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第五章第2講 動能定理及其應用(課件 講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第五章第2講 動能定理及其應用(課件 講義)

資源簡介

第2講 動能定理及其應用
素養目標 1.知道動能的概念.(物理觀念) 2.知道動能定理及其適用條件.(物理觀念) 3.掌握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一般步驟.(科學思維)
一、動能
1.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
2.公式:Ek=mv2.
3.單位:焦耳,1 J=1 N·m=1 kg·m2/s2.
4.標矢性:動能是標量,只有正值,動能與速度的方向無關.
5.動能的變化:物體末動能與初動能之差,即ΔEk=mv-mv.
二、動能定理
1.內容:在一個過程中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在這個過程中動能的變化.
2.表達式:W=ΔEk=Ek2-Ek1=mv-mv.
直 觀 情 境 動能定理推導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動的位移為s,速度由v1增加至v2,則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a,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相關公式有:v-v=2as,由兩式消去a可得:Fs=mv-mv
3.物理意義:合力的功是物體動能變化的量度.
4.適用條件
(1)既適用于直線運動,也適用于曲線運動.
(2)既適用于恒力做功,也適用于變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種性質的力,既可以同時作用,也可以分階段作用.
1.思維辨析
(1)一定質量的物體動能變化時,速度一定變化,但速度變化時,動能不一定變化.( )
(2)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動能一定保持不變.( )
(3)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動能與下落時間的二次方成正比.( )
(4)物體在合外力作用下做變速運動,動能一定變化.( )
(5)物體的動能不變,所受的合外力必定為零.( )
2.運動員把質量是500 g的足球踢出后,某人觀察它在空中的飛行情況,估計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0 m,在最高點的速度為20 m/s.估算出運動員踢球時對足球做的功為(  )
A.50 J B.100 J
C.150 J D.無法確定
3.某同學騎自行車下坡.已知坡長500 m、高8 m,人和車的總質量為100 kg.下坡時車的初速度為4 m/s,在人不踏車的情況下,到達坡底時車速為10 m/s.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下坡過程中阻力做的功為(  )
A.-4 000 J B.-3 800 J
C.-5 000 J D.200 J
考點 動能定理的理解及簡單應用
1.對“外力”的兩點理解
(1)“外力”指的是合外力,可以是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磁場力或其他力,它們可以同時作用,也可以不同時作用.
(2)“外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變力.
2.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動能定理表達式中的“=”是一種表示因果關系的數值上相等的符號.
典例1 (2024·江蘇南京二十九中調研)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與水平轉臺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塊與轉軸相距R,物塊隨轉臺由靜止開始轉動.當轉速增至某一值時,物塊即將在轉臺上滑動,此時轉臺已開始勻速轉動,在這一過程中,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是(假設物塊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
A.0 B.2μmgR
C.2πμmgR D.
1. [動能定理的簡單應用]如圖所示,人用手托著質量為m的蘋果,從靜止開始沿水平方向運動,前進距離L后,速度為v(蘋果與手始終相對靜止),蘋果與手掌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手對蘋果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
B.蘋果所受摩擦力大小為μmg
C.手對蘋果做的功為mv2
D.蘋果對手不做功
2.[動力學和能量觀點的簡單應用]滑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斜面從底端上滑,到達最高點B后返回到底端.利用頻閃儀分別對上滑和下滑過程進行拍攝,頻閃照片示意圖如圖所示.與圖乙中相比,圖甲中滑塊(  )
A.受到的合力較小
B.經過A點的動能較小
C.在A、B之間的運動時間較短
D.在A、B之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較小
考點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
1.運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的方法
(1)分段法
①若題目需要求某一中間物理量,應分階段應用動能定理.
②物體在多個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彈力、摩擦力等力若發生了變化,力在各個過程中做功情況也不同,不宜全過程應用動能定理,可以研究其中一個或幾個分過程,結合動能定理,各個擊破.
(2)全程法
當物體運動過程包含幾個不同的物理過程,又不需要研究過程的中間狀態時,可以把幾個運動過程看作一個整體,巧妙運用動能定理來研究,從而避開每個運動過程的具體細節,大大簡化運算.
