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講 動能定理及其應用素養目標 1.知道動能的概念.(物理觀念) 2.知道動能定理及其適用條件.(物理觀念) 3.掌握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一般步驟.(科學思維)一、動能1.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2.公式:Ek=mv2.3.單位:焦耳,1 J=1 N·m=1 kg·m2/s2.4.標矢性:動能是標量,只有正值,動能與速度的方向無關.5.動能的變化:物體末動能與初動能之差,即ΔEk=mv-mv.二、動能定理1.內容:在一個過程中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在這個過程中動能的變化.2.表達式:W=ΔEk=Ek2-Ek1=mv-mv.直 觀 情 境 動能定理推導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動的位移為s,速度由v1增加至v2,則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a,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相關公式有:v-v=2as,由兩式消去a可得:Fs=mv-mv3.物理意義:合力的功是物體動能變化的量度.4.適用條件(1)既適用于直線運動,也適用于曲線運動.(2)既適用于恒力做功,也適用于變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種性質的力,既可以同時作用,也可以分階段作用.1.思維辨析(1)一定質量的物體動能變化時,速度一定變化,但速度變化時,動能不一定變化.( )(2)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動能一定保持不變.( )(3)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動能與下落時間的二次方成正比.( )(4)物體在合外力作用下做變速運動,動能一定變化.( )(5)物體的動能不變,所受的合外力必定為零.( )2.運動員把質量是500 g的足球踢出后,某人觀察它在空中的飛行情況,估計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0 m,在最高點的速度為20 m/s.估算出運動員踢球時對足球做的功為( )A.50 J B.100 JC.150 J D.無法確定3.某同學騎自行車下坡.已知坡長500 m、高8 m,人和車的總質量為100 kg.下坡時車的初速度為4 m/s,在人不踏車的情況下,到達坡底時車速為10 m/s.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下坡過程中阻力做的功為( )A.-4 000 J B.-3 800 JC.-5 000 J D.200 J考點 動能定理的理解及簡單應用1.對“外力”的兩點理解(1)“外力”指的是合外力,可以是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磁場力或其他力,它們可以同時作用,也可以不同時作用.(2)“外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變力.2.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動能定理表達式中的“=”是一種表示因果關系的數值上相等的符號.典例1 (2024·江蘇南京二十九中調研)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與水平轉臺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塊與轉軸相距R,物塊隨轉臺由靜止開始轉動.當轉速增至某一值時,物塊即將在轉臺上滑動,此時轉臺已開始勻速轉動,在這一過程中,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是(假設物塊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A.0 B.2μmgRC.2πμmgR D.1. [動能定理的簡單應用]如圖所示,人用手托著質量為m的蘋果,從靜止開始沿水平方向運動,前進距離L后,速度為v(蘋果與手始終相對靜止),蘋果與手掌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手對蘋果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B.蘋果所受摩擦力大小為μmgC.手對蘋果做的功為mv2D.蘋果對手不做功2.[動力學和能量觀點的簡單應用]滑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斜面從底端上滑,到達最高點B后返回到底端.利用頻閃儀分別對上滑和下滑過程進行拍攝,頻閃照片示意圖如圖所示.與圖乙中相比,圖甲中滑塊( )A.受到的合力較小B.經過A點的動能較小C.在A、B之間的運動時間較短D.在A、B之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較小考點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1.運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的方法(1)分段法①若題目需要求某一中間物理量,應分階段應用動能定理.②物體在多個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彈力、摩擦力等力若發生了變化,力在各個過程中做功情況也不同,不宜全過程應用動能定理,可以研究其中一個或幾個分過程,結合動能定理,各個擊破.(2)全程法當物體運動過程包含幾個不同的物理過程,又不需要研究過程的中間狀態時,可以把幾個運動過程看作一個整體,巧妙運用動能定理來研究,從而避開每個運動過程的具體細節,大大簡化運算.2.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四個基本步驟(1)明確研究對象和研究過程研究對象一般取單個物體,通常不取一個系統(整體)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要根據已知量和所求量來定,可以對某個運動過程應用動能定理,也可以對整個運動過程(全程)應用動能定理.(2)分析物體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況.