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0張PPT)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第二節 速度目 錄CONTENTS01知識梳理02隨堂檢測1. 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在相同時間內比較物體通過的 ,通過路程長的物體運動得較 ;另一種方法是在物體運動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比較物體運動所花的 ,所花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得較 。2. 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 的物理量,在物理學中,把 與 之比叫作速度。路程 快 時間 快 快慢 路程 時間 3. 用符號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則速度公式可寫成 。4. 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 ,讀作“米每秒”,符號為 。常用的速度單位還有 (cm/s)、千米/時( )。v= 米/秒 m/s 厘米/秒km/h 5. 測量紙錐下落的速度(1)計算紙錐的下落速度依據的原理是 。(2)需要測量的物理量:紙錐下落的 和 。(3)選用的實驗器材:紙錐、 和 。v= 路程 時間刻度尺 秒表 1. [2024·洛陽期末]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兩種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請借助圖中的短跑比賽說明這兩種方法:甲圖采用的方法是 。乙圖采用的方法是 。相同時間內比較路程 相同路程內比較時間 23412. [2024·泉州五中模擬]以下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最接近1 m/s的是( D )A. 繞地飛行的“天宮”空間站B. 高速行駛的高鐵C. 追捕獵物的老虎D. 正常行走的人D23413. [2024·煙臺期末]為響應“綠色出行”的號召,三位老師決定選擇不同的低碳環保的方式去上班。張老師騎電動車以24 km/h的速度平穩前進;王老師以4 m/s的速度跑步前進;李老師騎山地自行車全速前進,他每分鐘通過的路程為0.42 km。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A. 張老師的速度最大B. 王老師的速度最大C. 李老師的速度最大D. 三人的速度一樣大C23414. [2024·十堰期末]暑期,小明乘坐汽車去游學,細心的他觀察到汽車速度表的指針一直停在如圖所示的位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汽車以該速度行駛10 min,通過的路程是多少?解:從圖中可知,汽車的速度v=90 km/h汽車以該速度行駛10 min,通過的路程s=vt=90 km/h× h=15 km2341(2)若此時距離目的地還有30 km,則汽車以該速度行駛多久可以到達?解:若此時距離目的地還有30 km,則汽車以該速度行駛的 時間t'=== h=20 min2341(共9張PPT)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第三節 直線運動第2課時 變速直線運動目 錄CONTENTS01知識梳理02隨堂檢測1. 我們把 的直線運動叫作變速直線運動,所以用速度公式求得的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體運動的快慢,這個速度稱為 速度。速度變化 平均 2. 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不同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一般 。所以,要說物體的平均速度,必須指明是哪一段 或哪一段 的平均速度才有意義。不同 路程 時間 1. 如圖所示,記錄了一輛小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的數據,這輛小車在做 (選填“勻速直線”或“變速直線”)運動,20~40 s內的平均速度為 m/s。變速直線 37.5 23412. [2024·寶雞一中期末]小明用玩具汽車做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其實驗的原理是 ,讓汽車在斜面上沿直線下滑,位置傳感器每隔0.2 s記錄一次汽車的位置,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汽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路程為 cm,BD段的平均速度為 m/s,汽車由A點運動到D點的過程,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理由是 。v= 2.10 0.1 相等的時間內玩具汽車通過的路程不相等 23413. 某校舉辦了機器人模擬救援比賽,如圖所示是某個機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線運動的s -t圖像,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A )A. 機器人在0~2 s內做勻速直線運動B. 機器人在第2 s到第4 s的運動速度是2.5 m/sC. 機器人在前2 s內和后2 s內的速度相等D. 機器人在6 s內運動的平均速度是3.75 m/sA23414. 小張乘坐高鐵從南京到徐州,發車時間為9:20,到達徐州的時間為當日10:50,這段路程為342 km。