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 多維度感受祖國漢字之美 美國學者西爾斯指出,漢字是全球唯一超越時空的文字,不受地域和時間限制,這是字母文字無法比擬的。漢字,是打開中國文化寶藏的一把關鍵“鑰匙”?!耙粜瘟x”合一的特殊形態,使之成為一種極為高級的美學對象。Part1從漢字的起源發現它的象形美漢字的起源 早在六千年前的半坡遺址,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具備了簡單文字的特征,這是漢字的萌芽和起源。出現在四千年前的商朝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已經是成熟的象形文字。人鑒賞甲骨文,主要是感受它的象形美和畫面美??伎即蠹?,你能寫出下列甲骨文的現代漢字嗎?牛水日上下明射甲骨文也有十二生肖,考考大家:你認識“甲骨文十二生肖”嗎 Part2從漢字的歷史發展發現它的演變美 金文金文由甲骨文演變而來,最早出現在商代末期,盛行于西周,普遍鑄在青銅器、貨幣上,統稱為“金文”。特點:結構上與甲骨文區別不大,但筆畫粗壯,肥筆較多,轉彎處向圓轉。金文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被淘汰。 大篆 大篆,春秋戰國時期已通行于秦國等地。大篆主要書寫在木牘、竹簡或帛上,固定而字形整齊。 特點:結構疏密得當,筆畫較金文更彎曲圓轉,字體比較美觀。但與甲骨文、金文在本質內涵上沒有很大不同,仍以象形為基礎,以形聲為主要構造方法。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字,溝通交流不便。秦滅六國之后,建立了秦朝,為了統一文字,創造了小篆。特點: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征,粗細均勻,章法齊整、規矩但不死板,有著無可比擬的線條美、古樸美、排列美。小篆隸書,是為了書寫的便捷,在篆書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字體。起源于秦朝,成熟于東漢,分為秦隸和漢隸兩個階段。特點:字體莊重、工整、美觀、雅致;結構寬扁,橫畫長、直畫短,“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隸書草書是為書寫簡便而在隸書基礎上創造出的一種書體,在漢朝后期出現。特點:保留了字的主體形態,筆畫簡省,飄逸靈動,行筆圓轉自然,字體流動奔放,在藝術上更具夸張的表現手法和浪漫氣息,給人以灑脫、自由等美好映像,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魅力。草書楷書,由隸書發展而來,興于東漢。又稱“真書”、“正書”,人們把它作為楷模推廣,故又稱“楷書”。沿用至今。特點:結構勻稱、橫平豎直,筆畫清晰優美;將隸書的曲折筆形改為平直,方扁字形改為方正。實現了漢字的簡、明、美的統一。楷書的出現,標志著漢字作為方塊字的最終定型。楷書 行書出現在漢朝后期,三國之后流行,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體。行書分兩種:一為行楷,二為行草,楷法多于行法是為行楷,草法多于行法是為行草。流行至今。特點:筆畫簡省流暢,點畫呼應,筆勢連貫;結體布局,大小相兼,收放自然,疏密得體;流動而不靜止,疏散而不狂縱。行書 考考大家班級擬創辦班刊《飛揚青春》,封面選用哪幅題字更能體現”飛揚青春”的主題?請說說你的看法。示例一:我覺得楷書好,楷書端莊,就像我們青少年品行端正。示例二:楷書是不錯,但我覺得草書更合適,草書靈動奔放,就像我們青少年意氣風發。Part3從表達方式發現漢字的簡潔美 漢字造詞功能的強大和簡潔 漢字的造詞能力非常強大,我們只要掌握常見的漢字一兩千個,就基本可以滿足日常應用了?!缎氯A字典》,總是薄薄的一冊。但是,每出現一個新的事物,一些字母文字比如英文就要創造一個新的詞匯來,后綴甚至越來越長,英文字典每年都不斷增厚。 比如出現一個詞“無接觸”,英文就不得不創造出“Contactless”這個單詞來。而我們只需要從漢字字庫中調出“無”、“接”、“觸”這幾個字來,組成“無接觸”這個詞就可以了,定義精準簡潔。詩詞是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其簡潔美、意境美,是其他文字無法比擬的,你能用詩詞表達以下句子的意思嗎?1.姑娘,你長得好漂亮呀!公子,你長得好帥氣呀!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2.認識你,我感覺是我一輩子的榮幸和驕傲。幸得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3.我們終究要老去,失去年少的自己。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Part4從美學的角度發現漢字的結體美以下四個漢字,大家都公認它們是美的,但你能畫出它們的外框嗎?請畫出下列漢字的框架,感受它們的整體形態美。 像上面的外框,我們稱之為“黃金矩形”。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外形為黃金矩形的文字或者圖形,視覺效果都是美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其臉部就是運用了黃金矩形,而顯得協調,好看。分析漢字的美,我們還要從比例的層面上展開。怎么樣的比例是最美的?對稱1:1三等分1:1:1(1:2)黃金分割2:3(1:1.5)你能劃出下列漢字的結構比例美嗎?1:1你能劃出下列漢字的結構比例美嗎?3:2你能劃出下列漢字的結構比例美嗎?1:2正楷漢字各部分比例劃分示意圖結論 漢字(以楷書為例),外形為黃金矩形,各部分之間的比例,無外乎都是1:1,1:2,2:3。符合這些比例,漢字看起來就是美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漢字璀璨奪目,希望同學們把漢字發揚光大,讓漢字和中國文化在世界遍地開花,謝謝大家!殷切寄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