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第一節 鈉及其化合物第2課時 鈉的幾種化合物 焰色反應【課程學習目標】1.認識過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的化學變化過程,掌握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2.掌握Na2CO3、NaHCO3相互轉化途徑。3.能解釋焰色試驗的現象和原理。4.閱讀《侯德榜和侯氏制堿法》,認識化學在純堿生產中的貢獻。【學科核心素養】1.通過對“鈉的化合物性質”的學習,培養實驗探究意識。2.通過對“Na2CO3與NaHCO3相互轉化”的學習,培養變化的理念。3.通過對“焰色試驗”的學習,提升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4.通過對“制堿歷史”的學習,增強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提升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基礎知識全梳理】一.氧化鈉和過氧化鈉1.氧化鈉的化學性質(1)與水反應: Na2O+H2O===2NaOH(2)與酸性氧化物反應: Na2O+CO2=== Na2CO3(3)與酸反應: Na2O+2HCl===2NaCl+H2O2.過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及用途(1)與水反應: 2Na2O2+2H2O===4NaOH+O2↑(2)與酸性氧化物反應: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SO2===2Na2SO4(3)與酸反應: 2Na2O2+4HCl===4NaCl+2H2O+O2↑(4)用途: 氧化劑、供氧劑、漂白劑、殺菌劑 。3.Na2O2的強氧化性與還原性從元素化合價角度分析Na2O2的性質:2Na22過氧化鈉中的氧是 -1 價,處于中間價態,既能表現氧化性,又能表現還原性。(1)強氧化性①與Na2SO3溶液反應: Na2O2+Na2SO3+H2O===Na2SO4+2NaOH②有強氧化性,具有殺菌、消毒、漂白的作用。如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例題1】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過氧化鈉,會有什么現象,請說明原因。(2)還原性遇KMnO4等強氧化劑時,Na2O2表現出還原性,氧化產物為 O2 。(3)遇CO2、H2O、H+時,Na2O2發生自身的氧化還原反應,氧元素的歧化反應。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例題2】請分別用雙線橋、單線橋表示出下列反應的電子轉移。2Na2O2+2H2O===4NaOH+O2↑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碳酸鈉 碳酸氫鈉俗稱 純堿或蘇打 小蘇打物理 性質 色與態 白色粉末 Na2CO3 10H2O白色晶體,易風化 細小白色晶體溶解性 易溶(溶解度 碳酸鈉 > 碳酸氫鈉)化學 性質 堿性 同濃度,滴入酚酞,都變紅色,碳酸鈉溶液紅色更深,堿性更強。與H+ 反應 CO32-+2 H+ = CO2↑+H2O HCO3-+H+== CO2↑+H2O相同條件下NaHCO3 比Na2CO3反應放出氣體 快與堿 反應 與NaOH 、KOH 不反應 與NaOH反應生成Na2CO3 離子方程式: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離子方程式: Ca2++CO ===CaCO3↓ NaHCO3足量: Ca2++2OH-+2HCO ===CaCO3↓+2H2O+CO NaHCO3不足量: Ca2++OH-+HCO ===CaCO3↓+H2O熱穩 定性 一般不分解 NaHCO3加熱分解的反應方程式: 2NaHCO3 Na2CO3+CO2↑+H2O與CO2反 CO+CO2+H2O===2HCO 不反應用途 用于玻璃、制皂、造紙等 用于制藥、焙制糕點等1.如何鑒別Na2CO3 與 NaHCO3?(1)固體的鑒別用加熱法: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的是 NaHCO3 固體。(2)溶液的鑒別可用沉淀法、氣體法和測pH法。①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產生沉淀的是 Na2CO3 溶液。②氣體法:滴入稀鹽酸,立即產生氣泡的是 NaHCO3 溶液。③測pH法:用pH試紙測相同濃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 Na2CO3 溶液。2.Na2CO3、NaHCO3的除雜混合物(括號內為雜質) 除雜方法Na2CO3(s)(NaHCO3) 加熱法NaHCO3(aq)(Na2CO3) 通入足量CO2Na2CO3(aq)(NaHCO3) 滴加適量NaOH溶液【例題3】Na2CO3和NaHCO3是常見的兩種鈉鹽,它們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中。下列有關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小蘇打能中和胃酸,對胃壁不產生強烈刺激或腐蝕作用,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但不適合胃潰瘍病人B.NaHCO3能中和面粉發酵后產生的酸,并且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可用于做饅頭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來鑒別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往Na2CO3飽和溶液中通入CO2氣體,可獲得NaHCO3 沉淀三.焰色試驗1.焰色反應: 很多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都會使火焰呈現出特征顏色 ,這叫焰色反應,屬于 物理 變化, 屬于 元素 的物理性質。2.焰色試驗: 根據火焰呈現的特征顏色,可以判斷試樣所含的金屬元素,化學上把這樣的定性分析操作稱作焰色試驗。3.操作:洗 —— 將鉑絲(或光潔的鐵絲)用 鹽酸 洗凈燒 —— 將洗凈的鉑絲在火焰上灼燒至 與原來火焰顏色相同蘸 —— 蘸取待測物質燒 —— 在酒精燈上灼燒,觀察焰色洗 —— 將鉑絲(或光潔的鐵絲)用鹽酸洗凈【實驗2-6】灼燒Na2CO3溶液時,火焰呈 黃 色;灼燒K2CO3溶液時,透過 藍色鈷玻璃片 可觀察到火焰呈 紫 色。【重點難點必掌握】一.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性質【問題探究】Na2O2屬于堿性氧化物嗎?為什么?不屬于。堿性氧化物指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Na2O2與鹽酸反應時不僅生成NaCl和水,還會有氧氣生成,所以不屬于堿性氧化物。【知識歸納總結】1.Na2O2與Na2O的比較:化學式 Na2O Na2O2生成條件 常溫 加熱或點燃穩定性 不穩定,易與O2反應 2Na2O+O22Na2O2 相對穩定陽離子: 陰離子 n(Na+)∶n(O2-)=2∶1 n(Na+)∶n(O)=2∶1與水反應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與CO2反應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和O22.Na2O2與CO2、H2O反應的量的關系:(1)物質的量的關系。無論是CO2或H2O的單一物質還是兩者的混合物,通過足量的Na2O2時,放出O2的分子數與CO2或H2O的分子數之比均為1∶2。(2)電子轉移關系。當Na2O2與CO2、H2O反應時,每產生1 mol O2轉移2 mol電子,且在反應中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2Na2O2+2H2O===4NaO得到2×e-H+O失去2×e-2↑2Na2O2+2CO2===2Na2CO得到2×e-3+O失去2×e-2(3)固體質量關系。