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章 鐵 金屬材料第一節 鐵及其化合物第2課時 鐵的氫氧化物和鐵鹽、亞鐵鹽[模塊導航] 模塊一 知識網絡構建 模塊二 基礎知識梳理 模塊三 核心考點剖析(9個典例) 模塊四 基礎過關練(10題) 模塊五 能力提升練(12題) [學習目標] 1.學會制備Fe(OH)2,理解Fe(OH)2、Fe(OH)3的化學性質。 2.知道Fe3+、Fe2+的檢驗原理、試劑的選擇及加入的順序。 3.依據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理解Fe2+的強還原性、Fe3+的強氧化性,以及兩者間的相互轉化。[知識網絡構建][基礎知識梳理] 一、鐵的氫氧化物——Fe(OH)2與Fe(OH)31.Fe(OH)2與Fe(OH)3的比較化學式 Fe(OH)2 Fe(OH)3名稱 氫氧化亞鐵 氫氧化鐵類別 二元(弱)堿 三元(弱)堿鐵元素化合價 +2 +3顏色、狀態 白色固體 紅褐色固體水溶性 不溶 不溶與酸反應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穩定性 不穩定,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白色→灰綠色→紅褐色),體現還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 不穩定,受熱易分解: 2Fe(OH)3Fe2O3+3H2O2.鐵的氫氧化物制備的實驗探究化學式 Fe(OH)3 Fe(OH)2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生成 紅褐色 沉淀 首先生成白色絮狀沉淀,然后迅速變成 灰綠色 ,最后變成 紅褐色化學方程式 FeCl3+3NaOH===Fe(OH)3↓+3NaCl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實驗結論 Fe(OH)3與Fe(OH)2可分別用相對應的可溶性鹽與堿溶液反應制得【特別提醒】制備Fe(OH)2時的注意事項:(1)Fe2+極易被氧化,所以FeSO4溶液要現用現配。(2)為了防止Fe(OH)2被氧化,配制FeSO4溶液所用的蒸餾水和制備Fe(OH)2所用的NaOH溶液都要煮沸,盡可能除去O2。(3)為了防止滴加NaOH溶液時帶入空氣,可將吸有NaOH溶液的長膠頭滴管伸入FeSO4溶液的液面下,再擠出NaOH溶液。(4)為防止Fe(OH)2被氧化,還可以向盛有FeSO4溶液的試管中加入少量的煤油或其他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的有機溶劑,以隔絕空氣。二、鐵鹽和亞鐵鹽1.常見的鐵鹽和亞鐵鹽(1)鐵鹽:Fe2(SO4)3、FeCl3等,其水溶液呈 棕黃色 。(2)亞鐵鹽:FeSO4、FeCl2等,其水溶液呈 淺綠色 。2.Fe2+、Fe3+的檢驗離子 Fe3+ Fe2+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溶液變成 紅色 開始無明顯現象,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變成 紅色離子方程式 Fe3++3SCN-===Fe(SCN)3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結論 Fe3+遇SCN-顯 紅色 ,可利用此現象檢驗Fe3+的存在 Fe2+和SCN-混合無明顯現象,加入新制氯水后,Fe2+被氧化成Fe3+;可用先加KSCN溶液再加新制氯水的方法檢驗Fe2+的存在【特別提醒】若溶液中同時含有Fe3+、Fe2+,為避免Fe3+對Fe2+的檢驗造成干擾,通常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適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若溶液紫紅色褪去,說明原溶液含有Fe2+;另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顯紅色,說明原溶液含有Fe3+。Fe3+和Fe2+相互轉化的實驗探究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加少量鐵粉振蕩后,黃色溶液變成淺綠色 ,再加KSCN溶液,溶液顏色無變化 向上層清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變成 紅色離子方程式 2Fe3++Fe===3Fe2+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實驗結論 Fe3+遇到較強的還原劑時,會被還原成Fe2+ Fe2+在較強的氧化劑作用下會被氧化成Fe3+【歸納總結】Fe3+與Fe2+的相互轉化三、鐵三角: Fe、Fe2+、Fe3+之間的三角轉化關系1.Fe只有還原性,可以被氧化成+2價或+3價的鐵:如Fe+2H+===H2↑+Fe2+ 2Fe+3Cl22FeCl33Fe+4H2O(g)Fe3O4+4H2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可被強氧化劑[如Cl2、KMnO4(H+)等]氧化為Fe3+;可被強還原劑(如CO、C等)還原為Fe。如2Fe2++Cl2===2Fe3++2Cl-Zn+Fe2+===Fe+Zn2+3.Fe3+具有較強的氧化性,可被還原為+2價或0價的鐵:如2Fe3++Cu===2Fe2++Cu2+3CO+Fe2O32Fe+3CO2四、鐵鹽和亞鐵鹽轉化的應用1.判斷離子共存Fe2+NO(H+)、ClO-、MnO(H+);Fe3+S2-、I-、SO;2.除雜溶液 雜質 除雜方法FeCl2 FeCl3 加過量鐵粉后過濾FeCl3 FeCl2 加足量氯水或H2O2溶液FeCl2 CuCl2 加過量鐵粉后過濾[核心考點剖析]考點一:鐵的氫氧化物的性質[典例1]鐵屑溶于過量稀硫酸,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過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在空氣中加熱沉淀至質量不再發生變化為止,得到紅棕色殘渣,上述沉淀和殘渣分別是A. B.C. D.【答案】B【詳解】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向該溶液中加入溶液時生成氫氧化亞鐵;氫氧化亞鐵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產生氫氧化鐵,氫氧化鐵加熱時發生分解反應產生紅棕色氧化鐵,故白色沉淀是氫氧化亞鐵,加熱得到最后的殘渣是氧化鐵,故合理選項是B。[典例2]向300mL0.2mol/L的Fe(N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過濾,小心加熱沉淀,直到水分蒸干,再灼燒到質量不在變化,此時固體的質量為A.5.4g B.4.32g C.4.8g D.6.42g【答案】C【詳解】300mL0.2mol/L的Fe(N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則生成氫氧化亞鐵的物質的量為300mL×0.2mol/L×10-3=0.06mol,過濾,加熱,并灼燒得到氧化鐵,根據鐵元素守恒分析,氧化鐵的物質的量為0.03mol,則質量為0.03mol×160g/mol=4.8g。故選C。[典例3]下列各圖示中能較長時間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詳解】因為Fe(OH)2在空氣中很容易被氧化為紅褐色的Fe(OH)3,即發生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要較長時間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裝置中的氧氣或空氣。