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 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三類常見問題素養目標 1.知道牛頓運動定律在動力學圖像中的應用.(科學思維) 2.知道整體法、隔離法在連接體問題中的應用.(科學思維) 3.知道臨界法在臨界、極值問題中的應用.(科學思維)考點 動力學圖像的應用1.圖像類問題的實質是力與運動的關系問題,以牛頓第二定律為紐帶,理解圖像的類型,圖像的軸、點、線、截距、斜率、面積所表示的意義.運用圖像解決問題一般包含兩個角度:(1)用給定的圖像解答問題.(2)據題意作圖,用圖像解答問題.在實際的應用中要建立物理情景與函數圖像的相互轉換關系.2.常見的圖像v t圖像 根據圖像的斜率判斷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進而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合外力F a圖像 首先要根據具體的物理情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出兩個量間的函數關系式,根據函數關系式結合圖像,明確圖像的斜率、截距或面積的意義,從而由圖像給出的信息求出未知量F t圖像 要結合物體受到的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分析每一時間段的運動性質a t圖像 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負,正確分析每一段的運動情況,然后結合物體受力情況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典例1 (2021·全國乙卷)(多選)水平地面上有一質量為m1的長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質量m2的物塊,如圖(a)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物塊上,F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b)所示,其中F1、F2分別為t1、t2時刻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a1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c)所示.已知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假設最大靜摩擦力均與相應的滑動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F1=μ1m1gB.F2=(μ2-μ1)gC.μ2>μ1D.在0~t2時間段物塊與木板加速度相等1.[根據物理情境選擇圖像]在地面將一小球豎直向上拋出,經時間t0到達最高點,然后又落回原處,若空氣阻力大小恒定,則如圖所示的圖像能正確反映小球的速度v、加速度a、位移x、速率u隨時間t變化關系的是(豎直向上為正方向)( )2. [根據圖像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公共汽車進站時,剎車過程的加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若它在6 s時恰好停在站臺處,已知汽車質量約為5 000 kg,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汽車在( )A.0到6 s內的位移約等于30 mB.0時刻的速度約為28 km/hC.4 s時的加速度約為0.5 m/s2D.4 s時受到外力的合力約為2 500 N考點 連接體問題的分析方法1.常見連接體模型類型 圖例接觸連接 輕繩連接 輕桿連接輕彈簧連接2.整體法與隔離法的選取原則(1)整體法的選取原則:若連接體內各物體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分析整體受到的合外力,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2)隔離法的選取原則:若連接體內各物體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統內各物體之間的作用力時,就需要把物體從系統中隔離出來,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3)整體法、隔離法的交替運用:若連接體內各物體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體之間的作用力時,一般采用“先整體求加速度,后隔離求內力”的步驟.典例2 (2024·安徽阜陽一中等聯考)如甲、乙兩圖所示,水平光滑的桌面足夠長,不計滑輪的摩擦力,質量分別為m、M的兩個木塊用輕質細線連接.甲圖中,對右側木塊施加的拉力水平向右、大小為F,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若F=Mg,則整體的加速度為B.甲圖中,若m M,則細線的拉力為0C.乙圖中,細線的拉力為D.乙圖中,若m M,則整體的加速度大小約為g1.[水平方向上的連接體模型](多選)如圖所示,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塊A和B用輕質彈簧連接,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A、B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運動,A、B的質量關系為mB>mA,它們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相同.