分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得下列關系式:Na2O2Na2CO3(組成相當于Na2O2·CO)Na2O22NaOH(組成相當于Na2O2·H2)①與CO2反應時,固體增加的質量等于與CO2等物質的量的CO的質量,即Δm=n(CO2)×M(CO);②與H2O反應時,固體增加的質量等于與H2O等物質的量的H2的質量,即Δm=n(H2O)×M(H2)。3.Na2O2有強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劑,使有機色質褪色。點撥:Na2O2的認識誤區(1)Na2O2中的陰離子是O,不是O,也不是O2-。(2)Na2O2中的氧為-1價,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與水、CO2發生反應時,其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3)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因其與酸反應時除生成鹽和水之外,還有氧氣生成。(4)Na2O2與其他物質反應時不一定都產生O2,如Na2O2+SO2===Na2SO4。二.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鑒別及相互轉化【問題探究】比較下列兩個裝置,思考下列問題:1.為了更好地探究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的熱穩定性,如左上圖所示,試管B中裝入的固體最好是什么?B中裝入固體是Na2CO3。2.右上圖與左上圖的區別是什么?哪個裝置能夠更好地探究二者的熱穩定性?左上圖體現了A、B中溫度不同,右上圖Na2CO3和NaHCO3兩處溫度相同,左上圖更好。【知識歸納總結】1.鑒別方法:(1)加熱法——固體。①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受熱不分解。②結論:加熱有氣體產生的是NaHCO3,無變化的是Na2CO3。(2)沉淀法——溶液。①原理:CO+Ca2+===CaCO3↓,CO+Ba2+===BaCO3↓,HCO與Ca2+、Ba2+不反應。②結論:滴加氯化鋇或氯化鈣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無變化的是NaHCO3。(3)鹽酸逐滴加入時的現象——溶液。①原理:CO+H+===HCO,HCO+H+===CO2↑+H2O。②結論:向等濃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立即產生氣體的是NaHCO3,開始不產生氣體,滴加一會才產生氣體的是Na2CO3。(4)與酚酞溶液作用——溶液。①原理:等濃度溶液的堿性Na2CO3>NaHCO3。②結論:等濃度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較深的是Na2CO3,較淺的是NaHCO3。2.相互轉化:Na2CO3NaHCO3(1)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a2CO3+H2O+CO2===2NaHCO3。(2)NaHCO3→Na2CO3。①2NaHCO3Na2CO3+H2O+CO2↑(固體物質);②NaHCO3+NaOH===Na2CO3+H2O(溶液中)。點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認識誤區(1)碳酸鈉很穩定,固體和溶液中受熱都不發生分解,碳酸氫鈉固體受熱易發生分解,但其溶液受熱不易分解。(2)書寫碳酸氫鈉參與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時,HCO不能拆開。(3)在反應2NaHCO3Na2CO3+H2O+CO2↑中,利用差量法計算時,要注意固體質量減少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而非僅僅是二氧化碳的質量。(4)不能用氫氧化鈣溶液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液,因為二者均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白色沉淀。【核心考點精準練】考點一:氧化鈉和過氧化鈉1.(23-24高一上·河南開封·期末)下列說法中,屬于和共同之處的是A.均是白色粉末 B.均是堿性氧化物C.陰、陽離子的個數比均為 D.均可由鈉與氧氣常溫下生成2.(23-24高一上·天津·期中)下列關于Na2O和Na2O2的敘述正確的是①Na2O和Na2O2都能和水反應生成堿,它們都是化合反應②Na2O2可作供氧劑,而Na2O不能③Na2O和Na2O2在空氣中久置都會發生變質,最后變為Na2CO3粉末④Na2O和Na2O2的陰陽離子個數比都是⑤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溶液先變紅后褪色,并有氣泡生成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3.(22-23高一上·貴州·階段練習)某實驗小組通過如圖所示實驗,探究與水的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②中的與水反應產生了B.③中溶液變紅,說明生成了NaOHC.④中紅色褪去可能是由于生成了造成的D.作催化劑并降低了水中溶解的氧氣的溶解度考點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4.(2024高一下·湖南·學業考試)欲除去固體中的雜質,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水溶解后過濾 B.先加足量鹽酸后過濾C.將固體加熱 D.配成溶液后通入足量氣體5.(23-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有關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說法不正確的是A.向碳酸氫鈉中加少量水,伴隨著吸熱現象 B.侯德榜制堿法最終產品是碳酸氫鈉C.碳酸鈉溶液呈堿性 D.碳酸鈉比碳酸氫鈉穩定6.(23-24高一上·山西大同·階段練習)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來驗證熱穩定性:碳酸鈉>碳酸氫鈉。忽略空氣中的對澄清石灰水的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為小蘇打,乙為純堿B.甲為Na2CO3,乙為NaHCO3C.要證明碳酸鈉或碳酸氫鈉受熱能產生水,可在兩支試管內均放置含有無水硫酸銅粉末的棉花D.整個實驗過程中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考點三:焰色試驗7.(23-24高一下·湖南株洲·期中)某物質灼燒時,其焰色試驗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則該物質一定含有A.鉀單質 B.鉀離子 C.鉀的化合物 D.鉀元素8.(2023高一下·廣西·學業考試)煙花燃放五彩繽紛,出現這些色彩的主要原理與金屬元素焰色試驗的相同。下列物質在焰色試驗中,可使火焰呈黃色的是A. B. C.Mg D.Al9.(23-24高一上·遼寧沈陽·期末)焰火“腳印”“笑臉”“五環”,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加輝煌、浪漫,這與高中化學中焰色試驗知識相關。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焰色試驗是化學變化,利用的是元素的性質B.利用焰色試驗不可區分與固體C.焰色反應一般用鉑絲,細鐵絲蘸取藥品做相關實驗D.更換樣品時,需用鹽酸洗滌鉑絲,然后在酒精燈上灼燒至幾乎無色才能蘸取新樣品【小試牛刀過關測】1.