注離子所帶的電荷及其數目。3.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堿、鹽:(1)酸: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2)堿: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3)鹽:由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組成的化合物。三、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1. 實驗探究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1)實驗探究: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BaCl2溶液現象:出現白色沉淀,其原因是溶液中Ba2+與SO42-結合生成BaSO4。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微觀分析:混合前溶液中微粒 Ba2+、Cl-Na+、SO混合后溶液中微粒 BaSO4、Na+、Cl-實驗結論 Ba2+、SO濃度減小2.離子反應(1)概念: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化學反應稱為離子反應。(2)本質:離子反應總是向著某種離子濃度減小的方向進行。3. 離子反應方程式(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2)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寫、拆、刪、查(以BaCl2和Na2SO4在溶液中反應為例):①寫: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必須根據實驗事實)BaCl2+Na2SO4===BaSO4↓+2NaCl;②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如強酸、強堿、可溶性鹽)寫成離子的形式2Na++SO+Ba2++2Cl-===BaSO4↓+2Na++2Cl-;③刪:并將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等量刪去,并將化學計量數化成最簡整數比SO+Ba2+===BaSO4↓;④查:檢查方程式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相等、反應條件、沉淀符號、氣體符號等。(3)意義①表示某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例如:Zn與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Zn+2H+===Zn2++H2↑。②表示同一類型的反應例如:H++OH-===H2O可以表示強酸和強堿生成可溶性鹽和水的反應。【易錯提醒】書寫離子方程式的關鍵是“拆”,要“拆”得合理:(1)強酸、強酸、可溶性鹽,要拆成離子的形式。常見的物質有:①強酸:HNO3、H2SO4、HClO4、HCl、HBr、HI。②強堿:NaOH、KOH、Ca(OH)2、Ba(OH)2。③可溶性鹽:NaCl、K2SO4、NaNO3等。(2)微溶物作為反應物,若是澄清溶液寫離子符號,若是懸濁液寫化學式。微溶物作為生成物,一般寫化學式(標“↓”號)。如澄清石灰水中加鹽酸的離子方程式為OH-+H+===H2O,石灰乳制漂白粉的離子方程式為Ca(OH)2+Cl2===Ca2++Cl-+ClO-+H2O。(3)酸式鹽①強酸的酸式酸根離子(如HSO)在水溶液中寫成拆分形式,如NaHSO4應寫成Na+、H+和SO;而在熔融狀態下HSO不能拆開,應寫成Na+和HSO;②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不能拆開,如HCO、HS-、HSO等。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1)看反應產物是否符合事實,如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2Fe+3Cu2+=2Fe3++3Cu,Fe參加反應實際上生成的是Fe2+。(2)看物質拆寫是否正確,如醋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H++OH-=H2O,CH3COOH不能拆為H+。(3)看是否符合原子守恒和電荷守恒,如鋁與氯化銅溶液反應:Al+Cu2+=Al3++Cu,電荷不守恒。(4)看是否漏寫離子反應,如硫酸鐵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SO42-+Ba2+=BaSO4↓,漏寫了Fe3+與OH-的反應。(5)看方程式整體的陰、陽離子配比是否正確,如硫酸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H++SO42-+Ba2++OH-=BaSO4↓+H2O,實際上H+與SO42-是按2∶1參加反應,Ba2+與OH-是按1∶2參加反應。5.離子反應類型(1) 復分解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有難溶物(沉淀)、揮發性物質(氣體)、難電離的的物質(弱酸、弱堿、水)生成,三者具備其一即可。①生成難溶的物質,如生成BaSO4、AgCl、CaCO3、Fe(OH)3、Cu(OH)2等沉淀。②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如生成CO2、SO2、H2S等氣體。③生成難電離的物質,如生成H2O等。(2)氧化還原反應類型強氧化性物質+強還原性物質=弱氧化性物質+弱還原性物質。如FeCl3溶液與Cu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Cu=2Fe2++Cu2+。四、離子反應的應用(一)離子共存的判斷1.離子共存:發生復分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1)生成沉淀:例如Ag+與Cl-,Ba2+與SO42-不能共存。(2)生成氣體:例如CO32-、HCO3-、SO32-、HSO3-等一揮發的弱酸酸根不能與H+大量共存。(3)生成難電離物質:如H+和OH-生成H2O,CH3COO-和H+生成CH3COOH等。