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07講 氯氣的性質-【暑假學與練】2024年新高一化學暑假精品講義+分層練習(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07講 氯氣的性質-【暑假學與練】2024年新高一化學暑假精品講義+分層練習(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
第二節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課時 氯氣的性質
[模塊導航] 模塊一 知識網絡構建 模塊二 基礎知識梳理 模塊三 核心考點剖析(9個典例) 模塊四 基礎過關練(10題) 模塊五 能力提升練(12題) [學習目標] 1.從原子結構角度掌握氯氣的性質,知道氯氣是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強氧化性。 2.掌握氯氣與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水、堿的反應。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漂白原理及保存方法。 3.認識次氯酸的強氧化性和不穩定性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知識網絡構建]
[基礎知識梳理] 
一、氯氣的物理性質
氯氣是 色有 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 , 毒,易 ,
溶于水,1體積水可溶解 體積的氯氣。
【特別提醒】實驗室里聞有毒氣體及未知氣體氣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極少量氣體飄進鼻孔(如下圖所示)。
二、氯氣的化學性質
1.氯的原子結構
氯原子最外電子層上有 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很容易 電子達到8電子
穩定結構。因此氯的化學性質非?;顫姡憩F出很強的 。(結構決定性質)
2. 氯氣的化學性質
(1)與金屬單質反應表現 性(與變價金屬反應,金屬被氧化成高價態)
2Na+Cl2 2NaCl(產生 火焰,冒白煙)
Cu+Cl2CuCl2(產生 的煙,溶于水后溶液呈藍綠色)
2Fe+3Cl22FeCl3(產生 的煙,溶于水后溶液呈棕黃色)
【特別提醒】常溫下干燥的氯氣或液氯不與鐵反應,所以液氯通常儲存在鋼瓶中。
(2)與非金屬單質反應
①與氫氣反應,條件不同,產物相同,現象不同
點燃:化學方程式為 , 燃燒,產生 色火焰,瓶口有
光照:化學方程式為 ,發生
②2P+3Cl22PCl3(氯氣不足;產生 )
2P+5Cl22PCl5(氯氣充足;產生 )
(3)與水反應
①實驗現象:A中干燥的有色布條 ;B中濕潤的有色布條
②實驗結論:Cl2可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條褪色,說明Cl2沒有漂白性,HClO有漂白作用。
③化學方程式: (Cl2作既做氧化劑又做還原劑)
(4)次氯酸的性質
①一元弱酸(比 弱)
②強氧化性( )
③不穩定(見光或受熱分解)
化學方程式:
【歸納總結】①氯氣用于殺菌、消毒、漂白,就是因為和水反應生成了次氯酸,利用次氯酸的強氧化性。
②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其具有強氧化性,其漂白原理是氧化有機色素(即有機色質),發生的是氧化還原反應,不可逆。常見的可漂白的物質有有色紙條、有色布條、酸堿指示劑、有色花瓣、紅墨水、品紅溶液、藍色石蕊試紙等。
③新制氯水、久置氯水、液氯的比較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成分 Cl2 三分子Cl2、HClO、H2O 四離子H+、Cl-、ClO-、OH- 稀鹽酸
分類 純凈物 混合物 混合物
顏色 黃綠色 淺黃綠色 無色
性質 氧化性 酸性、氧化性、漂白性 酸性
(5)與堿反應
①Cl2與NaOH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漂白液主要成分是 ,有效成分是 。
②Cl2與Ca(OH)2反應: ,漂白粉其主要成分: ,有效成分: 。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 。
漂白原理: ,真正其漂白作用的是生成 。
(6)與某些還原性物質反應
2FeCl2 + Cl2= 2FeCl3
SO2+Cl2+2H2O = 2HCl + H2SO4
2KI+Cl2 = 2KCl + I2(使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色,用于氯氣的檢驗)
[核心考點剖析]
考點一: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
[典例1](23-24高一上·湖南長沙·期末)下列有關氯氣的性質,說法正確的是
A.氯氣有毒
B.純凈的H2不能在Cl2中燃燒
C.將Cl2與Fe反應生成FeCl2
D.Cl2能使濕潤的有色紙條褪色,說明Cl2具有漂白性
[典例2](23-24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物質中,不能由兩種單質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CuCl2 B.Na2O2 C.FeCl2 D.AlCl3
[典例3](23-24高一上·山東棗莊·期中)下列實驗現象描述中,正確的是
A.硫在純凈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B.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顆粒
C.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火焰為蒼白色,瓶口有白色的煙生成
D.銅絲在氯氣中燃燒產生棕黃色的煙,產物溶于少量水中呈藍綠色溶液
考點二:氯氣與水的反應 次氯酸的性質
[典例4](23-24高一上·四川·期末)下列關于新制氯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A.溶液呈淺黃綠色
B.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日光照射一段時間,溶液酸性增強
D.滴入幾滴石蕊溶液,溶液變成紅色
[典例5](23-24高一上·北京·期中)在探究新制氯水成分的實驗中,下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氯水的顏色呈淺黃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氣泡產生,說明氯水中含有H+
D.新制氯水滴在紫色石蕊試紙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說明Cl2有漂白性
[典例6]如圖所示,在處通入未經干燥的氯氣。當關閉閥時,處的紅色布條不褪色;當打開閥后,處的紅色布條逐漸褪色。則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
①飽和溶液 ②溶液 ③ ④濃硫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點三:氯氣與堿的反應 漂白液 漂白粉
[典例7](23-24高一上·云南曲靖·期中)某溫度下,將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NaCl、NaClO、的混合溶液,經測定與的離子個數比為1∶1,則該應中被還原與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質量之比為
A.4∶1 B.3∶1 C.1∶3 D.1∶1
[典例8](23-24高一上·安徽蕪湖·期中)下列關于漂白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工業上制漂白粉,Cl2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和
C.用漂白粉凈水屬于物理吸附過程
D.漂白粉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故應密封保存
[典例9](23-24高一上·廣東清遠·期中)“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為NaClO。下列有關“84”消毒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84”消毒液屬于純凈物
B.“84”消毒液除能殺菌消毒外,還可作漂白劑
C.“84”消毒液中的NaClO比較穩定,不需密封保存
D.“84”消毒液殺菌消毒過程中,并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基礎過關練]
1.(23-24高一上·上?!て谥校┫铝嘘P于氯氣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氯氣可以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
B.氯氣可以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氯氣具有漂白性
C.純凈的氫氣可以在氯氣中安靜地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
D.向田鼠洞里通入氯氣殺滅田鼠,利用了氯氣有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2.漂粉精具有很強的殺菌、消毒、凈化和漂白作用,其有效成分是