(23-24高一上·江西南昌·期末)2023年國慶節,南昌以天空為幕,以煙花為筆,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風景這邊獨好”國慶煙花晚會。璀敁的焰火點亮了南昌的夜空,驚艷了無數國人。這與高中化學中“焰色試驗”知識相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焰色試驗是化學變化 B.利用焰色試驗可區分與固體C.焰色試驗均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 D.用稀鹽酸清洗做焰色試驗的鉑絲2.(23-24高一上·湖南郴州·期中)下列鈉的化合物與其性質或用途不相符的是A.——淡黃色固體 B.——白色固體C.——堿性弱,可用于制作胃藥 D.——受熱易分解3.下列有關NaHCO3、Na2CO3的性質比較中,正確的是A.熱穩定性Na2CO3B.常溫時水溶性Na2CO3< NaHCO3C.可用BaCl2溶液區分NaHCO3固體和Na2CO3固體D.等物質的量的NaHCO3和Na2CO3與足量稀鹽酸反應,NaHCO3放出的CO2多4.(22-23高一下·安徽蕪湖·階段練習)1943年侯德榜發明聯合制堿法,其生產流程可簡要表示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純堿分類屬于鹽不屬于堿B.流程中先通入再通入可達同樣效果C.若實驗室進行第③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和玻璃棒D.侯氏制堿法制備利用了物質溶解度差異5.以不同類別物質間的轉化為線索,認識鈉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從煤油中取用鈉只需小刀、濾紙和玻璃片B.純堿顯堿性,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C.反應⑤、⑥可用于潛水艇中氧氣的供給,常溫下產生1個O2,轉移1個電子D.往碳酸氫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混有的碳酸鈉雜質6.(22-23高一上·河北石家莊·期中)取ag某物質在足量O2中完全燃燒,將其產物跟足量的Na2O2固體完全反應,反應后的固體質量增加大于ag。則該物質可能是A.CH3COOCH2CH3 B.HCHOC.HOOCCOOH D.HCOOH7.(23-24高一上·安徽蚌埠·階段練習)下面是對Na2O2和Na2O性質異同點的有關敘述,其中錯誤的是A.Na2O2和Na2O長期置于空氣中,最終產物相同B.Na2O2和Na2O都能與CO2、H2O發生化合反應C.Na2O2和Na2O分別與H2O反應都有NaOH生成D.Na2O2是黃色固體粉末,Na2O是白色固體8.(23-24高一上·四川雅安·階段練習)下列有關焰色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鉀的焰色反應,火焰的顏色要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②先把鉑絲洗凈,然后在外焰上灼燒至與原來火焰顏色相同,再蘸取被檢驗的物質③每次實驗后,要用稀硫酸把鉑絲洗凈④實驗時最好選擇本身顏色較微弱的火焰⑤沒有鉑絲也可用光潔無銹的鐵絲代替⑥焰色反應是化學變化A.僅②③不正確 B.僅③⑥不正確 C.僅⑥不正確 D.全對9.(23-24高一下·湖南株洲·階段練習)為除去括號內的雜質,所選用的試劑或方法錯誤的是A.溶液,加入適量溶液,過濾B.固體,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C.粉末,將混合物放在氧氣中加熱D.氣體,飽和溶液10.(23-24高一下·上海松江·階段練習)過氧化鈉有著獨特的結構和性質,因而具有廣泛的用途,如作為漂白劑,印染劑,空氣中二氧化碳吸收劑,潛艇中供氧劑等。(1)在下列溶液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過氧化鈉固體,不會出現渾濁現象的是_______。A.飽和溶液 B.稀溶液 C.稀溶液 D.飽和(2)關于和的異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A.常溫常壓下狀態相同,顏色不同B.包含的正負離子相同,但個數比不同C.均可由Na和氧氣反應得到,但反應條件不同D.均可與水反應,但產物不同(3)下列各組物質相互混合進行反應,最終既有氣體又有沉淀生成的是______。A.金屬鈉投入溶液中 B.投入溶液中C.投入溶液中 D.投入到溶液中(4)過氧化鈉與單質硫都是淡黃色固體,請設計一個實驗鑒別它們,描述預期現象和結論: 。11.(23-24高一上·湖南長沙·階段練習)金屬鈉及其化合物在人類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諸回答下列問題:(1)向一小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該燒杯中加入黃豆粒大小的金屬鈉,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B.C. D.過氧化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多種用途。(2)過氧化鈉是 色固體。(3)過氧化鈉可用作呼吸面具、潛水艇的供氧劑,寫出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消耗時,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總數為 mol。(4)某實驗小組通過如圖所示實驗,探究與水的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A.②中的大量氣泡主要成分是氫氣B.③中溶液變紅,說明有酸性物質生成C.④中現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強氧化性物質造成的D.⑤中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氣的溶解度(5)向酸性溶液中加入粉末,觀察到溶液褪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①比較氧化性強弱: (選填“>”或“<”)。②該反應說明具有 (選填“氧化性”或“還原性”)。12.(23-24高一下·上海·期末)“套管實驗”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整個實驗過程中,能觀察到燒杯B中的現象是 。(2)寫出實驗過程中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該實驗可證明的熱穩定性 (填“強于”“弱于”或“等于”);證明熱穩定性的實驗裝置中,能否將、的位置互換? (填“能”或“不能”)。(4)能用來鑒別和兩種白色固體的實驗操作是 。A.將和配制成同濃度的溶液,用試紙測定值并做比較B.分別在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C.分別在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第一節 鈉及其化合物第2課時 鈉的幾種化合物 焰色反應【課程學習目標】1.認識過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的化學變化過程,掌握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2.掌握Na2CO3、NaHCO3相互轉化途徑。3.能解釋焰色試驗的現象和原理。4.閱讀《侯德榜和侯氏制堿法》,認識化學在純堿生產中的貢獻。【學科核心素養】1.通過對“鈉的化合物性質”的學習,培養實驗探究意識。2.通過對“Na2CO3與NaHCO3相互轉化”的學習,培養變化的理念。3.通過對“焰色試驗”的學習,提升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4.通過對“制堿歷史”的學習,增強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提升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基礎知識全梳理】一.