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04張PPT)第一節糖類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素養發展目標]1. 能列舉典型糖類物質,說明單糖、二糖和多糖的區別與聯系。2. 從糖類的官能團角度探析糖類的結構特點,理解糖類的化學性質,培養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學科核心素養。3.通過實驗探究糖類的性質,并設計糖類水解的實驗方案,培養科學探究 與創新意識的學科核心素養。知識點一知識點二知識點三隨堂練學以致用 課后測素養評價CONTENTS 目錄01 知識點一知識點 一 糖類概述單糖落實 ·必備知識 基礎性1. 糖類概述(1)組成:糖類化合物一般由碳、氫、氧 三種元素組成,很多糖類分子 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數目比恰好為2:1,其組成可用通式 Cm(H O) 表 示,所以糖類也被稱為碳水化合物。[特別提醒] 并不是所有糖的組成都符合上述通式,如脫氧核糖 (C H 0O ),而某些符合此通式的物質卻不屬于糖類,如乙酸(C H O )。返回導航單糖 寡糖或低聚糖多糖定義 不能水解的糖 1 mol糖水解后能產生 2~10 mol單糖的糖1 mol糖水解后能產生10 mol以上單糖的糖代表物 葡萄糖 果糖、核糖和脫 氧核糖 常見的二糖有蔗糖、 麥芽糖 和乳糖淀粉、 纖維素 和糖 原(2)分類:從分子結構上看,糖類是多羥基醛 、多羥基酮 和它們的脫水縮合物,可分為單糖、寡糖(或低聚糖)和多糖。返回導航分子式 結構簡式官能團葡萄糖 C H12O CH OH(CHOH) CHO—OH、CHO果糖 C H O CH OH(CHOH) COCH —OHOH 核糖 C H10O CH OH(CHOH) CHO—OH、CHO2.幾種單糖的分子組成和結構返回導航分子式 結構簡式官能團脫氧核糖 C H10O CH OH(CHOH) CH —OH、—CHOCHO 相互關系 葡萄糖與果糖互為 同分異構體;核糖與脫氧核糖都是含 有5個碳原子的單糖——戊糖返回導航顏色、狀態 甜味溶解性葡萄糖 無色晶體 有(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果糖 無色晶體 有(比蔗糖的甜度高)易溶于水,吸濕性強3.葡萄糖和果糖的性質(1)物理性質返回導航(2)化學性質還原性(屬于還原糖):與新制的Cu—CHO (OH) 反應,銀鏡反應;不飽和性:與H,發生加成(還原)反應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與HX發生 取代反應不飽和性:與H, 發生加成(還原)反應葡萄糖(醛糖)OH果糖(酮糖)返回導航4. 幾種單糖的用途(1)葡萄糖(重要的營養物質)和果糖廣泛應用于食品和醫藥工業。(2)核糖與脫氧核糖分別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核糖核酸(RNA)與脫氧核糖核 酸(DNA) 的重要組成部分。返回導航5. 糖類分子與手性(1)手性碳原子:丙醛糖(最簡單的醛糖)又稱甘油醛,其結構簡式頭CH - -CH—CHO為 OH OH ,碳鏈中的第二個碳原子連有4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 團,這樣的碳原子叫做不對稱碳原子,也叫手性碳原子。返回導航(2)手性分子:含有不對稱碳原子的分子,由于4個原子或原子團在空間的排列不同,可形成兩種不能重疊、互為鏡 像的對映異構體,把這樣的分 子稱為手性分子。例如:D-甘油醛 L-甘油醛返回導航培養 · 關鍵能力 綜 合 性實驗探究葡萄糖在醫藥、鍍銀等化學工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制葡萄糖注射液、 熱水瓶膽鍍銀等。(1)某實驗小組進行如下實驗探究:1 mL 10% 葡萄糖溶液 溶液 熱水 5 滴 5 % CuSO 溶液 2 mL 10% NaOH溶液2 mL 10%葡萄糖溶液實 驗I實驗Ⅱ銀2實驗I 、Ⅱ 中有何現象 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返回導航提示:實 驗 I 中,試管壁上形成銀鏡; CH OH(CH OH) CHO+2[Ag(NH ) ]OH- →CH OH(CHOH) COONH +2Ag↓+3NH +H O實驗Ⅱ中,有磚紅色沉淀產生; CH OH(CHOH) CHO+2Cu(OH) + NaOH △CH OH(CHOHD COONa+CuO↓+3H O。返回導航(2)若向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少許鈉,有氣泡產生,能否說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羥基 提示:否。葡萄糖注射液中含有水,鈉與水反應也能生成H 。(3)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加乙酸,會發生中和反應嗎 若在一定條件下,使葡萄糖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理論上來說1 mol葡萄糖最多消耗乙酸的物質的 量是多少 提示:不會,醇羥基沒有堿性。1 mol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 mol羥基,故最 多消耗5 mol乙酸。