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九:分子可以分為原子一、分子的變化(一)分子的物理變化水蒸發時,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只是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了,其化學性質沒有改變。(水的蒸發)(二)分子的化學變化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時,過氧化氫分子變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不能保持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水的分解)(三)總結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物質的化學性質也各自保持不變;發生化學變化時:一種物質的分子就會變成其他物質的分子。而這些變化后的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質的化學性質.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二、分子的構成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與原子的關系(1)區別:化學變化時,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聯系: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3)相同點:①質量、體積都很??;②都在不停地運動;③微粒間都有間隔;④同種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微粒性質不同;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題型一:分子、原子的區別與聯系【例題1】濕衣服晾干,從微觀角度解釋正確的是( )A.分子的體積變大 B.分子分解成原子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消失【例題2】下列客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聞到遠處花香——分子在不斷地運動B.水可以通電分解——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C.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形狀復原——分子的體積變大D.6000L氧氣加壓后可裝入40L的鋼瓶中——分子間的間隔變小【例題3】下列有關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B.物體有熱脹冷縮現象,主要是因為物體中的粒子大小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C.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粒子D.在化學反應中,任何原子團都不能再分【舉一反三】【變1-1】下列關于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中,不正確的是(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A 濕衣服在太陽下易曬干 水分子受熱運動速度加快B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C 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 汞分子受熱膨脹變大D 食物變質 食物中的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變1-2】下列有關分子與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性質一定相同 B.分子體積大于原子C.微觀粒子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 D.干冰升華時分子間的間隔不變【變1-3】下列有關原子、分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和分子都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微粒C.分子的大小和質量都比原子大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題型二:分子與原子的變化與作用【例題1】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中,不合理的是( )A.冰和干冰的化學性質不同—構成它們的分子種類不同B.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荷香四溢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C.夏天自行車輪胎受熱爆胎—溫度升高,分子體積變大D.蠟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更旺—單位體積內氧分子的數目不同【例題2】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時,將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強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C.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沒有改變 D.該反應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舉一反三】【變1-1】對“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A.通過氣味區別氮氣和氨氣——分子是運動的,不同分子的性質不同B.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狀態變化,分子大小隨之變化C.石蠟在氧氣里比在空氣里燃燒更劇烈——一定體積空間里氧氣中分子相互碰撞接觸的機會更多D.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溫度升高,分子的運動速率加快【變1-2】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并進行合理的分析、總結是學習化學特有的思維方式。下圖是加熱氧化汞時發生反應的微觀模擬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為使上圖完整準確,應在圖丙中補充___________(填“A”或“B”)。(2)從圖甲到圖丙的過程中不發生改變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名稱)。(3)圖甲到圖乙變化的微觀實質是___________。(4)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1.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沒有變化的粒子是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氫、氧兩種原子 D.以上都不是2.關于分子、原子說法正確的是A.同種分子可以構成不同物質B.化學變化中原子數目一定不變C.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D.水的反常膨脹是因為水分子變大了3.“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的質量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D.分子之間有間隔4.水的狀態除了氣、液、固三態外,還有玻璃態。它是由液態水急速冷卻到-108℃時形成的,玻璃態的水無固定形狀,密度與普通液態水的密度相同,下列有關玻璃態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形成玻璃態水的過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發生改變,分子體積也會發生改變B.玻璃態水是固體,分子間不存在間隔C.玻璃態水無固定形狀是因為分子之間沒有作用力D.玻璃態水和普通水的化學性質相同5.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對學習化學十分重要。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A.遠處就能聞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斷運動B.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很小C.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時水銀柱升高——原子體積變大D.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6.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學科,它能指導我們更好地認識、改造和應用物質。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水遇冷凝結成冰,水分子停止了運動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水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C.