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一 測量做直線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注意事項1.平行:紙帶、細繩要和長木板平行.2.靠近:釋放小車前,應使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3.一先一后: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實驗后先斷開電源,后取下紙帶.4.減小誤差:小車另一端掛的鉤碼個數要適當,避免速度過大而使紙帶上打的點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紙帶上打的點過于密集.5.紙帶選?。哼x擇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舍棄點密集部分,適當選取計數點.6.準確作圖:在坐標紙上,縱、橫軸選取合適的單位,仔細描點連線,不能連成折線,應作一條直線.●誤差分析1.使用刻度尺測計數點的距離時有誤差.2.作v t圖像時出現作圖誤差.3.電源頻率不穩定,造成打點的時間間隔不完全相同.考點 教材原型實驗典例 (2023·全國甲卷)某同學利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平均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讓小車左端和紙帶相連.右端用細繩跨過定滑輪和鉤碼相連.鉤碼下落,帶動小車運動,打點計時器打出紙帶.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和相關數據如圖(b)所示.(1)已知打出圖(b)中相鄰兩個計數點的時間間隔均為0.1 s.以打出A點時小車位置為初始位置,將打出B、C、D、E、F各點時小車的位移Δx填到表中,小車發生對應位移所用時間和平均速度分別為Δt和,表中ΔxAD=________cm,AD=________cm/s.位移區間 AB AC AD AE AFΔx(cm) 6.60 14.60 ΔxAD 34.90 47.30(cm/s) 66.0 73.0 AD 87.3 94.6(2)根據表中數據得到小車平均速度隨時間Δt的變化關系,如圖(c)所示.請在圖(c)中補全實驗點.(3)從實驗結果可知,小車運動的-Δt圖線可視為一條直線,此直線用方程=kΔt+b表示,其中k=________cm/s2,b=________cm/s.(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4)根據(3)中的直線方程可以判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得到打出A點時小車速度大小vA=________,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結果用字母k、b表示)變式 研究小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其中斜面傾角可調.已知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周期為0.02 s.紙帶上計數點的間距如圖乙所示,其中每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1)部分實驗步驟如下:A.調整傾角,使小車能夠勻速下滑.B.關閉電源,取出紙帶.C.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定后放開小車.D.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將紙帶穿過限位孔.E.將小車??吭诖螯c計時器附近,小車尾部與紙帶相連.F.選擇220 V交流電源并接好電路.G.選擇6~8 V直流電源并接好電路.H.選擇6~10 V交流電源并接好電路.選擇其中必需的實驗步驟并按正確的先后順序排列:____________(用字母填寫).(2)小車加速度大小的計算式應為a=________.(3)如果當時電源中交變電流的周期不正常,比已知的T略大,而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高/分/技/法實驗誤差分析1.交流電源的頻率變化引起誤差交流電源的頻率出現波動時,打點周期會隨之變化.頻率升高時,打點周期減小,由于計算時仍按照原打點周期值,各點的瞬時速度的測量值vn=將偏小,加速度的測量值a=也會偏小.2.位移的測量引起誤差如果各計數點間的位移較小或相鄰計數點之間的位移之差較小,位移測量的相對誤差就會較大,從而導致速度和加速度的測量誤差較大.考點 實驗的創新與改進創新角度 實驗裝置/原理圖 創新解讀實驗原理創新 (1)滑塊在斜面上靠重力沿斜面的分力與摩擦力的合力獲得加速度. (2)擋光片經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作為滑塊的速度. (3)平均速度的大小與擋光片的長度有關實驗情境創新 (1)用滴水針頭滴水替代打點計時器打紙帶. (2)小車在水平桌面上因摩擦做勻減速運動實驗目的創新 (1)鐵球靠重力產生加速度. (2)鐵球由A門到B門的時間可由數字毫秒計讀出. (3)鐵球的加速度由 t圖線分析得出1.[實驗器材創新]如圖甲所示為利用光電門測瞬時速度的裝置,鐵架臺放在水平臺面上,上端固定電磁鐵M,電磁鐵正下方安裝一個位置可上下調節的光電門A.(1)如圖乙所示,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d=________mm.(2)接通電磁鐵M的開關,吸住小球:測出小球與光電門A間的高度差h1=46.34 cm;斷開開關,小球自由下落,記錄小球通過光電門的擋光時間t1.數字計時器顯示t1=5.00 ms(即5.00×10-3 s),則小球通過光電門A時的速度大小v1=________ m/s(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3)某同學利用公式g=計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你認為該同學的計算結果與真實值相比會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2.[實驗情境創新]用雷達探測一高速飛行器的位置.從某時刻(t=0)開始的一段時間內,該飛行器可視為沿直線運動,每隔1 s測量一次其位置,坐標為x,結果如表所示:t/s 0 1 2 3 4 5 6x/m 0 507 1 094 1 759 2 505 3 329 4 233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表中數據可判斷該飛行器在這段時間內近似做勻加速運動,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當x=507 m時,該飛行器速度的大小v=________ m/s.(3)這段時間內該飛行器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 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答案及解析考點 教材原型實驗典例 (2023·全國甲卷)某同學利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平均速度與時間的關系.讓小車左端和紙帶相連.右端用細繩跨過定滑輪和鉤碼相連.鉤碼下落,帶動小車運動,打點計時器打出紙帶.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和相關數據如圖(b)所示.(1)已知打出圖(b)中相鄰兩個計數點的時間間隔均為0.1 s.以打出A點時小車位置為初始位置,將打出B、C、D、E、F各點時小車的位移Δx填到表中,小車發生對應位移所用時間和平均速度分別為Δt和,表中ΔxAD=________cm,AD=________cm/s.位移區間 AB AC AD AE AFΔx(cm) 6.60 14.60 ΔxAD 34.90 47.30(cm/s) 66.0 73.0 AD 87.3 94.6(2)根據表中數據得到小車平均速度隨時間Δt的變化關系,如圖(c)所示.