2.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四個基本步驟
(1)明確研究對象和研究過程
研究對象一般取單個物體,通常不取一個系統(整體)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要根據已知量和所求量來定,可以對某個運動過程應用動能定理,也可以對整個運動過程(全程)應用動能定理.
(2)分析物體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況.
(3)明確過程始末狀態的動能Ek1和Ek2.
(4)利用動能定理表達式W1+W2+W3+…=mv-mv求解.
3.動能是標量,動能定理是標量式,解題時不能分解動能.
典例2 (2023·湖北卷) 如圖所示為某游戲裝置原理示意圖.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半圓形豎直擋板,其半徑為2R、內表面光滑,擋板的兩端A、B在桌面邊緣,B與半徑為R的固定光滑圓弧軌道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過C點的軌道半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小物塊以某一水平初速度由A點切入擋板內側,從B點飛出桌面后,在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并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
小物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忽略空氣阻力,小物塊可視為質點.求:
(1)小物塊到達D點的速度大小;
(2)B和D兩點的高度差;
(3)小物塊在A點的初速度大小.
1.[動能定理在直線運動中的應用]有兩條雪道平行建造,左側相同而右側有差異,一條雪道的右側水平,另一條的右側是斜坡.某滑雪者保持一定姿勢坐在雪橇上不動,從h1高處的A點由靜止開始沿傾角為θ的雪道下滑,最后停在與A點水平距離為s的水平雪道上.接著改用另一條雪道,還從與A點等高的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結果能沖上另一條傾角為α的雪道上h2高處的E點停下.若動摩擦因數處處相同,且不考慮雪橇在路徑轉折處的能量損失,則(  )
A.動摩擦因數為tan θ
B.動摩擦因數為
C.傾角α一定大于θ
D.傾角α可以大于θ
2. [動能定理在曲線運動中的應用]如圖所示,一個半徑為R的半圓形軌道豎直固定放置,直徑POQ水平,滑塊與軌道內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可看作質點)自P點正上方由靜止釋放,釋放高度為R,小滑塊恰好從P點進入軌道.小滑塊滑到軌道最低點N時對軌道的壓力為4mg,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
A.小滑塊恰好可以到達Q點
B.小滑塊可能無法到達Q點
C.從P到Q,平均摩擦力等于
D.從P到Q,平均摩擦力小于
考點 動能定理與圖像的綜合應用
1.常見圖像及其意義
v t圖像 由公式x=vt可知,v t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大小
F x圖像 由公式W=Fx可知,F x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力所做的功
Ek x圖像 由公式Ek=Ek0+Fx可知,Ek x圖線的斜率表示物體所受合力
W x圖像 由公式W=Fx可知,W x圖線的斜率表示做功的力的大小
a t圖像 由公式Δv=at可知,a t圖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速度的變化量
P t圖像 由公式W=Pt可知,P t圖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力所做的功
2.解決圖像問題的基本步驟
典例3 (2023·新課標卷)(多選)一質量為1 kg的物體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在水平地面上沿x軸運動,出發點為x軸零點,拉力做的功W與物體坐標x的關系如圖所示.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_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x=1 m時,拉力的功率為6 W
B.在x=4 m時,物體的動能為2 J
C.從x=0運動到x=2 m,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8 J
D.從x=0運動到x=4 m的過程中,物體的動量最大為2 kg·m/s
1.[F x圖像的理解和應用]如圖甲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固定有光滑軌道ABC,其中半圓軌道BC與直軌道AB相切于B點,物體受到與AB平行的水平拉力F,從靜止開始運動,拉力F的大小滿足如圖乙所示的F x圖像(以A為坐標原點,拉力F從A指向B的方向為正方向,x為物體運動的水平位移大小).若m=1 kg,AB=4 m,半圓軌道的半徑R=1.5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A到B拉力F做功為50 J
B.物體從B到C過程中,所受的合外力為0
C.物體能夠到達C點,且速度大小為2 m/s
D.物體能夠到達C點,且速度大小為2 m/s
