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離子檢驗高一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共17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離子檢驗高一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共17張PPT)

資源簡介

(共17張PPT)
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
第二節 離子反應
離 子 檢 驗
學習目標 1min
熟記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離子 試劑
操作及現象
cO - CaCl (或BaCl ) 溶 液 、稀鹽酸 ( 或稀硝酸)
向待測液中加入BaCl 溶液(或 C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溶于稀鹽酸( 或稀硝酸),生
成無色無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
變渾濁的氣體,證明有CO 2
判 一 判●加入稀鹽酸產生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
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定有CO -( X )
/HCO
加入BaCl 溶液(或CaCl 溶液)排除HCO 的干擾, HCO -也夠與稀鹽酸(或稀硝酸)反應生成CO
離子或物質推斷
判一判(● 不一定,可能有CO 2-的干擾
若在某無色溶液中加入AgNO 溶液,產生白色沉 淀,則溶液一定含有Cl( X )
【思考1】Cl-檢驗時,為什么要加稀硝酸
CO 2-與H* 發生反應生成CO , 排除CO 2- 的干擾。
離子 試劑
操作及現象
Cl 稀硝酸、 AgNO 溶液
向待測液中加入幾滴稀硝酸,
然后加入幾滴AgNO 溶液,有 白色沉淀生成,證明有Cl
離子或物質推斷
離子 試劑
操作及現象
Cl 稀硝酸、 AgNO 溶液
向待測液中加入幾滴稀硝酸, 然后加入幾滴AgNO 溶液,有 白色沉淀生成,證明有Cl
【思考2】檢驗Cl 時,能否用稀鹽酸進行酸化
不能,因為鹽酸中含有Cl, 影響Cl-的檢驗。
離子或物質推斷
【思考1】為什么加入稀鹽酸
先滴入稀鹽酸排除Ag+、CO 2-、SO 2- 等的干擾
【思考2】能否將稀鹽酸改成稀硫酸或稀硝酸
不能;①加入稀硫酸,引入了被檢測的離子;
②加入稀硝酸,能將亞硫酸根離子(SO 2-) 氧化 成SO 2-,無法檢測溶液中是否有SO 2 -
離子 試劑
操作及現象
sO 稀鹽酸、 BaC l 溶液
向待測液中加入稀 鹽 酸 ,無明 顯現象,然后加入幾滴B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證明 有 S O -
離子或物質推斷
離子 試劑
操作及現象
so 2 稀鹽酸、 BaC l 溶液
向待測液中加入稀 鹽 酸 ,無明 顯現象,然后加入幾滴BaCl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證明 有 S O -
【思考3】能否顛倒稀鹽酸和BaCl 溶液的滴加順序 不可以,若溶液中只存在Ag+, 先滴加BaCl 溶
液會產生AgCl白色沉淀,AgCl不溶于稀鹽酸,
仍會產生白色沉淀
離子或物質推斷
2.離子推斷的“四項基本原則”
(1)肯定性原則:據現象推斷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
離子。
(2)互斥性原則:如溶液中含有Ba + , 則不存在大量 的CO 2-、SO -。
(3)進出性原則:要注意所加試劑引入什么離子,是否 造成干擾。
(4)守恒原則(電中性原則):陽離子和陰離子同時存在 于溶液中且正負電荷總量相等。
步驟 操作
現象
(1) 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 液 變 紅 H
(2) 向溶液中滴加BaCl 溶液和稀鹽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3) 將(2)中所得沉淀過濾,向濾液中加入 溶 液 呈 現 電 中 性 → 存 在Na+ AgNO 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1.某無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V so2- 、3Cl-、
④HCO3、⑤CO3-、 ⑥H+ 、 Cu + 中的幾種,且每種離 子的個數均相等。依次進行下列實驗,每步所加試劑均過 量,觀察到的現象如下:
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不存在Cl-
A. 該實驗無法確定是否含有③ B. 肯定含有的離子是①②⑥
C. 可能含有的離子是①③ D. 肯定不含的離子有④⑤⑦