為使彈簧穩定時的伸長量減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僅減小水平恒力F的大小B.僅減小A的質量C.僅將A、B的位置互換D.僅減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2.[豎直方向的連接體模型]如圖所示,輕質定滑輪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拉力傳感器相連,跨過定滑輪的輕繩兩端分別與質量不等的A、B兩物體相連.用擋板托住物體B使A、B保持靜止,此時拉力傳感器的示數為10 N;撤去擋板,物體A上升、B下降,此時拉力傳感器的示數為15 N.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物體B的質量為( )A.0.75 kg B.1 kgC.1.25 kg D.1.5 kg考點 動力學臨界、極值問題1.分析臨界問題的三種方法極限法 把物理問題(或過程)推向極端,從而使臨界現象(或狀態)暴露出來,以達到正確解決問題的目的假設法 臨界問題存在多種可能,特別是非此即彼兩種可能時,或變化過程中可能出現臨界條件,也可能不出現臨界條件時,往往用假設法解決問題數學法 將物理過程轉化為數學表達式,根據數學表達式解出臨界條件2.“四種”典型臨界條件(1)接觸與脫離的臨界條件:兩物體相接觸或脫離,臨界條件是彈力N=0.(2)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兩物體相接觸且處于相對靜止時,常存在著靜摩擦力,則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是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3)繩子斷裂與松弛的臨界條件:繩子所能承受的張力是有限度的,繩子斷與不斷的臨界條件是繩中張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張力,繩子松弛與拉緊的臨界條件是T=0.(4)速度達到最值的臨界條件:加速度變化時,速度達到最值的臨界條件是加速度變為0.典例3 (2024·湖北部分重點中學聯考)如圖所示,質量為m=1.5 kg的托盤放在豎直放置的輕質彈簧上方,質量為M=10.5 kg的物塊放在托盤里處于靜止狀態,已知彈簧勁度系數k=800 N/m.現對物塊施加一向上的力F作用,使它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F的最大值為168 N(取g=10 m/s2),求:(1)F的最小值是多大?(2)從開始運動,物塊和托盤經多長時間分離?1.[臨界問題的分析與計算]A、B兩物體質量均為m=1 kg,靜止疊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現對B施加一水平拉力F,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當F>2 N,B才會運動B.當F=3 N時,B的加速度大小為1 m/s2C.當F>4 N時,A相對B滑動D.當F=5 N時,A的加速度大小為2.5 m/s22.[極值問題的分析與計算]如圖甲所示,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夾角θ可以隨意改變,當θ=30°時,可視為質點的一小物塊恰好能沿著木板勻速下滑.如圖乙所示,若讓該小物塊從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v0沿木板向上運動,隨著θ的改變,小物塊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離x將發生變化,重力加速度為g.(1)求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2)當θ角滿足什么條件時,小物塊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離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答案及解析考點 動力學圖像的應用典例1 (2021·全國乙卷)(多選)水平地面上有一質量為m1的長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質量m2的物塊,如圖(a)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物塊上,F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b)所示,其中F1、F2分別為t1、t2時刻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a1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c)所示.已知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2,假設最大靜摩擦力均與相應的滑動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F1=μ1m1gB.F2=(μ2-μ1)gC.μ2>μ1D.在0~t2時間段物塊與木板加速度相等解析:由題圖(c)可知,t1時刻物塊與木板剛要一起滑動,此時物塊與木板相對靜止,此時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有F1=μ1(m1+m2)g,故A錯誤;由圖(c)可知,t2時刻物塊與木板剛要發生相對滑動,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2-μ1(m1+m2)g=(m1+m2)a,以木板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μ2m2g-μ1(m1+m2)g=m1a>0,解得F2=(μ2-μ1)g,μ2>μ1,故B、C正確;由圖(c)可知,在0~t2這段時間物塊與木板相對靜止,所以有相同的加速度,故D正確.