A. B. C. D.
3.(23-24高一上·陜西西安·期中)現有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和氯水四種溶液,可用來區別它們的試劑是
A.AgNO3溶液 B.酚酞試液 C.紫色石蕊試液 D.飽和食鹽水
4.下列各組物質在反應時生成大量白煙的是
A.氫氣在氯氣中燃燒 B.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
C.鐵絲在氯氣中燃燒 D.銅絲在氯氣中燃燒
5.下列關于氯氣、液氯、氯水敘述正確的是
A.干燥氯氣能使干燥有色紙花褪色 B.液氯為混合物
C.新制氯水中只存在2種分子 D.新制氯水長期放置在空氣中,酸性增強
6.(23-24高一上·廣東惠州·期中)下列有關氯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 CaCl2, 應密封保存
B.氫氣可以在氯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瓶口有白霧
C.氯氣不能使干燥的紅色布條褪色
D.常溫下,液氯貯存在鋼瓶中易生成FeCl3
7.自來水可以用氯氣消毒。某學生用這種自來水配制下列物質的溶液,不會產生明顯藥品變質的是
A. B. C. D.
8.為了探究氯氣的性質,進行了以下四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鐵與少量氯氣反應生成,與過量氯氣反應生成
B.將鈉放置與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至熔成小球,將盛有氯氣的集氣瓶迅速倒扣在鈉球上,可完成鈉與氯氣的實驗
C.四個實驗中氯氣均表現氧化性
D.氫氣需要先驗純,再通入氯氣中點燃
9.(23-24高一上·廣東廣州·期中)“84”消毒液是常用的消毒用品,由Cl2與NaOH溶液制得,其有效成分次氯酸鈉(NaClO)中氯元素化合價為
A.-1 B.+1 C.+3 D.+5
10.(23-24高一上·云南保山·期中)在探究新制飽和氯水成分的實驗中,下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氯水的顏色呈淺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顏色變成棕黃色,說明氯水中含有HClO
D.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氣泡產生,說明氯水中含有H+
[能力提升練]
1.下列關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氯氣可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C.“84”消毒液可用于貼身衣物消毒 D.將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2.“氯氣對水一心一意,水偏弄成三分四離?!逼渲小叭炙碾x”指的是新制氯水中的七種微粒,它們在不同的反應中表現出各自的性質。下列實驗現象和結論一致且正確的是
A.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說明有Cl2和H+存在
B.向氯水中加入飽和NaHCO3溶液,有無色氣體產生,說明有HClO存在
C.氯水使FeCl2和KSCN的混合溶液變紅,主要因為有Cl2分子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黃綠色消失,說明有HClO分子存在
3.(23-24高一上·山東菏澤·期中)如圖是一種測試某氣體化學性質的裝置,圖中b為開關,如先打開b,在a處通入濕潤的氯氣,c中干燥的紅色布條顏色褪去;當關閉b時,c中干燥的紅色布條顏色無變化,則d瓶中盛有的溶液可以是
①濃H2SO4 ②飽和NaCl溶液 ③濃NaOH溶液 ④石灰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關于氯氣及含氯化合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少量的氯氣
B.氯氣可以溶于水,但是不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
C.在加熱的條件下,過量的鐵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鐵
D.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只做氧化劑
5.如圖所示是驗證氯氣性質的微型實驗,a、b是浸有相關溶液的濾紙。向晶體滴加一滴濃鹽酸后,立即用另一培養皿扣在上面??捎^察到a處變藍,b處變紅棕色,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氧化性強弱關系正確的是[已知:]
