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2.4 自由落體運動生活中的下落現象物體下落快慢與什么有關?二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跟它的輕重有關, 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亞里士多德重物被輕物拖累重物輕物綁一起更重邏輯的力量亞里士多德v12>8v1=8v2=44結論與假設出現了矛盾!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伽利略老亞,你錯了探究:什么因素影響物體下落的快慢呢?實驗一重量大的硬幣和輕薄紙片誰下落得快 相同的兩張紙,同一高度同時釋放,那紙團與一張紙呢?實驗二重量大的硬幣,下落的快紙團下落的快原因:空氣阻力對下落快慢的影響如果沒有空氣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呢?空氣中,羽毛受到的空氣阻力大,所以下落比鐵片慢。真空中,羽毛與鐵片下落快慢相同,說明下落快慢與輕重無關。實驗結論:物體下落的快慢與輕重無關,影響落體快慢的因素是空氣阻力.一、自由落體運動1、自由落體運動(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2)特點:只受重力、v0=0理想化物理模型(3)近似條件:當空氣阻力的作用比較小,可以忽略不計時,從靜止開始下落的物體可視為自由落體運動。例1、(多選)關于自由落體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初速度為零、豎直向下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B.僅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叫自由落體運動C.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自由落體運動D.當空氣阻力的作用較小,可以忽略不計時,物體由靜止開始的自由下落的運動可視為自由落體運動CD二、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問題2:根據以上的實驗,可以看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加速運動。那么,它的加速度在下落過程中是否變化?勻加速?變加速?猜想:自由落體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實驗目的:1.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是否為勻變速直線運動;2.如果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測定其加速度。實驗儀器紙帶夾子重物打點計時器二、實驗: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a1 =9.70m/s2a2 =9.67m/s2a3 =9.66m/s2二、實驗: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實驗測得的物體下落的加速度:a = =9.68m/s2實驗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思考: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是多少?如何計算?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符號g表示,方向豎直向下,其大小的標準值為9.8m/s2自由落體加速度對不同物體進行的實驗結果表明,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作自由落體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一些地點的重力加速度地 點 緯 度 重力加速度赤道海平面 0° 9.780廣州 23°06′ 9.788武漢 30°33′ 9.794上海 31°12′ 9.794北京 39°56′ 9.801莫斯科 55°45′ 9.816北極 90° 9.832總結:1.不同地方的g不同;你能從表中發現什么規律?2.緯度越高,g越大在一般計算中,g取9.8m/s2或10m/s2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位移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公式自由落體運動三、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例2】一石塊從50m高處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g= 10m/s2),則石塊下落后( )A .第1s內的位移為10mB .第3s末的速度為45m/sC .第2s內的平均速度為10m/sD .前3s內的平均速度為15m/sD【例3】一個物體從某一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已知它在第1s內的位移恰為它在最后1s內位移的三分之一、則它開始下落時距地面的高度為(不計空氣阻力,g= 10m/s2)( )A .11.25m B .15mC .20m D .31.25mC1、以下對自由落體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物體開始下落時,速度為零,加速度也為零;物體下落過程中速度增加,加速度保持不變;物體下落過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時增大;物體下落過程中,速度的變化率是個恒量.課堂鞏固:BD2.用如圖甲的裝置研究自由落體運動規律。已知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 Hz。(1)部分實驗步驟如下:A.打點完畢,關閉電源,取出紙帶B.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夾板上,讓紙帶穿過限位孔C.啟動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定后放開重物D.使重物停靠在打點計時器附近,重物與紙帶相連上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_______。BDCA(2)圖乙中標出的A、B、C、D、E中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則計數點C對應的瞬時速度大小為vC=_____ m/s(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2.18(3)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計算重物的加速度大小g= m/s2(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9.733.有一條豎直懸掛起來的長為4.2 m的細桿AB,在桿的正下方離B端0.8 m的地方有一個水平放置的圓環C,若讓桿自由下落(g取10 m/s2)。求:(1)從桿下落開始,上端A及下端B到達圓環所經歷的時間。(2)AB桿通過圓環的過程中所用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