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空氣由空氣分子構成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又可以結合成新的分子7.如圖表示兩種氣體發生的化學反應,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C.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D.該反應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8.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空氣是由空氣分子組成的B.空氣里氮氣、氧氣等分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C.空氣中的氮氣、氧氣經混合,它們的化學性質都已改變D.經過液化、蒸發從空氣中得到氧氣和氮氣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9.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用“”表示氮原子,“”可表示的微粒名稱是____。10.通過反應示意圖回答問題:(1)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2)用:A汞原子;B氧原子;C氧原子和汞原子;D氧化汞分子;E氧分子,填空(填字母)①保持氧化汞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______,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______,保持汞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______。②從微觀角度分析,在如上圖所示變化中______發生變化,______沒有變化(填字母)。11.用“”和“”分別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面甲、乙兩圖是氮氣與氧氣、氧氣與氧氣在雷電天氣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請回答:(1)甲中反應的化學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2)結合示意圖,從微觀角度解釋由A到B或由C到D變化的實質___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九:分子可以分為原子一、分子的變化(一)分子的物理變化水蒸發時,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只是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了,其化學性質沒有改變。(水的蒸發)(二)分子的化學變化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時,過氧化氫分子變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不能保持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水的分解)(三)總結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物質的化學性質也各自保持不變;發生化學變化時:一種物質的分子就會變成其他物質的分子。而這些變化后的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質的化學性質.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二、分子的構成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與原子的關系(1)區別:化學變化時,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聯系: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3)相同點:①質量、體積都很??;②都在不停地運動;③微粒間都有間隔;④同種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微粒性質不同;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題型一:分子、原子的區別與聯系【例題1】濕衣服晾干,從微觀角度解釋正確的是( )A.分子的體積變大 B.分子分解成原子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消失【答案】C【詳解】A、濕衣服晾干的過程,水由液態變為氣態,分子間間隔變大,但分子本身的體積是不會變的,故A錯誤;B、濕衣服晾干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所以分子本身不發生變化,不會分解成原子,故B錯誤;C、濕衣服晾干,是因為水分子在不斷運動,運動到空氣中去的結果,故C正確:D、濕衣服晾干的過程,水分子運動到空氣中,而不是消失,故D錯誤;故選C。【點睛】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不變(質量、體積、大小等),改變的是分子間的間隔大小;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新的分子。【例題2】下列客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聞到遠處花香——分子在不斷地運動B.水可以通電分解——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C.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形狀復原——分子的體積變大D.6000L氧氣加壓后可裝入40L的鋼瓶中——分子間的間隔變小【答案】C【詳解】A、聞到遠處花香,是因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花香,故A正確。B、水可以通電分解,是因為水分子分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該事實說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正確。C、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形狀復原,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間的間隔增大,故C錯誤D、6000L氧氣加壓后可裝入40L的鋼瓶中,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D正確故選:C。【例題3】下列有關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B.物體有熱脹冷縮現象,主要是因為物體中的粒子大小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C.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粒子D.在化學反應中,任何原子團都不能再分【答案】A【詳解】A、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說法正確;B、物體有熱脹冷縮現象,主要是因為物體中的粒子間隔大小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粒子本身大小不變,說法錯誤;C、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它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說法錯誤;D、原子團在許多化學反應中作為整體參加反應,是不可分的,在有些化學反應中是可分的,例如加熱氣酸鉀時氯酸根原子團就可分,說法錯誤。故選A。【舉一反三】【變1-1】下列關于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中,不正確的是(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A 濕衣服在太陽下易曬干 水分子受熱運動速度加快B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C 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 汞分子受熱膨脹變大D 食物變質 食物中的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答案】C【詳解】A、濕衣服在太陽下易曬干,是因為水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說法正確;B、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氫分子、氧氣分子反應生成水分子,分子種類改變,氫原子、氧原子不變,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說法正確;C、溫度計受熱水銀柱上升,汞是由汞原子構成,原子之間的間隔變大,說法錯誤;D、食物變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食物中的分子種類改變,說法正確。故選:C。【變1-2】下列有關分子與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性質一定相同 B.分子體積大于原子C.微觀粒子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 D.干冰升華時分子間的間隔不變【答案】C詳解】A、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化學性質一定相同,物理性質不一定相同,如水分子構成的冰和液態的水,故A錯誤;B、有的分子大于原子,有的原子大于分子,故B錯誤;C、溫度越高,微粒運動越快,故C正確;D、干冰升華是由固態變為氣態,分子間隔變大,故D錯誤。