返回導航反應類型 試劑或條件表現性質的官能團加成反應(還原反應) H /Ni醛基氧化反應 銀氨溶液 新制的Cu(OH) 溴水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羥基、醛基生理氧化酯化反應 乙酸等羥基核心歸納葡萄糖的化學性質返回導航實踐 ·遷移訓練 應用性1. (2022·秦州高二階段練習)下列有關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凡不符合通式Cm(H O),的化合物都不屬于糖類B. 凡不具有甜味的物質都不屬于糖類C/ 糖類化合物一般只含碳、氫、氧三種元素D. 糖類化合物均具有還原性返回導航解析:A.多羥基酮、多羥基醛和它們的脫水縮合物屬于糖類,與是否符合通式Cm(H O)n沒有必然聯系,如脫氧核糖(C H 0O )不符合此通式,選項A 錯誤;B.糖類與是否具有甜味沒有必然聯系,如淀粉沒有甜味,選項B錯誤;C.糖類化合物一般只含碳、氫、氧三種元素,選項C正確;D.糖類分子中含有醛基的具有還原性,不含醛基的則一般不具有還原性, 選項D錯誤。返回導航2. 下列關于葡萄糖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是無色晶體,易溶于水,有甜味B. 是一種多羥基醛,有還原性C/ 能發生水解反應,生成酒精D. 與果糖互為同分異構體返回導航解析:A.葡萄糖屬于單糖,是易溶于水的無色晶體,有甜味,A 正確;B.葡萄糖的結構簡式是CH OH(CHOH) CHO , 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還 原 性 ,B 正確;C.葡萄糖屬于單糖,不能水解,C 錯誤;D.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 H O , 結構不同,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 D正確。返回導航3. 下列分子為手性分子的是( )A.CBr F B.CH CH OHC.CH CH CH D. CH CH(OH)COOH解 析:CH CH(OH)COOH 的中間碳原子連有甲基、羥基、氫原子、羧基 四 個 不 同 的 原 子 或 原 子 團 , 則 該 碳 原 子 是 手 性碳 原 子 , 故 CH CH(OH)COOH為手性分子。返回導航知識點二蔗糖麥芽糖分子式 C12H22O1C12H22O1物理性質 無色晶體,易溶于水,有甜味無色晶體,易 溶于水,有 甜味結構特點 無醛基有_醛基化學性質 非還原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和 果 糖還原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知識點二二糖落實 ·必備知識 基 礎 性1. 蔗糖和麥芽糖返回導航蔗糖麥芽糖存在 大多數植物體,在甘蔗和甜菜中 含量最豐富發芽的谷粒和麥芽用途 甜味劑甜味食品返回導航2.水解反應蔗糖水解的化學方程式如下:酸或酶C 2H22O 1+H O C H 2O +C H 2O 蔗糖 葡萄糖 果 糖 ;麥芽糖水解的化學方程式如下:酸 或 酶C12H 2O1 +H O—麥芽糖2C H O葡萄糖返回導航03. 乳糖乳糖是一種常見的二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動物的乳汁中,可用于嬰兒食 品、糖果、藥物等的生產。乳糖經發酵可產生_乳酸。返回導航培養 · 關鍵能力 綜合性實驗探究蔗糖溶液0新制的 Cu(OH) 實驗I銀氨溶液水浴加熱新制的 Cu(OH) 加熱麥芽糖溶液新制的 Cu(OH) 實驗Ⅱ蔗糖溶液+稀硫酸熱水NaOH 溶液實驗Ⅲ返回導航0(1)實驗I 試管內有何現象,能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實 驗I 試管內無明顯現象,說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是非還原 糖。(2)實驗Ⅱ試管內有何現象,能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實驗Ⅱ試管內產生磚紅色沉淀,說明麥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是還 原糖。(3)實驗Ⅲ試管內有何現象,能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實驗Ⅲ加入銀氨溶液的試管中產生銀鏡,加入新制的Cu(OH) 的試 管中出現磚紅色沉淀,說明蔗糖的水解產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還原性。返回導航(4)從結構和組成上看,蔗糖和麥芽糖是什么關系 若將題述實驗中的蔗糖全部替換為麥芽糖,實驗現象有何變化 提示:蔗糖和麥芽糖互為同分異構體。若將題述實驗中的蔗糖全部替換為 麥芽糖,則加入銀氨溶液的試管中會產生銀鏡;加入新制的Cu(OH) 的試 管中會出現磚紅色沉淀。返回導航實踐 ·遷移訓練 應用性1.下列關于麥芽糖和蔗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它們都屬于二糖,分子中都含有醛基B / 分子中碳原子個數都是葡萄糖的2倍C. 它們水解后都生成2分子葡萄糖D. 它們都能發生銀鏡反應返回導航解析:A. 麥芽糖和蔗糖都屬于二糖,麥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A 錯誤;B.