2. 審題技巧(1)注意判斷離子共存的情況,“能、不能”,“一定、可能、一定不能”。(2)注意題干中提示的溶液酸堿性,酸性溶液應考慮H+的存在,堿性溶液應考慮OH-的存在。(3)注意題干中提示的溶液顏色,溶液無色時,有色離子不能存在。3. 隱含條件(1)無色透明--不存在有色離子,如Cu2+(藍色) 、Fe3+(棕黃色)、Fe2+(淺綠色)、MnO4-(紫紅色)。(2)酸性溶液--①酸性溶液;②pH<7的溶液;③使石蕊溶液變紅的溶液。(3)堿性溶液--①堿性溶液;②pH>7的溶液;③使石蕊溶液變藍的溶液。(4)透明溶液--"透明"與溶液有無顏色無關,不能認為"有色"就不透明。只要溶液不形成混濁或沉淀,即為透明溶液。如:NaCl溶液、KOH溶液為無色透明溶液,CuSO4溶液、FeCl3溶液是有色透明溶液。(二)離子的檢驗與鑒別1.常見溶液中的離子檢驗如下:(1)SO42-:先加HCl酸化,再加BaCl2溶液,現象為有白色沉淀生成。(2)Cl-:先加HNO3酸化,再加AgNO3溶液,現象為有白色沉淀生成。(3)CO32-:先加CaCl2溶液,再加HCl,現象為先產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2.治理污水如一種污水中含有KCl,另一種污水中含有AgNO3,若將這兩種污水按適當比例混合,則發生離子反應:Ag+ + Cl- ==AgCl↓,混合后的污水過濾后再排放,不但消除了水污染,還能回收AgCl。(三)離子推斷1.離子推斷的解題思路根據實驗現象判斷一定含有的離子→根據離子共存判斷一定不含有的離子→可能含有的離子。2.離子推斷的“四項原則”(1)肯定性原則:據現象推斷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離子。(2)互斥性原則:如溶液中含有Ba2+,則不存在大量的CO、SO。(3)進出性原則:要注意所加試劑引入什么離子,是否造成干擾。(4)守恒原則(電中性原則):陽離子和陰離子同時存在于溶液中且正負電荷總量相等。[核心考點剖析]考點一: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及判斷[典例1](23-24高一上·天津·期中)下列關于電解質的說法正確的是A.Cu導電,所以Cu是電解質B.電解質發生電離,需要通電后才能進行C.液態氯化氫不能導電,但氯化氫是電解質D.難溶于水,所以不是電解質【答案】C【詳解】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為電解質,Cu是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故A錯誤;B.電解質在水溶液或是融融狀態下可以發生電離,無需通電條件,故B錯誤;C.液態氯化氫不能導電,但是水溶液中能導電,所以氯化氫是電解質,故C正確;D.硫酸鋇熔融狀態下能導電,是電解質,故D錯誤;故選:C。考點二:電離方程式[典例2](23-24高一上·重慶永川·期中)下列電離方程式正確的是A.Ca(OH)2=Ca2++OH2- B.NaHCO3=Na++H++COC.AlCl3=Al3++3Cl- D.Cu(NO3)2=Cu2++2(NO3)2-【答案】C【詳解】A.氫氧化鈣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出鈣離子和氫氧根離子:,A錯誤;B.碳酸氫鈉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為鈉離子、碳酸氫根離子,NaHCO3=Na++HCO,B錯誤;C.氯化鋁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出鋁離子和氯離子:,C正確;D.Cu(NO3)2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出銅離子和硝酸根離子:,D錯誤;故選C。考點三:電解質導電性的判斷及應用[典例3](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向一定體積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反應混合液的導電能力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b處溶液呈酸性,d處溶液呈堿性B.ac段發生的離子反應為C.c處溶液的導電能力約為零,說明溶液中恰好沉淀完全,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D.ce段溶液的導電能力不斷增大,主要是由于過量的氫氧化鋇電離出的離子導電【答案】B【分析】稀硫酸中加入氫氧化鋇,二者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方程式為:,ab段隨著氫氧化鋇的加入,溶液導電能力減弱,b處溶液中還有剩余的硫酸,c為二者恰好完全反應,de段溶質為氫氧化鋇,隨著氫氧化鋇的加入,溶液導電能力增強。【詳解】A.b處溶液中還有剩余的硫酸,為酸性,d是氫氧化鋇溶液,為堿性,故A正確;B.ac段發生的離子反應為:,故B錯誤;C.c為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恰好沉淀完全,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導電能力約為零,故C正確;D.ce段溶質為氫氧化鋇,氫氧化鋇電離出的離子導電,溶液導電能力不斷增大,故D正確;故選B。考點四: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及正誤判斷[典例4](23-24高一上·云南昭通·期中)下表中對離子方程式的評價合理的是選項 化學反應及其離子方程式 評價A 溶液與溶液反應: 正確B 向碳酸鎂濁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錯誤,碳酸鎂不應寫成離子形式C 鐵與稀鹽酸反應: 正確D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正確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H2SO4溶液與Ba(OH)2溶液反應的反應方程式為:H2SO4+ Ba(OH)2= BaSO4↓+2H2O ,故其離子方程式為2H++SO+2OH-+Ba2+=BaSO4↓+2H2O,A錯誤;B.