故選:C。【變1-3】下列有關原子、分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和分子都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微粒C.分子的大小和質量都比原子大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答案】B【詳解】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錯誤;B、對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物質而言,原子和分子分別是保持各自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微粒,正確;C、沒有具體的分子原子種類,不能比較分子、原子的大小和質量,錯誤;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錯誤。故選B。題型二:分子與原子的變化與作用【例題1】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中,不合理的是( )A.冰和干冰的化學性質不同—構成它們的分子種類不同B.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荷香四溢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C.夏天自行車輪胎受熱爆胎—溫度升高,分子體積變大D.蠟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更旺—單位體積內氧分子的數目不同【答案】C【詳解】A、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冰和干冰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分子結構不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A不符合題意;B、荷香四溢,是因為荷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荷香,故B不符合題意;C、夏天自行車輪胎受熱爆胎,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間隔變大,故C符合題意;D、蠟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更旺,是因為單位體積內氧分子的數目不同,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例題2】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時,將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強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分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C.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沒有改變 D.該反應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答案】A【詳解】A、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故A說法正確;B、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原子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即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則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故B說法錯誤;C、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故C說法錯誤;D、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物質,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故D說法錯誤;故選:A。【舉一反三】【變1-1】對“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A.通過氣味區別氮氣和氨氣——分子是運動的,不同分子的性質不同B.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狀態變化,分子大小隨之變化C.石蠟在氧氣里比在空氣里燃燒更劇烈——一定體積空間里氧氣中分子相互碰撞接觸的機會更多D.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溫度升高,分子的運動速率加快【答案】B【詳解】A、通過氣味區別氮氣和氨氣,能聞到氣味,說明氨氣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氣味;聞到的氣味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B、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氣體,這是狀態變化,分子間隔的大小變化,故選項解釋錯誤;C、石蠟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加劇烈,是因為氧氣在單位體積的空間內氧分子的數目更多,相互碰撞的機會更多,故選項解釋正確;D、蔗糖在熱水中溶解更快,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故選項解釋正確。故選B。【變1-2】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并進行合理的分析、總結是學習化學特有的思維方式。下圖是加熱氧化汞時發生反應的微觀模擬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為使上圖完整準確,應在圖丙中補充___________(填“A”或“B”)。(2)從圖甲到圖丙的過程中不發生改變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名稱)。(3)圖甲到圖乙變化的微觀實質是___________。(4)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答案】(1)A (2)汞原子、氧原子 (3)分子分成原子 (4)分解反應【詳解】(1)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氣,其中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為使如圖所示完整準確,應在圖丙中補充2個汞單質,故選:(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從圖甲到圖丙的過程中不發生改變的粒子是汞原子、氧原子:(3)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圖甲到圖乙變化的微觀實質是分子分解成原子;(4)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氣,該反應是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1.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沒有變化的粒子是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氫、氧兩種原子 D.以上都不是【答案】C【詳解】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電解水中,水分子分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每2個氫原子結合成1個氫分子,每2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氧分子,故沒有變化的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選C。2.關于分子、原子說法正確的是A.同種分子可以構成不同物質B.化學變化中原子數目一定不變C.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D.水的反常膨脹是因為水分子變大了【答案】B【詳解】A、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同種分子不能構成不同種分子,說法錯誤;B、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生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不變,說法正確;C、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氧氣是由分子構成的,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說法錯誤;D、水的反常膨脹是因為水分子間隔變大了,不是水分子變大了,說法錯誤;答案:B。3.“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的質量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D.分子之間有間隔【答案】C【詳解】在遠處就能聞到梅花香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引起花香的分子四處擴散,使人們聞到梅花的香味,與分子的質量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可分的無關。