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單元基本信息單元主題 用感官觀察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 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 ;技術、工程與社會 二、學習內容 5.5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 ④識別人的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列舉這些器官的功能與保護方法。 12.1技術與工程創造了人造物,技術的核心是發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學會使用錘子、安全剪刀、放大鏡等簡單工具。 12.2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③舉例說出周圍簡單科技產品的結構和功能,知道科技產品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快捷和舒適。 12.3科學、技術、工程相互影響與促進 ④初步體驗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進行觀察與測量。 三、學業要求 1.識別人體的感覺器官。 2.能運用多種感官觀察身邊常見生物的外部形態特征。 3.能描述常見簡單科技產品的結構和功能;知道科技產品為人們帶來便利。 4.學會使用錘子、安全剪刀、放大鏡等簡單工具;能借助工具進行科學觀察并進行交流。 5.具有動手操作的興趣。單元課時設計 3課時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主題名稱 用感官觀察單元設計意圖 觀察是人認識自然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學生學科學的重要方法。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我們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再借助觀察獲得發現,進而形成合理的解釋和結論。科學離不開事實的證據,而事實證據的獲得則離不開觀察。觀察是所有科學的基礎。從個體的認識來看,觀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嬰兒呱呱墜地,就開始用感官從周圍世界獲取信息。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觀察能力逐步發展,這不僅增強了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們區分主觀的世界和客觀的世界,為學習小學科學課程做準備。所以本套教材在指導學生初步了解科學是什么之后,即以觀察為起點,著力于小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知道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等活動,就是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來獲取身邊事物的顏色、形狀、聲音、氣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熱等方面的外部特征信息。 他們將感受到用放大鏡、顯微鏡等觀察工具,可以使自己對物體的觀察更加細致清楚。他們還將通過比較活動,體會到對物體的觀察,很多時候是多個感官共同起作用,知道全面認識一個物體,需要調用多個感官,從不同角度觀察其外部特征。主題學情分析 孩子一生下來就會觀察,觀察是科學認識的最基本活動,科學就是在對自然的觀察中誕生的。 在幼兒園里,兒童就知道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用手摸。他們總是充滿好奇,到處東摸摸、西看看,在接觸自然事物的過程中,增加他們的科學經驗。幼兒園教師會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與分 類能力,支持幼兒的觀察活動。幼兒對世界的探索剛剛開始,所以觀察更多是基于興趣的、較為隨意和初步的。 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隨著認知能力的增長,兒童可以對作為人體系統組成部分的感覺器官,以及作為科學探究方法的觀察有較為完整的認識。開放性學習環境 1.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2.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3.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識別感覺器官,運用某種感官觀察并描述事物的特點。 