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第三節 化學反應的方向課程目標1、知道化學反應是有方向的。2、知道化學反應的方向與反應的焓變 和熵變有關。3、能判斷熵的變化(熵增或熵減)4 、能判斷簡單反應能否自發進行。排水:借助水泵, 持續消耗電能低處飛流直下:不借助外力 高處自發非自發初步認識自發過程:一定的條件下,不需要其它外力作用就能自動進行 的反應稱為自發過程。舉例生活中的自發過程冰融化墨水擴散自發反應:在給定條件下,可以自發進行到顯著程度的化學 反應稱為自發反應。初步認識深入認識·在一定條件下,如果一個過程是自發的,那么它的逆過程通常是非自發的。非自發過程:必須外界持續做功,否則,過程就會停止,這樣的過 程叫做“非自發過程”。氫氣 水的的燃 電解燒深入認識●“自發”只是有發生的趨勢,并不代表實際發生,更不能確定發生的速率。“非自發“也不代表不能發生。處于高水位的水有 向低處流動的趨勢 但是現在被大壩攔 截,此過程并沒有 實際發生,但是有 發生的趨勢。深入認識· “自發”是一定條件下的自發,條件變了,可能由原來的“自發”變成“非自發”。春天冰融水自發冬天水結冰自發思考交流你們認為什么類型的化學反應更 容易發生呢 任務 一 化學反應方向的焓判據分析下列反應進行的方向與△H之間的關系:①2Na(s)+2H2O(1)====2NaOH(aq)+H2(g),該反應是放_ _ 熱 反應,△H≤_0,常溫下能自發進行。②4Fe(OH)2(s)+2H2O(1)+02(g)====4Fe(OH)3(s),在常溫 下能自發進行,該反應的△H__0。行的傾向。19世紀,化學家就認為反應熱是決定化學 反應是否自發進行的因素,即△H<0 的放熱反應都可 以自發進行,而△H>0 的吸熱反應則不能自發進行, 提出用焓變來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這就是所謂的焓 判據。能量趨于降低,△H<0,有自發進行傾向。任務一化學反應方向的焓判據放熱反應過程中體系能量降低,因此具有自發進思考交流只有放熱反應才能自發進行嗎 氫氧化鋇晶體和氯化銨晶體反應吸收熱量局限性科學家由此提出用焓變來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多數能自發進行的化學反應是放熱反應,但有些吸熱反應歸納小結放熱反應過程中體系能量降低,因此具有自發進行的傾向,也能自發進行,因此,反應的焓變是與反應進行方向有關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決定反應能否自發進行的唯一因素。①放在同一密閉容器中的不同種氣態物質(包括液態 物質或能夠揮發的固態物質的蒸汽),不需要外界的任何 作用,氣態物質會通過分子的擴散自發地形成均勻混合物。②相互接觸的固體物質體系,長期放置后,通過擴散 發現進入到另一種固體中的分子或原子。③硝酸銨溶于水要吸熱,它卻能夠自發地向水中擴散。④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時成為無序排列——有趨于最 大混亂度的傾向。其他自發過程空氣玻璃板— 二氧化氮任務二化學反應方向的熵判據德國科學家克勞修斯(R.Clausius) 最早 提出了另一個推動體系變化的因素,并稱 之 為 “ 熵 ”(符號S) 的概念,用熵表示體 系混亂度,S=Q/T。玻爾茲曼通過數學模型的建立得出微觀狀態數與熵有 數學關系,具體解釋了熵的物理意義: S=k log W,建立了熵與概率的關系,被譽為最美的三個公式之一。 其他兩個公式分別為牛頓運動定律F =ma,愛因斯坦質 能關系E=mc2。熵 (S): 是用來量度混亂(或無序)的程度。在密閉條件下,體系有從有序自發地轉變為無序的傾 向。與有序體系相比,無序體系“更加穩定”,可以采取 更多地存在方式。在與外界隔離的體系中,自發過程將導 致體系的熵增大,即熵變(符號△S) 大于零,這個原理 叫做熵增原理。在用來判斷過程的方向時,就稱為熵判據。 即混亂度趨于增加△S>0, 有自發進行傾向。任務二化學反應方向的熵判據思考交流1.同一物質固、液、氣態,哪狀態的熵最大 2.體系熵變與生成氣體量有何關系 1.同一物質:S(g)>S(1)>S(s)2.化學反應中,固態物質或 液態物質生成氣態物質,體 系的混亂度增大;從較少的 氣態物質生成較多的氣態物 質,體系的混亂度也增大燕 發熵的大小規律(1)與物質的存在狀態有關:對于同一種物質,等物質的 量的該物質其熵值(混亂度)大小與物質的存在狀態有關。由 于氣態分子比液態的分子中的間隔要大,而液態分子比固態分 子的間隔要大,所以,S(g)>S(1)>S(s),即氣態>液態>固態。(2)與物質的量有關:物質的量越大,分子數越多,熵值 越大。(3)不同物質熵值間的關系:物質的組成越復雜,其熵值 越大,一般組成物質的原子種類相同時, 一個分子中的原子數 目越多,其混亂度越大,熵值也越大。