故選BCD./高/分/技/法解決圖像綜合問題的三點提醒1.分清圖像的類別:即分清橫、縱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確其物理意義,掌握物理圖像所反映的物理過程,會分析臨界點.2.注意圖線中特殊點的物理意義:圖線與橫縱坐標的交點、圖線的轉折點、兩圖線的交點等.3.明確能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把圖像與具體的題意、情境結合起來,再結合斜率、特殊點、面積等的物理意義,確定從圖像中提取出來的有用信息,這些信息往往是解題的突破口或關鍵點.1.[根據物理情境選擇圖像]在地面將一小球豎直向上拋出,經時間t0到達最高點,然后又落回原處,若空氣阻力大小恒定,則如圖所示的圖像能正確反映小球的速度v、加速度a、位移x、速率u隨時間t變化關系的是(豎直向上為正方向)( )解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上升過程有mg+f=ma1,下降過程有mg-f=ma2,上升和下降過程加速度大小不同,則兩過程v t圖像的斜率不同,A錯誤;上升過程加速度大小a1大于下降過程加速度大小a2,且方向均豎直向下,故兩過程加速度均為負值,B錯誤;上、下過程分別為加速度不同的勻變速運動,x t圖像不是直線,C錯誤;上升過程加速度大小a1大于下降過程加速度大小a2,則在速率u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中,0~t0時間內圖線斜率的絕對值更大,且小球落回原處時的速率小于拋出時的速率,下降過程時間大于上升過程時間,D正確.答案:D2. [根據圖像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公共汽車進站時,剎車過程的加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若它在6 s時恰好停在站臺處,已知汽車質量約為5 000 kg,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汽車在( )A.0到6 s內的位移約等于30 mB.0時刻的速度約為28 km/hC.4 s時的加速度約為0.5 m/s2D.4 s時受到外力的合力約為2 500 N解析:由a t圖像中圖線與t軸所圍的面積表示速度的變化量,及題圖可知,速度的變化量大小約為Δv=2×1 m/s+×(1.5+2)×2 m/s+×3×1.5 m/s=7.75 m/s,所以0時刻的速度約為v0=Δv=7.75 m/s≈28 km/h,又因為公共汽車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減速運動,故0~6 s內的位移滿足x答案:B考點 連接體問題的分析方法典例2 (2024·安徽阜陽一中等聯考)如甲、乙兩圖所示,水平光滑的桌面足夠長,不計滑輪的摩擦力,質量分別為m、M的兩個木塊用輕質細線連接.甲圖中,對右側木塊施加的拉力水平向右、大小為F,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若F=Mg,則整體的加速度為B.甲圖中,若m M,則細線的拉力為0C.乙圖中,細線的拉力為D.乙圖中,若m M,則整體的加速度大小約為g解析:甲圖,若F=Mg,對整體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g=(m+M)a,解得a=,A錯誤;隔離質量為m的木塊,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T=ma==,若m M,則細線的拉力T≈F,B錯誤;乙圖,對整體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g=(m+M)a,解得a==,若m M,則整體的加速度大小約為g,D正確;隔離質量為m的木塊,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細線的拉力大小為T=ma=,C錯誤.故選D.1.[水平方向上的連接體模型](多選)如圖所示,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塊A和B用輕質彈簧連接,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A、B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運動,A、B的質量關系為mB>mA,它們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相同.為使彈簧穩定時的伸長量減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僅減小水平恒力F的大小B.僅減小A的質量C.僅將A、B的位置互換D.僅減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解析:設彈簧的彈力大小為T,對A、B整體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μ(mA+mB)g=(mA+mB)a,對B受力分析有T-μmBg=mBa,聯立解得T=,則可知T與動摩擦因數μ無關,因此僅減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影響彈簧彈力的大小,彈簧穩定時的伸長量不變,D錯誤;僅減小水平恒力F的大小,T減小,彈簧穩定時的伸長量減小,A正確;僅減小A的質量,T增大,彈簧穩定時的伸長量增加,B錯誤;僅A、B位置互換,同理可得彈力T′=,因為mA答案:AC2.