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jiǎn)介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一
知識(shí)點(diǎn)一 求點(diǎn)面距離,面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如圖,在長(zhǎng)方體中,,,點(diǎn)E是棱AB的中點(diǎn).
(1)證明:; (2)求點(diǎn)E到平面的距離; (3)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長(zhǎng)方體中,,,E、M、N分別是、、
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2)求點(diǎn)C到平面的距離;
(3)設(shè)P為邊上的一點(diǎn),當(dāng)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為時(shí),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典例2、如圖,四邊形是正方形,平面,,,,為的中點(diǎn).
(1)求證:; (2)求二面角的大小.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正四棱錐中,,點(diǎn)M,N分別在上,且.
(1)求證:平面; (2)當(dāng)時(shí),求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典例3、四棱錐中,底面為梯形,,,,,
為直二面角.
(1)證明:;(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求的長(zhǎng)度.
拓展練習(xí):如圖,C是以為直徑的圓O上異于A,B的點(diǎn),平面平面,為正三角
形,E,F(xiàn)分別是棱上的點(diǎn),且滿足.
(1)求證:;(2)是否存在,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qǐng)說明理由.
知識(shí)點(diǎn)二 證明線面平行,線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4、如圖,在三棱柱中,四邊形是邊長(zhǎng)為的正方形,.再?gòu)臈l件①:、條件②:、條件③:平面平面、中選擇兩個(gè)能解決下面問題的條件作為已知,并作答.
(1)求證:平面;(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拓展練習(xí): 如圖,四棱錐中,平面,四邊形是矩形,點(diǎn),分別是,
的中點(diǎn),若,.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5、已知平行四邊形,,,點(diǎn)是 的中點(diǎn).沿把進(jìn)行翻折,使得平面平面.
(1)求證:平面;
(2)點(diǎn)是的中點(diǎn),棱上一點(diǎn)使得,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拓展練習(xí):如圖,斜三棱柱中,為正三角形,為棱上的一點(diǎn),平面,
平面.
(1)證明:平面;(2)已知平面平面,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典例6、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且,,
.
(1)證明:;(2)在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使得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若存在, 求與所成角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請(qǐng)說明理由.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側(cè)面PAD⊥底面ABCD,E為PA的中點(diǎn),
過C,D,E三點(diǎn)的平面與PB交于點(diǎn)F,且PA=PD=AB=2.
(1)證明:;
(2)若四棱錐的體積為,則在線段上是否存在點(diǎn)G,使得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請(qǐng)說明理由.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一答案
典例1、答案:(1)證明見解析;(2);(3).
解:(1)由長(zhǎng)方體性質(zhì)知:面,面,則,
又,則為正方形,即,而,
∴面,而面, ∴.
(2)由題設(shè),,則,
由,且E是棱AB的中點(diǎn),則,
即,
若E到平面的距離為,則,可得.
(3)構(gòu)建如下圖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
∴,若是面的法向量,
∴,令,則,
又是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則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2);(3).
解: (1)證明:連接,,如圖,
因?yàn)镋、M分別是、的中點(diǎn),所以且,
又N是的中點(diǎn),所以,
結(jié)合長(zhǎng)方體的性質(zhì)可得且,
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因?yàn)椋瑸殚L(zhǎng)方體,
E、M、N分別是、、的中點(diǎn),
所以,,,
所以為等腰三角形,其底邊上的高為,
所以, 設(shè)點(diǎn)C到平面的距離為,
則,
又, 所以,解得,
所以點(diǎn)C到平面的距離為;
(3)連接,如圖,
由平面可得即為直線與平面所成角,
又,所以,
分別以、、作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令則,
得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所以,
因?yàn)槎娼菫殁g角,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2、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依題意,平面,如圖,以為原點(diǎn),
分別以的方向?yàn)檩S、軸、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依題意,可得,,
, ,即;
∵,為的中點(diǎn),∴
(2),平面,
平面,故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 即,
令,得,故. ,
由圖可得二面角為鈍角,
二面角的余弦值為,則二面角的大小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2)
解:(1)證明:連接AN并延長(zhǎng)交BC于點(diǎn)E,
因?yàn)檎睦忮FP ABCD,所以ABCD為正方形,所以.
又因?yàn)椋裕栽谄矫鍼AE中,,
又平面PBC,平面PBC,所以平面PBC.
(2)連接AC交BD于點(diǎn)O,連接PO,
因?yàn)檎睦忮FP ABCD,所以平面ABCD,
又OA,平面ABCD,所以,,
又正方形ABCD,所以.
以,,為正交基底,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因?yàn)椋裕瑒t,,
設(shè)平面AMN的法向量為,則,
取,; ,,
設(shè)平面PBC的法向量為, 則
取,; 所以,
設(shè)平面AMN與平面PBC所成的二面角為, 則,
所以平面AMN與平面PBC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3、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的中點(diǎn),連接,交于,連接,所以,
因?yàn)椋? 所以且,
所以四邊形為菱形,所以,
因?yàn)椋瑸榈闹悬c(diǎn),所以,
所以為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因?yàn)槎娼菫橹倍娼牵? 所以,即,
因?yàn)椋矫?
所以平面,
又因?yàn)槠矫妫?
又因?yàn)闉榈闹悬c(diǎn),為的中點(diǎn),
所以,所以;
(2)由(1)知,,,,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由,得,
所以, 所以,
設(shè)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即,
令,則,,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
因?yàn)橹本€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所以,解得,
由(1)知,為的中點(diǎn),所以. 所以的長(zhǎng)度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1)證明過程見解析; (2)存在,.
解:(1)設(shè)的中點(diǎn)為,連接, 因?yàn)槭菆AO的直徑,所以,
因?yàn)槠矫嫫矫妫矫嫫矫妫?br/>所以平面,而平面, 所以;
(2)連接,因?yàn)椋裕?br/>因?yàn)闉檎切危闹悬c(diǎn)為, 所以,
因?yàn)槠矫嫫矫妫矫嫫矫妫?br/>所以平面,而平面,
所以,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
所以有,
所以,,
假設(shè)存在,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所以有,或(舍去),
即存在,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4、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選①②:由,,,易知:,
又,,面,則面;
選①③:由,,,易知:.
又面面,面面,面,
∴平面
(2)由(1)知:,,又四邊形是正方形,則,
如圖,以為原點(diǎn)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
∴,,
設(shè)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即
令,則,,即,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
∴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中點(diǎn),連接,
分別為中點(diǎn),,;
四邊形為矩形,為中點(diǎn),,;
且,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又平面,平面,平面.
(2)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正方向?yàn)檩S,可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
則,令,解得:,,;
,
即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5、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在中,,,,由余弦定理知,
,∴,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2)設(shè)是的中點(diǎn),因?yàn)椋瑒t為正三角形,
則,,且,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由題可知,,∴為正三角形,∴.
以為原點(diǎn),為軸,為軸,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
則,,,,
設(shè),則,
,,
∵,∴,即,解得.
∴當(dāng)點(diǎn)為棱的中點(diǎn)時(shí)滿足題意,即,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取,得,
又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 由圖可知,二面角為銳角,
∴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拓展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設(shè),則為的中點(diǎn).連結(jié),則平面平面.
因?yàn)槠矫妫矫妫?br/>平面 平面= ,所以,
從而為的中點(diǎn),因此.
因?yàn)槠矫妫?因?yàn)椋云矫?
(2)解法1: 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為軸正方向,為單位長(zhǎng),
建立如圖所示的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
則,
,故, .
設(shè)為平面的法向量則
即可取
設(shè)為平面的法向量,則即
可取. 由可得,所以.
設(shè)為平面的法向量,則,
即 可取.
因?yàn)椋远娼堑恼抑禐?
解法2:
在平面內(nèi)過點(diǎn)作,垂足為,因?yàn)槠矫嫫矫妫?br/>所以平面,故.由(1)及題設(shè)平面,
所以,又,因此平面,所以,
因此.
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為軸正方向,為單位長(zhǎng),
建立如圖所示的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可知,可得
設(shè)為平面的法向量,則
即{可取
設(shè)為平面的法向量,則,
即可取
因?yàn)椋谑嵌娼堑恼抑?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
典例6、答案:(1)證明見解析 (2)存在,且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解:證明:連接,設(shè),
因?yàn)椋瑒t,且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因?yàn)椋瑒t,
因?yàn)椋捎嘞叶ɡ砜傻茫?br/>所以,,則,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2)因?yàn)槠矫妫?br/>以點(diǎn)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則、、、、,
設(shè),其中,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取,可得,
易知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由題意可得,
因?yàn)椋獾茫藭r(shí),,
,,
所以,,
因此,在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使得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且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2)存在,.
解:(1)證明:由題意得,AB//CD, 又AB 平面PAB,CD平面PAB,
∴CD//平面PAB. 又CD 平面CDEF,平面CDEF∩平面PAB=EF,
∴CD//EF,又CD⊥AD,∴EF⊥AD.
(2)取AD的中點(diǎn)為O,連接PO,PA=PD,PO⊥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O 平面PAD,
∴PO⊥平面ABCD,
∴VP-ABCD=AB·AD·PO=,則AD·PO=4, 又PO2+=4,∴PO=,AD=2.
取BC的中點(diǎn)為H,以O(shè)A,OH,OP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P(0,0,),B(,2,0),D(-,0,0),C(-,2,0),
∴=(,2,-), =(0,-2,0).
假設(shè)存在點(diǎn)G,設(shè),∴,
則,
∴=((1+λ),2λ,(1-λ)),
設(shè)平面GCD的法向量為,
,可取,
又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二面角G-CD-B為銳角,
∴,解得λ=或λ=3(舍).
存在點(diǎn)G,使得二面角G-CD-B的余弦值為,此時(shí).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二
知識(shí)點(diǎn)一 證明線面平行,求平面的法向量,面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如圖所示多面體中,底面是邊長(zhǎng)為3的正方形,平面,,
,是上一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拓展練習(xí):在四棱錐中,,,,,且,
,平面平面.
(1)證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典例2、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四邊形是矩形,,,是的中點(diǎn),,垂足為.
(1)證明:平面;(2)求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3)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拓展練習(xí):如圖,正三棱柱中,,點(diǎn),分別為,的中點(diǎn).
(1)求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典例3、在四棱錐P-ABCD中,PD⊥底面ABCD,,AD=DC=CB=1,AB=2,.
(1)證明:;
(2)點(diǎn)F在線段PD上,試確定點(diǎn)F的位置使BF與平面PA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在如圖所示的多面體中,平面,平面,,且,
是的中點(diǎn).
(1)求證:.(2)在棱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60°.若存在,指出點(diǎn)的位置;若不存在,請(qǐng)說明理由.
知識(shí)點(diǎn)二 證明線面平行,線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4、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平行四邊形,,丄平面,且
,,點(diǎn)是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拓展練習(xí): 如圖,在直三棱柱中,D,E分別是棱AB,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再?gòu)臈l件①、條件②、條件③這三個(gè)條件中選擇一個(gè)作為已知,使得各條件相融.并求直線 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條件①:; 條件②:; 條件③:到平面的距離為1.
典例5、如圖,中,且,將沿中位線EF折起,使得,連結(jié)AB,
AC,M為AC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ABC;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四棱柱中,四邊形和四邊形都是矩形,,四
邊形是一個(gè)邊長(zhǎng)為4的菱形,.
(1)求證:平面;(2)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
典例6、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邊長(zhǎng)為1的正方形,,,且.
(1)求證: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3)棱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使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若存在,求的長(zhǎng);若不存在,請(qǐng)說明理由.
拓展練習(xí):請(qǐng)從下面三個(gè)條件中任選一個(gè),補(bǔ)充在下面的橫線上,并作答.
①AB⊥BC,②FC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為,③∠ABC.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PA⊥平面ABCD,且PA=AB=2,,PD的中點(diǎn)為F.
(1)在線段AB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G,使得AF平面PCG?若存在,指出G在AB上的位置并給以證明;若不存在,請(qǐng)說明理由; (2)若_______,求二面角F﹣AC﹣D的余弦值.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二
典例1、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過點(diǎn)作,交于點(diǎn), 則,即,
因?yàn)椋裕遥?br/>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由題意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
所在直線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 即,,
令,,則,,
設(shè)二面角為, 所以,
即,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設(shè)點(diǎn)滿足,即,結(jié)合條件,
即,,即;
由條件,即,可得:,顯然線段不共線,
從而可得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即可得://,平面,
平面,故可得://平面
(2)過點(diǎn)作作的垂線,垂足為,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可得:平面
∵,∴,故可得,,,.在直角梯形中,,,可得,在中,根據(jù)余弦定理:,
根據(jù)上述分析可得:,從而可得:.
綜上可得:三條直線兩兩垂直.故以點(diǎn)為原點(diǎn),方向?yàn)檩S,
方向?yàn)檩S,方向?yàn)檩S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有點(diǎn),,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可得:,
即有,令,可得;
平面與平面為同一個(gè)平面,顯然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可得:,結(jié)合圖形可知是銳二面角,
從而可得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2、答案:(1)證明見解析;(2);(3)1.
解:(1)證明:連接交于點(diǎn),連接,易知為中點(diǎn),
在中,,分別為,中點(diǎn),
∴為的一條中位線, ∴,
∵平面,平面, ∴平面.
(2)過點(diǎn)作交于點(diǎn),則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即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平面,平面, ∴,
又,,平面,平面,
∴平面,則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即為的長(zhǎng)度,
在中,,,故,
又,故,則,
∴, ∴,
∴,即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
(3)以點(diǎn)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由(2)可得,,,,
∴,,,,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則可取,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則可取,
∴, ∴二面角的正弦值為1.
拓展練習(xí):答案: (1);(2).
解:(1)取的中點(diǎn),連結(jié),則平面,
是等邊三角形,,
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直線為坐標(biāo)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0,,,,,,0,,,,,,0,,
,,,,0,,,0,,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即,
令可得,0,,
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
(2),,,,0,,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即,
令可得,,, ,,
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3、答案:(1)證明見解析 (2)點(diǎn)F在PD的中點(diǎn)處
解:(1)證明:∵PD⊥底面ABCD,BD面ABCD,∴
取AB中點(diǎn)E,連接DE,∵,
∴,又∵,∴.
∴△ABD為直角三角形,且AB為斜邊,∴,
又,PD面PAD, AD面PAD,
∴BD⊥面PAD,又PA面PAD,∴
(2)由(1)知,PD,AD,BD兩兩互相垂直,分別以DA,DB,DP為x、y、z軸
建立如圖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D(0,0,0),A(1,0,0),B(0,,0),P(0,0,),
設(shè)平面PAB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則可取.
設(shè)點(diǎn)F的坐標(biāo)是,則BF的坐標(biāo)是(0,-,t),
設(shè)BF與平面PAB所成的角為,
則
解得或
點(diǎn)F在線段PD上,則,即點(diǎn)F在PD的中點(diǎn)處滿足題意.
拓展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存在,為棱的中點(diǎn).
解:(1)∵,是的中點(diǎn),∴. 又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2)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為x,y軸,如圖建立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不妨取,,,所以.
假設(shè)在棱上存在一點(diǎn),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60°,
設(shè)且,,∴,
∴,,, ∴,
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60°,
則:,
解得. 即點(diǎn)為棱的中點(diǎn)
所以在棱上存在一點(diǎn),使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60°.
典例4、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接BD交AC于F點(diǎn),連接EF, 在中,∵EF是中位線,∴.
又∵平面AEC,平面AEC, ∴平面AEC.
(2)由題意知,AC,AB,AP兩兩互相垂直,如圖,
以A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射線AC,AB,AP分別為x,y,z軸的正半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A(chǔ)-xyz.
則,,, ∴,
易知平面PAB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直線CE與平面PAB所成角為,
則.
∴直線CE與平面PAB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的中點(diǎn)為,連接.
分別是,的中點(diǎn), . D是的中點(diǎn),
直三棱柱, .,.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選擇條件①:;
直三棱柱,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而平面.
又,.
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方向?yàn)檩S,軸,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則, 即,
令,則,,
設(shè)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
選擇條件②:; 取的中點(diǎn)為,連接.
直三棱柱,分別是,的中點(diǎn),
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而平面..
分別是,的中點(diǎn), ,.
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方向?yàn)檩S,軸,軸建立
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即,
令,則,,
設(shè)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
選擇條件③:到平面的距離為1. 過點(diǎn)作,垂足為,
直三棱柱, 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所以
由(1)知平面;因?yàn)榈狡矫娴木嚯x為1,
所以.又,所以
又因?yàn)槭堑闹悬c(diǎn), ,所以是的中點(diǎn), .
又,.
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方向?yàn)檩S,軸,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即,
令,則,,
設(shè)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5、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設(shè),則
,,平面
平面,
連接,,,
,
,即
又 ,平面ABC
(2),以點(diǎn)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
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平面的法向量為
,令,則
同理可得,
又二面角為鈍角,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由矩形得,由矩形得.又,
∴平面.又平面,∴.
又∵四邊形為菱形,∴,而,∴平面.
(2)在菱形ABCD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則,
于是均為正三角形,取的中點(diǎn)M,易得,且.
以D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直線為x軸 y軸 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取,得.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取,得.
設(shè)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為,則.
典例6、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3)存在,,理由見解析.
解:(1)在正方形中,,又因?yàn)椋?br/>所以面,因?yàn)槊妫裕?br/>因?yàn)椋悦妫?br/>因?yàn)槊妫裕?因?yàn)椋云矫妫?br/>(2)由已知可得,,兩兩垂直,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連接,可得,
因?yàn)椋裕?br/>所以,,,,
,,,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由,令,則,,所以,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由,則,令,則,所以,
所以,
(3)因?yàn)槎娼菫殇J二面角,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存在,理由如下:
假設(shè)在棱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滿足條件,設(shè),,
則,
因?yàn)槠矫妫云矫娴囊粋€(gè)法向量為,
所以
解得:,,
所以在棱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使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
且的長(zhǎng)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 (1)存在,G是線段AB的中點(diǎn),證明見解析;(2)詳見解析
解:(1)在線段AB上存在中點(diǎn)G,使得AF∥平面PCG.
