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16.3 能源:危機與希望2.初步了解人類發現、開發、利用能源的歷史,能通過具體的事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系。1.通過實例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學習目標你們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哪些能源嗎,人類怎樣利用它們呢?新課導入圖中都存在著什么能量?分別有哪些不同形式的能量在發生相互轉化?飛行的飛機汽車飛越黃河水力發電廠飛行器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大亞灣核電站風力發電廠新知講解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一大量事實表明,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在一定量的某種形式的能量減少的同時,總伴隨著其他形式的能量在等量地增加。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這些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有怎樣的規律?在熱傳遞的過程中,熱量只能自發地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不能相反。如果要使熱量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就需要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電冰箱就需要消耗電能。火力發電廠把煤中貯存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供生產和生活用。用電器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光能、機械能多種形式的能后,這些能量無法再變回能源。化學能內能內能電能能量的轉化和轉移具有方向性,有些能量可以利用,有些則不能。問題:人們為了滿足生產對動力日益增多的需要,幻想制造一種機器,它不需要任何動力和燃料,卻能不斷地對外做功,這種機器稱為“永動機”。你認為這樣的永動機可以制造成功嗎?一種永動機的設計模型科學研究表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具有方向性,在轉化過程中由于摩擦的存在,一部分機械能會轉化為內能,這部分內能不可能自動的轉化為機械能如果沒有能量的補充,將最終停止運動,所以“永動機”是不能實現的。能量是與物質及其運動相聯系的,每一種形式的能量對應于一種運動形式。機械運動――機械能 熱運動――內能電荷運動――電能 化學運動――化學能 原子核內部的運動――核能 自然界存在著可以為人類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稱為能源。能源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物質基礎。能量的與能源二如果把全世界的能源消耗量折合成熱值為2.93×107 J/kg的標準煤來計算,1950年為26 億噸,1987年為110多億噸,2003年接近140億噸,2007年達到160億噸。1.能源消耗急劇增長2.能源儲量不足①煤炭資源:地質儲量約1.44萬億噸,占世界煤炭總儲量的13%。②石油資源:保有儲量為600億噸,但后備資源不足,而且石油可采儲量的增長速度低于老油田的遞減速度,儲采比呈下降趨勢。③天然氣資源:保有儲量為7000億立方米,但后備資源不足。④水力資源:理論儲量為6.8億千瓦,但可開發儲量只有3.78億千瓦,且其中67.8%的水力資源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區,要開發不易.無疑:我國是世界上能源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占有量遠低于俄羅斯、美國,只有世界人均能源占有率的1/2。新能源的開發迫在眉睫。1905年,愛因斯坦以簡潔的公式 E=mc2 揭示了物質與能量的關系。1938年,物理學家用中子轟擊鈾,發現了核裂變,從而發現了一種新的能源——原子核能。1.核能的發現2.核裂變(1)用中子轟擊鈾,使鈾這種重原子核分裂成兩個中等質量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種現象叫核裂變。物質與能量三(2)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鈾核發生裂變,釋放出核能,同時產生新的中子,這些中子又會引起其他鈾核裂變,這樣就使核裂變反應不斷進行下去,釋放大量核能,這就是鏈式反應。核裂變的鏈式反應加以控制:___________不加控制:___________建成核電站原子彈在1945年,利用不加控制的核裂變制造的毀滅性武器— —原子彈爆炸了。3.核聚變(1)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也能釋放出能量,這種反應稱為核聚變。如氘核和氚核在極高的溫度下可聚合成氦核,同時釋放出比核裂變更巨大的能量,如圖所示。(2)核聚變的應用:氫彈就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高溫,使氘核和氚核極其迅速地聚變成氦核而產生強烈爆炸的。(3)核聚變的應用前景:同樣質量的核聚變釋放的能量要比核裂變多4倍以上,核聚變所需原料氘核,在海水中含量豐富,一旦實現了核聚變能的和平、可控地開發利用,就是找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但目前“受控熱核反應”還停留在實驗階段。自然界中部分能源情況自然界存在多種能為人類提供生活、生產所需的能源。科學與人類四1.能源的分類(1)按是否是自然界直接提供進行分類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氣、風、流水等)——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制取生產的能源(汽油、柴油、電能、氫能源等)(2)按能否再生進行分類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煤、石油、天然氣、核能等)人類在消耗各種能源的進程中給自己帶來了便利,那是不是消耗能源越多,我們的生活會更好呢?當代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已經使人類具有了認識和利用自然環境的能力,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提高了人類生活的質量。但隨著新技術的應用,也引發了環境污染、能源短缺、全球變暖、臭氧枯竭、物種滅絕等一些列問題。因此,我們應該樹立科學發展觀,在利用科學技術改善生活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因濫用技術而導致的社會問題,促使人類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1. 自由運動的滾擺,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漸減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機械能守恒B. 能量正在消失C. 只存在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D. 減少的那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但總的能量守恒D當堂檢測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原子彈是根據鏈式反應的原理制成的 B. 氫彈爆炸是不可控制的熱核反應 C. 核反應堆中的鏈式反應是不可控制的D. 氫彈是利用核聚變原理制造的C3.下列關于核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A.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質都能得到核能B.到目前為止,人類獲得核能有兩種途徑,即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C.原子彈和氫彈都是利用原子核裂變和聚變的原理制成的D.自然界只有在人為的條件下才會發生裂變C能源:危機與希望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能量與能源物質與能量科學與人類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