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7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第一章2識記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項并會進行誤差分析.1理解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原理,會根據器材和要求設計實驗方案.重點難點一、實驗原理設兩個物體的質量分別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別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別為v1′、v2′,若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系統的動量守恒,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1v1′+m2v2′=m1v1+m2v2二、實驗方案設計1.方案1:研究氣墊導軌上滑塊碰撞時的動量守恒(1)質量的測量:用 測量.(2)速度的測量:v=___,式中的Δx為滑塊上擋光板的 ,Δt為數字計時器顯示的滑塊上的擋光板經過 的時間.(3)碰撞情景的實現:如圖所示,利用輕質彈簧、細線、彈性碰撞架、膠布、撞針、橡皮泥設計各種類型的碰撞,利用在滑塊上加重物的方法改變碰撞物體的質量.天平寬度光電門(4)器材:氣墊導軌、數字計時器、滑塊(帶擋光板)兩個、輕質彈簧、細線、彈性碰撞架、膠布、撞針、橡皮泥、天平.(5)注意事項①本實驗碰撞前、后速度大小的測量采用極限法,v= ,其中d為擋光板的寬度.②注意速度的矢量性:規定一個正方向,碰撞前后滑塊速度的方向跟正方向相同即為正值,跟正方向相反即為負值,比較m1v1+m2v2與m1v1′+m2v2′是否相等,應該把速度的正負號代入計算.③利用氣墊導軌進行實驗,調節時確保導軌水平.1.某同學利用氣墊導軌做“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氣墊導軌裝置如圖所示,所用的氣墊導軌裝置由導軌、滑塊、彈射架、光電門等組成.(1)下面是實驗的主要步驟:①安裝好氣墊導軌,調節氣墊導軌的調節旋鈕,使導軌水平;②向氣墊導軌通入壓縮空氣;③接通數字計時器;④把滑塊2靜止放在氣墊導軌的中間;⑤滑塊1擠壓導軌左端彈射架上的橡皮繩;⑥釋放滑塊1,滑塊1通過光電門1后與左側帶有固定彈簧(未畫出)的滑塊2碰撞,碰后滑塊2和滑塊1依次通過光電門2,兩滑塊通過光電門2后依次被制動;⑦讀出滑塊通過光電門的擋光時間分別為:滑塊1通過光電門1的擋光時間Δt1=10.01 ms,通過光電門2的擋光時間Δt2=49.99 ms,滑塊2通過光電門2的擋光時間Δt3=8.35 ms;⑧測出擋光板的寬度d=5 mm,測得滑塊1的質量為m1=300 g,滑塊2(包括彈簧)的質量為m2=200 g.(2)數據處理與實驗結論:①實驗中氣墊導軌的作用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大大減小了因滑塊和導軌之間的摩擦而引起的誤差.B.保證兩個滑塊的重心在同一水平線上.答案 見解析②碰撞前滑塊1的速率v1為__________ m/s;碰撞后滑塊1的速率v2為__________ m/s;碰撞后滑塊2的速率v3為__________ m/s;(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字)滑塊1碰撞之前的速率v1= ≈0.50 m/s;滑塊1碰撞之后的速率v2= ≈0.10 m/s;滑塊2碰撞之后的速率v3= ≈0.60 m/s;答案 見解析③碰撞前系統的總動量m1v1=__________.碰撞后系統的總動量m1v2+m2v3=______.由此可得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設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則滑塊1和滑塊2組成的系統碰撞之前的總動量m1v1=0.15 kg·m/s,系統碰撞之后的總動量m1v2+m2v3=0.15 kg·m/s.通過實驗結果,可得結論: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兩滑塊相互作用的過程,系統的動量守恒.答案 見解析2.方案2: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時的動量守恒如圖甲所示,讓一個質量較大的小球(入射小球)從斜槽上滾下來,與放在斜槽水平末端的另一質量較小、大小相同的小球(被碰小球)發生碰撞,之后兩小球都做平拋運動.(1)質量的測量:用 測量.(2)速度的測量:由于兩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們的飛行時間相等.如果以小球的飛行時間為單位時間,那么小球飛出的水平距離在數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只要測出不放被碰小球時,入射小球在空中飛出的水平距離OP,以及碰撞后入射小球與被碰小球在空中飛出的水平距離OM和ON,就可以表示出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如圖乙所示.天平(3)碰撞情景的實現:①不放被碰小球,讓入射小球m1從斜槽上某一位置由 滾下,記錄平拋的水平位移OP.②在斜槽水平末端放上被碰小球m2,讓m1從斜槽 位置由靜止滾下,記下兩小球離開斜槽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OM、ON.③驗證 與 在誤差允許范圍內是否相等.(4)器材:斜槽、兩個大小相等而質量不等的小球、鉛垂線、白紙、復寫紙、刻度尺、天平、圓規.靜止同一m1OPm1OM+m2ON(5)實驗步驟①用 分別測出半徑相同的兩小球的質量,并選定質量大的小球為入射小球.②按圖甲所示安裝實驗裝置.調整固定斜槽使 .③白紙在下,復寫紙在上且在適當位置鋪放好.記下鉛垂線所指的位置O.④不放被碰小球,讓入射小球從斜槽上某固定高度處自由滾下,重復10次.用圓規畫出盡量小的圓,把所有的小球落點圈在里面. 