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四節 宇宙航行第七章 萬有引力于宇宙航行如果用火藥力從山頂上發射鉛彈,給定其速度,方向與地平面平行,鉛彈將沿曲線在落地前飛行2英里;同樣,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發射速度加倍或加到十倍,則鉛彈飛行距離也加倍或加十倍。通過增大發射速度,即可以隨意增加它的拋射距離,減輕它的軌跡的彎曲度,直至它最終落在10度、30度或90度的距離處,甚至在落地之前環繞地球一周;或者,使它再也不返回地球,直入蒼穹太空而去。問題:以多大的速度將物體拋出,它才會繞地球做圓周運動?一、宇宙速度思考: 若飛行器的發射速度大于 ,會怎樣呢?離心近心形成橢圓離心近心……當發射飛行器的速度大于或等于時,飛行器將脫離地球引力,永遠離開地球。叫做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帕克太陽探測器飛越日冕旅行者一號回望地球二、人造地球衛星齊奧爾科夫斯基,蘇聯科學家,現代航天學和火箭理論的奠基人。 1903年發表了專著《利用噴氣工具研究宇宙空間》,并且首次論證了利用多級火箭克服地球引力的構想。1957年10月4日,“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帶領團隊研制的“衛星號”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1727年,牛頓去世)斯普特尼克1號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1號”衛星由“長征1號”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衛星號運載火箭是一枚一級半型火箭,中間是一枚單級火箭,四周捆綁4個助推火箭(助推器)。起飛時,中間芯級火箭與4個助推器同時點火;飛行120秒后,助推器的發動機關機,并同芯級分離;芯級火箭繼續工作180秒,當火箭達到衛星入軌速度后,芯級火箭的發動機關機,衛星與火箭分離,衛星進人預定軌道。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我國研制的一枚三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第一、二級采用液體燃料發動機,第三級采用固體燃料發動機。長征一號作為我國研制的第一代第一型運載火箭,拉開了中國進軍太空的序幕,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制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衛星的軌道特點思考:如圖所示黃、紅、白、藍、綠五條軌道中那些不能作為衛星軌道?同步衛星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的衛星叫做地球同步衛星。同步衛星的特點:①周期一定(T=24h)。②角速度一定。③高度一定。④線速度大小一定。⑤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軌道位于赤道正上方,且運動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的同步衛星也稱靜止衛星。三、載人航天與太空探索人類首次載人航天飛行:1961年4月12日,蘇聯第一顆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并安全返回。太空第一人加加林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2003 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將我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人類首次載人登月:1969 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將阿姆斯特朗送上了月球。登月第一人將阿姆斯特朗嫦娥四號月球車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嫦娥四號于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這也是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我國首次地外采樣返回: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了1731克月球樣品,這是繼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后,人類規模最大的一次月球樣本采集。嫦娥五號探測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2020 年7月23日成功發射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并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著陸,開展巡視探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科學漫步人類拍攝的第一張黑洞照片是位于5500萬光年以外的星系級黑洞M87*。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銀心是一個巨大的黑洞,質量超過400萬個太陽,并且一直以來都處在活躍狀態,不斷吞噬周圍的物質,其質量也在逐年增加。這個黑洞被命名為Sgr A*,是銀河系中心的一個非常強的射電源。判斷:(1)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人造衛星的速度可以是10 km/s。(2)在地面上發射人造衛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3)如果在地面發射衛星的速度大于11.2 km/s,衛星會永遠離開地球。(4)不同的同步衛星的質量不同,離地面的高度也不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