①、②原理一樣,都是先用氫氣將裝置中的空氣排盡,并使生成的Fe(OH)2處在氫氣的保護中;④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氣進入;③由于空氣中的氧氣能迅速將Fe(OH)2氧化,因而不能較長時間看到白色沉淀。故本題選B。考點二:Fe2+、Fe3+的檢驗[典例4]現有試劑:①鐵粉、②銅粉、③鋅片、④氯水、⑤酸性溶液、⑥溶液、⑦溶液、⑧淀粉溶液,若探究的還原性和的氧化性,可選用的一組試劑是A.①②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②⑦⑧【答案】B【詳解】為得到具有還原性的結論,可設計其與具有氧化性物質反應:滴加溶液無明顯現象,在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變紅,再加入還原劑銅粉與反應生成,溶液紅色褪去,可證明的氧化性,試劑選擇②④⑥,故選B。[典例5]已知:①綠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②鞣酸亞鐵溶液為黃色,鞣酸鐵(不溶于水)為藍黑色。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流程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過程①中綠茶葉水與反應生成的鞣酸亞鐵易被氧化成鞣酸鐵而呈藍黑色B.過程②中維生素C表現還原性C.過程④中將氧化為D.服用補鐵劑時,最好喝一些綠茶葉水【答案】D【詳解】A.綠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亞鐵溶液為黃色,鞣酸鐵為藍黑色,過程①綠茶葉水中加入FeSO4出現藍黑色,說明過程①中綠茶葉水與FeSO4反應生成的鞣酸亞鐵易被氧化成鞣酸鐵而呈藍黑色,A項正確;B.過程②為藍黑色中加入維生素C恢復為原色,過程③加入KSCN溶液不變色,則鞣酸鐵被還原成鞣酸亞鐵,說明維生素C被氧化、表現還原性,B項正確;C.過程④中加入H2O2溶液變為紅色,說明H2O2將Fe2+氧化成Fe3+,Fe3+與SCN-生成紅色物質,C項正確;D.綠茶葉水中的鞣酸能與補鐵劑中的Fe2+反應生成鞣酸亞鐵,鞣酸亞鐵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鐵,故服用補鐵劑時不能喝綠茶葉水,D項錯誤;答案選D。[典例6]證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實驗方法最好是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顯紅色B.先滴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滴加氯水后顯紅色C.滴加NaOH溶液,立即產生紅褐色沉淀D.只需滴加KSCN溶液【答案】B【詳解】A.先加氯水,若有Fe2+會被氧化為Fe3+,滴加KSCN變紅,若無Fe2+有Fe3+也會看到相同的現象,故不能證明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A錯誤;B.先滴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說明沒有Fe3+,再滴加氯水后顯紅色說明有Fe2+,B正確;C.滴加NaOH溶液,立即產生紅褐色沉淀,說明有Fe3+,C錯誤;D.滴加KSCN溶液不變紅,說明不含Fe3+,不能說明是否含有Fe2+,D錯誤;故選B。考點三 鐵三角——Fe、Fe2+和Fe3+的相互轉化[典例7](23-24高一上·廣東茂名·期末)要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可行的方法是A.滴入KSCN溶液 B.通入氯氣C.加入過量鋅粉并過濾 D.加入過量鐵粉并過濾【答案】D【詳解】A.硫氰化鉀溶液是用于檢驗Fe3+,FeCl3+3KSCN=Fe(SCN)3+3KCl,引入了新雜質,故A錯誤;B.氯氣與氯化亞鐵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故B錯誤;C.鋅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氯化亞鐵,引入了新雜質,故C錯誤;D.鐵與氯化鐵生成氯化亞鐵,過量的鐵粉過濾除去,故D正確;故答案:D。[典例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可用鐵粉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雜質B.可用鐵粉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雜質C.可用新制的氯水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雜質D.可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中含有的少量HCl氣體雜質【答案】D【詳解】A.三氯化鐵可以和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A正確;B.鐵粉可以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離子,生成硫酸亞鐵,B正確;C.氯化亞鐵可以被氯氣氧化為三價鐵,C正確;D.氯氣可以和氫氧化鈉反應,從而也同時被除去,D錯誤;故選D。[典例9]下列各組物質充分反應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顯紅色的是A.FeO加入稀硝酸中 B.FeCl3、CuCl2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C.生了銹的鐵塊加入稀硫酸中 D.Fe加入稀硝酸中【答案】A【詳解】A選項,FeO加入稀硝酸中反應生成硝酸鐵,硝酸鐵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一定顯紅色,故A正確;B選項,FeCl3、CuCl2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先FeCl3與鐵粉反應生成亞鐵離子,再是CuCl2與鐵粉反應生成銅和亞鐵離子,因此滴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故B錯誤;C選項,生了銹的鐵塊加入稀硫酸中,開始生成鐵離子,鐵離子和鐵又反應生成亞鐵離子,因此滴入KSCN溶液不一定顯紅色,故C錯誤;D選項,Fe加入稀硝酸中可能生成硝酸亞鐵,因此滴入KSCN溶液不一定顯紅色,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A。[基礎過關練]1.下列有關鐵的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Fe(OH)2不穩定,具有較強的氧化性B.FeO、Fe2O3均為堿性氧化物,均可與鹽酸反應C.Fe(OH)3能通過化合反應得到D.Fe3O4為磁性氧化鐵,其中鐵的化合價為+2價和+3價【答案】A【詳解】A.Fe(OH)2中的Fe2+具有還原性,可被空氣中的O2氧化為Fe(OH)3,選項A錯誤;B.FeO、Fe2O3均為堿性氧化物,故均具有堿性氧化物的通性,都能與鹽酸反應,選項B正確;C.Fe(OH)3可由Fe(OH)2與O2、H2O發生化合反應得到,選項C正確;D.Fe3O4俗稱磁性氧化鐵,其組成可表示為FeO·Fe2O3,元素的化合價既有+2又有+3,選項D正確;故答案為:A。2.如圖所示裝置,可用該裝置較長時間觀察到Fe(OH)2的白色。實驗提供的試劑:鐵屑、稀硫酸、NaOH溶液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生成Fe(OH)2的操作:關閉止水夾E,使燒瓶A中溶液壓入裝置B中進行反應B.實驗開始前先關閉止水夾E,其目的是利用產生的H2將裝置中的空氣排盡C.