A. B.
C. D.
6.下列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水體消毒 B.氯水呈酸性,可以用pH試紙測氯水的pH值
C.HCl具有還原性,可用于除去鐵銹 D.HClO見光不穩定,可用作漂白劑
7.某同學在一試紙上滴幾滴新制的氯水,現象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實驗說明分子具有漂白性
B.該實驗說明擴散速度比分子快
C.將實驗后的試紙在酒精燈上微熱,試紙又恢復為原來的顏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進行實驗,現象相同
8.(23-24高一上·北京·期末)下列物質反應有關的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
A.氫氣在氯氣中燃燒——蒼白色火焰,集氣瓶口產生白霧
B.鈉在空氣中燃燒——黃色火焰,且有白色固體生成
C.鐵在氯氣中燃燒——棕色的煙,加水后形成黃色溶液
D.銅在氯氣中燃燒——棕黃色的煙,加水后形成藍綠色溶液
9.某同學用下列裝置進行有關Cl2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I中:實驗現象證明干燥的氯氣無漂白作用,潮濕的氯氣有漂白作用
B.圖II中:聞Cl2的氣味、應吸入足量氯氣
C.圖III中:生成棕黃色的煙
D.圖IV中:若氣球膨脹,證明Cl2可與NaOH反應
10.向下列溶液中分別滴加新制氯水和長期見光久置后的氯水,產生的現象不同的是
①溶液②紫色石蕊溶液③溶液④溶液⑤淀粉溶液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1.氯水中含有多種成分,因而具有多種性質,根據新制氯水分別與圖中四種物質的反應填空(b、c、d、e代表對應物質間的反應,且氯水足量)。

(1)能證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 (填“b”“c”“d”或“e”)。
(2)c反應的現象是 ;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a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
(4)實驗室保存飽和氯水的方法是 。
(5)用滴管將新制的飽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當滴到最后一滴時紅色突然褪去。試分析褪色的原因:①由于氯水中的酸與NaOH反應,堿性減弱;②由于 。簡述怎樣用實驗證明紅色褪去的原因是①還是②: 。
12.Cl2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圖是一些含氯產品。
(1)①中鋼瓶上應貼的標簽為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腐蝕品 B.爆炸品 C.有毒品 D.易燃品
(2)下列有關漂白粉和“84”消毒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漂白粉是純凈物,“84”消毒液是混合物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3)工業上利用Cl2制取鹽酸,其化學方程式為 。Cl2溶于水可制得氯水,檢驗一瓶氯水是否已經完全變質,可選用的試劑是 。
A.硝酸銀溶液   B.酚酞溶液   C.碳酸鈉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
第二節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課時 氯氣的性質
[模塊導航] 模塊一 知識網絡構建 模塊二 基礎知識梳理 模塊三 核心考點剖析(9個典例) 模塊四 基礎過關練(10題) 模塊五 能力提升練(12題) [學習目標] 1.從原子結構角度掌握氯氣的性質,知道氯氣是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具有強氧化性。 2.掌握氯氣與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水、堿的反應。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漂白原理及保存方法。 3.認識次氯酸的強氧化性和不穩定性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知識網絡構建]
[基礎知識梳理] 
一、氯氣的物理性質
氯氣是 黃綠 色有 刺激性 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 大 , 有 毒,易 液化 , 能 溶于水,1體積水可溶解 2 體積的氯氣。
【特別提醒】實驗室里聞有毒氣體及未知氣體氣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極少量氣體飄進鼻孔(如下圖所示)。
二、氯氣的化學性質
1.氯的原子結構
氯原子最外電子層上有 7 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很容易 得到1個 電子達到8電子
穩定結構。因此氯的化學性質非?;顫?,表現出很強的 氧化性 。(結構決定性質)
2. 氯氣的化學性質
(1)與金屬單質反應表現強氧化性(與變價金屬反應,金屬被氧化成高價態)
2Na+Cl2 2NaCl(產生黃色火焰,冒白煙)
Cu+Cl2CuCl2(產生棕黃色的煙,溶于水后溶液呈藍綠色)
2Fe+3Cl22FeCl3(產生棕紅色的煙,溶于水后溶液呈棕黃色)
【特別提醒】常溫下干燥的氯氣或液氯不與鐵反應,所以液氯通常儲存在鋼瓶中。
(2)與非金屬單質反應
①與氫氣反應,條件不同,產物相同,現象不同
點燃:化學方程式為H2+Cl22HCl,安靜燃燒,產生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可用于工業制鹽酸。
光照:化學方程式為H2+Cl22HCl,發生爆炸
②2P+3Cl22PCl3(氯氣不足;產生白霧)
2P+5Cl22PCl5(氯氣充足;產生白煙)
(3)與水反應
①實驗現象:A中干燥的有色布條不褪色;B中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
②實驗結論:Cl2可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條褪色,說明Cl2沒有漂白性,HClO有漂白作用。
③化學方程式:Cl2+H2OHCl+HClO。(Cl2作既做氧化劑又做還原劑)
(4)次氯酸的性質
①一元弱酸(比 碳酸 弱)
②強氧化性( 用于殺菌、消毒、漂白 )
③不穩定(見光或受熱分解)
化學方程式: 2HClO2HCl+O2↑
【歸納總結】①氯氣用于殺菌、消毒、漂白,就是因為和水反應生成了次氯酸,利用次氯酸的強氧化性。
②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其具有強氧化性,其漂白原理是氧化有機色素(即有機色質),發生的是氧化還原反應,不可逆。常見的可漂白的物質有有色紙條、有色布條、酸堿指示劑、有色花瓣、紅墨水、品紅溶液、藍色石蕊試紙等。
③新制氯水、久置氯水、液氯的比較
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成分 Cl2 三分子Cl2、HClO、H2O 四離子H+、Cl-、ClO-、OH- 稀鹽酸