氧化鈉和過氧化鈉1.氧化鈉的化學性質(1)與水反應: Na2O+H2O===2NaOH(2)與酸性氧化物反應: Na2O+CO2=== Na2CO3(3)與酸反應: Na2O+2HCl===2NaCl+H2O2.過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及用途(1)與水反應: 2Na2O2+2H2O===4NaOH+O2↑(2)與酸性氧化物反應: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SO2===2Na2SO4(3)與酸反應: 2Na2O2+4HCl===4NaCl+2H2O+O2↑(4)用途: 氧化劑、供氧劑、漂白劑、殺菌劑 。3.Na2O2的強氧化性與還原性從元素化合價角度分析Na2O2的性質:2Na22過氧化鈉中的氧是 -1 價,處于中間價態,既能表現氧化性,又能表現還原性。(1)強氧化性①與Na2SO3溶液反應: Na2O2+Na2SO3+H2O===Na2SO4+2NaOH②有強氧化性,具有殺菌、消毒、漂白的作用。如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例題1】向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過氧化鈉,會有什么現象,請說明原因。【答案】 Na2O2與水反應生成了NaOH,溶液變紅,Na2O2的強氧化性又使溶液褪色。(2)還原性遇KMnO4等強氧化劑時,Na2O2表現出還原性,氧化產物為 O2 。(3)遇CO2、H2O、H+時,Na2O2發生自身的氧化還原反應,氧元素的歧化反應。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例題2】請分別用雙線橋、單線橋表示出下列反應的電子轉移。2Na2O2+2H2O===4NaOH+O2↑【答案】雙線橋2Na2O2+2H2O===4NaOH+O2↑單線橋 2Na2O2+2H2O===4NaOH+O2↑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碳酸鈉 碳酸氫鈉俗稱 純堿或蘇打 小蘇打物理 性質 色與態 白色粉末 Na2CO3 10H2O白色晶體,易風化 細小白色晶體溶解性 易溶(溶解度 碳酸鈉 > 碳酸氫鈉)化學 性質 堿性 同濃度,滴入酚酞,都變紅色,碳酸鈉溶液紅色更深,堿性更強。與H+ 反應 CO32-+2 H+ = CO2↑+H2O HCO3-+H+== CO2↑+H2O相同條件下NaHCO3 比Na2CO3反應放出氣體 快與堿 反應 與NaOH 、KOH 不反應 與NaOH反應生成Na2CO3 離子方程式:HCO+OH-===CO+H2O與澄清石灰水反應 離子方程式: Ca2++CO===CaCO3↓ NaHCO3足量: Ca2++2OH-+2HCO===CaCO3↓+2H2O+CO NaHCO3不足量: Ca2++OH-+HCO===CaCO3↓+H2O熱穩 定性 一般不分解 NaHCO3加熱分解的反應方程式: 2NaHCO3Na2CO3+CO2↑+H2O與CO2反 CO+CO2+H2O===2HCO 不反應用途 用于玻璃、制皂、造紙等 用于制藥、焙制糕點等1.如何鑒別Na2CO3 與 NaHCO3?(1)固體的鑒別用加熱法: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的是 NaHCO3 固體。(2)溶液的鑒別可用沉淀法、氣體法和測pH法。①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產生沉淀的是 Na2CO3 溶液。②氣體法:滴入稀鹽酸,立即產生氣泡的是 NaHCO3 溶液。③測pH法:用pH試紙測相同濃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 Na2CO3 溶液。2.Na2CO3、NaHCO3的除雜混合物(括號內為雜質) 除雜方法Na2CO3(s)(NaHCO3) 加熱法NaHCO3(aq)(Na2CO3) 通入足量CO2Na2CO3(aq)(NaHCO3) 滴加適量NaOH溶液【例題3】Na2CO3和NaHCO3是常見的兩種鈉鹽,它們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中。下列有關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小蘇打能中和胃酸,對胃壁不產生強烈刺激或腐蝕作用,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但不適合胃潰瘍病人B.NaHCO3能中和面粉發酵后產生的酸,并且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可用于做饅頭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來鑒別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往Na2CO3飽和溶液中通入CO2氣體,可獲得NaHCO3 沉淀【答案】C【解析】Na2CO3和NaHCO3遇澄清石灰水都會產生白色沉淀,所以C不正確。三.焰色試驗1.焰色反應: 很多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都會使火焰呈現出特征顏色 ,這叫焰色反應,屬于 物理 變化, 屬于 元素 的物理性質。2.焰色試驗: 根據火焰呈現的特征顏色,可以判斷試樣所含的金屬元素,化學上把這樣的定性分析操作稱作焰色試驗。3.操作:洗 —— 將鉑絲(或光潔的鐵絲)用 鹽酸 洗凈燒 —— 將洗凈的鉑絲在火焰上灼燒至 與原來火焰顏色相同蘸 —— 蘸取待測物質燒 —— 在酒精燈上灼燒,觀察焰色洗 —— 將鉑絲(或光潔的鐵絲)用鹽酸洗凈【實驗2-6】灼燒Na2CO3溶液時,火焰呈 黃 色;灼燒K2CO3溶液時,透過 藍色鈷玻璃片 可觀察到火焰呈 紫 色。【重點難點必掌握】一.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性質【問題探究】Na2O2屬于堿性氧化物嗎?為什么?不屬于。堿性氧化物指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Na2O2與鹽酸反應時不僅生成NaCl和水,還會有氧氣生成,所以不屬于堿性氧化物。【知識歸納總結】1.Na2O2與Na2O的比較:化學式 Na2O Na2O2生成條件 常溫 加熱或點燃穩定性 不穩定,易與O2反應 2Na2O+O22Na2O2 相對穩定陽離子: 陰離子 n(Na+)∶n(O2-)=2∶1 n(Na+)∶n(O)=2∶1與水反應 生成NaOH 生成NaOH和O2與CO2反應 生成Na2CO3 生成Na2CO3和O22.Na2O2與CO2、H2O反應的量的關系:(1)物質的量的關系。無論是CO2或H2O的單一物質還是兩者的混合物,通過足量的Na2O2時,放出O2的分子數與CO2或H2O的分子數之比均為1∶2。(2)電子轉移關系。當Na2O2與CO2、H2O反應時,每產生1 mol O2轉移2 mol電子,且在反應中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2Na2O2+2H2O===4NaO得到2×e-H+O失去2×e-2↑2Na2O2+2CO2===2Na2CO得到2×e-3+O失去2×e-2(3)固體質量關系。分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得下列關系式:Na2O2Na2CO3(組成相當于Na2O2·CO)Na2O22NaOH(組成相當于Na2O2·H2)①與CO2反應時,固體增加的質量等于與CO2等物質的量的CO的質量,即Δm=n(CO2)×M(CO);②與H2O反應時,固體增加的質量等于與H2O等物質的量的H2的質量,即Δm=n(H2O)×M(H2)。3.Na2O2有強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劑,使有機色質褪色。點撥:Na2O2的認識誤區(1)Na2O2中的陰離子是O,不是O,也不是O2-。