2.[Ek x圖像的理解和應用]如圖甲所示,在豎直平面內固定一光滑半圓形軌道ABC,AC為豎直直徑,B為軌道的中點,質量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動能Ek0從最低點A沖上軌道.圖乙所示是小球沿軌道從A運動到C的過程中動能Ek隨其對應高度h變化的關系圖像.已知小球在最高點C受到軌道的作用力大小為25 N,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由此可知(  )
A.小球的質量m=0.2 kg
B.初動能Ek0=16 J
C.小球在C點時重力的功率為60 W
D.小球在B點受到軌道的作用力大小為85 N
答案及解析
1.思維辨析
(1)一定質量的物體動能變化時,速度一定變化,但速度變化時,動能不一定變化.(√)
(2)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動能一定保持不變.(√)
(3)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動能與下落時間的二次方成正比.(√)
(4)物體在合外力作用下做變速運動,動能一定變化.(×)
(5)物體的動能不變,所受的合外力必定為零.(×)
2.運動員把質量是500 g的足球踢出后,某人觀察它在空中的飛行情況,估計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0 m,在最高點的速度為20 m/s.估算出運動員踢球時對足球做的功為(  )
A.50 J B.100 J
C.150 J D.無法確定
解析:運動員踢球時對足球做的功W等于足球獲得的初動能Ek1,即W=Ek1-0;足球上升時重力做的功等于動能的變化量,設上升到最高點時動能為Ek2,則有-mgh=Ek2-Ek1,聯立得W=Ek1=Ek2+mgh=150 J,故C正確.
答案:C
3.某同學騎自行車下坡.已知坡長500 m、高8 m,人和車的總質量為100 kg.下坡時車的初速度為4 m/s,在人不踏車的情況下,到達坡底時車速為10 m/s.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下坡過程中阻力做的功為(  )
A.-4 000 J B.-3 800 J
C.-5 000 J D.200 J
解析:自行車下坡過程中有阻力和重力做功,由動能定理得mgh+Wf=mv2-mv,代入數據可求得Wf=-3 800 J,選項B正確.
答案:B
考點 動能定理的理解及簡單應用
典例1 (2024·江蘇南京二十九中調研)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與水平轉臺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物塊與轉軸相距R,物塊隨轉臺由靜止開始轉動.當轉速增至某一值時,物塊即將在轉臺上滑動,此時轉臺已開始勻速轉動,在這一過程中,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是(假設物塊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
A.0 B.2μmgR
C.2πμmgR D.
解析:物塊即將在轉臺上滑動時,轉臺對物塊的最大靜摩擦力恰好提供物塊所需的向心力,設此時物塊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為v,則有μmg=m,在物塊由靜止到獲得速度v的過程中,物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只有摩擦力對物塊做功,由動能定理得W=mv2-0,聯立解得W=,故D正確.故選D.
1. [動能定理的簡單應用]如圖所示,人用手托著質量為m的蘋果,從靜止開始沿水平方向運動,前進距離L后,速度為v(蘋果與手始終相對靜止),蘋果與手掌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手對蘋果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
B.蘋果所受摩擦力大小為μmg
C.手對蘋果做的功為mv2
D.蘋果對手不做功
解析:蘋果受手的支持力FN=mg、靜摩擦力Ff,合力即手對蘋果的作用力,方向斜向上,A錯誤;蘋果所受摩擦力為靜摩擦力,不等于μmg,B錯誤;由動能定理可得,手對蘋果的靜摩擦力做的功W=mv2,C正確;蘋果對手做負功,D錯誤.
答案:C
2.[動力學和能量觀點的簡單應用]滑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斜面從底端上滑,到達最高點B后返回到底端.利用頻閃儀分別對上滑和下滑過程進行拍攝,頻閃照片示意圖如圖所示.與圖乙中相比,圖甲中滑塊(  )
A.受到的合力較小
B.經過A點的動能較小
C.在A、B之間的運動時間較短
D.在A、B之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較小
解析:因為頻閃照片時間間隔相同,對比圖甲和乙可知圖甲中滑塊加速度大,是上滑階段;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圖甲中滑塊受到的合力較大,故A錯誤.從圖甲中的A點到圖乙中的A點,先上升后下降,重力做功為0,摩擦力做負功;根據動能定理可知圖甲經過A點的動能較大,故B錯誤.對比圖甲、乙可知,圖甲中在A、B之間的運動時間較短,故C正確.由于無論上滑還是下滑,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故圖甲和圖乙在A、B之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故D錯誤.