證明如下:如圖所示:
設(shè)PC的中點(diǎn)為H,連結(jié)FH, 因?yàn)椋?,,
所以 所以四邊形AGHF為平行四邊形, 則AF∥GH,
又GH 平面PGC,AF 平面PGC, ∴AF∥平面PGC.
(2)選擇①AB⊥BC: ∵PA⊥平面ABCD,∴PA⊥BC,
由題意知AB,AD,AP彼此兩兩垂直,以AB,AD,AP分別為x,y,z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PA=AB=2, 則A(0,0,0),B(2,0,0),C(2,2,0),
D(0,2,0),F(xiàn)(0,1,1),P(0,0,2), ∴(0,1,1),
(﹣2,﹣1,1),
設(shè)平面FAC的一個(gè)法向量為(x,y,z) ∴,
取y=1,得(﹣1,1,﹣1), 平面ACD的一個(gè)法向量為(0,0,1),
設(shè)二面角F﹣AC﹣D的平面角為θ,則cosθ,
∴二面角F﹣AC﹣D的余弦值為.
選擇②FC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為:
∵PA⊥平面ABCD,取BC中點(diǎn)E,連結(jié)AE,取AD的中點(diǎn)M,連結(jié)FM,CM,
則FM∥PA,且FM=1,∴FM⊥平面ABCD,
FC與平面ABCD所成角為∠FCM,∴,
在Rt△FCM中,CM, 又CM=AE,∴AE2+BE2=AB2,∴BC⊥AE,
∴AE,AD,AP彼此兩兩垂直, 以AE、AD、AP分別為x,y,z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PA=AB=2, ∴A( 0,0,0),B( ,﹣1,0),
C(,1,0), D(0,2,0),
E(,0,0),F(xiàn)(0,1,1),P(0,0,2),
∴(0,1,1),( ,0,1),
設(shè)平面EAC的一個(gè)法向量為(x,y,z) 則,
取x,得( ,﹣3,3),
平面ACD的一個(gè)法向量為:(0,0,1),
設(shè)二面角F﹣AC﹣D的平面角為θ,
則cosθ. ∴二面角F﹣AC﹣D的余弦值為.
選擇③∠ABC: ∵PA⊥平面ABCD, ∴PA⊥BC,取BC中點(diǎn)E,連結(jié)AE,
∵底面ABCD是菱形,∠ABC=60°,∴△ABC是正三角形,
∵E是BC的中點(diǎn),∴BC⊥AE, ∴AE,AD,AP彼此兩兩垂直,
以AE、AD、AP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PA=AB=2,∴A( 0,0,0),B( ,﹣1,0),
C(,1,0), D(0,2,0),
E(,0,0),F(xiàn)(0,1,1),P(0,0,2),
∴(0,1,1),( ,0,1),
設(shè)平面EAC的一個(gè)法向量為(x,y,z),則,
取x,得( ,﹣3,3),
平面ACD的法向量(0,0,1),
設(shè)二面角F﹣AC﹣D的平面角為θ, θ則cosθ.
∴二面角F﹣AC﹣D的余弦值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三
知識(shí)點(diǎn)一 求點(diǎn)面距離,面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已知正三棱柱底面邊長(zhǎng)為2,M是BC上一點(diǎn),三角形是以M為直角頂點(diǎn)等腰直角三角形.
(1)證明M是BC中點(diǎn);(2)求二面角的大小;(3)直接寫出點(diǎn)C到平面的距離.
拓展練習(xí):如圖,三棱柱的棱長(zhǎng)均為2,點(diǎn)在底面的射影O是的中點(diǎn).
(1)求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典例2、已知四棱錐中,,,,,,面
面ABE,.
(1)求證: (2)求面ADE與面BCE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直角梯形,,平面,,
,,.
(1)證明:; (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典例3、如圖,在正方體中,為棱的中點(diǎn),棱交平面于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2)求證:;(3)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拓展練習(xí): 如圖,三棱柱中,面面,.過
的平面交線段于點(diǎn)(不與端點(diǎn)重合),交線段于點(diǎn).
(1)求證: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2)若到平面的距離為,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知識(shí)點(diǎn)二 線面角的向量求法,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
典例4、如圖,在三棱柱中,,D為中點(diǎn),四邊形為正方形.
(1)求證:平面;(2)再?gòu)臈l件①、條件②這兩個(gè)條件中選擇一個(gè)作為已知,求直線 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條件①:; 條件②:.
注:如果選擇條件①和條件②分別解答,按第一個(gè)解答計(jì)分.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邊長(zhǎng)為2的正方形,,,為
的中點(diǎn),為上一點(diǎn),平面.
(1)求證:為的中點(diǎn);(2)再?gòu)臈l件①、條件②這兩個(gè)條件中選擇一個(gè)作為已知,求直線 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條件①:; 條件②:.
注:如果選擇條件①和條件②分別解答,按第一個(gè)解答計(jì)分.
典例5、如圖,在三棱柱中,四邊形是邊長(zhǎng)為4的菱形,,點(diǎn)D為棱AC
上動(dòng)點(diǎn)(不與A,C重合),平面與棱交于點(diǎn)E.
(1)求證:;
(2)若,從條件① 條件② 條件③這三個(gè)條件中選擇兩個(gè)條件作為已知,求直線AB與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條件①:平面平面;條件②:;條件③:.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
,點(diǎn),分別為棱,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6、如圖,PO是三棱錐的高,點(diǎn)D是PB的中點(diǎn),.
(1)從條件①、條件②這兩個(gè)條件中選擇一個(gè)條件作為已知,證明另一個(gè)條件成立;條件①:平面;條件②:.注:若條件①和條件②分別解答,按第一個(gè)解答計(jì)分.
(2)若,OB平分,,,在(1)的條件下,求平面PAB與平面PAC夾角的余弦值.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菱形,為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
(2)請(qǐng)從下面三個(gè)條件中任選一個(gè),補(bǔ)充在下面的橫線上,并作答.
①;②;③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若平面,,且______________,求二面角的余弦值.注:如果選擇多個(gè)條件分別解答,按第一個(gè)解答計(jì)分.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三答案
典例1、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3)
解:(1)證明:在正三棱柱中,有底面,面,,
又是以點(diǎn)為直角頂點(diǎn)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
,面 面,
面, ,
底面是邊長(zhǎng)為2的正三角形, 點(diǎn)為中點(diǎn).
(2)過作,交于.
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為軸,軸,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由(1)知,,,,
,則、,,,
所以,,,
設(shè)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取,得,
令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
令,則
設(shè)二面角的大小為,由圖知為銳角,
故,解得. 故二面角的大小為.
(3)過點(diǎn)作,由(1)知且,平面,
平面, 在平面內(nèi), ,
又,平面, 平面
由(1)知,,,,
, ,
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1);(2).
解:(1)由點(diǎn)在底面的射影O是的中點(diǎn),可得平面,
又由是等邊三角形,所以兩兩垂直,
以分別為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因?yàn)槿庵睦忾L(zhǎng)都是2,所以得,
可得,所以,
在平面中,,
設(shè)法向量為,則有,可得,
取,可得,所以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記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d,則.
(2)在平面中,,
設(shè)法向量為,則有,可得,
取,可得,所以,
設(shè)平面與平面所成角為,則,
所以平面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典例2、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過C作交AB于G,連接,
∵面面ABE,且AB為交線,平面, ∴面ABE,
又平面,∴,
∵,∴,
即,
即, ∴,即,
∵平面, ∴面ABCD,
又平面,∴;
(2)過D作交AB于O, ∴,∴面ABE,
由(1)得,
以O(shè)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以,,分別為x,y,z軸正方向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
由,,得,,,
∴,,,,,
∴,,,,
設(shè)面ADE,面BCE的法向量分別為,,
∴,即,令,則,
,即,令,則,
∴,
∴面ADE與面BCE所成的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 ∴,,又,,
∴,且四邊形為直角梯形,,則,
∴, ∴,∴,
又∵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
∵平面AOP,∴.
(2)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直線,,分別為,,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易知平面的法向量為.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
由,有,
令,從而,,∴.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則,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3、答案:(1)證明見解析 (2)證明見解析 (3)
解:(1)在正方體中,平面.
因?yàn)槠矫妫裕?br/>又因?yàn)槭钦叫危裕?br/>又因?yàn)椋云矫妫?br/>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2)在正方體中,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則.
又因?yàn)榍遥允瞧叫兴倪呅危裕?br/>所以.
(3)因?yàn)榈酌妫詢蓛纱怪? 以所在直線分別為 軸、軸和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正方體邊長(zhǎng)為,
則, ,
,.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由得
令, 得.
因?yàn)槠矫妫允瞧矫娴囊粋€(gè)法向量
所以.
由圖可知,二面角的余弦值.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在三棱柱中,,平面,
平面,則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于是得,
而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則,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在平面內(nèi)過點(diǎn)A作,因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于是得平面,又,以點(diǎn)A為原點(diǎn),
建立如圖所以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因,,則,
,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則,
令,得,
點(diǎn)B到平面的距離,
解得,
因此,,而,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于是得,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4、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取的中點(diǎn),連接,
在三棱柱中,因?yàn)槭堑闹悬c(diǎn),所以,,
又因?yàn)槠矫妫矫妫云矫妫?br/>同理可得平面,
又由且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因?yàn)槠矫妫云矫?
(2)若選條件①:
因?yàn)椋遥矫妫?br/>所以平面,
又因?yàn)槠矫妫裕?br/>以為原點(diǎn),以分別為軸、軸和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如圖所示:因?yàn)榍宜倪呅螢檎叫危?br/>可得,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
令,可得,所以,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
即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若選條件②:因?yàn)樗倪呅螢檎叫吻遥傻茫?br/>又因?yàn)椋裕?由,所以,
以為原點(diǎn),以分別為軸、軸和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如圖所示:因?yàn)榍宜倪呅螢檎叫危?br/>可得,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
令,可得,所以,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
即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的中點(diǎn),易知.
因?yàn)槠矫?平面,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妫矫妫?br/>所以平面平面.
因?yàn)槠矫妫云矫?
因?yàn)槠矫妫移矫嫫矫妫?
因?yàn)闉榈闹悬c(diǎn),所以為的中點(diǎn).
(2)選擇條件①:,
因?yàn)榈酌媸沁呴L(zhǎng)為2的正方形,所以.
因?yàn)槠矫妫云矫?
因?yàn)槠矫妫?
因?yàn)椋詢蓛纱怪保?br/>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令,得,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則.
故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選擇條件②:,
因?yàn)椋?所以.
因?yàn)椋?所以, 所以,即.
因?yàn)榈酌媸沁呴L(zhǎng)為2的正方形,所以.
因?yàn)槠矫妫云矫?
因?yàn)槠矫妫?
因?yàn)椋詢蓛纱怪保?br/>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令,得,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則.
故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5、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在三棱柱中,,又面,面,
所以平面,又面面,面,
所以.
選①②:連接,取中點(diǎn),連接,.
在菱形中,所以為等邊三角形.
又為中點(diǎn),所以,
又面面,面面, 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故,又,所以.
(2)以為原點(diǎn),以、、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令,故.
又,設(shè)直線與面所成角為,則.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選②③:連接,取中點(diǎn),連接,.
在菱形中,所以為等邊三角形.
又為中點(diǎn),故,且,又,.
所以,則.
又,面,所以面,
由平面,故,又,所以.
以為原點(diǎn),以、、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令,故.
又,設(shè)直線與面所成角為,則.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選①③:取中點(diǎn),連接,.
在中,因?yàn)椋裕遥?
又面面,面面,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
在中,,又,, 所以,則.
由,面,則面,
由平面,故,又,所以.
以為原點(diǎn),以、、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令,故.
又,設(shè)直線與面所成角為,則.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因?yàn)槠矫妫詾樽鴺?biāo)原點(diǎn)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則,,,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
令,則,,
則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所以,則,又平面 平面;
(2)由(1)得,所以,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
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6、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選擇條件①:平面PAC,證明條件②:成立. 延長(zhǎng)BO交AC于點(diǎn)Q,連結(jié)PQ,
因?yàn)槠矫鍼AC,平面,平面PAC平面,則,
∵是PB的中點(diǎn),∴,
連結(jié)OA,∵,∴,
∵是三棱錐的高,∴平面ABC,、平面ABC,
∴,,∴, ∴,∴;
選擇條件②:,證明條件①:平面成立.
取AB的中點(diǎn)E,連結(jié)OE、PE、DE,則, ∵PO是三棱錐的高,
∴平面ABC,平面ABC,∴,
又,平面POE,,
∴平面POE,平面POE,∴,
∵,∴,又平面PAC,平面PAC,∴平面PAC,
又∵D是PB的中點(diǎn),又平面PAC,平面PAC,∴平面PAC,
∵,平面, ∴平面平面PAC,平面,
∴平面PAC;
(2)選擇條件①:由(1)得,取AB的中點(diǎn)E,連結(jié)OE,則,
∵,,∴,,
以點(diǎn)O為原點(diǎn),OE,OP所在的直線分別為y軸,z軸,過和平行的直線為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由題意可得,,,,,
設(shè)是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令,則,∴,
設(shè)是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令,則,∴,
∴,由圖,平面與平面夾角為銳二面角,
∴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
選擇條件②:由(1)得,∵,,
∴,
以點(diǎn)O為原點(diǎn),OE,OP所在的直線分別為y軸,z軸,過和平行的直線為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由題意可得,,,,,
設(shè)是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令,則,∴,
設(shè)是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令,則,∴,
∴,平面與平面夾角為銳二面角,
∴平面PAB與平面PAC夾角的余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設(shè)AC,BD交于點(diǎn)O,因?yàn)槭橇庑危設(shè)為BD的中點(diǎn).
連結(jié)OF.因?yàn)闉榈闹悬c(diǎn),所以為的中位線,所以.
因?yàn)槊妫妫? 所以平面.
(2)過O作.以O(shè)為原點(diǎn),為x、y、z軸正方向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選條件①:.
在菱形中, .因?yàn)椋?.所以,,,,,,.
所以,.
設(shè)為面ACF的一個(gè)法向量,則:,不妨令x=2,則.
顯然為面ACD 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
由圖示,為銳角,
所以.
選條件②.
在菱形中,,所以,所以.
因?yàn)椋?.
所以,,,,,,.
所以,.
設(shè)為面ACF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不妨令x=2,則. 顯然為面ACD 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由圖示,為銳角,
所以.
選條件③: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因?yàn)槠矫妫詾榕c平面所成的角,即.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可得:.所以,.
所以,,,,,,.
所以,.
設(shè)為面ACF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不妨令x=2,則. 顯然為面ACD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由圖示,為銳角,
所以.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四
知識(shí)點(diǎn)一 面面平行證明線線平行,面面角的向量求法,點(diǎn)到平面距離的向量求法
典例1、已知是邊長(zhǎng)為4的等邊三角形,E,F(xiàn)分別是,的中點(diǎn),將沿著翻折,得到四棱錐,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點(diǎn)C到平面的距離.
拓展練習(xí): 如圖所示,在中,斜邊,,將沿直線AC旋轉(zhuǎn)得到, 設(shè)二面角的大小為.
(1)取AB中點(diǎn)E,過點(diǎn)E的平面與AC,AD分別交于點(diǎn)F,G,當(dāng)平面平面BDC時(shí),求FG的長(zhǎng);
(2)當(dāng)時(shí),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3)是否存在,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典例2、如圖所示,平面平面,且四邊形為矩形,,,,.
(1)求證: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3)求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拓展練習(xí):如圖,平面,,,,,點(diǎn),,分別為,,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2)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大小;
(3)若為線段上的點(diǎn),且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求線段的長(zhǎng).
典例3、如圖,在直三棱柱中,側(cè)面是正方形,且平面平面.
(1)求證:;(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E為線段的中點(diǎn),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大小.
拓展練習(xí):如圖,直三棱柱,.
(1)證明:;(2)設(shè)為的中點(diǎn),,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知識(shí)點(diǎn)二 證明線面平行,面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4、如圖,在四棱錐中,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點(diǎn)F為的中點(diǎn).
(1)已知點(diǎn)G為線段的中點(diǎn),求證:CF∥平面;
(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再?gòu)臈l件①、條件②、條件③這三個(gè)條件中選擇幾個(gè)作為已知,使四棱錐唯一確定,求:
(ⅰ)直線到平面的距離; (ⅱ)二面角的余弦值.
條件①:平面; 條件②:; 條件③:平面平面.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三棱柱中,底面是邊長(zhǎng)為2的正三角形,側(cè)面是菱形,平面平面,,分別是棱,的中點(diǎn),是棱上一點(diǎn),且.
(1)證明:平面;
(2)從①三棱錐的體積為1;②與底面所成的角為60°;③異面直線與所成的角為30°這三個(gè)條件中選擇-一個(gè)作為已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典例5、如圖,在三棱柱中,側(cè)面是邊長(zhǎng)為2的正方形,,,分別是,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2)若,再?gòu)臈l件①、條件②中選擇一個(gè)作為條件,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條件①:異面直線與所成的角為45°;
條件②:是等腰三角形.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三棱柱中,四邊形是邊長(zhǎng)為4的正方形.再?gòu)臈l件① 條件② 條件③中選擇兩個(gè)能解決下面問題的條件作為已知.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設(shè)是的中點(diǎn),棱上是否存在點(diǎn),使得平面?若存在,求線段的長(zhǎng);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條件①:;條件②:;條件③:平面平面.
注:如果選擇多種方案分別解答,那么按第一種方案解答計(jì)分.
典例6、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ABCD,,,,E為PB的中點(diǎn),______.從①;②平面PAD這兩個(gè)條件中選一個(gè),補(bǔ)充在上面問題的橫線中,并完成解答.注:如果選擇多個(gè)條件分別解答按第一個(gè)解答計(jì)分.
