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2025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一站式復習第十二單元 有機化學基礎第三節 烴的含氧衍生物高考考情分析一、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高考命題在本講有以下規律:1.從考查題型和內容上看,高考命題以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呈現,考查內容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考查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結構與性質關系;(2)考查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原子共平面、同分異構體等。2.從命題思路上看,側重以陌生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情境載體考查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重要性質。二、根據高考命題的特點和規律,復習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官能團;(2)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性質及檢驗;(3)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規律;(4)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PART 01醇的結構與性質基礎知識復習1.醇的結構與性質(1)醇的概念和分類①醇是羥基與 或 側鏈上的碳原子相連的化合物,飽和一元醇的通式為 。 烴基 苯環 CnH2n+1OH或CnH2n+2O(n≥1) ②分類脂肪 芳香 基礎知識復習(2)醇的物理性質基礎知識復習(3)醇的組成、結構和性質①乙醇的組成、結構名稱 分子式 結構式 結構簡式 官能團乙醇CH3CH2OHC2H6O—OH②乙醇的物理性質俗名顏色狀態氣態密度溶解性酒精無色液體特殊氣味比水小與水任意比例互溶基礎知識復習③乙醇的化學性質基礎知識復習PART 02酚的結構與性質基礎知識復習2.酚的結構與性質(1)酚的概念酚是羥基與苯環 相連而形成的化合物,最簡單的酚為 。 直接 苯酚 分子式 結構簡式(2)苯酚的組成、結構和性質C6H6O基礎知識復習(3)苯酚的物理性質①純凈的苯酚是 晶體,有 氣味,易被空氣氧化呈 。 ②苯酚常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 ,當溫度高于 時,能與水 ,苯酚 溶于酒精。 ③苯酚有毒,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作用,如果不慎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 洗滌。 無色特殊 粉紅色 不大 65 ℃ 互溶 易酒精基礎知識復習(4)苯酚的化學性質基礎知識復習歸納總結——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較類別 脂肪醇 芳香醇 酚實例 CH3CH2OH C6H5—CH2OH C6H5—OH官能團 —OH —OH —OH結構特點 —OH與不含苯環的烴基直接相連 —OH與苯環側鏈相連 —OH與苯環直接相連主要化學 性質 (1)與活潑金屬反應;(2)取代反應;(3)消去反應(少數醇不可以);(4)氧化反應 (1)弱酸性;(2)取代反應;(3)顯色反應;(4)氧化反應特性 紅熱銅絲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氣味(生成醛或酮)(少數醇不可以) 遇FeCl3溶液顯紫色PART 03醛、酮的結構與性質基礎知識復習3.醛、酮的結構與性質(1)醛的概念及常見的醛① 與 相連而構成的化合物,可表示為RCHO。甲醛是最簡單的醛。飽和一元醛的通式為CnH2nO。烴基 醛基②甲醛、乙醛氣體刺激性氣味 液體刺激性氣味 基礎知識復習(2)醛的化學性質(乙醛為例)基礎知識復習(3)用途①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稱福爾馬林,具有殺菌(用于種子殺菌)和防腐性能(用于浸制生物標本)。②劣質的裝飾材料中揮發出的甲醛是室內主要污染物之一。③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用于合成纖維、醫藥、染料等行業。基礎知識復習(4)酮的性質①概念:羰基與兩個烴基相連的化合物稱為酮。如:。②分子通式一元酮的分子通式為 ,飽和一元脂肪酮的通式為CnH2nO(n≥3,n∈N)。酮類物質的官能團是羰基( )。③主要性質酮在一定條件下能與H2、HCN、HX、NH3、氨的衍生物、醇等發生加成反應(之一點與醛類性質相似),酮不能被銀氨溶液、新制的Cu(OH)2氧化(這一點與醛類性質不同),據此可用銀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來區分醛和酮。基礎知識復習(5)丙酮丙酮(CH3COCH3)是組成最簡單的酮,常溫下,丙酮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易揮發,具有令人愉快的氣味,能與水、乙醇等混溶,丙酮是一種重要的有機溶劑和化工原料。基礎知識復習歸納總結——檢驗醛基的兩種方法基礎知識復習歸納總結——檢驗醛基的兩種方法PART 04羧酸、酯的結構與性質基礎知識復習4.羧酸、酯的結構與性質(1)羧酸的組成、 結構烴基或氫原子與羧基基礎知識復習(2)羧酸的代表——乙酸基礎知識復習基礎知識復習醋酸基礎知識復習(3)酯的結構與性質①定義:羧酸分子中的 被 取代后的產物,簡寫為RCOOR',官能團為: 。—OH ②酯的物理性質難易基礎知識復習③酯的化學性質——水解反應CH3COOC2H5在稀硫酸或NaOH溶液催化作用下發生水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 基礎知識復習總結—— 官能團和性質之間的關系典型例題復習【典例1】 某二元醇的結構簡式為 ,關于該有機化合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用系統命名法命名:5-甲基-2,5-庚二醇B.該有機化合物通過消去反應能得到6種不同結構的二烯烴C.