請在圖(c)中補全實驗點.(3)從實驗結果可知,小車運動的-Δt圖線可視為一條直線,此直線用方程=kΔt+b表示,其中k=________cm/s2,b=________cm/s.(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4)根據(3)中的直線方程可以判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得到打出A點時小車速度大小vA=________,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結果用字母k、b表示)解析:(1)根據紙帶的數據可得ΔxAD=xAB+xBC+xCD=6.60 cm+8.00 cm+9.40 cm=24.00 cm;平均速度AD==80.0 cm/s.(2)根據第(1)小題結果補全實驗點如圖甲所示.(3)從實驗結果可知,小車運動的-Δt圖線可視為一條直線,圖像如圖乙所示.此直線用方程=kΔt+b表示,由圖像可知k= cm/s2=70.0 cm/s2,b=59.0 cm/s.(4)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位移公式x=v0t+at2,整理得=v0+at,即=vA+at,故根據圖像斜率和截距可得vA=b,a=2k.答案:(1)24.00 80.0 (2)見解析圖甲 (3)70.0 59.0 (4)b 2k變式 研究小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其中斜面傾角可調.已知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周期為0.02 s.紙帶上計數點的間距如圖乙所示,其中每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1)部分實驗步驟如下:A.調整傾角,使小車能夠勻速下滑.B.關閉電源,取出紙帶.C.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定后放開小車.D.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將紙帶穿過限位孔.E.將小車停靠在打點計時器附近,小車尾部與紙帶相連.F.選擇220 V交流電源并接好電路.G.選擇6~8 V直流電源并接好電路.H.選擇6~10 V交流電源并接好電路.選擇其中必需的實驗步驟并按正確的先后順序排列:____________(用字母填寫).(2)小車加速度大小的計算式應為a=________.(3)如果當時電源中交變電流的周期不正常,比已知的T略大,而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解析:(1)由于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應用220 V交流電,因此G、H不選,另外由于只測加速度,不用平衡摩擦力,A步驟不選.具體步驟為:先固定打點計時器,后接好電源,放好小車,連好紙帶,接通電源,放開小車,最后斷開電源,取出紙帶,因此步驟是FDECB(或DFECB).(2)由于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所以相鄰的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 s,設A到B之間的距離為x1,以后各段分別為x2、x3、x4、x5、x6,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為了更加準確地求解加速度,對三個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1+a2+a3),即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計算表達式為a==.(3)交變電流的周期比已知的T略大,使得打點時間間隔變長,最后測量的Δv偏大,而計算時認為周期正常,因此測量出的加速度的值偏大.答案:(1)FDECB(或DFECB) (2) (3)偏大考點 實驗的創新與改進1.[實驗器材創新]如圖甲所示為利用光電門測瞬時速度的裝置,鐵架臺放在水平臺面上,上端固定電磁鐵M,電磁鐵正下方安裝一個位置可上下調節的光電門A.(1)如圖乙所示,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d=________mm.(2)接通電磁鐵M的開關,吸住小球:測出小球與光電門A間的高度差h1=46.34 cm;斷開開關,小球自由下落,記錄小球通過光電門的擋光時間t1.數字計時器顯示t1=5.00 ms(即5.00×10-3 s),則小球通過光電門A時的速度大小v1=________ m/s(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3)某同學利用公式g=計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你認為該同學的計算結果與真實值相比會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小球的直徑為d=15 mm+3×0.1 mm=15.3 mm.(2)小球通過光電門A時的平均速度為v1===3.06 m/s.(3)高度差h1是小球的底部到光電門A頂部的距離,測速度v1是利用小球通過光電門A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求解的速度大于小球經過光電門A頂部的速度,由g=公式可知,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值大于真實值.答案:(1)15.3 (2)3.06 (3)偏大2.[實驗情境創新]用雷達探測一高速飛行器的位置.從某時刻(t=0)開始的一段時間內,該飛行器可視為沿直線運動,每隔1 s測量一次其位置,坐標為x,結果如表所示:t/s 0 1 2 3 4 5 6x/m 0 507 1 094 1 759 2 505 3 329 4 233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表中數據可判斷該飛行器在這段時間內近似做勻加速運動,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當x=507 m時,該飛行器速度的大小v=________ m/s.(3)這段時間內該飛行器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 m/s2(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解析:(1)第1 s內的位移507 m,第2 s內的位移587 m,第3 s內的位移665 m,第4 s內的位移746 m,第5 s內的位移824 m,第6 s內的位移904 m,則相鄰1 s內的位移之差接近Δx=80 m,可以判斷飛行器在這段時間內做勻加速運動.(2)當x=507 m時飛行器的速度等于0~2 s內的平均速度,則v= m/s=547 m/s.(3)加速度的大小a== m/s2≈79 m/s2.答案:(1)相鄰1 s內的位移之差近似相等 (2)547 (3)79(共29張PPT)實驗一 測量做直線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實驗基礎 記熟背牢原型實驗 創新改進謝 謝 觀 看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講義第一章實驗一 測量做直線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含解析).docx 2025屆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課件第一章 實驗一測量做直線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共30張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