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一節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第一課時物質的分類第二課時 物質的轉化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認識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種類的物質,根據 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可以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利用元素的種類以及存在形態將物質 分為不同類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分類認識丁達爾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在什么地方用到分類的方法呢 【小組討論】物質的分類一、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1.分類法簡介(1)分類是根據研究對象的共同點和 差異點 將它們區分為不同 種層的科學方法??茖W的分類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 特 循利于人們分門別類地進行深入研究。(2)常見的分類方法分類有一定的標準,根據不同的標準,人們對研究對象進行不同的分類。物質的分類2.物質的元素組成:根據_元素組成對物質進行分類是化學研究的基礎。性質不同的單質→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 組成的純凈物→絕大多數元素都能與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不同的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律,以不同 的方式_ 進行組合→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每一種元素可以形成一種或幾種單質同素異形體:由_同一種元素 _ 形成的幾種元素 物質化物單質由同一種元素形成幾種性質不同的單 質 ,叫做這種元素的同素異形體。例如:C 0、 金剛石、石墨;O 和O ; 紅磷、白磷化合物:不同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律,以不同 方式進行組合,形成多種物質碳和氧兩種元素可形成兩種化合物,其化學式分別是_ CO 、CO . 氫和氧兩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分別是H O 和H O ;思考問題(1)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嗎 提示 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例如氧元素的同素 異形體O 和O 形成的混合氣體,只由氧元素組成,不是純凈物。(2)從宏觀上看物質由元素組成,從微觀上看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哪些 提示 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原子、分子或離子。如金剛石由原子構成, CO、CO 、H 、H O 等均由分子構成,NaCl、CaCO 等均由離子構成。非金屬單質金屬單質有機物無機物根據組成元素的性質根據組 成元素 的 類 及物質 的性質(1)樹狀分類法:對同類事物進行再分類的方法。氧化物酸堿鹽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3、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根據 組成 物質 的種類根據 組成 元素 的種類物質(2)交叉分類法:對一種事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標準進行分類的 方法。可溶性鹽難溶性鹽正鹽酸式鹽特征不同類別的物 質有交集Na CO NaHCO Na SO BaSO 鈉鹽鋇鹽碳酸鹽硫酸鹽根據組 成的陽 離子分根據組 成的陰 離子分金屬氧化物(CuO)非金屬氧化物(CO )酸性氧化物(CO 、SO ) 堿性氧化物(Fe O 、CuO)兩性氧化物(Al O )不成鹽氧化物(CO、NO)氧化物的分類:①按組成元素分類② 按化學性質分類知識拓展:NO 、CO等氧化物既不能與酸反應又不能與堿反應生成 相應的鹽和水,屬于不成鹽氧化物思考與交流1根據元素的組成可以將下列物質:CO 、Na O 、SO 、MgO 、SO 、CaO 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試分析它們的化學性質,還可以 怎樣分 SO 、SO 酸性氧化物+堿 一 鹽+水?!?br/>CO +Ca(OH) ==CaCO ↓+H OMgO+2HCl==MgCl +H O%CaO 、Na O 堿性氧化物+ 酸一 鹽 + 水知識拓展:NO 、CO等氧化物既不能與酸反應又不能與堿反應生成 相應的鹽和水,屬于不成鹽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都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 O 。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與水反應生成酸,堿性氧化物不一定能與水反應 生成堿,如Fe O 是堿性氧化物,但它不能與水反應生成Fe(OH) 。概念辨析1、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 2、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應的酸 X×NO 、CO例題、下列每組中都有一種物質與其他物質在分類上不同,試分析每組物質的組成規律。將這種不同于其他物質的物質找出來(分類標準合理即 可)。(1)NaCl 、KCI 、NaClO 、MgCl NaClO 。(2)HCIO 、KCIO 、Cl 、NaClo Cl 。(3)H PO 、HNO 、HCI 、H SO HCI。