思考交流請說說下列吸熱反應能夠自發進行的原因。①2N205 (g)=4NO2(g)+02(g)△H=+56.7kJ/mol △S>0②(NH4)2CO3(s)=NH4HCO3(s)+NH3(g)△H=+74.9kJ/mol △S>0熵判據:熵增加(△S>0), 體系混亂度增加,具有自發 進行的傾向。有些熵值減小的反應,在一定條件下也能自發進行。例如:乙烯聚合為聚乙烯 的反應,就是熵減的過程,即△S<0, 再如: 2NO(g)+2C0(g)=N2(g)+2C02(g)4Fe(OH)2(s)+02(g)+2H20(1)=4Fe(OH)3(s)熵減的反應一定不能自發進行嗎 思考交流吉布斯確立了定量描述焓變和熵變在 判斷反應的自發性過程中的地位。吉布斯 自由能的出現,完美地從定量角度揭示了 變化過程中焓變與熵變之間的協調與抗衡。體系自由能變化(符號為△G, 單位為 kJ/mol) 綜合考慮了焓變和熵變對體系的 影響,用來定量評價焓變和熵變在反應過 程中作用的關系稱之為吉布斯公式:△G=△H-T△S,G 為吉布斯自由能。吉布斯自發反應的方向與焓變和熵變有關,但焓變和熵變又都不能單獨作為判斷反應自發進行方向的依據。要判斷反應自發進行的 方向,必須綜合考慮體系的焓變和熵變。任務三化學反應方向的復合判據利用吉布斯自由能的大小,可以判斷反應的自發性:△G=△H-T△<0, 反應能自發進行;△G=△H-T△S>0,反應不能自發進行;△G=△H-T△S=0,反應達到平衡狀態。也可以這樣描述:當△H<0,△S>0, 反應自發進行;當△H>0,△S<0, 反應不自發進行;當△H>0,△S>0 或△H<0,△S<0 反應是否自發與溫度 有關,一般低溫時焓變影響為主,高溫時,熵變為主,而 溫度影響的大小要視△H、△S的具體數值而定。高溫下反應能自發進行△H>0 △H△S<0所有溫度下反應 都不能自發進行深入認識△H<0 △SA△S>0△H<0△S<0低溫下反應 能自發進行所有溫度下反應 都能自發進行△H>0 △S>00活學活用早在1791年,人們就在金紅石的礦物中發現了鈦元素(該礦物的主要成分 是TiO2,含量95%)。然而,直到1910年,人們第一次才得以制得純凈的鈦。科學家設計的第一步反應:TiO2(s)+2Cl2(g)=TiCl4(1)+02(g)△H=+161.9KJ/mol,△S=-38.4J/(mol·K) 不能自發反應。另一個方案:科學家們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想出來另外一個方案:向二氧 化鈦與氯氣的反應體系中加入石墨,TiO2(s)+2Cl2(g)+2C(石墨)=TiCl4(1)+2CO(g) △H=-59.1kJ·mol-1,△S=141.0J mol-1 K-1。隨堂練習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A. 焓變是一個與反應能否自發進行有關的因素,多數能 自發進行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B. 在同一條件下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熵值,其體系的混 亂程度越大,熵值越大。C. 一個反應能否自發進行取決于該反應放熱還是吸熱D. 一個反應能否自發進行,與焓變和熵變的共同影響 有關注意事項:(1)很多情況下,簡單地只用其中一個判據判斷同一個反應,可 能會出現相反的判斷結果,所以應兩個判據兼顧。由能量判據 (以焓變為基礎)和熵判據組合成的復合判據(吉布斯自由能變△G)將更適合于所有的過程。(2)過程的自發性只能用于判斷過程的方向,不能確定過程是否 一定會發生和過程發生的速率。例如:涂有防銹漆和未涂防銹漆的鋼制器件,其發生腐蝕過程的 自發性是相同的,但只有后者可以實現;又如裝在不同地方的 氣體等例子。(3)在討論過程的方向時,指的是沒有外界干擾時體系的 性質。如果允許外界對體系施加某種作用,就可能出現相 反的結果。如:水泵可以把水從低水位升至高水位;用高溫可使石 灰石分解;高溫高壓石墨轉化為金剛石的例子,實現后 者的先決條件是要向體系中輸入能量,該過程的本質仍 然是非自發性的。隨堂練習2、以下自發反應可用能量判據來解釋的是( D ) A、硝酸銨自發地溶于水B、2N205(g)===4NO2(g)+02(g);△H=+56.7kJ/molC 、(NH4)2CO3(s)=NH4HCO3(s)+NH3(g);△H=+74.9 kJ/mol D 、2H2(g)+02(g)=2H2O(1)△H=-571.6 kJ/mol3、下列反應中,熵減小的是(D )A.(NH4)2CO3(s)=NH4HCO3(s)+NH3(g)B.2N205(g)=4NO2(g)+02(g)C.MgCO3(s)=MgO(s)+CO2(g)D.2CO(g)=2C(s)+02(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