分類 純凈物 混合物 混合物
顏色 黃綠色 淺黃綠色 無色
性質 氧化性 酸性、氧化性、漂白性 酸性
(5)與堿反應
①Cl2與NaOH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 NaCl+ NaClO+ H2O,漂白液主要成分是 NaCl、NaClO ,有效成分是 NaClO 。
②Cl2與Ca(OH)2反應:2Cl2+2Ca(OH)2= CaCl2+ Ca(ClO)2+ 2H2O,漂白粉其主要成分: CaCl2、Ca(ClO)2 ,有效成分:Ca(ClO)2 。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 Ca(ClO)2 。
漂白原理: Ca(ClO)2+H2O+CO2===CaCO3↓+2HClO ,真正其漂白作用的是生成HClO。
(6)與某些還原性物質反應
2FeCl2 + Cl2= 2FeCl3
SO2+Cl2+2H2O = 2HCl + H2SO4
2KI+Cl2 = 2KCl + I2(使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色,用于氯氣的檢驗)
[核心考點剖析]
考點一:氯氣與金屬、非金屬單質的反應
[典例1](23-24高一上·湖南長沙·期末)下列有關氯氣的性質,說法正確的是
A.氯氣有毒
B.純凈的H2不能在Cl2中燃燒
C.將Cl2與Fe反應生成FeCl2
D.Cl2能使濕潤的有色紙條褪色,說明Cl2具有漂白性
【答案】A
【詳解】A.氯氣是黃綠色氣體,會刺激人的呼吸系統,氯氣有毒,A正確;
B.在點燃或光照條件下,純凈的H2能在Cl2中燃燒,并發出蒼白色火焰,B錯誤;
C.Cl2與Fe反應生成FeCl3,C錯誤;
D.Cl2能使濕潤的有色紙條褪色,不是Cl2起漂白作用,而是HClO起漂白作用,D錯誤;
故選A。
[典例2](23-24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物質中,不能由兩種單質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A.CuCl2 B.Na2O2 C.FeCl2 D.AlCl3
【答案】C
【詳解】A.銅在氯氣中燃燒生成CuCl2,A不符合;
B.鈉在氧氣中燃燒生成Na2O2,B不符合;
C.鐵在氯氣中燃燒生成FeCl3,得不到FeCl2,C符合;
D.鋁在氯氣中燃燒生成AlCl3,D不符合;
答案選C。
[典例3](23-24高一上·山東棗莊·期中)下列實驗現象描述中,正確的是
A.硫在純凈氧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B.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顆粒
C.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火焰為蒼白色,瓶口有白色的煙生成
D.銅絲在氯氣中燃燒產生棕黃色的煙,產物溶于少量水中呈藍綠色溶液
【答案】D
【詳解】A.硫在純凈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A錯誤;
B.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產生紅棕色煙,B錯誤;
C.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霧,C錯誤;
D.銅在氯氣中燃燒,產生棕黃色煙,產物溶于水,氯化銅溶液呈藍綠色,D正確;
答案選D。
考點二:氯氣與水的反應 次氯酸的性質
[典例4](23-24高一上·四川·期末)下列關于新制氯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A.溶液呈淺黃綠色
B.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日光照射一段時間,溶液酸性增強
D.滴入幾滴石蕊溶液,溶液變成紅色
【答案】D
【詳解】A.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有Cl2、HClO、H2O、H+、Cl-、ClO-和OH-,含有Cl2使溶液呈現黃綠色,A正確;
B.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有Cl2、HClO、H2O、H+、Cl-、ClO-和OH-,滴加AgNO3溶液,其中銀離子可以和氯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B正確;
C.HClO不穩定,見光易分解,放出O2并生成鹽酸,由于HClO為弱酸,而鹽酸是強酸,故溶液酸性增強,C正確;
D.新制氯水溶液中存在氫離子和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所以能使藍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D錯誤;
故選D。
[典例5](23-24高一上·北京·期中)在探究新制氯水成分的實驗中,下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氯水的顏色呈淺黃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氣泡產生,說明氯水中含有H+
D.新制氯水滴在紫色石蕊試紙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說明Cl2有漂白性
【答案】D
【詳解】A.氯氣溶于水后形成氯水,在氯水中,只有少量氯氣與水反應,大部分氯氣仍以分子形成存在,所以氯水的顏色呈淺黃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Cl2,A正確;
B.在氯水中,有部分氯氣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氯水中含有Cl-,B正確;
C.氯水中含有鹽酸,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發生反應生成CO2等,有氣泡產生,說明氯水中含有H+,C正確;
D.新制氯水滴在紫色石蕊試紙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說明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不能肯定Cl2有漂白性,D不正確;
故選D。
[典例6]如圖所示,在處通入未經干燥的氯氣。當關閉閥時,處的紅色布條不褪色;當打開閥后,處的紅色布條逐漸褪色。則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
①飽和溶液 ②溶液 ③ ④濃硫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詳解】
在處通入未經干燥的氯氣。當關閉閥時,處的紅色布條不褪色;當打開閥后,處的紅色布條逐漸褪色,這說明洗氣瓶d中盛放的物質檢驗吸水性或能與氯氣發生化學反應,①飽和溶液不能吸收氯氣,也不能干燥氯氣,不符合;②溶液吸收氯氣,符合;③不能完全吸收氯氣,導致氯氣中混有水蒸氣,不符合;④濃硫酸能干燥氯氣,符合,即②④符合。
答案選C。
考點三:氯氣與堿的反應 漂白液 漂白粉