由于碳酸鎂是難溶物,故碳酸鎂不應寫成離子形式,故向碳酸鎂濁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的離子方程式為:MgCO3+2H+=Mg2++CO2↑+H2O,B正確;C.鐵與稀鹽酸反應:Fe+2HCl=FeCl2+H2↑,C錯誤;D.向NaOH溶液中加入CuCl2溶液的反應方程式為:CuCl2+2NaOH= Cu(OH)2↓+2NaCl,故離子方程式為:2OH-+Cu2+=Cu(OH)2↓,D錯誤;故答案為:B。考點五:離子共存[典例5](23-24高一上·福建廈門·期中)下列各組離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無色溶液中: Na+、MnO、Cl-、SOB.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Na+、K+、NO、OH-C.在強堿性溶液中: Na+、K+、NO、COD.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顯紅色的溶液中: K+、Na+、Cl-、CO【答案】C【詳解】A.含的溶液顯紫色,與無色溶液不符,A錯誤;B.Fe3+與OH-會生成沉淀不能共存,B錯誤;C.在強堿溶液中這幾種離子互不反應,能大量共存,C正確;D.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顯紅色的溶液顯酸性,酸性溶液中H+與不能大量共存, D錯誤;故選C。[基礎過關練]1.(23-24高一上·浙江紹興·期中)下列物質可以導電且屬于電解質的是A.KNO3溶液 B.CH4C.熔融NaCl D.Cu【答案】C【詳解】A.硝酸鉀溶液是能導電的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故A不符合題意;B.甲烷是不能電離出自由移動離子的非電解質,不能導電,故B不符合題意;C.熔融氯化鈉是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電解質,能導電,故C符合題意;D.銅是能導電的金屬單質,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23-24高一上·廣東茂名·期中)下列實驗能發生離子反應的是A.氫氣還原氧化銅 B.鹽酸與溶液混合C.溶液與溶液混合 D.降低飽和溶液的溫度【答案】C【詳解】A.氫氣還原CuO,為固體與氣體的反應,沒有離子參加,不屬于離子反應,A錯誤;B.鹽酸與溶液,相互交換成分沒有氣體、沉淀、水生成,不能發生離子反應,B錯誤;C.溶液與溶液混合生成氫氧化銅沉淀,能發生離子反應, C正確;D.降低飽和溶液的溫度,有晶體析出,但不發生化學變化,D錯誤;故選C。3.(23-24高一上·山東煙臺·期中)下列試劑中,能一次性鑒別、、三種溶液的是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鹽酸【答案】D【詳解】A.溶液與三種物質均不反應,不能鑒別,A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與硝酸銀反應,與碳酸鈉、氯化鈉均不反應,不能鑒別,B不符合題意;C.氯化鈣和、、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碳酸鈣白色沉淀、不反應,有2個白色沉淀不能鑒別,C不符合題意;D.、、和稀鹽酸反應現象分別為生成白色沉淀、生成氣體、無明顯變化,能鑒別,D符合題意;故選D。4.(23-24高一上·北京·期中)在某無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A.Cu2+、Mg2+、、Cl- B.Na+、、I-、ClO-C.Na+、K+、、Cl D.Na+、K+、、【答案】C【詳解】A.Cu2+有顏色,A不符合題意;B.酸性溶液中I-和ClO- 可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題意;C.溶液無色,酸性條件下不發生任何反應,能大量共存,C符合題意;D.酸性條件下不能大量存在,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C。5.(23-24高一上·廣東深圳·期中)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溶液和溶液反應:B.Cu與溶液反應:C.與鹽酸反應:D.醋酸和氫氧化銅反應:【答案】A【詳解】A.溶液和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正確;B.Cu與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選項電荷不守恒,B錯誤;C.與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不能拆開,C錯誤;D.醋酸和氫氧化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醋酸是弱酸不能拆開同時原選項未配平,D錯誤;故選A。6.某同學在實驗室中進行如下實驗:編號 Ⅰ Ⅱ Ⅲ實驗 現象 沒有明顯變化,溶液仍為無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為藍色 有無色氣體放出以下結論正確的是A.Ⅰ中無明顯變化,說明兩溶液不反應B.Ⅱ中的白色沉淀為CuCl2C.Ⅲ中的離子方程式為2H++Zn=Zn2++H2↑D.Ⅲ中發生的反應不是離子反應【答案】C【詳解】A. 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但是沒有明顯現象,A錯誤;B.氯化鋇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白色的硫酸鋇沉淀下和氯化銅,B錯誤;C.稀鹽酸和鋅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其離子方程式為2H++Zn=Zn2++H2↑,C正確;D. III中鋅和稀鹽酸的反應有離子參與,屬于離子反應,D錯誤;故選C。7.(23-24高一上·廣東廣州·期中)在溶液中能與反應產生氣泡的離子是A.K+ B.Ca2+ C.H+ D.Na+【答案】C【詳解】碳酸根酸性條件下會發生反應+2H+=CO2↑+H2O生成CO2,故本題選C。8.(23-24高一上·北京順義·期中)下列電離方程式書寫不正確的是A. B.C. D.