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八 電學實驗基礎素養目標 1.了解伏安法測電阻.(物理觀念) 2.知道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限流接法和分壓接法.(物理觀念) 3.知道伏安法測電阻內、外接法的選擇及誤差分析.(科學思維) 4.掌握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使用.(科學思維)考點 長度的測量1.游標卡尺的原理和使用(1)構造:如圖所示,主尺,游標尺(主尺和游標尺上各有一個內外測量爪),游標尺上還有一個深度尺,尺身上還有一個緊固螺釘.(2)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與游標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標尺上有多少個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總長度比主尺上的同樣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見的游標卡尺的游標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個的、20個的、50個的,其規格見下表:刻度格數(分度) 刻度總長度 每小格與1 mm的差值 精確度(可準確到)10 9 mm 0.1_mm 0.1_mm20 19 mm 0.05_mm 0.05_mm50 49 mm 0.02_mm 0.02_mm(3)讀數: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讀出的整毫米數,k表示從游標尺上讀出與主尺上某一刻線對齊的游標的格數,則記錄結果表達為(x+k×精確度) mm.2.螺旋測微器的原理和使用(1)構造(如圖所示)(2)原理:螺旋測微器的精密螺紋的螺距是0.5_mm,即每旋轉一周,螺桿前進或后退0.5_mm,可動刻度分成50等份,每一份表示0.01_mm,即可動刻度每轉過一等份,螺桿前進或后退0.01 mm,從可動刻度旋轉了多少個等份,就知道長度變化了多少個0.01 mm.(3)讀數:測量時被測物體長度的整毫米數和半毫米數由固定刻度讀出,小數部分由可動刻度讀出.測量值(mm)=固定刻度數(mm)(注意半毫米刻度線是否露出)+可動刻度數(估讀一位)×0.01(mm).典例1 (1)如圖所示的三把游標卡尺,從上至下分別為9 mm長10等分、19 mm長20等分、49 mm長50等分,它們的讀數依次為________mm、________mm、________mm.(2)某同學用如圖丁所示的螺旋測微器測小球的直徑時,他應先轉動________到F靠近小球,再轉動________到F夾住小球,直至聽到棘輪發出聲音為止,撥動________使F固定后讀數(以上均填儀器部件字母符號).正確操作后,螺旋測微器的示數如圖戊所示,則小球的直徑是________mm.丁 戊1.[游標卡尺讀數]某同學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金屬圓管的內、外壁直徑,游標卡尺的示數分別如圖(a)和(b)所示.由圖可讀出,圓管內壁的直徑為________cm,圓管外壁的直徑為________cm;由此可計算出金屬圓管橫截面的面積.2.[螺旋測微器讀數]在測量一根粗細均勻的合金絲電阻率的實驗中,利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合金絲直徑的過程如圖所示,校零時的讀數為________mm.合金絲的直徑為________mm.考點 電流表、電壓表的原理和使用1.電壓表、電流表的改裝類型 把電流表G 改裝成電壓表 把電流表G 改裝成大量程電流表內部電路R的作用 串聯分壓 并聯分流改裝后的量程 U=IgRg+IgR I=Ig量程擴大的倍數 n= n=R的大小 R=-Rg=(n-1)Rg R==改裝后的總內阻 RV=Rg+R=nRg RA==2.兩種電表的讀數(1)最小分度是“1、0.1、0.01、…”時,估讀到最小分度的(即估讀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2)最小分度是“2、0.2、0.02、…”時,估讀到最小分度的(即估讀到最小分度的那一位).(3)最小分度是“5、0.5、0.05、…”時,估讀到最小分度的(即估讀到最小分度的那一位).