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3時間 位移(二)2了解兩種打點計時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并學會安裝和使用.3會用打上點的紙帶計算物體運動的位移和時間.1知道x-t圖像的物理意義,并能根據x-t圖像描述物體的位置和位移.重點重點重點位移—時間圖像觀察與思考在平直的公路旁每隔100 m豎立著記號標志.一觀察者坐在汽車上研究汽車的運動情況.當汽車經過Ⅰ號標志時按下秒表,觀察者做出了如下記錄:標志號 Ⅰ Ⅱ Ⅲ Ⅳ Ⅴ時刻t/s 0 4.9 10.0 15.1 19.9位置x/m 0 100 200 300 400(1)分析表格數據,說明汽車運動的規律;位移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在誤差允許范圍內,相等的時間(每5 s)內汽車的位移是相等的(100 m).(2)分別在一維坐標系中和時間軸上表示汽車經過Ⅰ~Ⅴ標志時的位置和時刻;x/m1000200300400t/s05101520觀察與思考①以時刻t為橫軸,以位置坐標x為縱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②將小車的時刻、位置信息描點;③用平滑的曲線盡可能地把絕大部分點連接起來(如圖)(3)如何用更加簡潔的方式描述這輛汽車的運動?作圖步驟x/m1000200300400t/s05101520觀察與思考圖像一維坐標系+時間軸(1)位置-時間圖像:在直角坐標系中選時刻t為橫軸,選位置x為縱軸,其上的圖線就是位置-時間圖像,是反映物體在任意時刻的位置的圖像.(2)位移-時間圖像(x-t圖像):將物體運動的初始位置選作位置坐標原點O,則位置與位移大小相等(x=Δx),位置-時間圖像就成為位移-時間圖像,是反映物體在不同時間內的位移的圖像.位移-時間圖像1.a、b兩物體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運動的位置、時刻信息如下:思考與討論時刻 位置 0 2 s 4 s 6 sa物體的位置xa 0 1 m 2 m 3 mb物體的位置xb 4 m 2 m 0 -2 m(1)a、b兩物體向x軸正方向還是x軸負方向運動?由于隨著時間的推移,a的位置坐標在增大,說明a正沿x軸正方向運動,b的位置坐標在減小,說明b正沿x軸負方向運動(2)作出a、b兩物體的x-t圖像.t/s123456x/m-1-2012345(3)描述圖中A、B兩點的物理意義以及4~6s內兩物體的位移.A(4,2)B物體在第時,處在處;B.兩物體時刻在原點正方向相遇.第—第間,發生了1m的位移(正方向)第—第間,發生了2m的位移(負方向)2.(1)從x-t圖像中我們能獲取哪些信息?①任一時刻所對應的位置②任意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包括位移的大小和方向③運動方向④運動的初始時刻和起始位置(2)物體的位移-時間圖像是物體的運動軌跡嗎?物體的x-t圖像表示的是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而不是物體的運動軌跡1.(課本第18頁第5題改編)一輛汽車在教練場上沿著平直道路行駛,以x表示它相對于出發點的位移.如圖近似描寫了汽車在0時刻到50 s這段時間的x-t圖像.通過分析回答以下問題.(1)汽車最遠位置距離出發點為多少米?答案 由圖像得,汽車最遠位置距離出發點為30 m.(2)汽車在哪段時間沒有行駛?答案 汽車在10~20 s時間段內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停在離出發點正方向30 m位置處.(3)汽車在哪段時間駛離出發點,在哪段時間駛向出發點?答案 0~10 s沿正方向駛離出發點,20~40 s駛向出發點;40~50 s沿負方向駛離出發點.(4)汽車前50 s內的路程和位移分別是多少?答案 路程為75 m,位移為-15 m.2.如圖所示為甲、乙兩物體相對于同一參考系的x-t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兩物體的出發點相同,出發時刻不同B.甲、乙兩物體同時出發,出發點不同C.甲、乙兩物體同向運動D.甲、乙兩物體在t2時刻相遇√位移和時間的測量觀察與思考生活中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測量物體的位移和時間?生活中,人們可以用多種方法記錄某一時刻物體運動的位置,從而推斷出它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例如:用照相的方法記錄物體的位置,用鐘表記錄物體運動的時刻.位置的測量時間的測量實驗室常用計時儀器:秒表、打點計時器實驗室獲取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關系打點計時器+紙帶模擬打點計時器(做一做)兩位同學合作,一位同學拉著紙帶往前走,另一位同學拿一支筆上下移動,每隔一秒在紙帶上點一個點,最終筆在紙帶上留下的點跡就能夠反映出紙帶的運動。觀察與思考1.認識打點計時器工作電壓:8 V交變電源;頻率為50 Hz時,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工作原理:接通交變電源后,在線圈和永久磁鐵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動起來,帶動其上的振針上下振動.