答案:C
考點 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多過程問題
典例2 (2023·湖北卷) 如圖所示為某游戲裝置原理示意圖.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半圓形豎直擋板,其半徑為2R、內表面光滑,擋板的兩端A、B在桌面邊緣,B與半徑為R的固定光滑圓弧軌道在同一豎直平面內,過C點的軌道半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小物塊以某一水平初速度由A點切入擋板內側,從B點飛出桌面后,在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并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
小物塊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忽略空氣阻力,小物塊可視為質點.求:
(1)小物塊到達D點的速度大小;
(2)B和D兩點的高度差;
(3)小物塊在A點的初速度大小.
解析:(1)由題意知,小物塊恰好能到達軌道的最高點D,則在D點有m=mg
解得vD=.
(2)由題意知,小物塊從C點沿圓弧切線方向進入軌道內側,則在C點有cos 60°=
小物塊從C到D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mg(R+Rcos 60°)=mv-mv
則小物塊從B到D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mgHBD=mv-mv
聯立解得vB=,HBD=0.
(3)小物塊從A到B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μmgs=mv-mv
s=π·2R,解得vA=.
答案:(1) (2)0 (3)
1.[動能定理在直線運動中的應用]有兩條雪道平行建造,左側相同而右側有差異,一條雪道的右側水平,另一條的右側是斜坡.某滑雪者保持一定姿勢坐在雪橇上不動,從h1高處的A點由靜止開始沿傾角為θ的雪道下滑,最后停在與A點水平距離為s的水平雪道上.接著改用另一條雪道,還從與A點等高的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結果能沖上另一條傾角為α的雪道上h2高處的E點停下.若動摩擦因數處處相同,且不考慮雪橇在路徑轉折處的能量損失,則(  )
A.動摩擦因數為tan θ
B.動摩擦因數為
C.傾角α一定大于θ
D.傾角α可以大于θ
解析:第一次停在BC上的某點,由動能定理得mgh1-μmgcos θ·-μmgs′=0,整理得:mgh1-μmg=0,即mgh1-μmgs=0,解得μ=,A錯誤,B正確.在AB段由靜止下滑,說明μmgcos θθ,則雪橇不能停在E點,C、D錯誤.
答案:B
2. [動能定理在曲線運動中的應用]如圖所示,一個半徑為R的半圓形軌道豎直固定放置,直徑POQ水平,滑塊與軌道內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一質量為m的小滑塊(可看作質點)自P點正上方由靜止釋放,釋放高度為R,小滑塊恰好從P點進入軌道.小滑塊滑到軌道最低點N時對軌道的壓力為4mg,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
A.小滑塊恰好可以到達Q點
B.小滑塊可能無法到達Q點
C.從P到Q,平均摩擦力等于
D.從P到Q,平均摩擦力小于
解析:小滑塊滑到軌道最低點N時,根據向心力公式有F-mg=m,從釋放到N點,根據動能定理有2mgR-Wf=mv2,從釋放到Q點,根據動能定理有mgR-Wf-W′f=mv′2,由于軌道存在摩擦力,小滑塊在NQ段比PN段等高位置速度小,所受摩擦力小,所以有Wf>W′f,Wf=mgR,聯立解得v′>0,故A、B錯誤;由以上分析知Wf=mgR,W′f<mgR,可知從P到Q,·πR答案:D
考點 動能定理與圖像的綜合應用
典例3 (2023·新課標卷)(多選)一質量為1 kg的物體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在水平地面上沿x軸運動,出發點為x軸零點,拉力做的功W與物體坐標x的關系如圖所示.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_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x=1 m時,拉力的功率為6 W
B.在x=4 m時,物體的動能為2 J
C.從x=0運動到x=2 m,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8 J
D.從x=0運動到x=4 m的過程中,物體的動量最大為2 kg·m/s
解析:由于拉力沿水平方向,則拉力做的功為W=Fx,可看出W-x圖像的斜率代表拉力F.在物體運動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有W-μmgx=mv2,則x=1 m時物體的速度為v1=2 m/s,x=1 m時,拉力F==6 N,則此時拉力的功率P=Fv1=12 W,x=4 m時物體的動能為Ek=2 J,A錯誤,B正確;從x=0運動到x=2 m,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Wf=μmgx=8 J,C正確;根據W-x圖像可知,在0~2 m的過程中F1=6 N,2~4 m的過程中F2=3 N,由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恒為μmg=4 N,則物體在x=2 m處速度最大,且根據選項A、B的分析可知此時的速度v2=2 m/s,則從x=0運動到x=4 m的過程中,物體的動量最大為p=mv2=2 kg·m/s,D錯誤.故選BC.