典例2 (2024·福建廈門一中模擬)(多選)如圖所示,把兩只完全相同的表頭進行改裝,已知表頭內阻為100 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甲圖可知,該表頭滿偏電流Ig=2 mAB.甲圖是改裝成的雙量程電壓表,其中b量程為9 VC.乙圖中R1= Ω,R2=10 ΩD.乙圖中R1=5 Ω,R2=45 Ω1.[電表讀數問題](1)圖甲使用0.6 A量程時,對應刻度盤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圖中指針示數是________A;當使用3 A量程時,對應刻度盤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圖中指針示數為________A.(2)圖乙使用較小量程時,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圖中指針的示數為________V;若使用的是較大量程,則這時表盤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圖中指針示數為________V.2.[電表改裝]如圖所示,某學習小組進行電表改裝的實驗,已知表頭內阻為100 Ω,滿偏電流為300 mA,使用OA接線柱時它是量程為0~3 A的電流表,使用OB接線柱時它是量程為0~0.6 A的電流表,使用OC接線柱時它是量程為0~60 V的電壓表,則圖中的R1=________Ω,R2=________Ω,R3=________Ω.考點 伏安法測電阻和滑動變阻器的使用1.伏安法測電阻的內接法與外接法項目 內接法 外接法電路圖誤差原因 電流表分壓,U測=Ux+UA 電壓表分流,I測=Ix+IV電阻測量值 R測==Rx+RA>Rx,測量值大于真實值 R測==適用條件 RA Rx RV Rx適用于測量 大電阻 小電阻2.滑動變阻器兩種連接方式的對比項目 限流接法 分壓接法 對比說明電路圖 串、并聯關系不同負載R上電壓調節范圍(不計電源內阻) ≤U≤E 0≤U≤E 分壓電路調節范圍大閉合S前觸頭位置 b端 a端 都是為了保護電路元件典例3 某同學用伏安法測定待測電阻Rx的阻值(約為200 Ω),除了Rx、開關S、導線外,還有下列器材供選用:電壓表V(量程為0~1 V,內阻約為10 kΩ)電流表A1(量程為0~6 mA,內阻約為30 Ω)電流表A2(量程為0~0.6 A,內阻約為0.05 Ω)電源(電動勢為1.5 V,額定電流為0.5 A,內阻不計)滑動變阻器R0(阻值范圍為0~10 Ω,額定電流為2 A)(1)為使測量盡量準確,電流表應選用________(填“A1”或“A2”).(2)在選用正確的電流表的情況下,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實物電路補充完整.(3)若該同學儀器選擇和電路連接均正確,其待測電阻的測量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1.[滑動變阻器兩種接法的選擇]為測量“12 V 5 W”的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功率,給定了以下器材:電源:12 V,內阻不計;電流表:量程0~0.6 A,內阻約為0.2 Ω;電壓表:量程0~15 V,內阻約為15 kΩ;滑動變阻器:0~20 Ω,允許最大電流1 A;開關一個,導線若干,實驗要求加在小燈泡上的電壓可從零開始調節.以下四個電路圖你認為最合適的是________.2.[電流表內外接法的選擇]某同學要將一小量程電流表(滿偏電流為250 μA,內阻為1.2 kΩ)改裝成有兩個量程的電流表,設計電路如圖(a)所示,其中定值電阻R1=40 Ω,R2=360 Ω.(1)當開關S接A端時,該電流表的量程為0~________mA.(2)當開關S接B端時,該電流表的量程比接在A端時________(填“大”或“小”).(3)該同學選用量程合適的電壓表(內阻未知)和此改裝電流表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設計了圖(b)中兩個電路.不考慮實驗操作中的偶然誤差,則使用________(填“甲”或“乙”)電路可修正由電表內阻引起的實驗誤差.答案及解析考點 長度的測量典例1 (1)如圖所示的三把游標卡尺,從上至下分別為9 mm長10等分、19 mm長20等分、49 mm長50等分,它們的讀數依次為________mm、________mm、________mm.