麥芽糖分子和蔗糖分子中碳原子個數都是12,葡萄糖分子中碳原子個數 是 6 ,B正確;C.1分子麥芽糖水解后生成2分子葡萄糖,1分子蔗糖水解后生成1分子葡萄 糖和1分子果糖,C錯誤;D.麥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發生銀鏡反應,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能 發生銀鏡反應,D 錯誤。返回導航解析:蔗糖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為還原糖,可以在堿性條件下與氫氧化銅反應。2. 蔗糖是重要的甜味調味品。檢驗蔗糖在稀硫酸催化下得到的水解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未涉及的操作是( )水解液 (已堿化)新制的 要 Cu(OH) 返回導航B C DNaOH 溶液水解液水解液3. 下列關于蔗糖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向蔗糖中加入濃硫酸,可觀察到顏色變黑,并有泡沫生成 B.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不發生銀鏡反應C. 向蔗糖與稀硫酸共熱后的溶液中滴加銀氨溶液,水浴加熱,看不到有 銀鏡生成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相對分子質量是葡萄糖的2倍返回導航-D.解析:A.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和強氧化性,向蔗糖中加入濃硫酸,蔗糖脫水炭化,可觀察到顏色變黑,接著被濃硫酸氧化為二氧化碳,所以有泡沫生 成 ,A正確;B.蔗糖分子中沒有醛基,向蔗糖溶液中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不發生 銀鏡反應,B正確;C.蔗糖與稀硫酸共熱后,如果不加氫氧化鈉中和硫酸,而是直接滴加銀氨 溶液,水浴加熱,則看不到有銀鏡生成,C 正確;D.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其相對分子質量為342,葡萄糖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180,D 不正確。返回導航知識點三知識點三 多糖落實 ·必備知識 基 礎 性淀粉和纖維素都是由大量葡萄糖單元相互連接組成的,屬于 天然有機高分子 , 分 子 式 都 可 以 表 示 為 (C H1 O )n 或[C H O (OH) ]n, 但其中的n值不同,故二者的組成與結構不同。返回導航結構 天然淀粉由直鏈淀粉_和支鏈淀粉 組成 性質 色 、 味、態白 色 粉 末 狀 物 質 ,沒 有 甜 味溶解性 水解反應不 溶 于 冷 水 , 在 熱 水 中 部 分 溶 解 ,形 成 膠 狀 的 淀 粉 糊(C H Os)。+nH ) 酸或酶 nC H 0淀粉 葡萄糖酯 化 反 應 ) 一 分 子 中 含 有羥 基, 能 發 生 酯 化 反 應 無還原性 特征反應不 能 被 銀 氨 溶 液 和 氫 氧 化 銅 等 弱 氧化 劑 氧 化 , 屬 于非 還 原糖遇 碘 顯藍 色 , 可 用 于 檢 驗 淀 粉 的存在返回導航1.淀粉用途(1)食物成分:可提供有機體所需的葡萄糖(2)工業原料:以淀粉或其水解生成的葡萄糖等為原料,經發 酵可以得到多種產品;淀粉經酯化后可用于生產食品添加劑、表面活性劑和可降解塑料等返回導航[知識鏈接]工業制備葡萄糖和酒精(1)工業制葡萄糖:(C H O )n+nH O 酸或酶 nC H 2O 。 淀粉 葡萄糖(3)對應轉化關系:(C H O )n~nC H O ~2nC H OH。淀粉 葡萄糖 酒精C H O6 酒化酶 葡萄糖(2)葡萄糖發酵生成酒精:2C H OH+2CO 個。返回導航2. 纖維素(1)物理性質: 白_色纖維狀物質, 沒有_甜味, 不 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機溶 劑。(2)化學性質①水解反應:在酸或酶的催化下可發生水解,最終生成葡萄糖,化學方程式為(C H oO )n+nH O 酸或酶nCsH O纖維素 葡萄糖②酯化反應:分子中含有羥基 ,能發生酯化反應。③無還原性:不能被銀氨溶液和氫氧化銅等弱氧化劑氧化,屬于非還原糖。返回導航(3)用途纖維素可用于紡織工業、造紙業等,還可以用來制造硝酸纖維、醋酸纖維 和黏膠纖維等。返回導航實驗操作 及裝置試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熱5~6 min,試管乙不加熱。待試管甲中的溶液冷卻后再進行后續實驗2g淀粉和20mL 2g淀粉和20%的稀硫酸 20 mL水乙 丙實驗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加熱,沒有磚紅色沉 淀出現培養 · 關鍵能力 綜 合 性實驗探究返回導航實驗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幾滴碘水,溶液變為藍色,但取少量甲 中溶液做此實驗時,溶液不變藍色實驗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調節至堿性,再滴加碘水, 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返回導航(1)設計甲和乙是為了探究什么因素對淀粉水解的影響 設計甲和丙呢 提示:甲與乙的反應物均相同,但甲加熱,乙未加熱,所以設計甲和乙是 為了探究溫度對淀粉水解的影響;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無稀硫酸,所以 設計甲和丙是為了探究催化劑對淀粉水解的影響。