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六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jié)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第2課時化學反應與電能【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學習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化學能與電能之間轉化的實質。2.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3. 能正確書寫簡單化學電源的電極反應式。核心素養(yǎng)1.科學探究:認識構成原電池的條件及其原理,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 2.創(chuàng)新意識:利用原電池原理能設計原電池。3.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會分析物質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與物質微觀結構的關系。電力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那么,電是怎么來的呢 核電3%7圖6-52015年我國電力生產量構成圖火電74%水電19%發(fā)電電其他1% 風電3%電的來源燃燒煤 所產生 的氣體煙囪靜電沉淀器煤堆-電纜塔變壓器(冷水使蒸汽轉化成水)運煤船冷水在蒸汽驅動渦輪機發(fā)電機渦輪機(生產電力)火力發(fā)電的原理煤粉來自沉淀器的灰塵鍋爐電纜(3)化學反應中是否都有電子的轉移 氧化還原反應中有電子的移動(4)如何實現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定向移動呢 學生活動1:(1)閱讀教材P36, 說一說火力發(fā)電中的能量變化 直 接帶電粒子(電子等)的定向移動(2)電流是如何產生的額 發(fā)電機機械能化學能電能蒸汽燃燒熱能實驗探究【實驗6-3】(1)將鋅片和銅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觀察現象。(2)用導線連接鋅片和銅片,觀察、比較導線連接前后的現象。(3)如圖所示,用導線在鋅片和銅片之間串聯(lián)一個電流表,觀察電流表的指針是否偏轉。序號 實驗步驟 實驗裝置 現象結論或解釋I 將鋅片、銅片插入 盛稀硫酸的燒杯中, 觀察現象。 Zn Cu 稀 H S O 鋅片表面有氣 泡 ,銅片表面 沒有氣泡Zn+2H+=Zn ++H 個 銅與稀硫酸不反應Ⅱ 用導線連接鋅片和銅 片,觀察、比較導線 連接前后的現象 鋅片、銅片表 面都有氣泡鋅失去電子,經導線 流向銅片,H+在銅片 上得到電子還原成H Ⅲ 用導線在鋅片和銅片 間串聯(lián)一個電流表G, 觀察電流表指針是否 偏轉。 銅片(鋅片) 上有氣泡,電 流計指針偏轉有電流產生,說明物 質在發(fā)生化學反應的 同時產生了電流,即 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實驗結論: 實驗Ⅱ和Ⅲ中產生了電流實驗探究電子經導線流向Cu片 ,溶液中的H+由于電場作用下 移向Cu片得電子被還原成H 。銅片:2H++2e-=H 個(還原反應)鋅 片 :Zn-2e-=Zn +(氧化反應)Zn 比 Cu活潑,用導線 連在一起時,Zn 片失去的電 子變成Zn +進入溶液。一、原電池1.定義:將化學能直接轉變成電能的裝置,稱為原電池2.本質: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區(qū)域進行,使電子發(fā) 生定向移動,從而產生了電流。3.正負極:負 極 : 電子流出(或電流流進)的一極正 極 : 電子流進(或電流流出)的一極電極材料 原電池正負極 電極反應式發(fā)生的反應Zn片 負極 Zn-2e-=Zn2+氧化反應Cu片 正極 2H++2e-=H 個還原反應電極總離子反應 Zn+2H+=Zn ++H 個(兩個電極反應之和) 小結:負極 正極 失去電子的一極 得到電子的一極 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活性強活性弱鋅 -A-s話_4.電極反應:e- 銅外電路: 負極 今 正 極 正極 負極內電路: 陽離子向正極移動 陰離子向負極移動這樣整個電路構成了閉合回路,帶電粒子的定向移動產生電流電極反應類型: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Zn-2e-=Zn 2+原電池總反應式:電極反應類型: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2H++2e-=H 5.