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3張PPT)乙烯是石油化學工業重要的基本原料,乙烯的用途廣泛,其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水平。石油 經過分餾→裂化→裂解 乙烯以乙烯為原料,可得到有機高分子材料、藥物等成干上萬種有用的物質。催 熟 劑1.乙烯的“4式”和“2型”C H L C 日 分子式 電子式 結構式 結 空間充 填模型構 球棍模型 C H H H H: C::C :H HH H—C—C—H CH == CH 碳原子的價鍵沒有全部被氫原子“飽和”,乙烯屬于不飽和烴。乙烯的結構是平面形,2個C原子和4個H原子共平面且每個夾角都約為120°直接連在雙鍵碳上的原子和碳碳雙鍵共平面1.3乙烯的結構思 考:對比乙烯的結構,試分析丙烯(CH —CH=CH )子在同一平面 因為乙烯中6個原子在同一平面,而甲烷為正四面體 結構,最多只有3個原子在同一平面,而丙烯可以看作一 CH 取 代乙烯中的一個氫原子,—CH 中的C與雙鍵碳原 子及其上的3個氫原子在同一平面,而—CH 中最多只有 一個H與雙鍵碳原子及其上的3個氫原子在同一平面。因 此,丙烯(CH —CH=CH 中最多有7個原子在同一平面。HC=CHHCH 中最多有多少個原分子式 乙烷乙烯空間構型鍵的類別 碳氫單鍵、碳碳單鍵碳氫單鍵、碳碳雙鍵鍵角 約為109°28約為120°鍵長(10-10米) 1.541.33鍵能(kJ/mol) 348615空間各原子的位置 2C和6H不在同一平面上2C和4H在同一平面上乙烯與乙烷結構的對比①C=C 中C 原子不能繞鍵旋轉(C—C 可 以 )② C=C 不是兩個C—C的簡單組合即 :C=C 中有一個鍵比較特殊,比通常的C—C 鍵能小,比較活潑 ,鍵容易斷裂。乙烯的結構是平面形,2個 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共平面直接連在雙鍵碳上的原子和兩個雙鍵碳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的結構特點HH約120°HC 約120° H提煉歸1.關于乙烯的分子結構描述錯誤的是(D )A. 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 =CH B. 乙烯是最簡單的烯烴C. 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D. 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一條直線上相對分子質量28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收集時用排水法而不能用排空氣法。( 1 ) 在 空 氣 中 燃 燒 【 實 驗7-2】乙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且 伴有黑煙,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 放出大量熱。1.氧化反應(2) 乙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實驗7-2】* 可用于鑒 別CH 和C H (烷烴和烯烴)不能將混合氣體通過酸性KMnO 溶液以達到除去混在烷烴氣體中的乙烯氣體的目的。甲烷中混有乙烯,應如何除去 2.2 乙烯的化學 性質1.氧化反應思考乙烯的加成反應(3)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 實驗7-3】現象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CH =CH +Br — CH BrCH Br(1,2一二溴乙烷,不溶于水無色液體p>P 水)2加成反應乙烯的化學性質2.2有機物分子中的不飽和鍵( 雙鍵或三鍵)兩端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 或原子團直接結合成新化合物的反應叫加成反應。乙烯通入溴的CCl 溶液時,乙烯雙鍵中一個鍵斷裂,兩個溴原子分別加在兩個價健不飽和的碳原子上,生成無色的1,2-二溴乙烷液體。加成反應乙烯不僅可以與溴發生加成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與Cl 、H HCl 和H O 等物質發生加成反應。