返回導航(2)實驗1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是在酸性條件下進行的,而加入新制的氫氧化 銅產生磚紅色沉淀時應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所以實驗1應先在水解液中先加 入氫氧化鈉中和硫酸后,再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3)實驗3中溶液的顏色無明顯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加入的碘與氫氧化鈉反應,導致碘無法與淀粉反應,所以溶液顏色 無明顯變化。返回導航核心歸納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斷及水解產物的檢驗利用銀氨溶液(或新制的氫氧化銅)和碘水,可以檢驗淀粉是否發生水解及水 解是否完全。實驗步驟如下:水解 中和液 現象A水浴加熱銀氨溶液淀 粉 稀硫酸 溶 液 微 熱↓碘水現象B返回導航現象A 現象B結論① 未出現銀鏡 溶液變藍色淀粉尚未水解② 出現銀鏡 溶液變藍色淀粉部分水解③ 出現銀鏡 溶液不變藍色淀粉完全水解實驗現象及結論如下:返回導航實踐 ·遷移訓練 應用性1. (2022·金臺高二期末)下列關于淀粉和纖維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都是天然有機高分子B. 遇碘(I ) 均會變藍色C. 都有甜味D. 在人體內均發生水解反應返回導航解析:A.淀粉和纖維素的相對分子質量均在10000以上,都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A 正確;B. 淀粉遇碘變藍色,纖維素遇碘不變藍色,B 錯誤;C.淀粉和纖維素都沒有甜味,C 錯誤;D.淀粉在人體內能水解,纖維素在人體內不能水解,D 錯誤。返回導航2. (2022 ·梧州蒙山中學高二月考)糖原[(C H 0O )n]是相對分子質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又叫“動物淀粉”。下列關于糖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糖原與淀粉、纖維素互為同分異構體B. 糖原與淀粉、纖維素互為同系物C. 糖原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D. 糖原具有還原性,能發生銀鏡反應返回導航解析:由(C H 0O ), 可知,糖原是由大量葡萄糖單元組成的多糖,在這一點上與淀粉、纖維素相同,但由于n的取值不同,且糖原、淀粉、纖維素的 分子組成也不是相差CH 原子團的整數倍,三者既不互為同系物,也不互 為同分異構體。返回導航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 淀粉具有還原性,分子中含有醛基B. 淀粉已完全水解C. 淀粉沒有水解過量NaOH 溶液 銀氨溶液有銀鏡液水浴加熱生成2~3滴碘水溶液不 變藍和中3.某學生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水解的情況:淀粉水解的產物具有還原性,分子中含有醛基返回導航D ,稀硫酸 加熱淀粉溶 液水 解液解析:淀粉中不含醛基,不具有還原性,且不能由題述實驗得出,故A錯誤 ;向中和液中加入銀氨溶液,水浴加熱,有銀鏡生成,說明有葡萄糖生成, 淀粉已經水解,由于向中和液中加入碘水,碘能與NaOH 反 應 ,則無法檢 驗淀粉的存在,即無法確定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故B 、C錯誤;淀粉水解的產物能發生銀鏡反應,說明具有還原性,分子中含有醛基,故 D正確。返回導航04 隨堂練學以致用1.戰國時成書的《尚書 ·洪范篇》有“稼稿作甘”之句,“甘”即飴糖,飴糖的主要成分是一種二糖,1 mol該二糖完全水解可生成2 mol葡萄糖。則 飴糖的主要成分是( )A. 果糖 B. 淀粉C. 麥芽糖 D. 蔗 糖返回導航3 4 52①② 3 4 5解析:果糖是單糖,不能水解,A 錯誤;淀粉是多糖,是高分子,1 mol 淀粉完全水解得到的葡萄糖要遠遠大于2 mol,B 錯誤;麥芽糖是二糖,1 mol 麥芽糖水解可得2 mol葡 萄 糖 ,C正確;蔗糖是二糖,1 mol蔗糖水解可得1 mol葡萄糖和1 mol 果 糖 ,D 錯誤。返回導航2. 已知在堿性條件下,果糖中的酮羰基會轉化為醛基,則鑒別果糖與葡萄糖的試劑是( )A 溴水 B. 新制的Cu(OH) C. 銀氨溶液 D. 銅粉返回導航3 4 52解析:A.溴水顯酸性,果糖中滴加溴水不褪色,而葡萄糖分子結構中含有醛基,滴加溴水褪色,能鑒別;B.新制的Cu(OH) 顯堿性,在堿性條件下,果糖中的酮羰基會轉化為醛 基,果糖與葡萄糖均能與新制的Cu(OH) 反應,不能鑒別;C. 銀氨溶液顯堿性,在堿性條件下,果糖中的酮羰基會轉化為醛基,果糖 與葡萄糖均能與銀氨溶液反應,不能鑒別;D. 果糖和葡萄糖均不與銅粉反應,不能鑒別。返回導航②4 5313.下列關于糖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子組成符合通式Cm(H O),的物質都屬于糖類B. 