如圖所示,高鐵中途經過一個長為1 000 m的平直隧道,當他所在的車廂剛要進入隧道時,看到車廂內顯示屏上的示數為216 km/h,若高鐵全部穿過隧道的時間為20 s,問:2341(1)高鐵由南京到徐州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千米每小時?解:高鐵由南京到徐州全程所用的時間t1=10:50-9:20=1 h 30 min=1.5 h高鐵由南京到徐州全程的平均速度v1===228 km/h2341(2)假設高鐵在隧道中勻速運動,則該列高鐵的長度為多少米?解:高鐵在隧道中的速度v2=216 km/h=60 m/s由v=可知,高鐵全部穿過隧道行駛的路程s2=v2t2=60 m/s×20 s=1 200 m高鐵的長度L高鐵=s2-L隧道=1 200 m-1 000 m=200 m2341(共19張PPT)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第三節 直線運動第1課時 勻速直線運動目 錄CONTENTS01知識梳理02實驗復現03隨堂檢測1. 物體的運動,按運動路徑的曲直可分為 運動和 運動。在直線運動中,按照速度是否改變,又可分為 直線運動和 直線運動。2. 我們把物體 的運動叫作勻速直線運動。直線 曲線 勻速 變速 沿直線且速度不變 3.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路程與時間成 ,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來計算。相等 正比 v= (1)在如圖甲所示的s -t圖像中,圖像是一條過 的直線,且直線的傾斜程度反映的是速度的大小,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 。原點 大 4. 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如圖甲、乙所示。(2)在如圖乙所示的v -t圖像中,圖像是一條 的直線,且圖像所對應的縱坐標就是 的大小。平行于時間軸 速度 實驗 研究氣泡的運動速度1. 提出問題(1)氣泡運動的速度如何變化?(2)氣泡運動一段距離后,其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有什么關系?2. 實驗器材:玻璃管、橡皮塞、刻度尺、秒表等3. 實驗裝置(如圖)4. 實驗步驟(1)在長約120 cm的玻璃管中注水近滿,上端留一小段空氣柱,用橡皮塞塞住管口。(2)先將玻璃管右端抬高,使氣泡處在 端;再把右端放到桌面上,觀察氣泡的運動情況。(3)測量氣泡從點O運動到20 cm、40 cm、60 cm和80 cm處所用的時間,并填入表1中。右 5. 實驗數據記錄表1從點O開始的路程s/cm 0 20 40 60 80從點O開始計時的時間t/s 0 4 8 12 166. 實驗數據處理(1)根據表1中的數據,計算氣泡通過各區間的時間和相應的速度,填入表2。表2區間s'/cm 0~20 20~40 40~60 60~80通過各區間的時間t'/s 4 4 4 ① 通過各區間的速度 v/(m·s-1) 5 5 ② ③ 4 5 5 (2)根據表1中的數據,在下圖的坐標系中,畫出氣泡運動的s -t圖像。 7. 實驗結論(1)氣泡的運動特點:氣泡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氣泡運動一段距離后,其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 。相等 正比 8. 交流與評估:本實驗在玻璃管上每隔20 cm的距離做一個標記,針對如何做標記的問題,小華認為間距越小,分割得越多,就越能準確測量氣泡的運動規律。小華的觀點是 的,理由是 。錯誤 間距過小不利于測量時間 實驗命題點總結1. 實驗器材的選擇2. 氣泡的起始位置的判斷3. 根據表格數據計算時間和速度4. 根據實驗數據繪制圖像5. 根據s -t圖像,總結結論6. 合理劃分區間:做標記時要考慮計時問題1. [2024·連云港期末]下列運動中屬于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D )A. 蘋果從樹上掉下來B. 鐘表指針勻速轉動C. 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的運動D. 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D23412. [2024·遂寧期末]下列有關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概念描述中,錯誤的是( B )A.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速度大的物體運動得一定快B. 由v=可知,v與s成正比,v與t成反比C. 由s=vt可知,s與t成正比D. 物體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短,其速度越小B23413. [2024·南寧期末]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物體運動時,間隔相同時間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圖可知, 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若相鄰間隔的時間為0.02 s,則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速度為 m/s。甲 0.75 23414. [2024·烏魯木齊期末]甲、乙兩物體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路程之比是3∶2,所用時間之比是2∶3,則甲、乙兩物體運動的速度之比是 ;若甲物體在8 s內通過的路程為40 m,它在前一半路程內的速度為 m/s,在后2 s內通過的路程為 m。