(2)某同學用如圖丁所示的螺旋測微器測小球的直徑時,他應先轉動________到F靠近小球,再轉動________到F夾住小球,直至聽到棘輪發出聲音為止,撥動________使F固定后讀數(以上均填儀器部件字母符號).正確操作后,螺旋測微器的示數如圖戊所示,則小球的直徑是________mm.丁 戊解析:(1)圖甲讀數:整毫米是17,不足1毫米數是8×0.1 mm=0.8 mm,最后結果是17 mm+0.8 mm=17.8 mm.圖乙讀數:整毫米是23,不足1毫米數是17×0.05 mm=0.85 mm,最后結果是23 mm+0.85 mm=23.85 mm.圖丙讀數:整毫米是3,不足1毫米數是9×0.02 mm=0.18 mm,最后結果是3 mm+0.18 mm=3.18 mm.(2)用螺旋測微器測小球直徑時,先轉動粗調旋鈕D使測微螺桿F靠近被測小球,再轉動微調旋鈕H使測微螺桿F夾住小球,直到棘輪發出聲音為止,撥動止動旋鈕G使F固定后讀數,讀數為6.5 mm+20.0×0.01 mm=6.700 mm.答案:(1)17.8 23.85 3.18 (2)D H G 6.7001.[游標卡尺讀數]某同學用游標卡尺分別測量金屬圓管的內、外壁直徑,游標卡尺的示數分別如圖(a)和(b)所示.由圖可讀出,圓管內壁的直徑為________cm,圓管外壁的直徑為________cm;由此可計算出金屬圓管橫截面的面積.答案:2.23 2.992.[螺旋測微器讀數]在測量一根粗細均勻的合金絲電阻率的實驗中,利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合金絲直徑的過程如圖所示,校零時的讀數為________mm.合金絲的直徑為________mm.答案:0.008 0.650考點 電流表、電壓表的原理和使用典例2 (2024·福建廈門一中模擬)(多選)如圖所示,把兩只完全相同的表頭進行改裝,已知表頭內阻為100 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甲圖可知,該表頭滿偏電流Ig=2 mAB.甲圖是改裝成的雙量程電壓表,其中b量程為9 VC.乙圖中R1= Ω,R2=10 ΩD.乙圖中R1=5 Ω,R2=45 Ω解析:由題圖甲可知Ig== A=0.001 A=1 mA,b的量程為U′=Ig(Rg+R+R′)=0.001×(100+2.9×103+6×103) V=9 V,故A錯誤,B正確;在題圖乙中,改裝為I1=10 mA=0.01 A電流表時,并聯電阻的分流電流為I′=I1-Ig=10 mA-1 mA=9 mA=0.009 A,分流電阻的阻值為R1+R2== Ω= Ω,改裝為I2=100 mA=0.1 A電流表時,可得分流電阻的阻值R1=,聯立解得R1= Ω,R2=10 Ω,故D錯誤,C正確.故選BC.1.[電表讀數問題](1)圖甲使用0.6 A量程時,對應刻度盤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圖中指針示數是________A;當使用3 A量程時,對應刻度盤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圖中指針示數為________A.(2)圖乙使用較小量程時,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圖中指針的示數為________V;若使用的是較大量程,則這時表盤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圖中指針示數為________V.解析:(1)使用0~0.6 A量程時,刻度盤上的每一小格為0.02 A,指針示數為0.44 A;當使用0~3 A量程時,每一小格為0.1 A,指針示數為2.20 A.(2)電壓表使用0~3 V量程時,每小格表示0.1 V,指針示數為1.70 V;使用0~15 V量程時,每小格表示0.5 V,指針示數為8.5 V.答案:(1)0.02 0.44 0.1 2.20 (2)0.1 1.70 0.5 8.52.[電表改裝]如圖所示,某學習小組進行電表改裝的實驗,已知表頭內阻為100 Ω,滿偏電流為300 mA,使用OA接線柱時它是量程為0~3 A的電流表,使用OB接線柱時它是量程為0~0.6 A的電流表,使用OC接線柱時它是量程為0~60 V的電壓表,則圖中的R1=________Ω,R2=________Ω,R3=________Ω.