(3)明確過程始末狀態的動能Ek1和Ek2.(4)利用動能定理表達式W1+W2+W3+…=mv-mv求解.3.動能是標量,動能定理是標量式,解題時不能分解動能.典例2 (2023·湖北卷) 如圖所示為某游戲裝置原理示意圖.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半圓形豎直擋板,其半徑為2R、內表面光滑,擋板的兩端A、B在桌面邊緣,B與半徑為R的固定光滑圓弧軌道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過C點的軌道半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小物塊以某一水平初速度由A點切入擋板內側,從B點飛出桌面后,在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并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小物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忽略空氣阻力,小物塊可視為質點.求:(1)小物塊到達D點的速度大小;(2)B和D兩點的高度差;(3)小物塊在A點的初速度大小.1.[動能定理在直線運動中的應用]有兩條雪道平行建造,左側相同而右側有差異,一條雪道的右側水平,另一條的右側是斜坡.某滑雪者保持一定姿勢坐在雪橇上不動,從h1高處的A點由靜止開始沿傾角為θ的雪道下滑,最后停在與A點水平距離為s的水平雪道上.接著改用另一條雪道,還從與A點等高的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結果能沖上另一條傾角為α的雪道上h2高處的E點停下.若動摩擦因數處處相同,且不考慮雪橇在路徑轉折處的能量損失,則( )A.動摩擦因數為tan θB.動摩擦因數為C.傾角α一定大于θD.傾角α可以大于θ2. [動能定理在曲線運動中的應用]如圖所示,一個半徑為R的半圓形軌道豎直固定放置,直徑POQ水平,滑塊與軌道內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可看作質點)自P點正上方由靜止釋放,釋放高度為R,小滑塊恰好從P點進入軌道.小滑塊滑到軌道最低點N時對軌道的壓力為4mg,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小滑塊恰好可以到達Q點B.小滑塊可能無法到達Q點C.從P到Q,平均摩擦力等于D.從P到Q,平均摩擦力小于考點 動能定理與圖像的綜合應用1.常見圖像及其意義v t圖像 由公式x=vt可知,v t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大小F x圖像 由公式W=Fx可知,F x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力所做的功Ek x圖像 由公式Ek=Ek0+Fx可知,Ek x圖線的斜率表示物體所受合力W x圖像 由公式W=Fx可知,W x圖線的斜率表示做功的力的大小a t圖像 由公式Δv=at可知,a t圖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速度的變化量P t圖像 由公式W=Pt可知,P t圖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力所做的功2.解決圖像問題的基本步驟典例3 (2023·新課標卷)(多選)一質量為1 kg的物體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在水平地面上沿x軸運動,出發點為x軸零點,拉力做的功W與物體坐標x的關系如圖所示.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_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x=1 m時,拉力的功率為6 WB.在x=4 m時,物體的動能為2 JC.從x=0運動到x=2 m,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8 JD.從x=0運動到x=4 m的過程中,物體的動量最大為2 kg·m/s1.[F x圖像的理解和應用]如圖甲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固定有光滑軌道ABC,其中半圓軌道BC與直軌道AB相切于B點,物體受到與AB平行的水平拉力F,從靜止開始運動,拉力F的大小滿足如圖乙所示的F x圖像(以A為坐標原點,拉力F從A指向B的方向為正方向,x為物體運動的水平位移大小).若m=1 kg,AB=4 m,半圓軌道的半徑R=1.5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A到B拉力F做功為50 JB.物體從B到C過程中,所受的合外力為0C.物體能夠到達C點,且速度大小為2 m/sD.物體能夠到達C點,且速度大小為2 m/s2.[Ek x圖像的理解和應用]如圖甲所示,在豎直平面內固定一光滑半圓形軌道ABC,AC為豎直直徑,B為軌道的中點,質量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動能Ek0從最低點A沖上軌道.圖乙所示是小球沿軌道從A運動到C的過程中動能Ek隨其對應高度h變化的關系圖像.已知小球在最高點C受到軌道的作用力大小為25 N,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由此可知( )A.小球的質量m=0.2 kgB.初動能Ek0=16 JC.小球在C點時重力的功率為60 WD.小球在B點受到軌道的作用力大小為85 N答案及解析1.思維辨析(1)一定質量的物體動能變化時,速度一定變化,但速度變化時,動能不一定變化.(√)(2)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動能一定保持不變.(√)(3)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動能與下落時間的二次方成正比.(√)(4)物體在合外力作用下做變速運動,動能一定變化.(×)(5)物體的動能不變,所受的合外力必定為零.(×)2.運動員把質量是500 g的足球踢出后,某人觀察它在空中的飛行情況,估計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0 m,在最高點的速度為20 m/s.估算出運動員踢球時對足球做的功為( )A.50 J B.100 JC.150 J D.無法確定解析:運動員踢球時對足球做的功W等于足球獲得的初動能Ek1,即W=Ek1-0;足球上升時重力做的功等于動能的變化量,設上升到最高點時動能為Ek2,則有-mgh=Ek2-Ek1,聯立得W=Ek1=Ek2+mgh=150 J,故C正確.