(1)求證:四邊形ABCD是直角梯形. (2)求直線AE與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棱PB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F,使得平面PCD?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請(qǐng)說明理由.
拓展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菱形,,平面,為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
(2)在①,②這兩個(gè)條件中任一個(gè),補(bǔ)充在下面的橫線上,并作答.若________,求與平面所成的角. 注:如果選擇多個(gè)條件分別解答,按第一個(gè)解答計(jì)分.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四答案
典例1、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3)
解:(1)在中,E,F(xiàn)分別是,的中點(diǎn),所以.
在四棱錐中,因?yàn)椋矫妫矫妫?br/>所以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所以,
因?yàn)槠矫妫矫妫云矫?
(2)在四棱錐中,取的中點(diǎn)O,的中點(diǎn)D,連結(jié),,
因?yàn)椋制矫嫫矫妫矫嫫矫妫?br/>平面, 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妫?
以點(diǎn)O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為x軸,y軸,z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
則,,,, ,
,.
設(shè)是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則,令,得,,即,
所以,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3)由(2),點(diǎn)C到平面的距離.
拓展練習(xí):答案:(1)1;(2);(3)不存在.
解:(1)如圖所示:
因?yàn)槠矫嫫矫鍮DC,平面平面BDC=BD,
平面平面EFG=EG, 所以,
因?yàn)镋為AB的中點(diǎn),所以G為AD的中點(diǎn),
同理可證F為AC的中點(diǎn), 所以,
在中,斜邊,,
所以,即, 所以;
(2)過點(diǎn)B作,連接DO,則,面,
因?yàn)椋瑒t平面平面ABC,因?yàn)槠矫嫫矫鍭BC=AC,
所以平面ABC,
以O(shè)為原點(diǎn),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在中,斜邊,,
所以,
則, 所以 ,
設(shè)平面BCD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即,
令 ,得 ,則, 因?yàn)槠矫鍭CD,
所以是平面ACD的一個(gè)法向量,
所以.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3)假設(shè)存在,則,,
,
解得,則, 因?yàn)椋? 所以不存在,使得.
典例2、答案:(1)證明見解析;(2);(3).
解:(1)證明:∵四邊形為直角梯形,四邊形為矩形, ∴,,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
∴平面
以為原點(diǎn),所在直線為軸,所在直線為軸,
所在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
則,.
∵,, ∴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又, ∴,即平面.
(2)由(1)知, 由(1)知,,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則,∴, ∴平面AEF的一個(gè)法向量,
則,
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3)由(1)知,又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所以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3).
解:(1)證明:連接,,, ,
又,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點(diǎn), 分別為,的中點(diǎn), ,.
,,為的中點(diǎn),
,, ,.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
平面,平面, 平面.
(2)平面,,可以建立以為原點(diǎn),
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軸,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依題意可得,,,,,,,,,,,,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令,則,即.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令,則,,即.
設(shè)平面與平面夾角為, 則.
所以平面與平面夾角為.
(3)設(shè),即,
則,所以.
由知平面的法向量為,
由題意可得,
即,整理得, 解得或.
因?yàn)椋? 所以,,
則.
典例3、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設(shè),則中點(diǎn)為M,且
∵平面平面且交線為,平面,∴平面,
∵平面,∴, 又直三棱柱,∴,
∵平面, ∴平面,
∵平面,∴.
(2)由(1)知平面,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不妨設(shè)
以B為原點(diǎn),分別為x,y,z軸正向建立坐標(biāo)系,,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故可設(shè),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故可設(shè),
設(shè)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為, ∴.
拓展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直三棱柱, 平面,并且平面 ,
又,且,平面 平面,
又平面, .
(2),,兩兩垂直,以為原點(diǎn),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如圖,則,所以的中點(diǎn),則,,,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可取,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可取,
則,因所求角為鈍角,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4、答案:(1)證明過程見詳解 (2)(ⅰ);(ⅱ).
解:(1)取的中點(diǎn),連接,,,;
因?yàn)榉謩e為的中點(diǎn),所以,平面,
平面,所以平面,
又因?yàn)榉謩e為的中點(diǎn),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且,則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因?yàn)椋矫妫云矫嫫矫妫?br/>因?yàn)槠矫妫云矫?
(2)選擇條件①和③
(ⅰ)因?yàn)槠矫妫约礊橹本€與平面所成的角,
由題意可知:,又,所以.
因?yàn)槠矫嫫矫妫移矫嫫矫妫驗(yàn)槠矫妫?br/>所以,所以平面,平面,所以,
則四邊形為矩形,因?yàn)椋裕?br/>設(shè)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由平面可知:,
在中,,
因?yàn)闉榈闹悬c(diǎn),所以,
所以,,
因?yàn)椋矫妫矫妫云矫妫?br/>所以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也就是直線到平面的距離.
因?yàn)椋矗?br/>也即,所以 故直線到平面的距離為.
(ⅱ)由(ⅰ)可知:,,兩兩垂直,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軸,軸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有,也即,令,則;
則有,也即,令,則,
則,
由圖可知:二面角為銳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拓展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取的中點(diǎn),連接,,因?yàn)椋謩e是棱,的中點(diǎn),
則,,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 平面,平面, 平面.
(2)在平面ACC1中過點(diǎn)作于,連接,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選擇條件①:
三棱錐的體積,,
在中,, 點(diǎn)為的中點(diǎn),,
故以為原點(diǎn),、、分別為、、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即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即,
令,則,,, ,
顯然二面角為銳二面角,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選擇條件②:
與底面所成的角為,,, 點(diǎn)為的中點(diǎn),,
故以為原點(diǎn),、、分別為、、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即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即,
令,則,,, ,
顯然二面角為銳二面角,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選擇條件③:
, 即為異面直線與所成的角,即,
,, ,即,,
故以為原點(diǎn),、、分別為、、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平面即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即,
令,則,,, ,
顯然二面角為銳二面角,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5、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答案見解析
解:(1)取的中點(diǎn)為,連接,,因?yàn)槭堑闹悬c(diǎn),
所以且, 又因?yàn)榍遥?br/>所以且,
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即,平面
而平面,所以平面.
因?yàn)椋遥矫妫? 所以,
(2)又因?yàn)椋苑謩e以,,
所在的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選擇條件①,因?yàn)闉楫惷嬷本€與所成的角,即,
所以,,
設(shè),則, 解得, 所以,,
,,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則
令,則,,即,
所以.
選擇條件②,設(shè),則,,,
因?yàn)槭堑妊切危陨鲜街兄荒埽矗?br/>所以,,,,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
令,則,,即,
所以.
拓展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詳解 (2) (3)存在點(diǎn);
解:(1)因所求問題包括線面角大小,需要求出邊長(zhǎng),故①必選,
選②缺垂直條件,因?yàn)椋炙倪呅问沁呴L(zhǎng)為4的正方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
所以,選①②無(wú)法證明平面;
故只能選擇①③,理由如下:因?yàn)槠矫嫫矫妫矫嫫矫妫?br/>四邊形是邊長(zhǎng)為4的正方形,所以,所以平面,
又因?yàn)槠矫妫裕裕?br/>又因?yàn)椋裕矫妫?br/>所以平面;
(2)由(1)知兩兩垂直,故以方向?yàn)檩S,方向?yàn)檩S,
方向?yàn)檩S,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故,,設(shè)平面的方向量為,則,即,令,得,故,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故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3)假設(shè)存在設(shè)點(diǎn),使得平面,則,因?yàn)槠矫妫裕裕獾茫剩?br/>所以存在點(diǎn),為中點(diǎn),使得平面,此時(shí).
典例6、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3)存在,
解:(1)選擇①:證明:平面,平面,,,
因?yàn)椋?br/>,,,
,平面,平面,
平面,, ,,
四邊形是直角梯形.
選擇②:證明:平面,平面,,,
,,, ,,
,平面,平面,
平面,, ,四邊形是直角梯形.
(2)過作的垂線交于點(diǎn), 平面,,,
以為原點(diǎn),為軸,為軸,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0,,,2,,,2,,,0,,,,,
為的中點(diǎn),,,,
,,,,2,,,2,,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
令,得,1,,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則,.
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3)設(shè),則,,,,,
,,, 平面,,
,解得. 故存在點(diǎn)F,且.
拓展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2)
解:(1)連接,交于,連接,
底面是菱形,為中點(diǎn), 為中點(diǎn),,
平面,平面,平面;
(2)選①:
以為原點(diǎn),為軸,為軸,過作平面的垂線為軸
建立如圖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底面是菱形,,,,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
取可得,
設(shè)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選②:
以為原點(diǎn),為軸,為軸,過作平面的垂線為軸
建立如圖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取中點(diǎn),連接,
底面是菱形,,,平面,為的中點(diǎn),
,平面,,,
,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
取可得,
設(shè)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五
知識(shí)點(diǎn)一 錐體體積的有關(guān)計(jì)算,證明線面垂直,已知面面角求其他量
典例1、如圖所示,圓錐的高,底面圓的半徑為,延長(zhǎng)直徑到點(diǎn),使得,分別過點(diǎn)、作底面圓的切線,兩切線相交于點(diǎn),點(diǎn)是切線與圓的切點(diǎn).
(1)證明:平面;
(2)若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該圓錐的體積.
隨堂練習(xí):已知平面四邊形,,(如圖1所示),現(xiàn)將 沿邊折起,使得平面平面,點(diǎn)為線段的中點(diǎn),為線段上一點(diǎn),(如圖2所示).
(1)求證:平面;
(2)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三棱錐的體積.
典例2、已知,如圖四棱錐中,底面ABCD為菱形,,,平面ABCD,E,M分別是BC,PD中點(diǎn),點(diǎn)F是棱PC上的動(dòng)點(diǎn).
(1)證明:平面PAD;
(2)請(qǐng)確定F點(diǎn)的位置,使得直線AF與平面PCD所成的角取最大值.
隨堂練習(xí):已知正方體和平面,直線平面,直線平面.
(1)證明:平面平面;
(2)點(diǎn)為線段上的動(dòng)點(diǎn),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最大值.
典例3、如圖,圓錐的高為是底面圓的直徑,為圓錐的母線,四邊形是底面圓的內(nèi)接等腰梯形,且,點(diǎn)在母線上,且.
(1)證明:平面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所示,在四棱錐中,,且平面.
(1)證明:平面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
知識(shí)點(diǎn)二 證明線面垂直,線面垂直證明線線垂直,已知面面角求其他量
典例4、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點(diǎn)在棱上,設(shè).
(1)證明:.
(2)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且,求的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四棱錐的底面是直角梯形,且,,,,正三角形所在平面與平面相互垂直,、分別為、的中點(diǎn).
(1)求證:;
(2)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的值.
典例5、如圖,在直三棱柱中,E,F(xiàn),G分別為線段及的中點(diǎn),P為線段上的點(diǎn),,三棱柱的體積為240.
(1)求點(diǎn)F到平面的距離;
(2)試確定動(dòng)點(diǎn)P的位置,使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直三棱柱中,,分別是,的中點(diǎn),已知,.
(1)證明:平面; (2)求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到平面的距離.
典例6、在三棱錐中,,,,分別為,的中點(diǎn),,,分別為,,的中點(diǎn),平面,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1)求證: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在正方體中,E,F(xiàn)分別是,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ED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五答案
典例1、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由題設(shè),底面圓,又是切線與圓的切點(diǎn),
∴底面圓,則,且,而, ∴平面.
(2)由題設(shè),若,可構(gòu)建為原點(diǎn),
、、為x、y、z軸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又,可得,
∴,,,有,,
若是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令,則, 又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可得,
∴該圓錐的體積.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因?yàn)椋?所以為等邊三角形,
因?yàn)闉榈闹悬c(diǎn),所以. 因?yàn)槠矫嫫矫妫?br/>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又因?yàn)槠矫妫? 所以平面.
(2)如圖所示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為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 則,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即 ,
取,有, 即.
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
則,
解得,即為中點(diǎn). 此時(shí),
又因?yàn)椋?br/>所以.
典例2、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在正方形中有,,,
,又因?yàn)椋云矫妫矫妫?br/>所以平面平面.
(2)連接MN,由題意可得,,
,由,所以為直角三角形,
即,
設(shè)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由得,
,即,得,
即四棱錐的體積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接,因?yàn)椋?
又因?yàn)椋裕?
又因?yàn)榈酌鍭BCD,底面ABCD,所以 BC,
又因?yàn)槠矫鍼CD,,
所以平面PCD,又因?yàn)槠矫鍼BC, 所以平面PCD⊥平面PBC.
(2)在直角三角形中,
在直角三角形中,
所以,
所以, 所以.
典例3、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接,由已知,,且,
∴四邊形為菱形,∴,
在圓錐中,∵平面,平面, ∴.
∵,平面,平面, ∴平面.
又∵平面, ∴平面平面.
(2)取中點(diǎn),易知平面,,
以為原點(diǎn),,,所在直線分別為軸、軸、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
∵,∴,
∴, ∴,.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因?yàn)樗裕睿瑒t,, ∴,
易知平面即平面,∴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為,
則,
∴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平面平面.
. 平面,
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2)由(1)易知兩兩垂直.
如圖,以為原點(diǎn),以所在直線分別為軸,軸,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即取,得.
易知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
由圖可知,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為銳角,
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4、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取的中點(diǎn),連接. 因?yàn)椋?
又,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從而.
因?yàn)椋裕瑥亩?
因?yàn)椋裕瑒t.
因?yàn)槠矫嫫矫妫矫嫫矫妫?br/>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從而.
又,平面,
所以平面,因?yàn)槠矫妫裕?br/>(2)由(1)知兩兩垂直,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的方向分別為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
,可得.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由,
不妨令,則.
因?yàn)槠矫妫钥扇∑矫娴囊粋€(gè)法向量為,
因?yàn)椋裕?br/>解得或(舍去).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6.
解:(1)在四棱錐中,是正三角形,是的中點(diǎn),則,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則有平面,而平面, 所以.
(2)取的中點(diǎn),連接,
在直角梯形中,,、分別為、的中點(diǎn),
則,又,即有,
由(1)知平面,又、平面,則,.
以為原點(diǎn),,,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
則,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則,令,得,
由(1)知,平面,則是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
因二面角的余弦值為,則,又,
解得,的值是6.
典例5、答案:(1) (2)P為中點(diǎn)
解:(1)在中,,為的中點(diǎn),,即,
由直三棱柱的體積,
則=240 解得,
以為原點(diǎn),并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由為的中點(diǎn),則,由為的中點(diǎn),則,
在平面中,取,,設(shè)該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即,令,則,
故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取,由點(diǎn)面距公式,
可得到平面的距離.
(2)由(1)可知:,,,,,
由,平面,則設(shè),,
設(shè),即,,
在平面內(nèi),取,,設(shè)其法向量,
則,即,令,則,
故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取,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
則
當(dāng)時(shí),P與B重合, 當(dāng)時(shí),,
令,
當(dāng)時(shí),即,P為中點(diǎn)時(shí),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3)
解:(1)證明:連接,,連接,
在直三棱柱中為矩形,則為的中點(diǎn),
又為的中點(diǎn),所以,
平面,平面. 平面.
(2),,,,.
由直三棱柱中,底面,底面,
,.
以為原點(diǎn),為軸,為軸,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
令,則,,
所以,
設(shè)與平面所成的角為,則,
所以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3)設(shè)到平面的距離為,則;
典例6、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結(jié). ∵,分別為,的中點(diǎn),
∴,即四邊形是梯形,
∵,為分別為,的中點(diǎn),
∴,而平面,平面
∴平面,
∵、為分別為 、的中點(diǎn),
∴,而平面,平面
∴平面,又,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2)∵,為的中點(diǎn), ∴,
∵平面,故,,兩兩垂直.
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不妨設(shè),由得,,
∵與平面所成的角為,而平面, ∴,∴,
∴,,,
易知為平面的法向量, ,,
設(shè)為平面的法向量, ∴,
令,則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
∴平角與平面的夾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見解析; (2).
解:(1)如圖,連接,,連接,
∵BC∥且BC=,∴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且,
∵E是中點(diǎn),G是中點(diǎn),∴∥CG且,
∴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CE,
∵平面,CE平面,∴CE∥平面;
(2)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正方體的棱長(zhǎng)為2,
則,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取;
設(shè)平面EDC的法向量為,
則,
取,則;
設(shè)平面與平面EDC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為α,
則,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六
知識(shí)點(diǎn):證明線面垂直,線面垂直證明線線垂直,線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如圖,菱形ABCD的邊長(zhǎng)為2,,E為AC的中點(diǎn),將沿AC翻折使點(diǎn)D至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ABC;
(2)若三棱錐的體積為,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四棱錐中,平面,,.過點(diǎn)作直線的平行線交于為線段上一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典例2、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ABCD,,,,E為PB的中點(diǎn),______.從①;②平面PAD這兩個(gè)條件中選一個(gè),補(bǔ)充在上面問題的橫線中,并完成解答.注:如果選擇多個(gè)條件分別解答按第一個(gè)解答計(jì)分.
(1)求證:四邊形ABCD是直角梯形. (2)求直線AE與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棱PB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F,使得平面PCD?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請(qǐng)說明理由.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菱形,,平面,為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
(2)在①,②這兩個(gè)條件中任一個(gè),補(bǔ)充在下面的橫線上,并作答.若________,求與平面所成的角. 注:如果選擇多個(gè)條件分別解答,按第一個(gè)解答計(jì)分.
典例3、如圖,在四棱柱中,點(diǎn)M是線段上的一個(gè)動(dòng)點(diǎn),E,F(xiàn)分別是的中點(diǎn).
(1)設(shè)G為棱上的一點(diǎn),問:當(dāng)G在什么位置時(shí),平面平面?
(2)設(shè)三棱錐的體積為,四棱柱的體積為,求.