科學思維:通過動用多種感官觀察物體獲得關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探究實踐:使用簡單工具幫助感官觀察事物,發現工具延伸感官功能。 態度責任:與同學共同完成觀察活動,交流自己發現,感受發現樂趣。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活動導入,揭示主題 通過讓學生想辦法在不打開袋子的情況下,知道袋子里面有什么物品,從而揭示本節課的主題:認識感官。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小活動,引出本課的課題,同時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興趣。任務2 名稱:認識感官 通過圖文展示感覺器官及其作用,讓學生初步認識感官。再講述海倫 凱勒的故事、貝多芬的故事和盲人摸象故事,強化學生對感官的作用的認識。 設計意圖:此活動旨在將學生已知的觀察本領激發出來,從而認識什么是感官。感官是開啟孩子探索世界之門的鑰匙,感官的認識和發展對于兒童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任務3 名稱:練習使用感官 以游戲形式分別運用不同感官。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感官功能。任務4 名稱:動物的感官 展示閱讀環節的圖文資料,并播放播放鷹的視覺、狗的嗅覺視頻。 設計意圖:將對人感覺器官認識推演到動物世界,加深對感覺器官認識。第2課時 任務1 名稱:復習導入,揭示主題 回顧感官內容,學生回答感官的功能。 設計意圖:回顧上節課內容引出本節課內容,過渡自然,知識銜接緊密。任務2 名稱:用感官和用工具觀察結果的不同 學生學習放大鏡、簡易顯微鏡的用法,并分別用眼睛、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左手大拇指,比較三種方法觀察到的指紋有什么不同,并認識三種不同的指紋紋路。再嘗試用放大鏡、簡易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物品,說出自己的發現。最后兩人一組,分別用耳朵和用聽診器聽對方心跳的聲音,對比結果。 設計意圖:用感官觀察和用工具觀察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運用觀察工具,可以使我們獲取更多事物的特征信息。任務3 名稱:認識更多觀察工具 閱讀圖文資料,學習人們研發制造的各種觀察工具及其用途。再通過視頻了解更多的觀察工具。 設計意圖: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不同功能的觀察工具,可以大大提升人們的觀察本領。第3課時 任務1 名稱:游戲導入,揭示主題 播放《小手拍拍》,學生邊聽兒歌邊指指感官;再提問感冒鼻塞時吃東西沒味道的原因,最后讓學生前后兩次品嘗果蔬,引導學生明白要真正品果蔬的味道需要同時動用鼻子和舌頭兩種感官。 設計意圖:游戲中初步體驗對事物的觀察常常通過多感官一起 “工作”來實現。任務2 名稱:感受多種感官運用的重要性 運用感官多方面觀察蠟燭并描述蠟燭的特點,感受多種感官運用的重要性。 嘗試用所學知識解釋喝藥時為什么會捏住鼻子。 設計意圖:認識到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可以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它。任務3 名稱:生活中多種感官共同“工作”的案例 閱讀挑選西瓜和中醫看病的案例,了解人們是如何運用多種感官解決問題的。 設計意圖:調用多感官觀察能力在生活中能幫助人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評價內容 第1課時:認識感官 1.回顧生活經驗,在討論基礎上,引出感官的概念。 2.以游戲形式,分別運用不同感官,認識各感官的功能。 3.閱讀并交流動物的特殊感官。 第2課時:借助工具觀察 1.分別用眼睛、放大鏡、簡易顯微鏡觀察自己的指紋,用耳朵和聽診器分別去聽心跳聲,進一步感知借助工具觀察與感官直接觀察的區別。 2.閱讀資料,知道人們發明制造了各種觀察工具。 第3課時:感官總動員 1.游戲體驗,感受單獨使用某種感官品嘗果蔬,不能對它是什么作出準確判斷。細致地觀察蠟燭,從多方面進行描述。 2.閱讀:挑西瓜和中醫診病。評價指標 第1課時:認識感官 1.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頭、皮膚都是人體的感覺器官(感官),通過觀察活動認識不同感官的功能。(科學觀念) 2.能在教師指導下,利用各種感官分別觀察物體的主要特征,通過口述、畫圖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科學思維) 3.會細致、全面、有條理地觀察并描述物體在顏色、形狀、聲音、氣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熱等方面的特點。