CH =CH +Cl → CH CICH Cl 1,2-二氯乙烷,無色液體乙烷,無色氣體1 氯乙烷,無色液體乙醇,無色液體工業上可利用乙烯與水的加成反應制取乙醇根據乙烯參與反應時的斷鍵原理,試回答下列問題:①乙烯、SO 均能使溴水褪色,它們的褪色原理相同嗎 ②可用乙烷與Cl 在光照條件下反應制備CH CH CI, 也可用乙烯與HCI在催化劑 作用下反應制備CH CH CI, 反應類型相同嗎 你會選擇哪種方法 ③丙烯(CH CH=CH ) 中含有雙鍵,也可與溴的CCl 溶液、HCI 發生類似的加 成反應。試分別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思考與討論2.判斷下列反應類型( 1)CH CH +Br —→CH CH Br+HBr 取代反應(5)氧化反應加成反應(3)3.加聚反應在一定條件下,乙烯分子中碳碳雙鍵中的一個鍵斷裂,分子間通過碳原子相互結合形成很長的碳鏈,生成相對分子質量很大的聚合物——聚 乙 烯:由相對分子質量小的化合物分子(單體)相互結合成相對分子質量大的聚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的反應叫聚合反應。由不飽和的相對分子質量小的單體分子以加成反應的形式結合成相對分子質 量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加成聚合反應,簡稱加聚反應。3.加聚反應CH =CH +CH =CH +CH =CH + … …—CH —CH —+—CH —CH —+—CH —CH —+ …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 … …聚乙烯聚乙烯的分子結構模型(局部)乙烯的化學性質乙烯的化學性質3.加聚反應鏈節聚合度鏈節高分子化合物中 的最小重復單元—CH —CH —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中 的 鏈 節 數n單體單體聚合成高分子化合 物的小分子化合物CH =CH 3.加聚反應催化劑n CH = CH tCH —CH J聚乙烯【溫馨提示】①加聚反應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都是 混合物,因此無固定熔沸 點;②加聚高分子化合物 各元素的質量分數與單體 中各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 ; ③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廢 棄物,微生物不能降解, 是白色污染物。2.2 乙烯的化學性質3.加聚反應A.CH =CH-CH -CH C.CH -CH -CH -CH B.CH =CH D.CH -CH=CH-CH 的單體是( D )3.高分子化合物4.下列關于乙烯和乙烷比較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A. 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 CH , 乙烷的結構簡式為CH CH B.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處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則為立體結構, 原子不都在同一平面上C.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乙烷分子中含有碳碳單鍵,雙鍵不如單鍵穩定,導致乙烯的性質比乙烷活潑D. 乙烯分子中因含有不飽和鍵,導致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 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5.下列有關乙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B )A. 由乙烯分子組成和結構推測含一個碳碳雙鍵的單烯烴通式為C H nB. 乙烯分子里所有的原子共平面,分子中碳氫鍵之間的鍵角約為120°,乙烯的電子式為C. 從乙烯與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雙鍵中有一個鍵不穩定,易發生斷裂D.乙烯屬于不飽和鏈烴,乙烷屬于飽和鏈烴一、烴有機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還常含有氫、氧 ,以及氮、鹵素、硫、磷等元素。其中 僅含碳和氫兩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稱為碳氫化合物,也稱為烴。根據烴分子中碳原子間成鍵方式的不同,可以對烴進行分類。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間只以單鍵結合,剩余價鍵均被氫原子“飽和”的烴稱為飽和烴, 即烷烴。