隨堂練習(xí):已知正三棱柱中,,是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點(diǎn)是直線上的一點(diǎn),當(dāng)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切值為時(shí),求三棱錐的體積.
典例4、如圖,在七面體中,四邊形是菱形,其中,,,是等邊三角形,且.
(1)證明:;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且,,,點(diǎn)在上.
(1)求證:; (2)若二面角的大小為,求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5、如圖所示,已知矩形ABCD和矩形AD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M,N分別是對(duì)角線BD,AE上異于端點(diǎn)的動(dòng)點(diǎn),且.
(1)求證:直線平面CDE;
(2)當(dāng)MN的長(zhǎng)最小時(shí),求二面角A-MN-D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等腰直角△ACD的斜邊AC為直角△ABC的直角邊,E是AC的中點(diǎn),F(xiàn)在BC上.將三角形ACD沿AC翻折,分別連接DE,DF,EF,使得平面平面ABC.已知,,
(1)證明:平面ABD;
(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六答案
典例1、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在菱形中,,∴和均為等邊三角形,
又∵E為AC的中點(diǎn),∴,,,平面,
∴平面, 又∵平面ABC, ∴平面平面ABC.
(2)過作于點(diǎn),∵平面平面ABC,平面,
∴平面ABC.
∴.
過M作于點(diǎn),連接,
∵平面ABC,∴,∵平面,
∴平面,
∵平面,∴. ∴即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
∴,∴.
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過程見解析 (2)
解:(1)因?yàn)槠矫妫珹B平面ABCD, 所以PA⊥AB,
因?yàn)椋? 所以⊥AD, 因?yàn)镻AAD=A,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
因?yàn)镃FAB,所以CF⊥平面PAD,
因?yàn)镃F平面CFG, 所以平面CFG⊥平面PAD;
(2)平面,AD,AC平面ABCD, 所以PA⊥AD,PA⊥AC,
因?yàn)椋?br/>由勾股定理得:,則∠ADB=30°,
同理可得,∠CDB=30°,
故∠ADC=60°,所以三角形ACD為等邊三角形,,
故,,,
過點(diǎn)B作BE⊥PC于點(diǎn)E,連接DE,
在△BCP中,由余弦定理得:,
則,,
在△CDP中,由余弦定理得:,
在△CDE中,,
因?yàn)椋訢E⊥PC,
所以∠BED為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余弦定理得:,
故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為.
典例2、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3)存在,
解:(1)選擇①:證明:平面,平面,,,
因?yàn)椋?br/>,,,
,平面,平面,
平面,, ,,
四邊形是直角梯形.
選擇②:證明:平面,平面,,,
,,,
,,
,平面,平面,
平面,, ,四邊形是直角梯形.
(2)過作的垂線交于點(diǎn), 平面,,,
以為原點(diǎn),為軸,為軸,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0,,,2,,,2,,,0,,,,,
為的中點(diǎn),,,, ,,,
,2,,,2,,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令,得,1,,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則,.
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3)設(shè),則,,,,,
,,, 平面,,
,解得. 故存在點(diǎn)F,且.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2)
解:(1)連接,交于,連接,
底面是菱形,為中點(diǎn), 為中點(diǎn),,
平面,平面,平面;
(2)選①:
以為原點(diǎn),為軸,為軸,過作平面的垂線為軸
建立如圖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底面是菱形,,,,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
取可得,
設(shè)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選②:
以為原點(diǎn),為軸,為軸,過作平面的垂線為軸
建立如圖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取中點(diǎn),連接,
底面是菱形,,,平面,為的中點(diǎn),
,平面,,,
,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
取可得,
設(shè)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典例3、答案:(1)G為中點(diǎn)時(shí),平面平面; (2)
解:(1)G為中點(diǎn)時(shí),平面平面,
理由如下:連接,取的中點(diǎn),連接,
因?yàn)镋,F(xiàn)分別是的中點(diǎn),則,
平面,平面,則平面,
同理可得,平面,平面,則平面,
又,平面,則平面平面;
(2)由F是的中點(diǎn)得,
又,平面,平面,則平面,
又點(diǎn)M是線段上的一個(gè)動(dòng)點(diǎn),
則,
則,則.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連接交于點(diǎn),連接,
因?yàn)樗倪呅螢槠叫兴倪呅危瑒t為的中點(diǎn),
因?yàn)闉榈闹悬c(diǎn),則,
平面,平面,故平面.
(2)因?yàn)槠矫妫c平面所成的角為,
因?yàn)槭沁呴L(zhǎng)為的等邊三角形,則,
平面,平面,,則,
所以,,
平面,,
所以,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等于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因?yàn)闉榈闹悬c(diǎn),則,
則.
典例4、答案:(1)證明見解析;(2).
解:(1)取中點(diǎn),連接,,,所以,
由余弦定理得:,得,
,又,且,則平面,
故,又,所以平面,
則,由等邊三角形得,且,
則平面,故, 又,因此.
(2)連接,過點(diǎn)作平面于點(diǎn),連接,,
由平面得平面平面,
則點(diǎn)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位于直線上,
由等邊三角形得點(diǎn)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位于的中垂線上,
因此,由幾何關(guān)系可確定點(diǎn)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位于的重心,
又由(1)知平面,平面,則,,,,五點(diǎn)共面,
如圖,以點(diǎn)為原點(diǎn),以射線,為,軸的正半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Gxyz,
不妨設(shè),則,,,
在和中,由余弦定理得,,
則, 解得,
因此,,,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 由得,
取,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 ,
因此,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2)
解:(1)取的中點(diǎn),連結(jié),則,
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又,,
又平面,平面,
且,平面,平面
又平面,
(2)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所在的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設(shè),易得,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令則.
又平面的法向量為,
由題知,解得,
即, 而是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故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5、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過N作與ED交于點(diǎn),過M作與CD交于點(diǎn),連接.
由已知條件,可知矩形ABCD與矩形ADEF全等.
∵,,
∴ ∴
又,則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
∵平面CDE,平面CDE, ∴平面CDE.
(2)由平面ABCD⊥平面ADEF,平面平面,
又平面ADEF,AF⊥AD, ∴AF⊥平面ABCD.
以A為原點(diǎn),分別以AB,AD,AF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過M點(diǎn)作MG⊥AD,垂足為G,連接NG,易知NG⊥AD,設(shè)
可得,, ∴,
可知當(dāng)時(shí),MN長(zhǎng)最小值為. 此時(shí),,
又,, ∴,,
設(shè)平面AMN的法向量為, 由可得,
令,可得
設(shè)平面MND的法向量為, 由可得,
令,可得 ∴,
∴ 則二面角A-MN-D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過D作,垂足為G,
∵平面平面ABC,平面平面,平面DEF,
∴平面ABC,∵平面ABC,∴,
∵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C斜邊AC的中點(diǎn),
∴,又,DE,平面DEF,
∴平面DEF,∵平面DEF,∴,
∵,∴, ∵平面ABD,平面ABD,∴平面ABD.
(2)由題意可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DC中, ∵,∴,
由(1)可知,EF為直角三角形BAC的中位線,
∵,∴,∴,
∵,∴,∴, ∴,.
以E為原點(diǎn),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平面CDF的法向量,
則,,,,,
由得,令,則,
顯然,平面ABC的法向量,.
二面角的余弦值.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七
知識(shí)點(diǎn):證明線面平行,線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如圖,在三棱柱中,四邊形是邊長(zhǎng)為4的菱形,,點(diǎn)D為棱AC上動(dòng)點(diǎn)(不與A,C重合),平面與棱交于點(diǎn)E.
(1)求證:;
(2)若,從條件① 條件② 條件③這三個(gè)條件中選擇兩個(gè)條件作為已知,求直線AB與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條件①:平面平面;條件②:;條件③:.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
,點(diǎn),分別為棱,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2、如圖,已知底面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AB,D為AB中點(diǎn),E為CC1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CDC1⊥平面C1AB;(2)求二面角A-BC1-E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四邊形ABCD是邊長(zhǎng)為1的正方形,MD⊥平面ABCD,NB⊥平面ABCD,且,E是MN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AEC⊥平面AMN; (2)求二面角M-AC-N的余弦值.
典例3、如圖所示,在直三棱柱中,
(1)當(dāng)P為的中點(diǎn)時(shí),求證:平面;
(2)當(dāng)時(shí),求三棱錐的體積.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三棱柱中,側(cè)棱平面,,,,,點(diǎn)是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三棱錐的體積.
典例4、在四棱錐中,底面ABCD為直角梯形,,,,E為的中點(diǎn),點(diǎn)P在平面內(nèi)的投影F恰好在直線上.
(1)證明:.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中,,,為的中點(diǎn),,.現(xiàn)將 沿翻折至,得四棱錐.
(1)證明:; (2)若,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典例5、四棱雉 中, 平面, 底面 是 等腰梯形,
且, 點(diǎn) 在棱 上.
(1)當(dāng) 是棱 的中點(diǎn)時(shí), 求證: 平面;
(2)當(dāng)直線 與平面 所成角 最大時(shí), 求二面角 的大小.
隨堂練習(xí):在如圖所示的圓柱中,為圓的直徑,、是的兩個(gè)三等分點(diǎn),、、 都是圓柱的母線.
(1)求證:平面;
(2)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七答案
典例1、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在三棱柱中,,又面,面,
所以平面,又面面,面,
所以.
選①②:連接,取中點(diǎn),連接,.
在菱形中,所以為等邊三角形.
又為中點(diǎn),所以,
又面面,面面, 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故,又,所以.
(2)以為原點(diǎn),以、、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令,故.
又,設(shè)直線與面所成角為,則.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選②③:連接,取中點(diǎn),連接,.
在菱形中,所以為等邊三角形.
又為中點(diǎn),故,且,又,.
所以,則.
又,面,所以面,
由平面,故,又,所以.
以為原點(diǎn),以、、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令,故.
又,設(shè)直線與面所成角為,則.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選①③:取中點(diǎn),連接,.
在中,因?yàn)椋裕遥?
又面面,面面,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
在中,,又,, 所以,則.
由,面,則面,
由平面,故,又,所以.
以為原點(diǎn),以、、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令,故.
又,設(shè)直線與面所成角為,則.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因?yàn)槠矫妫詾樽鴺?biāo)原點(diǎn)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則,,,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令,則,,
則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所以,則,又平面 平面;
(2)由(1)得,所以,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
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2、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ABC為等邊三角形,D是AB的中點(diǎn), ∴AB⊥CD.
∵CC1⊥平面ABC,AB 平面ABC, ∴CC1⊥AB.
∵CC1 平面CDC1,CD 平面CDC1,CC1∩CD=C, ∴AB⊥平面CDC1.
∵AB 平面C1AB, ∴平面CDC1⊥平面C1AB;
(2)解法一:取BC的中點(diǎn)O,連接AO,則AO⊥BC,作OH⊥BC1于點(diǎn)H,連接AH.
∵平面ABC⊥平面BCC1B1,平面ABC∩平面BCC1B1=BC,,
∴AO⊥平面BCC1B1,
又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 ∴AH⊥BC1,AO⊥OH,
∴∠AHO為二面角A-BC1-E的平面角.
設(shè)AB=2a,那么AO=a,BO=a. ∵AA1=AB, ∴∠C1BC=45°, ∴OH=BO=a.
在Rt△AOH中,tan∠AHO=, ∴cos∠AHO=,
故二面角A-BC1-E的余弦值為;
解法二:取BC的中點(diǎn)O,連接AO, 則AO⊥BC.
又平面ABC⊥平面BCC1B1,平面ABC∩平面BCC1B1=BC, ∴AO⊥平面BCC1B1.
以O(shè)為原點(diǎn),OA所在直線為x軸、OB所在直線為y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O-xyz,
易知平面BC1E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AB=2a,則. ∵AA1=AB,
∴C1. ∴.
設(shè)平面ABC1的法向量為. 則,即,
取y=,則x=1,z=, ∴為平面ABC1的一個(gè)法向量,
∴, 易知二面角A-BC1-E為銳二面角,
∴二面角A-BC1-E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因?yàn)镸D⊥平面ABCD,NB⊥平面ABCD, 所以∥,
又因?yàn)椋倪呅蜛BCD是邊長(zhǎng)為1的正方形,
所以四邊形為矩形,
所以,
又因?yàn)镋是MN的中點(diǎn), 所以⊥,⊥,
又因?yàn)椋?所以⊥平面, 又因?yàn)槠矫鍭MN
所以平面AEC⊥平面AMN;
(2)連接BD交AC與點(diǎn)O,連接MO,NO,則O為AC中點(diǎn),
因?yàn)槎际沁呴L(zhǎng)為的等邊三角形, 所以,
所以為二面角M-AC-N的平面角, 在中,,
所以.
典例3、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接交于點(diǎn),連接,因?yàn)闉槔庵?br/>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為的中點(diǎn),又為的中點(diǎn),所以,
因?yàn)槠矫妫矫? 所以∥平面..
(2)因?yàn)闉橹崩庵云矫妫矫妫?br/>所以,
又,交于C點(diǎn), 平面,
所以平面,同理平面,
又平面,所以,
因?yàn)椋?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所以
在直棱柱中.,則,
所以,則. 所以,
所以
又,平面,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4.
解:(1)證明:設(shè)與的交點(diǎn)為,連接,
∵是的中點(diǎn),是的中點(diǎn),∴,
∵平面,平面,∴平面.
(2)取的中點(diǎn),連接,,
直三棱柱中,平面,而平面, 故,
∵為的中點(diǎn),∴且.
又∵,,, ∴平面,
∴平面.
∵, ∴.
典例4、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因?yàn)椋珽為的中點(diǎn),所以,
所以四邊形為長(zhǎng)方形,,
因?yàn)槠矫妫矫妫裕?br/>又因?yàn)椋云矫妫? 平面,所以.
(2)連接,由(1)平面,平面,所以,
因?yàn)椋裕?br/>所以,即,,,
所以,即,
過做交于,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的正方向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所以,即,令,則, 所以,
設(shè)直線PB與平面PAD所成角的為,所以
,
所以直線PB與平面PAD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2)7
解:(1)設(shè)為的中點(diǎn),為的中點(diǎn),,則,
故,則, 又,則,
所以是的角平分線,且三點(diǎn)共線.
由,且,得面,則;
(2)法一:連結(jié). 由平面得,平面平面,交線為,
所以在面上的射影點(diǎn)在上, 為直線與平面所成角.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故,,
又,在得,由余弦定理得,則,
所以,
由(1)得為角平分線,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則,
所以,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為7.
法二:如圖,以為原點(diǎn),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
設(shè),由, 得,
得.,
平面法向量為,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所以
,,則,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為7.
典例5、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中點(diǎn), 的中點(diǎn)為, ,且,
∴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平面,
平面;
(2)等腰梯形中,,
作于,則中,
由余弦定理得,,,即,
底面,則兩兩垂直
如圖,以為原點(diǎn),為軸、軸、軸為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法向量,則
∴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則,
,
,∴當(dāng)時(shí),取得最大值, ,
設(shè)平面法向量,則
∴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平面法向量,則,
∴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 ∴二面角的大小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連接、, 在圓柱中,為圓的直徑,、是的兩個(gè)三等分點(diǎn),
則,且,
故、、均為等邊三角形,
所以,在底面中,,則,
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因?yàn)椤ⅰ⒍际菆A柱的母線,則,
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因?yàn)槠矫妫虼耍矫?
(2)連接,因?yàn)槭沁呴L(zhǎng)為的等邊三角形,則,
因?yàn)椋捎嘞叶ɡ砜傻茫?br/>,,
因?yàn)槠矫妫渣c(diǎn)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取,可得,
易知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所以,,
由圖可知,二面角為銳角,因此,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八
知識(shí)點(diǎn)一 證明線面垂直,求線面角,面面垂直證線面垂直,線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如圖,為圓錐的頂點(diǎn),是圓錐底面的圓心,為底面直徑,,是底面的內(nèi)接正三角形,且,是線段上一點(diǎn).
(1)若平面,求;
(2)當(dāng)為何值時(shí),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三棱柱中,底面,D為的中點(diǎn),點(diǎn)P為棱上的動(dòng)點(diǎn)(不包括端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典例2、如圖,在三棱柱中,平面,四邊形為菱形.
(1)證明:平面;
(2)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三棱錐的體積.
隨堂練習(xí):如圖所示,在三棱錐中,,為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
(2)若點(diǎn)在棱上,且二面角為,求三棱錐的體積.
典例3、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ABCD為正方形,底面ABCD,,E為PB的中點(diǎn),F(xiàn)為線段BC上的動(dòng)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
(2)試確定點(diǎn)的位置,使平面與平面所成的銳二面角為.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直三棱柱中,,,.
(1)證明:平面平面; (2)求二面角的大小.
知識(shí)點(diǎn)二 求點(diǎn)面距離,線面角的向量求法,點(diǎn)到平面距離的向量求法
典例4、如圖,在三棱柱 中,平面 平面 ,是矩形,已知 ,動(dòng)點(diǎn) 在棱 上,點(diǎn) 在棱 上,且 .
(1)求證: ;
(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求的值;
(3)在滿足(2)的條件下,求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隨堂練習(xí):如圖所示的幾何體中,四邊形為矩形,平面,,
點(diǎn)為棱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典例5、如圖,在四面體中,是正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求證:;
(2)已知點(diǎn)E在棱上,且,設(shè),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三棱錐中, 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 且, 為上一點(diǎn), 且平面.分別為棱上的動(dòng)點(diǎn), 且.
(1)證明: ;
(2)若平面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求的值.
典例6、如圖1,已知△ABC是邊長(zhǎng)為4的正三角形,D,E,F(xiàn)分別是AB,AC,BC邊的中點(diǎn),將△ADE沿DE折起,使點(diǎn)A到達(dá)如圖2所示的點(diǎn)P的位置,M為DP邊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MEF.
