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
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第1課時
課題2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
1.知道化石能源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
2.了解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約使用化石能源的重要性。
3.知道石油煉制出的幾種主要產品及其用途,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新課引入
化石能源如何被利用?
使燃料充分燃燒的方法: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飛機
燒制陶瓷
汽車行駛
燃燒時要有足夠的氧氣
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不可再生
一、化石能源的利用——煤和石油
探索新知
煤
的
形
成
煤是復雜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還含有氫、氧、氮、硫等元素。
燃料
利用碳與氧氣反應所放出的熱量
煤燃燒
綜合利用(均為化學反應)
隔絕空氣加強熱(煤的干餾)
焦炭
煤焦油
煤氣等
進一步合成多種有用的產品
煤氣是由一氧化碳、氫氣和甲烷等組成的混合氣體,可用作居民生活燃氣和化工原料。
煤與其他物質反應
探索新知
一、化石能源的利用——煤和石油
一、化石能源的利用——煤和石油
探索新知
石油
的
形
成
從地下開采出來的石油叫作原油,主要含有碳和氫兩種元素。
探索新知
一、化石能源的利用——煤和石油
將石油加熱并使用催化劑煉制,再利用各成分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可得到多種燃料和化工原料。
物理變化
成分主要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加壓后可儲存在鋼瓶中,一般作為燃料使用。
液化石油氣易燃易爆,其鋼瓶內壓強較大,使用時要注意安全。
煤石油的綜合利用
2022年建成了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煤間接液化項目。這對解決我國石油資源短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相關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煤石油的綜合利用
探索新知
二、化石能源的利用——天然氣
大慶油田
渤海油田
天然氣是主要含有由碳和氫組成的氣態碳氫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氣存在。
探索新知
二、化石能源的利用——天然氣
實驗步驟:
(1)觀察甲烷的顏色、狀態。
點燃從導管放出的甲烷,在火焰的上方罩一個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觀察燒杯壁上的現象。
(2)迅速把燒杯倒過來,向燒杯內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一定要驗純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 論
1.點燃甲烷
2.將干冷的小燒杯罩在甲烷燃燒的火焰上
3.向罩過甲烷燃燒火焰的小燒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
化學方程式
CH4+2O2 = CO2+2H2O
點燃
產生藍色火焰
燒杯內壁出現水珠
甲烷具有可然性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甲烷中含有氫元素
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天然氣沼氣瓦斯氣體成分
西氣東輸中的氣體成分
甲烷的物理性質
甲烷的化學性質
甲烷的用途
甲烷的收集方法
甲烷(CH4)
甲烷(CH4)
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
可燃性
作氣體燃料、化工原料等。
把秸稈、雜草、人畜糞便等廢棄物放在密閉的沼氣池中發酵,就會產生沼氣,可用作燃料。
探索新知
沼氣的制取和利用
新能源—可燃冰
探索新知
二、化石能源的利用——天然氣
儲量巨大、熱值高等。
開采技術不成熟。
優點
缺點
分布于深海沉積物中,是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2017年,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產氣總量的世界紀錄。整個試采過程未對周邊大氣和海洋環境造成影響。
我國可燃冰資源的開采
如果按表7-3所示的化石能源儲量和年產量,估算大約多少年后將可能沒有可開采的煤、石油和天然氣。在圖7-23中表示你的估算結果,并談談你對化石能源使用與開發的看法。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因此,我們必須更合理、更高效地使用化石能源,大力開發其他能源,與此同時,還要節約能源。
1.點燃某無色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把燒杯迅速倒轉注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氣體不可能是( )
A.CH4 B.CO和H2的混合氣體
C.H2 D.酒精(C2H5OH)蒸氣
C
練習與應用
2. 實驗室用固體無水醋酸鈉和固體堿石灰,混合加熱制甲烷。則下列裝置中,可用于制甲烷的是( )
B
A
C
D
D
練習與應用
3.下列關于化石能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煤可用于發電
B.石油煉制可得到多種產品
C.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D.化石能源只能通過燃燒加以利用
D
練習與應用
課題2第1課時
化石能源的利用
學完本課你知道了什么?
1
2
化石能源的利用——煤和石油(不可再生能源);
主要含有碳和氫元素。
化石能源的利用——天然氣(不可再生能源;
由碳和氫組成的氣態碳氫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1.練習與應用
2.同步練習
課后作業
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