(探究實踐) 4.養成仔細觀察、樂于表達、耐心傾聽的好習慣。(責任態度) 第2課時:借助工具觀察 1.知道使用簡單工具可以更細致、更全面地觀察到事物的更多細節,認識利用工具帶來的便利, 理解使用合適的工具能補充感官觀察的不足。(科學觀念) 2.學會通過觀察指紋、聽心跳活動比較直接使用感官觀察和借助工具觀察結果的不同。(科學思維) 3.能利用各種觀察工具進行觀察,學會正確使用放大鏡、顯微鏡和聽診器,體會觀察工具的重要性。(科學探究) 4.能在游戲的驅使下,激發對更清楚地看指紋、更清楚地聽聲音的探究興趣,主動思考探究方法。能如實記錄觀察到的信息,嘗試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觀察工具,樂于分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責任態度) 第3課時:感官總動員 1.知道要全面認識一個事物,需要動用多種感官;知道感官總是在同時起作用。(科學觀念) 2.初步具有從不同角度描述、記錄觀察結果。(科學思維) 3.通過品嘗果蔬和觀察蠟燭活動,嘗試發現并交流事物的不同特點。(科學探究) 4.對常見的物體的外在特征表現出探索興趣。(責任態度)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課時作業 2.單元測試五、單元作業設計一、選一選,將正確的序號填寫在括號。 1.下列感官中,我們用( )是來聽聲音。 2.檢測桌面平整不平整,我們可以( ) A.用鼻子聞一聞 B.用耳朵聽一聽 C.用手摸一摸 3.生病時,如果捏住鼻子喝藥,會感覺藥的味道( ) A.濃一些 B.淡一些 C.不變 4.指紋有( )、箕形紋和斗型紋。 A.弓形紋 B.杯形紋 C.斑馬紋 5.我們可以通過( )來感知物體的輕重。 A.鼻子 B.眼睛 C.手 6.人體好像一個“暗箱”,醫生通過( )聽心跳和呼吸聲來判斷身體是否健康。 A.助聽器 B.聽診器 C.藍牙耳機 7.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可以使物體更( )。 A.縮小 B.模糊 C.清楚 8.我們不能用放大鏡觀察( ) A.圖片 B.太陽 C.課本 9.我們用( )能看到遠處的物體。 A.太陽鏡 B.放大鏡 C.望遠鏡 10.下面( )不是用耳朵聽到的。 A.下雨聲 B.草叢里有一只足球 C.鳥叫聲 【參考答案】 CCBA CBCB CB 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看看紋路是否清晰也是選西瓜的時候可用的方法。( ) 2.高空中的老鷹靠感官發現地面的田鼠。( ) 3.用肉眼觀察大拇指發現指紋很細。( ) 4.醫生使用聽診器,可以聽得更清楚。( ) 5.不認識的東西我們也可以去聞一聞、嘗一嘗。( ) 6.助聽器也屬于觀察工具。( ) 7.觀察燃燒的蠟燭時,不用擔心被火苗或者蠟燭油燙傷。( ) 8.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 ) 9.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都是感官。( ) 10.鷹能聞出極其微弱的氣味。( ) 【參考答案】 √√√√ √√ √√ 三、連一連,請將指紋的形狀與正確的名稱相連。 弓形紋 斗形紋 箕形紋 【參考答案】 四、簡答題 簡述感官眼睛和耳朵的作用。 【參考答案】 眼睛觀察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遠近;耳朵聽聲音的大小、高低、強弱。 五、實驗題 請根據實驗提示完成實驗的過程和結論。 1.觀察燃燒前的蠟燭: 2.觀察燃燒中的蠟燭: 3通過觀察燃燒前和燃燒中的蠟燭,我們知道了觀察一種物體的特征需要一 種感官。 【參考答案】 1. 2. 3.多種六、單元教學結構圖感官:眼 耳 鼻 舌 皮膚 用感官觀察 觀察工具:望遠鏡 顯微鏡 B超 夜視儀 感官合作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實施后填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7張PPT)第3課時感官總動員(蘇教版)一年級上01教學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作業布置教學目標知道要全面認識一個事物,需要動用多種感官;知道感官總是在同時起作用。0102初步具有從不同角度描述、記錄觀察結果。03通過品嘗果蔬和觀察蠟燭活動,嘗試發現并交流事物的不同特點。科學觀念04對常見的物體的外在特征表現出探索興趣。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新知導入小朋友,還記得我們的感官有哪些嗎?讓我們邊聽兒歌邊指指感官,看看哪位同學沒指錯。新知導入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感冒了,媽媽做什么好吃的都吃不出滋味。這是為什么?