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化學 滬教版(全國)(2024)九年級上冊第1章 開啟化學之門第2節 化學研究什么1.能初步感知化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和范疇,判斷常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舉例說明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能初步學會應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化學實驗、描述現象。3.能初步認識物質的多樣性,知道物質的性質與組成、結構、用途的關系。4.能感受化學是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1.蠟燭燃燒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與結論(1)取一段蠟燭,觀察外觀特征(如顏色、形狀等) 紅色(或其他顏 色),固態,圓柱狀 (或其他形狀)(2)點燃蠟燭,觀察 現象 可以看到明亮的火 焰,燭芯周圍的固態 石蠟熔化為液態 蠟燭燃燒產生熱量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與結論(3)在蠟燭火焰上方 罩一個干燥的燒杯, 觀察燒杯內壁的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燒杯內壁有小水珠 蠟燭燃燒有水生成續表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與結論(4)迅速向上述燒杯 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 水,振蕩,觀察現象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蠟燭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續表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與結論(5)將一小段粗玻璃 管置于火焰中,觀察 發生的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管口上端有“白 煙(石蠟固體小顆 粒)”冒出 點燃蠟燭時石蠟先由固態轉變為液態,再汽化,而后燃燒續表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解釋與結論(6)吹滅蠟燭,觀察實驗現象 吹滅蠟燭的瞬間,看到“白煙”升起;蠟燭熄滅后,液態石蠟凝固 石蠟蒸氣遇冷凝固成固體小顆粒,形成“白煙”續表2.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又稱化學反應,與物理變化是并列關系)概念 沒有新物質生成 的變化 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特征 沒有新物質生成 有新物質生成伴隨現象 物質的狀態、形 狀等發生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些現象有助于我們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但不能作為判斷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續表實例 石蠟熔化、燈泡 發光、水的三態 變化等 食物腐敗、石蠟燃燒、鐵生銹等本質區別 (判斷依據) 變化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聯系 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物質變化中的“不一定”1.伴隨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燈泡通電發光、墨汁滴入水中水會變黑、水沸騰產生氣泡、飽和食鹽水蒸發溶劑產生沉淀等都是物理變化。有些化學變化可能沒有明顯現象。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車胎爆炸、蒸汽鍋爐爆炸都屬于物理變化,而火藥爆炸、天然氣爆炸等屬于化學變化。(2)化學變化中能量的變化化學變化常伴隨著能量的吸收或釋放。典例1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語或典故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A.火燒赤壁 B.磨杵成針 C.刻舟求劍 D.滴水成冰[解析]3.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概念 物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 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表現出來的性質性質 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 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性質 內容 顏色、氣味、熔點、沸 點、硬度、密度、揮發 性、溶解性、導電性、導 熱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受熱易分解、助燃性、還原性、氧化性、酸性、堿性、毒性、腐蝕性等區別 是否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續表4.物質的性質和物質的變化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物質的性質 物質的變化區別 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屬 性,可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 或由儀器測知,或從一個變 化中體現出來,描述物質的 性質常用“難”“易”“能”“會” “具有”“可以”等字眼 物質的變化是一個“變”的過程,往往用動詞表物質的性質 物質的變化舉例 汽油能燃燒——化學性質; 汽油易揮發——物理性質 汽油燃燒——化學變化;汽油揮發——物理變化聯系 性質 變化續表典例2 下列表格敘述中,前者屬于物理性質,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糧食釀酒 石蠟密度比水小B 石蠟常溫下是固體 食物腐爛C 車胎爆炸 玻璃易碎D 食鹽能溶解于水中 木材具有可燃性B5.加熱碳酸氫銨的實驗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 結論 保存注意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管中的白色粉末逐 漸減少,直至消失, 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 味 碳酸氫 銨受熱 易分解 碳酸氫銨化肥應密封保存于陰涼之處典例3 化學肥料碳酸氫銨在受熱時容易分解,保存該化肥時,通常應采取的措施是( )BA.隨意保存B.盡量密封、低溫保存C.要經常翻動包裝袋,防止結塊D.如果該化肥受潮,要放在太陽下曬[解析] 碳酸氫銨在受熱時容易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為防止碳酸氫銨分解,保存該化肥時要盡量密封、低溫。1.物質都由元素組成人們不斷地探索物質的組成,發現世間萬物僅由90多種元素組成。有些物質僅由一種元素組成,如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氮氣由氮元素組成,金剛石、石墨均由碳元素組成。更多的物質由兩種或更多種元素組成,如二氧化碳由碳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碳酸氫銨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2.物質都由微觀粒子構成在研究物質組成的同時,科學家還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經過長時期的探索,人們發現物質都是由肉眼看不見的、極小的微觀粒子構成的,各種純凈物質都具有一定的組成和結構 (物質組成和結構的不同導致了物質性質的差異)。1.物質的性質與用途、變化之間的關系(以金剛石、石墨為例)拓展培優我國科學家制備金剛石的突破性成果時間 成果1998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逸泰帶領團隊以四氯化碳和金屬鈉為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制成了納米級金剛石2003年 錢逸泰團隊以二氧化碳為原料制得金剛石2019年 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以天然金剛石的籽晶片作為“種子”,以甲烷作為“養料”,像“種糧食”一樣獲得精美的人造金剛石2.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制造各種產品人們以煤、石油、天然氣等為原料,通過化學工藝可以制造、合成價值更高的藥物、合成纖維、塑料和合成橡膠等產品。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