(2)Na2O2中的氧為-1價,既可被氧化也可被還原,與水、CO2發生反應時,其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3)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因其與酸反應時除生成鹽和水之外,還有氧氣生成。(4)Na2O2與其他物質反應時不一定都產生O2,如Na2O2+SO2===Na2SO4。二.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鑒別及相互轉化【問題探究】比較下列兩個裝置,思考下列問題:1.為了更好地探究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的熱穩定性,如左上圖所示,試管B中裝入的固體最好是什么?B中裝入固體是Na2CO3。2.右上圖與左上圖的區別是什么?哪個裝置能夠更好地探究二者的熱穩定性?左上圖體現了A、B中溫度不同,右上圖Na2CO3和NaHCO3兩處溫度相同,左上圖更好。【知識歸納總結】1.鑒別方法:(1)加熱法——固體。①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受熱不分解。②結論:加熱有氣體產生的是NaHCO3,無變化的是Na2CO3。(2)沉淀法——溶液。①原理:CO+Ca2+===CaCO3↓,CO+Ba2+===BaCO3↓,HCO與Ca2+、Ba2+不反應。②結論:滴加氯化鋇或氯化鈣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無變化的是NaHCO3。(3)鹽酸逐滴加入時的現象——溶液。①原理:CO+H+===HCO,HCO+H+===CO2↑+H2O。②結論:向等濃度的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立即產生氣體的是NaHCO3,開始不產生氣體,滴加一會才產生氣體的是Na2CO3。(4)與酚酞溶液作用——溶液。①原理:等濃度溶液的堿性Na2CO3>NaHCO3。②結論:等濃度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較深的是Na2CO3,較淺的是NaHCO3。2.相互轉化:Na2CO3NaHCO3(1)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a2CO3+H2O+CO2===2NaHCO3。(2)NaHCO3→Na2CO3。①2NaHCO3Na2CO3+H2O+CO2↑(固體物質);②NaHCO3+NaOH===Na2CO3+H2O(溶液中)。點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認識誤區(1)碳酸鈉很穩定,固體和溶液中受熱都不發生分解,碳酸氫鈉固體受熱易發生分解,但其溶液受熱不易分解。(2)書寫碳酸氫鈉參與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時,HCO不能拆開。(3)在反應2NaHCO3Na2CO3+H2O+CO2↑中,利用差量法計算時,要注意固體質量減少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而非僅僅是二氧化碳的質量。(4)不能用氫氧化鈣溶液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液,因為二者均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白色沉淀。【核心考點精準練】考點一:氧化鈉和過氧化鈉1.(23-24高一上·河南開封·期末)下列說法中,屬于和共同之處的是A.均是白色粉末 B.均是堿性氧化物C.陰、陽離子的個數比均為 D.均可由鈉與氧氣常溫下生成【答案】C【解析】A.過氧化鈉是淡黃色粉末,故A錯誤;B.過氧化鈉屬于過氧化物,不屬于堿性氧化物,故B錯誤;C.氧化鈉中陰離子氧離子與陽離子鈉離子的個數比為,過氧化鈉中陰離子過氧根離子與陽離子鈉離子的個數比也為,故C正確;D.鈉與氧氣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過氧化鈉,常溫下反應生成氧化鈉,故D錯誤;故選C。2.(23-24高一上·天津·期中)下列關于Na2O和Na2O2的敘述正確的是①Na2O和Na2O2都能和水反應生成堿,它們都是化合反應②Na2O2可作供氧劑,而Na2O不能③Na2O和Na2O2在空氣中久置都會發生變質,最后變為Na2CO3粉末④Na2O和Na2O2的陰陽離子個數比都是⑤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溶液先變紅后褪色,并有氣泡生成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答案】C【解析】①Na2O和水反應生成堿,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而與Na2O2與水反應除產生堿以外,還有O2因此,因此該反應不是化合反應,①錯誤;②Na2O2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而Na2O與二氧化碳和水反應不會產生氧氣,所以Na2O2可作供氧劑,而Na2O不行,②正確;③Na2O2、Na2O在空氣中都會與CO2反應生成Na2CO3粉末,③正確;④Na2O與Na2O2都是離子化合物,二者電離產生的陰、陽離子個數比都是1:2,④錯誤;⑤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Na2O2與水反應產生的NaOH使溶液變為紅色;Na2O2同時具有強氧化性,會將紅色物質再氧化變為無色,因此看到溶液先變紅后褪色,反應過程中會產生氧氣,因此會看到氣泡生成,⑤正確;綜上所述②③⑤正確,故C符合;故選:C。3.(22-23高一上·貴州·階段練習)某實驗小組通過如圖所示實驗,探究與水的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②中的與水反應產生了B.③中溶液變紅,說明生成了NaOHC.④中紅色褪去可能是由于生成了造成的D.作催化劑并降低了水中溶解的氧氣的溶解度【答案】D【解析】A.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A正確;B.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是強堿,遇到酚酞,溶液變成紅色,B正確;C.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可能生成了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具有強氧化性,能夠使溶液褪色,C正確;D.生成的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時發生了分解,因此放出大量氣泡,但是不能說明降低了水中溶解的氧氣的溶解度,D錯誤;故選D。考點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4.(2024高一下·湖南·學業考試)欲除去固體中的雜質,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水溶解后過濾 B.先加足量鹽酸后過濾C.將固體加熱 D.配成溶液后通入足量氣體【答案】C【解析】碳酸氫鈉固體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所以直接加熱即可除去。答案選C。5.(23-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有關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說法不正確的是A.向碳酸氫鈉中加少量水,伴隨著吸熱現象 B.侯德榜制堿法最終產品是碳酸氫鈉C.碳酸鈉溶液呈堿性 D.碳酸鈉比碳酸氫鈉穩定【答案】B【解析】A.向碳酸鈉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鈉結塊變成晶體,并伴隨著放熱現象;而向碳酸氫鈉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氫鈉能溶解,并伴隨著吸熱現象,A正確;B.