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1乙醇說播課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本節說播課的內容為乙醇,是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七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被節課我從四個部分驚醒闡述:分別為設計依據、設計思路、教學過程與教學反思四個部分。第一部分 設計依據,該部分包括指導思想、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目標分析四部分。(一)指導思想指導思想為新課程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即: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3、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4、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5、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對乙醇的組成元素、物理性質、燃燒反應和用途已初步接觸,有了一定的認知。同時已經完成了烷烴、烯烴等有機物的學習,學生初步接觸了有機化合物的學習方法,對有機反應前后物質的變化及化學鍵的變化有一定了解。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本質的能力及探究問題能力發展不均衡,“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化學學習模式還沒有養成,需要教師引導。(三)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選自高中化學人教版第七章第三節第1課時,是聯系“烴”和“烴的衍生物”橋梁,前承烴類化合物,后啟羧酸、酯類化合物,在有機物的相互轉化中處于核心地位。2、內容分析(四)目標分析1、課標要求:“以乙醇為例認識有機化合物中的官能團,認識乙醇的結構及其主要性質與應用,結合典型實例認識官能團與性質的關系。”2、學習目標:①.通過“看、聞、觸”等活動,感知乙醇的物理性質。②.通過模型搭建、探究分析鈉與乙醇的反應,認知乙醇的分子結構,理解烴的衍生物、官能團等概念。③.通過分組實驗,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的反應原理,掌握羥基與乙醇性質的關系。④.了解乙醇的用途,學會從化學視角認識生活,感受乙醇帶給社會的重要價值。(五)教學重難點【重點】乙醇的分子結構、乙醇的催化氧化【難點】乙醇的催化氧化第二部分 設計思路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環節一 引課首先通過一組“魔棒點燈”的化學魔幻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通過課程學習揭開謎團,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環節二 感知乙醇的物理性質直到同學們通過閱讀教材的相關內容,并通過實物的觀察及生活知識總結乙醇的物理性質,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感知和總結能力。環節三 探究乙醇的結構在乙醇結構探究的過程中,我設定的環節為:設定信息-模型認知-總結歸納-提煉方法-證據推理。在該過程中,我設定的信息為:經實驗測定,乙醇的分子式為C2H6O,請根據C、H和O原子的成鍵原則,請同學們通過交流探討利用球棍模型拼出乙醇的可能結構。對照球棍模型,寫出乙醇可能的結構式。學生通過模型認知,拼出乙醇的兩種結構分別為再次設定信息為:①少量的金屬鈉保存在哪里?②水分子的結構式?③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從而讓學生了解到,鈉不能與碳氫鍵中的氫原子反應,能與氧氫鍵中的氫原子反應產生氫氣,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是否能發生,是否能產生氫氣的這些結果為判斷方法,從而得到乙醇的真正結構的實驗證據。在確定乙醇的正確結構以后,在介紹乙醇官能團時,一定要強調其正確的名稱表達和讀音。在乙醇結構推理探究過程中,我在課堂中完成了設定信息-模型搭建-設計方案-完成實驗-得出結論-符號表征的過程,符合新課程的核心素養理念即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環節四 乙醇的催化氧化通過引入視頻酒后臉紅的真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了解臉紅的原因是因為乙醇在體內被氧化成乙醛造成乙醛中毒而引起的生理反應,同時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無論自己還是家人,現在還是將來,要杜絕過量飲酒。從而進一步導引學生能否在實驗室模擬這個過程為題,引入學生實驗,即乙醇的催化氧化。在實驗開始之前一定要向學生強調實驗的安全操作和良好的實驗衛生習慣,如:酒精燈的實驗安全、實驗后桌面的清理等,另外指導學生認證閱讀實驗步驟,了解實驗內容,并組織小組合作邊做實驗邊完成實驗報告,培養學生科學實驗方法和良好實驗習慣。從實驗正式開始到實驗結束設定電子鐘作為時間參照,從而加強學生的時間觀念。在實驗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宏觀辨識能力,讓小組代表總結實驗現象,并解釋原因,通過思維導圖,指導學生總結出整個實驗過程中Cu的作用,如我問道銅在整個反應中質量是否發生了變化,學生們會很快說道 不發生變化,自然就引導了Cu為催化劑的作用。在通過思維導圖指導學生了解導箭頭進入口為反應為,箭頭到處口為生成物,繼而學生很容易就總結出來總反應方程式,培養學生的試圖理解能力和符號表征能力。強調結構決定性質,在乙醇的催化氧化過程中,其根本就是在官能團上發生了變化,羥基轉化為醛基的過程,并利用PPT動畫,對學生了解催化氧化的成斷鍵情況進行微觀辨析。在乙醇催化氧化環節,我設置的環節為:酒后臉紅的情景-學生分組實驗-宏觀現象描述-符號表征-動畫演示,完成了從宏觀辨識到微觀辨析,從證據推理導結構認知的新課程理念。環節五 乙醛與強氧化劑反應引導學生了解乙醇催化氧化形成乙醛,乙醛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被和氧化成乙酸,那么乙醇能夠直接被氧化成乙酸呢?通過問題的這只我有進一步結合酒后駕駛的小品劇“酒駕測試現場模擬”的編排,增添了本節課的生動性。在這個環節進一步加強交通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進而引入在降到乙醇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成乙酸的時候,就可以向學生發問:“誰能通過學習解釋魔棒點燈”的原理,學生通過回憶引課的奇幻實驗,玻璃棒蘸了硫酸又蘸了高錳酸鉀,相當于形成了酸性高錳酸鉀,遇到酒精燈揮發出來的乙醇蒸汽發生氧化反應,放出熱量,溫度升高,達到了乙醇的燃點。通過學生的揭秘,達到了本節課前后呼應的目的。乙醇與強氧化劑的氧化反應我從小品劇小品劇酒駕測試模擬-交通法制教育-乙醇傳化成乙酸的條件-揭秘引課體現了新課程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環節六 乙醇的用途通過學習向學生灌述相應的社會責任,即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完善了乙醇氧化反應的同時,聯系社會生活,擴展了學生的知識,了解了乙醇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而且使學生認識到了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道理。環節七 課堂小結知識上的收獲在這一環節再次強調正是由于乙醇具有羥基這個官能團,決定了乙醇具有的化學性質,突出結構性質用途的相互聯系。方法上的收獲學習物質物理性質:實物觀察、實例分析探究物質化學性質:模型搭建、探究實驗、分組實驗、動畫演示、符號表征環節八 課堂練習為了及時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設置了隨堂練習環節,這一環節要注意隨堂練習和課堂內的環環相扣,為達到教學目標選擇有梯度的、循序漸進的練習題目。1、體現本節課的授課內容,是一堂課的主線,為基礎題型。2、體現生活實際問題,考查了乙醇的性質,為應用題型。3、體現本節課的授課重難點,屬于知識遷移題型。環節九 作業布置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制研究性課題,意在生活中的化學中讓學生學到乙醇的重要性質。通過思維導圖的制定,鍛煉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合能力。環節十 板書設計板書設計時體現出授課的程序性、顯示出主要內容的概括性、對學習重點的指導性、展示化學知識的藝術性。我注意了書寫的邏輯性和多種顏色筆的使用。附:【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