答案:C3.某同學騎自行車下坡.已知坡長500 m、高8 m,人和車的總質量為100 kg.下坡時車的初速度為4 m/s,在人不踏車的情況下,到達坡底時車速為10 m/s.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下坡過程中阻力做的功為( )A.-4 000 J B.-3 800 JC.-5 000 J D.200 J解析:自行車下坡過程中有阻力和重力做功,由動能定理得mgh+Wf=mv2-mv,代入數據可求得Wf=-3 800 J,選項B正確.答案:B考點 動能定理的理解及簡單應用典例1 (2024·江蘇南京二十九中調研)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與水平轉臺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塊與轉軸相距R,物塊隨轉臺由靜止開始轉動.當轉速增至某一值時,物塊即將在轉臺上滑動,此時轉臺已開始勻速轉動,在這一過程中,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是(假設物塊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A.0 B.2μmgRC.2πμmgR D.解析:物塊即將在轉臺上滑動時,轉臺對物塊的最大靜摩擦力恰好提供物塊所需的向心力,設此時物塊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為v,則有μmg=m,在物塊由靜止到獲得速度v的過程中,物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只有摩擦力對物塊做功,由動能定理得W=mv2-0,聯立解得W=,故D正確.故選D.1. [動能定理的簡單應用]如圖所示,人用手托著質量為m的蘋果,從靜止開始沿水平方向運動,前進距離L后,速度為v(蘋果與手始終相對靜止),蘋果與手掌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手對蘋果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B.蘋果所受摩擦力大小為μmgC.手對蘋果做的功為mv2D.蘋果對手不做功解析:蘋果受手的支持力FN=mg、靜摩擦力Ff,合力即手對蘋果的作用力,方向斜向上,A錯誤;蘋果所受摩擦力為靜摩擦力,不等于μmg,B錯誤;由動能定理可得,手對蘋果的靜摩擦力做的功W=mv2,C正確;蘋果對手做負功,D錯誤.答案:C2.[動力學和能量觀點的簡單應用]滑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斜面從底端上滑,到達最高點B后返回到底端.利用頻閃儀分別對上滑和下滑過程進行拍攝,頻閃照片示意圖如圖所示.與圖乙中相比,圖甲中滑塊( )A.受到的合力較小B.經過A點的動能較小C.在A、B之間的運動時間較短D.在A、B之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較小解析:因為頻閃照片時間間隔相同,對比圖甲和乙可知圖甲中滑塊加速度大,是上滑階段;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圖甲中滑塊受到的合力較大,故A錯誤.從圖甲中的A點到圖乙中的A點,先上升后下降,重力做功為0,摩擦力做負功;根據動能定理可知圖甲經過A點的動能較大,故B錯誤.對比圖甲、乙可知,圖甲中在A、B之間的運動時間較短,故C正確.由于無論上滑還是下滑,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故圖甲和圖乙在A、B之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故D錯誤.答案:C考點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典例2 (2023·湖北卷) 如圖所示為某游戲裝置原理示意圖.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半圓形豎直擋板,其半徑為2R、內表面光滑,擋板的兩端A、B在桌面邊緣,B與半徑為R的固定光滑圓弧軌道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過C點的軌道半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小物塊以某一水平初速度由A點切入擋板內側,從B點飛出桌面后,在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并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小物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忽略空氣阻力,小物塊可視為質點.求:(1)小物塊到達D點的速度大小;(2)B和D兩點的高度差;(3)小物塊在A點的初速度大小.解析:(1)由題意知,小物塊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則在D點有m=mg解得vD=.(2)由題意知,小物塊從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則在C點有cos 60°=小物塊從C到D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mg(R+Rcos 60°)=mv-mv則小物塊從B到D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mgHBD=mv-mv聯立解得vB=,HBD=0.(3)小物塊從A到B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μmgs=mv-mvs=π·2R,解得vA=.答案:(1) (2)0 (3)1.[動能定理在直線運動中的應用]有兩條雪道平行建造,左側相同而右側有差異,一條雪道的右側水平,另一條的右側是斜坡.某滑雪者保持一定姿勢坐在雪橇上不動,從h1高處的A點由靜止開始沿傾角為θ的雪道下滑,最后停在與A點水平距離為s的水平雪道上.接著改用另一條雪道,還從與A點等高的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結果能沖上另一條傾角為α的雪道上h2高處的E點停下.若動摩擦因數處處相同,且不考慮雪橇在路徑轉折處的能量損失,則( )A.動摩擦因數為tan θB.動摩擦因數為C.傾角α一定大于θD.