2-
2,有一份樣品,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
CuSO 、BaSO 、KOH 、NaCl 、CaCO 。 對該樣品 進行初步測試后,得出如圖所示的結果。該白色粉末 是(D )
觀察溶液
顏色
白色粉末 能溶于水 無色
A. 一定是KOHB.一定是KOH、溶液皇強俞牲, C. 可能是KOH、CaCO 混合物工說明含KOOH、 NaCl混合物 可能存在NaCl
測定溶液
pH
溶解性
測試
觀察
外觀
呈強堿性
樣品→
3.有一包白色固體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Cl、Ba(NO ) 、 CuSO 、Na GO 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做以下實驗: √
①將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蕩,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溶液呈
無色:
②向①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體完全溶解,并有氣泡產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產生;
④另取①中過濾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可能是Ag CO Ba(NO )2 、Na,CO
(1)原白色固體粉末中 一 定含有的物質是 ( 寫化 學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質是 CuSO4 , 可能含有的物質
是NaCl
(2)寫出①②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①Ba ++CO -==BaCO ↓
9BaCO + 2H+==Ba ++CO 個+H O
【變式訓練】3min
有一瓶無色透明溶液,含C5 、CO 2-、SO 2- 、Na+、
K+、Mg 2+、Cu 2+中的某幾種。
①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Ba(OH)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②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 溶液不產生沉淀;
③取 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
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回答下列問題:
(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離子是 Mg +、Cl- ,一 定不含有的陰離子是CO -、SO - ,可能含有的離子 是 Na+、K+ 0
【變式訓練】3min
有一瓶無色透明溶液,含CI 、CO -、SO 2 、Na+、
K+、Mg2+、C 2 +中的某幾種。
①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Ba(OH)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②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 溶液不產生沉淀;
③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 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2)有的同學認為實驗③可以省略,你認為是否 正確(填“是”或“否”) 是 ,說明理由:
根據溶液呈電中性,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3)寫出①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Mg ++2OH-=Mg(OH) J
5. 下列關于離子共存的說法錯誤的是( D )
A.Na+ 、Mg + 、Cl- 、SO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B.Mg+、Cl-、Co3-、Na+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C.SO - 、Fe +、NO 、K+在強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D.Ba +、NO 、OH-、Cl-在小蘇打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HCO
OH-+HCO -=H O+CO -
選項 化學反應及其離子方程式
評價
A 向CuSO 溶液中加入少量鹽酸: 2H++SO -==H SO
不反應正確
B 向碳酸鎂濁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CO3-+2H+===CO 個+H O
錯誤,碳酸鎂不應 寫成離子形式
C 向沸水中滴加飽和的氯化鐵溶液 至液體變為紅褐色:Fe +十 3H O==Fe(OH) ↓ +3H+
正確
D 向石灰乳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Ca(OH) +2H+==Ca +十2H O
錯誤,Ca(OH) 應寫 成離子形式
6.以下表中評價合理的是( B )
7.(I) 某無色溶液含有Na+、 Ba + 、Cu + 、H+HCO 、
so 2-、CI十等離子中的若干種。依次進行下列實驗,現 象如下: (電中性)
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之中,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后溶 液顯紅色;
②另取少量的原溶液,先加入過量的NaOH 溶液,無明 顯現象,然后再滴加適量的Na CO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1)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有 Ba +、H+、Cl- O
(2)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陽離子有 Cu2+
(3)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離子有
Na+
(Ⅱ)在一條魚、蝦絕跡的小河邊有四座工廠:甲、乙、
丙、丁(如圖所示),它們排出的廢液里,每個工廠只
含有Na CO 、FeCl 、Ca(OH) 、HCl中的一種。某中 學環保小組對河水檢測時發現:①甲處河水呈乳白色, ②乙處河水呈渾濁的紅褐色,③丙處河水由渾變清,
④丁處產生氣泡,河水仍清,⑤M處水樣的pH小于7。
請判斷:
(4)四座工廠排出的廢液里含有的污 染物:甲 Ca(OH)2 乙 FeCl
丙 HCl , 丁 Na CO 。(5)丙處
紅褐色消失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a(OH)
甲△ FeCl
乙△
丙△HCl Na CO
丁△
M△
④發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 H O
Na CO +2HCl=2NaCl+H O+C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丘县| 鄢陵县| 清徐县| 阳西县| 湟中县| 景洪市| 沙湾县| 无棣县| 轮台县| 遵义市| 淅川县| 凌云县| 锡林浩特市| 台安县| 襄汾县| 乐安县| 卓尼县| 西乡县| 临漳县| 马龙县| 上林县| 原阳县| 建宁县| 涞源县| 乌恰县| 七台河市| 清河县| 佛冈县| 栾城县| 广州市| 富川| 沛县| 新郑市| 横山县| 北辰区| 甘南县| 云和县| 沈阳市| 辽中县| 宜兰市| 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