9∶4 5 10 2341(共12張PPT)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第一節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第2課時 特殊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目 錄CONTENTS01知識梳理02隨堂檢測1. 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1) 法:測量對象過小而無法直接測量長度,通過將多個相同的微小量放一起進行測量。例如測銅絲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累積 (2) 法:有時不能用刻度尺準確測量幾何體的高度、直徑等,可以將所測長度平移到物體外部進行測量。例如測硬幣或紐扣的直徑、測圓錐高度等。(3)化曲為直法:當一個物體的長度無法直接測量時,可用與它長度相等且能夠直接測量的物體來代替。例如用一條 (選填“有”或“無”)彈性的棉線重疊在曲線上測曲線長度。平移 無 2.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 ,用符號 表示。生活中常用的時間單位還有 (min)、小時(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 min= s,1 =60 min= s。3. 實驗室常用的計時工具有機械秒表、 。手機也有秒表計時功能,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秒 s 分 h 60 h 3 600 電子秒表 1. 根據示例完成下列單位換算。示例:6 min=6×60 s=360 s。(1)1.5 h= = = s。(2)45 min= = h。1.5×60 min 90×60 s 540045× h 0.75 234512. 請完成下列填空。(前4小題均在答題線上填恰當的單位)(1)中學生百米賽跑的成績約14.2 。(2)中學一節課的時間為45 。(3)一場電影的時間約2 。(4)校運會上,跑完1 000 m所用時間約4 。s min h min 23451(5)如圖所示機械秒表內圈分針盤的分度值是 ,外圈秒針盤的分度值是 ,此時讀數是 mins。0.5 min0.1 s 1 12.0 234513. [2024·福州期末]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測量一枚紐扣的直徑時的情況,測得紐扣的直徑為 cm;小明又想測量鋼絲的直徑,如圖乙所示,若鋼絲線圈共有50匝,則鋼絲的直徑約為 mm。1.20 1.0 234514. 為了測量物理課本(內文)中一張紙的厚度,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表格第一行(實驗序號所在行)的兩空中應分別填寫A: ;B: 。紙的張數N 總厚度L總/mm 實驗序號 A B 一張紙的厚度L0/mm 平均值/mm123234515. 如圖為杭臺高鐵路線圖,那怎樣從一張比例尺為1∶60 000的高鐵地圖上估算出杭州(杭州東站)到天臺縣(天臺站)的高鐵線路的實際長度呢?請補充完整需要的器材、操作步驟與計算方法。(1)器材:無彈性的棉線、 。刻度尺 23451(2)步驟:①將棉線沿高鐵線路圖軌跡擺放,并做上對應站點的記號;② ,記為L。(3)鐵路的實際長度s= 。將棉線拉直,用刻度尺量出線上記號之間的長度 60 000L 23451(共10張PPT)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第四節 運動的相對性目 錄CONTENTS01知識梳理02隨堂檢測1. 人們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總要選取某一物體作為標準。如果一個物體的位置相對于這個標準發生了變化,就說它是 的;如果沒有變化,就說它是 的。這個作為標準的物體叫 。我們通常選取 為參照物。運動 靜止 參照物 地面 2. 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 的變化叫作機械運動,簡稱運動。3. 對于同一個物體,由于選取的 不同,我們可以說它是運動的,也可以說它是靜止的。機械運動的這種性質叫作運動的 。位置 參照物 相對性 1. [2024·湘潭期末]下列描述中,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D )A. 春天,鮮花盛開B. 夏夜,霓虹燈閃爍C. 秋天,桂花香氣襲人D. 冬天,雪花漫天飛舞D2345612. [2024·佛山期末]小明在商場正跑著下電扶梯,旁邊有人提醒道:“這樣很危險,乘電扶梯時應該站著不動。”這里“站著不動”是相對于( B )A. 商場里的地面 B. 人所站的階梯C. 展柜里的商品 D. 迎面而上的乘客B2345613. [2023·成都]小智在成都繞城綠道上跑步,看見一群白鷺從遠處飛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以綠道為參照物,小智是靜止的B. 以白鷺為參照物,小智是運動的C. 小智的速度一定大于白鷺的速度D. 白鷺做機械運動,其速度一定不變B2345614. [2024·張家界期末]如圖所示是收割機和運輸車工作時的情境,收割糧食時需要使收割機和運輸車保持同方向、同速度前進,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它們是 的;以它們中的任何一個為參照物,則另一個是 的。運動 靜止 2345615. 我國古代詩詞里描述相對運動的例子很多。“不疑行舫動,唯看遠樹來”是南北朝時期梁元帝蕭繹《早發龍巢》中的兩句。“遠樹”迎面而來是以 為參照物;以 為參照物,“遠樹”也可以看成是靜止的。可見,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也不同,這就是 。行船 河岸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345616. [2024·吉林期末]小明在風速為2 m/s、西風天氣(西風:從西往東吹)的東湖公園勻速直線慢跑時,他感覺到無風,則當時他在向 方跑,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則他慢跑的速度為 。