[典例7](23-24高一上·云南曲靖·期中)某溫度下,將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NaCl、NaClO、的混合溶液,經測定與的離子個數比為1∶1,則該應中被還原與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質量之比為
A.4∶1 B.3∶1 C.1∶3 D.1∶1
【答案】B
【詳解】Cl2生成ClO-與ClO是被氧化的過程,Cl元素化合價分別由0價升高到+1價和+5價,ClO-與ClO的數目之比為1:1,設ClO 的數目為1,ClO的數目為1,則失去電子的數目為1×(1 0)+1×(5 0)=6,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知,得到電子的數目也應為6,Cl2生成NaCl是被還原的過程,Cl元素化合價由0價降低到 1價,則被還原的Cl的個數為6,所以被還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質量之比為6:2=3:1;故選B。
[典例8](23-24高一上·安徽蕪湖·期中)下列關于漂白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工業上制漂白粉,Cl2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和
C.用漂白粉凈水屬于物理吸附過程
D.漂白粉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故應密封保存
【答案】A
【詳解】A.工業上利用氯氣與石灰乳反應制取漂白粉,發生反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l2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A正確;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lO)2,B不正確;
C.用漂白粉凈水時,利用漂白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HClO具有強氧化性,殺死水體內的細菌,屬于化學過程,C不正確;
D.漂白粉在空氣中易與二氧化碳、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光照時分解而變質,故應密封保存,D不正確;
故選A。
[典例9](23-24高一上·廣東清遠·期中)“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為NaClO。下列有關“84”消毒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84”消毒液屬于純凈物
B.“84”消毒液除能殺菌消毒外,還可作漂白劑
C.“84”消毒液中的NaClO比較穩定,不需密封保存
D.“84”消毒液殺菌消毒過程中,并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B
【詳解】A.“84”消毒液是含次氯酸鈉的水溶液,屬于混合物,A錯誤;
B.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因此“84”消毒液除能殺菌消毒外,還可作漂白劑,B正確;
C.“84”消毒液在空氣中久置,先發生反應:,后發生反應:,從而變質,需密封保存,C錯誤;
D.利用次氯酸鈉的強氧化性來殺菌消毒,該過程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D錯誤;
故選B。
[基礎過關練]
1.(23-24高一上·上?!て谥校┫铝嘘P于氯氣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氯氣可以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
B.氯氣可以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氯氣具有漂白性
C.純凈的氫氣可以在氯氣中安靜地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
D.向田鼠洞里通入氯氣殺滅田鼠,利用了氯氣有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答案】B
【詳解】A.氯氣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A正確;
B.氯氣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氯氣不具有漂白性,B錯誤;
C.純凈的氫氣可以在氯氣中安靜地燃燒,現象是蒼白色火焰,C正確;
D.氯氣有毒且密度比空氣大,故向田鼠洞里通入氯氣殺滅田鼠,D正確;
故選B。
2.漂粉精具有很強的殺菌、消毒、凈化和漂白作用,其有效成分是
A. B. C. D.
【答案】A
【詳解】往石灰乳中通入氯氣可制得漂白精,反應方程式為:,其主要成分是,有效成分是。故選A。
3.(23-24高一上·陜西西安·期中)現有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和氯水四種溶液,可用來區別它們的試劑是
A.AgNO3溶液 B.酚酞試液 C.紫色石蕊試液 D.飽和食鹽水
【答案】C
【詳解】A.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和氯水四種溶液與AgNO3溶液混合,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鑒別,故A不選;
B.鹽酸、氯化鈉、和氯水遇酚酞均為無色,不能鑒別,故B不選;
C.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和氯水四種溶液與紫色石蕊混合的現象分別為:顯紅色、顯紫色、顯藍色,先變紅后褪色,現象不同,能鑒別,故C選;
D.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和氯水四種溶液與飽和食鹽水均不反應,現象相同,不能鑒別,故D不選;
故選C。
4.下列各組物質在反應時生成大量白煙的是
A.氫氣在氯氣中燃燒 B.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
C.鐵絲在氯氣中燃燒 D.銅絲在氯氣中燃燒
【答案】B
【詳解】A.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產生蒼白色火焰, A不符合題意;
B.鈉在氯氣中燃燒生成白煙,白煙為白色固體氯化鈉固體小顆粒, B符合題意;
C.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棕褐色煙,煙為氯化鐵固體小顆粒,C不符合題意;
D.銅絲在氯氣中燃燒生成黃棕色煙,煙為CuCl2固體小顆粒,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下列關于氯氣、液氯、氯水敘述正確的是
A.干燥氯氣能使干燥有色紙花褪色 B.液氯為混合物
C.新制氯水中只存在2種分子 D.新制氯水長期放置在空氣中,酸性增強
【答案】D
【詳解】A.干燥氯氣無漂白性,不能使干燥有色紙花褪色,A項錯誤;
B.液氯為液態的氯分子,屬于純凈物,B項錯誤;
C.新制氯水中存在、、、、、、,故存在3種分子,C項錯誤;