侯德榜制堿法最終產品是碳酸鈉,B錯誤;C.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水溶液均顯堿性,故都可用作食用堿或工業用堿,C正確; D.碳酸鈉穩定,加熱時不會發生分解反應產生氣體;碳酸氫鈉加熱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可用加熱法來比較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大小,D正確;故選B。6.(23-24高一上·山西大同·階段練習)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來驗證熱穩定性:碳酸鈉>碳酸氫鈉。忽略空氣中的對澄清石灰水的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為小蘇打,乙為純堿B.甲為Na2CO3,乙為NaHCO3C.要證明碳酸鈉或碳酸氫鈉受熱能產生水,可在兩支試管內均放置含有無水硫酸銅粉末的棉花D.整個實驗過程中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答案】B【分析】碳酸鈉加熱不分解,碳酸氫鈉加熱分解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鈉放入大試管溫度高不分解,碳酸氫鈉放入小試管溫度低能分解,說明碳酸氫鈉熱穩定性差;【解析】A.加熱時內管的溫度低于外管的溫度,要證明碳酸鈉的熱穩定性比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強,應將碳酸氫鈉放置于內管中,故甲為碳酸氫鈉(或小蘇打),乙為碳酸鈉(或純堿),A正確;B.由分析可知,甲為,乙為,B錯誤;C.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在試管內放置含有無水硫酸銅粉末的棉花,可以檢驗反應過程中是否有水生成,C正確;D.碳酸鈉很穩定,不易分解,沒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A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D正確;故選B。考點三:焰色試驗7.(23-24高一下·湖南株洲·期中)某物質灼燒時,其焰色試驗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則該物質一定含有A.鉀單質 B.鉀離子 C.鉀的化合物 D.鉀元素【答案】D【解析】物質灼燒時,其焰色反應通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火焰呈紫色,說明該物質中含有鉀元素,但不能確認具體形式,故D正確;答案為D。8.(2023高一下·廣西·學業考試)煙花燃放五彩繽紛,出現這些色彩的主要原理與金屬元素焰色試驗的相同。下列物質在焰色試驗中,可使火焰呈黃色的是A. B. C.Mg D.Al【答案】A【解析】在焰色試驗中,可使火焰呈黃色的是Na元素,故選A。9.(23-24高一上·遼寧沈陽·期末)焰火“腳印”“笑臉”“五環”,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加輝煌、浪漫,這與高中化學中焰色試驗知識相關。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焰色試驗是化學變化,利用的是元素的性質B.利用焰色試驗不可區分與固體C.焰色反應一般用鉑絲,細鐵絲蘸取藥品做相關實驗D.更換樣品時,需用鹽酸洗滌鉑絲,然后在酒精燈上灼燒至幾乎無色才能蘸取新樣品【答案】A【解析】A.焰色試驗是物理變化,不是化學變化,故A錯誤;B.NaCl與Na2CO3固體含鈉元素,焰色試驗均為黃色,所以焰色試驗不能區分NaCl與Na2CO3固體,故B正確;C.鉑絲和鐵絲在灼燒時沒有顏色,作焰色反應實驗時對其它金屬元素的火焰的顏色沒有干擾,所以焰色反應一般用鉑絲、細鐵絲蘸取藥品做相關實驗,故C正確;D.焰色反應時用鹽酸清洗鉑絲,清洗的過程中生成的氯化物受熱能揮發,則更換樣品時,需用鹽酸洗滌鉑絲,然后在酒精燈上灼燒至幾乎無色才能蘸取新樣品,故D正確;故選:A。【小試牛刀過關測】1.(23-24高一上·江西南昌·期末)2023年國慶節,南昌以天空為幕,以煙花為筆,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風景這邊獨好”國慶煙花晚會。璀敁的焰火點亮了南昌的夜空,驚艷了無數國人。這與高中化學中“焰色試驗”知識相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焰色試驗是化學變化 B.利用焰色試驗可區分與固體C.焰色試驗均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 D.用稀鹽酸清洗做焰色試驗的鉑絲【答案】D【解析】A.焰色試驗是物質原子內部電子能級的改變,不涉及物質結構和化學性質的改變,是物理變化,A錯誤;B.與的焰色都是黃色,不能通過焰色試驗區分二者,B錯誤;C.由于鉀元素的焰色易被黃色的火焰覆蓋遮擋,不易觀察,則觀察鉀元素的焰色試驗時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C錯誤;D.做完焰色試驗之后會有雜質殘留在鉑絲上面,會干擾實驗現象,用鹽酸洗滌這些物質,形成對應的金屬氯化物熔沸點較低,在火焰上燒的時候可以將這些物質分解揮發,無殘留,不會干擾實驗現象,D正確。故選D。2.(23-24高一上·湖南郴州·期中)下列鈉的化合物與其性質或用途不相符的是A.——淡黃色固體 B.——白色固體C.——堿性弱,可用于制作胃藥 D.——受熱易分解【答案】C【解析】A.是淡黃色固體,與其性質相符,A不符合題意;B.是白色固體,與其性質相符,B不符合題意;C.的堿性較強,不可用于制作胃藥,與其用途不相符,C符合題意;D.受熱易分解為、水、二氧化碳,與其性質相符,D不符合題意;故選C。3.下列有關NaHCO3、Na2CO3的性質比較中,正確的是A.熱穩定性Na2CO3B.常溫時水溶性Na2CO3< NaHCO3C.可用BaCl2溶液區分NaHCO3固體和Na2CO3固體D.等物質的量的NaHCO3和Na2CO3與足量稀鹽酸反應,NaHCO3放出的CO2多【答案】C【解析】A.熱穩定性Na2CO3>NaHCO3,A錯誤;B.常溫時水溶性Na2CO3>NaHCO3,因為Na2CO3水解程度遠遠大于NaHCO3B錯誤;C.BaCl2溶液滴入NaHCO3時,不會有沉淀產生,而一滴入Na2CO3,馬上有沉淀BaCO3產生,可用BaCl2溶液區分NaHCO3固體和Na2CO3固體,說法正確,C正確;D.等物質的量的NaHCO3和Na2CO3與足量稀鹽酸反應,根據碳守恒兩者放出的CO2是一樣多的,D錯誤;答案選C。4.(22-23高一下·安徽蕪湖·階段練習)1943年侯德榜發明聯合制堿法,其生產流程可簡要表示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純堿分類屬于鹽不屬于堿B.流程中先通入再通入可達同樣效果C.若實驗室進行第③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和玻璃棒D.侯氏制堿法制備利用了物質溶解度差異【答案】B【分析】氯化鈉溶液通入氨氣使溶液呈堿性,再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制取碳酸氫鈉,利用碳酸氫鈉受熱分解制取純堿碳酸鈉。【解析】A.純堿是Na2CO3,屬于鹽類,A正確;B.CO2溶解度較小,通入水中生成的H2CO3較少,且再通入NH3不易控制生成NH4HCO3;而NH3極易溶于水,通入水中生成NH3·H2O,再通入過量CO2,可以生成NH4HCO3,有利于NaHCO3的析出,因此效果不同,B錯誤;C.第③步操作是過濾,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和玻璃棒,C正確;D.NaHCO3的溶解度較小,銨鹽的溶解度較大,當溶液中Na+和濃度較大時,可以析出NaHCO3固體,因此利用了物質溶解度差異,D正確;故選B。5.以不同類別物質間的轉化為線索,認識鈉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從煤油中取用鈉只需小刀、濾紙和玻璃片B.