(2)若平面平面BCED,求平面MEF與平面PDE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E-ABCD中,,,E在以AB為直徑的半圓上(不包括端點(diǎn)),平面平面ABCD,M,N分別為DE,BC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ABE;
(2)當(dāng)四棱錐E-ABCD體積最大時(shí),求二面角N-AE-B的余弦值.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八答案
典例1、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如圖,取AC的中點(diǎn)O,連接OD,,因?yàn)椋?br/>所以為等邊三角形,所以.
又因?yàn)椋c(diǎn)O,D分別為線段AC,BC的中點(diǎn),
所以,所以,
因?yàn)椋矫妫云矫妫?br/>∵平面,則,
又因?yàn)椋矫鍭BC,所以平面ABC,
又因?yàn)槠矫妫云矫嫫矫鍭BC.
(2)如圖,過B作于點(diǎn)G,由(1)得平面平面ABC,
且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在直角ABC中,,,,所以,
由,
又因?yàn)辄c(diǎn)D為線段BC的中點(diǎn),所以點(diǎn)D到平面的距離h為點(diǎn)B到平面的距離BG的一半,即.
因?yàn)辄c(diǎn)E,F(xiàn)分別為線段,的中點(diǎn),所以,
又因?yàn)椋缘拿娣e為,,
所以三棱錐的體積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因?yàn)閭?cè)面是矩形,則,又因?yàn)椋?br/>即有,則,又,平面,
因此平面,而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2)由(1)知,平面,而平面,則,
因?yàn)椋谑堑茫沁呴L(zhǎng)為2的菱形,
因此是正三角形,,
所以三棱柱的體積.
典例2、答案:(1)證明見解析;(2).
解:(1)因?yàn)樗倪呅螢榱庑危裕?br/>因?yàn)槠矫妫矫妫裕?br/>又因?yàn)椋矫妫矫妫?所以平面.
(2)以B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BC所在的直線為x軸和z軸,
以過B點(diǎn)垂直平面的直線為y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
設(shè),則,,, .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
即令,得.
由條件知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易知為銳角.
則,解得.
所以.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在三棱錐中,,O為的中點(diǎn).
,且,連接,
,得,
則,又,得,
,平面ABC.
(2)如圖,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由已知得,
,取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取,得,
二面角為,
解得:(舍去)或,則,
所以,
典例3、答案:(1)見解析; (2)為的中點(diǎn).
解:(1)因?yàn)榈酌妫酌妫剩?br/>而,平面,,
故平面,而平面,故,
,為的中點(diǎn),故,
平面,,故平面,
因平面,故平面平面.
(2)因?yàn)榈酌妫士山⑷鐖D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設(shè),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即,取,則即.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即,取,則即.
因?yàn)槠矫媾c平面所成的銳二面角為,
故,解得即為的中點(diǎn).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接,由三棱柱為直三棱柱可得平面,
平面,所以,
因?yàn)椋矫妫云矫妫?br/>因?yàn)槠矫妫裕?br/>因?yàn)椋运倪呅问钦叫危裕?br/>又因?yàn)椋矫妫云矫妫?br/>因?yàn)槠矫妫云矫嫫矫?
(2)因?yàn)椋鶕?jù)勾股定理可知:,
從而有:,,兩兩垂直,以為原點(diǎn),
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
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因?yàn)椋?br/>則,, 令,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因?yàn)椋?br/>則,,令,則,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 根據(jù)幾何體特征可知為銳角,
所以,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為.
典例4、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3)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
解:(1)因?yàn)樗倪呅问蔷匦危裕?br/>又,,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
(2)因?yàn)槠矫嫫矫?,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又,
所以兩兩相互垂直,
以為原點(diǎn),,,為,,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設(shè),則,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
取,可得,
設(shè)直線 與平面的夾角為,
則,
所以, 化簡(jiǎn)可得,又,
所以,所以;
(3)由(2) 平面的法向量為,,又,
設(shè)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 則.
所以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3)1
解:(1)連接BD,交AC于點(diǎn)O, 又P,O分別為DF和DB的中點(diǎn), 所以BF//PO,
因?yàn)镻O 平面APC,BF 平面APC, 所以BF//平面APC;
(2)直線AF⊥平面,AB 平面ABCD, 所以AF⊥AB,
由(1)得AD⊥AF,AD⊥AB, 所以以A為原點(diǎn),
AB,AD,AF所在直線為x,y,z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
所以,,,
設(shè)平面BCF的法向量,則 ,
令,則
設(shè)直線DE與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θ,
所以 ,
所以直線DE與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
(3)由(2),
設(shè)平面APC的法向量為,則,
令,則
所以平面APC的法向量,
則點(diǎn)E到平面APC的距離,
所以E到平面APC的距離1.
典例5、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因?yàn)槭钦切危?br/>因?yàn)椋策叄裕裕?br/>因?yàn)槭侵苯侨切危裕?br/>取的中點(diǎn)O,連接,,則,,
因?yàn)槭钦切危裕?br/>因?yàn)椋云矫妫?br/>又因?yàn)槠矫妫裕?br/>(2)在直角中,,
因?yàn)椋裕裕?br/>以O(shè)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為x軸,為y軸,為z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可得平面的法向量為
設(shè),由,可得,
可得
設(shè)面的法向量為,則,
取,可得,所以,
則,
又因?yàn)椋獾茫?br/>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且平面,
平面, 又平面, ,
又平面,平面, ,
且,平面,
平面, 又平面, .
(2)如圖,
以點(diǎn)為原點(diǎn),分別以,,
過點(diǎn)且與平面垂直的直線為x軸,y軸,z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則, ,,,,
則,,,
由,可得,
,
,,
因?yàn)槠矫媾c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所以,
設(shè)為平面的法向量,則,
即,令,則,,
所以,
取平面的法向量, 則,
令,則,化簡(jiǎn)得,即(負(fù)值舍去),
所以.
典例6、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連接DF,DC,設(shè)DC與EF交于點(diǎn),連接MQ.
因?yàn)镈,E,F(xiàn)分別是AB,AC,BC邊的中點(diǎn),所以且,
則四邊形DFCE為平行四邊形,所以為DC的中點(diǎn),
因?yàn)闉镈P的中點(diǎn),所以,
又因?yàn)槠矫妫矫鍹EF,所以平面MEF
(2)取DE的中點(diǎn),連接OP,OF,則,
因?yàn)槠矫嫫矫鍮CED,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BCED,PO,OD,OF兩兩垂直.
如圖所示,以為原點(diǎn),以的方向?yàn)檩S的正方向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MEF的法向量為,則,
即令,得.
易知為平面PDE的一個(gè)法向量,由,
得平面MEF與平面PDE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如圖所示,取EC的中點(diǎn)的F,連接MF,NF,
因?yàn)镸,F(xiàn)分別為ED和EC的中點(diǎn),所以,
因?yàn)椋裕?br/>因?yàn)槠矫妫矫妫云矫妫?br/>同理可得平面,
因?yàn)椋矫妫矫妫?br/>所以平面平面,
因?yàn)槠矫妫云矫?
(2)如圖所示,過E作交AB于O,
因?yàn)槠矫嫫矫鍭BCD,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ABCD,故EO為四棱錐E-ABCD的高,
要使四棱錐E-ABCD體積最大,則E為弧的中點(diǎn),所以O(shè)與AB的中點(diǎn),
取CD的中點(diǎn)G,連接OG,因?yàn)椋裕?br/>因?yàn)槠矫鍭BCD,所以,,所以EO,AB,OG兩兩垂直,
以O(shè)為原點(diǎn),分別以AB為x軸,以O(shè)E為y軸,以O(shè)G為z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所以,
可得,,,則,,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可得,
令,則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由圖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為銳角,
所以二成角的余弦值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九
知識(shí)點(diǎn)一 證明面面垂直,面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如圖1,在梯形ABCD中,,,,現(xiàn)將沿AC翻折成直二面角,如圖2.
(1)證明:平面平面PAC;
(2)若異面直線PC與AB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圖1是由正方形,直角梯形組成的一個(gè)平面圖形,其中,將正方形沿折起,使得.
(1)求證:平面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典例2、在四棱錐中,平面,底面是直角梯形,其中,,,為棱上的點(diǎn),且.
(1)求證:平面;
(2)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為,求的長(zhǎng);
(3)在(2)的條件下,若為線段上一點(diǎn),求與面所成角為,求的最大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梯形,,,,.
(1)證明:平面;
(2)若,當(dāng)四棱錐的體積最大時(shí),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3、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底面為矩形,,G為的重心,M為線段的中點(diǎn),與交于點(diǎn)F.
(1)當(dāng)時(shí),證明:平面;
(2)當(dāng)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為時(shí),求三棱錐的體積.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側(cè)面是正三角形,側(cè)面底面,M是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
(2)若,且二面角的大小為30°,求四棱錐的體積.
知識(shí)點(diǎn)二 證明線面平行,面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4、如圖1,在邊長(zhǎng)為4的等邊三角形ABC中,D,E,F(xiàn)分別是AB,AC,BC的中點(diǎn),沿DE把 折起,得到如圖2所示的四棱錐.
(1)證明:平面.
(2)若二面角的大小為60°,求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大小.
隨堂練習(xí):已知正方形的邊長(zhǎng)為4,E、F分別為AD、BC的中點(diǎn),以EF為棱將正方形ABCD折成如圖所示的60°的二面角,點(diǎn)M在線段AB上.
(1)若M為AB的中點(diǎn),且直線MF與由A,D,E三點(diǎn)所確定平面的交點(diǎn)為O,試確定點(diǎn)O的位置,并證明直線平面EMC;
(2)是否存在點(diǎn)M,使得直線DE與平面EMC所成的角為;若存在,求此時(shí)二面角的余弦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典例5、已知是銳角三角形,分別以為直徑作三個(gè)球.這三個(gè)球交于一點(diǎn).
(1)若,求到平面的距離;
(2)記直線與平面的夾角為,直線與平面的夾角為,直線與平面的夾角為,證明:為定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所示,在三棱柱中,,,,平面平面,點(diǎn)是線段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若點(diǎn)在線段上,且平面,求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典例6、三棱錐中,,,,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點(diǎn)在線段上.
(1)求證:;
(2)若點(diǎn)在上,滿足,點(diǎn)滿足,求實(shí)數(shù)使得二面角 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如圖,四棱錐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
(1)求證:平面ABCD;
(2)設(shè),當(dāng)平面PAM與平面PBD夾角的余弦值為時(shí),求的值.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九答案
典例1、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取AB的中點(diǎn)E,連接CE, 因?yàn)锳B=4,CD=2, 則AE=DC,AE∥DC,
故四邊形ADCE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CE=AD=2 則CE=AE=EB,
故∠ACB=90°,即CB⊥CA,
又平面PAC⊥平面ACB,且平面PAC∩平面ACB=AC,CB 平面ACB,
故CB⊥平面PAC, 又CB 平面, 故平面平面PAC;
(2)取AC的中點(diǎn)O,連接OE,則OE∥CB, 所以O(shè)E⊥AC,且OP⊥AC,
則OC,OE,OP兩兩互相垂直, 故以點(diǎn)O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
設(shè)|OC|=a(a>0), 則,,,
故, 所以
因?yàn)楫惷嬷本€PC與AB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所以,解得,
故 ,
設(shè)面的法向量為, 則,
令,可得
設(shè)面的法向量為,
,令,可得
又由圖可知二面角為銳角, 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如圖:連,
在直角三角形中,,
在三角形中,,,,滿足,
所以,
又,, 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妫裕?br/>又,, 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妫裕?br/>因?yàn)樗倪呅螢檎叫危裕?br/>因?yàn)椋云矫?
因?yàn)槠矫妫?所以平面平面.
(2)由(1)知,兩兩垂直,
以為原點(diǎn),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
則,,,, ,
,,,,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由,得, 取,得,得,
由,得, 取,得,得,
典例2、答案:(1)見解析; (2)
解:(1)因?yàn)樵谄矫嬷校剩?br/>因?yàn)椋剩?br/>,平面,故平面.
因?yàn)槠矫妫剩? 因?yàn)椋剩?br/>因?yàn)椋矫妫势矫?
因?yàn)榉謩e為棱的中點(diǎn),故,
而,故,
故四點(diǎn)共面,而平面, 故平面平面.
(2)取的中點(diǎn)為,連接, 由(1)可得,,
故,而平面,
故平面,故為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故,
因?yàn)槠矫妫矫妫剩?br/>故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故,故,
故直角梯形的面積.
又平面,故平面平面,
而為等邊三角形,故,且.
因?yàn)槠矫妫矫嫫矫妫? 故平面,
故四棱錐的體積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由題意底面, ,, 則底面為直角梯形,
連接 ,則,故四邊形為矩形,
則 , 所以四邊形為正方形,所以 ,
因?yàn)閭?cè)面為等邊三角形,O是 的中點(diǎn),
所以 ,平面,
因?yàn)槠矫嫫矫妫矫嫫矫妫云矫妫?br/>因?yàn)槠矫妫裕? 因?yàn)槠矫?,
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所以平面平面.
(2)因?yàn)榈酌嬷校?,,
側(cè)面 為等邊三角形,O是的中點(diǎn),
所以,,, ,
因?yàn)槠矫妫矫妫?所以 ,
所以 ,
因?yàn)?, 所以,所以 ,
設(shè)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分別為,
因?yàn)?,所以 ,
即,故,
因?yàn)槿忮F的體積為,
所以 所以 ,解得,
所以,即 因?yàn)椋?.
典例3、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延長(zhǎng)交于N,連接,
因?yàn)镚為的重心, 所以點(diǎn)N為的中點(diǎn),且,
因?yàn)椋剩裕? 故,故,
因?yàn)槠矫妫裕? 因?yàn)榈酌鏋榫匦危裕?br/>又因?yàn)椋云矫妫剩?br/>因?yàn)椋裕? 又因?yàn)椋?br/>所以平面,所以平面.
(2)以C為原點(diǎn),以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點(diǎn)G到平面的距離為,
則,
故,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即,
取,則,即,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即,
取,則,則,所以,
解得, 又,
故點(diǎn)G到平面的距離為,
因?yàn)椋裕? 所以.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2).
解:(1)因?yàn)閭?cè)面底面, 側(cè)面底面,
又底面為矩形, 所以,平面,
平面,平面, 所以,
又側(cè)面是正三角形,M是的中點(diǎn),
所以,,,平面, 所以平面.
(2)取中點(diǎn)O,過點(diǎn)O作的平行線連接, 由(1)同理知平面,
以O(shè)為原點(diǎn),,,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則,,,,
,,,
記平面的法向量,則,,
從而,則可得,
因?yàn)槠矫妫? 則平面的法向量跟共線,可取,
因?yàn)槎娼堑拇笮?0°,
, 解得,
所以四棱錐的體積為.
典例4、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在中,因?yàn)镋,F(xiàn)分別是AC,BC的中點(diǎn),所以,
則在圖2中,,而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依題意,是正三角形,四邊形是菱形,
取DE的中點(diǎn)M,連接,F(xiàn)M,如圖,
則,,即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取中點(diǎn)N,連接,則有,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
于是有,,即,
而,,,
平面,則平面,
又平面,從而有平面平面,
因平面平面,平面,
因此,平面,過點(diǎn)N作,則兩兩垂直,
以點(diǎn)N為原點(diǎn),射線分別為x,y,z軸非負(fù)半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則,
令,得,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則,
令,得,
顯然有,即,
所以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點(diǎn)O在EA的延長(zhǎng)線上,且,證明見解析;(2)存在,.
解:(1)依題意,四邊形是矩形,點(diǎn)M為AB的中點(diǎn),如圖1,延長(zhǎng)FM與EA的延長(zhǎng)線交于點(diǎn)O,
又平面ADE,即有平面ADE,因,且,
因此點(diǎn)A為線段EO中點(diǎn),即AO=2,M為線段FO的中點(diǎn),
連接DF交CE于N,連接MN,矩形CDEF中,N是線段DF中點(diǎn),
于是得,而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依題意,,,,平面,平面,
則平面,且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連接,而,
即有為正三角形,取的中點(diǎn)H,連接DH,則,
由平面,平面,得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于是得平面,
取BF中點(diǎn)G,連接HG,由矩形得,即有兩兩垂直,
以點(diǎn)H為原點(diǎn),射線分別為軸非負(fù)半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2,
則點(diǎn),,.
假設(shè)存在點(diǎn)M滿足條件,因點(diǎn)M在線段AB上,設(shè),,
,,.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令,得,
因直線DE與平面EMC所成的角為60°,
則,解得或,
即存在點(diǎn)滿足直線DE與平面EMC所成的角為60°,
點(diǎn)為線段AB的靠近點(diǎn)A或B的四等分點(diǎn).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令,得,
則.
令平面MEC與平面ECF的夾角為,
則,
顯然或時(shí),. 由圖可知,二面角為銳角,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5、答案:(1); (2)證明見解析.
解:(1)依題意得,故可以為軸,為軸,
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而,故,故,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
故,
設(shè)到平面的距離為d,則.
(2)按(1)方式建系,設(shè),
則,故,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同(1)可得:,
,,
故
故為定值.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3)
解:(1)取線段的中點(diǎn),連結(jié),
因?yàn)槠矫嫫矫妫?br/>所以平面,所以平面,
因?yàn)椋允钦切危?br/>又點(diǎn)是線段的中點(diǎn),所以.可以建立以為原點(diǎn),
分別以,,的方向?yàn)檩S,軸,軸正方向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
可得,,,,,
,,,
證明:,,設(shè)為平面的法向量,
則,即, 不妨令,可得,
又,故, 因此平面.
(2)依意,,由(I)知為平面的法向量.
因此,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3)依題意,設(shè),,
所以,因此
,
設(shè)為平面的法向量,
則,即,
不妨令,可得,
,因?yàn)槠矫妫裕獾茫?br/>所以,
設(shè)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
則, 所以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
典例6、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因?yàn)椋瑒t且,
,平面,
所以為直線與平面所成的線面角,即,
,故,,
,平面, 平面,因此,.