單糖就是分子組成簡單的糖C. 分子中含有醛基的糖是還原糖D. 淀粉、纖維素都是多糖,其分子式相同返回導航1 24 51 2 4 5解析:A 項不正確,如乙酸的分子式為C H O , 符合通式Cm(H O)n, 但 其 屬于羧酸;B項不正確,糖的分類是按照能否水解以及水解生成單糖的數目分為單 糖、寡糖(低聚糖)和多糖;C項正確,還原糖和非還原糖的區別就在于分子結構中是否含有醛基;D項不正確,淀粉、纖維素都是多糖,都可用通式(C H 0O )n表示,但n值 不同,分子式不同。返回導航4. (2022 · 日照高二檢測)對于淀粉和纖維素兩種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二者都能水解,但水解的最終產物不相同B / 二者含有C 、H 、O三種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C. 它們都屬于糖類,且都是能溶于水的高分子D. 二者都可用(C H 0O ),表示,但淀粉能發生銀鏡反應,而纖維素不能返回導航①②4 5解析:A.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終產物都是葡萄糖,A錯誤;B.二者的最簡式相同,則含有C、H、O 三種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同,B 正 確;C.它們均屬于糖類,且都是高分子,淀粉不溶于冷水,在熱水中部分溶 解,纖維素不溶于水,C 錯誤;D.二者都可用(C H 0O )n表示,均不能發生銀鏡反應,D 錯誤。返回導航①24 535.某制糖廠以甘蔗為原料制糖,同時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對甘蔗渣進行綜合利用不僅可以提高經濟效益,而且還能防止環境污染,現按下列方式 進行綜合利用。A 水 B 酶(C H O )n 催化劑,△ C H O [Ag(NH ) ]0H △CC H O N+D GH△,濃硫酸 C H O DC H O△ Cu0[0]E返回導航1 2 3甘蔗渣處 理已知:H 是具有香味的液體。(1)A的名稱是纖維素,H的名稱是乙酸乙酯,H的同類同分異構體還有HCOOCH CH CH 、HCO0CH(CH )2 、CH CH C00CH (寫結構簡式)。返回導航1(② 3解析:甘蔗渣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因此A為纖維素,纖維素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轉化成乙醇,乙醇和氧化銅在加 熱條件下生成乙醛,乙醛被氧化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生成 乙 酸 乙 酯 (H), 與 其 同 為 酯 的 同 分 異 構 體 的 結 構 簡 式 為 HCOOCH CH CH 、HCOOCH(CH ) 、CH CH CO0CH 。返回導航123(2)寫出D→E的化學方程式:CH CH OH+CuO—△→CH CHO+Cu+H O寫出B→C的離子方程式:CH OH(CHOH) CHO 十 2[Ag(NH )2]+ 十 2 OH CH OH(CHOH) CO0-+NH +2Ag ↓+3NH +H O返回導航2①23[4解析:D→E 為乙醇和氧化銅發生氧化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CH CH OH+CuO—△→CH CHO+Cu+H O。 葡萄糖是多羥基醛,能被銀氨溶液氧化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CH OH(CHOH) CHO+2[Ag(NH ) ]++20H- △→CH OH(CHOH) CO -+NHz +2Ag↓+3NH +H O。返回導航05 課后測素養評價13[基礎檢測]1. (2022 · 陽泉高二期末)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常涉及化學知識,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B. 過多食用糖類物質如淀粉等不會導致人體發胖C. 淀粉在人體內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為人體組織提供營養D. 纖維素在人體消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纖維素可以作為人類的營養物質解析:人體中沒有水解纖維素的酶,纖維素在人體中主要是刺激腸道蠕 動,有助于消化。返回導航2. 甘蔗中含有豐富的蔗糖,是制糖果的重要原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甘蔗中只含有機化合物B /甘蔗中含有某種天然高分子C. 蔗糖及其水解產物都可以發生銀鏡反應D. 組成蔗糖的三種元素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高返回導航12 1310解析:A.甘蔗中還含有水,水是無機物,A錯誤;B. 甘蔗中含纖維素,纖維素是天然有機高分子,B 正確;C. 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能發生銀鏡反應;蔗糖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和果糖均能發生銀鏡反應,C 錯誤;D.