嗅覺失靈了新知導入兩人一組,其中一人戴上眼罩,捏住鼻子,另一個同學拿起果盤里的果蔬喂他,品嘗后說出名字。說對了,另一個同學在對應的小圖中打“√”。新知導入不要摘掉眼罩,松開鼻子再嘗一嘗,還是剛才的果蔬嗎?兩人互換,親自體驗。新知導入對照下圖,每一次辨別對了哪幾種水果?未知的東西不能隨便聞或嘗,以免中毒,危害生命健康。新知導入兩次品嘗結果為什么不同?鼻子沒參與鼻子、舌頭都參與新知導入通過游戲,我們有什么新發現?吃東西時,鼻子和舌頭總是一起工作的。探究新知感受多種感官運用的重要性蠟燭有什么特點?你準備用哪種感官觀察進行觀察?顏色:形狀:粗細:粗細均勻黃色圓柱形、不會流動探究新知感受多種感官運用的重要性蠟燭有什么特點?你準備用哪種感官觀察進行觀察?淡淡的清香味氣味探究新知感受多種感官運用的重要性蠟燭有什么特點?你準備用哪種感官觀察進行觀察?是否光滑是軟是硬光滑較軟探究新知感受多種感官運用的重要性我們運用______種感官,觀察了蠟燭______個特點。探究新知感受多種感官運用的重要性為什么有人喝藥時會捏住鼻子?藥苦,鼻子聞不到,降低了苦的味道。探究新知多種感官共同“工作”案例西瓜能解暑,看過父母是怎么挑選西瓜的嗎?探究新知多種感官共同“工作”案例觀看視頻,咱也學學挑西瓜。探究新知多種感官共同“工作”案例閱讀圖文資料,人們是怎么運用感官挑選西瓜的?掂一掂輕重是否合適。聞一聞氣味是否清香。嘗一嘗味道是否甘甜。看一看紋路是否清晰。聽一聽聲音是否清脆。探究新知中醫,具有悠久的歷史,采用“望聞問切”四種方法給病人看病。看氣色、體態等聽說話聲音,聞身體氣味等多種感官共同“工作”案例探究新知中醫,具有悠久的歷史,采用“望聞問切”四種方法給病人看病。詢問癥狀、病史等搭脈,按壓身體等多種感官共同“工作”案例探究新知中醫診病用到了哪些感官?望——聞——問——切——眼睛鼻子、耳朵耳朵皮膚多種感官共同“工作”案例探究新知自古以來,中國涌現出大量的中醫名醫。扁鵲華佗李時珍多種感官共同“工作”案例課堂練習判斷題1.看看紋路是否清晰也是選西瓜的時候可用的方法。( )2.對于未知的東西,我們可以聞一聞、嘗一嘗。( )3.我們需要動用多種感官來挑選西瓜。( )4.判斷兩個小木塊的輕重,可以使用電子秤稱一稱。( )5.我就用眼睛看看,就可以全面認識一個事物了。( )√ √ 1.生病時,如果捏住鼻子喝藥,會感覺藥的味道( )。A.濃一些 B.淡一些 C.不變2.下面( )不是用耳朵聽到的。A.下雨聲 B.草叢里有一只足球 C.鳥叫聲3.我們吃西瓜時,用到的感官是( )A.眼睛 B. 舌頭 C.鼻子和舌頭課堂練習選擇題BBC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要全面認識一個事物,需要動用多種感官;知道感官總是在同時起作用。作業布置假如你看到一種從未見過的果子,你會用什么方法觀察它?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感官總動員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 學生已經具有利用眼、耳、鼻、舌、皮膚單一感官觀察并描述事物的特點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觀察方法。在此基礎上,本課同時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發現事物更多的特點。 教材活動共分2個模塊: 模塊1:感受多種感官運用的重要性。 第1個活動,通過前后兩次品嘗果蔬,知道要真正品果蔬的味道需要同時動用鼻子和舌頭兩種感官。第2個活動,動用眼、鼻、皮膚三種感官觀察蠟燭,盡可能多地說出蠟燭的特點,有意識地用好三種感官,收集豐富的信息。第3個活動,討論捏鼻子喝藥的道理,從反面讓學生知道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時用單一感官要比綜合運用多種感官好得多。 模塊2:生活中多種感官共同“工作”的案例。 教材設置兩個閱讀活動——挑選西瓜和中醫診病。通過具體情境設置,讓學生知道,人們往往動用各種感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活動既體現了用感官觀察的重要性,也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習者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已經認識了人體的感覺器官,知道眼、耳、舌、鼻、皮膚在觀察過程中有不同作用,但他們沒有認識到這些感官總是同時在起作用,某一感官的缺失會導致觀察結果的不同,或者是信息判斷的失誤。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習慣憑自己的喜好去觀察事物,就會使得觀察的結果不全面完整,因此本課引導學生主動地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到感官同時起作用。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知道要全面認識一個事物,需要動用多種感官;知道感官總是在同時起作用。科學思維:初步具有從不同角度描述、記錄觀察結果。 