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8自由落體運動(一)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象重難點2能夠通過實驗判斷自由落體的運動性質.3能夠運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和特點解決有關問題.1知道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知道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重點重點自由落體運動影響落體運動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平常觀察到的事實:一塊石頭比一片樹葉落得快些。二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跟它的輕重有關,重的物體下落得快。他的這一論斷符合人們的常識,以至于其后差不多兩千年的時間里,大家都奉為經典,你能舉例推翻這一結論嗎?v12>8 m/sv1=8 m/sv2= 4 m/s4 m/s伽利略認為,根據亞里士多德“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論斷,會推出相互矛盾的結論。這種相互矛盾的結論,說明亞里士多德“重的物體下落得快”的看法是錯誤的。讓硬幣和紙片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重的硬幣下落得快學生實驗1:將同樣大小的兩張紙其中一張揉成團,讓紙團和紙片從相同高度同時下落.紙團下落得快學生實驗2:空氣中,羽毛受到的空氣阻力大,所以下落比鐵片慢。真空中,羽毛與鐵片下落快慢相同,說明下落快慢與輕重無關。實驗結論:物體下落的快慢與輕重無關,影響落體快慢的因素是空氣阻力.伽利略落體實驗據《伽利略傳》記載,1589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推翻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結論:重的物體下落速度比輕的物體下落速度快,落體速度與重量成正比。自由落體運動1.概念: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2.特點:只受重力、v0=03.說明:空氣阻力作用比較小,可以忽略時,物體下落的運動也可以近似的看成自由落體運動。蘋果從樹上落下來能認為是自由落體運動嗎?可以.當所受空氣阻力的作用比較小且可以忽略時,物體的下落可近似看作自由落體運動.1.下列物體的運動可以看成自由落體運動的是A.樹葉自由下落的運動B.被用力擲向地面的石塊C.從桌邊自由滑落的鋼筆的運動D.從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的運動√自由落體運動是物體從靜止開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C正確;樹葉下落的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不能忽略,A錯誤;被用力擲向地面的石塊具有初速度,B錯誤;落到水底的石子受到的水的阻力作用,D錯誤.實驗: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研究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紙帶夾子重物鐵架臺、打點計時器、紙帶、電源、重物、夾子、刻度尺.紙帶在重物的作用下自由下落,根據打出的紙帶上的點跡,分析重物的運動規律.先啟動電源,再釋放紙帶,打完點后立刻關閉電源.數據分析1.實驗裝置2.實驗原理3.操作要點1.實驗時,重物的選取有何要求?(1)要選擇體積小質量大的重物(即密度大),以減小空氣阻力,使其由靜止下落近似做自由落體運動.(2)可以改變重物的質量,重復上面的實驗.2.如何判斷自由落體運動是否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答案 (1)先根據 求出各計數點的速度vn= ,作出v-t圖像.圖像為一條傾斜直線說明該運動為勻變速直線運動.圖像斜率即為物體的加速度.(2)任何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T內的位移差在誤差允許范圍內近似相等,也說明該運動為勻變速直線運動.可以利用逐差法求解物體的加速度.實驗數據4.數據分析數據處理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連續相等時間間隔的位移之差是一個常數。標記 時間間隔T/s 距離x/cm 位移之差 (xn-xn-1)/m cmx1 0.02 2.95x2 0.02 3.40 x2-x1 0.45x3 0.02 3.75 x3-x2 0.35x4 0.02 4.25 x4-x3 0.50x5 0.02 4.55 x5-x4 0.30x6 0.02 4.85 x6-x5 0.30說明:自由落體運動是一個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a(m/s2)導練2自由落體加速度自由落體加速度1.定義: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時的加速度叫做自由落體加速度或重力加速度,用字母 g 表示。2.方向:豎直向下。3.大小:一般的計算中,可以取 g=9.8 m/s2 或 g=10 m/s2。地點 緯度 g值北極 90° 9.832m/s2莫斯科 55°45′ 9.816m/s2紐約 40°46′ 9.803m/s2北京 39°56′ 9.801m/s2東京 35°43′ 9.798m/s2上海 31°12′ 9.794m/s2武漢 30°33′ 9.794m/s2廣州 23°06′ 9.788m/s2赤道 0° 9.780m/s2問題:你能發現地球上不同位置g值的分布規律嗎?隨緯度升高,重力加速度增大緯度大g大,兩極g最大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a=gv0=0(x=h)3.在高為80 m的樓房陽臺上,自由釋放一顆質量為50 g的石子(空氣阻力不計,g取10 m/s2),求:(1)石子經過多長時間落到地面?答案 4 s(2)石子落地的速度是多大?答案 40 m/sv=gt=40 m/s(3)石子最后1 s內運動的位移大小.答案 45 m最后1 s內的位移x=(80-45) m=35 m.4.(課本第54頁A組第3題改編)鋼球由靜止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不計空氣阻力,落地時的速度為30 m/s,g取10 m/s2.(1)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答案 45 m(2)它在前2 s內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 10 m/s第2 s末的速度v2=gt=20 m/s反應時間測量尺5.(課本第53頁第6題改編)同學們利用如圖所示方法估測反應時間.首先,甲同學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豎直狀態,直尺零刻度線位于乙同學的兩指之間.當乙看見甲放開直尺時,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讀數為x,則乙同學的反應時間為______(重力加速度為g).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學用直尺制作測量反應時間的工具,若測量范圍為0~0.4 s,則所用直尺的長度至少為___ cm(g取10 m/s2);若以相等時間間隔在該直尺的另一面標記出表示反應時間的刻度線,則每個時間間隔在直尺上對應的長度是__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的.80不相等直尺下降時間即為乙同學的反應時間,直尺做自由落體運動,故直尺長度至少為80 cm,在相等時間間隔通過的位移是不斷增加的,所以每個時間間隔在直尺上對應的長度是不相等的.2.如圖甲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鐵架臺上,使重物帶動紙帶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裝置可以測定重力加速度.(1)所需器材有:電磁打點計時器、紙帶、復寫紙、帶鐵夾的鐵架臺和帶夾子的重物,此外還需_____(填器材字母代號).A.直流電源B.天平及砝碼C.8 V交流電源D.毫米刻度尺CD打點計時器要用交流電源,A錯誤,C正確;實驗不需要測量重物質量,B錯誤;實驗需要測量各點間距離,D正確.(2)已知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圖中五個數據中不符合有效數字要求的一組數據應改為______ cm;物體在打下點D時的速度大小為____ m/s.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 m/s2.(以上兩空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該實驗中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1.489.63實驗中存在摩擦力及空氣的阻力毫米刻度尺估讀到毫米的下一位,所以AB之間距離應改為2.00 cm;自由落體運動(一)目標一:自由落體運動目標二: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2.實驗器材4.實驗結論:自由落體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1.實驗裝置特點:只受重力,初速度為03.操作要點目標三:自由落體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大小: 9.8m/s目標四: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公式v=gth= gt2v2=2gh反應時間測量尺減少空氣阻力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案8 自由落體運動(一)(簡案).pptx 學生實驗1.mp4 學生實驗2.mp4 實驗3.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