該有機化合物可通過催化氧化得到醛類物質D.1 mol該有機化合物能與足量金屬Na反應產生22.4 L(標準狀況) H2典型例題復習答案 C 解析 為二元醇,主鏈上有7個碳原子,為庚二醇,從右往左數,甲基在5號碳原子上,2個羥基分別在2號、5號碳原子上,用系統命名法命名:5-甲基-2,5-庚二醇,A項正確;中羥基碳的鄰位碳上有H,就可以發生消去反應形成雙鍵,右邊的羥基發生消去反應形成雙鍵的位置有2個,左邊的羥基發生消去反應形成雙鍵的位置有3個,定一議二,形成的二烯烴有6種不同結構,B項正確;羥基碳上至少有2個H才能通過催化氧化得到醛類物質,左邊的羥基碳上無氫,右邊的羥基碳上只有1個氫,不能得到醛類物質,C項錯誤;1 mol該有機化合物含2 mol羥基,2 mol羥基能與足量金屬Na反應產生氫氣1 mol,標準狀況下為22.4 L,D項正確。典型例題復習【典例2】某有機化合物M的結構簡式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的名稱為2,4,4-三甲基-3-乙基-3-戊醇B.M的消去反應產物有3種C.M的一氯代物有5種D.M不能發生氧化反應典型例題復習答案 C 解析 根據系統命名法,其正確命名應為2,2,4-三甲基-3-乙基-3-戊醇,A項錯誤;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的鄰位碳原子中只有兩個碳原子上連有氫原子,所以消去反應產物只有2種,B項錯誤;該有機化合物有如圖所示5種環境的氫原子 ,所以一氯代物有5種,C項正確;雖然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沒有氫原子,但該物質可以燃燒,燃燒也屬于氧化反應,D項錯誤。典型例題復習【典例3】 金絲桃苷是從中藥材中提取的一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黃酮類化合物,結構簡式如下:下列關于金絲桃苷的敘述,錯誤的是( )A.可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B.分子含21個碳原子C.能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D.不能與金屬鈉反應典型例題復習答案 D 解析 金絲桃苷分子中含有的苯環、碳碳雙鍵、羰基,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A項正確;根據金絲桃苷的結構簡式可知,其分子內含有21個碳原子,B項正確;金絲桃苷分子內含有多個羥基,可與乙酸中的羧基發生酯化反應,也可與金屬鈉發生反應生成氫氣,C項正確,D項錯誤。典型例題復習【典例4】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厚樸酚是一種常見中藥的主要成分之一,有抗菌、消炎等功效,其結構簡式如圖a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厚樸酚與溴水既可發生加成反應又可發生取代反應B.圖b所示為厚樸酚的一種同分異構體C.厚樸酚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厚樸酚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典型例題復習答案 B 解析 厚樸酚含有酚羥基、碳碳雙鍵,既可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又可發生取代反應,A項正確;圖b結構與厚樸酚相同,和厚樸酚為同一物質,B項錯誤;厚樸酚分子中,苯環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碳碳雙鍵及所連碳原子共平面,則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C項正確;手性碳原子是指與四個各不相同原子或原子團相連的碳原子,由結構圖可知厚樸酚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D項正確。典型例題復習【典例5】 下列操作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典型例題復習答案 A 解析 酚遇FeCl3溶液顯紫色,A項正確;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為NaClO,具有漂白性,故不能用pH試紙測定,B項錯誤;三溴苯酚溶于苯,無法過濾,C項錯誤;酯化反應實驗中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濃硫酸、乙酸,再加入碎瓷片,D項錯誤。典型例題復習【典例6】 化合物M(如圖所示)是一種重要的材料中間體,下列有關化合物M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分子中含有三種官能團B.可與乙醇、乙酸反應C.所有碳原子一定處于同一平面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典型例題復習答案 B 解析 該有機化合物中含有碳碳雙鍵、醚鍵、羥基、羧基4種官能團,A項錯誤;含有羥基可以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含有羧基可以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B項正確;雙鍵上的碳原子和與該碳原子相連的碳原子處于同一平面,該物質含有多個雙鍵結構,即有多個平面結構,各平面之間由單鍵相連,單鍵可以旋轉,所以所有碳原子不一定處于同一平面,C項錯誤;含有雙鍵可以與溴發生加成反應使溴水褪色,雙鍵、羥基可以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從而使其褪色,原理不同,D項錯誤。典型例題復習【典例7】 (雙選)茚地那韋被用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茚地那韋屬于芳香族化合物B.虛線框內的所有碳、氧原子均處于同一平面C.茚地那韋可與氯化鐵溶液發生顯色反應D.茚地那韋在堿性條件下完全水解,最終可生成三種有機化合物典型例題復習答案 AD 解析 茚地那韋含有苯環,屬于芳香族化合物,A項正確;苯環12個原子均共面,環烷烴的碳原子不共面,故虛線框內不是所有碳、氧原子均處于同一平面,B項錯誤;能與氯化鐵溶液發生顯色反應則含有酚羥基,茚地那韋無酚羥基,C項錯誤;茚地那韋含有兩個肽鍵,可發生水解反應,生成三種有機化合物,D項正確。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