燒瓶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6H+=2Fe3++3H2↑D.C中的氣體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答案】A【分析】使用試劑FeSO4和NaOH制取Fe(OH)2,注意排除裝置中的空氣和隔絕空氣,所以,先利用Fe和H2SO4生成H2排除裝置中的空氣,再利用壓強差將FeSO4溶液壓入NaOH中混合制Fe(OH)2。【詳解】A.通一段時間氫氣排完空氣后,關閉止水夾E,A瓶中生成氫氣,壓強增大,把生成的FeSO4溶液壓入NaOH中生成Fe(OH)2,A正確;B.要利用產生的H2將裝置的空氣排出,需要打開止水夾E,B錯誤;C.Fe和稀硫酸反應生成FeSO4和H2,Fe+2H+=Fe2++H2↑,C錯誤; D.氫氣密度小于空氣,應該使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D錯誤;故選A。3.下列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使溶液呈血紅色的是A.KSCN溶液 B.NaOH溶液 C.氯水 D.K3[Fe(CN)6]溶液【答案】A【詳解】Fe3+與SCN-作用生成,使溶液呈血紅色;故選A。4.為探究某食品包裝袋內一小包脫氧劑中的還原鐵粉是否變質,分別取少量樣品溶于鹽酸,再進行下列實驗,其中說法正確的是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鐵粉變質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變紅,說明鐵粉未變質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鐵粉全部變質D.若溶于鹽酸未觀察到有氣泡且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未變紅,說明鐵粉未變質【答案】A【詳解】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溶液中含鐵離子,則說明鐵粉變質,故A正確;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變紅,可能是鐵離子與鐵單質反應生成亞鐵離子,不能說明鐵粉未變質,故B錯誤;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變紅,由于加了氯水,亞鐵離子被氯氣氧化為鐵離子,因此不能說明鐵粉全部變質,故C錯誤;D.若溶于鹽酸未觀察到有氣泡且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未變紅,則可能是鐵和鐵離子反應生成亞鐵離子,不能說明鐵粉未變質,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A。5.要除去溶液中少量的,可行的方法是A.滴入溶液 B.通入氯氣C.加入適量銅粉并過濾 D.加入適量鐵粉并過濾【答案】B【詳解】A.KSCN與氯化鐵溶液發生反應,不與氯化亞鐵反應,A錯誤;B.氯氣能將氯化亞鐵氧化為氯化鐵,B正確;C.銅粉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C錯誤;D.鐵粉能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D錯誤;故選B。6.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若充分反應后溶液質量不變,則原混合液中,Fe3+和Cu2+的物質的量之比是A.14∶5 B.5∶14 C.2∶7 D.7∶2【答案】C【詳解】單質鐵參與兩個反應:①將FeCl3還原FeCl2,此過程固體的質量是減少的;②CuCl2發生置換反應,此過程固體的質量是增加的;①中質量的減少量等于②中質量增加的量,設溶液的體積為1L,溶液中FeCl3濃度為xmol/L,CuCl2 的濃度為ymol/L,質量增減為zg,則=(64-56)y,28x= 8y,解得x:y=2:7;故選C。7.要想證明某稀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A.滴入KSCN溶液 B.加入銅片C.滴入NaOH溶液 D.取該溶液滴在淀粉KI試紙上【答案】C【詳解】A.含Fe2+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無明顯現象,不能鑒別Fe2+,A不合題意;B.Cu與Fe2+不反應,含Fe2+的溶液中加入銅片,無明現象,不能鑒別Fe2+,B不合題意;C.含Fe2+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由于先后發生反應: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可以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可以鑒別Fe2+,C符合題意;D.Fe2+與KI不反應,故取該溶液滴在淀粉KI試紙上無明顯現象,不能鑒別Fe2+,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C。8.化合價和物質類別是整理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知識的兩個要素,可表示為“價-類”二維圖。已知鐵元素的“價-類”二維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利用上述轉化④,向溶液中滴加飽和溶液,可制取膠體B.是一種黑色粉末,不穩定,在空氣中受熱,迅速被氧化成C.露置于空氣中,可實現上述轉化⑧,該反應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實驗室中檢驗,先加入氯水可實現上述轉化⑥,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變紅,證明溶液中含【答案】C【詳解】A.利用上述轉化④,向溶液中滴加飽和溶液,可制取沉淀不能得到膠體,A錯誤;B.是一種黑色粉末,不穩定,在空氣中受熱,迅速被氧化成,B錯誤;C. 露置于空氣中,可實現上述轉化⑧,該反應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還原反應,C正確;D.實驗室中檢驗,先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加氯水可實現上述轉化⑥,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變紅,證明溶液中含,D錯誤;故選C。9.下列關于Fe3+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Fe3+不可能大量存在于堿性溶液中B.Fe3+水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C.Fe3+具有氧化性,能與金屬鋅、鐵、銅等反應D.Fe3+溶液中滴入含硫氰化鉀的溶液,有紅色沉淀產生【答案】D【詳解】A.Fe3+能與堿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在堿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故A正確;B.Fe3+能與堿反應生成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淀,Fe3+水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故B正確;C.Fe3+具有氧化性,能與金屬鋅、鐵、銅等還原劑反應,生成Fe或Fe2+,故C正確;D.Fe3+溶液中加入含硫氰化鉀的溶液,其溶液變為血紅色,無紅色沉淀生成,故D錯誤;故答案為D。10.為探究某食品包裝袋內一小包脫氧劑中的還原鐵粉是否變質,分別取少量樣品溶于鹽酸,再進行下列實驗,其中結論正確的是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鐵粉變質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變紅,說明鐵粉未變質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鐵粉全部變質D.