解析:使用OA接線柱時,量程為0~3 A,則有IOA=3 A=Ig+使用OB接線柱時,量程為0~0.6 A,則有IOB=0.6 A=Ig+其中Ig=0.3 A,Rg=100 Ω聯立解得R1=20 Ω,R2=80 Ω使用OC接線柱時,量程為0~60 V,則有UOC=60 V=IgRg+IOBR3,解得R3=50 Ω.答案:20 80 50考點 伏安法測電阻和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典例3 某同學用伏安法測定待測電阻Rx的阻值(約為200 Ω),除了Rx、開關S、導線外,還有下列器材供選用:電壓表V(量程為0~1 V,內阻約為10 kΩ)電流表A1(量程為0~6 mA,內阻約為30 Ω)電流表A2(量程為0~0.6 A,內阻約為0.05 Ω)電源(電動勢為1.5 V,額定電流為0.5 A,內阻不計)滑動變阻器R0(阻值范圍為0~10 Ω,額定電流為2 A)(1)為使測量盡量準確,電流表應選用________(填“A1”或“A2”).(2)在選用正確的電流表的情況下,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實物電路補充完整.(3)若該同學儀器選擇和電路連接均正確,其待測電阻的測量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解析:(1)電路中可能出現的最大電流I== A=7.5×10-3 A,為使測量盡量準確,電流表應選用A1.(2)因為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較小,所以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因為>,所以電流表采用外接法,實物電路連接如答案圖所示.(3)采用電流表外接法,電壓表測量值等于真實值,電流表測量值大于真實值,故待測電阻的測量值小于真實值.答案:(1)A1 (2)如圖所示 (3)小于1.[滑動變阻器兩種接法的選擇]為測量“12 V 5 W”的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功率,給定了以下器材:電源:12 V,內阻不計;電流表:量程0~0.6 A,內阻約為0.2 Ω;電壓表:量程0~15 V,內阻約為15 kΩ;滑動變阻器:0~20 Ω,允許最大電流1 A;開關一個,導線若干,實驗要求加在小燈泡上的電壓可從零開始調節.以下四個電路圖你認為最合適的是________.解析:C與D電路圖不符合電壓從零開始調節.小燈泡的電阻RL== Ω=28.8 Ω,=144,≈520.8,由于<,故電流表應采用外接法,應選A.答案:A2.[電流表內外接法的選擇]某同學要將一小量程電流表(滿偏電流為250 μA,內阻為1.2 kΩ)改裝成有兩個量程的電流表,設計電路如圖(a)所示,其中定值電阻R1=40 Ω,R2=360 Ω.(1)當開關S接A端時,該電流表的量程為0~________mA.(2)當開關S接B端時,該電流表的量程比接在A端時________(填“大”或“小”).(3)該同學選用量程合適的電壓表(內阻未知)和此改裝電流表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設計了圖(b)中兩個電路.不考慮實驗操作中的偶然誤差,則使用________(填“甲”或“乙”)電路可修正由電表內阻引起的實驗誤差.解析:(1)由圖可知當S接A端時,R1和R2串聯接入電路,和電流表并聯,滿偏時電流表兩端的電壓為Um=Imr=250×10-6×1.2×103 V=0.3 V,此時通過R1和R2的電流為I== A=0.75×10-3 A=0.75 mA,所以總電流為I總=Im+I=1 mA,即量程為0~1 mA.(2)當開關S接B端時,由圖可知R1和電流表串聯再和R2并聯,由于和電流表并聯的電阻變小,當電流表滿偏時,流過R2的電流變大,干路電流變大,即量程變大;所以比接在A端時大.(3)圖甲是電流表的外接法,誤差是由于電壓表的分流引起的;圖乙是電流表的內接法,誤差是由于電流表的分壓引起的,因為題目中電流表內阻已知,故采用圖乙的方法可以修正由電表內阻引起的實驗誤差.答案:(1)1 (2)大 (3)乙(共30張PPT)專題八 電學實驗基礎第八章 恒定電流解析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講義第八章專題八 電學實驗基礎(含解析).docx 2025屆高中物理(人教版)一輪復習課件第八章 專題八電學實驗基礎(共30張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