D.新制氯水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溶液中分解生成,溶液中濃度增大,酸性增強,D項正確;
故答案選D。
6.(23-24高一上·廣東惠州·期中)下列有關氯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 CaCl2, 應密封保存
B.氫氣可以在氯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瓶口有白霧
C.氯氣不能使干燥的紅色布條褪色
D.常溫下,液氯貯存在鋼瓶中易生成FeCl3
【答案】C
【詳解】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為Ca(ClO)2和 CaCl2,有效成分為Ca(ClO)2,A錯誤;
B.氫氣在氯氣中安靜地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B錯誤;
C.氯氣本身沒有漂白性,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才有漂白性,故氯氣不能使干燥的紅色布條褪色,C正確;
D.常溫下液氯和鐵不反應,D錯誤;
故選C。
7.自來水可以用氯氣消毒。某學生用這種自來水配制下列物質的溶液,不會產生明顯藥品變質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氯氣部分溶于水,發生反應Cl2+H2O HCl+HClO,所以溶液中存在氯氣、鹽酸、次氯酸等,與氯水中的物質不發生反應,則不變質。
【詳解】A.氯水中各物質與氯化鋁不反應,不變質,故A選;
B.AgNO3與鹽酸反應生成難溶的氯化銀,變質,故B不選;
C.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變質,故C不選;
D.NaOH與氯水中的氫離子反應,可變質,故D不選;
故選A。
8.為了探究氯氣的性質,進行了以下四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鐵與少量氯氣反應生成,與過量氯氣反應生成
B.將鈉放置與石棉網上,用酒精燈加熱至熔成小球,將盛有氯氣的集氣瓶迅速倒扣在鈉球上,可完成鈉與氯氣的實驗
C.四個實驗中氯氣均表現氧化性
D.氫氣需要先驗純,再通入氯氣中點燃
【答案】A
【詳解】
A.氯氣的氧化性很強,金屬鐵和銅在實驗中均燃燒得到高價態的金屬氯化物,A錯誤;
B.鈉一般放在石棉網上,加熱引燃,將充滿氯氣的集氣瓶中倒扣在鈉上方,劇烈燃燒,B正確;
C.四個實驗中氯元素化合價均降低,均表現氧化性,C正確;
D.氫氣是可燃性氣體,點燃前需要先驗純,再通入氯氣中點燃,D正確;
故選A。
9.(23-24高一上·廣東廣州·期中)“84”消毒液是常用的消毒用品,由Cl2與NaOH溶液制得,其有效成分次氯酸鈉(NaClO)中氯元素化合價為
A.-1 B.+1 C.+3 D.+5
【答案】B
【詳解】設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x,NaClO化合物中鈉元素化合價為+1價,氧化素化合價為-2價,依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1)+x+( 2)=0,x=+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故選B。
10.(23-24高一上·云南保山·期中)在探究新制飽和氯水成分的實驗中,下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氯水的顏色呈淺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顏色變成棕黃色,說明氯水中含有HClO
D.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氣泡產生,說明氯水中含有H+
【答案】C
【詳解】A.氯氣是黃綠色氣體,因此氯水的顏色呈淺綠色,說明氯水中含有Cl2,A正確;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銀,這說明氯水中含有Cl-,B正確;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顏色變成棕黃色,說明反應中有氯化鐵生成,由于氯氣也能把氯化亞鐵氧化生成氯化鐵,因此不能說明氯水中含有HClO,C錯誤;
D.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氣泡產生,氣體是CO2,這說明氯水中含有H+,D正確;
故選C。
[能力提升練]
1.下列關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氯氣可用于自來水殺菌消毒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C.“84”消毒液可用于貼身衣物消毒 D.將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答案】C
【詳解】A.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能殺菌消毒,但是氯氣有毒因此要控制氯氣的用量,使水中余氯符合國家標準,故A正確;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為和 ,其中有效成分為,故B正確;
C.84消毒液是一種以次氯酸鈉為主要成分的高效消毒液,具有刺激性氣味,對病毒和細菌有殺滅作用,主要用于場所和物品表面的消毒。84消毒液不能直接用于衣物消毒,對于衣物消毒,直接噴灑衣物會造成脫色等情況,消毒貼身衣物更是會直接傷害皮膚,故C錯誤;
D.氯氣與水發生反應,新制氯水中的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變紅的液體褪色,故D正確;
故答案選C。
2.“氯氣對水一心一意,水偏弄成三分四離。”其中“三分四離”指的是新制氯水中的七種微粒,它們在不同的反應中表現出各自的性質。下列實驗現象和結論一致且正確的是
A.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說明有Cl2和H+存在
B.向氯水中加入飽和NaHCO3溶液,有無色氣體產生,說明有HClO存在
C.氯水使FeCl2和KSCN的混合溶液變紅,主要因為有Cl2分子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黃綠色消失,說明有HClO分子存在
【答案】C
【解析】氯氣與水部分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氯水中含有水、氯氣、次氯酸、氫離子、氯離子、次氯酸根離子和少量氫氧根離子。
【詳解】A.氯氣沒有漂白性,具有強氧化性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說明有氫離子和次氯酸存在,故A錯誤;
B.碳酸的酸性比鹽酸弱,但比次氯酸強,次氯酸不能與碳酸氫鈉溶液反應,則向氯水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有無色氣體產生,說明有鹽酸存在,故B錯誤;
C.氯氣具有氧化性,能與氯化亞鐵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鐵,則氯水使氯化亞鐵和硫氰化鉀的混合溶液變紅,主要因為有氯氣分子存在,故C正確;