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變紅;再滴加氯水,溶液變紅,說明鐵粉部分變質【答案】A【分析】Fe粉變質生成Fe2+或Fe3+,還原鐵粉溶于稀鹽酸時,溶液中含有Fe2+或Fe3+或二者都有,實驗室采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Fe2+,用KSCN溶液檢驗Fe3+,Fe2+具有還原性,能被強氧化劑氧化,據此分析解答。【詳解】A.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證明含有Fe3+,則說明鐵粉部分變質或全部變質,故A正確;B.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變紅,說明溶液中無Fe3+,但還原鐵粉有可能被氧化為Fe2+,故B錯誤;C.氯水具有強氧化性,可以把Fe2+氧化為Fe3+,Fe2+來源可能是鐵與鹽酸反應,故不能確定是部分氧化還是全部氧化還是沒有被氧化,故C錯誤;D.若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變紅,說明不含Fe3+,再滴加氯水,溶液變紅,說明含有Fe2+,此現象說明鐵粉部分變質或未變質,故D錯誤;故選A。[能力提升練]1.下列有關物質檢驗方法不合理的是A.檢驗綠礬晶體()是否已氧化變質,可將其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顯無色后再滴加H2O2溶液顯紅色,該溶液中一定含有C.用足量酸性KMnO4溶液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SO4D.向某溶液中持續加入NaOH溶液,發現先產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說明溶液中可能含有【答案】C【詳解】A.綠礬中的鐵是+2價,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3價,所以檢驗綠礬晶體是否已氧化變質,可將綠礬晶體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再觀察溶液是否變紅,A正確;B.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無明顯變化,說明不含Fe3+,再滴入H2O2,溶液變為血紅色,說明滴加H2O2后有Fe3+生成,則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正確;C.由于酸性KMnO4溶液足量,則無論溶液中含有FeSO4,都不會褪色,所以無法確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故C錯誤;D.Al3+遇NaOH能產生“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的現象,該操作可以說明溶液中可能含有Al3+,D正確;故選C。2.某化學興趣小組向盛有銅粉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溶液,待銅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一定量鐵粉,充分反應后有固體殘余,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殘余固體中一定含銅粉,可能含鐵粉B.最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可能含和C.加入鐵粉后可能發生反應的先后順序依次為D.可向最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檢驗是否含有【答案】A【分析】發生的反應有:2Fe3++Cu=2Fe2++Cu2+,Fe+2Fe3+=3Fe2+、Cu2++Fe=Cu+Fe2+,剩余固體一定含Cu,若Fe足量時,剩余固體為Fe、Cu。【詳解】A.若Fe只置換出Cu,剩余固體為Cu,若Fe足量,剩余固體為Fe、Cu,一定含銅粉,可能含鐵粉,故A正確;B.若Fe只置換出Cu,剩余固體為Cu,溶液中一定含Fe2+,一定不含Fe3+,可能含Cu2+;若Fe足量,剩余固體為Fe、Cu,溶液中一定含Fe2+,一定不含Fe3+、Cu2+,故B錯誤;C.加入鐵粉后先與剩余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再與銅離子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銅,發生反應的先后順序依次為Fe+2Fe3+=3Fe2+、Cu2++Fe=Cu+Fe2+,故C錯誤;D.溶液中還存在Cl-,滴加酸性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氣,也能使其褪色,無法檢驗是否含有,故D錯誤;故選A。3.(23-24高一上·四川德陽·期末)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某同學設計實驗檢驗菠菜中鐵元素、測定鐵元素含量的方案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得到①需進行過濾操作B.②呈淺紅色,說明①中含有C.③比②顏色深,說明溶液作氧化劑D.若向①加入溶液得沉淀,則菠菜含鐵【答案】D【分析】菠菜剪碎后,稀硫酸加熱酸浸,鐵離子進入溶液①中,加硫氰化鉀溶液呈淺紅色,再加過氧化氫溶液,紅色加深,說明溶液①中還含有亞鐵離子;【詳解】A.分離固體和溶液需進行過濾操作,故A正確;B.硫氰化鉀溶液遇到鐵離子變紅,②呈淺紅色,說明①中含有,故B正確;C.溶液③中紅色加深,說明鐵離子增多,證明溶液②中還含有Fe2+,Fe2+被過氧化氫溶液氧化為Fe3+,溶液作氧化劑,故C正確;D.溶液①中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有Fe(OH)2、Fe(OH)3,mg菠菜還含有其他雜質,只根據沉淀質量無法計算含鐵元素的質量,故D錯誤;故選D。4.下列有關物質檢驗方法不合理的是A.檢驗綠礬晶體(FeSO4·7H2O)是否已氧化變質,可將其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顯無色,再滴加H2O2溶液顯紅色,該溶液一定含有Fe2+C.用NaOH溶液檢驗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D.向某溶液中持續加入NaOH溶液,發現先產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說明溶液中可能含有Al3+【答案】C【詳解】A.綠礬中的鐵是+2價,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3價,所以檢驗綠礬晶體是否已氧化變質,可將綠礬晶體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再觀察溶液是否變紅,A正確;B.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無明顯變化,說明不含Fe3+,再滴入H2O2,溶液變為血紅色,說明滴加H2O2后有Fe3+生成,則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正確;C.由于氫氧化亞鐵白色沉淀易被紅褐色掩蓋,則無法確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故C錯誤;D. Al3+遇NaOH能產生“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的現象,該操作可以說明溶液中可能含有Al3+,D正確;故選C。5.