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第九章 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結構特點與研究方法 第五課時醛酮類別 官能團 代表物名稱、 結構簡式主要反應類型酮 0 (酮羰基) 丙 ch 配 C H 加成反應:能與H、HCN、NH、甲醇等發生加成反應。醛 O —C—H 醛基 乙醛 0 ( CH —S—H(1)加成反應(H一CN、NH,、R一NH,、CH,O-H、H等)發生加成反應。(2)氧化反應①乙醛跟新制氫氧化銅反應,產生藍色絮狀沉淀,加熱后產生磚紅色沉淀②銀鏡反應③乙醛氧化為乙酸④乙醛使酸性KMnO,溶液,溴水褪色。(七)醛、酮名稱 結構式 分子式 結構簡式官能團甲醛 醛基醛基 以看作有兩個醛基OH乙醛(2)常見的醛——甲醛、乙醛名稱 顏色 常態 氣味溶解性甲醛 無色 態 氣味水乙醛 態與水、乙醇等 互溶(七)醛、酮②甲醛、乙醛的物理性質:醛類物質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其氧化、還原關系為醇以乙醛為例完成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銀鏡反應新制Cu(OH) 乙 氧化 醛 反應(3)醛的化學性質。醛氧化羧酸。點燃2CH CHO+5O -催化氧化4CO +4H O燃燒乙加成反應 醛H HCN(七 ) 醛、酮類型 與銀氨溶液反應與新制Cu(OH) 反應反應 原理 RCHO+2[Ag(NH ) ]OH △RCHO+2Cu(OH) +NaOH→現象 產生產生 沉淀量的 關系 RCHO~2Ag;HCHO~4AgRCHO~2Cu(OH) ~Cu OHCHO~4Cu(OH) ~2Cu O注意 事項 (1)試管內壁必須潔凈 (2)銀氨溶液隨用隨配,不可久置 (3)水浴溫熱,不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4)乙醛用量不宜太多 (5)銀鏡可用稀硝酸浸泡除去(1)新制Cu(OH) 要現用現配, 不可久置(2)配制新制Cu(OH) 時,所用 NaOH溶液必須過量(4)含醛基的有機化合物的特征反應及檢驗方法。2.酮的結構與性質(1)通式①酮的結構簡式可表示為②飽和一元酮的組成通式為 (n≥3)。①___ _發生銀鏡反應, ______被新制Cu(OH) 氧化。②能發生加成反應(3)丙酮。丙酮是最簡單的酮,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沸點56.2℃,易揮發,可與水、乙醇 等互溶,是重要的有機溶劑和化工原料。(2)化學性質易錯辨析 判斷正誤:正確的畫“ √”,錯誤的畫“×”。(1)甲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2)醛基的結構簡式可以寫成—CHO, 也可以寫成—COH。( )(3)醛類既能被氧化為羧酸,又能被還原為醇。( )(4)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Cu(OH) 反應的物質一定是醛類物質。( )(5)乙醛不能使酸性KMnO 溶液和溴水褪色。((6)欲檢驗CH =CHCHO 分子中的官能團,應先檢驗“ ”后檢驗“— CHO” 。( )隨堂練習1. (2022浙江6月選考)染料木黃酮的結構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O 0A.分子中存在3種官能團 -OHB.可與HBr反應 OH OC.1 mol該物質與足量溴水反應,最多可消耗4 mol Br D.1 mol該物質與足量NaOH 溶液反應,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針對訓練2. (2022湖北卷)同位素示蹤是研究反應機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知醛與H O 在酸催化下存在如下 RCHO+H O RCH(OH) 。 據此推測,對羥基苯甲醛與10倍量的 在少量酸催化下反應,達到平衡后,下列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 )A. B.C. D.H3.某甲酸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甲醛,用下列方法可以證明的是( )A.加入新制的Cu(OH) 加熱,有紅色沉淀產生,則含甲醛B.能發生銀鏡反應,則含甲醛C.先將試液充分進行酯化反應,收集生成物進行銀鏡反應,若有銀鏡產生, 則含甲醛D.將該溶液與足量NaOH 溶液混合后蒸餾,若其蒸餾產物可發生銀鏡反應, 則含甲醛選項 實驗目的操作A 檢驗綠茶中是否含有酚類物質向茶水中滴加FeCl 溶液B 測定“84”消毒液的pH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少許“84”消毒液 滴在pH試紙上C 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向苯和苯酚的混合物中滴加溴水,過 濾后分液D 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向試管中依次加入濃硫酸、乙醇、乙 酸和碎瓷片,加熱4. (2022江蘇蘇州模擬)下列操作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歸納總結醛基與碳碳雙鍵同時存在的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檢驗方法醛基官能團能被弱氧化劑氧化,而碳碳雙鍵不能被弱氧化劑氧化,只能被強 氧化劑氧化,所以可以用銀氨溶液或新制Cu(OH) 檢驗醛基。而—CHO 與都存在時,要檢驗 的存在,必須先用弱氧化劑將—CHO 氧化后,再用強氧化劑檢驗 的存在。(三)炔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