工作原理:電極名稱:負 極e-銅電極名稱:正極Zn+2H+==Zn ++H 個HH+SO2-Hte-鋅A-SO2-①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均可構成原電池②具有活動性不同的兩個電極(金屬與金屬或金屬與能導電的非金屬);③溶液:兩電極均插入電解質溶液中;④導線:兩極用導線相連,形成閉合回路。電解質溶液的作用:傳 導離子、參與電極反應學生活動2:根據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討論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有哪些 構成條件:稀疏酸 稀硫酸 稀硫酸⑤C.①②③④課堂練習:下列裝置能形成原電池的是( )CuSO溶 液②稀硫酸③稀硫酸①稀鹽酸 ⑦D.①②③⑥⑦酒精 ⑥B.①②⑤⑥學生活動4: 閱讀優(yōu)化設計P44方法突破,并完成【例 題 1】、【 變 式設問】、【針對訓練1】較不活潑金屬或 能導電的非金屬還原反應電子流入電極增重或 有氣體產生陽離子移向較活潑金屬氧化反應電子流出不斷溶解 質量減小陰離子移向電極材料反應類型電子流向電極現象離子移向Zn CuH SO 電解質溶液e-沿導線傳遞,有電流產生A學生活動3:如何判斷原電池正負極 陽離子移向不斷溶解正極負極【課堂練習】1.右圖是Zn 和Cu形成的原電池,某實驗興趣小組做完實驗后,記錄如下:①Zn 為 正 極 ,Cu 為負極②H+ 向負極移動③電子流動方向,從Zn 經外電路流向Cu④Cu 極_⑤若有1mol 電子流過導線,則產生0.5 molH ⑥ 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Zn -2e-==Zn +。B描述合理的是( )B.③④⑤ D.②③④H SO CuSO (aq)負 極(Zn ):Zn -2e=Zn +. 正極(Cu):Cu ++2e-=Cu.總反應式:Zn +Cu += Zn +Cu.H SO (aq)負極(Fe ):Fe -2e-=Fe +.正極(Ag):2H++2e-=H 個.總反應式:Fe+2H+=Fe ++H 個【課堂練習】2.請在圖上標出電子的流動方向和電流方向,并判斷正負極,寫出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式。學生活動5:閱讀優(yōu)化設計P45-46方法突破,并完成【例題2】【針對訓練2】1.加快反應速率實驗室制H 時,由于鋅太純,反應一般較慢,可加入少量CuSO 以加快反應速率或使用粗鋅。2.比較金屬活動性的強弱一般負極金屬活潑性大于正極金屬3.用于金屬的防護原理:使被保護的金屬制品作原電池的正極而得到保護。實例:用導線將鐵閥門與鋅片相連以保護鐵制閥門4.原電池的設計(1)找:找一個能夠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自發(fā)進行的氧化還 原反應才能被設計成原電池。(2)拆:將氧化還原反應拆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兩個半反應,分別 作為負極和正極的電極反應。還原劑一ne-= 氧化產物(負極電極反應)氧化劑十ne-= 還原產物(正極電極反應)(3)定: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還原劑和氧化劑確定原電池的負極和電 解質溶液,正極一般選擇比負極活潑性差的金屬或能導電的非金屬。(4)畫:連接電路,形成閉合回路,畫出原電池示意圖。A B CD正極 Zn Cu CuFe負極 Cu Zn ZnZn電解質溶液 CuCl H SO CuSO HCI于此裝置的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DA.N上有氣體放出B.M為負極,N 為正極C.稀硫酸中S0 2-移向M極D.導線中有電流通過,電流方向是由M到N【課堂練習】3.一個電池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Zn+Cu +==Zn ++Cu,該反 應的的原電池正確組合是( C )4.如圖所示的裝置,M為活動性順序位于氫之前的金屬,N為石墨棒,關稀硫酸)5.如圖所示,電流計指針發(fā)生偏轉,同時A極質量減少,B 極上有氣泡產生,C 為電解質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B極為原電池的正極B.A、B、C可能分別為Zn、Cu、稀鹽酸C.C中陽離子向A極移動D.A極發(fā)生氧化反應6.某原電池2Fe ++Fe==3Fe +不能實現該反應的原電池是( D )A.正極Cu,負極Fe,電解質溶液FeCl B.正極C,負極Fe,電解質溶液Fe(NO ) C.正極Pt,負極Fe,電解質溶液Fe (SO ) D.正極Ag,負極Fe,電解質溶液CuS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