部分含鐵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a可與e反應生成b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C.為檢驗e中是否混有b,可以先加KSCN溶液,再加H2O2,觀察是否有血紅色出現D.可存在b→c→d→e→b的循環轉化關系【答案】C【分析】a為鐵單質,b為亞鐵鹽,c為,d為,e為鐵鹽。【詳解】A.根據化合價的變化規律,鐵單質和鐵鹽可以發生反應生成亞鐵鹽:,A正確;B.b含有,為中間價態,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B正確;C.檢驗中是否含有,若先加入,溶液變成紅色,無法證明的存在,C錯誤;D.根據化合價的變化規律,可以存在,D正確;故選C。6.下列各圖示中能較長時間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詳解】因為Fe(OH)2在空氣中很容易被氧化為紅褐色的Fe(OH)3,即發生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要較長時間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裝置中的氧氣或空氣。①、②原理一樣,都是先用氫氣將裝置中的空氣排盡,并使生成的Fe(OH)2處在氫氣的保護中;④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氣進入;③由于空氣中的氧氣能迅速將Fe(OH)2氧化,因而不能較長時間看到白色沉淀。故本題選B。7.鐵是人類應用較早,當前應用量最大的金屬元素。下列有關鐵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將濃溶液滴加到飽和的溶液中,制備膠體B.溶液腐蝕刻制印刷電路板,說明鐵比銅金屬性強C.用酸性溶液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D.在高溫下和水蒸氣反應、在空氣中受熱均能得到【答案】D【詳解】A.制備Fe(OH)3膠體,應將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A項錯誤;B.鐵離子與銅反應生成銅離子和亞鐵離子,說明銅的還原性比亞鐵離子的還原性強,無法證明鐵、銅的金屬性的強弱,B項錯誤;C.溶液中含有Cl-,Fe2+和Cl-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根據實驗現象不能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C項錯誤;D.在高溫下和水蒸氣反應生成和氫氣,在空氣中受熱生成,D項正確;答案選D。8.(23-24高一上·天津·月考)某同學欲利用如圖裝置制取能較長時間存在的,其中實驗所用溶液現配現用且蒸餾水先加熱煮沸。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X只能是稀硫酸B.實驗開始時應先關閉止水夾a、打開止水夾b,再向燒瓶中加入XC.反應一段時間后可在燒瓶中觀察到白色沉淀D.反應結束后若關閉b及分液漏斗活塞,則可較長時間存在【答案】D【分析】利用稀硫酸和鐵反應生成氫氣,生成的氫氣排除裝置內的空氣,驗純后關閉止水夾a,一段時間后,蒸餾燒瓶中壓強增大,將液體壓入到抽濾瓶中,抽濾瓶中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詳解】A.Fe與稀H2SO4、稀鹽酸均生成Fe2+,A錯誤;B.實驗開始時,應先打開a、b,利用生成的氫氣將裝置中空氣排出,然后關閉a,利用壓強差將燒瓶中生成的亞鐵離子排入到錐形瓶中反應生成Fe(OH)2,B錯誤;C.根據B中分析,反應一段時間后可在錐形瓶中觀察到白色沉淀,C錯誤;D.由于裝置中的空氣及溶液中氧氣已經被除去,故Fe(OH)2可較長時間存在,D正確;故選D。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FeCl2不能通過化合反應制得B.Fe(OH)3只能由可溶性鐵鹽和堿通過復分解反應制得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淀,則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雜質,可向溶液中加入過量鐵粉,然后過濾【答案】D【詳解】A.Fe與FeCl3反應產生FeCl2,A錯誤;B.Fe(OH)2、O2、H2O反應產生Fe(OH)3,反應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B錯誤;C.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淀,則溶液中一定含有Fe3+,可能存在Fe2+,C錯誤;D.Fe可與CuCl2發生置換反應生成FeCl2和Cu,因此加入過量鐵粉,能達到除雜、凈化的目的,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D。10.(23-24高一上·安徽·開學考試)如圖是鐵及其化合物的價類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Y代表的物質類別是“堿”B.可與稀反應生成和C.的過程中Fe元素的化合價升高D.Fe在中燃燒所得產物中,價與價鐵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答案】B【詳解】A.Y代表的物質是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類別是“堿”,故A正確;B.可與稀反應生成和,故B錯誤;C.由化合價原則可知,的過程中Fe元素的化合價由+2價變為+3價,化合價升高,故C正確;D.Fe在O2中燃燒所得產物為Fe3O4,根據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其中+3價與+2價鐵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故D正確;故選B。11.(23-24高一上·湖南長沙·期末)鐵與空氣接觸時會形成氧化物,如一塊低碳鋼可以被三種氧化物膜所覆蓋與金屬接觸的一側是FeO,與空氣接觸的一側是,而中間則是。(1)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針“司南”,其具有磁性作用是因為主要含有上述物質中的 (填化學式)。(2)的一種用途是 。(填“用作油漆、涂料 ”或“磁電機”);(3)FeO可作化妝品中的色素,它還能進行一系列轉化:。①時應加入的試劑是 (填“H2SO4”或“Na2SO4”)。②“速力菲”(主要有效成分是)是一種常見的補鐵藥物,欲驗證該藥物超過保質期后已變質,具體操作為:首先除去藥物表面包裝的糖衣,再將藥物粉碎、加水溶解靜置、取少許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 (填“KSCN”或“K2SO4”),若出現 (填“紅色”或“淺綠色”)現象,則證明該藥物已變質。③在中滴加NaOH溶液的實驗現象是先產生白色絮狀沉淀,然后迅速變成灰綠色,最終變成 (填“紅褐色”或“黃色”),其中沉淀顏色發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為 。【答案】(1)(2)用作油漆、涂料(3) H2SO4 KSCN 紅色 紅褐色 4Fe(OH)3+O2+2H2O=4Fe(OH)3【詳解】(1)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磁鐵成分主要是四氧化三鐵化學式為,故答案為:。(2)氧化鐵是紅色固體難溶于水,可以用作油漆、涂料,故答案為:用作油漆、涂料。