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不進位加(1)課題 不進位加(1) 課型 新授課設計說明1. 搞一些生活里的例子,讓學生明白學數學有啥用。這種教法讓學生認真看圖,聊聊他們從圖里看出了啥,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還有怎么解這些問題。這樣學生就能發現數學問題到處都是,也懂得了學好基本的加減法在生活中很有用。2. 老師和學生互相交流,還有學生之間互相說話,這樣能鍛煉學生自己動腦筋和想新點子。學兩個兩位數相加比學兩個兩位數加一個一位數或者加個整十數要難一些。這得在學生已經會了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一起做和探索來學新東西。同時,讓學生用小棒實際操作一下,讓他們明白“數位對齊”有多重要,幫他們更深入地學會計算,這樣也能激發他們想出新主意。學習目標1. 學會用紙和筆做簡單的加法,比如一個數是兩位數,另一個數是個位數,加起來不用考慮進位。掌握用紙筆做簡單加法的技巧,比如一個數是兩位數,另一個數是個位數,加起來不用考慮進位。2. 用我們平時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來提出問題和尋找答案,既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和別人交流討論。利用我們平時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來提出問題和尋找答案,既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與他人交流討論。3. 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和專注,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升對學習的熱情和集中精神,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學習重點1. 學習用手工計算的方法,將兩個數相加。一個數是兩位數,另一個數是一位數,在加的過程中不需要進位。2. 計算時,要將每個數的個位數字排成一列對齊。學前準備準備上課需要的東西:投影機和速算卡片準備學習需要的東西:小木棍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環節 導案 學案 達標檢測一、引入新課。1. 直接在腦子里算,然后告訴我你是怎么算的。10加20等于幾?40減30等于幾?20加50等于幾?50減10等于幾?2. 你問我問題,我來回答你。1. 學生積極舉手,用口頭方式快速給出答案,并說明解題過程。2. 學生看圖,自己發現問題,然后嘗試解答。(1) 兩只小兔子一共摘了多少果子?回答:30加20等于50個。(2) 小灰兔子比小白兔子多摘了多少果子?回答:30減20等于10個。(3) 小白兔子比小灰兔子少摘了多少果子?回答:30減20等于10個。1. 快速計算。40加上50等于(90)13加上4等于(17)20加上9等于(29)64加上4等于(68)2. 快樂連接。3. 用你常用的方法計算下面的問題,并解釋你是如何計算的。37加上2等于(39)6加上21等于(27)45加上4等于(49)4. 森林中的小醫生。(糾正錯誤)5. 花朵后面藏的數字是多少,請寫出來。二、自主探索,體驗新知。2. 根據我們發現的內容,來想出一些數學上的問題。3. 教導學生如何回答第二個問題,并寫下計算的方式:35加2。4. 利用小棍子來排列,清楚地展示出計算的步驟。5. 提出疑問:同學們回答得很好,讓我們再思考一下,是否有其他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6.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注意在使用紙筆計算時應注意的事項。1. 大家看看這張圖,找出里面的內容。2. 大家先自己想想,然后舉手告訴我。學生1:二年級一班的學生比老師多幾個?學生2:二年級一班的學生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3. 大家讀讀題目,理解意思,知道要算“一共”的數就要用加法,然后寫出計算式。4. 大家分組討論,動手操作一下,然后選出代表來說。學生1:5根小棒加上2根小棒是7根小棒,30根小棒加上7根小棒一共是37根小棒。學生2:先算5加2等于7,再算30加7等于37。5. 大家分組討論后,寫出加法的計算步驟。6. 大家分組討論完,然后說:用筆算的時候要注意把個位數對齊。7. 大家要清楚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三、鞏固練習。1. 翻到書的第12頁,找到“做做看”部分的第一個題目,試著解答它。2. 翻到書的第12頁,找到“做做看”部分的第二個題目,試著解答它。1. 同學們先說說每道題的解題思路,然后自己試著做一做。選三個同學在黑板上寫上他們的答案,寫完后大家一起討論,找出錯誤的地方。2. 請同學們站起來解釋一下題目的意思,然后自己試著解題。選兩個同學在黑板上展示他們的答案,展示完后全班一起討論。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四、課堂總結。1. 咱們來談談你在這節課中學到了哪些東西。2. 來,給大家布置一下回家要完成的作業。1. 來談談你在這節課中學到了哪些東西。2. 隨便聊聊。五、教學板書六、教學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好方法,鼓勵孩子們自己找信息、提出問題并找到解決辦法。對于兩個兩位數相加(不進位),孩子們在一年級已經學了一些簡單的計算技巧,比如心算和用小棒擺數字。在探索計算方法時,大多數孩子喜歡心算,少數孩子會用豎式計算。根據孩子們的計算習慣,主要是讓他們展示心算的過程。對于用筆算,我選了一個孩子在黑板上演示,讓其他孩子仔細觀察他的計算方法和步驟,并且讓他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寫豎式是全新的體驗,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在教寫豎式時,我在黑板上做了示范,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這種寫法。教師點評和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