【答案】B【詳解】A.CuSO4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為Cu2+和,電離方程式為:CuSO4=Cu2++,A正確;B.Ba(OH)2是強電解質,完全電離為Ba2+、OH-,其電離方程式為:Ba(OH)2=Ba2++2OH ,B錯誤;C.Na2CO3是強電解質,完全電離為Na+和,電離方程式為:Na2CO3=2Na++,C正確;D.硫酸為強酸,為強電解質,完全電離為H+和,電離方程式為:H2SO4=2H++,D正確;故選B。9.(23-24高一上·江西·期中)下列各組溶液中的兩個反應,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NaHCO3溶液與KHSO4溶液;KHCO3溶液與HCl溶液B.BaCl2溶液和稀硫酸;Ba(OH)2溶液和稀硫酸C.稀硝酸和K2CO3溶液;稀鹽酸和NaHCO3溶液D.氫氧化鈉與鹽酸;氫氧化鉀與醋酸【答案】A【詳解】A.NaHCO3溶液與KHSO4溶液、KHCO3溶液與HCl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相同,均可表示為:,A符合題意;B.BaCl2溶液和稀硫酸、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分別為:、,則兩個反應不能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B不符合題意;C.稀硝酸和K2CO3溶液、稀鹽酸和NaHC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分別為:、,則兩個反應不能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C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與鹽酸、氫氧化鉀與醋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分別為:、,則兩個反應不能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D不符合題意;故選A。10.(23-24高一上·山東泰安·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固態AgCl不導電,AgCl不是電解質B.SO3的水溶液能導電,所以SO3是電解質C.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D.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堿性氧化物【答案】D【詳解】A.AgCl熔融狀態能導電,所以AgCl是電解質,A錯誤;B.SO3的水溶液中導電離子由SO3和水生成的硫酸電離產生,所以SO3是非電解質,不屬于電解質,B錯誤;C.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Al2O3屬于兩性氧化物,C錯誤;D.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和CO等屬于不成鹽的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堿性氧化物,如Al2O3屬于兩性氧化物,D正確;故選D。11.(23-24高一上·廣西柳州·期中)不同狀態下的NaCl導電性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干燥的NaCl不是電解質,NaCl溶液是電解質B.NaCl在通電的情況下電離出可自由移動的離子C.NaCl在水溶液中電離出了可以自由移動的離子D.電解質在電流的作用下才能發生電離【答案】C【詳解】A.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屬于電解質,A錯誤;B.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發生電離,可產生自由移動的離子,電離不需要通電條件,B錯誤;C.NaCl是可溶性鹽,在水溶液中發生電離,產生了自由移動的離子,C正確;D.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發生電離,故電解質的電離不需要電流,D錯誤;故合理選項是C。12.(23-24高一上·廣東深圳·期中)下列關于電解質的說法正確的是A.SO2水溶液能導電,但SO2屬于非電解質B.電解質均由離子構成,故可電離出陰陽離子C.NaCl溶液能導電,是因為NaCl在電流作用下電離產生Na+和Cl D.已知醋酸為弱酸,鹽酸導電性強于醋酸溶液【答案】A【詳解】A.SO2屬于非金屬氧化物,屬于非電解質,SO2水溶液能導電是因為SO2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亞硫酸屬于電解質,電離產生陰陽離子,A正確;B.電解質不一定均由離子構成,如,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B錯誤;C.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發生電離產生Na+和Cl ,電離不需要在電流作用下,C錯誤;D.導電性強弱與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有關,弱酸濃溶液中的離子濃度不一定小于強酸稀溶液中的離子濃度,D錯誤;答案選A。13.(23-24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反應能用H++OH =H2O表示的是A.2NaOH+CO2=Na2CO3+H2O B.NaOH+HCl=NaCl+H2OC.Cu(OH)2+2HCl=CuCl2+2H2O D.Ba(OH)2+H2SO4=BaSO4↓+2H2O【答案】B【詳解】A.2NaOH+CO2=Na2CO3+H2O的離子方程式為,A錯誤;B.NaOH+HCl=NaCl+H2O的離子方程式為H++OH =H2O,B正確;C.Cu(OH)2+2HCl=CuCl2+2H2O的離子方程式為,C錯誤;D.Ba(OH)2+H2SO4=BaSO4↓+2H2O的離子方程式為,D錯誤;故選B。14.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則溶液中A.一定含有、Ag+中的一種或幾種B.一定含有或Ag+,不含C.一定含有或或Ag+D.