探究實踐:通過品嘗果蔬和觀察蠟燭活動,嘗試發現并交流事物的不同特點。 態度責任:對常見的物體的外在特征表現出探索興趣。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全面認識一種事物需要動用各種感官。 難點:能用各種感官觀察并描述事物的特點。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游戲體驗和觀察蠟燭能使用各種感官全面認識一種事物。能基本能不能閱讀資料能認識到多種感官的應用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名稱:游戲導入,揭示主題教師活動1 1.小朋友,還記得我們的感官有哪些嗎?讓我們邊聽兒歌邊指指感官,看看哪位同學沒指錯。播放《小手拍拍》。 2.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感冒了,媽媽做什么好吃的都吃不出滋味。這是為什么? 3.兩人一組,其中一人戴上眼罩,捏住鼻子,另一個同學拿起果盤里的果蔬喂他,品嘗后說出名字。說對了,另一個同學在對應的小圖中打“√”。 不要摘掉眼罩,松開鼻子再嘗一嘗,還是剛才的果蔬嗎?兩人互換,親自體驗。 4.對照食物,每一次辨別對了哪幾種水果? 溫馨提示:未知的東西不能隨便聞或嘗,以免中毒,危害生命健康。 5.組織學生討論:兩次品嘗為什么不同? 6.通過游戲,我們有什么新發現?學生活動1 聽到感官用手指出 鼻子失靈了 兩人一組做游戲 回答 第一次:鼻子沒有參與 第二次:鼻子、舌頭都參與了。 吃東西時,鼻子和舌頭總是一起工作的。活動意圖說明:游戲中初步體驗對事物的觀察常常通過多感官一起 “工作”來實現。環節二:感受多種感官運用的重要性教師活動2 1.蠟燭有什么特點?你準備用哪種感官觀察進行觀察? 引導學生按照老師的提示觀察。 (1)眼睛看顏色、形狀、粗細等 (2)鼻子聞氣味 (3)手摸是否光滑,是軟是硬 小結: 我們運用______種感官,觀察了蠟燭______個特點。 2.為什么有人喝藥時會捏住鼻子?學生活動2 顏色:黃色 形狀:圓柱形、不會流動 粗細:粗細均勻 淡淡的清香味 光滑、較軟 回答 藥苦,鼻子聞不到,降低了苦的味道。活動意圖說明:認識到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可以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它。環節三:生活中多種感官共同“工作”的案例教師活動3 (一)挑西瓜 1.西瓜能解暑,看過父母是怎么挑選西瓜的嗎? 2.觀看視頻,咱也學學挑西瓜。 3.閱讀教材圖文資料,人們是怎么運用感官挑選西瓜的? 4.通過各種感官的綜合運用,挑選什么樣的西瓜是好的? (二)中醫診病 中醫,具有悠久的歷史,采用“望聞問切”四種方法給病人看病。 望:看氣色、體態等 聞:聽說話聲音,聞身體氣味等 問:詢問癥狀、病史等 切:搭脈,按壓身體等 中醫診病用到了哪些感官? 自古以來,中國涌現出大量的中醫名醫。如扁鵲、華佗、李時珍等。學生活動3 回答 看視頻交流 眼睛看紋路,耳朵聽清脆聲,舌頭嘗味道,手(皮膚)掂輕重,鼻子聞氣味。 紋路清晰、聲音清脆、味道甘甜、氣味清香、輕重合適 眼睛、耳朵、鼻子、皮膚活動意圖說明:通過案例學習,引導學生明白調用多感官觀察能力在生活中能幫助人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7.板書設計 感官總動員 嘗果蔬——舌頭、鼻子 觀察蠟燭——眼睛、鼻子、皮膚 挑西瓜——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 中醫診病——眼睛、耳朵、鼻子、皮膚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堂練習 一、判斷題 1.看看紋路是否清晰也是選西瓜的時候可用的方法。( ) 2.對于未知的東西,我們可以聞一聞、嘗一嘗。( ) 3.我們需要動用多種感官來挑選西瓜。( ) 4.判斷兩個小木塊的輕重,可以使用電子秤稱一稱。( ) 5.我就用眼睛看看,就可以全面認識一個事物了。( ) 二、選擇題 1.生病時,如果捏住鼻子喝藥,會感覺藥的味道( )。 A.濃一些 B.淡一些 C.不變 2.下面( )不是用耳朵聽到的。 A.下雨聲 B.草叢里有一只足球 C.鳥叫聲 3.我們吃西瓜時,用到的感官是( ) A.眼睛 B. 舌頭 C.鼻子和舌頭 【參考答案】 1.√ √ 2.BBC 作業布置:假如你看到一種從未見過的果子,你會用什么方法觀察它?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2.6《感官總動員》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2.6《感官總動員》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第二單元《用感官觀察》整體設計.docx 兒歌:小手拍拍.mp4 挑選好的西瓜.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