(2)設(shè),由(1)可知且,,
因?yàn)槠矫妫渣c(diǎn)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所在直線分別為、、 軸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取,可得,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由,取,則,
由已知可得,解得.
當(dāng)點(diǎn)為線段的中點(diǎn)時(shí),二面角的平面角為銳角,合乎題意.
綜上所述,.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CD的中點(diǎn)E,連接BE,
四邊形ABCD為直角梯形,,
且E為CD的中點(diǎn),且,所以,四邊形ABED為矩形,
, ,
,
,
,平面,平面,平面PAD,
平面PAD,,
,平面,平面,平面ABCD;
(2)由(1)可知,PA AB AD兩兩垂直,以點(diǎn)A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AB AD AP所在直線為x y z軸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平面PBD的法向量為, 由,得,
令,得.
,
設(shè)平面PAM的法向量為,
由,得,
令,則, ,
由于平面PAM與平面PBD夾角的余弦值為,
則,整理可得,
,解得.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
知識(shí)點(diǎn)一 證明線面垂直,面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矩形且,M為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
(2)若,與平面所成的角為45°,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四邊形是正方形,平面,,,.
(1)求證: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
典例2、邊長(zhǎng)為1的正方形中,點(diǎn)M,N分別是DC,BC的中點(diǎn),現(xiàn)將,分別沿AN,AM折起,使得B,D兩點(diǎn)重合于點(diǎn)P,連接PC,得到四棱錐.
(1)證明:平面平面; (2)求四棱錐的體積.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ABCD,,,,,.
(1)證明:平面PCD⊥平面PBC; (2)若,求三棱錐的體積.
典例3、如圖所示,在四棱錐中,底面是邊長(zhǎng)為2的正方形,其它四個(gè)側(cè)面都是側(cè)棱長(zhǎng)為的等腰三角形.
(1)求二面角的大小;
(2)在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diǎn),使平面平面?若存在,請(qǐng)指出點(diǎn)的位置并證明,若不存在請(qǐng)說明理由.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是等邊三角形,已知,,,為棱上的一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知識(shí)點(diǎn)二 面面垂直證線面垂直,線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4、如圖,在四棱錐 中, 已知底面, 底面是正方形,.
(1)求證: 直線 平面; (2)求直線 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直三棱柱中,,,,交于點(diǎn)E,D為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5、如圖,四棱錐的底面是梯形,為延長(zhǎng)線上一點(diǎn),平面是中點(diǎn).
(1)證明:;
(2)若,三棱錐的體積為,求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隨堂練習(xí):邊長(zhǎng)為1的正方形中,點(diǎn)M,N分別是DC,BC的中點(diǎn),現(xiàn)將,分別沿AN,AM折起,使得B,D兩點(diǎn)重合于點(diǎn)P,連接PC,得到四棱錐.
(1)證明:平面平面; (2)求四棱錐的體積.
典例6、已知矩形所在的平面與直角梯形所在的平面垂直,,且.
(1)求證:; (2)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P - ABCD中,平面PAB⊥平面ABCD,底面ABCD是平行四邊形,AC = CD = 2,,,PC = 3.
(1)證:AD⊥PC
(2)求平面PAB與平面PCD的夾角的正弦值.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答案
典例1、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因?yàn)樵诤蚏t中,
,, 所以,
因?yàn)椋? 所以,
因?yàn)椋矫妫? 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妫? 所以,
因?yàn)椋矫妫? 所以平面.
(2)因?yàn)椋? 所以,
因?yàn)槠矫妫矫妫? 所以,
因?yàn)椋矫妫? 所以平面,
所以為與平面所成的角, 則, 所以,
由勾股定理知:,
可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所以,,,,
所以,,
由(1)知,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有,
即,
取,得, 所以,
設(shè)二面角的大小為, 則.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四邊形是正方形,有,
而平面,平面,則,
又,平面, 所以平面.
(2)由(1)知,兩兩垂直,以為原點(diǎn)分別為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
則,,,,,
即有,,,
由(1)知是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令,得,
設(shè)平面與平面夾角為,
則有
所以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2、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F為PC的中點(diǎn)
解:(1)連接AC,∵底面ABCD為菱形,, ∴△ABC為正三角形,
∵E是BC的中點(diǎn),∴, 又, ∴,
∵平面ABCD,平面ABCD,∴,
∵,PA、平面PAD, ∴平面PAD,
(2)由(1)知,AE、AD、AP兩兩垂直,以AE、AD、AP所在直線分別x,y,z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
設(shè)平面PCD的法向量為, 則
令,則,, ∴.
設(shè)直線AF與平面PCD所成的角為,
則
當(dāng)時(shí),最大,此時(shí)F為PC的中點(diǎn).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2)最大值為.
解:(1)證明:連接,則,
因?yàn)槠矫妫矫妫裕?br/>又因?yàn)椋云矫妫?br/>因?yàn)槠矫妫裕?br/>同理;因?yàn)椋云矫妫?br/>因?yàn)槠矫妫^直線作平面與平面相交于直線,則;
所以平面;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2)設(shè)正方體的棱長(zhǎng)為,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
,,分別為,,軸正方向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即,
取,則;
設(shè),則,因?yàn)椋?br/>所以;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當(dāng)時(shí),取到最大值為,此時(shí)的最大值為.
典例3、答案: (1) (2)存在;設(shè)是的中點(diǎn),為線段的中點(diǎn);證明見解析.
解:(1)如圖,設(shè)分別是和的中點(diǎn),連接,,,
則, ∵,是的中點(diǎn), ∴;
又在正方形中有, ∴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是的中點(diǎn), ∴,
同理可得,又, ∴是等邊三角形,故,
∴二面角為.
(2)存在點(diǎn),使平面平面,此時(shí)為線段的中點(diǎn).
證明如下 :設(shè),,分別為,和的中點(diǎn),連接,,,,
由(1)知是等邊三角形,故,
為的中點(diǎn),故,
又∵,平面,
∴平面,平面 ,故,又,
平面,∴平面,
∵,分別為和的中點(diǎn) ∴ ,
又為線段的中點(diǎn),∴,故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平面,又平面,
∴平面平面.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中點(diǎn),聯(lián)結(jié),則 ,
因?yàn)槠矫嫫矫媲移矫?平面,
所以平面,而 平面,所以,
因?yàn)椋?,
因?yàn)?平面且 平面, 所以 平面,
又因?yàn)?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2)取PD的中點(diǎn)F,則 ,由(1)的結(jié)論知: 平面,
平面PAD,
, 平面PBD, 平面PBD, ,
平面 PBD,即平面 PAB在平面PBD上的投影是PBF,
在 中, , ,
在 中, , , ,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由面積射影法, ,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4、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因?yàn)?平面, 且平面,所以 .
在正方形 中,. 而,
平面, 故 平面.
(2)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為軸,
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 ,則,
從而.
設(shè)平面 的法向量為, ,令 , 則.
設(shè)直線 與平面所成的角為,則,
故直線 與平面的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在直三棱柱中,平面,
因?yàn)槠矫妫?所以 .因?yàn)?,
,平面,
所以 平面,因?yàn)槠矫妫?br/>所以 .又因?yàn)?,
平面, 所以平面.
(2)由(1)知知 兩兩垂直,
則以點(diǎn)A為原點(diǎn),的方向分別為軸的正方向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 ,, ,
因?yàn)?,∴ ,故,
由(1)知平面 故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則.
典例5、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接,
平面平面,
同理,,,
.
又平面,平面.
平面.
取的中點(diǎn),連接為的中點(diǎn), ,.
, ,
為的中點(diǎn), .
又平面,平面.
平面.
(2).
,且四邊形為矩形,即,
又由(1),平面,, 平面.
∴.
連接,中,中.
為中點(diǎn),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中,
.
由(1)知面, 在中,,
中, ∴,
.
設(shè)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則即,
解得.所以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在正方形中有,,,
,又因?yàn)椋云矫妫矫妫?br/>所以平面平面.
(2)連接MN,由題意可得,,
,由,所以為直角三角形,
即,
,
設(shè)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由得,
,即,得,
即四棱錐的體積為
典例6、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如圖,在上取一點(diǎn)H,使得 ,連接,
因?yàn)? ,
所以,平面,平面,
故平面,
因?yàn)?, ,再由條件知,所以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 ,平面,平面,故平面,
又平面 , 所以平面平面.
由條件可知 ,
又因?yàn)槠矫嫫矫?,交線為 ,平面,
所以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
(2)由(1)知平面,而,故平面,
故分別以 所在直線為 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
則 , 令 ,得 ,
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
設(shè)平面與平面 的夾角為 ,
則 .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詳見解析 (2)
解:(1)設(shè)是的中點(diǎn),連接.
由于,所以,
由于平面平面且交線為,
平面,所以平面,
由于平面,所以,則, 所以,
由于,所以,
由于平面,所以平面,
由于平面,所以.
(2)在三角形中,延長(zhǎng),過作,交的延長(zhǎng)線于,
由于,所以,
,所以,
,則,
所以.
平面平面且交線為,,
以為原點(diǎn)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平面的法向量可設(shè)為, ,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故可設(shè),
設(shè)平面和平面的夾角為,
則,所以.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一
知識(shí)點(diǎn)一 錐體體積的有關(guān)計(jì)算,證明面面垂直
典例1、如圖,在三棱柱中,,,,點(diǎn)D,E,F(xiàn)分別為線段BC,,的中點(diǎn),且.
(1)證明:平面平面ABC; (2)若,求三棱錐的體積.
隨堂練習(xí):如圖,三棱柱中,側(cè)面為矩形,是邊長(zhǎng)為2的菱形,,.
(1)證明:平面平面; (2)若,求三棱柱的體積.
典例2、已知四棱錐 中,底面 ,平面平面 ,,.
(1)求證:平面 ;
(2)若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正方形,側(cè)面為等邊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分別為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典例3、如圖,已知底面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AB,D為AB中點(diǎn),E為CC1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CDC1⊥平面C1AB;(2)求二面角A-BC1-E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四邊形ABCD是邊長(zhǎng)為1的正方形,MD⊥平面ABCD,NB⊥平面ABCD,且,E是MN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AEC⊥平面AMN; (2)求二面角M-AC-N的余弦值.
知識(shí)點(diǎn)二 證明線面垂直,求點(diǎn)面距離,證明面面垂直
典例4、如圖,在四棱錐中,已知棱兩兩垂直且長(zhǎng)度分別1,1,2,,.
(1)若中點(diǎn)為,證明:平面; (2)求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
隨堂練習(xí):在邊長(zhǎng)為2的正方形外作等邊(如圖1),將沿折起到的位置,使得(如圖2).
(1)求證:平面平面;
(2)若F,M分別為線段的中點(diǎn),求點(diǎn)P到平面的距離.
典例5、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為中點(diǎn),點(diǎn)在線段上,且.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平面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為正方形,,F(xiàn)為棱PC上的點(diǎn),過AF的平面分別交PB,PD于點(diǎn)E,G,且BD∥平面AEFG.
(1)證明:EG⊥平面PAC.
(2)若F為PC的中點(diǎn),,求直線PB與平面AEFG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6、如圖1是直角梯形ABCD,,,,,,以BE為折痕將折起,使點(diǎn)C到達(dá)的位置,且,如圖
(1)證明: (2)求二面角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直三棱柱,,.
(1)證明:;
(2)若三棱錐的體積為,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一答案
典例1、答案:(1) (2)當(dāng)時(shí),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
解:(1),所以,解得,
由于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圓是其外接圓,是圓的直徑,
所以垂直平分,,
在三角形中,由正弦定理得,則,
由于平面,所以, 由于,
所以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 所以.
(2)由(1)得,設(shè),,
結(jié)合圓錐的幾何性質(zhì),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
故可設(shè),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則,
由于,
當(dāng)且僅當(dāng)時(shí)等號(hào)成立,所以,
即當(dāng)時(shí),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2).
解:(1)因?yàn)椋?
因?yàn)榈酌妫矫妫?
又因?yàn)椋?
因?yàn)椋矫妫?br/>所以平面.
(2)如圖,取的中點(diǎn)E,連接. 由,可得平面,
又由,可得,,兩兩垂直,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由,,可得, 所以,,
,,.
設(shè)點(diǎn)P的坐標(biāo)為,平面的法向量為.
由,,有,
取,則,,可得平面的法向量.
又由,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由,,, 有.
令,, 有
, 故當(dāng)時(shí),,的最大值為,
故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為.
典例2、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因?yàn)槠矫嫫矫妫矫嫫矫妫?br/>在平面內(nèi)作,則 平面,平面,
所以.
因?yàn)镻A⊥底面ABCD,平面,所以,
平面,則平面,
因?yàn)?∴平面.
(2)由(1)可知平面,平面,所以,
以A為原點(diǎn)分別為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因?yàn)椋? 則,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 ,即 ,
令,則取.
設(shè)平面 的法向量為,則,即,
令,則取.
所以,
由圖可知所求二面角為鈍角,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如圖,取中點(diǎn),連接,
則, 因?yàn)槠矫嫫矫妫移矫嫫矫妫矫?br/>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妫?, 又因?yàn)镕為CD的中點(diǎn),所以,
又,平面PGB, 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 ,為的中點(diǎn),
所以,又,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
(2)不妨設(shè)正方形的邊長(zhǎng)為2,以點(diǎn)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為軸,
垂直于的直線為軸,為軸建立空間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與平面的法向量分別為,夾角為,
則
不妨設(shè),所以,
, 所以.
典例3、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ABC為等邊三角形,D是AB的中點(diǎn), ∴AB⊥CD.
∵CC1⊥平面ABC,AB 平面ABC, ∴CC1⊥AB.
∵CC1 平面CDC1,CD 平面CDC1,CC1∩CD=C, ∴AB⊥平面CDC1.
∵AB 平面C1AB, ∴平面CDC1⊥平面C1AB;
(2)解法一:取BC的中點(diǎn)O,連接AO,則AO⊥BC,作OH⊥BC1于點(diǎn)H,連接AH.
∵平面ABC⊥平面BCC1B1,平面ABC∩平面BCC1B1=BC,
,∴AO⊥平面BCC1B1,
又平面,,,
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 ∴AH⊥BC1,AO⊥OH,
∴∠AHO為二面角A-BC1-E的平面角.
設(shè)AB=2a,那么AO=a,BO=a. ∵AA1=AB, ∴∠C1BC=45°, ∴OH=BO=a.
在Rt△AOH中,tan∠AHO=,
∴cos∠AHO=, 故二面角A-BC1-E的余弦值為;
解法二:取BC的中點(diǎn)O,連接AO, 則AO⊥BC.
又平面ABC⊥平面BCC1B1,平面ABC∩平面BCC1B1=BC, ∴AO⊥平面BCC1B1.
以O(shè)為原點(diǎn),OA所在直線為x軸、OB所在直線為y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O-xyz,
易知平面BC1E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AB=2a,則. ∵AA1=AB,
∴C1. ∴.
設(shè)平面ABC1的法向量為. 則,即,
取y=,則x=1,z=, ∴為平面ABC1的一個(gè)法向量,
∴, 易知二面角A-BC1-E為銳二面角,
∴二面角A-BC1-E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因?yàn)镸D⊥平面ABCD,NB⊥平面ABCD, 所以∥,
又因?yàn)椋倪呅蜛BCD是邊長(zhǎng)為1的正方形,
所以四邊形為矩形,
所以,
又因?yàn)镋是MN的中點(diǎn), 所以⊥,⊥,
又因?yàn)椋?所以⊥平面,
又因?yàn)槠矫鍭MN 所以平面AEC⊥平面AMN;
(2)連接BD交AC與點(diǎn)O,連接MO,NO,則O為AC中點(diǎn),
因?yàn)槎际沁呴L(zhǎng)為的等邊三角形, 所以,
所以為二面角M-AC-N的平面角, 在中,,
所以.
典例4、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取中點(diǎn)為,連接,如圖所示:
分別為中點(diǎn), ,且,
,, ,
故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故,
不含于平面,平面, 故平面;
(2)連接,兩兩垂直且長(zhǎng)度分別為1,1,2,
且,, ,
將底面拿出考慮如下:
,,,
, , ,
記到平面的距離為, 則,
解得:, 故到平面的距離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由于,所以,
由于四邊形是正方形,所以,
由于平面,所以平面,
由于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2)連接,由于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所以,
由于平面平面且交線為,平面,
所以平面.
由于是的中點(diǎn),所以到平面的距離是,
且到平面的距離等于到平面的距離,設(shè)這個(gè)距離為.
由于平面,所以,
所以,,
在三角形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在三角形中,,
則為銳角,,
所以,
, 由得,
解得, 所以點(diǎn)P到平面的距離為.
典例5、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3)
解:(1)證明:如圖,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為軸,軸,
過D作AP平行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得,
,,
所以,,即,,又,
所以平面;
(2)由可是,
由,可得,所以,
設(shè)為平面的法向量,
則不妨設(shè),則,故,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所以,
則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3)因?yàn)闉槠矫娴姆ㄏ蛄浚O(shè)二面角的大小為,
所以,所以.則二面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見解析 (2)
解:(1)連接相交于,連接,
因?yàn)榈酌鍭BCD為正方形,所以,又,為中點(diǎn),
所以,,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BD∥平面AEFG,
因此,所以 EG⊥平面PAC
(2)由,為的中點(diǎn),故, 又,
且為的中點(diǎn),所以,
平面 所以平面,
設(shè)正方形的邊長(zhǎng)為2,則,
所以,,,
故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所以,,,,,
,,,
所以,,,
記平面的法向量為,所以即,
令,解得,,所以,
記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
則.