一定含、、Ag+中的一種或幾種【答案】D【詳解】向溶液中加入BaCl2產生的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可以是BaSO4或AgCl,所以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其中的一種;若原溶液中含,當加入稀硝酸時,會被氧化成,從而生成BaSO4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也可能有;故選D。15.(23-24高一上·安徽滁州·期中)某溶液只含有、、、四種離子,已知前三種離子的個數比為3∶2∶1,則溶液中和的離子個數比為A.1∶1 B.2∶3 C.3∶4 D.5∶2【答案】A【詳解】因溶液不顯電性,陽離子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帶的負電荷總數;、、三種離子的個數比為3∶2∶1,假定,,三種離子的個數分別是3、2、1,設的離子個數為x,則有,則,則和的離子個數比為,A項正確。[能力提升練]1.(23-24高一上·四川資陽·期中)下列物質:①氨水,②SO3,③純堿粉末,④銅,⑤熔融氯化鈉。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A.屬于純凈物的有4種 B.上述狀態下能導電的有2種C.屬于非電解質的有1種 D.屬于電解質的有2種【答案】B【詳解】A.②SO3,③純堿粉末,④銅,⑤熔融氯化鈉均含有一種物質,均屬于純凈物,共有4種,A正確; B.①氨水和⑤熔融氯化鈉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④銅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電子, 均能導電,故上述狀態下能導電的有3種,B錯誤;C.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均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②SO3的水溶液雖然能夠導電,但由于不是其本身電離而是SO3與水反應的產物H2SO4發生電離,故SO3屬于非電解質,共有1種,C正確;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③純堿粉末、⑤熔融氯化鈉屬于電解質,共有2種,D正確;故答案為:B。2.(23-24高一上·山東淄博·期中)某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是A.、、、 B.、、、C.、、、 D.、、、【答案】D【詳解】A.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H++=HClO,不能大量共存,A不合題意;B.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H++=H2O+CO2↑,不能大量共存,B不合題意;C.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H++=H2O,不能大量共存,C不合題意;D.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H+、、、、各離子間不反應,能夠大量共存,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3.(23-24高一上·內蒙古呼和浩特·期中)下列電離方程式不正確的是A.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B.在熔融狀態下的電離方程式為C.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D.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答案】B【詳解】A.在溶液中電離為Al3+、Cl-,電離方程式為,故A正確;B.在熔融狀態下的電離方程式為,故B錯誤;C.在溶液中完全電離為Ba2+、OH-,電離方程式為,故C正確;D.在溶液中電離為 、,電離方程式為,故D正確;選B。4.(23-24高一上·四川內江·期中)下列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少量 NaHSO4溶液與 Ba(OH) 2溶液反應:2H ++Ba2++2OH =BaSO4↓+2H2OB.向碳酸鋇中加入足量稀鹽酸:+2H =CO2↑+H2OC.向氫氧化銅中滴加稀硫酸:Cu(OH)2+2H =Cu2++2H2OD.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反應:OH +CO2=【答案】C【詳解】A.少量 NaHSO4溶液與 Ba(OH) 2溶液反應生成BaSO4和2H2O,離子方程式為:H ++Ba2++OH =BaSO4↓+H2O,故A錯誤;B.向碳酸鋇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鋇,離子方程式為:+2H =CO2↑+H2O+Ba2+,故B錯誤;C.向氫氧化銅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酸銅和水,離子方程式為:Cu(OH)2+2H =Cu2++2H2O,故C正確;D.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反應生成碳酸鈉,離子方程式為:2OH +CO2=+H2O,故D錯誤;故選C。5.要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氯化鈉和氯化鋇雜質,需依次加入哪一組物質A.AgNO3、稀H2SO4 B.