D.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氯水黃綠色消失,是因為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與次氯酸無關,故D錯誤;
故選C。
3.(23-24高一上·山東菏澤·期中)如圖是一種測試某氣體化學性質的裝置,圖中b為開關,如先打開b,在a處通入濕潤的氯氣,c中干燥的紅色布條顏色褪去;當關閉b時,c中干燥的紅色布條顏色無變化,則d瓶中盛有的溶液可以是
①濃H2SO4 ②飽和NaCl溶液 ③濃NaOH溶液 ④石灰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分析】當關閉b時,c處干燥的紅色布條顏色無變化,說明d中試劑吸收了水蒸氣或將Cl2反應。
【詳解】①濃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氣,①符合題意;
②飽和NaCl溶液,不與氯氣反應、也不能吸收水蒸氣,②不符合題意;
③NaOH溶液可以與Cl2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③符合題意;
④石灰乳主要成分是Ca(OH)2,可以與Cl2反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④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①③④符合題意,故選D。
4.下列關于氯氣及含氯化合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少量的氯氣
B.氯氣可以溶于水,但是不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
C.在加熱的條件下,過量的鐵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鐵
D.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只做氧化劑
【答案】C
【詳解】A.氯氣密度大于空氣,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A錯誤;
B.氯氣會與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B錯誤;
C.鐵與氯氣加熱條件下反應只生成氯化鐵,C正確;
D.氯氣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自身既是氧化劑也是還原劑,D錯誤;
故答案為:C。
5.如圖所示是驗證氯氣性質的微型實驗,a、b是浸有相關溶液的濾紙。向晶體滴加一滴濃鹽酸后,立即用另一培養皿扣在上面??捎^察到a處變藍,b處變紅棕色,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氧化性強弱關系正確的是[已知:]
A. B.
C. D.
【答案】B
【詳解】向晶體滴加一滴濃鹽酸后,有氯氣生成,Cl2分別與KI、NaBr作用生成I2、Br2,a處變藍、b處變橙色,可證明氧化性:Cl2>I2、Cl2>Br2,無法證明I2與Br2之間氧化性的強弱,故選B。
6.下列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水體消毒 B.氯水呈酸性,可以用pH試紙測氯水的pH值
C.HCl具有還原性,可用于除去鐵銹 D.HClO見光不穩定,可用作漂白劑
【答案】A
【詳解】A.具有氧化性,能夠使蛋白質發生變性,故可用于水體消毒,二者有因果關系,A符合題意;
B.氯水呈酸性,但氯水具有強氧化性而能漂白指示劑,故不可以用pH試紙測氯水的pH值,而應該用pH計,B不合題意;
C.HCl用于除去鐵銹,使利用去酸性,而不是因為其具有還原性,C不合題意;
D.HClO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劑,與其見光分解不穩定無關,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A。
7.某同學在一試紙上滴幾滴新制的氯水,現象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實驗說明分子具有漂白性
B.該實驗說明擴散速度比分子快
C.將實驗后的試紙在酒精燈上微熱,試紙又恢復為原來的顏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進行實驗,現象相同
【答案】B
【詳解】A.氯氣不具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是次氯酸,故A錯誤;
B.依據圖中現象:pH試紙內部顯白色,外圈顯紅色,說明H+的擴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故B正確;
C.次氯酸具有氧化性能夠使有機色素氧化成無色物質,所以其漂白效果穩定,加熱不恢復顏色,故C錯誤;
D.久置的氯水中次氯酸見光分解生成氯化氫和氧氣,失去漂白性,故D錯誤;
故選B。
8.(23-24高一上·北京·期末)下列物質反應有關的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
A.氫氣在氯氣中燃燒——蒼白色火焰,集氣瓶口產生白霧
B.鈉在空氣中燃燒——黃色火焰,且有白色固體生成
C.鐵在氯氣中燃燒——棕色的煙,加水后形成黃色溶液
D.銅在氯氣中燃燒——棕黃色的煙,加水后形成藍綠色溶液
【答案】B
【詳解】A.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產生蒼白色火焰,生成的HCl易溶于水,在集氣瓶口遇到水蒸氣產生白霧,A正確;
B.鈉在空氣中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過氧化鈉,有淡黃色固體生成,B錯誤;
C.鐵在氯氣中燃燒——產生棕色的煙,生成氯化鐵,加水后得到氯化鐵溶液,呈黃色,C正確;
D.銅在氯氣中燃燒——產生棕黃色的煙,生成的氯化銅加水后溶解,形成藍綠色溶液,D正確;
故選B。
9.某同學用下列裝置進行有關Cl2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I中:實驗現象證明干燥的氯氣無漂白作用,潮濕的氯氣有漂白作用
B.圖II中:聞Cl2的氣味、應吸入足量氯氣
C.圖III中:生成棕黃色的煙
D.圖IV中:若氣球膨脹,證明Cl2可與NaOH反應
【答案】B
【詳解】A.由圖Ⅰ中實驗現象可知,干燥的氯氣不能使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氯氣沒有漂白性,而能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說明潮濕的氯氣具有漂白性,是因為氯氣與水反應生成了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故A正確;
B.Cl2有毒,聞其氣味時應用手輕輕在瓶口扇動,僅使極少量氣體飄人鼻孔中,故B錯誤;
C.Cu絲在Cl2中燃燒生成棕黃色的煙,故C正確;
D. 若Cl2能與NaOH溶液反應,則燒瓶內氣體壓強迅速減小,外壓大于內壓,氣球就會膨脹,D正確;
答案選B。
10.向下列溶液中分別滴加新制氯水和長期見光久置后的氯水,產生的現象不同的是
①溶液②紫色石蕊溶液③溶液④溶液⑤淀粉溶液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D
