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典例分析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帶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車和數字鐘,“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圖中顯示的是他們測量過程中的小車在甲、乙、丙三個位置及其對應時間的情形,顯示時間的格式是“時:分:秒”.典例分析⑴請根據圖示完成下表.⑵分析表中的數據,小車全程是做勻速運動嗎?為什么?小車由甲至乙 小車由乙至丙 小車由甲至丙路程 s/cm 26.00時間 t/s 4 平均速度v/(cm·s-1) 15典例分析【解題指南】 怎樣計算甲→乙、乙→丙、甲→丙三段路程?三段路程對應的時間是多少?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由甲、乙、丙三個位置對應的刻度,分別計算出三段路程;由甲、乙、丙三個秒表的時刻,分別計算出三段路程對應的時間;利用公式 分別計算出三個平均速度.stv=—典例分析【精講精析】⑴可以按照小車的左側面對應的刻度讀數,甲位置處的刻度值為90.00 cm,乙位置處的刻度值為64.00 cm,丙位置處的刻度值為0.00 cm.據此可填出小車由乙至丙的路程為64.00 cm,由甲至丙的路程為90.00 cm.從甲至乙運動的時間為2 s,從乙至丙運動的時間為4 s,從甲到丙運動的時間為6 s.典例分析故由速度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到:⑵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小車前段路程運動慢,后段路程運動快,故小車全程不是做勻速運動.s甲→乙t甲→乙v甲→乙=———=———=13 cm/s,26 cm2 ss乙→丙t乙→丙v乙→丙=———=———=16 cm/s,64 cm4 ss甲→丙t甲→丙v甲→丙=———=———=15 cm/s.90 cm6 s典例分析【答案】⑴如下表所示.⑵不是.小車前段路程運動快,后段路程運動慢.小車由甲至乙 小車由乙至丙 小車由甲至丙路程 s/cm 64.00 90.00時間 t/s 2 6 平均速度v/(cm·s-1) 13 16典例分析【通關金鑰匙】計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不斷變化,因此,不同時間段或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所以,求分段運動的平均速度時必須用某段路程除以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而不能求每段速度的平均值.且在表述平均速度時,必須強調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自主學習【科學探究的環節】⒈提出問題⒉猜想與假設⒊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⒋進行實驗與數據收集⒌分析與論證⒍評估⒎交流與合作自主學習提出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進行實驗與數據收集⑴先尋找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⑵自己做實驗收集證據.合作探究【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器材】斜面、小車、刻度尺、停表、金屬擋板(作用是便于測量時間).金屬擋板s1 t1s2 t2s3 t3合作探究【進行實驗與數據收集】⒈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擋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測出小車將通過的路程s1.⒉測量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擋板的時間t1.合作探究⒊根據測得的s1和t1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⒋將擋板移至s1的中點,測出小車從斜面頂點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合作探究 根據以上的實驗數據,你能否計算出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s3=s1-s2 t3=t1-t2金屬擋板s1 t1s2 t2s3 t3合作探究⒌通過計算可知下半段路程s3=s1-s2、下半段時間t3=t1-t2,進而可計算出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合作探究【設計表格】路程/m 時間/s 平均速度/(m·s-1)s1 = t1 = v1 =s2 = t2 = v2 =s3 = s1 - s2= t3 = t1 - t2= v3 =合作探究【分析與論證】 分析數據可以得到v2 < v3,由此可知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大,說明小車沿斜面下滑時運動得越來越快.科學世界超聲波測速 超聲波測速的原理如圖所示. 如果障礙物是運動的物體,還可以測出物體移動的速度.課堂小結⒈科學探究的環節(七個環節)⒉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分析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