東 2 m/s 234561(共12張PPT)第五章 物體的運動第一節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第1課時 長度的單位及其測量 誤差目 錄CONTENTS01知識梳理01隨堂檢測1.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 ,用符號 表示。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 )、 (dm)、厘米( )、 (mm)、微米( )和(nm)等。米 m km 分米cm 毫米 μm納米 1 km= m 1 dm= m1 cm= m 1 mm= m1 μm= m 1 nm= m103 10-1 10-2 10-3 10-6 10-9 2. 長度單位的換算3.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是 ,比較精確的長度測量工具是 、 。4. 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項刻度尺 游標卡尺 螺旋測微器 (1)使刻度尺有 的一邊緊靠被測物體。(2)刻度尺的“ ”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讀數時視線與尺面 。(3)測量時,應估讀到 的下一位;記錄測量結果時,要寫出 和 。刻度 0 垂直 分度值 數字 單位 5. 任何測量都存在 。誤差和錯誤是不同的, 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而 是不應該發生的,如使用工具的方法不正確、因粗心看錯了數值等。對同一測量對象的 值有時偏大、有時偏小,這種誤差可以通過 的方法減小。誤差 誤差 錯誤 估讀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1. 小明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在記錄結果時忘了寫單位,請你補充完整:身份證的長度約86 ;中學生正常步行時,一步長約50 ;中學生的身高約1.5 。mm cm m 2345612. [2024·廣州期中]同學們正在進行科學發明小制作,需要用刻度尺測量一根繩子的長度,如圖所示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這根繩子的長度是 cm。③ 1 mm 5.15 2345613. [2024·哈爾濱月考]同學們測量一木塊的長度,測量長度的方法及讀數情況如圖所示,在測量中的錯誤有(寫出兩條即可):(1) 。(2) 。刻度尺的“0”刻度線沒有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讀數的視線沒有與刻度尺尺面相垂直(或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沒有緊靠被測物體) 2345614. [2024·東莞期末]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測量時為了減小誤差可以多估讀幾位B. 由于不可能估讀得非常準,所以沒有必要估讀C. 測量的數值和真實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誤差是可以避免的D. 測量時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D2345615. [2024·菏澤期中]有位同學想要測自己的心率,為了使誤差最小,最佳方案是( D )A. 用秒表測量1 min內心跳的次數B. 用秒表測量10 s內心跳的次數,再計算1 min內的總心跳次數C. 用秒表測量1次心跳的時間,再計算1 min內的總心跳次數D. 連續測量3 min內心跳的次數,再計算1 min內心跳的次數D2345616. 小明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記錄的數據分別為45.31 cm、45.32 cm、45.82 cm、45.30 cm,其中有一個錯誤數據為 cm;去除該錯誤數據后,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cm;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45.82 45.31 減小誤差 23456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節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 第1課時 長度的單位及其測量 誤差課件2024-2025學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一節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 第2課時 特殊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課件2024-2025學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三節 直線運動 第1課時 勻速直線運動課件2024-2025學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三節 直線運動 第2課時 變速直線運動課件2024-2025學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二節 速度課件2024-2025學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第四節 運動的相對性課件2024-2025學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