稀H2SO4、AgNO3C.K2SO4、AgNO3 D.Na2SO4、AgNO3【答案】D【詳解】除雜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A.NaCl、BaCl2均能與AgNO3溶液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鋇,硝酸鋇溶液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不符合除雜原則,A錯誤;B.BaCl2能與稀H2SO4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鹽酸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不符合除雜原則,B錯誤;C.BaCl2能與K2SO4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鉀,氯化鉀、NaCl均能與能AgNO3溶液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鉀、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鉀,不符合除雜原則,C錯誤;D.BaCl2能與Na2SO4溶液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鈉和硫酸鋇沉淀,氯化鈉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D正確。故答案為:D。6.(23-24高一上·北京房山·期中)下列化學方程式中,不能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B.C.D.【答案】A【詳解】A.的離子方程式為,A符合題意; B.的離子方程式為,B不符合題意;C.的離子方程式為,C不符合題意; D.的離子方程式為,D不符合題意;故選A。7.(23-24高一上·山東淄博·期中)電導率是衡量物質導電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將NaOH稀溶液滴加到稀鹽酸過程中電導率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b點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OH-=H2OB.把NaOH稀溶液換成NaOH濃溶液,電導率曲線不變C.溶液的酸性:a>b>c>dD.c點溶液呈中性【答案】B【分析】溶液中離子濃度越大電導率越大,將NaOH稀溶液滴加到稀鹽酸中,發生中和反應,反應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可知反應后離子濃度減小,所以隨著NaOH溶液的加入電導率逐漸減小,到c點時電導率最小,表明NaOH 和鹽酸剛好被完全反應,后隨著NaOH溶液過量,電導率隨著增大,到d點趨于平衡,據此分析解題。【詳解】A.b點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OH-=H2O,A正確;B.若改用濃NaOH溶液,加入的NaOH溶液的體積減小,NaOH溶液過量后,d點的離子濃度可能會比b點的離子濃度大,d點的電導率高于b點,即電導率曲線改變,B錯誤;C.隨著 NaOH 的加入,鹽酸被反應,酸性減弱,到c 點溶液剛好被完全反應,呈中性,所溶液的酸性:a>b>c>d,C正確;D.c 點NaOH 和鹽酸剛好被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D正確;故答案為:B。8.為了除去粗鹽中的及泥沙,可將粗鹽溶于水,然后進行下列五項操作,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①過濾②加過量的NaOH溶液③加適量的HCl④加過量的Na2CO3溶液⑤加過量的BaCl2溶液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答案】D【詳解】Ca2+用碳酸鈉除去,Mg2+用氫氧化鈉除去,SO42-用氯化鋇除去,最后加入鹽酸酸化。但由于過量的氯化鋇要用碳酸鈉來除,所以碳酸鈉必需放在氯化鋇的后面,而氫氧化鈉可以隨意調整。因此正確的順序可以是②⑤④①③。答案選D。【點睛】本題主要是考查粗鹽提純的有關判斷。在解答物質分離提純試題時,選擇試劑和實驗操作方法應遵循三個原則: 1.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水除外),即分離提純后的物質應是純凈物(或純凈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質混入其中;2.分離提純后的物質狀態不變;3.實驗過程和操作方法簡單易行,即選擇分離提純方法應遵循先物理后化學,先簡單后復雜的原則。9.(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下列各項中兩組物質之間的反應可以用同一個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溶液和NaOH溶液:溶液和溶液B.溶液和溶液:溶液和溶液C.氨水和稀鹽酸:KOH溶液和HF溶液D.溶液和NaOH溶液:溶液和【答案】A【詳解】A.硫酸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硝酸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鋇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都為H++OH—=H2O,則兩組物質之間的反應可以用同一個離子方程式表示,故A符合題意;B.硫酸溶液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Ba2++2H++2OH—+SO=BaSO4↓+2H2O,硫酸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硫酸鋇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Ba2++SO=BaSO4↓,則兩組物質之間的反應不能用同一個離子方程式表示,故B不符合題意;C.氨水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銨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H3·H2O+OH—=NH+H2O,氫氧化鉀溶液與氫氟酸溶液反應生成氟化鉀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F+OH—=F—+H2O,則兩組物質之間的反應不能用同一個離子方程式表示,故C不符合題意;D.硫酸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OH—=H2O,硫酸溶液與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OH)2+2H+= Cu2++2H2O,則兩組物質之間的反應不能用同一個離子方程式表示,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0.