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第4節(jié) 速度的測量第一章 機械運動1.掌握基本探究實驗步驟,形成科學態(tài)度。2.通過小組實驗體會實驗設計,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進行實驗評估的總過程。3.通過練習,學會停表、刻度尺的正確使用,并通過實驗求出平均速度。公路上有許多速度監(jiān)測設備,其中一種測速設備采用的是區(qū)間測速的方法(如圖),即通過測算車輛在兩個監(jiān)測點之間的平均速度,判斷車輛在該路段是否超速。這種測速設備是如何測算出車輛的平均速度的 區(qū)間測速實驗思路我們可以用刻度尺測量小車運動的路程s,用秒表測量小車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依據公式v=,就可以算出小車在這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速度。我們可以將長木板的一端用木塊墊起,搭建一個斜面,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小車可在這個斜面上運動。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S1S2金屬擋板s3t3t2t1金屬擋板的作用:便于測量時間【器材】斜面、小車、刻度尺、停表、金屬片、木塊。1.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將通過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測得的數據填入下表。2.用停表測量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板的時間t1。【實驗過程】3.根據測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s2。5. 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ν2。下半段路程 s3= s1-s2下半段時間 t3= t1-t2通過計算算出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怎么得到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呢?【設計表格】路程(m) 運動時間(s) 平均速度(m/s)s1= t1= v1=s2= t2= v2=s3=s1-s2= t3=t1-t2= v3=【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路程(m) 運動時間(s) 平均速度(m/s)s1=0.7m t1=1.8s v1=s2=0.35m t2=1.0s v2=s3=s1-s2=0.35m t3=t1-t2=0.8s v3=0.39m/s0.35m/s0.44m/s【結論】小車沿斜面下滑運動越來越快【分析與論證】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大,說明小車沿斜面下滑運動越來越快。平均速度: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該實驗誤差主要來自哪幾個面?要減小誤差,應注意什么?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測量者反應速度和讀數誤差;三是裝置光滑度不均勻帶來誤差。a.安裝置時,斜面傾角要小一點,但不能過小,過小則小車不動,稍大就會使小車過快,計時不準。起止點距離適當大一點好。b.測同一組數據時保證起止點相同。c.測時間時釋放小車與開始計時要盡量同步。d.對刻度尺和停表讀數要規(guī)范準確。1、一個物體沿平直路運動,由靜止起在10s內加速到20m/s,共運動了80m,該物體在10s內平均速度是 ( )2、某汽車沿直線運動時,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駛,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駛,在整個路程中,汽車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m/sA.20m/s B.10m/sC.8m/s D.都不對C243.關于平均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均速度能精確地反映物體運動的快慢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體運動的快慢C.勻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不相同D.以上說法都不對B4.試判斷下列哪一個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A.正在啟動的汽車B.在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的列車C.被拋出去的石塊D.從高處自由落下的石塊B5.如圖,是某實驗小組做“測平均速度”實驗的情形,顯示時間的數字鐘的時間格式是“時:分:秒”。則小車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cm/s。0.7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