(3)①FeO→FeSO4時應加入的試劑是稀硫酸,發生FeO+ H2SO4 = FeSO4 + H2O,故答案為:H2SO4;②速力菲”(主要有效成分是)是一種常見的補鐵藥物,欲驗證該藥物超過保質期后已變質,可進行的操作是:除去藥物表面包裝的糖衣后將藥物粉碎、加水溶解靜置、取少許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變紅,有鐵離子存在,則證明該藥物已變質,反之沒有變質,故答案為:KSCN;紅色;③在中滴加NaOH溶液的實驗現象是產生白色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的Fe(OH)3沉淀,其中沉淀顏色發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為:4Fe(OH)3+O2+2H2O=4Fe(OH)3,故答案為:紅褐色;4Fe(OH)3+O2+2H2O=4Fe(OH)3。12.某化學學習小組在實驗室制備無水三氯化鐵,其實驗裝置如圖。三氯化鐵是棕黃色、易潮解、100℃能升華的物質。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三頸燒瓶里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為得到純凈、干燥的Cl2,B、C中的試劑分別為 、 。(3)實驗開始前先通氮氣的目的是 。(4)為使氯氣與鐵充分反應,應注意的操作是 。(5)請你評價該裝置的主要缺點是 。(6)設計實驗證明D中反應產物中一定含有Fe3+:(要求有試劑、現象和操作) 。【答案】(1)4H++2Cl-+MnO2Mn2++Cl2↑+2H2O(2) 飽和食鹽水 濃硫酸(3)排盡空氣,防止鐵與空氣中氧氣反應(4)慢慢滴加濃鹽酸(5)尾氣排入空氣,污染環境;導管易被產品堵塞(6)利用升華裝置分離氯化鐵和鐵粉,取少量氯化鐵加入試管,加水溶解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紅色,證明含有Fe3+【分析】在裝置A中濃鹽酸和MnO2混合共熱制取Cl2,然后通過裝置B除去Cl2中HCl,再經過裝置C中的濃硫酸干燥后與裝置D中Fe在加熱條件下生成FeCl3,裝置E用于收集FeCl3,裝置F中濃硫酸用于吸收中水蒸氣,防止生成的FeCl3遇水潮解,最后用NaOH溶液進行尾氣處理,防止污染大氣。【詳解】(1)裝置A中三頸燒瓶里濃鹽酸和MnO2混合共熱制取Cl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H++2Cl-+MnO2Mn2++Cl2↑+2H2O;(2)由于濃鹽酸具有很強的揮發性,濃鹽酸和MnO2混合共熱制取的Cl2中有雜質HCl和水蒸氣,為得到純凈、干燥的Cl2,B、C中的試劑分別為飽和食鹽水、濃硫酸;(3)鐵與空氣在加熱條件下能反應,實驗開始前先通氮氣的目的是排盡空氣,防止鐵與空氣中氧氣反應;(4)為使氯氣與鐵充分反應,應注意的操作是慢慢滴加濃鹽酸,使產生的氯氣氣流比較平穩;緩慢加熱反應物,使鐵與氯氣反應更加充分;(5)根據裝置圖可知該裝置的主要缺點是沒有尾氣處理裝置,尾氣直接進入空氣,容易污染環境,且氯化鐵易冷凝為固體,容易使導管發生堵塞;(6)要設計實驗證明反應產物中一定有鐵離子,可根據FeCl3在100℃能升華的性質,將氯化鐵配制形成溶液,然后利用Fe3+在溶液中與硫氰根離子反應使溶液呈血紅色來檢驗Fe3+,具體操作方法是:利用升華裝置分離氯化鐵和鐵粉,取少量氯化鐵加入試管,加水溶解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紅色,證明含有Fe3+。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章 鐵 金屬材料第一節 鐵及其化合物第2課時 鐵的氫氧化物和鐵鹽、亞鐵鹽[模塊導航] 模塊一 知識網絡構建 模塊二 基礎知識梳理 模塊三 核心考點剖析(9個典例) 模塊四 基礎過關練(10題) 模塊五 能力提升練(12題) [學習目標] 1.學會制備Fe(OH)2,理解Fe(OH)2、Fe(OH)3的化學性質。 2.知道Fe3+、Fe2+的檢驗原理、試劑的選擇及加入的順序。 3.依據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理解Fe2+的強還原性、Fe3+的強氧化性,以及兩者間的相互轉化。[知識網絡構建][基礎知識梳理] 一、鐵的氫氧化物——Fe(OH)2與Fe(OH)31.Fe(OH)2與Fe(OH)3的比較化學式 Fe(OH)2 Fe(OH)3名稱 氫氧化亞鐵 氫氧化鐵類別 二元(弱)堿 三元(弱)堿鐵元素化合價顏色、狀態 固體 固體水溶性 不溶 不溶與酸反應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穩定性 不穩定,在空氣中易被氧化( ),體現還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 不穩定,受熱易分解: 2Fe(OH)3Fe2O3+3H2O2.鐵的氫氧化物制備的實驗探究化學式 Fe(OH)3 Fe(OH)2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生成 沉淀 首先生成 ,然后迅速變成 ,最后變成化學方程式 FeCl3+3NaOH===Fe(OH)3↓+3NaCl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實驗結論 Fe(OH)3與Fe(OH)2可分別用相對應的可溶性鹽與堿溶液反應制得【特別提醒】制備Fe(OH)2時的注意事項:(1)Fe2+極易被氧化,所以FeSO4溶液要現用現配。(2)為了防止Fe(OH)2被氧化,配制FeSO4溶液所用的蒸餾水和制備Fe(OH)2所用的NaOH溶液都要煮沸,盡可能除去O2。(3)為了防止滴加NaOH溶液時帶入空氣,可將吸有NaOH溶液的長膠頭滴管伸入FeSO4溶液的液面下,再擠出NaOH溶液。(4)為防止Fe(OH)2被氧化,還可以向盛有FeSO4溶液的試管中加入少量的煤油或其他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的有機溶劑,以隔絕空氣。二、鐵鹽和亞鐵鹽1.常見的鐵鹽和亞鐵鹽(1)鐵鹽:Fe2(SO4)3、FeCl3等,其水溶液呈 。(2)亞鐵鹽:FeSO4、FeCl2等,其水溶液呈 。2.Fe2+、Fe3+的檢驗離子 Fe3+ Fe2+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溶液變成 開始 ,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變成離子方程式 Fe3++3SCN-===Fe(SCN)3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結論 Fe3+遇SCN-顯 ,可利用此現象檢驗Fe3+的存在 Fe2+和SCN-混合無明顯現象,加入新制氯水后,Fe2+被氧化成Fe3+;可用先加 再加 的方法檢驗Fe2+的存在【特別提醒】若溶液中同時含有Fe3+、Fe2+,為避免Fe3+對Fe2+的檢驗造成干擾,通常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適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若溶液紫紅色褪去,說明原溶液含有Fe2+;另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顯紅色,說明原溶液含有Fe3+。Fe3+和Fe2+相互轉化的實驗探究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加少量鐵粉振蕩后,黃色溶液變成 ,再加KSCN溶液,溶液顏色 向上層清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變成離子方程式 2Fe3++Fe===3Fe2+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實驗結論 Fe3+遇到較強的還原劑時,會被還原成Fe2+ Fe2+在較強的氧化劑作用下會被氧化成Fe3+【歸納總結】Fe3+與Fe2+的相互轉化三、鐵三角: Fe、Fe2+、Fe3+之間的三角轉化關系1.Fe只有還原性,可以被氧化成+2價或+3價的鐵:如Fe+2H+===H2↑+Fe2+ 2Fe+3Cl22FeCl33Fe+4H2O(g)Fe3O4+4H22.Fe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可被強氧化劑[如Cl2、KMnO4(H+)等]氧化為Fe3+;可被強還原劑(如CO、C等)還原為Fe。