分子中碳原子的價鍵沒有全部被氫原子“飽和”的烴稱為不飽和烴,其中分子中含 有碳碳雙鍵的稱為烯烴,含有碳碳三鍵的稱為炔烴,含有苯環的稱為芳香烴。根據碳骨架的不同,還可以將烴分為鏈狀烴和環狀烴。乙炔的空間填充模型苯空間填充模型HC=CH一、烴烴炔烴H—C=C—H乙 炔烯烴H H=H乙烯甲 烷 乙烷 環戊烷鏈狀烷烴 環狀烷烴飽和烴(烷烴)不飽和烴芳香烴苯一、烴鏈狀烷烴炔烴 環狀烷烴hH—C=C—H烴環狀烴芳香烴苯鏈狀烴烯烴-環戊烷甲 烷 乙烷乙炔乙烯探究 ◎ △烴的分子結構【目的】以甲烷、乙烯和乙炔為例,借助模型認識烴的分子結構。【活動】根據碳原子的成鍵規律和甲烷、乙烯、乙炔的結構式,寫出三者的電子式, 并討論其分子中有哪些類型的化學鍵。展示并描述三者的分子結構特點。烴 甲烷 乙烯乙炔電子式 H H:C:H H H H H:C::C:HH:C::C:H化學鍵 碳氫鍵 碳碳雙鍵、碳氫鍵碳碳三鍵、碳氫鍵◎【問題和討論】(1)比較甲烷和乙烯的化學性質,分析其與二者的分子結構之間存在哪些 聯系,與同學討論。(2)乙炔是甲烷或乙烯的同系物嗎 為什么 烴 甲烷 乙烯乙炔分子結構特點 正四面體型 平面型直線型烴的分子結構烴 烷烴 烯烴炔烴共有的性質 都不溶于水,大多數密度比水小,都能燃燒(氧化反應) 通入酸性KMnO 溶液 無現象 褪色(氧化反應)褪色(氧化反應)光照條件下,能與鹵 素單質發生取代反應褪色(加成反應)通入 Br 的CCl 溶液 無現象 褪色(加成反應)烴的分子結構生活中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天然橡 膠羊 毛花金屬材料:純金屬材料和合金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傳統和新型天然:棉花、羊毛、天然橡膠有機高分子材料:二、有機高分子材料材料是現代發展的重要支柱。復合材料: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組成的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粘合劑、涂料材 料思考與討論你能從圖中找出哪些熟悉的材料 車窗:玻 璃(無機非金屬材料)座椅:海綿、皮革 (有機高分子材料)輪 胎 :橡膠(有機高分子材料)車 身 :鋼板 (金屬材料)合成樹脂酚醛樹脂成分增塑劑添加劑 防老劑 著色劑二、有機高分子材料1、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樹脂性能 強度高、密度小、耐腐蝕、易加工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 H 聚丙烯聚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 酚醛樹脂聚四氟乙烯 脲醛樹脂二、有機高分子材料1、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樹脂名稱 性能 主要用途 聚乙烯 (英文縮寫:PE) 絕緣性好,耐化 學腐蝕,耐寒,無毒 耐熱性差,容易老化 可制成薄膜,用于食 品、藥物的包裝材料,以 及日常用品、絕緣材料等袋聚氯乙烯 (英文縮寫:PVC) 絕緣性好,耐化 學腐蝕,機械強度較 高;熱穩定性差 可制成薄膜、管道、 日常用品、絕緣材料等 聚氯乙 烯可制成電線外面的絕 苯乙烯制成的泡沫包裝緣層聚苯乙烯 (英文縮寫:PS) 絕緣性好,耐化 學腐蝕,無毒;質脆, 耐熱性差 可制成日常用品、絕 緣材料,還可制成泡沫塑 料用于防震、保溫、隔音 聚材料二、有機高分子材料1、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樹脂聚乙烯制成的食品包裝名稱 性能 主要用途 聚四氟乙烯 (英文縮寫:PTFE) 耐化學腐蝕,耐 溶劑性好,耐低溫、高 溫,絕緣性好;加工困 難 可制成化工、醫 藥等行業使用的耐腐蝕、 耐高溫、耐低溫制品 聚 四氟乙烯制成的實驗儀器聚丙烯 (英文縮寫:PP) 機械強度較高, 絕緣性好,耐化學腐蝕 無毒;低溫發脆,容易 老化 可制成薄膜、管 道、日常用品、包裝材 料等聚丙烯制成的管道二、有機高分子材料1、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樹脂名稱 性能 主要用途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俗稱有機玻璃,英文縮 寫 : P M M A ) 透光性好,易加工; 耐磨性較差,能溶于 有機溶劑 可制成飛機和車輛 的風擋、光學儀器、 醫療器械、廣告牌 等有機玻璃制成的飛機風擋脲醛塑料 (俗稱電玉,英文縮寫: UF) 絕緣性好,耐溶劑性 好;不耐酸 可制成電器開關、 插座及日常用品等脲醛塑料制成的電器插座二、有機高分子材料1、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樹脂二、有機高分子材料2、橡膠———類高彈性高分子材料線性結構、鏈上含有雙鍵易起加成反應和易被氧化聚異戊二烯丁苯橡膠 CH—CH -CH —CH=CH-CH 十 硫化橡膠使線形的高分子鏈之間通過 硫原子形成化學鍵,產生交聯,形 成網狀結構。