[豎直方向的連接體模型]如圖所示,輕質定滑輪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拉力傳感器相連,跨過定滑輪的輕繩兩端分別與質量不等的A、B兩物體相連.用擋板托住物體B使A、B保持靜止,此時拉力傳感器的示數為10 N;撤去擋板,物體A上升、B下降,此時拉力傳感器的示數為15 N.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物體B的質量為( )A.0.75 kg B.1 kgC.1.25 kg D.1.5 kg解析:用擋板托住物體B使A、B保持靜止,此時拉力傳感器的示數為10 N,分析滑輪受力,由平衡條件得,繩子上的拉力為5 N.對A分析,由平衡條件得,A的重力為mAg=5 N,質量為mA=0.5 kg.撤去擋板后,分析滑輪受力,由平衡條件得,繩子上的拉力為T= N=7.5 N,分析物體A受力,由牛頓第二定律得,A的加速度為a==5 m/s2;對物體B,加速度大小與A加速度大小相同,為5 m/s2,方向向下,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Bg-T=mBa,解得B的質量為mB=1.5 kg,D正確.答案:D考點 動力學臨界、極值問題典例3 (2024·湖北部分重點中學聯考)如圖所示,質量為m=1.5 kg的托盤放在豎直放置的輕質彈簧上方,質量為M=10.5 kg的物塊放在托盤里處于靜止狀態,已知彈簧勁度系數k=800 N/m.現對物塊施加一向上的力F作用,使它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F的最大值為168 N(取g=10 m/s2),求:(1)F的最小值是多大?(2)從開始運動,物塊和托盤經多長時間分離?解析:(1)施加力F前,根據平衡條件有彈簧的彈力T=(M+m)g,物塊和托盤分離后,力F最大,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ax-Mg=Ma,解得a=6 m/s2,剛施加力F的瞬間,力F最小,對整體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in+T-(M+m)g=(M+m)a,解得Fmin=72 N.(2)開始時彈簧的壓縮量為x1==0.15 m,分離時,設彈簧的壓縮量為x2,分析托盤,則有kx2-mg=ma,解得x2=0.03 m,則分離時物塊和托盤的位移為Δx=x1-x2=0.12 m,設經時間t物塊和托盤分離,由位移公式有Δx=at2,解得t=0.2 s.答案:(1)72 N (2)0.2 s1.[臨界問題的分析與計算]A、B兩物體質量均為m=1 kg,靜止疊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現對B施加一水平拉力F,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當F>2 N,B才會運動B.當F=3 N時,B的加速度大小為1 m/s2C.當F>4 N時,A相對B滑動D.當F=5 N時,A的加速度大小為2.5 m/s2解析:水平拉力F較小時,A、B兩物體一起向右加速,因為水平地面光滑,所以只要F>0,B就會運動,A錯誤;A、B兩物體剛好相對滑動時F=2ma,μmg=ma,解得F=4 N,當F=3 N時,A、B兩物體一起向右加速,B的加速度大小為a=,解得a=1.5 m/s2,當F>4 N時,A相對B滑動,B錯誤,C正確;當F=5 N時,A相對B滑動,A的加速度大小為μmg=ma′,解得a′=2 m/s2,D錯誤.答案:C2.[極值問題的分析與計算]如圖甲所示,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夾角θ可以隨意改變,當θ=30°時,可視為質點的一小物塊恰好能沿著木板勻速下滑.如圖乙所示,若讓該小物塊從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v0沿木板向上運動,隨著θ的改變,小物塊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離x將發生變化,重力加速度為g.(1)求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2)當θ角滿足什么條件時,小物塊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離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解析:(1)當θ=30°時,小物塊處于平衡狀態,對小物塊受力分析并根據平衡條件有mgsin θ=μmgcos θ解得:μ=tan θ=.(2)當θ角變化時,設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小物塊的加速度為a,則-mgsin θ-μmgcos θ=ma小物塊的位移x滿足:0-v=2ax則:x==當θ+=,即θ=時,x有最小值將μ=代入得,x的最小值為xmin=.答案:(1) (2)θ=60° (共30張PPT)專題三 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三類常見問題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謝 謝 觀 看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講義第三章專題三 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三類常見問題(含解析).docx 2025屆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課件第三章 專題三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三類常見問題(共30張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