純堿顯堿性,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C.反應⑤、⑥可用于潛水艇中氧氣的供給,常溫下產生1個O2,轉移1個電子D.往碳酸氫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除去混有的碳酸鈉雜質【答案】D【解析】A.鈉質軟,保存在煤油中,從煤油中取用鈉需小刀、濾紙和玻璃片,還需要用鑷子,A錯誤;B.純堿溶液由于堿性強,不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B錯誤;C.過氧化鈉與水或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因此反應⑤、⑥可用于潛水艇中氧氣的供給,常溫下1個O2,轉移2個電子,C錯誤;D.碳酸鈉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碳酸氫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 +H2O+CO2=2 NaHCO3,D正確;故答案為:D。6.(22-23高一上·河北石家莊·期中)取ag某物質在足量O2中完全燃燒,將其產物跟足量的Na2O2固體完全反應,反應后的固體質量增加大于ag。則該物質可能是A.CH3COOCH2CH3 B.HCHOC.HOOCCOOH D.HCOOH【答案】A【分析】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水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相當于過氧化鈉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CO,水中的H2,若是ag 物質(CO)m(H2)n在足量O2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將其產物跟足量的Na2O2固體完全反應,反應后的固體質量增加ag。【解析】A.CH3COOCH2CH3改寫為(CO)2(H2)4C2,多余的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過氧化鈉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CO,因此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故A符合題意;B.HCHO改寫為(CO)(H2),與足量O2中完全燃燒,將其產物跟足量的Na2O2固體完全反應,反應后的固體質量增加等于ag,故B不符合題意;C.HOOCCOOH改寫為(CO)2(H2)O2,與足量O2中完全燃燒,將其產物跟足量的Na2O2固體完全反應,反應后的固體質量增加小于ag,故C不符合題意;D.HCOOH改寫為(CO)2(H2)O,與足量O2中完全燃燒,將其產物跟足量的Na2O2固體完全反應,反應后的固體質量增加小于ag,故D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答案為A。7.(23-24高一上·安徽蚌埠·階段練習)下面是對Na2O2和Na2O性質異同點的有關敘述,其中錯誤的是A.Na2O2和Na2O長期置于空氣中,最終產物相同B.Na2O2和Na2O都能與CO2、H2O發生化合反應C.Na2O2和Na2O分別與H2O反應都有NaOH生成D.Na2O2是黃色固體粉末,Na2O是白色固體【答案】B【解析】A.過氧化鈉和氧化鈉長期置于空氣中最終產物相同,最終都生成碳酸鈉,故A正確;B.Na2O2和Na2O都能與CO2、H2O發生反應,但是Na2O2與CO2、H2O發生反應,產物有兩種,不是化合反應,故B錯誤;C.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故C正確;D.Na2O2是黃色固體粉末,Na2O是白色固體,D正確;本題選B。8.(23-24高一上·四川雅安·階段練習)下列有關焰色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鉀的焰色反應,火焰的顏色要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②先把鉑絲洗凈,然后在外焰上灼燒至與原來火焰顏色相同,再蘸取被檢驗的物質③每次實驗后,要用稀硫酸把鉑絲洗凈④實驗時最好選擇本身顏色較微弱的火焰⑤沒有鉑絲也可用光潔無銹的鐵絲代替⑥焰色反應是化學變化A.僅②③不正確 B.僅③⑥不正確 C.僅⑥不正確 D.全對【答案】C【解析】①鈉元素的黃光會干擾鉀的紫色,觀察鉀元素紫色火焰時,要透過藍色鈷玻璃,①正確;②鉑絲不能粘有雜質,實驗前必須做空白灼燒試驗,②正確;③更換檢驗對象時,需要用鹽酸清洗鉑絲表面殘留物,將其轉化為可揮發的氯化物,③正確;④本身顏色越微弱的火焰,實驗干擾越小,被檢驗物質的火焰顏色越明顯,④正確;⑤焰色反應除用鉑絲外,還可以用光潔無銹的鐵絲、鎳絲、鉻絲等,⑤正確;⑥焰色反應是物理變化,⑥錯誤;故選C。9.(23-24高一下·湖南株洲·階段練習)為除去括號內的雜質,所選用的試劑或方法錯誤的是A.溶液,加入適量溶液,過濾B.固體,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C.粉末,將混合物放在氧氣中加熱D.氣體,飽和溶液【答案】A【解析】A.碳酸鈉也可與硝酸鋇反應且硫酸鈉和硝酸鋇生成硝酸鈉雜質,A錯誤;B.碳酸氫鈉加熱分解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受熱不分解,則加熱法可除雜,B正確;C.已知2Na2O+O22Na2O2可知,除去粉末中少量的Na2O可將混合物放在氧氣中加熱,C正確;D.二氧化碳不與碳酸氫鈉反應,氯化氫能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D正確;故選A。10.(23-24高一下·上海松江·階段練習)過氧化鈉有著獨特的結構和性質,因而具有廣泛的用途,如作為漂白劑,印染劑,空氣中二氧化碳吸收劑,潛艇中供氧劑等。(1)在下列溶液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過氧化鈉固體,不會出現渾濁現象的是_______。A.飽和溶液 B.稀溶液 C.稀溶液 D.飽和(2)關于和的異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A.常溫常壓下狀態相同,顏色不同B.包含的正負離子相同,但個數比不同C.均可由Na和氧氣反應得到,但反應條件不同D.均可與水反應,但產物不同(3)下列各組物質相互混合進行反應,最終既有氣體又有沉淀生成的是______。A.金屬鈉投入溶液中 B.投入溶液中C.投入溶液中 D.投入到溶液中(4)過氧化鈉與單質硫都是淡黃色固體,請設計一個實驗鑒別它們,描述預期現象和結論: 。【答案】(1)C(2)D(3)AD(4)分別取兩種固體分別加入含有酚酞的水溶液中,溶液變紅則是過氧化鈉,無現象則是單質硫【解析】(1)A.硫化氫飽和溶液加入過氧化鈉生成硫化鈉、單質硫和水,有黃色渾濁,A不符合;B.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和碳酸氫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碳酸鈉,碳酸鈣是沉淀,有白色渾濁,B不符合;C.過氧化鈉和亞硫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鈉,沒有渾濁產生,C符合;D.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有氫氧根,氯化鈣溶液中有鈣離子,氫氧化鈣微溶于水,飽和氯化鈣溶液中鈣離子濃度相對較大,故會生成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溶液有渾濁,D不符合;故答案為:C。(2)A.過氧化鈉淡黃色固體,氧化鈉白色固體,A正確;B.過氧化鈉的陽離子為Na+,陰離子為O,個數比為2:1,氧化鈉的陽離子為Na+,陰離子為O2-,個數比為2:1,B正確;C.鈉和氧氣加熱反應生成過氧化鈉,鈉和氧氣不加熱時生成氧化鈉,反應條件不同,C正確;D.