具有更好的強度、韌性、彈 性和化學性質順丁橡膠 H H H CH n 氟橡膠耐熱和耐酸、堿腐蝕氯丁橡膠 fcn-c-Ca-cn于 硅橡膠耐高溫和嚴寒二、有機高分子材料2、橡膠———類高彈性高分子材料二、有機高分子材料2、橡膠———類高彈性高分子材料更好的強度、韌性、 彈性和化學穩定性橡膠硫化橡膠 硫化橡膠線型結構 立體網狀結構硫化后的橡膠適合制造輪胎,加入炭黑可提高 輪胎的耐磨性二、有機高分子材料2、橡膠———類高彈性高分子材料成分:聚異戊二烯結構簡式: CH C: CH—CH nCH 結構特點:線性結構、鏈上含有雙鍵 性質: 易起加成反應和易被氧化通用橡膠 丁苯橡膠 順丁橡膠 氯丁橡膠硫化橡膠:有耐油性氟橡膠:耐熱、耐酸、耐腐蝕硅橡膠:耐高溫、嚴寒合成橡膠天然橡膠特種橡膠橡膠二、有機高分子材料3、纖維麻棉花 羊毛蠶絲人類用棉花、羊毛、蠶絲和麻等天然纖維紡紗織布已有悠久的歷史,但天然纖維無論是在產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不能滿足為類的需要。二、有機高分子材料3、纖維纖維素 天然蛋白質石油天然 天然氣煤黏膠纖維再生纖維大豆蛋白纖維化學纖維有機小 分子單體合成纖維聚丙烯纖維 (丙綸) fn-c+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 (滌綸)oli-O-&-cmco聚氯乙烯纖維 (氯綸) tq-CH + 聚酰胺纖維 (錦綸、芳綸)of-cm)--CH)-m+a尼龍66聚丙烯腈纖維 (腈綸) CH CN 1 聚乙烯醇纖維 (維綸)+g-cn+二、有機高分子材料3、纖維二、有機高分子材料3、纖維合成纖維具有強度高、彈性好、耐磨、耐化學腐蝕、不易蟲蛀等優良性能。(1)人類穿著成纖維(2)制成繩索、工業濾布(3)飛機、船舶的結構材料(4)手工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黏合劑又稱膠黏劑,日常生 活中常用的耀糊、膠水就是最普通 的黏合劑。黏合劑根據來源可分為 天然黏合劑和合成黏合劑。人們很 早就使用動物的皮或魚鰾熬膠,用 于黏結木材。合成黏合劑的黏結力 強,性能優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近幾十年來,汽車、電子等行業的 發展對黏合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一系列具有耐高溫、耐低溫、 導電、導 磁和導熱等性能的特種黏 合劑相繼問世。涂料是一類含有機高分子的混合液或粉 末,能在物體表面形成附著堅固的涂膜, 油漆就是一種常見的涂料。涂料可用于建 筑、船舶、車輛,以及家 電、家具的保護 和裝飾。特種涂料在化工、航空等領域具 有重要的用途。科學 ·技術 ·社會黏合劑和涂料練習1、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種高分子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天然橡膠易溶于水B、羊毛是合成高分子材料C、聚乙烯塑料是天然高分子材料D、聚氯乙烯塑料會造成“白色污染”練習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 )A、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黏合劑等B、用木材等經過加工制成的黏膠纖維屬于合成纖維 C、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膠是有機高分子材料D、合成橡膠的原料是煤、石油、天然氣和農副產品練習3、下列物質不屬于烴類的是( D )A、丙烷(C H ) B、丙烯(C H )C、苯 (C H ) D、乙酸(C H O )練習4、下列關于乙烷、乙烯、乙炔的說法正確的是( D )①它們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異構體②乙烷是飽和烴,乙烯、乙炔是不飽和烴③乙烯、乙炔能使溴水褪色,乙烷不能使溴水褪色④它們都能燃燒,乙炔燃燒火焰最明亮,有濃煙⑤它們都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A、①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