如2Fe2++Cl2===2Fe3++2Cl-Zn+Fe2+===Fe+Zn2+3.Fe3+具有較強的氧化性,可被還原為+2價或0價的鐵:如2Fe3++Cu===2Fe2++Cu2+3CO+Fe2O32Fe+3CO2四、鐵鹽和亞鐵鹽轉化的應用1.判斷離子共存Fe2+NO(H+)、ClO-、MnO(H+);Fe3+S2-、I-、SO;2.除雜溶液 雜質 除雜方法FeCl2 FeCl3 加過量鐵粉后過濾FeCl3 FeCl2 加足量氯水或H2O2溶液FeCl2 CuCl2 加過量鐵粉后過濾[核心考點剖析]考點一:鐵的氫氧化物的性質[典例1]鐵屑溶于過量稀硫酸,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過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在空氣中加熱沉淀至質量不再發生變化為止,得到紅棕色殘渣,上述沉淀和殘渣分別是A. B.C. D.[典例2]向300mL0.2mol/L的Fe(N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Fe2+恰好完全沉淀,過濾,小心加熱沉淀,直到水分蒸干,再灼燒到質量不在變化,此時固體的質量為A.5.4g B.4.32g C.4.8g D.6.42g[典例3]下列各圖示中能較長時間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考點二:Fe2+、Fe3+的檢驗[典例4]現有試劑:①鐵粉、②銅粉、③鋅片、④氯水、⑤酸性溶液、⑥溶液、⑦溶液、⑧淀粉溶液,若探究的還原性和的氧化性,可選用的一組試劑是A.①②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②⑦⑧[典例5]已知:①綠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②鞣酸亞鐵溶液為黃色,鞣酸鐵(不溶于水)為藍黑色。根據如圖所示的實驗流程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過程①中綠茶葉水與反應生成的鞣酸亞鐵易被氧化成鞣酸鐵而呈藍黑色B.過程②中維生素C表現還原性C.過程④中將氧化為D.服用補鐵劑時,最好喝一些綠茶葉水[典例6]證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實驗方法最好是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顯紅色B.先滴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再滴加氯水后顯紅色C.滴加NaOH溶液,立即產生紅褐色沉淀D.只需滴加KSCN溶液考點三 鐵三角——Fe、Fe2+和Fe3+的相互轉化[典例7](23-24高一上·廣東茂名·期末)要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可行的方法是A.滴入KSCN溶液 B.通入氯氣C.加入過量鋅粉并過濾 D.加入過量鐵粉并過濾[典例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可用鐵粉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雜質B.可用鐵粉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雜質C.可用新制的氯水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雜質D.可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中含有的少量HCl氣體雜質[典例9]下列各組物質充分反應后,滴入KSCN溶液一定顯紅色的是A.FeO加入稀硝酸中 B.FeCl3、CuCl2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C.生了銹的鐵塊加入稀硫酸中 D.Fe加入稀硝酸中[基礎過關練]1.下列有關鐵的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Fe(OH)2不穩定,具有較強的氧化性B.FeO、Fe2O3均為堿性氧化物,均可與鹽酸反應C.Fe(OH)3能通過化合反應得到D.Fe3O4為磁性氧化鐵,其中鐵的化合價為+2價和+3價2.如圖所示裝置,可用該裝置較長時間觀察到Fe(OH)2的白色。實驗提供的試劑:鐵屑、稀硫酸、NaOH溶液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生成Fe(OH)2的操作:關閉止水夾E,使燒瓶A中溶液壓入裝置B中進行反應B.實驗開始前先關閉止水夾E,其目的是利用產生的H2將裝置中的空氣排盡C.燒瓶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6H+=2Fe3++3H2↑D.C中的氣體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3.下列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使溶液呈血紅色的是A.KSCN溶液 B.NaOH溶液 C.氯水 D.K3[Fe(CN)6]溶液4.為探究某食品包裝袋內一小包脫氧劑中的還原鐵粉是否變質,分別取少量樣品溶于鹽酸,再進行下列實驗,其中說法正確的是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鐵粉變質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變紅,說明鐵粉未變質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鐵粉全部變質D.若溶于鹽酸未觀察到有氣泡且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未變紅,說明鐵粉未變質5.要除去溶液中少量的,可行的方法是A.滴入溶液 B.通入氯氣C.加入適量銅粉并過濾 D.加入適量鐵粉并過濾6.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若充分反應后溶液質量不變,則原混合液中,Fe3+和Cu2+的物質的量之比是A.14∶5 B.5∶14 C.2∶7 D.7∶27.要想證明某稀溶液中是否含有Fe2+,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A.滴入KSCN溶液 B.加入銅片C.滴入NaOH溶液 D.取該溶液滴在淀粉KI試紙上8.化合價和物質類別是整理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知識的兩個要素,可表示為“價-類”二維圖。已知鐵元素的“價-類”二維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利用上述轉化④,向溶液中滴加飽和溶液,可制取膠體B.是一種黑色粉末,不穩定,在空氣中受熱,迅速被氧化成C.露置于空氣中,可實現上述轉化⑧,該反應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實驗室中檢驗,先加入氯水可實現上述轉化⑥,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變紅,證明溶液中含9.下列關于Fe3+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Fe3+不可能大量存在于堿性溶液中B.Fe3+水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C.Fe3+具有氧化性,能與金屬鋅、鐵、銅等反應D.Fe3+溶液中滴入含硫氰化鉀的溶液,有紅色沉淀產生10.