這時,如果紙帶運動,振針就通過復寫紙在紙帶上留下一行小點.(1)電磁打點計時器1.認識打點計時器(2)電火花計時器工作電壓:220 V交變電源;頻率為50 Hz時,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工作原理:當接通電源、按下脈沖輸出開關時,計時器發出的脈沖電流經放電針、墨粉紙盤到紙盤軸,產生火花放電,于是在運動的紙帶上就打出一行點跡.電火花計時器2.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以電火花為例)操作步驟:(1)了解打點計時器的構造,然后把它固定好.(2)安裝紙帶.(3)啟動電源,用手水平拉動紙帶,紙帶上就打出一行小點.隨后關閉電源.(4)取下紙帶,從能夠看清的某個點開始(起始點),往后數出若干個點.例如數出n個點,算出紙帶從起始點到第n個點的運動時間t.(5)用刻度尺測量出從起始點到第n個點的位移x.(6)設計表格,用來記錄時間及位移,并將測量結果填入表格中.單位:cm注意事項:(1)打點時,應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打點穩定后,再拉動紙帶.(2)打點計時器不能連續工作太長時間,打點之后應立即關閉電源.(3)為減小實驗誤差,1、2、3、4…不一定是連續的計時點,可以每5個點(或間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點,若電源頻率為50 Hz,此時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 s.(4)對紙帶進行測量時,不要分段測量各段的位移,正確的做法是一次測量完畢,即統一測量出各個計數點到起始點之間的距離.如果一個紙帶上打的點先密后疏,說明什么?思考與討論說明紙帶運動得越來越快3.(多選)(2022·麗江市玉龍縣第一中學高一階段練習)有關實驗器材的操作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磁打點計時器要接在8 V交變電源上B.電火花計時器要接在8 V交變電源上C.打點計時器要固定好,在使用時不允許松動D.不管是電火花計時器還是電磁打點計時器,使用時均要先接通電源,后拉動紙帶√√√4.(2021·沅陵縣第一中學高一階段練習)(1)如圖所示是電火花計時器的示意圖.工作時使用 V 電源,當電源的頻率是50 Hz時,每隔 s打一次點.其工作時的基本步驟如下:A.當紙帶完全通過電火花計時器后,及時關閉電源B.將電火花計時器電源插頭插入相應的電源插座C.將紙帶從墨粉紙盤下面穿過D.接通開關,聽到放電聲,穩定后拖動紙帶運動上述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按順序填寫步驟編號)220交變0.02CBDA電火花計時器工作時使用220 V交變電源;當電源的頻率是50 Hz時,每隔0.02 s打一次點.使用時,先將紙帶從墨粉紙盤下面穿過電火花計時器,然后將電火花計時器電源插頭插入相應的電源插座,再接通開關,聽到放電聲,穩定后拖動紙帶運動,當紙帶完全通過電火花計時器后,及時關閉電源.故正確的順序是CBDA.(2)如圖所示的紙帶是某同學練習使用電火花計時器時得到的,紙帶的左端先通過電火花計時器,從點跡的分布情況可以判定紙帶的運動情況是 (選填“越來越慢”或“越來越快”).若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 Hz,從打下A點到打下B點共14個點跡,歷時 s.越來越快0.26點跡左密右疏,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距離越來越大,說明紙帶運動越來越快.若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 Hz,則每隔0.02 s打一個點,從打下A點到打下B點共14個點跡,共13個打點間隔,所以歷時t=13×0.02 s=0.26 s.5.(1)電磁打點計時器使用的電源是 V 電源,電源頻率為50 Hz時,如果每相鄰的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則相鄰兩個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 .(2)在“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的實驗中,某同學選出了一條清晰的紙帶,并取其中的A、B、C、D、E五個點進行研究,這五個點和刻度尺標度對應的位置如圖所示.可求出A、C間的距離為 cm,C、E間的距離為 cm.8交變0.1 s3.156.15一、用數學來表達物理時間軸、一維坐標系 位移-時間圖像二、用實驗來研究物理用打點計時器研究物體運動分類:電磁打點計時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數據處理:估讀、計時點、計數點...1.任一時刻所對應的位置2.任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包括位移的大小和方向3.運動方向4.運動的初始時刻和起始位置-10-20操作:先接通電源,后拉動紙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案3 時間 位移(二).pptx 模擬打點計時器.mp4 電火花打點計時器.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