根據蔗糖的分子式C H O 可知,其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高,D 錯 誤 。返回導航12101353 . 下列物質中不存在對映異構體的是( )A.BrCH CHOHCH OHC.CH CH(OH)COOHD.CH COCH CH 返回導航121012 134 5解析:若同一個碳原子上連有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則該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質存在對映異構體,D 項物質中不含手 性碳原子,不存在對映異構體。1011返回導航1312134.下列關于驗證蔗糖屬于非還原糖,而其水解產物具有還原性的實驗方 案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驗證蔗糖屬于非還原糖的操作順序:④③B. 驗證蔗糖屬于非還原糖的操作順序:④②⑤C. 驗證蔗糖水解產物具有還原性的操作順序:①④⑤滴加 加入 NaOH 溶稀硫酸 液至堿性-蔗糖溶液① ②銀氨溶液要 熱水浴④ ⑤驗證蔗糖水解產物具有還原性的操作順序:①②④⑤返回導航D.解析:糖類是否屬于還原糖,可通過銀鏡反應加以證明。銀鏡反應應該在水浴中進行加熱,故不能選擇③,同時考慮到銀鏡反應的發生應該在堿性 條件下進行,故蔗糖水解后應先加堿中和過量的酸至堿性,才能進行銀鏡 反應,綜上所述,選D。返回導航101113101251[23 4 10 11 12 135 . 下列物質中既能發生水解反應,又能發生銀鏡反應,其水解產物中還 有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是( )①乙醛②葡萄糖 ③甲酸甲酯④蔗糖⑤麥芽糖⑥纖維素⑦淀粉A.①②⑤ B.③④⑥C. ③⑤ D.⑤⑥⑦解 析: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③④⑤⑥⑦,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① ②③⑤ , 水解產物中有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③④⑤⑥⑦,故C項符合 題意。返回導航6.有機化合物X能實現下列轉化:X→CH OH(CHOH) CHO→Y→CH CHO 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 有機化合物X可以是淀粉或纖維素B. 有機化合物Y在濃硫酸、加熱條件下一定發生消去反應C. 有機化合物Y→乙醛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D. 有機化合物X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1返回導航12 1310解析:由題意可知,有機化合物X可以是低聚糖或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后,再分解為乙醇,乙醇被催化氧化為乙醛。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至 不同溫度,可發生分子內脫水生成乙烯的反應,也可發生分子間脫水生成 乙醚的反應,故B錯誤。返回導航111210137. 探究淀粉水解的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溶解淀粉:淀粉溶于熱水,所得液體在激光筆照射下產生丁達爾效 應,說明淀粉是膠體B. 檢 驗淀粉水解程度: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熱,冷卻至室溫 后,滴加少量碘水,溶液變藍,說明淀粉沒有發生水解C. 配制新制的Cu(OH) : 向試管中先加入1 mL 2%的NaOH溶液,再加入2 mL10%的CuSO 溶液,振蕩D . 驗證淀粉水解產物: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先加NaOH溶液 使溶液呈堿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D) , 加熱,若有磚紅色沉淀生成,說 明淀粉水解生成還原糖12 12返回導航13解析:A.溶解淀粉:淀粉溶于熱水,所得液體在激光筆照射下產生丁達爾效應,說明淀粉溶液是膠體,A 錯誤;B.檢驗淀粉水解程度: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熱,冷卻至室溫后, 滴加少量碘水,溶液變藍,說明溶液中含有淀粉,并不能說明淀粉沒有發 生水解,也可能是部分水解,B 錯誤;C.配制新制的Cu(OH) 時需保證堿過量,故應該向試管中先加入2 m L 10% 的NaOH溶液,再加入1 mL2% 的CuSO 溶液,振蕩,C 錯誤;D.驗證淀粉水解產物: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先加NaOH溶液使 溶液呈堿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 , 加熱,若有磚紅色沉淀生成,說明 淀粉水解生成還原糖,D 正確。返回導航1312(1)淀粉的分子式為(C H10O )n ;檢驗反應①是否進行徹底,可使用的試劑是 B (填字母)。A.FeCl 溶液 B. 碘水C.NaOH 溶液 D. 