(4)空氣、N、氯化氫氣體、CuSO 5H O 空氣(或CuSO 5H O) 。(5)銅、金、汞、鈉鈉 ( 或 汞 )。強堿(如NaOH)弱堿(如NH ·H O)一元堿(如NaOH)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 SO ) 多元酸(如H P O )強酸(如HCl 、HNO 、H SO )弱酸(如CH COOH 、H CO )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二元堿[如Ba(OH) ]多元堿[如Fe(OH) ]酸 堿按電離出的OH- 數按電離出的H+數按強弱按強弱化合物同學們能回顧初中學過的知識溶液嗎 初中時所學“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從物質分類的角度看,CuSO 溶液、泥水、振蕩后的植物油與水的 混合物屬于什么類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二、分散系及其分類1.分散系的概念與組成(1)概念:把 一種(或多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 另一種(或多種)物質 中所形成的混合物。(2)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 成粒子的物質叫做分散質,另一種物質叫做 分散劑。2.分散系的分類及其依據:按照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分類溶液 膠體 濁液1nm至100nm介穩性>100nm不穩定<1 nm穩定分 散 質 分散劑實例氣 氣空氣液云、霧固煙氣 液鹽酸液牛奶、酒精固糖水氣 固泡沫塑料液珍珠固有色玻璃、合金3、分散系的組合方式及其實例分散質分散劑9種分散系 分散質分散劑煙 微小塵埃(固)霧 微小水滴(液)碘酒 碘(固)酒精(液)食鹽水 食鹽(固)水(液)有色玻璃 金屬氧化物(固)玻璃(固)常見分散系及其組成Fe(OH) 膠體、牛奶煙、云、霧有色玻璃、合金4.膠體(1)膠體的分類根據分散劑的狀態分類 膠體的分類液溶膠分散劑是液體氣溶膠分散劑是氣體固溶膠分散劑是固體膠體:分散質微粒的直徑大小在1-100nm 之間的分散系。(2)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①實驗操作:在小燒杯中加入40 mL 蒸 餾 水,加熱至 沸 騰,向沸水中 逐滴加入5~6滴氯化鐵飽和 溶液,繼續煮沸至溶液呈 紅褐色,停止加 熱,即可得到氫氧化鐵膠體。②反應原理:F eCl +3H O= Fe(OH) (膠體)+3HCl。實驗現象:燒杯中液體呈紅 褐_色。Fe(OH) 膠體的制備實驗操作 在光束垂直的方向觀 察現象原因分析一條光亮的“通路”膠粒的直徑為1~100nm, 能對光線 散射無明顯現象溶液中粒子的直徑小于1 nm 散射極其微弱應用:區分 膠體和溶液。(3)丁達爾效應生活中的丁達爾效應 判斷正誤(1)所有分散系均屬于混合物( √)(2)直徑介于1~100 nm 之間的粒子稱為膠體(× )(3)油水混合物屬于乳濁液( √)(4)溶液、膠體、濁液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 √)(5)根據丁達爾效應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濁液( × )(6)將稀FeCl 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即可得到Fe(OH) 膠體( × )分散系 溶液 膠體濁液分散質粒 子種類 分子、離子 大量分子聚集 體或大分子大量粒子聚集體分散質粒 子直徑 小于1 nm 介于1~100 nm大于100 nm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 穩定 較均一、透明、 較穩定不均一、不透明、不穩 定,久置沉淀(或分層)能否透過濾紙 能 能不能能否透半透膜 能 不能不能鑒別方法 膠體和濁液通過靜置鑒別;膠體和溶液可通過丁 達爾效應鑒別溶液、膠體、濁液三類分散系的比較泥沙 淀粉膠體 氯化鈉溶液 過 濾 泥沙 濾液滲析半透膜水是一種提純膠體方法膠體(淀粉膠體)怎樣判斷淀 粉沒有透過 半透膜 泥水的過濾(固液分離)淀粉膠體 氯化鈉溶液溶液(氯化鈉溶液)半透膜1、分類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2、分類方法:樹狀分類法、交叉分類法3、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的概念4、分散系的概念5、膠體的概念與分類6、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7、丁達爾效應課堂總結該實驗室新購進部分氧化鈣和純堿,應將它們分別放在 (D )A.③ 和① B.④ 和①C.①和② D.③和④當堂訓練1.某校實驗室將試劑分類后放在不同的試劑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試劑如下:試劑柜號 ① ② ③④試劑 NaOH、Ca(OH) 鹽酸、硫酸 MnO 、CuONaCl、Na SO 2.氯化鐵溶液與氫氧化鐵膠體具有的共同性質是(B )A.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 nm 之間B.都是混合物C.都是無色、透明的溶液D.都呈紅褐色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純凈物一定由分子構成 B. 化合物一定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 C.混合物肯定由兩種以上元素組成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酸 堿 鹽 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H SO NaOH BaCO COCO B HClO KOH NaHCO CaOSO C CH COOH Na CO CaCl Na OSO D NaHSO NH ·H O NaCl Na O CO4.下表中關于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 B )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