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天平斜槽末端切線水平圓心P⑤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讓入射小球從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滾下,使它們發生碰撞,重復實驗10次.用步驟④的方法,標出碰后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N.如圖所示.⑥測量 、 、 的長度.⑦數據處理:通過驗證 與 ,在誤差允許范圍內是否相等來驗證系統動量是否守恒.OPOMONm1OPm1OM+m2ON(6)注意事項①入射小球的質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質量m2(m1>m2).②入射小球半徑等于被碰小球半徑.③入射小球每次必須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滾下.④斜槽末端的切線方向水平.⑤為了減小誤差,需要找到不放被碰小球時及放被碰小球時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為此,需要讓入射小球從同一位置多次滾下,進行多次實驗,然后用圓規畫出盡量小的圓把小球所有的落點都圈在里面,其圓心即為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⑥不需要測量速度的具體數值.因平拋運動高度相同,下落時間相等,速度的測量可轉換為水平距離的測量.2.某學習小組用半徑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碰撞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斜槽與水平槽平滑連接.安裝好實驗裝置,在地上鋪一張白紙,白紙上鋪放復寫紙,記下鉛垂線所指的位置O.接下來的實驗步驟如下:步驟1:不放小球2,讓小球1從斜槽上A點由靜止滾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復多次,用盡可能小的圓把小球的所有落點圈在里面,認為其圓心就是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步驟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邊緣處的B點,讓小球1從A點由靜止滾下,使它們碰撞.重復多次,并使用與步驟1同樣的方法分別標出碰撞之后兩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步驟3:用刻度尺分別測量三個落地點的平均位置M、P、N離O點的距離,即線段OM、OP、ON的長度.(1)在上述實驗操作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小球1的質量一定大于小球2的質量,小球1的半徑可以大于小球2的半徑B.將小球靜止放置在軌道末端,根據小球是否滾動來檢測斜槽軌道末端是否水平C.小球在斜槽上的釋放點應該越高越好,這樣碰前的速度大,測量誤差較小D.復寫紙鋪在白紙的上面,實驗過程中復寫紙可以隨時拿起來看印跡是否清晰并進行移動BD為了使兩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線上,兩球的半徑必須相同,選項A錯誤;將小球靜止放置在軌道末端,若小球保持靜止,說明軌道末端水平,若小球滾動,說明軌道末端不水平,選項B正確;碰前的速度不能過大,否則實驗不能正常進行,選項C錯誤;復寫紙可以移動,但是白紙不能移動,選項D正確.(2)以下提供的器材中,本實驗必需的有___.(填選項前的字母)A.刻度尺 B.游標卡尺C.天平 D.秒表AC本實驗需要測量O點到落點的長度和小球的質量,必需的有刻度尺和天平,選項A、C正確.因為可以通過水平位移表示速度的大小,故不需要測量時間,也不需要測量小球的半徑,選項B、D錯誤.(3)設小球1的質量為m1,小球2的質量為m2,MP的長度為l1,ON的長度為l2,則本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m1l1=m2l23.創新實驗方案3.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的實驗,質量為mA的鋼球A用細線懸掛于O點,質量為mB的鋼球B放在離地面高度為H的小支柱N上.O點到A球球心的距離為L.使懸線在A球釋放前伸直,且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α,A球釋放后擺動到最低點時恰與B球碰撞,碰撞后,A球把輕質指示針OC推移到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β處,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鋪一張蓋有復寫紙的白紙D.保持α角度不變,多次重復上述實驗,白紙上記錄了多個B球的落點,重力加速度為g.(懸線長遠大于小球半徑)(1)圖中x應是B球初始位置到____________的水平距離.(2)為了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要測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B球平均落點mA、mB、α、β、H、L、x(3)用測得的物理量表示(vA為A球與B球剛要相碰前A球的速率,vA′為A球與B球剛相碰后A球的速率,vB′為A球與B球剛相碰后B球的速率):mAvA=________________;mAvA′=________________;mBvB′=__________.小球A在碰撞前、碰撞后的兩次擺動過程,均滿足機械能守恒定律.小球B在碰撞后做平拋運動,則x應為B球的平均落點到其初始位置的水平距離.設小支柱N上邊緣所在水平面為零勢能面.碰撞前對A,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碰撞后對A,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碰撞后B做平拋運動,故要得到碰撞前后的mv,要測量的物理量有mA、mB、α、β、H、L、x.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