傾角α可以大于θ解析:第一次停在BC上的某點,由動能定理得mgh1-μmgcos θ·-μmgs′=0,整理得:mgh1-μmg=0,即mgh1-μmgs=0,解得μ=,A錯誤,B正確.在AB段由靜止下滑,說明μmgcos θθ,則雪橇不能停在E點,C、D錯誤.答案:B2. [動能定理在曲線運動中的應用]如圖所示,一個半徑為R的半圓形軌道豎直固定放置,直徑POQ水平,滑塊與軌道內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可看作質點)自P點正上方由靜止釋放,釋放高度為R,小滑塊恰好從P點進入軌道.小滑塊滑到軌道最低點N時對軌道的壓力為4mg,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小滑塊恰好可以到達Q點B.小滑塊可能無法到達Q點C.從P到Q,平均摩擦力等于D.從P到Q,平均摩擦力小于解析:小滑塊滑到軌道最低點N時,根據向心力公式有F-mg=m,從釋放到N點,根據動能定理有2mgR-Wf=mv2,從釋放到Q點,根據動能定理有mgR-Wf-W′f=mv′2,由于軌道存在摩擦力,小滑塊在NQ段比PN段等高位置速度小,所受摩擦力小,所以有Wf>W′f,Wf=mgR,聯立解得v′>0,故A、B錯誤;由以上分析知Wf=mgR,W′f<mgR,可知從P到Q,·πR答案:D考點 動能定理與圖像的綜合應用典例3 (2023·新課標卷)(多選)一質量為1 kg的物體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在水平地面上沿x軸運動,出發點為x軸零點,拉力做的功W與物體坐標x的關系如圖所示.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_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x=1 m時,拉力的功率為6 WB.在x=4 m時,物體的動能為2 JC.從x=0運動到x=2 m,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8 JD.從x=0運動到x=4 m的過程中,物體的動量最大為2 kg·m/s解析:由于拉力沿水平方向,則拉力做的功為W=Fx,可看出W-x圖像的斜率代表拉力F.在物體運動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W-μmgx=mv2,則x=1 m時物體的速度為v1=2 m/s,x=1 m時,拉力F==6 N,則此時拉力的功率P=Fv1=12 W,x=4 m時物體的動能為Ek=2 J,A錯誤,B正確;從x=0運動到x=2 m,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Wf=μmgx=8 J,C正確;根據W-x圖像可知,在0~2 m的過程中F1=6 N,2~4 m的過程中F2=3 N,由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恒為μmg=4 N,則物體在x=2 m處速度最大,且根據選項A、B的分析可知此時的速度v2=2 m/s,則從x=0運動到x=4 m的過程中,物體的動量最大為p=mv2=2 kg·m/s,D錯誤.故選BC.1.[F x圖像的理解和應用]如圖甲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固定有光滑軌道ABC,其中半圓軌道BC與直軌道AB相切于B點,物體受到與AB平行的水平拉力F,從靜止開始運動,拉力F的大小滿足如圖乙所示的F x圖像(以A為坐標原點,拉力F從A指向B的方向為正方向,x為物體運動的水平位移大小).若m=1 kg,AB=4 m,半圓軌道的半徑R=1.5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A到B拉力F做功為50 JB.物體從B到C過程中,所受的合外力為0C.物體能夠到達C點,且速度大小為2 m/sD.物體能夠到達C點,且速度大小為2 m/s解析:F x圖像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力F所做的功[【點撥】在如圖所示的F x圖像中,拉力F對物體做的功等于x軸上方的“正功”(三角形面積)與x軸下方的“負功”(矩形面積)的代數和],則從A到B拉力F做功為W=×2×40 J-10×1 J=30 J,故A錯誤;物體從B到C過程中做圓周運動,所受的合力不為0,故B錯誤;從A到B由動能定理有W=mv,解得vB=2 m/s,由于光滑軌道ABC在水平面內,則物體從B到C做勻速圓周運動,物體能夠到達C點,且速度大小為2 m/s,故C錯誤,D正確.答案:D2.[Ek x圖像的理解和應用]如圖甲所示,在豎直平面內固定一光滑半圓形軌道ABC,AC為豎直直徑,B為軌道的中點,質量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動能Ek0從最低點A沖上軌道.圖乙所示是小球沿軌道從A運動到C的過程中動能Ek隨其對應高度h變化的關系圖像.已知小球在最高點C受到軌道的作用力大小為25 N,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由此可知( )A.小球的質量m=0.2 kgB.初動能Ek0=16 JC.小球在C點時重力的功率為60 WD.小球在B點受到軌道的作用力大小為85 N解析:由題圖乙可知,軌道半徑R=0.4 m,小球在C點的動能EkC=9 J,在最高點C,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FNC=m,解得m=2 kg,故A錯誤;從A到C,根據動能定理可得-2mgR=EkC-Ek0,解得Ek0=25 J,故B錯誤;小球在C點時速度方向水平向左,與所受重力方向垂直,故重力的功率P=0,故C錯誤;從A到B,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R=mv-Ek0,解得vB= m/s,在B點,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NB=m=85 N,故D正確.答案:D(共39張PPT)第2講 動能定理及其應用第五章 機械能理清教材 強基固本答案解析答案解析重難考點 全線突破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謝 謝 觀 看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講義第五章第2講 動能定理及其應用(含解析).docx 2025屆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課件第五章 第2講動能定理及其應用(共39張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