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6、答案:(1)證明見解析 (2)或
解:(1)在直角梯形ABCD中,連接AC交BE于F,
由題意知:且,四邊形CEAB是平行四邊形,
又 ,,四邊形CEAB是菱形
故,即在折疊后端的圖形中,
又 ,面
面,又平面,
(2)由 可得,又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則,或
過作于則面 ,則可過點(diǎn)作軸
如圖建系:或,
設(shè)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則
或取
而面ABD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或
由圖可知二面角為銳角
則二面角余弦值為或.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接,如下圖:
由直三棱柱的性質(zhì)可知,,
因?yàn)椋? 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妫裕?br/>因?yàn)椋瑒t四邊形為正方形, 所以,
又因?yàn)椋矫妫矫妫? 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妫? 所以.
(2)由(1)得平面,從而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
故,即.
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軸,軸
建立如圖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
令,則,即,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
令,則,,即,
設(shè)平面與平面夾角為, 則,
故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二
知識(shí)點(diǎn)一 證明面面垂直,求二面角
典例1、如圖,菱形ABCD的邊長(zhǎng)為2,,E為AC的中點(diǎn),將沿AC翻折使點(diǎn)D至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ABC;
(2)若三棱錐的體積為,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四棱錐中,平面,,.過點(diǎn)作直線的平行線交于為線段上一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典例2、如圖,已知在四棱錐中,,,,,E,F(xiàn)分別為棱PB,PA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EFDC;
(2)若直線PC與平面PAD所成的角為45°,求四棱錐的體積.
隨堂練習(xí):如圖,四棱錐中,側(cè)面為等邊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是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
(2)點(diǎn)在棱上,滿足且三棱錐的體積為,求的值.
典例3、如圖,已知等邊中,E,F(xiàn)分別為AB,AC邊的中點(diǎn),N為BC邊上一點(diǎn),且,將沿EF折到的位置,使平面平面,M為EF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等腰梯形中,,,現(xiàn)以為折痕把折起,使點(diǎn)到達(dá)點(diǎn)的位置,且.
1、證明:平面;
2、若為上一點(diǎn),且三棱錐的體積是三棱錐體積的2倍,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
知識(shí)點(diǎn)二 線面垂直證明線線垂直,面面垂直證線面垂直,面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4、四棱錐,底面為矩形,側(cè)面底面,.
(1)證明:;
(2)設(shè)與平面所成的角為,求二面角的大小.
隨堂練習(xí):如圖,直三棱柱中,,E,F(xiàn)分別是AB,的中點(diǎn).
(1)證明:EF⊥BC;
(2)若,直線EF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為,求平面與平面FEC夾角的余弦值.
典例5、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ABCD,梯形ABCD中,,,E是PD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PBC; (2)若,求P到平面AEC的距離.
隨堂練習(xí):如圖,D,O是圓柱底面的圓心,是底面圓的內(nèi)接正三角形,為圓柱的一條母線,P為的中點(diǎn),Q為的中點(diǎn),
(1)若,證明:平面;
(2)設(shè),圓柱的側(cè)面積為,求點(diǎn)B到平面的距離.
典例6、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正方形,點(diǎn)在底面內(nèi)的投影恰為中點(diǎn),且.
(1)若,求證:面;
(2)若平面與平面所成的銳二面角為,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三棱柱中,,,側(cè)面為矩形,,二面角的正切值為.
(1)求側(cè)棱的長(zhǎng);
(2)側(cè)棱上是否存在點(diǎn),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為,若存在,判斷點(diǎn)的位置并證明;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二答案
典例1、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在菱形中,,∴和均為等邊三角形,
又∵E為AC的中點(diǎn),∴,,,平面,
∴平面, 又∵平面ABC, ∴平面平面ABC.
(2)過作于點(diǎn),∵平面平面ABC,平面,
∴平面ABC.
∴.
過M作于點(diǎn),連接,
∵平面ABC,∴,∵平面,
∴平面,
∵平面,∴. ∴即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
∴,∴.
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過程見解析 (2)
解:(1)因?yàn)槠矫妫珹B平面ABCD, 所以PA⊥AB,
因?yàn)椋? 所以⊥AD,
因?yàn)镻AAD=A,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
因?yàn)镃FAB,所以CF⊥平面PAD,
因?yàn)镃F平面CFG, 所以平面CFG⊥平面PAD;
(2)平面,AD,AC平面ABCD, 所以PA⊥AD,PA⊥AC,
因?yàn)椋?br/>由勾股定理得:,則∠ADB=30°,
同理可得,∠CDB=30°,
故∠ADC=60°,所以三角形ACD為等邊三角形,,
故,,,
過點(diǎn)B作BE⊥PC于點(diǎn)E,連接DE,
在△BCP中,由余弦定理得:,
則,,
在△CDP中,由余弦定理得:,
在△CDE中,,
因?yàn)椋訢E⊥PC,
所以∠BED為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余弦定理得:,
故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為.
典例2、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3)
解:(1)因?yàn)槠矫妫妫裕?br/>因?yàn)椋詢蓛纱怪保?br/>如圖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則,,,,,
所以,,,
因?yàn)椋裕?br/>即,,因?yàn)椋云矫?br/>(2)由(1)知:平面,取平面的法向量,
因?yàn)椋?br/>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由,取,則,,所以,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且為銳角, 則,所以
所以,
整理可得:,解得:,所以的長(zhǎng)為.
(3)由(2)知的長(zhǎng)為,即,
因?yàn)闉榫€段上一點(diǎn),所以,設(shè),
所以,
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則 ,
當(dāng)時(shí),最小為,
所以最大值為, 綜上所述:的最大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2).
解: (1)取,中點(diǎn),,連接,,.
由,得,,
又, 所以平面.
由,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則,
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同理平面,且,
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由, 知四邊形是以的等腰梯形.
連接,則, 又平面,所以,
所以平面,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于是點(diǎn)在底面內(nèi)的射影在上.
(在平面中,,點(diǎn)在以AC為直徑的圓上運(yùn)動(dòng))
取中點(diǎn),則, 于是當(dāng)?shù)酌鏁r(shí),
四棱錐的體積最大.
如圖,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射線,,為,,軸的正半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由題意得,,, ,.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 由,得,
取,則.
因此,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3、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因?yàn)闉榈冗叺倪叺闹悬c(diǎn),
所以是等邊三角形,且,,
因?yàn)槭堑闹悬c(diǎn),所以,,
又由于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因?yàn)椋裕遥?br/>則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則,
在正中,知,所以,
而,所以平面.
又因?yàn)槠矫妫? 所以平面平面.
(2)設(shè)等邊的邊長(zhǎng)為4,取中點(diǎn),連接,
由題設(shè)知,由(1)知平面,
又平面,所以,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由,得,令,則,
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所以,
顯然,二面角的平面角為銳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在梯形ABCD中取AD中點(diǎn)N,連接CN,
所以且,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又因?yàn)椋裕?br/>所以點(diǎn)在以為直徑的圓上,所以.
又因?yàn)椋矫? 所以平面.
(2)取中點(diǎn),連接,因?yàn)椋裕?br/>由(1)得平面,又因?yàn)槊妫?br/>所以平面面,因?yàn)闉閮善矫娼痪€, 所以面,
以為原點(diǎn),為軸,過且與垂直的直線為軸,為軸
建立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則,,,,
由,得,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所以,即,
取,則,,所以,
又因?yàn)槠矫娴姆ㄏ蛄浚? 所以,
因?yàn)槎娼菫殇J二面角,所以其余弦值為.
典例4、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中點(diǎn),連接,由,故,
而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而平面,,
而,故,故,
而平面,平面,,平面,
又平面,,
(2)如圖所示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設(shè),
則,,,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令得,
而與平面所成的角為,故,
解得,
而,,,,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令得,
同理得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
而二面角為鈍角,故二面角大小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BC中點(diǎn)H,分別連結(jié)EH,F(xiàn)H,因?yàn)镕為的中點(diǎn),所以,
因?yàn)槿庵鶠橹崩庵云矫鍭BC,所以FH⊥平面ABC,
由平面ABC,所以FH⊥BC,
又E為AB的中點(diǎn),則,且,所以,
因?yàn)镋H,平面EFH,,
所以BC⊥平面EFH,因?yàn)槠矫鍱FH,所以.
(2)由(1)知∠FEH為EF與平面ABC所成的角,所以,
由,得.
如圖,以CA,CB,分別為x軸,y軸,z軸正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
設(shè)平面CEF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由得,取,
平面的法向量為,
由得,取,
設(shè)平面CEF與平面的夾角為,則.
所以平面CEF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5、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PC⊥平面ABCD,平面ABCD,∴.
取AB的中點(diǎn)M,連接CM, ∵,,∴,,
∴四邊形ADCM為平行四邊形.
∵,∴為菱形,∴.
∵,∴四邊形BMDC為平行四邊形, ∴,
∴.又有,平面PBC,
∴AC⊥平面PBC.平面EAC,∴平面EAC⊥平面PBC.
(2)∵,,,∴,
又有,,,∴.
,E為PD的中點(diǎn),,
∴在中,.
由, 得,
求得.
在中,,則,∴的面積.
設(shè)P到平面AEC的距離為d,又,解得.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D,O為圓柱底面的圓心, ∴平面.
而為圓柱的一條母線, ∴.
又∵P為的中點(diǎn),Q為的中點(diǎn),
∴,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
又∵P在上,而平面, ∴O為P在內(nèi)的投影,
且是圓內(nèi)接正三角形. ∴三棱錐為正三棱錐.
∴, ∴,
即. ∵,平面.
∴平面,
∵, ∴平面.
(2)設(shè)點(diǎn)B到面的距離為h,設(shè)圓柱底面半徑為r,
由母線及圓柱的側(cè)面積為, 得,解得,
則.
在中,, 則,
, 又,
且, ∴,解得.
故點(diǎn)B到平面的距離為.
典例6、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如圖,連接,.
已知,不妨設(shè),.
已知點(diǎn)在底面的投影落在中點(diǎn),所以四棱錐為正四棱錐,
即,
底面為正方形,,得,同理得,
為的中點(diǎn),,,得,
,,同理可得,
平面,平面,且,平面.
(2)如圖,過點(diǎn)做底面垂線,垂足為中點(diǎn).
以所在直線為軸,以過點(diǎn)且與平行的直線為軸,
以所在直線為軸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不妨假設(shè)底面正方形的邊長(zhǎng)為,.
因此得,,,,,.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由,得,解得:,,,故;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由,得,解得:,,,故;
由平面與平面所成的銳二面角為,
得,解得或(舍).
得,,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則.
故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2; (2)在側(cè)棱上存在點(diǎn),證明見解析.
解:(1),. 側(cè)面為矩形,,
,平面,平面,
平面,則.
則 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則,
所以,.
設(shè). ,, ,
, ,
又,
在中,由余弦定理
得:, 即,
平方整理得,得或(舍, 即側(cè)棱的長(zhǎng)為2.
(2)建立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為,,軸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
過作底面. ,,則,
, 則,.
所以,0,,,0,,,,,,,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由,,
則,令,則,即,0,, ,0,,
設(shè),0,,,
,,,0,,,,
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即
平方得,得,即在處.
即在側(cè)棱上存在點(diǎn),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三
知識(shí)點(diǎn) 證明面面垂直,面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如圖,圓錐的高為是底面圓的直徑,為圓錐的母線,四邊形是底面圓的內(nèi)接等腰梯形,且,點(diǎn)在母線上,且.
(1)證明:平面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所示,在四棱錐中,,且平面.
(1)證明:平面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
典例2、如圖,在三棱柱中,四邊形是邊長(zhǎng)為的正方形,.再?gòu)臈l件①:、條件②:、條件③:平面平面、中選擇兩個(gè)能解決下面問題的條件作為已知,并作答.
(1)求證:平面;(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 如圖,四棱錐中,平面,四邊形是矩形,點(diǎn),分別是,的中點(diǎn),若,.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3、如圖,在三棱柱中,平面,,.
(1)求證:平面;
(2)記和的交點(diǎn)為M,點(diǎn)N在線段上,滿足平面,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三棱柱中,F(xiàn)是 的中點(diǎn).
(1)證明:; (2)求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4、在高為、底面半徑為的圓錐內(nèi)作一內(nèi)接圓柱體.則圓柱體的半徑為多大時(shí):
(1)圓柱體的體積最大? (2)圓柱體的表面積最大?
隨堂練習(xí):如圖,圓形紙片的圓心為,半徑為5,該紙片上的正方形的中心為,,,, 為圓上的點(diǎn),,,,分別是以,,,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沿虛線剪開后,分別以,,,為折痕折起,,,,使得,,,重合,得到四棱錐,設(shè).
(1)試把四棱錐的體積表示為的函數(shù); (2)多大時(shí),四棱錐的體積最大?
典例5、如圖,是圓的直徑,點(diǎn)是圓上異于的點(diǎn),直線平面,分別是,的中點(diǎn).
(1)記平面與平面的交線為,求證:直線平面;
(2)若,點(diǎn)是的中點(diǎn),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三棱柱中側(cè)棱與底面垂直,且,,,M,N, P,D分別為,BC,,的中點(diǎn).
(1)求證:面;
(2)求平面PMN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三答案
典例1、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接,由已知,,且,
∴四邊形為菱形,∴,
在圓錐中,∵平面,平面, ∴.
∵,平面,平面, ∴平面.
又∵平面, ∴平面平面.
(2)取中點(diǎn),易知平面,,
以為原點(diǎn),,,所在直線分別為軸、軸、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
∵,∴,
∴, ∴,.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因?yàn)樗裕睿瑒t,, ∴,
易知平面即平面,∴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為,
則,
∴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平面平面.
.
平面, 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2)由(1)易知兩兩垂直.
如圖,以為原點(diǎn),以所在直線分別為軸,軸,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即取,得.
易知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
由圖可知,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為銳角,
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2、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選①②:由,,,易知:,
又,,面,則面;
選①③:由,,,易知:.
又面面,面面,面,
∴平面
(2)由(1)知:,,又四邊形是正方形,則,
如圖,以為原點(diǎn)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即
令,則,,即,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
∴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中點(diǎn),連接,
分別為中點(diǎn),,;
四邊形為矩形,為中點(diǎn),,;
且,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又平面,平面,平面.
(2)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正方向?yàn)檩S,
可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
則,令,解得:,,;
,
即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3、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在三棱柱中,平面,因?yàn)槠矫妫剩?br/>因?yàn)椋云矫妫?br/>∵平面,∴,因?yàn)椤危裕?br/>因?yàn)椋仕倪呅螢榱庑危剩?br/>∵,∴平面
(2)由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故,又M為中點(diǎn),故N為中點(diǎn).
以B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
由,得,取,
又,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大小為,
則
即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中點(diǎn)為G,連接,在中,
根據(jù)勾股定理可得, 因此,
而已知平面,
∴,∴,
由余弦定理可得, 故 ,
因此平面,
而平面, ∴.
(2)由(1)得,,又平面,
故以C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 為x,y,z軸建立如圖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 ,
令,可取,又,
所以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
典例4、答案:(1);(2).
解:(1)當(dāng)圓柱的底面半徑為時(shí),設(shè)圓柱體的高為,
可得,所以,
圓柱的體積 ,
當(dāng)且僅當(dāng)時(shí),即時(shí),等號(hào)成立,
所以圓柱的最大體積為.
(2)由(1)可得:圓柱體的表面積
則,
①當(dāng)時(shí),,所以在上是增函數(shù),所以函數(shù) 沒有最大值;
②當(dāng)時(shí),令,解得,
當(dāng)時(shí),;當(dāng)時(shí),,
所以當(dāng)時(shí),取得最大值.
隨堂練習(xí):答案: (1);(2).
解:(1)連接,交于點(diǎn),
,, 四棱錐的高,
∴.
(2), 令,,
, 令得,
當(dāng)時(shí),,在上遞增,
當(dāng)時(shí),,在上遞減,
∴當(dāng)且僅當(dāng)時(shí),有最大值,.
典例5、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因?yàn)榉謩e是的中點(diǎn) 所以,
又因?yàn)槠矫妫矫? 所以平面
又平面,平面與平面的交線為, 所以,
而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如圖,因?yàn)槭菆A的直徑,點(diǎn)是的中點(diǎn),
所以,
因?yàn)橹本€平面 所以
所以以為原點(diǎn),直線,,分別為軸,軸,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 ,,
所以,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則,即
令,則 得
因?yàn)橹本€平面 所以為平面的法向量
所以 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解法一: 以點(diǎn)A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AB AC 所在直線分別為x y 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取向量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 ∴.
又∵平面, ∴平面.
解法二: ∵P,D分別為,的中點(diǎn),
∴,且平面,平面, ∴平面,
∵D,N分別為,BC的中點(diǎn), ∴,
且平面,平面,
∴平面,又, ∴平面平面,
又∵平面PDN, ∴平面.
以點(diǎn)A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AB AC 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取向量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設(shè)平面PMN的法向量為,則,即,
令,則,,則,
∴,
由圖示可知平面PMN與平面的夾角為銳角,
∴平面PMN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四
知識(shí)點(diǎn):證明線面平行,線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平行四邊形,,丄平面,且,,點(diǎn)是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 如圖,在直三棱柱中,D,E分別是棱AB,的中點(diǎn),,.
(1)求證:平面;
(2)再?gòu)臈l件①、條件②、條件③這三個(gè)條件中選擇一個(gè)作為已知,使得各條件相融.并求直線 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條件①:; 條件②:; 條件③:到平面的距離為1.
典例2、在直角梯形中,,,,,M為線段中點(diǎn),將 沿折起,使平面平面,得到幾何體.
(1)求證: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BC=CD,BC⊥CD,AD⊥BD,以BD為折痕把△ABD折起,使點(diǎn)A到達(dá)點(diǎn)P的位置,且PC⊥BC.
(1)證明:PD⊥平面BCD;
(2)若M為PB的中點(diǎn),二面角P﹣BC﹣D等于60°,求直線PC與平面MCD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3、如圖所示的幾何體中,,,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1)求證: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為等邊三角形,.
(1)求證:平面,且平面.