1.[F x圖像的理解和應用]如圖甲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固定有光滑軌道ABC,其中半圓軌道BC與直軌道AB相切于B點,物體受到與AB平行的水平拉力F,從靜止開始運動,拉力F的大小滿足如圖乙所示的F x圖像(以A為坐標原點,拉力F從A指向B的方向為正方向,x為物體運動的水平位移大小).若m=1 kg,AB=4 m,半圓軌道的半徑R=1.5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A到B拉力F做功為50 J
B.物體從B到C過程中,所受的合外力為0
C.物體能夠到達C點,且速度大小為2 m/s
D.物體能夠到達C點,且速度大小為2 m/s
解析:F x圖像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力F所做的功[【點撥】在如圖所示的F x圖像中,拉力F對物體做的功等于x軸上方的“正功”(三角形面積)與x軸下方的“負功”(矩形面積)的代數和],則從A到B拉力F做功為W=×2×40 J-10×1 J=30 J,故A錯誤;物體從B到C過程中做圓周運動,所受的合力不為0,故B錯誤;從A到B由動能定理有W=mv,解得vB=2 m/s,由于光滑軌道ABC在水平面內,則物體從B到C做勻速圓周運動,物體能夠到達C點,且速度大小為2 m/s,故C錯誤,D正確.
答案:D
2.[Ek x圖像的理解和應用]如圖甲所示,在豎直平面內固定一光滑半圓形軌道ABC,AC為豎直直徑,B為軌道的中點,質量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動能Ek0從最低點A沖上軌道.圖乙所示是小球沿軌道從A運動到C的過程中動能Ek隨其對應高度h變化的關系圖像.已知小球在最高點C受到軌道的作用力大小為25 N,空氣阻力不計,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由此可知(  )
A.小球的質量m=0.2 kg
B.初動能Ek0=16 J
C.小球在C點時重力的功率為60 W
D.小球在B點受到軌道的作用力大小為85 N
解析:由題圖乙可知,軌道半徑R=0.4 m,小球在C點的動能EkC=9 J,在最高點C,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FNC=m,解得m=2 kg,故A錯誤;從A到C,根據動能定理可得-2mgR=EkC-Ek0,解得Ek0=25 J,故B錯誤;小球在C點時速度方向水平向左,與所受重力方向垂直,故重力的功率P=0,故C錯誤;從A到B,根據動能定理可得-mgR=mv-Ek0,解得vB= m/s,在B點,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NB=m=85 N,故D正確.
答案:D(共39張PPT)
第2講 動能定理及其應用
第五章 機械能
理清教材 強基固本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重難考點 全線突破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謝 謝 觀 看
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锦屏县| 商都县| 福州市| 正宁县| 措勤县| 南部县| 苏尼特右旗| 大英县| 营口市| 田林县| 定结县| 诸暨市| 清流县| 贵州省| 进贤县| 香格里拉县| 奎屯市| 竹溪县| 图木舒克市| 霍山县| 新绛县| 阿合奇县| 汉阴县| 寿阳县| 香格里拉县| 蒙自县| 张北县| 五莲县| 明星| 封丘县| 汝州市| 姚安县| 镇坪县| 社会| 和田市| 忻城县| 镇赉县| 英超| 淮北市|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