某工業廢水中存在大量的Na+、Cl-、Cu2+、SO,欲除去其中的Cu2+、SO(為使離子完全沉淀,沉淀劑需要過量),設計工藝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 B.試劑a為Na2CO3,試劑b為BaCl2C.流程圖中,操作x為過濾 D.試劑c為鹽酸【答案】B【分析】由流程可知,工業廢水中加入NaOH后可除去Cu2+,廢水中含有Na+、Cl-、OH-、SO;再加入試劑a為BaCl2除去SO,此時廢水中含有Na+、Cl-、Ba2+,再加入稍過量的試劑b為Na2CO3除去Ba2+,此時廢水中含有Na+、Cl-、CO,操作x為過濾,再向濾液中加入試劑c為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即可,此時溶液中只含Na+、Cl-,以此來解答。【詳解】A.廢水中,只有Cu2+可以和NaOH反應,故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A正確;B.由上述分析可知,試劑a為BaCl2,試劑b為Na2CO3,且碳酸鈉一定在氯化鋇之后,可除去過量鋇離子,B錯誤;C.流程圖中操作x為過濾,過濾分離出Cu(OH)2、BaSO4、BaCO3,C正確;D.試劑c為鹽酸,可除去過量碳酸鈉,選擇其他物質,會引入雜質離子,D正確;故選B。11.(23-24高一上·四川南充·期中)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下列實驗,按照下圖連接好線路發現圖1、圖2燈泡不亮,圖3燈泡亮,由此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A.蒸餾水不是電解質 B.NaCl固體中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C.NaCl溶液是電解質 D.NaCl在通電后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答案】B【詳解】A.圖a中水為弱電解質,極弱電離,導電性極差,所以連接好線路發現燈泡不亮,A錯誤;B.圖b中NaCl固體是電解質,但固態時,離子不能自由移動,所以連接好線路發現燈泡不亮,B正確;C.電解質是化合物,NaCl溶液是混合物,所以它不是電解質,C錯誤;D.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不需要通電,D錯誤;故答案為:B。12.甲和乙兩個相鄰的化工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以下八種離子中各不相同的四種,Ag+、 Ba2+、 Fe2+、Na+、Cl-、、、OH-,若單獨排放會污染環境,如果將甲乙兩廠的污水按適當比例充分混合,經沉淀后排放出的污水轉變為無色且澄清的硝酸鈉溶液,污染程度大為降低。關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認為正確的是A.和可能來自同一工廠 B.Cl-和一定來自不同的工廠C.Ag+和Na+可能來自同一工廠 D.Na+和來自同一工廠【答案】B【分析】同一廠內,離子之間不能發生反應,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Ag+、Ba2+、Fe3+、Na+、Cl-、、、OH-八種離子中Ag+、與Cl-、、OH-不能共存,所以Ag+與Cl-、、OH-不能在同一個工廠,故Ag+和一定來自同一工廠,Cl-、、OH-在同一個工廠;Ba2+、之間生成沉淀,不能共存,Ba2+、不能在同一個工廠;Fe3+、OH-之間生成沉淀,不能共存,Fe3+、OH-不能在一個同工廠內,故Ba2+、Fe3+、Ag+、一定來自同一工廠,根據電中性原理,Na+、Cl-、、OH-來自同一工廠,由此分析。【詳解】A.根據分析,Cl-、、OH-在同一個工廠,和來自不同工廠,故A不符合題意;B.根據分析,Cl-、、OH-在同一個工廠,根據電中性原理,Cl- 和一定來自不同的工廠,故B符合題意;C.根據分析,Ag+與Cl-、、OH-不能在同一個工廠,則Cl-、、OH-在同一個工廠,Na+、Cl-、、OH-在同一個工廠,Ag+和Na+一定來自不同的工廠,故C不符合題意;D.根據分析,Na+、Cl-、、OH-在同一個工廠,Na+和一定來自不同的工廠,故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B。13.有一包固體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種物質組成,取樣品進行如圖實驗,從實驗可以判斷A.該固體粉末中一定不含有BaCl2B.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KNO3C.它的組成可能是CaCO3、BaCl2、Na2SO4D.它的組成一定是CaCO3、Na2SO4、KNO3【答案】B【分析】固體粉末、、、、溶于水產生白色沉淀、得到無色溶液,則能排除,因為溶于水顯藍色;白色沉淀溶于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說明一定含有碳酸鈣,且硫酸鈉和氯化鋇不會同時存在;由于該粉末由三種物質組成,則一定含有;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鈉和氯化鋇因會生成難溶于稀鹽酸的硫酸鋇沉淀而不能同時存在,則組成可能為、、或、、。【詳解】A.據分析,該固體粉末中可能含有,A項錯誤;B.據分析,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B項正確;C.據分析,和不會同時存在,C項錯誤;D.據分析,該固體粉末組成可能為、、或、、,D項錯誤;故選B。14.按要求寫出方程式。(1)氫氧化鋇溶液和稀硫酸(寫出離子方程式) 。(2)Fe2(SO4)3(寫出電離方程式) 。(3)H+ + OH- = H2O(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4) +2H+=CO2↑+H2O(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5)溶于水時的電離方程式 。