(2)已知,,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典例4、如圖,在幾何體中,底面為以為斜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1)證明:平面;
(2)若,設(shè)為棱的中點(diǎn),求當(dāng)幾何體的體積取最大值時(shí)與所成角的正切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已知是以的直角三角形鐵皮,米,分別是邊上不與端點(diǎn)重合的動(dòng)點(diǎn),且.現(xiàn)將鐵皮沿折起至的位置,使得平面平面,連接,如圖所示.現(xiàn)要制作一個(gè)四棱錐的封閉容器,其中鐵皮和直角梯形鐵皮分別是這個(gè)封閉容器的一個(gè)側(cè)面和底面,其他三個(gè)側(cè)面用相同材料的鐵皮無(wú)縫焊接密封而成(假設(shè)制作過程中不浪費(fèi)材料,且鐵皮厚度忽略不計(jì)).
(1)若為邊的中點(diǎn),求制作三個(gè)新增側(cè)面的鐵皮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求這個(gè)封閉容器的最大體積.
典例5、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ABCD為正方形,底面ABCD,,E為PB的中點(diǎn),F(xiàn)為線段BC上的動(dòng)點(diǎn).
(1)求證:平面平面;
(2)試確定點(diǎn)的位置,使平面與平面所成的銳二面角為.
隨堂練習(xí):如圖,在直三棱柱中,,,.
(1)證明:平面平面; (2)求二面角的大小.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四答案
典例1、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接BD交AC于F點(diǎn),連接EF, 在中,∵EF是中位線,∴.
又∵平面AEC,平面AEC, ∴平面AEC.
(2)由題意知,AC,AB,AP兩兩互相垂直,如圖,
以A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射線AC,AB,AP分別為x,y,z軸的正半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A(chǔ)-xyz.
則,,, ∴,
易知平面PAB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直線CE與平面PAB所成角為,
則.
∴直線CE與平面PAB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的中點(diǎn)為,連接.
分別是,的中點(diǎn), . D是的中點(diǎn),
直三棱柱, .,.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選擇條件①:;
直三棱柱,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而平面.
又,.
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方向?yàn)檩S,軸,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 則, 即,
令,則,,
設(shè)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
選擇條件②:; 取的中點(diǎn)為,連接.
直三棱柱,分別是,的中點(diǎn),
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而平面..
分別是,的中點(diǎn), ,.
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方向?yàn)檩S,軸,軸建立
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 ,即,
令,則,,
設(shè)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
選擇條件③:到平面的距離為1. 過點(diǎn)作,垂足為,
直三棱柱, 平面,平面,,
,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所以
由(1)知平面;因?yàn)榈狡矫娴木嚯x為1,
所以.又,所以
又因?yàn)槭堑闹悬c(diǎn), ,所以是的中點(diǎn), .
又,.
以為原點(diǎn),分別以所在方向?yàn)檩S,軸,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則,即,
令,則,,
設(shè)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為,
則.
所以直線DE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2、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在直角梯形中,,,,
∴,,從而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又,且,∴平面
(2)取的中點(diǎn)O,連接,
由題設(shè)知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平面
連接,因?yàn)镸,O分別為和的中點(diǎn),
由(1)可知,以分別為x軸,y軸,z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令,則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θ,
故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BC⊥CD,BC⊥PC,且PC∩CD=C, ∴BC⊥平面PCD,
又∵PD 平面PCD,∴BC⊥PD.
∵PD⊥BD,BD∩BC=B, ∴PD⊥平面BCD;
(2)∵PC⊥BC,CD⊥BC, ∴∠PCD是二面角P﹣BC﹣D的平面角,則∠PCD=60°,
因此, 取BD的中點(diǎn)O,連接OM,OC,
由已知可得OM,OC,OD兩兩互相垂直,
以O(shè)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分別以O(shè)C,OD,OM所在直線為x,y,z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OB=1,則P(0,1,),C(1,0,0),D(0,1,0),M(0,0,),
,,.
設(shè)平面MCD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由,取z,得.
∴cos.
故直線PC與平面MCD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3、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分別取的中點(diǎn),連接,
設(shè),則, ,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同理可證平面,,
又因?yàn)椋运倪呅问瞧叫兴倪呅危?br/>又平面平面,平面;
(2)如圖,取的中點(diǎn)為,則,
以點(diǎn)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所在的直線分別為軸,軸,軸,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則, 則,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
令,得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則,
令,得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設(shè)平面與平面夾角為,則,
所以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
為等邊三角形,,又,,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2)以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為軸正方向,作軸,
可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
則,令,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
則,令,則,,;
,
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典例4、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6
解:(1)過點(diǎn)作交與點(diǎn),
平面平面,且兩平面的交線為
平面 又平面
又且 平面
(2)過點(diǎn)作交與點(diǎn),連接
平面平面,且兩平面的交線為
平面 又平面 到平面的距離相等
且,平面
又, 令
則,.
所以在上單調(diào)遞增,在上單調(diào)遞減,
即,當(dāng)且僅當(dāng)時(shí)取得最大值.
如圖所示,以點(diǎn)為原點(diǎn)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所以.
設(shè)與所成角為,則,則,
即當(dāng)幾何體體積最大時(shí),與所成角的正切值為6.
隨堂練習(xí):答案:(1) (2)
解:(1)由于,且,則,即,
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易得,又為邊的中點(diǎn),
則米,米,
于是得米,米,米,
取的中點(diǎn)為,則,且米,
則(平方米),(平方米),
(平方米),
故制作三個(gè)新增側(cè)面的鐵皮面積是平方米.
(2)依題意,設(shè)米,則米,且.
由,知與相似,則,得米.
由(1)知,底面,
則四棱錐的體積(),
則,
易知在上單調(diào)遞增,在上單調(diào)遞減,則立方米.
故這個(gè)封閉容器的最大體積是立方米.
典例5、答案:(1)見解析; (2)為的中點(diǎn).
解:(1)因?yàn)榈酌妫酌妫剩?br/>而,平面,,
故平面,而平面,故,
,為的中點(diǎn),故,
平面,,故平面,
因平面,故平面平面.
(2)因?yàn)榈酌妫士山⑷鐖D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設(shè),則,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即,取,則即.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
則即,取,則即.
因?yàn)槠矫媾c平面所成的銳二面角為,
故,解得即為的中點(diǎn).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1)連接,由三棱柱為直三棱柱可得平面,
平面,所以,
因?yàn)椋矫妫云矫妫?br/>因?yàn)槠矫妫裕?br/>因?yàn)椋运倪呅问钦叫危裕?br/>又因?yàn)椋矫妫云矫妫?br/>因?yàn)槠矫妫云矫嫫矫?
(2)因?yàn)椋鶕?jù)勾股定理可知:,
從而有:,,兩兩垂直,以為原點(diǎn),
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
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
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因?yàn)椋?br/>則,, 令,則,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因?yàn)椋?br/>則,,令,則,
設(shè)二面角的平面角為, 根據(jù)幾何體特征可知為銳角,
所以, 所以二面角的大小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tái)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五
知識(shí)點(diǎn):證明線面平行,面面角的向量求法
典例1、如圖,是邊長(zhǎng)為的等邊三角形,四邊形為菱形,平面平面,,,.
(1)求證: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別是BC,BB1,A1D的中點(diǎn).
(1)證明:MN∥平面C1DE; (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
典例2、如圖所示,在直三棱柱中,D是的中點(diǎn).
(1)證明:平面;
(2)設(shè),求三棱錐的體積.
隨堂練習(xí):已知四棱錐中,,平面,點(diǎn)為三等分點(diǎn)(靠近點(diǎn)),,,.
(1)求證:平面; (2)求三棱錐的體積.
典例3、在①平面平面,②,③平面這三個(gè)條件中任選一個(gè),補(bǔ)充在下面的問題中并作答.
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梯形,點(diǎn)在上,,,,,且______.
(1)求證:平面平面;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隨堂練習(xí): 已知底面為菱形的四棱錐中,是邊長(zhǎng)為2的等邊三角形,平面平面 ABCD,E,F(xiàn)分別是棱PC,AB上的點(diǎn).
(1)從下面①②③中選取兩個(gè)作為條件,證明另一個(gè)成立;
①F是AB的中點(diǎn);②E是PC的中點(diǎn);③平面PFD.
(2)若.求PB與平面PDC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4、蜂房是自然界最神奇的“建筑”之一,如圖1所示.蜂房結(jié)構(gòu)是由正六棱柱截去三個(gè)相等的三棱錐,,,再分別以,,為軸將,,分別向上翻轉(zhuǎn),使,,三點(diǎn)重合為點(diǎn)所圍成的曲頂多面體(下底面開口),如圖2所示.蜂房曲頂空間的彎曲度可用曲率來刻畫,定義其度量值等于蜂房頂端三個(gè)菱形的各個(gè)頂點(diǎn)的曲率之和,而每一頂點(diǎn)的曲率規(guī)定等于減去蜂房多面體在該點(diǎn)的各個(gè)面角之和(多面體的面角是多面體的面的內(nèi)角,用弧度制表示).
(1)求蜂房曲頂空間的彎曲度;
(2)若正六棱柱的側(cè)面積一定,當(dāng)蜂房表面積最小時(shí),求其頂點(diǎn)的曲率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雙層的溫室大棚具有很好的保溫效果,某農(nóng)業(yè)合作公司欲制作這樣的大棚用于蔬菜的種植,
如圖(1)所示,工人師傅在地面上畫出一個(gè)圓,然后用鋼絲網(wǎng)編織出一個(gè)網(wǎng)狀空心球的上部分鋼結(jié)
構(gòu),使得地面上的圓為空心球的一個(gè)截面圓,同時(shí)在其外部用塑料薄膜覆蓋起來作外部保溫.如圖(1)
所示,用塑料薄膜覆蓋起來的內(nèi)部保溫層鋼結(jié)構(gòu)為一個(gè)圓柱面,制作方法如下:工人師傅將圓柱
面的下底面圓置于球O在地面上的截面圓內(nèi)(可與截面圓重合),把下底面的圓心固定在球
O在地面上截面圓的圓心位置上,圓柱面的上底面圓的圓周固定在球的內(nèi)壁上,已知球O的半
徑為3.如圖(2),取圓柱的軸截面為矩形PQRS,.
(1)設(shè)為圓上任意一點(diǎn),RO與底面所成的角為,將圓柱體積V表示為的函數(shù)并判斷的范圍; (2)求V的最大值.
典例5、如圖1,在梯形ABCD中,,,,現(xiàn)將沿AC翻折成直二面角,如圖2.
(1)證明:平面平面PAC;
(2)若異面直線PC與AB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隨堂練習(xí):如圖,圖1是由正方形,直角梯形組成的一個(gè)平面圖形,其中,將正方形沿折起,使得.
(1)求證:平面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2025高考--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五答案
典例1、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因?yàn)樗倪呅螢榱庑危瑒t,
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因?yàn)槠矫妫矫?
(2)取的中點(diǎn),連接、,
因?yàn)樗倪呅螢榱庑危瑒t,
因?yàn)椋瑒t為等邊三角形,
因?yàn)闉榈闹悬c(diǎn),則,同理可得,
因?yàn)槠矫嫫矫妫矫嫫矫妫矫妫?br/>平面,以點(diǎn)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
、、所在直線分別為、、軸
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設(shè)平面的向量為,,,
則,取,可得,
易知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則.
因此,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見解析;(2).
解:(1)連接,
,分別為,中點(diǎn) 為的中位線
且
又為中點(diǎn),且 且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又平面,平面 平面
(2)設(shè), 由直四棱柱性質(zhì)可知:平面
四邊形為菱形
則以為原點(diǎn),可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D(0,-1,0)
取中點(diǎn),連接,則
四邊形為菱形且 為等邊三角形
又平面,平面
平面,即平面
為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且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又,
,令,則,
二面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2、答案: (1)證明見解析 (2).
解: (1)連,交于,則為的中點(diǎn),連,
因?yàn)闉榈闹悬c(diǎn),所以, 因?yàn)槠矫妫矫妫?br/>所以平面.
(2)因?yàn)椋裕? 所以,
所以.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取三等分點(diǎn),
所以,,即
又因?yàn)椋?br/>所以且,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又平面,平面, 即平面.
(2)因?yàn)闉槿确贮c(diǎn),所以,
,平面,平面平面,
且平面平面,過點(diǎn)作的垂線交延長(zhǎng)線于,
如下圖所示:
由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有平面,
所以點(diǎn)到平面的距離為,記,
因?yàn)椋?br/>所以,,,
.
即三棱錐的體積為.
典例3、答案:選條件①(1)證明見解析;(2);選條件②(1)證明見解析;(2);選條件③(1)證明見解析;(2).
解:方案一:選條件①.
(1)∵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又,∴,,兩兩垂直.
以A為原點(diǎn),,,所在直線分別為軸、軸、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
∴,.
又,∴平面. 又平面,
∴平面平面.
(2)由(1)可得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又,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則.
方案二:選條件②.
(1)∵底面為梯形,,∴兩腰,必相交.
又,,,平面,
∴平面.
又,∴,,兩兩垂直.
以A為原點(diǎn),,,所在直線分別為軸、軸、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
∴,. 又,∴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2)由(1)可得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又,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則.
方案三:選條件③.
(1)∵平面,平面,∴.
又,,平面,, ∴平面.
又,∴,,兩兩垂直.
以A為原點(diǎn),,,所在直線分別為軸、軸、軸,
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則,,,,,
∴,,.
∵,,
∴,.
又,∴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2)由(1)可得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又,
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
則.
隨堂練習(xí):答案: (1)答案見解析 (2)
解:(1)選①F是AB的中點(diǎn),②E是PC的中點(diǎn)為已知條件,證明③平面PFD,
取的中點(diǎn),連接, 所以,,
,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因?yàn)槠矫妫矫妫云矫鍼FD.
選②E是PC的中點(diǎn),③平面PFD為已知條件,證明 ①F是AB的中點(diǎn),
取的中點(diǎn),連接,
所以,因?yàn)椋裕?br/>即平面平面,
因?yàn)槠矫鍼FD,所以,
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因?yàn)椋? 即F是AB的中點(diǎn).
選①F是AB的中點(diǎn),③平面PFD為已知條件,證明 ②E是PC的中點(diǎn),
取的中點(diǎn),連接, 所以,
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因?yàn)槠矫妫矫妫云矫鍼FD,
因?yàn)槠矫鍼FD,,所以平面平面,
平面,所以平面,
平面平面,所以,
因?yàn)槭堑闹悬c(diǎn),所以E是PC的中點(diǎn).
取的中點(diǎn),連接,
因?yàn)榈酌鏋榱庑危裕?br/>是邊長(zhǎng)為2的等邊三角形,所以,
因?yàn)槠矫嫫矫鍭BCD,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以為原點(diǎn),
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所以,,,,
,,,
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所以,即,令,
則, 所以,
設(shè)PB與平面PDC所成角的為,
所以.
所以PB與平面PD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典例4、答案: (1);(2);
解:(1)蜂房曲頂空間的彎曲度為頂端三個(gè)菱形的7個(gè)頂點(diǎn)的曲率之和,根據(jù)定義其度量值等于 減去三個(gè)菱形的內(nèi)角和,再減去6個(gè)直角梯形中的兩個(gè)非直角內(nèi)角和,
即蜂房曲頂空間的彎曲度為.
(2)設(shè)底面正六邊形的邊長(zhǎng)為1, 如圖所示,連接AC,SH,則,
設(shè)點(diǎn)在上底面ABCDEF的射影為O,則,
令,則, 菱形SAHC的面積,
的面積為,
令正六棱柱的側(cè)面積為定值時(shí), 蜂房的表面積為,
,令得到,
經(jīng)研究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 得到函數(shù)在處取得極小值,
此時(shí), 在中,令,
由余弦定理得, 頂點(diǎn)的曲率為,
其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 (1), (2)
解:(1)由題意,,,
所以,
即,
(2)當(dāng)P、Q點(diǎn)落在球面被地面所截得的圓周上時(shí),
RO與地面所成的角取得最小值為,
此時(shí),所以,所以;
因?yàn)椋粤睿? ,
所以,因?yàn)椋?br/>所以,
所以在時(shí)單調(diào)遞減,
所以時(shí),.
典例5、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證明:取AB的中點(diǎn)E,連接CE, 因?yàn)锳B=4,CD=2, 則AE=DC,AE∥DC,
故四邊形ADCE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CE=AD=2 則CE=AE=EB,
故∠ACB=90°,即CB⊥CA,
又平面PAC⊥平面ACB,且平面PAC∩平面ACB=AC,CB 平面ACB,
故CB⊥平面PAC, 又CB 平面, 故平面平面PAC;
(2)取AC的中點(diǎn)O,連接OE,則OE∥CB, 所以O(shè)E⊥AC,且OP⊥AC,
則OC,OE,OP兩兩互相垂直, 故以點(diǎn)O為坐標(biāo)原點(diǎn),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
設(shè)|OC|=a(a>0), 則,,,
故, 所以
因?yàn)楫惷嬷本€PC與AB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所以,解得,
故 ,
設(shè)面的法向量為,
則,令,可得
設(shè)面的法向量為,
,令,可得
又由圖可知二面角為銳角, 故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隨堂練習(xí):答案:(1)證明見解析 (2)
解:(1)如圖:連,
在直角三角形中,,
在三角形中,,,,
滿足, 所以,
又,, 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妫裕?br/>又,, 所以平面,
因?yàn)槠矫妫裕?br/>因?yàn)樗倪呅螢檎叫危裕?br/>因?yàn)椋云矫?
因?yàn)槠矫妫?所以平面平面.
(2)由(1)知,兩兩垂直,
以為原點(diǎn),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
則,,,, ,
,,,,
設(shè)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平面的一個(gè)法向量為,
由,得, 取,得,得,
由,得, 取,得,得,
所以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yè) (共 2 頁(yè))
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一.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七.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三.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九.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二.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五.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八.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六.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一.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三.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二.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五.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十四.doc
人教A版數(shù)學(xué)--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一輪復(fù)習(xí))專題四.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