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
第七章 運動和力
第7節 牛頓第一定律
生活中的運動
(1)若運動員沒有的用力踩蹬,自行車能高速行駛嗎?
(2)若火箭底座沒有反沖的動力,火箭能將航天飛機送入太空嗎?
新知導入
想一想
1.理解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
2.能聯系生活實際來解釋有關慣性現象。
3.知道什么是牛頓第一定律。
學習目標
觀察下圖三種情境,你會看到什么現象?
猛然抽出紙條
迅速擊打硬紙板
小車突然停止運動
1.慣性
我們把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物體的慣性。
新知學習
認識慣性
一
2.慣性的理解
(1)慣性是物體的屬性,且只能說“由于慣性”或“具有慣性”。
(2)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都有慣性。
(3)慣性沒有方向,物體只是保持之前的運動狀態。
(4)慣性大小表示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
(5)慣性有大小,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靜止的汽車突然啟動,車上的人身體會怎樣?
當汽車從停止狀態起動時,人的腳底由于阻力而隨之運動,人的上身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靜止的運動狀態,所以加速時,人會后仰。
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象
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象
行駛中的汽車突然停止,車上的人身體會怎樣?
當汽車由運動到突然剎車時,人的腳底由于阻力而隨之靜止,人的上身由于慣性,會保持繼續向前運動的狀態,所以剎車或減速時,人會向前傾。
交流討論:列舉生活中有關慣性的利用和危害,并思考如何防范慣性帶來的危害。
慣性的應用
運動員跳遠
擲鉛球
利用慣性緊錘頭
慣性的危害
(1)汽車剎車時,由于慣性,向前滑行一段距離,造成交通事故。
(2)汽車剎車時,由于人的慣性,公交車里的人會向前傾倒。
(3)人在快速奔跑時,腳被樹枝等絆到后摔倒。
(4)公交車突然加速人容易摔倒
…………
雨雪天減速
開車系安全帶
飛機降落滑行時拖的降落傘
慣性危害的防范
生活很多物體沒有力維持的情況下也能運動。
扔出去的保齡球
滑行的自行車
那么為什么物體最后會停下來呢?
摩擦力
牛頓第一定律
二
【實驗】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
提出問題
物體的運動和摩擦力有什么關系?
摩擦力越小,物體會運動得越遠。
作出猜想
斜面、木板、毛巾、紙板、玻璃和小車
實驗器材
進行實驗
(1)讓小車從斜面某一高度處運動到用毛巾鋪墊的水平木板上,觀測它運動的距離。
(2)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處運動到用紙板鋪墊的水平木板上,觀測它運動的距離。
(3)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處運動到用玻璃鋪墊的水平木板上,觀測它運動的距離。
接觸面 小車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大”“較小”“最小”) 小車運動的距離
(選填“短”“較長”“最長”)
毛巾
紙板
玻璃
實驗記錄
實驗結論
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小車的速度減小得越_____,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_____;假如水平面對小車完全沒有摩擦,小車將______________。
小
慢
遠
一直運動下去
會是什么運動?
實際上、完全沒有摩擦是做不到的。這里,設想完全沒有摩擦是一種理想化的推理方法。物理學中把這種推理方法叫做“理想實驗”,是科學推理的一種重要方法。
上面進行科學探究的思路,同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的研究相似。
伽利略 1564-1642
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運動的物體會
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阻力。
總結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
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1.“一切”適用于所有物體。
2.“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條件(理想狀況)。
3.“總”一直、不變。
4.“或”指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總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就總保持原來的速度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兩種狀態必有其一,不同時存在。
牛頓第一定律的解讀
牛頓第一定律
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
摩擦力越小,物體運動的距離越大。
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慣性
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
生活中的慣性現象
課堂總結
1. 行駛的汽車在剎車后能靜止,這是因為( )
A.汽車的慣性消失了
B.汽車的慣性小于汽車的阻力
C.阻力的作用改變了汽車的運動狀態
D.汽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靜止
C
課堂練習
2.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B.物體不受力的作用時,也能運動
C.物體受力的作用,運動狀態一定會改變
D.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
3.一架飛機在某一高度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 )
A.仍做勻速直線運動
B.繼續向前運動,且速度越來越快
C.慢慢停下來
D.立即停下來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