故選C。4.水的狀態除了氣、液、固三態外,還有玻璃態。它是由液態水急速冷卻到-108℃時形成的,玻璃態的水無固定形狀,密度與普通液態水的密度相同,下列有關玻璃態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形成玻璃態水的過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發生改變,分子體積也會發生改變B.玻璃態水是固體,分子間不存在間隔C.玻璃態水無固定形狀是因為分子之間沒有作用力D.玻璃態水和普通水的化學性質相同【答案】D【詳解】A.形成玻璃態水的過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發生改變,分子間的間隔改變,但是密度與普通液態水的密度相同,根據質量不變,可得分子體積不發生變化,故A錯誤;B.玻璃水時固體,但是分子間存在間隔,故B錯誤;C.玻璃態水無固定形狀,是因為分子間的作用力小,不是沒有作用力,故C錯誤;D.玻璃態水是水由液態水急速冷卻到。-108℃時形成的,都是由水分子構成,故化學性質相同,故D正確;故選D。5.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對學習化學十分重要。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A.遠處就能聞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斷運動B.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很小C.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時水銀柱升高——原子體積變大D.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答案】C【詳解】A、遠處就能聞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斷運動,運動到我們鼻子附近,聞到花的香味,說法正確;B、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很小,說法正確;C、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時水銀柱升高,溫度升高,汞原子間隔變大,說法錯誤;D、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氫氣和氧氣分子在化學變化中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的分子,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說法正確;答案:C。6.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學科,它能指導我們更好地認識、改造和應用物質。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水遇冷凝結成冰,水分子停止了運動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水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C.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空氣由空氣分子構成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又可以結合成新的分子【答案】D【詳解】A、水遇冷凝結成冰,水分子仍是在不斷地運動的,故選項說法錯誤;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選項說法錯誤;C、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空氣是混合物,不存在空氣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又可以結合成新的分子,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7.如圖表示兩種氣體發生的化學反應,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C.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D.該反應既不是化合反應也不是分解反應【答案】C【解析】A、由生成物的微觀構成可知,生成物是由同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選項A不正確;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分子在化學變化中發生了變化,分子可再分,選項B不正確;C、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選項C正確;D、由反應的圖示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兩種,生成物是一種,該反應是化合反應,選項D不正確。故選C。【點睛】本題通過微觀粒子的反應模型圖,考查了微觀上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學會通過微觀示意圖把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聯系起來、從微觀的角度分析物質的變化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8.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空氣是由空氣分子組成的B.空氣里氮氣、氧氣等分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C.空氣中的氮氣、氧氣經混合,它們的化學性質都已改變D.經過液化、蒸發從空氣中得到氧氣和氮氣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答案】B【解析】A、空氣是混合物,因此沒有空氣分子,故選項錯誤;B、由于分子在不斷運動,空氣里氮氣、氧氣等物質的微粒均勻的混合在一起,故選項正確;C、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經混合,它們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都不變,故選項錯誤;D、經過液化、蒸發從空氣中得到氮氣和氧氣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故選:B。9.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____;用“”表示氮原子,“”可表示的微粒名稱是____。【答案】二氧化碳分子 氮分子【詳解】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用“”表示氮原子,“”可表示的微粒名稱是氮分子,故填:二氧化碳分子;氮分子。10.通過反應示意圖回答問題:(1)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2)用:A汞原子;B氧原子;C氧原子和汞原子;D氧化汞分子;E氧分子,填空(填字母)①保持氧化汞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______,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______,保持汞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______。②從微觀角度分析,在如上圖所示變化中______發生變化,______沒有變化(填字母)。【答案】分解反應 D E A D C【詳解】(1)根據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新物質,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2)①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構成,保持氧化汞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氧化汞分子;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汞是由汞原子構成,保持汞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汞原子;②從微觀角度分析,在如上圖所示變化中氧化汞分子發生變化,氧原子和汞原子沒有變化;11.用“”和“”分別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面甲、乙兩圖是氮氣與氧氣、氧氣與氧氣在雷電天氣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請回答:(1)甲中反應的化學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2)結合示意圖,從微觀角度解釋由A到B或由C到D變化的實質___________【答案】化合反應 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詳解】(1)由圖甲可知,該反應是氧氣和氮氣生成一氧化氮的反應,符合化合反應的定義;(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結合示意圖,由A到B或由C到D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九:分子可以分為原子(原卷版).docx 專題九:分子可以分為原子(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