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二者都生成氫氧化鈉,D錯誤;故答案為:D。(3)A.金屬鈉投入FeCl2溶液中,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氫氧化鈉和氯化亞鐵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沉淀,最終轉化為氫氧化鐵沉淀,既有氣體還有沉淀生成,A符合;B.Na2O投入MgCl2溶液中,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沒有氣體生成,B不符合;C.Na2O2投入BaCl2溶液中,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氫氧化鈉和氯化鋇不反應,只有氣體沒有沉淀,C不符合;D.Na2O2投入到CuSO4溶液中,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既有沉淀還有氣體,D符合;故答案為:AD。(4)過氧化鈉與單質硫都是淡黃色固體,過氧化鈉和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滴入酚酞變紅,硫和水不反應,故分別取兩種固體分別加入含有酚酞的水溶液中,溶液變紅則是過氧化鈉,無現象則是單質硫;故答案為:分別取兩種固體分別加入含有酚酞的水溶液中,溶液變紅則是過氧化鈉,無現象則是單質硫。11.(23-24高一上·湖南長沙·階段練習)金屬鈉及其化合物在人類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諸回答下列問題:(1)向一小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該燒杯中加入黃豆粒大小的金屬鈉,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B.C. D.過氧化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多種用途。(2)過氧化鈉是 色固體。(3)過氧化鈉可用作呼吸面具、潛水艇的供氧劑,寫出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消耗時,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總數為 mol。(4)某實驗小組通過如圖所示實驗,探究與水的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A.②中的大量氣泡主要成分是氫氣B.③中溶液變紅,說明有酸性物質生成C.④中現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強氧化性物質造成的D.⑤中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氣的溶解度(5)向酸性溶液中加入粉末,觀察到溶液褪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①比較氧化性強弱: (選填“>”或“<”)。②該反應說明具有 (選填“氧化性”或“還原性”)。【答案】(1)A(2)淡黃(3) 1(4)C(5)> 還原性【解析】(1)鈉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則鈉在煤油和水分界線處和水反應生成氫氣,故選A;(2)過氧化鈉是淡黃色固體;(3)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則消耗時,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總數為1mol;(4)A.過氧化鈉和水生成氧氣,則②中的大量氣泡主要成分不是氫氣而是氧氣,A錯誤;B.由于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了NaOH,則③中溶液變紅,說明有堿性物質生成,B錯誤;C.由于Na2O2與水發生過程中可能生成強氧化性物質H2O2,④中現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強氧化性物質造成的,C正確;D.由于Na2O2與水發生過程中可能生成強氧化性物質H2O2,H2O2在MnO2的催化下發生分解產生O2,即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催化H2O2分解,D錯誤;故答案為:C;(5)①氧化劑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則氧化性強弱:>。②該反應中過氧化鈉中氧元素化合價升高,說明具有還原性。12.(23-24高一下·上海·期末)“套管實驗”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整個實驗過程中,能觀察到燒杯B中的現象是 。(2)寫出實驗過程中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該實驗可證明的熱穩定性 (填“強于”“弱于”或“等于”);證明熱穩定性的實驗裝置中,能否將、的位置互換? (填“能”或“不能”)。(4)能用來鑒別和兩種白色固體的實驗操作是 。A.將和配制成同濃度的溶液,用試紙測定值并做比較B.分別在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C.分別在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答案】(1)產生白色沉淀(2)(3)弱于 不能(4)AB【分析】該實驗的實驗目的是比較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通過A、B燒杯澄清石灰水的變化來驗證穩定性。【解析】(1)整個實驗過程中,能觀察到燒杯B中的現象是產生白色沉淀;(2)碳酸氫鈉不穩定,受熱易分解,方程式為:;(3)碳酸氫鈉在小試管中,碳酸鈉在大試管中,給大試管直接加熱,溫度較高,依據溫度較高的管中的物質不分解,而溫度較低的管中的物質分解,可判斷熱穩定性:Na2CO3>NaHCO3,故Na2CO3與NaHCO3的位置不能互換;(4)A.相同濃度的碳酸鈉溶液的堿性強于碳酸氫鈉溶液,則將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配制成同濃度的溶液,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值可以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A正確;B.碳酸鈉溶液能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碳酸氫鈉溶液不能與氯化鈣溶液反應,則分別在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鈣溶液可以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B正確;C.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均能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則分別在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鈣溶液不能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C錯誤;故選AB。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2 鈉的幾種化合物 焰色反應-2024-2025學年新高一化學暑假新課重難點預習(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原卷版).docx 2.1.2 鈉的幾種化合物 焰色反應-2024-2025學年新高一化學暑假新課重難點預習(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