【答案】(1)(2)Fe2(SO4)3=2Fe3++3SO(3)NaOH+HCl=NaCl+H2O(4)Na2CO3+2HCl=2NaCl+CO2↑+H2O(5)【詳解】(1)氫氧化鋇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生成BaSO4和水,故離子方程式為:;(2)Fe2(SO4)3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為Fe3+和,故電離方程式為Fe2(SO4)3=2Fe3++3;(3)H+ + OH- = H2O表示強酸和強堿生成易溶性鹽和水的反應,故對應的方程式可為NaOH+HCl=NaCl+H2O;(4) +2H+=CO2↑+H2O表示易溶性碳酸鹽和強酸的反應,故對應的方程式可為Na2CO3+2HCl=2NaCl+CO2↑+H2O;(5)溶于水時完全電離產生Na+、H+和,故電離方程式為。15.現有下列10種物質:①鋁 ②純醋酸 ③ ④ ⑤ ⑥紅褐色的氫氧化鐵膠體 ⑦稀鹽酸 ⑧ ⑨碳酸鈣 ⑩乙醇(1)上述物質中能導電的是 ,屬于電解質的有 (填序號)。(2)向⑥中逐漸滴加④的溶液,看到的現象是 。(3)上述物質中有兩種物質在水溶液中發生反應,其離子方程式為,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⑨和⑦混合反應離子方程式為 。(5)在一定溫度下,向不同電解質溶液中加入新物質時溶液電導率()隨新物質加入體積(V)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分別與圖A、圖B曲線變化趨勢對應一致的是 (填序號)。①向氨水中通入HCl氣體至恰好完全反應②向飽和石灰水中不斷通入③向硝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濃度的氫氧化鉀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答案】(1) ①⑥⑦ ②④⑤⑧⑨(2)先產生紅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最終溶液呈黃色(3)(4)(5)②①【分析】根據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以及物質導電的因素分析判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與離子濃度、離子所帶電荷成正比,即離子濃度越大,離子所帶電荷越多,溶液導電性越強,結合反應過程中離子濃度的變化分析解答。【詳解】(1)①鋁為金屬單質,能導電,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②純醋酸不能導電,在水溶液中能導電,是電解質;③CO2不能導電,在水溶液中自身不能電離,是非電解質;④H2SO4不能導電,在水溶液中能導電,是電解質;⑤Ba(OH)2不能導電,是在熔融狀態下或水溶液中都能導電的化合物,是電解質;⑥紅褐色的氫氧化鐵膠體能導電,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⑦稀鹽酸能導電,是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⑧NaHSO4不能導電,是在熔融狀態下或水溶液中都能導電的化合物,是電解質;⑨碳酸鈣不能導電,是在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是電解質;⑩乙醇不能導電,在熔融狀態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導電,是非電解質;能導電的是①⑥⑦,屬于電解質的是:②④⑤⑧⑨,故答案為:①⑥⑦;②④⑤⑧⑨;(2)向⑥中逐漸滴加④的溶液,H2SO4是電解質,氫氧化鐵膠體遇到H2SO4溶液,發生聚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再滴加H2SO4溶液,氫氧化鐵沉淀與H2SO4反應生成硫酸鐵,故現象為:先產生紅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黃色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H++Fe(OH)3=Fe3++3H2O,故答案為:先產生紅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黃色溶液;(3)H++OH-═H2O表示可溶性的強堿與強酸反應生成可溶性的鹽的反應,滿足該條件下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OH)2+2HCl═BaCl2+2H2O,故答案為:Ba(OH)2+2HCl═BaCl2+2H2O;(4)⑨和⑦混合,碳酸鈣溶于鹽酸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CO3+2H+=Ca2++CO2↑+H2O,故答案為:CaCO3+2H+=Ca2++CO2↑+H2O;(5)①NH3 H2O是弱電解質,向NH3 H2O溶液中通入HCl氣體至恰好完全反應,則起始時溶液中c()逐漸增大,恰好反應完全時c()最大,溶液導電性最強,因此隨著HCl氣體的通入,溶液中陰、陽離子總濃度增大,導電性增強,與圖象B相符;②向飽和石灰水中不斷通入CO2,先生成碳酸鈣沉淀,溶液中離子濃度減小,導電性減弱,恰好反應時,導電性接近于0,隨著CO2氣體的通入,碳酸鈣溶解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溶液中離子濃度又逐漸增大,導電性又逐漸增強,與圖象A相符;③向硝酸中逐滴加入等濃度的氫氧化鉀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起始階段,溶液的體積增大,離子的物質的量幾乎不變,離子的濃度不斷減小,溶液的導電性減弱,恰好反應時導電性最弱,與圖象A、B均不相符;綜上,與A、B曲線變化趨勢一致的是②①,故答案為:②①。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2講 離子反應-【暑假學與練】2024年新高一化學暑假精品講義+分層練習(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原卷版).docx 第02講 離子反應-【暑假學與練】2024年新高一化學暑假精品講義+分層練習(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