新制的Cu(OH) C H CN H O/H+B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8. (2022 ·成都七中高二質檢)以淀粉為主要原料合成一種有機酸B的合成路淀 粉① 稀硫酸/△返回導航③濃硫酸 170℃②O Cu/△1 2葡萄糖⑤NaCN乙烯C H Br④X酶醇乙13A解析:淀粉的分子式為(C H 0O )n; 淀粉遇碘變藍色,檢驗反應①是否進行徹底,可使用的試劑是碘水。返回導航10111312反應⑤的反應類型為 取代反應 o解析:反應②為CH CH OH 在 Cu 催化下發生氧化反應生成 化學 方 程 式 為 2C H OH 十 2CH CHO+2H O; 反 應 ⑤ 為 BrCH CH Br 與 NaCN 發生取代反應生成NC—CH CH —CN。(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2C H OH 十O — →2CH CHO+2H O返回導航131解析:試 劑X為Br 的CCl 溶液,則反應④為乙烯與Br 發生加成反應生成BrCH CH Br, 現象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顏色變淺或褪色。(3)試劑X為Br 的CCl 溶液,則反應④的現象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顏色變淺或褪色返回導航12 13(4)已知B 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8,其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分數分別為40.68%、5.08%,其余為氧元素,則B的分子式為C H O4 ;1 mol B與2 mol乙醇發生反應生成果香味的液態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為酸HO0CCH CH COOH+2CH CH OHCH CH 00CCH CH C00CH CH +2H O返回導航, 故 B 的分子式為C H O ,B 是有機酸,結合轉化關系可推知, B 的結構簡式為 HO0C—CH CH —COOH 。1 mol B與2 mol 乙醇發生反應生成果香味的液態物質的化學方程式為 HO0CCH CH CO0H +2CH CH OH △CH CH 00CCH CH COOCH CH +2H O。12 3 45G 910111213解析:B 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18,其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分數分別為40.68%、5.08%,其余為氧元素,則分子中返回導航≈4 、N(H)濃硫酸(5)符合下列條件的有機化合物有 4 種。①碳原子數比B多一個②B的同系物解 析 : B 為 HO0CCH CH COOH, 符 合 條 件 的 有 機 化 合 物 有 HO0C(CH ) COOH 、HOOCCH(CH )CH CO0H、H00CCH(C H )COOH 、HO0CC(CH ) COOH, 共4種。返回導航② 3 4 51112 131010 12 13[素養提升]9. (2022 ·湘潭高二檢測)美國科學家發明了利用眼淚來檢測糖尿病的裝 置,其原理是用氯金酸鈉(NaAuCl )溶液與眼淚中的葡萄糖反應生成納米 金單質顆粒(直徑為20~60 nm)。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葡萄糖具有還原性B. 葡萄糖的結構簡式為CH OH(CHOH) CHOC. 檢測時,NaAuCl 發生氧化反應D. 納米金單質顆粒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返回導航解析:葡萄糖的結構簡式為CH OH(CHOH) CHO, 含有醛基,具有還原性,能被氧化劑氧化,發生氧化反應,A、B 正 確 ,C 錯誤;納米金單質顆粒的直徑為20~60 nm, 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屬于膠 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D 正確。返回導航1 21210135A. 淀粉屬于糖類,故有甜味,反應①是水解反應B. 反應③是消去反應,反應④是加聚反應,反應⑤是取代反應C. 乙烯、聚乙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雙鍵,均可被酸性KMnO 溶液氧化在水浴加熱條件下,可用銀氨溶液將葡萄糖溶液、乙醇溶液區分開淀 粉 ① 葡萄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10. 以淀粉為基本原料可制備許多物質,如聚乙烯乙酸返回導航D .乙烯乙醛③⑤④⑥乙醇②13解析:淀粉屬于糖類,但沒有甜味,反應①屬于淀粉的水解,故A錯誤;反應③是消去反應,反應④是加聚反應,反應⑤是氧化反應,故B錯誤; 聚乙烯分子中不含碳碳雙鍵,不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故C錯誤; 葡萄糖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乙醇不能,故D正確。返回導航1213211. 據《自然》雜志報道,在300~400 ℃的高溫下,將砂糖(主要成分為蔗糖)用加熱方法使其形成焦糖與碳之間的“半成品碳”狀態,再放進硫酸 中高溫加熱,生成了一種叫“焦糖烯”的物質,其分子式為C 6H O 5。