為探究某食品包裝袋內一小包脫氧劑中的還原鐵粉是否變質,分別取少量樣品溶于鹽酸,再進行下列實驗,其中結論正確的是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鐵粉變質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變紅,說明鐵粉未變質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變紅,說明鐵粉全部變質D.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變紅;再滴加氯水,溶液變紅,說明鐵粉部分變質[能力提升練]1.下列有關物質檢驗方法不合理的是A.檢驗綠礬晶體()是否已氧化變質,可將其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顯無色后再滴加H2O2溶液顯紅色,該溶液中一定含有C.用足量酸性KMnO4溶液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SO4D.向某溶液中持續加入NaOH溶液,發現先產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說明溶液中可能含有2.某化學興趣小組向盛有銅粉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溶液,待銅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一定量鐵粉,充分反應后有固體殘余,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殘余固體中一定含銅粉,可能含鐵粉B.最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可能含和C.加入鐵粉后可能發生反應的先后順序依次為D.可向最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檢驗是否含有3.(23-24高一上·四川德陽·期末)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某同學設計實驗檢驗菠菜中鐵元素、測定鐵元素含量的方案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得到①需進行過濾操作B.②呈淺紅色,說明①中含有C.③比②顏色深,說明溶液作氧化劑D.若向①加入溶液得沉淀,則菠菜含鐵4.下列有關物質檢驗方法不合理的是A.檢驗綠礬晶體(FeSO4·7H2O)是否已氧化變質,可將其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顯無色,再滴加H2O2溶液顯紅色,該溶液一定含有Fe2+C.用NaOH溶液檢驗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D.向某溶液中持續加入NaOH溶液,發現先產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說明溶液中可能含有Al3+5.部分含鐵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a可與e反應生成b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C.為檢驗e中是否混有b,可以先加KSCN溶液,再加H2O2,觀察是否有血紅色出現D.可存在b→c→d→e→b的循環轉化關系6.下列各圖示中能較長時間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7.鐵是人類應用較早,當前應用量最大的金屬元素。下列有關鐵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A.將濃溶液滴加到飽和的溶液中,制備膠體B.溶液腐蝕刻制印刷電路板,說明鐵比銅金屬性強C.用酸性溶液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D.在高溫下和水蒸氣反應、在空氣中受熱均能得到8.(23-24高一上·天津·月考)某同學欲利用如圖裝置制取能較長時間存在的,其中實驗所用溶液現配現用且蒸餾水先加熱煮沸。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X只能是稀硫酸B.實驗開始時應先關閉止水夾a、打開止水夾b,再向燒瓶中加入XC.反應一段時間后可在燒瓶中觀察到白色沉淀D.反應結束后若關閉b及分液漏斗活塞,則可較長時間存在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FeCl2不能通過化合反應制得B.Fe(OH)3只能由可溶性鐵鹽和堿通過復分解反應制得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淀,則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雜質,可向溶液中加入過量鐵粉,然后過濾10.(23-24高一上·安徽·開學考試)如圖是鐵及其化合物的價類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Y代表的物質類別是“堿”B.可與稀反應生成和C.的過程中Fe元素的化合價升高D.Fe在中燃燒所得產物中,價與價鐵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1.(23-24高一上·湖南長沙·期末)鐵與空氣接觸時會形成氧化物,如一塊低碳鋼可以被三種氧化物膜所覆蓋與金屬接觸的一側是FeO,與空氣接觸的一側是,而中間則是。(1)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針“司南”,其具有磁性作用是因為主要含有上述物質中的 (填化學式)。(2)的一種用途是 。(填“用作油漆、涂料 ”或“磁電機”);(3)FeO可作化妝品中的色素,它還能進行一系列轉化:。①時應加入的試劑是 (填“H2SO4”或“Na2SO4”)。②“速力菲”(主要有效成分是)是一種常見的補鐵藥物,欲驗證該藥物超過保質期后已變質,具體操作為:首先除去藥物表面包裝的糖衣,再將藥物粉碎、加水溶解靜置、取少許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 (填“KSCN”或“K2SO4”),若出現 (填“紅色”或“淺綠色”)現象,則證明該藥物已變質。③在中滴加NaOH溶液的實驗現象是先產生白色絮狀沉淀,然后迅速變成灰綠色,最終變成 (填“紅褐色”或“黃色”),其中沉淀顏色發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為 。12.某化學學習小組在實驗室制備無水三氯化鐵,其實驗裝置如圖。三氯化鐵是棕黃色、易潮解、100℃能升華的物質。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三頸燒瓶里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為得到純凈、干燥的Cl2,B、C中的試劑分別為 、 。(3)實驗開始前先通氮氣的目的是 。(4)為使氯氣與鐵充分反應,應注意的操作是 。(5)請你評價該裝置的主要缺點是 。(6)設計實驗證明D中反應產物中一定含有Fe3+:(要求有試劑、現象和操作)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3講 鐵的氫氧化物和鐵鹽、亞鐵鹽-【暑假學與練】2024年新高一化學暑假精品講義+分層練習(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原卷版).docx 第13講 鐵的氫氧化物和鐵鹽、亞鐵鹽-【暑假學與練】2024年新高一化學暑假精品講義+分層練習(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