【分析】新制氯水中主要含有Cl-、ClO-、H+、HClO、Cl2等,其中的HClO見光分解為鹽酸和氧氣,促使氯氣和水繼續反應,若氯水久置,最后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只有H+、Cl-和極少量的OH-。
【詳解】①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中都含有Cl-,滴入AgNO3 溶液中都會產生白色沉淀,現象相同;②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中都含有H+,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但新制氯水中還含有HClO,有強氧化性,能將石蕊漂白而褪色,現象不同;③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中都含有H+,都能和 NaHCO3反應生成CO2,現象相同;④新制氯水中有強氧化性的Cl2和HClO,能將 FeSO4氧化,溶液顏色會由淺綠色變為棕黃色,久置氯水中沒有強氧化性的粒子,不能氧化FeSO4,現象不同;⑤新制氯水中有Cl2,能將KI氧化為I2,遇淀粉變藍,久置氯水中沒有能將KI氧化為I2的粒子, 溶液不變藍,現象不同,故選D。
11.氯水中含有多種成分,因而具有多種性質,根據新制氯水分別與圖中四種物質的反應填空(b、c、d、e代表對應物質間的反應,且氯水足量)。

(1)能證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 (填“b”“c”“d”或“e”)。
(2)c反應的現象是 ;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a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
(4)實驗室保存飽和氯水的方法是 。
(5)用滴管將新制的飽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當滴到最后一滴時紅色突然褪去。試分析褪色的原因:①由于氯水中的酸與NaOH反應,堿性減弱;②由于 。簡述怎樣用實驗證明紅色褪去的原因是①還是②: 。
【答案】(1)d
(2)有白色沉淀生成 Cl2+2NaOH=NaCl+NaClO+H2O
(3)2HClO2HCl+O2↑
(4)在陰涼處置于棕色細口瓶中密封保存
(5)氯水中的HClO有漂白性,將溶液漂白 向褪色后的溶液里再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若變紅,說明原因①正確,否則原因②正確
【詳解】(1)氯水中含有氫離子和次氯酸分子,氯水遇到石蕊試液,H+使石蕊試液先變紅色,又因為次氯酸分子具有漂白性而褪色。因此,證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現象為,石蕊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故選d。
(2)氯水中含有氯離子,氯離子能夠與銀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c反應的現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e為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
(3)氯水中含有HCl和次氯酸,次氯酸不穩定,在光照條件下分解生成氯化氫和氧氣,a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HClO2HCl+O2↑。
(4)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分子,次氯酸分子不穩定,受熱或者見光分解,所以應在陰涼處置于棕色細口瓶中密封保存。
(5)因酚酞遇堿變紅,將新制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當滴到最后一滴時紅色突然褪去,則可能的情況有①氯水與NaOH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和水,溶液堿性減弱,紅色褪去;②氯水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使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次氯酸漂白后的溶液再加NaOH溶液不會恢復顏色,則可向褪色后的溶液里再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若變紅,說明原因①正確,否則原因②正確。
12.Cl2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圖是一些含氯產品。
(1)①中鋼瓶上應貼的標簽為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腐蝕品 B.爆炸品 C.有毒品 D.易燃品
(2)下列有關漂白粉和“84”消毒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漂白粉是純凈物,“84”消毒液是混合物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3)工業上利用Cl2制取鹽酸,其化學方程式為 。Cl2溶于水可制得氯水,檢驗一瓶氯水是否已經完全變質,可選用的試劑是 。
A.硝酸銀溶液   B.酚酞溶液   C.碳酸鈉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1)C
(2)B
(3) H2+Cl22HCl D
【詳解】(1)Cl2有毒,貯存Cl2的鋼瓶應貼的標簽為有毒品;
(2)漂白粉和“84”消毒液均是混合物,“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A項錯誤,B項正確;
(3)工業制鹽酸用氫氣和氯氣反應制取氯化氫,反應的方程式為:H2+Cl22HCl;
久置氯水的成分為稀鹽酸,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為Cl2、HCl、HClO,新制氯水和稀鹽酸均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均與Na2CO3溶液反應放出CO2氣體,遇酚酞溶液均無明顯現象。新制氯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而稀鹽酸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只變紅色。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出国| 益阳市| 林甸县| 琼结县| 清苑县| 潍坊市| 湘阴县| 乌兰察布市| 驻马店市| 永泰县| 岐山县| 西城区| 金寨县| 东乌| 清水河县| 汕头市| 安平县| 河曲县| 讷河市| 北票市| 突泉县| 景谷| 水富县| 水城县| 梅州市| 海宁市| 卢湾区| 青海省| 莱芜市| 呼图壁县| 镇巴县| 桃园市| 清流县| 浏阳市| 定兴县| 内丘县| 伽师县| 康马县| 宁陵县| 辽宁省|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