下 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蔗糖的水解產物在堿性條件下水浴加熱,可與銀氨溶液反應B. “半成品碳”是碳元素的一種新單質,與C 0都是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C. 向蔗糖中加入濃硫酸發生一系列反應,濃硫酸主要體現吸水性和強氧 化性D. “焦糖烯”是一種新型的烯烴,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213返回導航12解析:A.蔗糖水解生成果糖和葡萄糖,在堿性條件下均可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A 正確;B.“半成品碳”再放進硫酸中高溫加熱,可以生成分子式為C H O 5的 “焦糖烯”,因此“半成品碳”不可能是碳單質,B 錯誤;C.濃硫酸與蔗糖反應過程中,蔗糖變黑是因為濃硫酸的脫水性,變黑后體 積膨脹是C與濃硫酸在高溫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大量SO 和CO 氣體, 體現了濃硫酸的強氧化性,C錯誤;D.“焦糖烯”中含有0元素,屬于烴的衍生物,D 錯誤。返回導航131212.某同學檢驗淀粉水解程度的實驗如下:步驟1: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熱反應幾分鐘;冷卻后取少 量水解液,加入碘水,溶液顯藍色;步驟2:另取少量水解液,加入足量NaOH 溶液,再加入新制的Cu(OH) 并 加熱至沸騰,有磚紅色沉淀生成。返回導航131 2104該同學結合實驗情況做出了以下判斷,你認為其中不正確的是( )A. 步驟1加入稀硫酸,目的是增大淀粉的水解速率B.步驟2產生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CH OH(CHOH) CHO+2Cu(OH) 十NaOH 一 CH OH(CHOH) COONa+Cu O↓+3H OC. 步驟1、2的現象說明淀粉發生了完全水解D. 由實驗結果并不能得出淀粉的水解反應是可逆過程的結論返回導航10132解析:A.稀硫酸是淀粉水解的催化劑,所以步驟1加入稀硫酸,目的是增大淀粉的水解速率,A 正確;B.步驟2中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使溶液顯堿性,然后加入新制的 Cu(OH) 并加熱至沸騰,有磚紅色沉淀生成,說明生成了還原性物質葡萄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 OH(C HOH) CHO+NaOH+2Cu(OH) CH OH(CHOH) COONa+Cu O↓+3H O,B 正確;C.步驟1證明含有淀粉,步驟2證明含有水解產生的葡萄糖,故步驟1、2的 現象說明淀粉發生了部分水解,C錯誤;D.由題給實驗無法判斷是否存在水解平衡,淀粉有剩余可能是因為反應的 時間不夠長,因此不能得出淀粉的水解反應是可逆過程的結論,D正確。返回導航1213已知相關物質被氧化的順序:RCHO>RCH OH>R(R )CHOH。(1)B→E的反應類型是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F、C 的結構簡式分別為HO-HO-HOCH,OH互為同分異構體。(C H Og) 試劑I A 試劑Ⅱ (C H O )試劑Ⅲ,催化劑 酒化酶D G(C H O )13.如圖所示的各物質中,E 、F為具有香味的液態有機化合物。HO0C(CHOH) COOH ;E 、F兩種物質的關系是E(C H O )五元環F(C H 0 )六元環返回導航淀 粉 稀硫酸△C B濃硫酸 △2 4 5 8 10 11 12解析:由B 、C 、D 分子中均有6個碳原子,并結合A是淀粉的水解產物可 知 ,A 是葡萄糖,A 被氧化成B(葡萄糖酸);由C的分子式及已知信息中不同 物質被氧化的順序可知,C 是HO0C(CH OH) COOH; 由D的分子式及生 成途徑可知,D 為己六醇,試劑Ⅲ是H 。B在濃硫酸存在下發生分子內酯化 反應生成環狀酯E 、F。返回導航1② 4 5 10 11 12( 2 ) 試 劑 Ⅲ 最 可 能 是 H , D 的 結 構 簡 式 為CH OH(CHOH) CH OH 。(3)下列對淀粉與A物質的有關描述中,正確的是_ cd _(填字母)。a. 均能發生水解反應b. 均屬于糖類,且均有甜味c.可用碘水或銀氨溶液將它們的溶液區別開d.A 脫水縮合可得到淀粉返回導航5 10 11 12解析:葡萄糖不能發生水解反應;淀粉本身沒有甜味;葡萄糖能與銀氨溶 液反應而淀粉不能,淀粉遇碘顯藍色而葡萄糖不能;葡萄糖通過脫水縮合 可以得到淀粉,故選cd。返回導航(4)1 mol D物質與足量B發生與B→E相同反應類型的反應時,最多可消耗6 mol B。解析:D 是六元醇,B 是一元酸,故1 mol D最多可與6 mol B發生酯化反 應。返回導航1[2 3 410 11 125(5)寫出下列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B 的第一步反應[試劑Ⅱ是①新制的Cu(OH) 、②H+]:CH OH(CHOH) CHO+2Cu(OH) +NaOH CH OH(CHOH) C0ONa+Cu O↓+3H OA→G:CH OH(CHOHD) CHO酒化酶返回導航課程結束 感謝聆聽按 ESC鍵退出全屏播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